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3)
- 格式:doc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识字认字,注意书写笔画和字形结构。
2.会根据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内容。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并能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4.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1.能在句子中根据语境推断出词语的意思。
2.能大胆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多问为什么,展开想象,引发对大自然的思考。
3.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识字写字1.出示各场馆图片,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游览这些地点。
2.出示图片及对应名称。
同学们认识这些建筑物,那么会读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3.去掉词语拼音,认读词语。
(结合图片,以图识字)4.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5.出示第一组字“含、迎、留”,指名说出它们的笔顺,全班一起书空,梳理笔顺。
6.出示第二组字“荡、满、敬”,指名说说它们的汉字结构。
指导:“荡”是上下结构,“满”“敬”是左右结构。
学生书空练习,梳理笔顺。
7.完成课本上生字的书写,每组字抄写两遍。
教师巡视,注意书写姿势。
二、猜词意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
(1)指出“喧闹”这个词,让同学们根据这句话的语境,猜猜它是什么意思?(2)同学们可真聪明,你们是怎么猜到的?(根据语境,“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应该与“安静”相对,所以是喧哗吵闹的意思)2.出示另外两个句子,小组讨论。
3.讨论结束后,指名各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成果,交流猜测词意的方法。
指导:可以根据语境,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字形结构、偏旁部首猜测词意。
“暗示”: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泄露”:不该让人知道的事让人知道了。
三、我爱问“为什么”1.(教师范读短文)我们的小伙伴明明有这么多好奇的问题想知道呢,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很想知道呢?展开你的想象,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2.请同学们把自己的问题写在卡片上,注意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3.写好卡片,小组成员交换看。
每组选出一张制作最精美的卡片作品,张贴在教室展示墙上。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教科书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六(“写话”“我爱阅读”)教材分析第六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积极探索、敢于提问,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本课时是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
“我爱阅读”栏目选取了《最大的“书”》这篇文章。
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秉承部编教材“阅读1+X”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书籍。
“写话”选取的内容为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产生的疑问,鼓励孩子们充分地说、写自己想问的,并准确使用和书写问号。
因为“我爱阅读”栏目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在后续的教学中,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自然科学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最大的“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体会川川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品质。
2.鼓励学生充分地说、写自己想问的,并准确使用和书写问号。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交流、勇于提问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初识“书”1.导入:小朋友们,江老师听说咱们二(4)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告诉你们呀,江老师也特别爱阅读、也经常给我家宝贝读书,我爱阅读、你爱阅读、我们都爱阅读!一本本书带领我们走进了神奇的世界、知识的殿堂。
谁能告诉老师你读过的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大”的呢?2.这节课,我们就进入“我爱阅读”,读一篇与书有关的课文,一齐读课题——《最大的“书”》(多媒体出示课题)[教学意图:摸清学生原有的对“大”书的认识,为后文的“大”岩石埋下伏笔,同时也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的全部内容。
《语文园地六》共包含三个章节:词语盘点、读读记记和写话。
词语盘点部分主要回顾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重点词语;读读记记部分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写话部分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重点词语,并能熟练运用。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语的运用和写作技巧。
重点:词语盘点、读读记记和写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
2. 词语盘点:a.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词语,让学生齐读。
b. 学生自主练习,用词语造句。
c. 互动环节: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造句,其他同学评价。
3. 读读记记: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b.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c. 背诵比赛:学生自愿上台背诵课文,评选最佳背诵者。
4. 写话:a. 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b.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c.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列出本单元所学重点词语。
2. 读读记记:课文和作者。
3. 写话: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用本单元所学词语造句。
b. 背诵课文。
c.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b. 课文内容。
c.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梦想来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b. 组织课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c. 开展词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词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难点:词语的运用和写作技巧。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教材,主要内容是讲述春天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文章开头描述了春天来临时的景象,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花儿开得灿烂,小鸟们也欢快地歌唱着。
这些生动的描写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海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活力。
接着,文章讲述了春天的一天。
清晨,阳光温暖地照射在大地上,小草们也挺立起来,展示出它们的生机。
孩子们在校园里玩耍,感受到了春天的清新和愉悦。
午后,小鸟们在树林中欢快地歌唱,让人感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春天的景色更显温馨,一天的忙碌也变得轻松起来。
文章还讲述了春天的花朵。
春天,各种花朵竞相开放,有的花朵像小太阳,有的花朵像小精灵,有的花朵散发着香气,吸引着蝴蝶们飞舞。
花朵们的美丽让人陶醉,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神奇。
最后,文章讲述了春天的意义。
春天是大自然的更新,也是生命的开始。
春天的美丽让人们感到愉悦,也让人们充满希望。
春天的到来,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活力,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总的来说,语文园地六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通过这篇文章,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春天的一天,还可以感受到春天的花朵,以及春天的意义。
春天,是大自然的美丽,也是生命的希望,让我们一起珍惜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语文园地六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有六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在认识几个处所名称的同时引导学生认字。
“字词句运用”引导学生准确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能猜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写话”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
“展示台”延续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展示了班级图书的管理及借阅情况,引导学生爱惜图书。
“日积月累”安排了古诗《悯农(其一)》,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爱阅读”通过学习《最大的“书”》这篇短文,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通过拼音自主识字的能力,“字词句运用”中的“猜猜词语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师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写话”对学生来说也较难,教师要由说过渡到写,引导学生写出藏在自己心里的“为什么”。
教学建议在教学《语文园地》时,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拓展园地内容的外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语文园地》的教学也变得生动精彩。
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认识一些单位处所的名称及其功能。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能和同学交流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心中关于大自然的疑问。
4.展示各班图书管理现状,增强学生爱惜图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识字加油站”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教学方法教学。
2.“写话”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
3.通过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词语,学习古诗和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懂得尊敬劳动者,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背《悯农(其一)》,感悟诗意。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心中关于大自然的疑问。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的全部内容。
《语文园地六》共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读读认认”,涉及十个生字的认读;第二部分为“我会写”,学习八个生字的书写和组词;第三部分为“口语交际”,通过情景对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十个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2. 学会八个生字的书写,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十个生字的认读与运用,八个生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与生字相关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生字:引导学生学习十个生字,讲解字义,让学生在语境中认读生字。
3. 生字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生字接龙游戏,巩固生字学习。
4. 学写生字:教师示范书写八个生字,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跟随练习。
5. 口语交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进行组词、造句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六》2. 板书生字:十个生字、八个生字。
3. 口语交际:情景对话。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十个生字,每个字写五行。
(2)用八个生字各写一个句子。
(3)根据口语交际情境,编写一段对话。
2. 答案:(1)略。
(2)例:我用铅笔写作业。
B:是啊,我们去公园玩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的认读与书写2.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一、生字的认读与书写1. 认读生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掌握情况。
语文园地六【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化石的形态和成因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语言运用: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出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意思的能力。
审美创造:让学生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课前解析】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8个场所名称,分两组呈现,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博、馆”等9个生字,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
“字词句运用”共有两个题目,第一题提供两组易错字,让学生通过发现易错规律,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
第二题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利用反义词猜猜词语的意思,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意思的能力。
“写话”引导学生针对奇妙的自然现象,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写下来。
教材提供了示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多样,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展示台”内容上与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承接,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悯农(其一)》,要求学生熟读背诵。
“我爱阅读”编排的《最大的“书”》,通过地质勘探队员和川川的对话,将自然科学知识蕴于生动形象的讲述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了解化石的形态和成因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博、馆”等9个生字。
2.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
3.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
4.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出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5.朗读例文,能感受提问的不同角度。
6.能仿照例文,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7.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8.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9.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课件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课件一、导入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园地六的学习。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些有趣的话题,包括动物、自然和人类的日常生活。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生字生词,以及我们即将学习的新的生字生词。
二、生字生词复习1、动物名称:猫、狗、兔、熊、鸡、鸭。
2、人类活动:吃、喝、玩、乐、学习、运动。
3、自然现象:风、雨、雷、电。
三、新课讲解1、新的生字生词(1) 讲解“熊猫”的“猫”字,强调它是反犬旁,表示动物。
同时,拓展其他动物名称的生字,如“狐狸”、“猴子”。
(2) 讲解“饮料”的“饮”字,强调它是食字旁,表示食物。
同时,拓展其他与食物相关的生字,如“饥饿”、“吃饭”。
(3) 讲解“游戏”的“游”字,强调它是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活动。
同时,拓展其他与活动相关的生字,如“游泳”、“漂流”。
(4) 讲解“雷电”的“雷”字,强调它是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的现象。
同时,拓展其他与天气相关的生字,如“晴天”、“阴天”。
2、新的句型和语法(1) 学习“我喜欢……因为……”的句型,用于表达个人喜好和原因。
举例:我喜欢熊猫,因为它们很可爱。
(2) 学习“……正在……”,用于描述正在发生的动作。
举例:小猫正在捉老鼠。
(3) 学习“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用于描述多个选择或可能性。
举例:有的人喜欢喝可乐,有的人喜欢喝果汁,还有的人喜欢喝咖啡。
四、课堂练习1、请用正确的笔顺写出以下生字:猫、狗、兔、熊、鸡、鸭。
2、请用正确的拼音拼读以下词语:熊猫、饮料、游戏、雷电。
3、请用上述句型造句,描述你最喜欢的动物、食物和活动。
五、课后作业1、请回家后继续练习写上述生字的笔顺,并用拼音拼读这些词语。
2、请用新学的句型“我喜欢……因为……”和“……正在……”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动物或活动的短文。
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生字生词,并掌握了新的句型和语法。
语文园地六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有六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在认识几个处所名称的同时引导学生认字。
“字词句运用”引导学生准确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能猜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写话”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
“展示台”延续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展示了班级图书的管理及借阅情况,引导学生爱惜图书。
“日积月累”安排了古诗《悯农(其一)》,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爱阅读”通过学习《最大的“书”》这篇短文,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通过拼音自主识字的能力,“字词句运用”中的“猜猜词语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师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写话”对学生来说也较难,教师要由说过渡到写,引导学生写出藏在自己心里的“为什么”。
教学建议在教学《语文园地》时,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拓展园地内容的外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语文园地》的教学也变得生动精彩。
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认识一些单位处所的名称及其功能。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能和同学交流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心中关于大自然的疑问。
4.展示各班图书管理现状,增强学生爱惜图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识字加油站”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教学方法教学。
2.“写话”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
3.通过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词语,学习古诗和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懂得尊敬劳动者,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背《悯农(其一)》,感悟诗意。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心中关于大自然的疑问。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卡。
学生:搜集李绅的资料,去户外观察大自然。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培养基础写作能力。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8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认识有关地点的词语。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学会根据句意猜测理解句中词语意思。
5.能够在写话中熟练运用疑问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学习古诗《悯农》。
7.学习“我爱阅读”中《最大的“书”》,普及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
【学习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学会不用词典的情况下理解词语。
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3.学习并积累古诗。
4.培养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能正确解读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5.锻炼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能正确无误且恰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
6.积累生活常识。
【学前准备】
1.预习字词,搜集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生活的古诗句;搜集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
(师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点的词语?比如教育局、法院、学校、医院等等。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地点名称)扩展词语,比比谁写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观察所列字的偏旁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3)小组比赛认字写字,看谁写的字既准确又美观。
(4)引导学生观察易错字,再举出其它一些易错字。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体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根据句意大胆猜想词语意思。
(2)在词典或教师的引导下,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各词语的特征及与句意的关系。
第二课时
(写话展示台)
一、写话
1.情境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圆的而有时候是船形的呢?为什么动物要冬眠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我想同学们心中也会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问题。
但有些你无法解答的问题其他小伙伴也许知道答案,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你们的问题吧!
(1)引导学生拿出纸笔,将纸剪成小卡片,在小卡片上写出想问的三到五个问题,然后把学生的卡片收上来,再发给全班同学,拿到卡片的学生对卡片上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统一展示。
(2)教师对每个问题及其答案进行评议并对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进行解答。
(3)指导学生在每张卡片上的问题后面写上问题的答案,并在班级墙上展示,供学生观看。
二、展示台
1.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展示自我:
(1)你带来了什么书放在了图书角?
(2)你平常喜欢读什么书?
(3)你从所读的书里学到了什么?
2.互相推荐书单。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由农民辛苦耕种图导入《悯农》(其一)这首诗。
2.诵读古诗,认读古诗中的生字词。
(1)指导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古诗,指名学生朗读古诗。
3.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诗中字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含义。
(2)指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巩固深化、升华情感。
(1)提问: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内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并想一想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或心情。
5.课外延伸
展示课前搜集的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古诗,向大家分享,并用自己的语言大致讲解一下古诗意思。
二、我爱阅读
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地质()勘()探岩()石
厚()脚印()雨痕()
波浪()矿()物读()书
刨()根问底埋()煤炭()()
宝藏()
2.我会加量词。
一()石头一()书一()小鱼
一()陆地一()高山一()树叶
3.辨识多音字。
4.借助字词典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思考问题:
(1)谈谈对岩石的印象,思考“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2)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和地质勘探有关的信息,那么什么是地质勘探呢?
(3)引导学生理解“雨痕”“波痕”“矿物”。
(4)岩石上都“写”了哪些内容?
(5)阅读第10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岩石告诉了我们什么。
6.课件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如煤炭、石油、岩石。
科普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如煤炭、石油是怎样形成的,岩石的分类,地质层的形成,恐龙的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