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134.62 KB
- 文档页数:1
(完整版)编译原理名词解释1.源语⾔:书写源程序所使⽤的语⾔2.源程序:⽤程序设计语⾔书写的程序3.⽬标语⾔:计算机的机器指令。
⽬标语⾔可以是机器语⾔,也可以是汇编语⾔,或者是其他中间语⾔,但最终结果必是机器语⾔。
4.⽬标程序:由机器指令构成的程序。
⽬标程序是经过翻译程序加⼯后⽤⽬标语⾔表⽰的程序。
5.翻译程序:能够把某⼀种语⾔程序(源程序)改造成另⼀种语⾔程序(⽬标程序)将源程序译成逻辑上等价的⽬标程序的程序。
翻译程序有两种⼯作⽅式:编译和解释。
6.编译程序:也称翻译程序7.解释程序:有些翻译程序在翻译过程中并不产⽣完整的⽬标程序,⽽是翻译⼀句,解释执⾏⼀句,这样的称为解释程序。
8.汇编程序:由汇编语⾔写成的程序9.词法分析:执⾏词法分析的程序成为词法分析器,词法分析依据的是语⾔构词规则。
词法分析器从⽂件读⼊源程序,由字符拼接单词。
每当识别出⼀个单词,词法分析器就输出这个单词的内部码。
10.语法分析:执⾏语法分析的程序叫做语法分析器。
语法分析的任务就是根据语⾔的规则,将词法分析器所提供的单词种别分成各类语法范畴。
11.中间代码⽣成:中间代码产⽣有时称为语义分析,执⾏中间代码产⽣的程序称为中间代码⽣成器。
他的任务时按照语法分析器所识别出的语法范畴产⽣相应的中间代码,并建⽴符号表、常数表,等各种表格。
12.⽬标代码⽣成:执⾏⽬标代码⽣成的程序称为⽬标代码⽣成器。
他的任务是根据中间代码和表格信息,确定各类数据在内存中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指令代码,将中间代码翻译成汇编语⾔或机器指令,这部分⼯作与计算机硬件有关。
13.符号表:⽤于记录源程序中出现的标识符,⼀个标识符往往具有⼀系列的语义值,她包括标识符的名称、种属、类型、值存放的地址等等。
14.常数表:⽤于记录在源程序中出现的常数。
15.编译程序前端:是由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和中间代码产⽣器组成的。
她的特点是依赖于被编译的源程序,输出结果⽤中间代码描述,和⽬标机器⽆关。
编译原理(龙书)课后习题解答(详细)编译原理(龙书)课后题解答第一章1.1.1 :翻译和编译的区别?答:翻译通常指自然语言的翻译,将一种自然语言的表述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表述,而编译指的是将一种高级语言翻译为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的过程。
1.1.2 :简述编译器的工作过程?答:编译器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 词法分析:将输入的字符流分解成一个个的单词符号,构成一个单词符号序列;(2) 语法分析:根据语法规则分析单词符号序列中各个单词之间的关系,确定它们的语法结构,并生成抽象语法树;(3) 代码生成:根据抽象语法树生成目标程序(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并输出执行文件。
1.2.1 :解释器和编译器的区别?答:解释器和编译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执行方式。
编译器将源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等,在运行时无需重新编译,程序会一次性运行完毕;而解释器则是边翻译边执行,每次执行都需要进行一次翻译,一次只执行一部分。
1.2.2 :Java语言采用的是解释执行还是编译执行?答:Java一般是编译成字节码的形式,然后由Java虚拟机(JVM)进行解释执行。
但是,Java也有JIT(即时编译器)的存在,当某一段代码被多次执行时,JIT会将其编译成机器语言,提升代码的执行效率。
第二章2.1.1 :使用BNF范式定义简单的加法表达式和乘法表达式答:<加法表达式> ::= <加法表达式> "+" <乘法表达式> | <乘法表达式><乘法表达式> ::= <乘法表达式> "*" <单项式> | <单项式><单项式> ::= <数字> | "(" <加法表达式> ")"2.2.3 :什么是自下而上分析?答:自下而上分析是指从输入字符串出发,自底向上构造推导过程,直到推导出起始符号。
编译原理目录一、引言。
1.1 编译原理概述。
1.2 编译器的作用和原理。
二、词法分析。
2.1 词法分析的任务和原理。
2.2 正规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
2.3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
三、语法分析。
3.1 语法分析的任务和原理。
3.2 自顶向下分析和自底向上分析。
3.3 语法分析器的实现。
四、语义分析。
4.1 语义分析的任务和原理。
4.2 语义动作和语法制导翻译。
4.3 语义分析器的实现。
五、中间代码生成。
5.1 中间代码的作用和原理。
5.2 三地址码和四元式。
5.3 中间代码生成器的实现。
六、代码优化。
6.1 代码优化的目标和原理。
6.2 基本块和流图。
6.3 代码优化器的实现。
七、目标代码生成。
7.1 目标代码生成的任务和原理。
7.2 寄存器分配和指令选择。
7.3 目标代码生成器的实现。
八、汇编与链接。
8.1 汇编的作用和原理。
8.2 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
8.3 汇编器和链接器的实现。
九、实践与应用。
9.1 编译原理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9.2 前端与后端的协同工作。
9.3 实践案例分析。
十、总结与展望。
10.1 编译原理的发展历程。
10.2 未来编译原理的发展趋势。
10.3 结语。
在编译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从词法分析到目标代码生成,每个环节都承担着特定的任务,而它们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将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的过程。
通过本文档的学习,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编译原理的核心概念和具体实现,为日后的编译器开发和优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编译原理的作用
学习编译原理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 理解编译过程:编译原理是研究将高级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过程。
学习编译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编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编译的工作原理。
2. 改善程序设计能力:学习编译原理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高级语言的语法和语义规则,理解编译器如何分析和转换程序代码。
这有助于我们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写出更高效、可读性更好、可维护性更高的代码。
3. 掌握语言设计技巧:编译原理涉及到编程语言的设计和实现,学习编译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些语言设计的技巧和原则,了解各种编程语言中常用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规则,并能够根据需要设计新的语言或对现有语言进行扩充和改进。
4. 优化程序性能: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可以对程序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包括代码优化、存储器优化和并行化等,学习编译原理可以了解各种优化技术和优化原理,掌握如何通过编译器优化来提高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5. 开发领域特定语言(DSL):学习编译原理可以了解如何设计和实现领域特定语言(Domain-Specific Language,DSL)。
DSL是专门为特定领域或特定问题而设计的编程语言,学习
编译原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根据特定需求设计和实现DSL,从而在特定领域中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编译原理的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技术,旨在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编译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流程和实现方法,掌握常见编程语言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等基本技术。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 掌握编译器的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法;3. 能够使用现有编译器工具进行编译器开发和优化;4. 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1. 编译原理基础1.1 编译器的作用和概念- 编译过程及其阶段- 编译器的核心功能1.2 语言文法和自动机理论- 正则文法和有限自动机- 上下文无关文法和下推自动机1.3 词法分析- 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实现词法分析器 - 关键字、运算符、标识符、字面量的识别 2. 语法和语义分析2.1 自顶向下语法分析- LL(1)文法及其分析方法- 预测分析表和递归下降分析2.2 自底向上语法分析- LR(0)文法及其分析方法- SLR(1)文法和LR(1)文法分析2.3 语义分析与语法制导翻译- 语义动作和属性文法- 语法制导翻译的实现方法3. 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3.1 中间代码的表示和生成- 三地址码和虚拟机- 递归下降翻译的中间代码生成3.2 基本块和流图- 基本块的概念和划分- 控制流的分析和优化3.3 数据流分析与优化- 活性变量分析- 常量传播和复写传播优化4. 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4.1 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原理- 寄存器分配和指令选择- 代码布局和指令调度4.2 目标代码优化- 数据流分析在目标代码优化中的应用- 循环优化和内存优化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课重点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践课通过编写实际编译器项目,培养学生的编程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比:4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编译原理第一章:1.编译程序是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2.一个计算机系统中通常配置多个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3.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可为某些高级语言配置多个不同性能的编译程序4.编译程序是一种语言翻译程序,其功能是把一种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等价程序5.被编译的程序称为源程序,编译后的等价程序称为目标程序6.编译程序的任务就是将源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语言程序7.通常将编译过程分为六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8.词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从左至右扫描字符序列,并按照此法规则识别出一个个的单词9.单词是指逻辑上紧密相连的一组字符,这些字符具有集体含义。
10.计算机语言中,单词的种类通常有保留字、标识符、数、算符、界符等11.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把词法分析所得的单词序列分解成各类语法成分。
12.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都是对源程序进行结构分析,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13.语义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审查源程序有无语义错误,伪代码生成阶段收集类型信息。
14.中间代码生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源程序转换成一种中间代码15.中间代码是一种结构简单、含义明确的记号系统16.中间代码可以设计成多种形式,其设计原则有两点:一是容易生成,二是容易转换成目标代码17.代码优化的主要任务是对中间代码进行改造,使生成的目标代码更为高效18.目标代码生成阶段的任务是把中间代码转换成特定机器上的绝对指令代码或者可重定位的指令代码或者汇编指令代码19.在编译过程的每个阶段中都含有出错处理和表格管理的工作20.编译程序的结构可以按功能分为八个模块,即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代码优化程序和目标代码生成程序,此外还有与上述每个阶段都有关系的出错处理程序和表格管理程序。
21.按照编译程序的工作主要是与源语言有关还是与目标机有关,编译过程也可前端和后端22.前端的工作主要依赖于源语言而与目标机无关,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以及每个阶段中的出错处理和表格管理工作,还包括代码优化阶段的部分工作23.后端的工作主要与目标机有关而与源语言无关,主要是代码生成及相关的出错处理和表格管理工作24.编译过程中,对源程序或者中间语言程序从头至尾扫描一次并完成相应工作的过程称为“一遍”或者“一趟”25.解释程序是另一种语言处理程序,其工作特点是边分析边执行,不生成目标代码。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对编译器的原理和实现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2.掌握常见编译器的构建方法和技术;3.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4.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1.第一章:引论1.1编译器的定义和分类1.2编译器的基本工作流程2.第二章:词法分析2.1编译器的基本结构2.2词法单元的定义和识别方法2.3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3.第三章:语法分析3.1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3.2语法规则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3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3.4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4.第四章:语义分析4.1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4.2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4.3语义动作和符号表管理5.第五章:中间代码生成5.1中间代码的定义和表示方法5.2基本块和控制流图5.3三地址码的生成方法6.第六章:优化6.1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则6.2常见的优化技术和方法6.3编译器的优化策略7.第七章:目标代码生成7.1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原理7.2目标代码的表示方法和存储管理7.3基本块的划分和目标代码生成算法8.第八章:附加主题8.1解释器和编译器的比较8.2面向对象语言的编译8.3并行编译和动态编译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实践;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和实验报告等;2.期末考试:闭卷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编译原理与技术》(第2版),龙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2.《现代编译原理-C语言描述》(第2版),谢路云,电子工业出版社,2024年七、参考资源1. 实验环境:Dev-C++、gcc、llvm等2.相关网站:编译原理教学网站、编译器开源项目等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相关教师负责教学,具体安排详见教务处发布的教学计划。
编译原理pdf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程序的编写、编译和执行过程,对于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原理和优化程序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并提供编译原理pdf文档供大家学习参考。
编译原理是指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编译器需要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中间代码,然后再将中间代码转换成目标机器的机器语言程序,最终实现程序的执行。
在编译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文法、自动机、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等。
文法是描述程序语言结构的形式化方法,它由终结符、非终结符、产生式和起始符号组成。
自动机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模型,用来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
语法分析是指根据给定的文法规则,将输入的程序文本分析成语法树的过程。
语义分析是指确定程序文本的含义和执行过程的过程。
中间代码是指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的一种中间形式,它比源程序更接近目标机器的机器语言程序。
编译原理pdf文档是学习编译原理的重要资源,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在编译原理pdf文档中,通常会包括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内容。
通过阅读编译原理pdf文档,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编译原理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
除了编译原理pdf文档,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学习编译原理,比如参加相关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参与编译原理的实践项目等。
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编译原理的知识,提高编译原理的应用能力。
总之,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程序的编写、编译和执行过程,对于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原理和优化程序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编译原理pdf文档和其他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编译原理的应用能力。
致谢:
2005级周朝丽、丛志环、张云华、周娇、陈亮、陶锌、张世强等同学不仅对讲义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而且提出的许多富有探讨性的问题,不仅令我进一步思考,同时也令讲义的许多内容进一步丰富,在此,本人、现在已经看到、未来将会看到该讲义的人对各位的“答疑解惑”表示由衷的谢意!
参考书目:
1.编译原理,Alfred V. Aho, Ravi Sethi, Jeffrey D. Ullman著,李建中,姜守旭译。
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3
Compiler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英文版名字)
2.编译原理及实践,(美)Kenneth C. Louden著,冯博琴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Compiler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英文版名字)
3.编译原理习题与解析(第2版)/伍春香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编译原理=Compiling Principle/周经野,张继福主编-.--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程序设计语言编译方法. 肖军模编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陈火旺等编.--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
7.编译方法/金成植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8.编译原理/蒋立源主编.--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8
9.编译原理和技术/陈意云, 马万里编译.--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9.12
10.编译原理及其习题解答/何炎祥...[等]编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1.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12.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田淑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
13.PASCAL程序设计,郗曼丽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4.讲义的一些部分来源于互联网上的多种资源,其链接难以一一提供,在此,谨向大家
致以真诚地敬意和诚挚的谢意,感谢大家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极为有益的帮助和指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