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检验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68.73 KB
- 文档页数:2
液压支架出厂检验规范文件号:AX/QMZY8.2-34一、目的本规范规定了矿用液压支架(以下简称支架)的出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及要求,确保产品质量满足标准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煤矿用综采工作面汉为机械科技用液压支架的结构件检验及出厂检验。
三、引用标准MT312-2000 《液压支架通用技术条件》MT550-1996 《大采高液压支架技术条件》MT/T587-1996 《液压支架结构件制造技术条件》GB11352-1989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12361-1990 《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MT419-1995 《液压支架用阀》MT313-1995 《液压支架立柱技术条件》四、术语MT 312-2000的3“定义”本规范适用。
五、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数量、检验规则表1表1(续)表1(续)六、检验规则1、抽样检验采用GB/T13264 2次抽样方案N=100、n=2,判定数组为(2120),若判定批不合格,则实行全检。
2、产品全检项目若出现不合格项,则进行修复后重新提交检验。
七、出厂产品包装及运输1、支架验收合格后,各接头开口处应加装封闭堵(帽),支架降到运输状态高度,管路应整齐束紧,不得挤压,以免损伤。
2、国内运输汉为机械科技一般采用裸装整体运输。
当气温低于0℃运输时,各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内均应更换防冻液,根据用户地理位置选择防冻液牌号。
3、支架发运必须随附下列文件: a 、产品说明书或合格证; b 、产品说明书、随机图册; c 、产品型式检验报告; d 、随机备品,易损件明细表; e 、装箱清单; f 、随机附件明细; g 、随机工具明细; h 、协议规定的技术资料。
4、随机备品、易损件应装箱(或装袋),对不能装箱或装袋的零部件,应捆扎牢固、不得造成脱落、挤压、漏失和损坏等。
5、发运前,应对支架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进行防锈处理,更换防冻液或防锈液附注:本规范由**编制,**审核**批准;本规范于2019年5月20日发布实施。
11 支架支护工程11.1刚性支架支护工程11.1.1本节适用于井下各种非可缩性支架支护工程质量验收。
表11.1.1 支架支护巷道规格偏差11.1.2水平巷道支架的前倾、后仰允许偏差±1°(1m垂线位置水平偏差不大于17mm)。
检验方法:在立柱前侧面或后侧面挂1m垂线在底板水平上量测垂点与立柱前侧面或后侧面间的距离。
11.1.3 倾斜巷道支架的迎山角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1.3的规定。
表11.1.3倾斜巷道支架迎山角检验方法:用半圆仪的弦长部分紧靠立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量测。
11.1.4 撑(拉)杆和垫板的位置、数量,在一个检查点中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应超过2处。
检验方法:实查检查点上两架支架间的全部撑(拉)杆和垫板的位置及数量。
11.1.5背板排列位置和数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80%以上的背板背紧背牢。
检验方法:抽查检查点上两架支架间的全部背板。
11.1.6柱窝深度或底梁铺设质量:支架柱窝挖到实底,底梁铺设在实底上,其深度不小于设计30mm。
检验方法:挖出柱窝或底梁,挂腰线尺量检查。
11.1.7支架架设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1.7的规定。
表11.1.10 支架架设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11.2 可缩性支架支护工程11.2.1本节适用于可缩性金属支架支护工程质量验收。
11.2.2可缩性支架及其附件的材质和加工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并现场实查。
11.2.3可缩性支架的装配附件齐全,无锈蚀现象,螺纹部分有防锈油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
11.2.4背板和充填材料的材质、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并现场实查。
11.2.5可缩性支架支护巷道的净宽、净高规格偏差应符合表11.2.5的规定。
检验方法:挂线尺量检查。
初期架设时,以设计放大断面净宽、净高值验收;稳定后以设计有效断面净宽、净高值验收。
表11.2.5可缩性支架支护巷道的净宽、净高规格偏差11.2.6水平巷道支架的前倾、后仰偏差为±1°(1m垂线位置的水平偏差不大于17mm)。
支架检验要求
一、对材质的检验
(1)按照厂家提供的质保书检查钢管的壁厚,不能提供质保书按照规范要求的3.5-0.025mm进行检验。
(2)生锈的杆件要把生锈层打磨掉,用游标卡尺量测壁厚,看是否在范围内(主要是立杆和立杆连接套)。
(3)立杆连接套外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60mm,外伸长度不小于110mm。
二、对人员的要求
(1)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有架子工证件。
(2)项目部技术人员必须对支架搭设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三、支架基础要求
(1)经过计算确定地基承载力、地面上浇筑的混凝土的厚度要在专项施工方案中说明。
(2)检查承载力、混凝土厚度是否与方案一致。
(3)排水沟要砌筑或者砂浆抹面,必须保证水能及时排出施工现场。
四、碗扣脚手架搭设要求
(1)禁止使用变形、锈蚀严重的杆件以及开裂的碗扣。
(2)碗扣要扣紧,并用限位销固定。
(3)立杆、横杆间距要经过计算确定,实际间距要与专项方案一致。
(4)第一道横杆距地面的距离如小于350 mm无需设置扫地杆,如果大于350 mm必须设置扫地杆。
(5)顶托螺杆生出长度不大于螺杆长度的1/3,顶托距离横杆的间距不大于0.7m,支撑物要放置在顶托中间,不能偏心,严禁顶托出现悬空现象。
(6)剪刀撑至少跨越5道横杆且不小于6米,要上到顶、下到底连续布设,贯穿整个架体。
抗震支架拉拔值规范
抗震支架拉拔值规范如下:
一、抽取数量为1%~3件取大值(板为一般构件)
二、非破损检验1、连续加荷制度,以均匀速度在2~3min时间内加荷至设定的检验荷载,并在该荷载下持荷2min。
2、分级加荷制度,应将设定的检验荷载均分为10级,每级持荷1分钟支设定的检验荷载,持荷2min。
(任取一种即可)3、植筋的荷载检验值为1.15Nt (Nt为锚固件连接受拉承载力设计值,应由设计单位提供,检验单位和施工等其他单位无权自行确定)
三、检验时间结构胶完全固化的当天,最多不可超过3天。
四、设备仪器的要求1、加荷能力比预计的检验荷载至少大20%,可以连续、平稳、速度可控的运行2、可以保持力线和锚固件轴线的对中。
3、设备的支撑点与锚固件的净间距大于6cm
五、结果评定1、外观无局部损坏2、全部合格为合格3、有一根及以上不合格的时候需要另抽3根做破坏性试验。
模板支架检查和验收1、搭设前,对模板支撑架和脚手架的地基与基础应进行检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搭设。
2、模板支撑架每搭设4步高度、搭设完毕,应对搭设质量及安全进行一次检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或继续搭设。
3、在模板支撑架搭设质量验收时,应提前准备下列文件:(1)>按要求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钢管架体构配件与材料质量的检验记录:(3)、安全技术交底及搭设质量检验记录;(4)、模板支撑架和脚手架分项工程的施工验收报告。
4、模板支撑架和脚手架分项工程的验收,除应坚持验收文件外,还应对搭设质量进行现场核验,在对搭设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对下列项目进行重点检验:(1)、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平整坚实,立杆与基础间应无松动、悬空现象,底座、支垫应符合规定;(2)、搭设的架体三维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搭设方法和钢管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程规定;(3)、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伸出水平杆的悬臂长度应符合设计限定要求:(4)、水平杆端接头与立杆套扣应击紧至所需插入深度的标志刻度;(5)、连墙件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主体结构、架体可靠连接;(6)、周转使用的架体构配件使用前应作外观检查,并应作记录;(7)^搭设的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应及时、齐全。
5、模板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下列项目应进行检查:(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等的构造应符合规程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要求;(2)、套扣、水平杆端接头、连墙件应无松动,架体应无明显变形:(3)、地基应无积水,垫板及底座应无松动,立杆应无悬空:(4)、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规范要求;(5)、应无超载使用。
6、模板支撑架和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使用:(1)、遇有六级及以上强风或大雨后:(2)、停用超过一个月;(3)、架体遭受外力撞击等作用:(4)、架体部分拆除;(5)、其他特殊情况。
7、满堂脚手架与模板支撑架在施加荷载或浇筑混凝土时,应设专人看护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目的为规范成品入库及出货检验标准,确保所出货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杜绝不良品接收及流出,不断的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特制定此检验标准。
2.范围2.1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充电器产品。
3.定义3.1缺陷级别定义3.2检验面定义A 面:直接看到的区域,如充电器顶部面。
B 面:不在直视范围,但暴露在外的面,如两侧面等。
C 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面,如充电器底面。
3.3抽样标准3.3.1依据MIL-STD-105E正常检验单次抽样3.3.2检验水准:一般特性采用II级水准;特殊特性采用S-2级水准3.3.3允收水平:CR缺陷:AQL=0 ; MAJ缺陷:AQL=0.65 ; MIN缺陷:AQL=1.04.权责4.1.品质部:负责成品检验标准的制定及执行,异常信息的反馈及改善措施有效性验证;4.2.研发部:对品质部分析处理检验中发现的重大结构、性能或工艺性异常,给予技术支援协同处理,并完善修改相关技术性文件;5.作业内容:5.1检验条件(如下图):5.1.1照明条件:600~1000LUX日光灯;5.1.2观察角度:被检测面与视线在45°范围内旋转,转动15°范围;5.1.3观测距离:距被测物表面距离为300~350mm;5.1.4观察时间:5~10秒钟;5.1.5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 1.0以上且无色盲。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工具AQL 备注1 包装外箱1.核对订单号、产品型号(SKU)、箱唛、数量是否一致。
目视/ MIN检验测量时参考产品图纸、标准样品、限度样品、SIP等作业。
2.无变形,划痕,破损。
目视/ MIN3.无潮湿,严重脏污。
目视/ MIN4.颜色,字样,要符合设计要求。
目视/ MIN5.无(设计指定贴附)之外的其它标示标贴。
目视/ MIN6.外箱尺寸管理:外径尺寸、内径尺寸、壁厚尺寸符合标准规格值要求,外箱毛重和净重与实际重量误差≤0.2kg。
测量标尺/电子秤MIN6.参考文件6.1《产品检验控制程序》6.2《不合格品控制程程序》6.3《样品承认书》。
DL/ZD 044 液压支架出厂检验规范编制:郑海东赵全生彭海虹审核:司鲜萍批准:吴连成有效日期:2010年10月30日中平能化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则1、本规范依据MT417-1995《液压支架产品质量分等》;MT313-92《液压支架立柱技术条件》;MT587-1996《液压支架结构件制造技术条件》;MT312-2000《液压支架通用技术条件》;MT97-92《液压千斤顶技术条件》;MT419-95《液压支架用阀》编制。
2、适用范围:适用于ZY5000/18/38、ZY6400/23.5/45、ZC6400/20/38液压支架产品检验和性能试验。
3、检验依据:本规范上述标准或相关标准,设计图纸和工艺规定的技术要求,外购件清单、交检单。
4、本规范规定的产品质量等级位:合格品。
5、出厂检验员按本规范对出厂支架进行出厂检验,不允许漏项。
否则,必须报请质量管理部部长批准。
6、按本规范进行完出厂检验后,出厂检验员做出书面检验报告,并经质量管理部部长批准,方可开出厂合格证。
7、检验规则:从交检批中,随机抽取2台整机做密封、支护试验。
做完密封、支护试验后,1台试后拆检。
8、检验记录可以在本规范记录或可另附记录。
9、检验前由出厂检验员对交检批进行编号。
被检产品交检情况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规范——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方案、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规范——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方案、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规范——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方案、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规范——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方案、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规范——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方案、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规范——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方案、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出厂检验规范——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方案、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出厂检验员:检验日期:。
自行车支架质量检验规范一、引言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出行工具,而在自行车的构造中,支架是承载车身重量且保持稳定的重要部件。
为了确保自行车的使用安全和质量可靠,制定一套严谨的自行车支架质量检验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全面的自行车支架质量检验规范,以提供一种通用方法来评估和验证自行车支架的质量。
二、材料准备1. 自行车支架样品2. 检测仪器和设备3. 相关测试标准和方法文件4. 工作人员三、外观检查1. 支架焊接连接点的外观检查a. 检查焊接点是否均匀、平整,并无明显的气孔、咬边和裂纹。
b. 检查焊缝表面是否光滑,无明显凹凸不平或明显的砂眼。
2. 表面涂装质量检查a. 检查涂装表面是否均匀、有光泽,无明显的气泡、划痕和剥落。
b. 使用化学剂检测涂装是否耐腐蚀。
四、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1. 支架各部位的尺寸检测a.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支架各处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
b. 检验所测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支架的几何形状检验a. 使用相关测量仪器,测量支架各处的弯曲度、平直度以及与其他组件的平行度等几何参数。
b. 检验所测几何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五、材料和强度检验1. 支架材料成分检验a. 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支架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b. 检验材料成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 制作样品的强度检验a. 选取一定数量的支架样品进行疲劳试验和静态加载试验。
b. 观察测试样品在给定负载下的变形情况和是否发生断裂,评估其强度和稳定性。
六、可靠性和耐久性检验1. 支架的可靠性评估a. 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计算,评估支架在一定工作寿命下的使用可靠性。
b. 采用加速试验和退化试验等方法,模拟长时间使用环境下的支架性能变化。
2. 支架的耐久性检验a. 采用合适的试验方法,对支架进行多次循环负载试验。
b. 观察支架经过多次循环负载后的变形情况和是否产生裂纹等,评估其耐久性。
七、总结自行车支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和乘骑体验。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文件X X X公司支架进料检验标准编写:审核:批准:未经XX许可严禁复印外借修改记录1.0 目的建立支架进料检验作业方法与检验标准,保证作业规范化和标准的一致性,以验证所进物料之符合性,确保对不合格品的流入进行有效控制并为评鉴供应商作出依据。
2.0 范围适用于支架的进料检验3.0 抽样检验依据除特别要求的检验项目外,其他检验项目均依据MIL-STD-105 E Ⅱ级水准进行抽样:包装:重大缺陷CR: AQL=(0,1);外观:主要缺陷MAX:AQL=0.65,次要缺陷MIN :AQL=1.0; 尺寸:重大缺陷:CR:AQL=(0,1)。
4.0 检验工具计算器、游标卡尺、显微镜、防静电手环、回流焊机、5.0 抽样数量3528支架1片/2箱、5050支架1片/4箱 2835支架1片/2箱、 5630支架1片/2箱,检查尺寸2片/批6.0 检验方法与检验标准表面状况:焊盘尺寸错位;表面状况:PPA表面不正常凹陷;表面状况:杯内PPA不正常缺胶面状况:支架表面无镀层,基材裸露;表面状况:PPA胶体溢出及功能区溢位表面状况:充胶不饱满,杯低塑胶与金属之间存在空隙或杯面凸凹不平表面状况:支架表面有异物或脏物残留状况:功能区固晶和打线区有凹陷不平整状况:呈现点状或面状非本身金属的颜色状况:产品表面不正常凹陷状况:功能区表面凹陷,不平整,漏铜面状况:料片表面不平整,凸起,凹陷,表面状况:料片呈凹,凸不规则状7.0 说明尺寸测量内容须包括:总长度、总宽度、支架厚度、单颗产品长度、单颗产品宽度、单颗产品厚度、8.0 判定方法8.1 合格:主次缺点均未超过允收标准,判定为合格,允收。
8.2 不合格:只要有一缺点超出允收范围即判定为不合格,拒收9.0标识9.1经检验合格的支架,由IQC在支架纸箱外盖IQC PASS章9.2经检验不合格的支架,由IQC在支架纸箱外贴红色圆形小标签。
10.0 注意事项9.1 检验时须佩带静电环9.2 支架不可与溶剂放置在一起。
支架来料检验标准
受控状态:内部参阅
文件编号:LTO-W-XNE-004
版本:试行版
页数:17
生效日期:2010-7-1
发文编号:2010-000004
文件版本修订章节修订说明
编制部门批准审核工程编制研发工程部
一、目的
1.1 制定SMD支架检验规范。
1.2 制定原物料入库正常程序,以确保我司产品品质。
二、范围
我司采购所有支架。
三、内容
3.1 检验测试项目
3.1.1外观检验
3.1.2电镀检验
3.1.3数量检验
3.2 抽样计划(片数定义:支架片数)
3.2.1检验
(1)抽样位置:分叠数上下边缘2pcs,分叠数内部3pcs,均匀取样。
(2)抽样数量:每叠5pcs。
(3)每片抽样数,每pcs不良,则列一个缺点。
(4)每批次材料至少随机抽取40叠支架检验外观、电镀、数目。
(5)主缺超过1个为不合格。
6米支模架验收标准一、构配件检查1.钢管:不得有开裂、变形、锈蚀,扣件不得有裂纹、缺损以及螺栓拧紧力矩值不合格现象。
2.木杆:不得有腐朽、断裂、劈裂,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的规定。
3.支撑和固定用的预埋件、连墙件: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
二、安装基础检查1.地面应坚实平整,有排水措施,不得有沉陷、起砂、起皮现象。
2.支模架基础应按方案要求进行硬化处理,并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3.支架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并应采用两级或多级间阶固定。
三、安装质量检查1.支架搭设应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并应符合相关规定。
2.支架各构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应牢固、稳定,不得有松动现象。
3.支架搭设完成后,应按要求进行检验,并应提供检验报告。
四、支撑体系稳定性检查1.支架的垂直度和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应按方案要求进行加固。
3.拉结杆、剪刀撑等构件的构造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五、支撑体系承载力检查1.在搭设完成后,应对支架进行承载力试验,以检验其实际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承载力试验应采用接近实际施工条件的方法进行,并应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3.在承载力试验过程中,应对支架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
六、支撑体系构造检查1.支架的构造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得有构造缺陷。
2.支架的斜杆、剪刀撑等加固件的设置应合理、牢固,以满足稳定性要求。
3.支架的搭设顺序和分层卸载等施工工艺应符合方案要求,以确保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