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情绪
- 格式:pdf
- 大小:146.62 KB
- 文档页数:3
《心理学》课后作业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第五章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规律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们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D)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行为反应D.生理唤醒2.刘老师发现,上课铃响后,学生们会自觉停止聊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拿出上课所需要的课本进行阅读。
这体现了学生们的意志具有(A )。
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性3.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C )。
A.自制性B.果断性C.坚韧性D.目的性4.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
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A)。
A.趋避冲突B.双避冲突C.双趋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况是(A)。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6.学生放学回家后既想看电视又想做作业的心态体现的是( A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7.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进行试验。
在一次试验中,爆炸空前猛烈,浓烈烟雾冲天,诺贝尔从烟雾中冲出,满脸鲜血淋漓,但他却发疯似地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这种情绪状态属于(B)。
A.心境B.激情C.理智感D.应激8.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时,他们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全部的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该情绪状态为( C)。
第五章情绪、情绪劳动与管理内容概要本章主要介绍情绪的内涵与类型,分析情绪的发生机制和功能,提出有效的情绪自我管理措施;从情绪劳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情绪劳动研究的必要性,梳理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直至不断完善的历史沿革过程及其发展脉络,探析情绪劳动的内在结构及其理论模式架构,最后提出了情绪劳动的有效策略。
学习目标把握情绪、情绪劳动的内涵,了解情绪劳动的基本内容,掌握情绪劳动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市场与职场竞争环境下,组织中的个体不时地体验着迷茫、失望、沮丧、挫败、疲惫等令人不安的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危及个体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而且还可能影响组织的有效运转,甚至威胁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中对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实现组织绩效目标并塑造竞争优势,成为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本章旨在通过对“情绪管理”这一热点问题的阐述,为现代组织的管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引起管理者及广大员工对情绪管理的关注,引导大家管理好情绪,降低组织内耗,提高组织效率。
第一节情绪概述与管理相传成吉思汗有一个“盛怒杀爱鹰”的故事。
他带着心爱的老鹰上山打猎,干渴难耐时发现一处有少量水渗出的山谷,便耐着性子用杯子接那滴答下来的泉水,在接满水准备喝的那一刻却被老鹰把杯子扑翻在地。
如此反复两次令成吉思汗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杀了爱鹰。
之后当他寻往高处的水源地喝水时才发现,原来爱鹰不让他喝水并不是出于逗弄,而是由于水源里有一条死去的毒蛇尸体。
成吉思汗在盛怒那一刻已经被“情绪绑架”,情绪阻断了合理的逻辑思考过程,最终酿成大错。
由此可见了解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义。
一、情绪及其类型(一)情绪的概念情绪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情绪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具体的客观事物,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情绪。
情绪的性质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主观心理体验。
对情绪的理解可以把握以下三点:1、情绪有其生理基础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的心律、血压、呼吸乃至人的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五章 情绪
1.什么是情绪与情绪表现?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识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它是在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如高兴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
面部表情模式能精确地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
姿态表情是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如人在痛苦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摩拳擦掌等。
语调也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
语调表情是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
2.什么是情绪性?
情绪性是指一种未分化的、一般的情绪唤醒状态,也常常把它作为恐惧来看待。
3.抑郁症的心理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综合征,它包括三方面的心理障碍:①心境障碍,如悲伤、沮丧或易激动;②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消极的判断和评价,如无兴趣、无望、无助;在自我方面表现为自责、自罪、孤立感;③躯体功能障碍,如疼痛、疲乏、自主性功能减退或过度等。
4.健康情绪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懂得保持健康情绪,能够自觉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健康情绪的标准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地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欢乐。
5.简述赫尔理论。
赫尔理论为情绪行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研究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户外”情境的研究和有害刺激的持续效应的研究。
赫尔首先开始对户外情境中的情绪性进行研究。
基本精神是,把一个动物(如白鼠)放在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野外大片空地上,使得动物产生了自然性的恐惧情形,这时观察并记录动物有恐惧时所发生的行为方式。
事实上,动物发生了诸如蜷曲、僵直、排泄、进食、发出吱吱叫声等情形。
这些表现则是情绪性度量指标。
这种研究,事实上是通过行为反应试图来解释情绪和情境之间的关系规律,从中也显现出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有害刺激的持续效应的实验研究是基于赫尔的有关和无关驱力的积累观点。
这种实验研究的假设前提是:恐惧是一种驱力,它将促进以其他驱力为基础的行为。
在此假设前提下,如果恐惧可以独立于其他行为而产生,那么它应该导致对行为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先期发生、同时发生而非偶然发生的令人厌恶的刺激对正在进行中的行为——无论是完成行为还是工具性行为的影响已经得到过研究。
通过研究可知,令人厌恶的有害刺激影响了其后的行为。
6.如何控制自卑情绪?
自卑感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克服自卑,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功夫。
第一,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作是正常的事,不应当作包袱背起来。
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上,并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扬长避短。
第二,对于被人瞧不起,我们应当化为动力,赶超他人。
有时,别人瞧不起自己,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求上进,消极混世,过着没出息的生活。
这时,就应当把别人的看法当作良药,以此激励自己,振作起来,唤回被屈辱了的自尊心,以自己的行动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别人瞧不起自己时,最关键的是自己要瞧得起自己。
想想,你有不及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自信心就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增强。
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因此,不要老是让虚构的自卑感压抑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够改进自己,提高自己,赶上别人,超过别人,经常保持充分的自信心。
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自卑情绪才会得到控制。
7.当你的朋友失恋或考试失败时,你如何劝慰与开导他(她)?
(1)要倾听对方的苦恼
安慰人,听比说重要。
一颗沮丧的心需要的是温柔聆听的耳朵,而非逻辑敏锐、条理分明的脑袋。
聆听是用我们的耳朵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不要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要急于作判断,要给对方空间,让他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聆听时,要感同身受,对方会察觉到我们内心的波动。
(2)要接纳对方的世界
安慰人最大的障碍,常常在于安慰者无法理解、体会、认同当事人所认为的苦恼。
安慰者容易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抗拒,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因此,安慰者需要放弃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承认自己的偏见,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他所面临的问题。
(3)要探索对方走过的路
安慰者常常会感到自己有义务为对方提出解决办法。
殊不知,每个被苦恼折磨的人,在寻求安慰之前,几乎都有过一连串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探寻经历。
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探索对方走过的路,了解其抗争的经历,让他被听、被懂、被认可,并告诉他已经做得够多、够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慰。
另外,陪对方走一程也是一种安慰。
对方会在你的陪伴下,觉得安全、温暖,于是倾诉痛苦,诉说他的愤恨、自责、后悔,说出所有想说的话,当他经历完暴风雨之后,内心逐渐平静下来,坦然面对自己的遭遇时,他会真心感谢你的陪伴,也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