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3章第5节 生物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二课时)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21
第4节二氧化碳(第2课时)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科学观念: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科学思维: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让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探究方法。
3.探究实践: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4.态度责任:体验结构对功能的适应性和呼吸对生存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等一系列知识的基础;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情景展示1][问题探究] 上图是人体的什么系统?它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这些器官分别具有什么功能?[思考交流][归纳提升][情景展示2] 将左手按在胸前,尽力吸气和呼气,感觉胸骨和肋骨移动的情况。
[问题探究] 你认为胸腔体积是怎样变化的?胸腔内气压是怎样变化的?[思考交流][归纳提升][情景展示3][问题探究] 说说锥形罩内气球的变化。
[思考交流][归纳提升]橡皮膜罩内体积罩内气压气球体积气流向下拉变大变小变大进入向上推变小变大变小压出[继续探究1] 根据锥形罩内气球的变化,说说人是怎样呼吸的。
[思考交流][归纳提升]膈肌肋间外肌肋骨胸骨胸腔体积胸腔压力气流吸气收缩变得扁平收缩向上、向外移升增大减小进入呼气放松恢复拱形舒张向下、向内回落减小增大排出[继续探究2] 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思考交流][归纳提升] 吸气和呼气(呼吸运动)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
第三章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教材分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三章第五节的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承前氧气、氧化、二氧化碳,启后动植物的呼吸、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一节。
呼吸是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所以学生对呼吸现象很熟悉。
可熟悉的现象学生不一定有深入的认识。
所以本节主线就是学生呼吸体验,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呼吸的认识由浅入深。
在充足的阅读时间中获取书中的图文信息;通过交流质疑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整体认识;感悟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奇妙。
利用模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问思考,并运用模型类比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推理出外界与人体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原理。
通过对扩散现象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重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书本阅读,学生可以熟练地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简单描述其特点;通过学生体验呼吸运动,描述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简单描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书本及交流质疑来加强学生的交流表达及质疑能力。
学生体验及模型活动来感受人体呼吸运动,使学生能更好地透过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实现呼吸运动的过程和本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生物体结构、功能与环境相统一;感悟生命的美妙。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及交流质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感悟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道理。
2.通过学生体验及模型活动来感受人体呼吸运动,透过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实现呼吸运动的过程和本质。
3.理解肺泡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内呼吸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人体呼吸运动模型,呼吸运动动画, PPT【学教环节】(导入)人只要活着,就会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生物呼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和特点;3. 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4. 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将围绕生物的呼吸及呼吸作用展开,主要包含以下部分: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通过课本和教师提供的资料,掌握呼吸的基本概念、生物体是如何通过呼吸与外界交换气体等内容。
2. 实例分析:选择若干种生物(如人类、鱼类、昆虫等),了解并记录它们各自独特的呼吸方式和过程。
此环节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做小型的观察实验。
3. 理解呼吸作用:通过学习,学生需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并能够解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差异和过程。
4. 实验报告: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叶片在光照下的呼吸变化,并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思考题:设置几道与生物呼吸和呼吸作用相关的思考题,如“为什么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不同?”、“如何通过观察判断动物是否在正常呼吸?”等,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学习和实例分析部分需结合课本和资料完成,并做好笔记记录;2. 实验报告需详细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分析结果;3. 思考题需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鼓励查阅相关资料或与同学讨论;4. 所有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保证字迹清晰、格式规范;5.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自己的反思和总结,对本次作业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进行整理。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基础知识掌握程度;2. 实例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实验报告的详细程度和逻辑性;4. 思考题的回答深度和创造性;5. 作业的整洁度和规范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人体吸入的气体:空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O2—16%,CO2—4%,N2—78%,稀有气体—1%,较多水汽,即人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①数量多:约8亿;
②面积大:约100平方米;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肌顶部回升)缩小
着扩张,肺内的气压相应变小,气体便被吸②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
④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③用温度计测量豆芽温度,可发现温度计的读数略有升高(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热。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空气与生命3.5-2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动植物的呼吸目录 (1) (3) (5) (10) (13)一、动物的呼吸作用动物跟人一样,也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释放其中含有的能量,供给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因此,动物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①提出问题:动物也要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那么,动物吸人和呼出的分别是什么气体呢?②方法步骤:a.按照下图安装好装置,装置中的碱石灰(是由固体氢氧化钠NaOH和生石灰CaO组成的混合物)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两装置中的碱石灰的量应该相等。
b.试管B起对照作用。
c.观察并记录:实验开始时,A、B两个装置中的红色水滴的位置;10分钟后,两装置中红色水滴的位置,并将结果填入下面的记录表中。
试管开始时红色水滴的位置10分钟后红色水滴的位置AB③实验现象a.开始时,A、B试管中红色水滴与橡胶塞的位置基本相同,实验大约10分钟后,可以观察到A试管中红色水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水滴没有移动。
b.A试管中色水滴向左移动的原因是动物也要呼吸,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试管内气压减小。
④实验证明:动物也要进行呼吸,吸收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
二、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也会呼吸。
植物通过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植物的呼吸和高等动物使用呼吸器官的呼吸不同,植物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气孔的扩散,没有一呼一吸的过程。
【总结】①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动物呼吸作用的区别与大部分动物不一样,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会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
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②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人、动物、植物在生活过程中都要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