七年级生物上册 2.1.3 动物细胞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动物细胞》教案(新版)新《动物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3、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验视频学生准备:复习好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以及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四、教学过程:环节及要点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大家想不想看提出问题: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看我们身体上的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啊?人的体细胞和其他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基本一致。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明确实验的材料用具首先看一下这个实验的材料用具:生理盐水(0.9%)、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明确具体的实验步骤我们知道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看一下具体步骤: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试干净,这一步简称为“擦”,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这一步简称为“滴”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熟悉实验材料吗?激起疑惑:怎样观察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这一步简称为“刮”注意每一步的具体操作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这一步简称为“涂”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防止产生气泡。
这一步简称为“涂”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这一步简称为“染”“吸” 出示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步骤,与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还记得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吗?仔细观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与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有什么区别?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滴的是清水,撕的洋葱内表皮,将表皮展平根据学习过的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相关问题作答注意这几个重点步骤的操作、目的片”步骤相比较的;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滴的是生理盐水,刮取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涂抹。
《动物细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掌握动物细胞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干系。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动物细胞,学生能够理解人体与大自然的干系,培养环保认识和生命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动物细胞形态。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动物细胞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动物细胞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室展示。
2. 准备实验器械,确保学生能够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实验。
3. 准备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动物细胞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植物细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区别,引出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比照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膜:介绍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重点强调细胞膜作为生物膜的重要性。
(2)细胞质:介绍细胞质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对动物细胞的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
(3)细胞核:介绍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强调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通过实验“观察小鼠细胞的结构”让学生对细胞核有更深入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对动物细胞的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动物细胞的基本特征通过讲解动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特征,即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动物细胞的基本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 教室小结和作业安置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安置一些与动物细胞相关的思考题和实验题,以稳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三节动物细胞教材分析《动物细胞》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学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课程标准十大主题中第二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二级主题细胞中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内容。
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概念较少,以观察实验为主,需要学生能够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本节课既训练临时装片的制作技能,又通过归纳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标准》强调,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本小节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对于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有了一定的体验,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于动物细胞的知识有很大的诱惑。
在观察动物细胞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必然将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的步骤,技能等方面进行比较,此时教师再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学生应该有较大的收获。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巩固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说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指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1. 动手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 通过图形比较的方法,归纳、突出细胞结构的共同结构特征,并区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3. 通过制作动物细胞的模型,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概念。
2. 通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 能熟练地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2. 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难点: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载玻片、盖玻片、消毒牙签、吸管、镊子、吸水纸、纱布、0.9%的生理盐水、稀释的碘液、显微镜,PPT课件。
2. 学生准备3H铅笔、动物细胞模型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2.1.3动物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动物细胞主题:2-1-3动物细胞教学设计理念实验室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和技能①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解释人类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差异。
② 提高制作和观察临时装载的技能。
③ 设计实验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力。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加载和显微镜观察细胞,提高制作和观察临时加载的技能,提高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从而体验科学探索的思路、方法和情感;态度,不断形成“大胆谨慎”的心理品质;重视“模拟生产”活动,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释了人类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实验和观察能力。
临时加载膜制作过程中刮伤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稍有困难);设计实验(利用以前的学习经验,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
教学准备:预习;3H铅笔、画纸;各种果冻、彩色糖粒、果脯、小塑料食品袋、线等物品;上课前漱口。
教师:生理盐水、稀碘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1%~5%)、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璃、显微镜、水、琼脂。
教学过程总结是教师活动中承前启后、开拓知识的纽带。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提出问题,创造学习情境。
展示主题并交流:“当你看到主题时,你有什么问题?展示材料的部分。
学生的活动回顾旧的,了解新的,并提出问题:① 你想看看你体内的细胞吗?② 人类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引起怀疑:口腔上皮细胞在哪里?如何获得它们?解决心中的疑虑。
备注:介绍新的第1课教学过程参与引导帮助调查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村、方法、染色剂的变化);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
巡视提示参与观察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
借鉴老师摆放的示范镜。
课题动物细胞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说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异同点。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3.尝试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4.认同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节“植物细胞”内容的自然延续。
本节的实验活动也以第二节中的实验知识与技能作为铺垫。
学生在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之后,自然就想知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这两类细胞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活动安排的内容,就是依据这种想法进行设计的。
这体现了教材在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时,利用了学生已有的一些前概念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3、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绘图
5、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一)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动物细胞》是人教版教材初一生物学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是课程标准十大主题中第二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二级主题细胞中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内容。
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概念较少,以观察实验为主,需要学生能够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本节课既训练临时装片的制作技能,又通过归纳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标准》强调,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本小节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以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临时装片的制作,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了观察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但对实验的程序还不熟练,在实验的操作上难免有纰漏,仍然需要老师具体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
(2).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3).与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学习。
能力目标:(1).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2).学会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 认识自己的身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认同细胞是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单位的观点三、重点难点1.重点: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实验材料的刮取。
四、教学资源1.动物细胞的结构挂图五、教学思路(一)教学指导思想:实验是学习生物的手段和基础,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实验并交流心得,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与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参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法:实验法为主,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教学(学生自主实验、合作学习)(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以及实验仪器(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1.3 动物细胞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3H铅笔,绘图纸;各种各样的果冻,彩色糖粒,果脯,小塑料食品袋,线等物品;上课前漱口。
教师:生理盐水,稀碘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清水,琼脂。
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挂图,不同种类的人体、动物体细胞挂图或投影片、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若条件许可),提前制作临时装片、摆放示范镜。
激起疑惑:口腔上皮细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
,创设学习情境。
同的方案
调查
模拟制作
简单化,且仍能达到预
板书设计: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结构
制作动物细胞标本:动物:取→滴→刮→涂→盖→染→吸;
教学反思:在本节的教学中,能够从课程理念出发,有效地拓展了教材内容,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素材,创设了探究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生在实验中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