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7
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马克思的爱人燕妮是特利尔城里有名的美女,相识时马克思4岁,燕妮8岁。
他们是儿时的邻居,并在那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7岁的马克思在上大学之前秘密与燕妮订婚,当时燕妮21岁。
在苦等马克思7、8年后,他们终于在1843年结婚,并相守一生。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妮结婚。
1844年1月,与燕妮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
去到巴黎。
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去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
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
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
随后不久遭到比利时当局的迫害。
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国。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摩塞尔河畔特利尔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出生贵族的燕妮·冯·威斯特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
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
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景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
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
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
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
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忠诚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
燕妮·马克思(1814年2月12日- 1881年12月2日原名约翰娜·“珍妮”·贝尔塔·朱丽叶·冯·威斯特法伦(Johanna "Jenny" Bertha Julie von Westphalen)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冯·威斯特法伦出生于一个德国小贵族家庭。
她的父亲路德维希·冯·威斯特法伦是一个商人。
后来成了普鲁士政府一名枢密顾问官,负责Salzwedel和特里尔。
她不仅是曾经的“特里尔舞会皇后”而且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她与男友卡尔·马克思的恋情持续了长达7年,直到1843年二人才喜结良缘。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他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马克思及其一家经历了流亡生活的种种艰辛,生活非常困苦,一度濒于绝境。
为此,马克思夫妇付出了沉重代价。
他们先后生了七个子女,在五十年代死去四个。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摩塞尔河畔特利尔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出生贵族的燕妮·冯·威斯特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
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
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景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
XinXiangPingLun 齐家5月5日是马克思的生日,两个世纪过去了,他的思想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的人生故事更是令人感慨万千,尤其是他和燕妮的爱情故事,更是值得我们钦羡和称赞。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伟大的女人。
马克思背后的伟大女人无疑就是燕妮了。
那么,马克思年轻时是如何俘获燕妮的芳心,又怎样与她结为红色伴侣的呢?两小无猜奠定感情基础青春时代的马克思,又黑又瘦,不过家境还不错。
学习上是“学霸”。
他与燕妮作为邻居,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可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
但是要得到威斯特华伦家的燕妮的青睐,把友情升华为爱情也绝非易事。
那时的马克思如果说还只是个貌不惊人的富家子,而燕妮则绝对是貌美如花的贵千金了。
她端庄秀丽,气质高雅,聪明而富有灵气,是“特里尔城最美的姑娘”“舞会上公认的皇后”,并且出身贵族,身边经常被大批追求者包围着。
据说在17岁时她曾和一个叫冯·帕里茨的青年陆军少尉订过婚,由于忍受不了少尉过分的殷勤奉承,很快解除了婚约。
此刻她的内心谁也无法揣摩。
这时的马克思出身富而不贵,与燕妮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他是如何俘获燕妮的芳心呢?为求真爱可谓煞费苦心为了追到燕妮,马克思实施了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写情书。
马克思最初给燕妮的情书很快就得到回复。
在回信里,燕妮玩了个文字游戏,将德语“Ich liebe dich”(意为“我爱你”),在回信时颠倒词序,成了“Ichhabe dich lieb”,意思是“你真逗”。
她用一种幽默委婉而又不失聪慧的方式拒绝了马克思的求爱。
看到这样的答复,马克思有些心灰,但并不意冷,马上实施第二步计划。
第二步可不能再像最初的计划那样草率了。
这回,马克思采取迂回战术。
他迅速和燕妮的好友和弟弟打成一片,让燕妮身边的人都为他“美言”。
这个战术的使用对马克思来说是水到渠成的。
因为燕妮的弟弟埃德加尔·冯·威斯特华伦不仅是和马克思一起玩大的发小,也是和马克思唯一终生保持友谊的中学同学,关系绝非一般。
马克思燃情笔端,写下的永恒之爱——浪漫情诗献给燕妮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在他的一生中展现了浪漫的一面。
现在,让我们一起揭开他与燕妮之间那段传世的爱情故事,感受马克思的情诗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
你是否想象过伟大的政治理论家与革命思想家马克思,也会有着柔软而浪漫的一面?是的,他的心中不仅充满了对社会变革的激情,更有一片燃烧的爱情之火。
让我们一同进入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世界,感受那些被时光封存的情诗。
曾经的柔情似水,穿越岁月长河,留下了一封封令人心醉的情书,那些为燕妮挥毫的文字,仿佛是思想与情感交融的诗篇。
在他的笔下,马克思将那些浪漫与深情化为永恒。
马克思的情诗中充满了对燕妮的赞美与倾诉。
他用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内心的火焰融入每一个字句,让读者不禁沉浸其中。
在《燕妮颂》中,他用深情的语言描绘了燕妮的美丽与温柔,如同一位冉冉升起的明星,照亮了他的人生之路。
燕妮,你的美丽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了我寂寞的灵魂。
你那流动的眼波中蕴含着星辰的灵动与月夜的幽香。
当你轻盈地走在花海之间,仿佛所有的鸟儿都为你歌唱,所有的花朵都向你致敬。
马克思的情诗中不仅有赞美,更有对燕妮的思念与眷恋。
在《思念的乐章》中,他用伤感却又深情的笔调,诉说了长时间的分别给他带来的心碎与思念之苦。
燕妮,你是否知道,当我漫步于街头巷尾,那些曾经我们共同走过的地方,我的心中泛起无尽的思念。
在每一个夜晚,月亮都将我的眷恋传递给你,星星都成为我俩心灵的纽带。
我期盼着那一天,我们能再次相见,感受彼此的呼吸和温暖。
马克思的情诗中透露出对燕妮的深沉的爱意,以及对他们共同未来的愿景。
在《爱的誓约》中,他写下了他们美满幸福的未来,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的坚定与执着。
燕妮,我愿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你,与你共度每个黎明和夕阳。
我们相伴而行,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我们的微笑和故事。
无论风雨如何,携手并肩,我们将为这个世界带来光亮与温暖。
名人爱情故事:马克思与燕妮
导语:爱情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向来被世人描写歌颂。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名人的爱情故事,希望您喜欢阅读:困境中相互扶持
马克思的爱人燕妮是特利尔城里有名的美女,相识时马克思4岁,燕妮8岁。
他们是儿时的邻居,并在那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7岁的马克思在上大学之前秘密与燕妮订婚,当时燕妮21岁。
在苦等马克思7、8年后,他们终于在1843年结婚,并相守一生。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资产阶级无情批判,使得反动势力驱逐他,他不得不携家小四处转移。
1844年1月,与燕妮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
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燕妮曾写信给好朋友说道,有一次,因为房租没及时交,她只好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板了。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在这种境况下,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
她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
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马克思精心照料妻子,不离左右。
1881年,由于焦急和失眠,马克思患了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
他们的小女儿在谈到双亲暮年生活的时候说“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像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
”
※本文作者:※。
龙源期刊网
马克思的“爱”
作者:
来源:《百年潮》2017年第12期
1843年6月,马克思与燕妮结婚。
燕妮是一位男爵小姐,还是特里尔上层沙龙和舞会的
皇后。
马克思大学期间,几乎每天与燕妮通信,燕妮受马克思影响,义无反顾地退出上流社交圈。
新婚燕尔的马克思去了科隆,担任《莱茵报》主编,正是春风得意、踌躇滿志的时候,父母有万贯家产,娇妻出身贵族,往来朋友都是达官贵人,还有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
《莱茵报》的投资合伙人大部分是普鲁士政坛的大人物,最著名的卢道夫·康普豪森,后来做了普鲁士总理,他很欣赏马克思在金融资本方面的才华,非常希望马克思能够出任财政部长或普鲁士银行行长。
然而,马克思的思考是深刻的:“生来自由的人,而今无时不处在枷锁中了。
”他所向往的,是深刻批判现代文明的不合理性,集合一群共产主义者,建立一个“人的解放”的世界。
因为,只有上流社会才能独享的“文明”,实际上是建立在大多数人受苦受难基础上的野蛮。
他和燕妮要做的,则是把“他人”从受苦受难中拯救出来,使“他人”也能享受“文明”。
所以,他们背叛了自己所属的阶级,随之也抛弃了应得的荣华富贵,生活变得困顿,不得不四处流亡,经历着儿女夭殇。
马克思在不懈的工作中度过了战斗的一生,而他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与他相濡以沫的燕妮。
从与燕妮的爱情,延伸到对于“他人”的博爱,这就是马克思的“爱”—为了爱人之所爱,牺牲自己的一切。
(晏苏摘编自《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韩毓海/著)。
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讲到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所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即担任《莱茵报》的主编,这对其之后的世界观转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节我们将探讨马克思在新婚后的生活极其思想产生的重要变化。
故事四:新婚后的马克思1843年3月,《莱茵报》在抨击俄国的专制主义后被普鲁士当局查封。
马克思不同意用向政府投降的办法保护报纸,而宁愿选择辞职,前往克罗茨纳赫(Kreuznach)与燕妮结婚。
马克思离开《莱茵报》之后,与燕妮在克罗茨纳赫的教堂里举行了一场浪漫的婚礼。
在订婚到结婚的七年间,这一对相爱的人聚少离多,只能依靠书信相互陪伴和表达思念倾慕。
马克思与燕妮可谓是青梅竹马,1836年8月,在波恩大学读书的马克思回到特利尔,专门拜访了威斯特华伦一家,他还利用这段时间向燕妮倾诉了爱慕之意,燕妮也深爱着这位络腮胡子、皮肤黝黑、思想深邃的马克思,于是他们举行了订婚仪式。
1836年圣诞节,马克思寄给燕妮三本自己写的诗集作为礼物。
第一本和第二本名为“爱之书”,第三本为“歌之书”,三本写着“献给我亲爱的永远爱着的燕妮·冯·维斯特华伦”。
但是,马克思和燕妮的相爱背离德国当时的等级婚姻习惯,被一般人指责为离经叛道。
主要是因为二人身份地位的悬殊,燕妮出身于贵族家庭、聪颖独特,要比马克思年长四岁,而马克思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是普通平民之子,这些都是常人看来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两个家族中,最早知道这件事的是双方的父亲,虽然两家人很早就成为关系要好的朋友,但是他们二人的结合却让双方家庭感到为难。
燕妮的父亲很喜欢马克思,认为他是一名有思想的年轻人,但是如果马克思要当自己的女婿则还需思考。
而且,他对女儿订婚七个月而自己却毫不知情这件事感到不满,认为燕妮对这桩婚事过于草率。
燕妮同父异母的哥哥斐迪南得知自己的妹妹要和年轻的激进分子、无神论者马克思订婚时,坚决让他们中断婚约,甚至用继承权威胁燕妮。
最终,马克思对燕妮真挚的爱和燕妮的默默付出,使所有人都被他们真挚的爱情所感动,并同意他们在马克思大学毕业后举行婚礼。
以下是整理的《马克思恋爱时的幽默⼩故事》,希望⼤家喜欢!
马克思是很善于幽默的,这从他和燕妮的爱情⽅式就可见⼀斑。
⼀次他对燕妮说:“我爱上了⼀个姑娘,这姑娘⾮常的美,世界上再也没有⽐她更美的姑娘了,我⾮常爱她。
”燕妮听了,⾮常紧张,⼼脏剧烈地跳着,她忐忑不安地忙问其姓名,马克思拿出⼀只精致的⼩匣⼦说:“她的肖像就在⾥⾯。
”燕妮忙打开,没有看见任何照⽚。
只在匣⼦内⼩镜⼦⾥映出⾃⼰惊慌的脸。
她恍然⼤悟,幸福地笑了。
有⼀次,海涅写了⼀⾸⼋⾏的诗,马克思帮他修改,每⼀字都推敲很久,直到他们认为没有可改的余地为⽌。
马克思受到法国*迫害,不得不离开巴黎到布鲁塞尔去。
临⾏前,他给海涅写了⼀封信。
说:“亲爱的朋友,我希望明天还有时间见到你,我将在星期⼀动⾝。
……我将离开这⾥的⼈们,可是离开您最使我痛苦,我真想把您也打进我的⾏李中去。
”。
马克思与燕妮马克思与燕妮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摩塞尔河畔特利尔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出身贵族的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马克思的父母都出身于犹太法律学家的家庭。
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这个小城的法律顾问、律师工会主席,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受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熏陶。
而他的母亲是荷兰人,操着一口不大流利的德国话。
在这个富裕而文明的家庭里,马克思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聪明活泼,身体健壮,父亲对他的聪颖和机敏感到欣慰,母亲把这个淘气的孩子叫做“幸运儿”。
燕妮则是出身在一个普鲁士的贵族家庭。
她的父亲是威斯特华伦男爵,是特利尔的枢密顾问官。
他与马克思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也是马克思少年时代的启蒙者之一。
燕妮长得异常美丽,还很聪明。
她虽然没上过小学和中学,但靠着父亲的指导以及自学,仍然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燕妮21岁时,出落成特利尔最漂亮的一朵玫瑰花。
有无数贵族子弟都在追求这个美丽的少女,但她都委婉拒绝了。
这个姑娘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人,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马克思。
那时候马克思17岁,正是一生中最好的年龄。
他热爱读书,沉浸在文学与哲学中。
即使如此,他也没忘记燕妮,他一直爱慕着这位好学深思,没有贵族习气的姑娘。
但他们的恋情并非一帆风顺。
燕妮是贵族小姐,不仅貌美,还才华出众。
那时候贵族圈子有这样一个规矩,就是燕妮这样的贵族小姐只能和贵族子弟结婚。
马克思的父亲虽说是个律师,但毕竟属于市民阶层,经济虽然宽裕但并不富足,何况马克思还是个前途未卜的大学生。
马克思的父亲对这对孩子的恋情并不看好。
他担心燕妮是否会真心爱马克思,担心燕妮的家庭反对这件事。
不过没有多久,他的不安很快消失了,因为燕妮还是冲破了世俗的阻挠和马克思订婚了。
和燕妮订婚后,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忠诚地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
于是,18岁的马克思开始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
马克思求婚记
宁在兰
【期刊名称】《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马克思与燕妮相爱已久,但谁也没有先说出那令人神荡情驰的三个字。
一天,马克思与燕妮在河畔聊天,马克思凝视着燕妮,轻声说:"燕妮,我已找到爱人了!"燕妮心里一怔,忙问:"你爱她吗?"马克思深情地说:"爱!她是我遇见的姑娘中最好的一个,我将永远从心里爱她。
"燕妮强忍住感情,平静地说:"祝您幸福。
"马克思风趣地说:"我身边带有她的照片,你不想看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宁在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71
【相关文献】
1.求婚记(一) [J], 泡泡
2.求婚记(二) [J], 泡泡
3.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记求婚策划师丁国力 [J], 海子
4.求婚记 [J], 鲁德俊
5.带子求婚记 [J], 吕忠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 马克思的爱人燕妮是特利尔城里有名的美女,相识时马克思4岁,燕妮8岁。
他们是儿时的邻居,并在那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7岁的马克思在上大学之前秘密与燕妮订婚,当时燕妮21岁。
在苦等马克思7、8年后,他们终于在1843年结婚,并相守一生。
??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妮结婚。
1844年1月,与燕妮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
去到巴黎。
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去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
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
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
随后不久遭到比利时当局的迫害。
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国。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摩塞尔河畔特利尔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出生贵族的燕妮·冯·威斯特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
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
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景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
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
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
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
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
???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忠诚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
在柏林,由于心灵激荡的感情和“倾心思慕”的爱情以及带来的悬念和焦虑,曾一度影响了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学习。
他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
困扰他的绝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沉重。
于是,18岁的马克思就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
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口到特利尔,就赶忙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的手里。
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
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给婚的念头,继续互相等待。
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
接着又与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着作出版的计划。
此后他才到克罗茨纳赫(燕妮在她父亲于1842年3月去世后就和母亲迁居这个地方),与燕妮举行了婚礼。
??? 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
在这七年中,她除了曾与未婚夫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
他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皇啊!我从内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身旁。
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的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
……处处有我在陪伴着你,走在你的前头,也跟在你的后面。
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前进的一切障碍。
” 同时,她还不得不同她的几个贵族亲戚进行十分折磨人的斗争。
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
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
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1850年3月底,随马克思一起流亡伦敦的燕妮写信给好朋友约瑟夫·魏德迈时,描绘了她当时的生活情况:“因为这里奶妈工钱太高,我尽管前胸后背都经常疼得厉害,但还是自己给自己孩子喂奶。
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我身上吸去了那么多的悲伤和忧虑,所以他一直体弱多病,日日夜夜忍受着剧烈的痛苦。
他从出生以来,还没有一夜,能睡着二个小时以上的。
最近又加上剧烈的抽风,所以孩子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
由于这些病痛,他拼命地吸奶,以致我的乳房被吸伤裂口了;鲜血常常流进他那抖动的小嘴里。
“有一天,我正抱着他坐着,突然女房东来了,要我付给她五英镑的欠款,可是我们手头没有钱。
于是来了两个法警,将我的菲薄的家当——床铺衣物等——甚至连我那可怜孩子的摇篮以及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
他们威胁我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东西拿走。
我只好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板了。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白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在这种境况下,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
她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
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总得由她誉写清楚。
眼出版社和编辑办交涉,一些繁琐的手续,很难处理的事务,必须写的情,不少由她代办。
马克思不是那种轻易在口头上流露心情的人,但当燕妮因母亲垂危离开了他几个月时,他便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
我的爱情就是如此。
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帕,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
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象巨人一样的面目。
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
……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
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轰吻……”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
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
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为了要让她快活些,马克思于1881年7、8月间,陪着她到法国去看了大女儿和几个外孙。
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
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
他们的小女儿在谈到双亲暮年生活的时候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
他觉得自己好多了,已经走得动,能到母亲房间里去了。
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象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不象是即将永别的人。
”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
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
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别名)也死了。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
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
他写信给最知己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
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
”他的这些话是多么令人感动啊!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
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坟墓的旁边。
??? 马克思的婚姻问题??? 我可以丝毫不带浪漫主义地对您说,我正在十分热烈地而且十分严肃地恋爱。
我订婚已经七年多,我的未婚妻为了我而进行了极其激烈的、几乎损害了她的健康的斗争,一方面是反抗她的虔诚主义的贵族亲属,这些人把"天上的君主"和"柏林的君主"同样看成是崇拜的对象,一方面是反抗我自己的家族,那里盘踞着几个牧师和我的其他敌人。
因此,多年来我和我的未婚妻经历过许多不必要的严重冲突,这些冲突比许多年龄大两倍而且经常谈论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的"论中庸"爱用的字眼)的人所经历的还要多。
??? 由于燕妮异母兄弟斐迪南的到来,她家庭方面的麻烦增加了。
斐迪南在政府机关工作,后来成为普鲁士内务大臣。
1838年他曾在特利尔被委以重任。
也许是为了避免他的影响,燕妮和母亲很可能早在1842年7月就搬到了特利尔东面大约50英里的克罗茨纳赫疗养地。
马克思3月份在那里见到了她,制定了结婚计划。
??? 他一离开,燕妮就写信给他:??? 你现在对于我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亲切可爱和珍贵,可是,每当你和我告别时,我总是万分激动,我多么想把你叫回来,以便再次告诉你,我多么爱你,我如何全身心地爱着你。
可是最后这一次你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走的,我已看不见你的身影,只有你的形象出现在我的心上,它栩栩如生,这样地忠诚,天使般温柔和美,沐浴在爱的伟大与智慧的光芒之中,这时,我真不知道,在我心灵的深处你是多么珍贵。
如果你此刻能在这里,我亲爱的小卡尔,你在你的调皮而又可爱的姑娘身上会感受到多少幸福啊!如果你再次表现出坏企图、恶意,我不会采取任何反抗的;我会温顺地低下头,任凭这个凶恶的男孩怎样摆布……你还记得我们在暮色苍茫中的那些谈话吗?我们那无言的嬉戏?那在半睡半醒中度过的时光,我的亲爱的,那时你是多么可爱,多么好,多么宽容,多么快乐!??? 信中还细心叮嘱了在新教教堂举行的婚礼,要买什么和不要买什么,1843年6月19日他们在克罗茨纳赫办公处登了记。
这一对夫妻的官方登记是:"卡尔·马克思先生,哲学博士,现住科伦;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女士,无职业,现住克罗茨纳赫。
"两家的人,只有燕妮的母亲和弟弟埃德加尔在场,作为住在克罗茨纳赫的亲属证婚人。
??? 马克思和燕妮立刻外出去度了几个星期的蜜月。
他们先是到了瑞士的沙夫豪森附近看莱茵瀑布,接着游览了巴登省,然后回到了克罗茨纳赫。
燕妮后来讲了一个故事,表明了他们两个人当时(并且一直是这样)有着多么令人惊奇的对金钱不在意的态度。
燕妮的母亲给他们一些钱去度蜜月,他们带在身边,放在了一个箱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