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酶(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48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word教案《酶》教案一、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等。
教材将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讲述,比较突出的体现了科学实验推动科学发展这一观点,对此教师应当明确指出。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系。
生物体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基于这点,酶和教材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紧密。
酶的化学成分与第一章第二节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相关,所以本节教材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学术状况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酶已有较多接触,关于酶的概念以及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学生具有初步的印象。
酶的专一性、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主动探究,理解及操作上可能会有相应的难度;如何通过对比、归纳以及联系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代谢与酶的密切关系,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另外,本节课有较多的资料、图表及课外阅读,学生如何分析阅读,需要较强的理解、分析、驾驭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酶的催化机理和特性。
2.正确分析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举例说明酶的效率和特异性。
[过程和方法]1.尝试通过与无机催化剂的对比,归纳、整理出酶的催化特性。
2.运用实验设计原则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1.2.通过讨论分析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3.体验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促进关系,体验生命科学价值学习教育。
4、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我们先来看一个方程式。
(ppt展示:n2+3h22nh3)这是一个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进行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活动】高温、高压、催化剂。
§3.3酶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二年级一、教材分析《酶》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阐述了酶的概念以及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与性质,酶是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
了解酶的本质、特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延伸对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理解,对理解细胞中复杂的代谢过程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作用。
故本节内容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知识体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了ATP的基础上,本节课实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同时本节课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本节课在教材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与能量以及之前的蛋白质部分的内容,并且在初中也学习过无机物中的催化剂。
但是生物催化剂的所涉及的知识可能更能联系实际,应用性更强,学生在认知和应用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酶的概念;2、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与特性;3、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技能目标】1、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会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3、学会依据实验目的,操纵和控制自变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2、感受到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支架式教法、演示法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活动】情景引入:“我很羡慕那些健壮的人,胃口好吃嘛嘛香。
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酶
一、教学目标:
1、简述酶的概念
2、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像酶发现过程那样,科学是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
3、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4、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概念、本质、作用和特性。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七、板书: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扩散: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二、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1、红细胞涨破、皱缩实验
2、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的实验
三、
被动转运
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否否
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是否
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是是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八、作业设计。
浙科版高一必修1 3.3酶导学案1(课时1)一、目标导航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1、酶的定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酶的来源:活细胞,只要是活细胞就能产生。
3、酶的作用:降低反应活化能,起催化作用,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地进行。
4、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知识点一酶的作用机制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细胞代谢?为什么细胞代谢离不开酶?提示:细胞代谢是细胞中进行的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成,这些代谢活动可为细胞提供能量和必要的物质。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可催化细胞代谢的反应,降低细胞代谢所需的活化能,使细胞代谢得以高效进行。
酶的催化机理:催化剂,包括酶在内,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如图所示。
由于在催化反应中.只需较少的能量就可使反应物进人“活化态”,所以和非催化反应相比.活化分子的数量太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例如H2O2的分解.当没有催化剂时需活化能l 8000卡/克分子,用胶志钯作催化剂时.只需活化能11170卡/克分子,而当用过氧化氢酶催化时.活化能下降到2000/克分子。
所以,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例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的成分可以是蛋白质、脂质或核酸 B.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的浓度无关C.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D.DNA连接酶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解析】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该酶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
在底物充足的条件下,随着酶浓度的增强,酶促反应速度呈正比增加;酶促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答案:D知识点二酶的本质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酶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被发现的?提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的酶是RNA。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1926年他在用丙酮作溶剂的提取液中发现了结晶,这说明提取物达到了一定的纯度,这种结晶溶于水后能够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
第三节酶
【教材内容与地位】
《酶》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第三章紧紧围绕细胞的代谢展开,而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们已经在化学课堂中学习了无机催化剂,蛋白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学科基础。
同时酶与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细胞的衰老及凋亡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能够简述酶的概念,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和参加探究活动,结合教师讲解,能够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
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
【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角度分析,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即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空间想象思维也得到了初步发展,对新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程度都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同时,他们已经有了相关内容的知识储备,这为本堂课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内在前提。
【课型与课时安排】
本节课为新课教授,安排一课时,计4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三节酶第1课时酶的发现、酶是生物催化剂及酶的催化效率1.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③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A.④②⑤①③B.③④⑤②①C.①⑤④②③D.③④①②⑤答案 A解析关于酶的探索过程首先是对酿酒中的化学反应开始研究的,依次经过巴斯德和李比希、毕希纳、萨母纳尔等科学家的研究,最终认识到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由酶起催化作用,且酶是蛋白质;后来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2.如图是验证“酶的催化效率”活动的示意图。
甲、乙两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可证明酶具有()A.高效性B.专一性C.多样性D.易变性答案 A解析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肝匀浆与二氧化锰对比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
3.胰蛋白酶在水解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A.胰蛋白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B.胰蛋白酶是生物催化剂C.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胰蛋白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答案 C解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水解大多数酶的过程中,通常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4.(2017·诸暨牌头中学期末)下列关于过氧化氢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酶本质上是蛋白质B.过氧化氢酶可以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被蛋白酶水解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D.过氧化氢酶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更多的气体答案 D解析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在适宜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可以被蛋白酶水解,故B正确;无机催化剂和过氧化氢酶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都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故C正确;过氧化氢酶只是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但不能增加产量,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