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肌炎
- 格式:ppt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17
肌病疾病病理、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分类、临床症状、诊断思路、辅助检查及远端肌无力肌病、相似肌病等肌病少见表现及易误诊病例定义一组特殊的骨骼肌疾病,主要以肌群为受损单位,受损肌群分布不能用单一神经来解释,主要临床表现为无力、疼痛、疲乏,多对称、近端重于远端,多依赖肌肉活检,基因诊断是金标准。
许多肌病与近端肌无力有关,但少数主要与远端肌无力有关,这些包括强直性营养不良、包涵体肌炎和遗传性远端肌病。
发病机制1、肌细胞膜电位异常:周期性瘫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和先天性肌强直症等,因终板电位下降而引起肌膜去极化阻断。
2、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肌病、脂质代谢性肌病和糖原累积症等均因影响肌肉的能量代谢而发病。
3、肌细胞结构病变:各种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炎症性肌病和缺血性肌病等。
分类1、遗传性肌病:先天性肌病、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杜氏贝克肌营养不良、肢带型肌营养不良、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脂质沉积病、糖原累积病等。
2、获得性肌病:炎症性肌病、甲减性肌病、副肿瘤性肌病、中毒性肌病等。
临床症状1、肌肉萎缩:由于肌纤维数目减少或体积变小导致的骨骼肌的容积下降。
2、肌无力:一般双侧对称,累及范围常常不能以某一组或某一条神经损害来解释。
3、运动不耐受:达到疲劳的运动负荷量下降,行走短距离即产生疲劳感,休息后可缓解。
见于线粒体肌病、脂质沉积性肌病等。
4、病理性肌肉肥大:(1)肌病:先天性肌强直症患者可伴有肌肉肥大,但肌力减弱;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可有腓肠肌等肌肉肥大,这是肌纤维破坏导致脂肪和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所致,故称假性肥大。
真性肌肥大症罕见,在儿童发生,肢体肌肉肥大进行性发展,到一定程度自行停止。
(2)内分泌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黏液性水肿导致肢体外形增大;肢端肥大症早期肌肥大,晚期肌萎缩。
(3)先天性偏侧肥大: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肥大,或一侧面部与同侧半身肥大。
5、肌肉疼痛和肌压痛:最常见于炎性肌病。
包涵体肌炎诊断标准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肌肉疾病,其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标准:
1.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进行性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和炎症性肌肉疼痛。
疼痛和无力通常会持续数周至数个月。
2.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可能显示肌原性电位下降和/或斜了率改变。
此外,可能出现肌肉成纤维细胞的溶酶体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浸润。
3. 肌肉活检:肌肉活检显示肌肉内存在包涵体,即肌纤维细胞内的肌原纤维内包含非肌原细胞的细胞内结构。
根据以上标准,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是否患有包涵体肌炎。
请注意,这只是一般性的诊断标准,实际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包涵体肌炎,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
肌炎是一组以肌肉炎症病变为内在病理的疾病,包含:1、特发性肌炎-多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2、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肌炎,合并肿瘤、重叠综合征3、逆转录病毒相关的肌病,如HIV病毒感染一、皮肌炎与多肌炎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1、临床病症及体征:对称性肌无力为本病特点,多累及四肢近端、颈肩带及骨盆带肌肉,造成活动困难。
少数病人有球部受累、呼吸肌无力表现,如吞咽困难、气促和呼吸困难。
当消化道的平滑肌受累时导致食物返流和吞咽困难。
除无力外,可伴肌痛及肌肉压痛,偶有病人只觉肌痛而无肌无力表现,或仅诉疲乏。
局部患者有雷诺现象,出现关节痛和关节炎的病症一般较轻。
DM皮肤的特征表现为皮疹,包含水肿性暗紫红色斑、高雪征、眼睑部及颈胸部和上段躯干的扁平红斑,皮疹也可出现其他部位.指端甲皱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也有助于诊断,此病变可使指端变硬、表皮增厚.肌无力多与肌消耗性疾病有关,肌痛与肌紧张常发生于“出疹期〞,此时皮肤表现同时伴见。
儿童型DM的一个特征是皮下钙化多见,该病变可扩散,少数成人也可发觉钙沉着。
PM的临床表现不如DM明显及易于区别。
PM常为隐匿、慢性起病,易疑诊为他病。
少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典型病例无皮肤表现,无遗传病史,无肌毒性药物或毒素接触史。
病发时间难以确定,因为病人就诊前临床病变已延续数月。
DM/PM局部病人存在肺间质病变,出现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
关节病变偶有关节畸形出现。
2、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①血清肌酶增高,以肌酸激酶〔CK〕最敏感,其中又以CK-MM变化为主。
②肌红蛋白测定,70〜80%急性肌炎病人血清肌红蛋白含量增高,比肌酶变化要早。
③尿肌酸排泄增加,活动期24小时尿肌酸在200mg以上。
④自身抗体测定,15〜60%病人ANA阳性,多为斑点型;抗Jo-1特异性较高,约50%PM阳性,常提示肺间质受累。
其他抗体阳性可作为重叠结缔组织病的指征,Sm抗体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S-A、SS-B提示枯燥综合征,抗着丝点抗体提示Creast综合征,抗Ku、Scl-70提示硬皮病。
病例6病史患者,男性,69岁,白种人,因可能的肌肉萎缩收入神经内科进一步评价。
他在20年前出现关节僵硬,诊为痛风。
约10年前出现上楼梯无力,并逐渐感到下楼梯困难。
无力症状缓慢进展,需要持手杖行走,最终需助步器协助走路。
入院时,他因害怕跌倒而几乎不能行走。
在近几年当中,他出现持物困难,伸手取物困难。
他否认感觉症状,特别明确的否认麻木、刺麻、疼痛及感觉丧失的存在。
其无力不伴有平衡感丧失、黑暗中症状加重及震颤。
否认僵直及遇冷无力加重。
吞咽固体食物困难,便秘明显。
既往史:患高血压、痛风,有左膝关节手术史。
家族史:患者无子女;有3个兄弟,均体健。
家族中无肌肉萎缩病史。
个人史:曾吸烟,15年前戒烟。
曾大量饮酒,30岁后戒酒。
过敏史:无。
药物史:唯一的药物为应用阿替洛尔治疗高血压。
内科系统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
一般情况:显著的普遍肌肉消瘦。
头颅五官:前额秃顶,白内障。
颈部:颈软,无颈静脉怒张、甲状腺肿大、血管杂音及淋巴结肿大。
心脏:节律齐,无心包摩擦音、奔马律及杂音。
肺脏:听诊音清。
腹部:腹软,肠鸣音正常,无脏器肿大及触痛。
皮肤:无皮疹及损伤。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精神智能状态检查:患者神志清晰,定向力正常,提供病史及查体合作。
言语:言语流利,复述及理解力正常。
颅神经:仅VII颅神经检查显示轻度对称性面肌无力。
运动检查:屈颈肌力4/5,伸颈5/5。
双侧翼状肩胛。
无明确叩击肌强直及刺激肌强直。
上肢肌肉右左三角肌5-/5 5-/5 肱二头肌4/5 3/5 肱三头肌3/5 3/5 腕屈肌5/5 5/5 腕伸肌5/5 5/5 指屈肌3/5 3/5 指伸肌5/5 3/5下肢肌肉右左髂腰肌4-/5 4-/5 屈膝3+/5 3+/5 伸膝3+/5 2+/5 屈踝4+/5 4+/5 伸踝3+/5 3+/5感觉检查:针刺觉双侧袜套样减退,轻触觉上下肢正常,震动觉及本体感觉正常。
反射:肱二头肌反射2/4,其余反射1/4。
下颌反射无亢进。
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肌肉疾病,其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肌肉活检和其他相关检查。
以下是包涵体肌炎的一般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进行性对称性的肌肉无力,主要影响股四头肌(quadriceps)、膝关节伸肌、腕伸肌和指伸肌。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行走困难、爬楼梯困难、跌倒等。
2. **肌肉活检:** 包涵体肌炎的确诊通常需要通过肌肉活检来观察组织变化。
特征性的发现包括肌肉纤维内的包涵体,这是一种异常的细胞包涵体,通常包含蛋白质沉积。
3. **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肌肉和神经的功能。
包涵体肌炎通常表现为肌电图上的肌肉电活动减弱。
4. **血清标志物:** 虽然没有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但有时可以检测到一些非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如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
5. **MRI:** 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用于评估肌肉的变化,但这并非包涵体肌炎的特异性诊断工具。
诊断包涵体肌炎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个方面的信息。
由于这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确诊可能需要由专业的神经肌肉病学专家进行。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应该吃什么药。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是s-IBM区别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重要临床特征。
尽管类固醇治疗能减少s-IBM患者肌肉内炎细胞的浸润,降低血清CK水平,但镶边空泡纤维和嗜刚果红物质均增加,临床肌无力加重或仅有轻微改善。
这进一步表明s-IBM炎症浸润可能只是继发性。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使部分s-IBM患者肌无力和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能力提高,但改善的程度有限。
对症处理,加强临床医疗护理,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
*2、预后
SIM预后不佳,Lotz对28例患者平均随访72个月,结果表明s-IBM呈缓慢进行性发展,有6例患者起病15年后生活已不能自理,1例10年后卧床不起,12年后死于呼吸、心力衰竭。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怎么治疗,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引发什么疾病
*导读:无特殊记录,四肢肌无力长期卧床及吞咽困难,可导致褥疮及肺部感染。
同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
无特殊记录,四肢肌无力长期卧床及吞咽困难,可导致褥疮及肺部感染。
同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内脏病变发生率相比,多肌炎的内脏并发症(除了咽和食管外)较少见,但偶有内脏累及的表现出现在肌无力之前。
可发生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呼吸困难及咳嗽),且可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据报道,心脏受累的发生率在渐渐升高,主要为心电图异常,如心律失常,传导障碍,收缩间期异常等。
有的病例因严重横纹肌溶解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伴有肌球蛋白尿(挤压综合征)。
部分病人出现Sjogren综合征。
腹部症状较多见于儿童,可有呕血或黑便,系由胃肠道溃疡所致,能发
第1 页。
包涵体肌炎的发病症状及其治疗
一、概述
隔壁邻居贾叔叔今年35岁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近贾叔叔的小腿开始肿胀了起来,一开始以为是痛风病,就去输液。
结果一星期过去之后还是会这样子,很明显的一只脚粗一只脚细的。
就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包涵体肌炎。
这种病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但是目前还是有治疗方法的。
二、步骤/方法:
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和胫前肌是最易受累的肌肉,而三角肌、胸大肌、骨间肌、颈屈肌、腓肠肌及足趾屈肌受累较轻。
腱反射常减低,尤以膝反射减退最为常见。
2、有人亦可以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方式来使部分病人肌无力的症状得到改善,以及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能力提高,但改善的程度有限。
目前在国内还是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的方法。
3、对症处理,加强临床医疗护理,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
尽管类固醇治疗能减少s-IBM病人肌肉内炎细胞的浸润,降低血清CK水平,但镶边空泡纤维和嗜刚果红物质均增加,肌无力的症状可能只是轻微改善或者再加重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