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医学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7.74 MB
- 文档页数:46
急救物品完好率计算方法参考说明1.需要作为主要项目进行急救物品完好率计算的项目:(1)急救药品及液体查对登记表中的21项;(2)急救器械查对登记表中的20项;(3)急救器械查对登记表备注栏注射用盘内的安尔碘、砂轮、棉签、胶布、头皮针、敷贴等6项;(4)其他:科室必备的气管切开包、腹穿包、胸穿包、腰穿包、气管切开包、深静脉穿刺包、留置针、清创缝合包、接生包、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呼吸机(含气管插管全套物品)等。
2、普通科室和特殊科室的界定及计算方法:(1)普通科室:即除47种基本急救物品和药品外,无需再配置其他急救物品或药品的科室护理管理普通科室。
其计算表方法如下:急救物品完好数÷基数(47)﹦急救物品完好率。
(2)特殊科室:即除47种基本急救物品和药品外,按等级复审标准等相关要求,仍需配置其他急救物品或药品的科室,统称为特殊科室。
其计算方法如下:急救物品完好数÷基数(47﹢新增急救物品或药品品种数)﹦急救物品完好率。
备注:(1)文中所界定的普通科室和特殊科室仅使用于本说明;(2)气管切开包必备科室: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外科、胸外科、耳鼻喉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产房等;(3)急诊科必备:腹穿包、胸穿包、腰穿包、气管切开包、导尿包、深静脉穿刺包/留置针、清创缝合包、接生包、抢救包(内有开口器、舌钳、压舌板)、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呼吸机(含气管插管全套物品)等;(4)急诊科在计算完好率时,要考虑导尿包、抢救包已含在47种急救药品和物品内,计算时注意不要重复累加;(5)计算合格率时,一个品种的物品或药品含多种或多个时,有一支药品或一个物品不合格,就视同此品种不合格。
以普通科室举例:如5支副肾素,4支合格,1支过期,就认定副肾素不合格。
在检查时,47种物品或药品中除副肾素1支药品不合格外,其他均合格,则完好率的计算方法如下:急救物品完好率=46÷47=99.36%。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急救药品物品是医疗单位的重要资产,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建立规范的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是医疗单位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从急救药品物品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和报废等方面,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急救药品物品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二、采购管理1、采购计划医疗单位应根据需求情况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采购计划应包括采购数量、品种、规格、质量标准、使用期限等内容,并经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
2、采购渠道医疗单位应选择合法合规的渠道进行采购,可以通过公开招标、询价、集中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
同时,应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或协议,约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3、验收检查采购的急救药品物品应经过严格的验收检查。
验收人员应对品种、数量、规格、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验收结果。
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物品,应及时追溯责任,并按规定进行退货或更换。
三、入库管理1、入库登记医疗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入库登记制度,对每批次进货的急救药品物品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
2、入库检验入库的急救药品物品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检验人员应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入库存放入库的急救药品物品应按照品种、规格、有效期限等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淆和过期。
存放地点应符合相关规定,保证药品物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保管管理1、保管责任医疗单位应明确药品物品的保管责任,并委托专人负责。
保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按规定负责物品的保管和使用。
2、保管措施急救药品物品在保管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保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温湿度控制、防火防潮等工作,保证药品物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物品消耗急救药品物品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消耗,防止库存过期。
消耗人员应按照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药品物品的取用,严禁私自取用或随意消耗。
提高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改进措施
1.学习抢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制定质量评价标准,规范抢救药品、物品交接登记本的填写。
2.规范抢救室抢救药品、物品的放置位置。
3.统一抢救柜药品物品的配置,绘制平面图,便于清点药品、物品;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平面图放置抢救药品、物品。
4.统一抢救车药品与物品配置:
1)抢救车按护理部统一设计、下发的示意图放置抢救药品、物品。
2)统一摆药顺序:要求将每种药品按照失效期的先后从右到左摆放,
以做到先期先用。
3)抢救车采取封条管理,打开条件仅限抢救患者和定期检查。
抢救
车一旦被打开,须及时补充药品和物品,按照失效期的先后调整药品的位置,做好清洁、消毒。
检查抢救车内药品、物品的数量、质量和有效期,要求双人核对,打上封条,双人签名做好记录。
4)抢救车每班交接封条的完整性,并记录在物品交接本上,将责任
落实到每班,落实到交接双方。
5)护士长定期检查抢救车的交接情况,并与检查者核对抢救车内药
品、物品的数量、质量和有效期,确保抢救车完好率为100%。
5.定期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达到人人知晓及熟练掌握抢救药品、物品的管理。
2016年4月5日
湘东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规定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修订于)一.急救物品专为抢救患者使用,不得随意取用。
二.抢救必备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
三.急救仪器设备设专人管理,定期保养,每周清洁、检查并有记录。
四.急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标签清晰、无过期。
五.急救物品、药品用后及时补充,每班交接、清点有记录。
六. 急救物品使用后按消毒隔离制度要求、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及时处理。
七.急救车管理请参看《急救车配备及管理要求》。
八.急救设备管理参看《急救设备配备及管理要求》。
急救车配备及管理要求(一)物品配备1.简易呼吸器一套;2.氧气吸入装置一套;3.开口器、舌钳(妇产科、急诊科以外科室可备口咽气道)、压舌板;4. 吸痰管、吸引器连接管;5. 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6. 电插板;7. 血压计、听诊器、手电、扳手、无菌导尿包、治疗盘全套(也可配置至治疗室固定位置);8.重症护理记录单、笔;9.专科抢救物品:各科室根据专科情况配备。
(二)药品配备抢救药品:药品、物品品类参照《急救车药品、物品配备基数》制定本科室的配备品种及基数,经科主任签字后交护理部及药剂科备案。
(三)管理要求1.急救车保持清洁、整齐,放于固定位置。
2.急救车应设有平面示意图,注明药名、规格、基数及有效期,并严格按示意图摆放。
抢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3.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
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按药物有效期放置和使用(左进右出,右侧为近效期药品)。
抢救物品完整无损,性能良好,在有效期内,确保应急使用。
4.抢救车内备抢救药品、物品交接及使用登记本。
抢救药品、物品每班清点有记录,当班护士签全名;分管护士每周检查数量、质量、有效期、及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并签全名;护士长每月对抢救药品、物品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完好率改进措施文档1.引言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率是评估医疗机构急救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完好率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急救药品能够迅速、有效地提供给患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然而,我们的医疗机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发现,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率有待提高。
为此,制定一份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完好率改进措施文档,以提高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2.分析原因2.1出现急救药品物品损坏或丢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操作不当。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因为时间紧迫或情绪激动而疏忽细节,导致急救药品物品受损或丢失。
2.2缺乏科学合理的急救药品物品摆放和管理规范。
医护人员在存放急救药品物品时,未按照规定的标准化要求进行摆放和管理,导致物品易被损坏或丢失。
3.改进措施为了提高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完好率,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3.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意识。
为了减少操作时的疏忽和损伤机会,我们将组织定期的急救药品物品操作培训,让医护人员熟悉急救药品物品的操作规程,并通过模拟急救情况来提高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3.2完善急救药品物品存放和管理规范。
我们将重新评估现有的急救药品物品存放和管理规范,将其与国家和领先医疗机构的标准进行对比,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同时,我们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急救药品物品摆放和管理流程,明确责任人和管理要求,确保急救药品物品得到妥善存放和管理。
3.3 引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物品管理效率。
我们将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物品管理设备和技术,如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以提高急救药品物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物品管理系统的建立和优化,可以实现对急救药品物品的实时监测和追踪,从而减少物品损失和丢失的可能性。
3.4提高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奖惩机制。
我们将加强对急救药品物品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进行巡查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整改。
同时,我们将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和不合格的医护人员进行奖励或处罚,激励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习惯。
邯钢医院科抢救车管理记录本年度:医院急救药品、器械管理组组长:组员:科室抢救车管理人员组长:专人姓名:医院管理目标:急救物品、药品合格率100%。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抢救设备完好率100%抢救车管理规范一、抢救车须由专人管理,各种药品、物品种类及数量进行定量、定位配置,备用药品根据临床科室需要合理配备。
二、抢救车放置位置固定,不得随意变动。
全部护士熟练掌握抢救车内备用药品、物品情况并熟练应用。
有抢救室者放在抢救室,无抢救室者放在科室固定位置。
三、抢救车采用“每班交接”的方法进行管理,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抢救车的管理落实情况,并做好记录,护士长检查记录在抢救车交接本。
抢救车使用频率较少的科室,使用封条,过期时间写在最近时间。
四、抢救结束后,2小时内清理用物,药品、物品做好补充、备用。
五、抢救车内药品、物品定量定位置,清单目录清楚。
六、封条使用:封抢救车人姓名、时间、最近过期时间。
抢救车记录/考核填写要求1.科室有专人管理抢救车,按照规范建立抢救车管理本有交接和质控记录。
2.交接班当面点清,记录在本上。
3.封条封闭的抢救车,至少检查1次/月,记录并及时更换到期物品、药品。
4.进行培训,掌握抢救药品、物品、仪器、疾病抢救流程等。
抢救车布局(翻盖式抢救车):第一层:(数量5支)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mg/ml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ml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1mg/2ml尼可刹米注射液0.375/1.5ml盐酸洛贝林注射液3mg/1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1/5ml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0mg/2ml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10mg/1ml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4mg/2ml呋塞米注射液20mg/2ml盐酸阿托品注射液1mg/1ml 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1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1ml苯巴比妥钠注射液0.1g/1ml地西泮注射液10mg/2ml第二层:备用药品基数:副肾20、可拉明20、洛贝林20、多巴胺20支。
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急救药品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救治病人生命的药物。
在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中,急救药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急救药品,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的急救药品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急救药品的购置、储存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提出一套完善的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一、急救药品的购置急救药品的购置是急救药品管理的第一环节。
为了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购置环节必须严格把关。
首先,应该建立急救药品采购计划,明确每种药品的类型、数量和用途等。
其次,针对不同药品的特点和紧急程度,确定合理的供应商,并签订合同,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最后,在购置过程中,要加强对药品的质量管控,开展质量抽检和验收工作,确保购得合格的急救药品。
二、急救药品的储存急救药品的储存是急救药品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储存环节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急救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因此,急救药品的储存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
首先,应该建立专门的急救药品储存区域,保证储存环境的干燥、通风和防尘等。
其次,药品的储存要分类进行,并按照药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理,确保每种药品都能够快速找到。
最后,在储存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及时淘汰过期药品,确保急救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急救药品的管理急救药品的管理是急救药品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只有做好药品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急救药品的管理包括库存管理、使用管理和报损管理等方面。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根据急救药品的使用频率和数量,及时调整库存数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其次,要加强急救药品的使用管理,确保急救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合理分配,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
最后,要健全急救药品的报损管理制度,建立报损登记和审核制度,及时掌握药品的损耗情况,减少损失。
四、急救药品的更新急救药品的更新是急救药品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及时更新急救药品可以保证急救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急救药品管理整改措施(共7篇)急救药品管理整改措施(共7篇)急救药品管理整改措施(共7篇)第1篇: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急救药品及物品管理制度1、设有急救药品及物品处,应根据病种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根据药品及物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别放置、编号定量、定位存放,逐班交接,每日清点,保证备用状态,专人管理。
3、定期检查药品及物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
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合内药品及物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不得使用。
4、凡抢救药品及物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存放加销,定位存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5、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清点、补齐药品及物品,以备后用。
6、特殊药品及物品,按有关规定管理。
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第2篇:急救药品管理制度病区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医院临床抢救中迅速、及时、准确使用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我院根据科室特点,分别备用了一定数量的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制定制度如下:1、各科室急救必备的急救药品、器械须按要求配置,种类、数量、规格要保持一定基数,报护理部、药械科备案,确保满足临床急救需要。
2、根据急救药品、器械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专用急救柜指定区域分别定位存放、编号排列,标记明显。
3、抢救器械和抢救药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管理。
即定数目、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按期消毒灭菌、按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器械和抢救药品处于应急、随时可用状态。
4、急救药品、器械的效期管理:(1)、护士领取急救药品时,要核对清楚,对于品名、规格、有效期、剂量等不清、标签不明或过期、变质的器械和药品,护士有权拒用。
(2)、存放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的外包装盒标签应完整、清晰,药品、器械的名称、规格、剂量、有效期等均应与外包装一致。
品名、规格不一致,不允许放置于同一药盒内。
抢救药品和物品管理在“120”急救车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医院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对于120急救车内的抢救物品,传统的物品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及时高效的要求,急需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物品管理办法。
本文将针对目前120急救车中药品和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在实际的物品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物品摆放,实行编号管理,严格有效期标志等。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极大减少在急救物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极大提升了交接班过程中对于物品查对的速度,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120急救车的出诊速度,对于物品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抢救物品;物品管理;急救车;改进一、引言抢救护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抢救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该医院对于危急重症抢救能力的评估。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关于急救物品的摆放与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由于抢救工作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急救物品100%到位,所有急救护理设备时刻处于待命状态,从而保证挽救危重症病人的时效性。
这就对于120急救车内的急救物品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物品管理方法只注重急救药品数量的核对,而在管理和储存过程中,忽视了保持药品的质量问题。
在以往的急救车物品检查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过期药品,失效药品等等,极大影响了医院抢救工作的能力。
下面将主要针对目前急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相关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二、急救物品存放的问题(一)急救药箱管理比较混乱在传统的药品管理办法中,急救药箱固定在救护车上,与救护车绑定。
而负责管理救护车的护士,在交接班的过程中会进行药箱交接,从而导致药箱与护士不固定,管理过程较为混乱。
除此之外,负责值班的救护车往往会暴露在外界高强度紫外线以及高温天气下,湿度和温度的不稳定性会导致救护车的急救药品储存条件不当,从而导致药品药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