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2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工号姓名考核者成绩操作项目操作内容分值评分标准扣分操作准备(10)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 不规范-22.患者评估:核对医嘱,确认病人信息。
至床旁,核对病人床头卡/腕带信息。
评估病人病情、意识状态、鼻腔情况,说明操作目的、方法,取得患者配合,询问大小便,评估周围环境。
5 未核对-1 未评估说明-3/不完整酌情扣分未询问两便-1 未评估环境-13.操作用物:(1)治疗盘内①无菌治疗巾内:治疗碗内盛纱布3~4块及镊子、一次性50ml灌注器、石蜡油纱布;②无菌治疗巾外:鼻饲液、温开水、小水杯(必要时)、一次性无菌手套、一次性胃管、一次性治疗巾、棉签、胶布、别针、听诊器(必要时)、水温计、手电筒、弯盘;(2)其他:医嘱单、治疗卡、管道标识、手消毒液、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3 少一种-1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
简单解释后开始操作。
2 未核对-1 未解释-12.根据患者病情取坐位、半坐卧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有活动义齿或眼镜者取下妥善保管。
3 体位不当-2 未查义齿/眼睛-13.将一次性治疗巾围于患者颌下,置弯盘于口角旁,清洁已检查的鼻腔,洗手,备胶布。
4 未铺治疗巾-1 未置弯盘/不当-1未清洁鼻腔-1 未洗手/备胶布-1 4.打开无菌盘,检查并打开胃管包装袋。
3 未打开无菌盘/打开不规范-2 未查胃管质量-1操作步骤(80)5.①戴手套,②检查胃管是否通畅,③测量胃管插入长度(一般为前额发际到胸骨剑突处或由耳垂经鼻尖至胸骨剑突的距离,成人约45~55cm,婴幼儿14~18cm),④并做好标记。
8 一项未做/不规范-26.用石蜡油纱布润滑胃管前端,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另一手将胃管从选定侧鼻腔轻轻插入,至14~16cm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插管:①清醒患者:嘱患者吞咽,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②昏迷患者: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端沿后壁滑行,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
鼻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015年10月20日第二次修改
注意事项:(1)插管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食管粘膜,尤其是通过食管3个狭窄部位时。
(2)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①注射器抽取胃内容物,可通过试纸检查是否是呈酸性。
②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2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在胃区听气过水声。
③置管末端于盛水的治疗碗中,看有无气泡逸出。
(3)每次鼻饲前应证实胃管在胃内且通畅,并用少量温开水冲管后再进行喂食,每次鼻饲不超过200ml,温度在38~40℃,鼻饲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开水,并抬高胃管末端,避免鼻饲液积存在管腔中凝结变
质。
(4)固体药物充分研碎,完全溶解方可注入。
注入多种药物时,应将各类药物分别溶解注入,每注入一种药物后即用5ml温开水冲洗一次,不可将其混合注入,或与食物混合。
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5)高热量、高蛋白营养要素膳食易溶解,配制时用凉开水,不要一次放足量水,否则不易充分溶解,凝聚成颗粒状,造成胃管堵塞。
新鲜果汁与牛奶应分别注入,防止产生凝块。
(6)长期鼻饲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并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一次。
(7)禁忌症: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全或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