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5.3呼吸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651.00 KB
- 文档页数:13
高考生物知识点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植物的呼吸来自于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呼吸方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知识点呼吸作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三节呼吸作用1.酵母菌细胞富含蛋白质,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
在培养酵母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要给培养装置通气或进行,以利于酵母菌大量繁殖。
在利用酵母菌生产葡萄酒时,却需要密封发酵。
通气可以给酵母菌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利于酵母菌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密封则是避免空气进入,便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营养物质释放的能量多,这些能量可以为酵母菌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细胞分裂提供充足的动力。
密封发酵时,酵母菌将有机物转化为酒精的同时,能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少量能量。
2.酵母菌是一种细胞真菌,属于核生物,做馒头、面包,酿酒等,都是利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并释放,因此也叫细胞呼吸。
3.细胞呼吸的方式: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这是因为B瓶在封口后,培养液液面上方还存有一定量的氧气,静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将这部分消耗尽,再连通盛有澄清水的锥形瓶可认为检验的是酵母菌的呼吸释放的气体。
4.对比试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对照实验。
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好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5.酵母菌在和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大量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细胞呼吸可分为呼吸和呼吸两种类型。
6.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人教生物必修1课堂跟踪检测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单选题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①~①为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释放的能量大多贮存在有机物中B .①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发生①①时,2CO 释放量大于 2O 吸收量D .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①和①①【答案】D【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
【详解】A 、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其释放的少量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有少部分合成A TP ,A 错误;B 、①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B 错误;C 、①①是有氧呼吸, CO 2释放量等于O 2吸收量,C 错误;D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①和①①,D 正确。
2.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可为伤口组织提供氧气B .及时疏松土壤可为根细胞吸收水和无机盐提供更多能量C .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D .低氧、零上低温、干燥是储藏水果、蔬菜保鲜的最佳条件【答案】C【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素养要求:1.生命观念:认同线粒体的结构特点与其作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相适应。
2.科学探究:体验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自学评价:阅读教材本节内容熟悉以下知识点一、细胞呼吸的方式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并释放_______,因此也叫__________。
2.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酵母菌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产物有氧条件:大量的______和_______;无氧条件:产生_______,还产生少量的________。
3.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细胞呼吸的类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判断正误(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葡萄糖溶液煮沸后,即可加入新鲜食用酵母()(2)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碱性条件下遇酒精变为灰绿色()(4)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二、有氧呼吸1.线粒体(1)写出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 ④______(2)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_______。
(3)线粒体具有____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内折叠形成_____,以增加______________。
(4)线粒体的功能:进行________的主要场所。
2.化学反应式:3.有氧呼吸过程4.能量转化5.有氧呼吸概念:指细胞在_____的参与下,通过________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_________,产生________,释放_________,生成________的过程。
判断正误(1)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唯一能利用的物质()(2)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3)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4)有氧呼吸的实质是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并且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研习探究探讨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__,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五生物呼吸及呼吸作用
1.人通过呼吸,气体的成分变化--呼出的气体氧气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水汽的含量明显增加。
2.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的。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人体呼吸系统
肺:由肺泡组成。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呼吸运动:呼气和吸气使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
4.呼吸是指肺换气,包括呼气和吸气。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换气):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人在平静地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体积增大,胸腔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小,空气就进入肺内。
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使胸腔体积减小,胸腔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大,肺内气体就排出体外。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学案1)主备人:李盛明审核人:邱艾丽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过程与方法:(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生物呼吸作用的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生物之情【重点难点】重点:(1)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2)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难点:熟练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自主预习】一、细胞呼吸1、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生成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的过程。
2.分类:和。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1.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条件下与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2.注意事项(1)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有NaOH的锥形瓶,除去空气中的,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
三、有氧呼吸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产生或其它产物释放出并生成过程。
2.有氧呼吸是指在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释放生成许多的过程。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具有,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它使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
线粒体的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实际上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呼吸作用B.细胞呼吸实际上就是细胞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过程D.细胞呼吸是细胞中有机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过程2.细胞呼吸最主要的生理意义是()A.分解有机物 B.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 C.释放能量 D.为生命活动提供ATP3.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适当的原料和在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A .玉米粉和有氧B .大豆粉和有氧C .玉米粉和无氧D .大豆粉和无氧 4.下图表示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下产生ATP 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章第二节《呼吸作用》知识点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二节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概念、反应式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场所: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4、条件: 有光无光都可以,白天晚上都能进行。
5、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6、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7、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8、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9、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温室种植农作物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2)贮存粮食种子时采用低温、干燥和通风的方法,贮存蔬菜水果时采用低温保存或覆盖保鲜膜隔绝空气,都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抑制呼吸作用可简记为:低温、低水、低氧、高二氧化碳。
(3)农田适时松土,遇涝排水,主要是为了使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4)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少氧气,影响草根的呼吸。
二、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结合呼吸作用表达式理解)实验一:温度计示数增高说明:种子在萌发时放出热量。
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三:蜡烛的熄灭说明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在上述实验中,也可以用新鲜的豆苗和用沸水烫过的豆苗来代替,但是一定要注意用不透光的黑色瓶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防止瓶中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验证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验证淀粉:碘液(变蓝)。
➢验证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图1、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1、若此图代表光合作用,则:A是二氧化碳;C是氧气;B是水分;D是有机物。
若此图代表呼吸作用,则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细胞呼吸1.( × )细胞呼吸的底物一定是葡萄糖。
2.( × )有机物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和体外燃烧一样。
3.( × )细胞呼吸的产物一定有CO2。
4.( √ )细胞呼吸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 ×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0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2.( √ )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少部分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3.( √ )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C6H120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4.( √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06 --2C3H6O3(乳酸)+能量。
5.( √ )若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减少。
6.( × )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7.( √ )用含O18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O18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02。
8.( × )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H]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
9.( √ )若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减少。
10.( × )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11.( × ).马铃薯储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
12.( × )只有糖类才能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
13.( ×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
14.( √ )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
15.( × )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16.( × )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
17.( × )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18.( ×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5.3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呼吸•本单元“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呼吸”涉及到很多以前学习过的生化基础知识,包括三羧酸循环、呼吸链等。
这部分有些内容不做详细讲述。
•学习本单元后,我们应该掌握:微生物如何通过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获得能量EMP 途径 不完全 HMP 途径ED 途径丙酮酸 1 丙酮酸代谢的多样性发酵产物 TCA 循环 ATP 进入TCA 循环,进一步氧化分解,脱氢,产生还原力NADH 2、FADH 2,能量GTP (等同于ATP )和小分子化合物发酵FermatatiomNADH 2、FADH 2经过呼吸链产生ATPFADH 2 NADH 2 GTP简单小分子c HS-CoA +进入TCA 循环Hans Adolf Krebs: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53)2 呼吸作用•呼吸:•从有机物脱下的氢,以还原力的形式通过呼吸链传给外源氢受体(分子氧或特定氧化物),并逐步释放化学能,形成ATP的过程•特点:•氢受体来自细胞外部,氢通过呼吸链进行传递。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时脱下的氢不通过呼吸链传递3 有氧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特点:•氢经完整的呼吸链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二氧化碳与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4 呼吸链氢和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 (ETC,electron transport chain)或称呼吸链(RC,respiratory chain)传递到氧或氧化物,同时形成ATP的过程呼吸链是由若干个氢和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顺序排列而构成的一条链,流动的电子通过呼吸链时作功,逐步释放能量形成ATP真核生物中存在于线粒体,原核生物在细胞膜上4 呼吸链呼吸链的组成成分:醌及醌衍生物辅酶Q氧化态、还原态及递氢方式4 呼吸链呼吸链的组成成分:铁硫蛋白由于铁的氧化、还原而达到传递电子作用4 呼吸链呼吸链的组成成分:细胞色素铁卟啉辅基所含铁可有Fe2+←→Fe3+ + e-的互变,因此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4 呼吸链呼吸链的组成成分:黄素蛋白(flavoproteins,FP)黄素蛋白异咯嗪环中进行可逆的脱氢、加氢反应来传递氢与电子CoQ CoQ Cytb Cytb Cytc1 III Cytc1 III CytcCytcCytaa3IV Cytaa3IVFP NADHDehydrogenase I FP NADH Dehydrogenase I FP succinateDehydrogenaseII Mitochondrial ETCBacterial ETC FP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I真核生物中目前只发现两条呼吸链,由四个复合体组成,后半部分公用。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教学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温故:ATP的结构,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知新:生物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那么ATP在生物体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呢?本节我们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探究一:细胞呼吸1.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2.呼吸作用能够像燃料在体外燃烧那么剧烈吗?3.细胞呼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区警示:1.“氧化”不一定要有氧气的参与,失电子即为氧化,得电子为还原,因此细胞呼吸的概念包含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正确区分呼吸作用,呼吸和呼吸运动三个概念:呼吸作用可概括为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运动是指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扩张而使胸腔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吸气和呼气。
呼吸是指在呼吸运动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宏观气体交换过程。
探究二:有氧呼吸1.线粒体的结构:具有内、外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周围充满了。
在线粒体的和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以表格的形式比较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物、场所、条件、产物及放能情况。
3.有氧呼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氧呼吸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____________能量,其中有____________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能量则以____________散失。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呼吸作用呼吸作用:1、概念: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
(1)呼吸作用就是一种酶促发展水解反应。
虽名叫水解反应,不论有没有氧气参予,都可以称为呼吸作用(这是因为在化学上,存有电子迁移的反应过程,皆可以称作水解)。
存有氧气参予时的呼吸作用,称作有氧体温;没有氧气参予的反应,则称作无氧体温。
同样多的有机化合物,展开无氧体温时,其产生的能量,比展开有氧体温时必须太少。
有氧体温与无氧体温就是细胞内相同的反应,与生物体没有轻易关系。
即使就是体温氧气的生物,其细胞内,也可以展开无氧体温。
(2)呼吸作用的目的,是透过释放食物里之能量,以制造三磷酸腺苷(atp),即细胞最主要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呼吸作用的过程,可以比拟为氢与氧的燃烧,但两者间最大分别是:呼吸作用透过一连串的反应步骤,一步步使食物中的能量放出,而非像燃烧般的一次性释放。
在呼吸作用中,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透过数个步骤,将能量转移到还原性氢(化合价为+1的氢)中。
最后经过一连串的电子传递链,氢被氧化生成水;原本贮存在其中的能量,则转移到atp分子上,供生命活动使用。
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通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
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重量的活细胞(组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氧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通常以“mg(μl)/(h?g)”为单位,表示每克活组织(鲜重、干重、含氮量等)在每小时内消耗氧或释放二氧化碳的毫克数(或微开数)。
呼吸速率的大小可反映某生物体代谢活动的强弱。
呼吸作用是由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所以温度对呼吸作用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