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示例图及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条件表
- 格式:pdf
- 大小:80.07 KB
- 文档页数:2
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表[ 2005-9-20 20:39:06 | By: 醉清风 ]四. 防爆4.1 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答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采用与IEC等效的方法。
国家标准GB 50058-92中规定,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大小,划分为0区、1区、2区三个级别,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划分为0区、11区两个级别,详见表4-1。
表4-1 中国对危险场所划分表爆炸性物质区域划分区域定义气体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粉尘 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环境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4.2 国际上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答国际上各主要工业国家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基本上可分两种意见。
一种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代表,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气体划分为0区、1区、2区,对粉尘划分为10区、11区。
其定义与IEC基本相同〔可参见我国对各区域的定义,我国等效采用IEC标准〕。
另一种为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划分,以NEC〔美国国家电气规程〕的定义为代表,对气体划分为1区、2区〔没有0区〕,对粉尘也划分为1区、2区。
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气体:IEC0区、1区——NEC 1区IEC 2 区——NEC2区粉尘:IEC 10区——NEC 1区IEC 11区——NEC 2区IEC“区”的英文为Zone;NEC“区”的英文为Division。
4.3 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几种?列出其名称和标志。
答根据国家标准GB 3836—83,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8种,列举如下。
结构形式标志结构形式标志隔爆型 d 充油型 o增安型 e 充砂型 q本质安全型 i 无火花型 n正压型 p 特殊型 s4.4 什么是隔爆型仪表?它有什么特点?答隔爆又称耐压防爆,它把能点燃爆炸混合物的仪表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特别牢固,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标准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爆炸性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划分区域等级,二是根据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特性来划分区域等级。
对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等级可以划分为0区、1区和2区。
0区是指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的环境;1区是指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是指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间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对于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等级可以划分为20区、21区和22区。
20区是指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持续地、长期地、频繁地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21区是指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22区是指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中,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
此外,在实际划分防爆区域中,0区/20区所占所有危险区域的空间比例不到0.5%,1区/21区所占所有危险区域的空间比例约为4.5%,2区/22区所占所有危险区域的空间比例约为95%。
总之,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爆炸性气体或粉尘环境的特性来确定的,不同的区域等级对应着不同的危险程度和防爆要求,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加油站防火防爆及危险区域划分加油站的经营、生活场所按对安全用电的不同要求,可分为爆炸危险区、火灾危险区、一般用电区三个区域。
◆◆1区:指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图1-1 加油站火源分析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火灾危险区火灾危险区是指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油品作业区。
火灾危险区又可分为21区、22区、23区。
◆一般用电区除爆炸危险区和火灾危险区外的其他用电区是一般用电区。
◆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1.加油机Ⅰ区:机体本身及其内部、机座附近的坑沟或低洼潮湿区;Ⅱ区:以加油机中线为中心,上面半径为3m,下面半径为4.5m,高度为从地坪向上至加油机顶上0.15m的圆锥形空间。
2.油罐0区:油罐内部油品液面以上的罐内整个空间;Ⅰ区:人孔井(阀井)内部整个空间;Ⅱ区:距离人孔井(阀井)边缘1.5m为边界,地坪以上距地坪1m高的圆柱体空间。
3.卸油口Ⅰ区: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0.5m半径的球形空间;Ⅱ区: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并延至地面划为Ⅱ区。
4.通气管Ⅰ区:以管口为中心,1.5m(0.75m)为半径的球形空间;Ⅱ区:以管口为中心,3.0m(2.0m)为半径的球形空间;5.油罐车0区:油罐车内部的油品表面以上罐内的整个空间;Ⅰ区:以通气口为中心1.5m(0.75m)为半径的球形空间,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0.5m为半径的球形空间;Ⅱ区: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3.0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及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延至地面的空间。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条件表一、在火灾危险环境中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可燃物质分为下列四种:1.可燃液体:如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
2.可燃粉尘;如铅粉、焦炭粉、煤粉、面粉、合成树脂粉等。
3.固体状可燃物质:如煤、焦炭、木等。
4.可燃纤维:如棉花纤维、麻纤维、毛纤维、木质纤维、合成纤维等。
气体分类代表性气体最小引爆火花能量二、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Ⅰ、ⅡA、ⅡB、ⅡC), 爆炸性粉尘、纤维类分为两级(III A 、III B),如下表: 气体分类代表性气体最小引爆火花能量Ⅰ甲烷(矿井下) 0.280mJⅡA 乙烷、丙烷、对二甲苯、醋酸甲酯、醋酸、醋酸(异)丁酯、CO、CH3OH 0.180mJⅡB 乙烯、煤气 0.060mJⅡC 氢气、乙炔 0.019mJ三、温度组别安全的物体表面温度常见爆炸性气体T1 ≤450℃氢气、丙烯腈等46种T2 ≤300℃乙炔、乙烯等47种T3 ≤200℃汽油、丁烯醛等36种T4 ≤135℃乙醛、四氟乙烯等6种T5 ≤100℃二硫化碳T6 ≤85℃硝酸乙酯和亚硝酸乙酯四、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BS EN60529;1992)第一位特征数字防止固定导体异物进入0 无防护1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50mm2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12mm3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2.5mm4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1.0mm5 防尘6 尘密第二位特征数字防止进水造成有害影响0 无防护1 垂直滴水2 倾角75-90°滴水3 淋水4 溅水5 喷水6 猛烈喷水7 短时间侵水8 连续侵水举例:IP 65即要求具有尘密及对外壳喷水有防护功能五、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1、 A 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2、 B 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3、 C 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4、 D 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5、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第三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第四节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第五节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装置第三章爆炸性粉尘环境第一节一般规范第二节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第三节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第四节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气装置第四章火灾危险环境第一节一般要求第二节火灾危险区域划分第三节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示例图及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条件表附录三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附录四爆炸性粉尘特性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电力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一、矿井井下;二、制造、使用或贮存火药、炸药和起爆药等的环境;三、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气装置区域;四、蓄电池室;五、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六、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
第1.0.3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场所的等级划分表1. 场所等级划分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爆炸危险区域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爆炸事故的发生,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对爆炸危险区域及其相邻场所进行了严格的等级划分。
2. 划分标准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场所的等级划分表,将相邻场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3. 等级划分表根据层级不同,我们将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的场所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3.1 等级I与爆炸危险区域直接相邻的场所,应当符合最高的安全标准,必须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保证场所内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这些场所可能包括生产车间、仓库等。
3.2 等级II与爆炸危险区域相对较近的场所,虽然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隔一定的距离,但在爆炸事故发生时,仍然可能受到较大的影响。
这些场所也需要符合高标准的安全要求,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3 等级III与爆炸危险区域较远的场所,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到爆炸事故的直接影响,但仍然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3.4 等级IV与爆炸危险区域相对较远的场所,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到爆炸事故的影响,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管理和防护。
4. 实施措施基于以上的等级划分,我们将对不同等级的场所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培训、设备维护、紧急预案制定等,以确保场所的安全运营。
5. 结语通过对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场所的等级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场所的安全风险和安全要求,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希望这一等级划分表能够为相关行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场所的等级划分表6. 实际应用以上的等级划分表是基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管理需要制定的,但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场所的特点和实际风险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补充。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条件表一、在火灾危险环境中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可燃物质分为下列四种:1.可燃液体:如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
2.可燃粉尘;如铅粉、焦炭粉、煤粉、面粉、合成树脂粉等。
3.固体状可燃物质:如煤、焦炭、木等。
4.可燃纤维:如棉花纤维、麻纤维、毛纤维、木质纤维、合成纤维等。
气体分类代表性气体最小引爆火花能量二、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Ⅰ、ⅡA、ⅡB、ⅡC), 爆炸性粉尘、纤维类分为两级(III A 、III B),如下表: 气体分类代表性气体最小引爆火花能量Ⅰ甲烷(矿井下) 0.280mJⅡA 乙烷、丙烷、对二甲苯、醋酸甲酯、醋酸、醋酸(异)丁酯、CO、CH3OH 0.180mJⅡB 乙烯、煤气 0.060mJⅡC 氢气、乙炔 0.019mJ三、温度组别安全的物体表面温度常见爆炸性气体T1 ≤450℃氢气、丙烯腈等46种T2 ≤300℃乙炔、乙烯等47种T3 ≤200℃汽油、丁烯醛等36种T4 ≤135℃乙醛、四氟乙烯等6种T5 ≤100℃二硫化碳T6 ≤85℃硝酸乙酯和亚硝酸乙酯四、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BS EN60529;1992)第一位特征数字防止固定导体异物进入0 无防护1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50mm2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12mm3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2.5mm4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1.0mm5 防尘6 尘密第二位特征数字防止进水造成有害影响0 无防护1 垂直滴水2 倾角75-90°滴水3 淋水4 溅水5 喷水6 猛烈喷水7 短时间侵水8 连续侵水举例:IP 65即要求具有尘密及对外壳喷水有防护功能五、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1、 A 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2、 B 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3、 C 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4、 D 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5、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第2.2.1条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三、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第2.2.2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一、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二、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四、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定; 第2.2.3条释放源应按易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连续级释放源:预计长期释放或短时频繁释放的释放源; 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1.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的易燃液体的表面;2.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易燃液体的表面;3.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气的自由排气孔和其它孔口; 二、第一级释放源:预计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第一级释放源:1.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2.在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安装在贮有易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系统;3.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点; 三、第二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运行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释放源;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第二级释放源:1.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2.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易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3.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它孔口处;4.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点; 四、多级释放源:由上述两种或三种级别释放源组成的释放源;第2.2.4条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通风,其空气流量能使易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 采用机械通风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计机械通风故障的影响:1.对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建筑物应设置备用的独立通风系统;2.在通风设备发生故障时,设置自动报警或停止工艺流程等确保能阻止易燃物质释放的预防措施,或使电气设备断电的预防措施;第2.2.5条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首先应按下列释放源的级别划分区域:1.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2.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3.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 二、其次应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1.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2.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为有效时,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3.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4.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加油站防火防爆及危险区域划分加油站的经营、生活场所按对安全用电的不同要求,可分为爆炸危险区、火灾危险区、一般用电区三个区域。
◆加油站火源加油站的火源见图1-1所示。
图1-1 加油站火源分析◆爆炸危险区爆炸危险区是指易燃以油品及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油品作业区及周边的有限空间。
爆炸型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为0区、1区、2区三个区域。
0区:指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指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火灾危险区火灾危险区是指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油品作业区。
火灾危险区又可分为21区、22区、23区。
◆一般用电区除爆炸危险区和火灾危险区外的其他用电区是一般用电区。
◆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1.加油机Ⅰ区:机体本身及其内部、机座附近的坑沟或低洼潮湿区;Ⅱ区:以加油机中线为中心,上面半径为3m,下面半径为4.5m,高度为从地坪向上至加油机顶上0.15m的圆锥形空间。
2.油罐0区:油罐内部油品液面以上的罐内整个空间;Ⅰ区:人孔井(阀井)内部整个空间;Ⅱ区:距离人孔井(阀井)边缘1.5m为边界,地坪以上距地坪1m高的圆柱体空间。
3.卸油口Ⅰ区: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0.5m半径的球形空间;Ⅱ区: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并延至地面划为Ⅱ区。
4.通气管Ⅰ区:以管口为中心,1.5m(0.75m)为半径的球形空间;Ⅱ区:以管口为中心,3.0m(2.0m)为半径的球形空间;5.油罐车0区:油罐车内部的油品表面以上罐内的整个空间;Ⅰ区:以通气口为中心1.5m(0.75m)为半径的球形空间,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0.5m为半径的球形空间;Ⅱ区: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3.0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及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延至地面的空间。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安全评价<工作> 2007-04-09 16:10 阅读1579 评论0字号:大中小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354号根据国家计委计院[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化工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二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原《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8—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化工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二年六月九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化学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8—83》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火灾危险环境的危险区域划分,危险区域的范围,电气设备的选型等。
本规范在执行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北京市和平街北口,邮政编码100029),并抄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化学工业部一九九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第三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第四节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第五节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装置第三章爆炸性粉尘环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第三节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第四节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的电气装置第四章火灾危险环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火灾危险区域划分第三节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示例图及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条件表附录三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附录四爆炸性粉尘特性附录五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条文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附录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划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附件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划分1、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火灾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的规定。
(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3)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注:正常运行指正常的开车、运行、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武装,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状态。
2、汽油和液化石油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或沟应划分为1区。
3、汽油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1):(1)加油机壳体内部空间划分为1区。
(2)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4.5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以上0.15m半径为3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划分2区。
注:采用加油机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用括号内数字。
图1 汽油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4、油罐车卸汽油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2):(1)油罐车内部的油品表面以上空间划分为0区。
(2)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和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划分为1区。
(3)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分为2区。
图2 油罐车卸汽油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5、埋地卧式汽油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图3):(1)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划分为0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