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查对制度与执行流程 (1)
- 格式:ppt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69
【执行查对制度中的相关流程】一.口服给药查对流程(一)护士审核遗嘱:审核医嘱无误。
(二)打印或转抄治疗单、执行单:双人核对,用医嘱护士和另一护士将执行单与医嘱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单双人签字。
(三)预备摆药:依据治疗单核对小药卡上患者的床号、姓名。
(四)摆口服药:1.按照治疗单摆药2.三查:分不在取药瓶时、取出所需药量放进要杯时、药瓶放回药柜时分不查对药名、剂量、药物性质等。
3.双人核对:确认药品无误。
(五)发药:1.持执行单核对床号、床头卡,询咨询患者姓名。
2.如患者有疑咨询应核对无误前方可执行。
3.三查:1.服药前查对药名、剂量、药物性质等。
2.服药时查对药名、剂量等。
3.服药后再次确认药品无误。
(六)医嘱处理:执行完毕应该在执行单或临时医嘱单签字。
二.皮下、肌内注射给药查对流程(一)护士审核遗嘱:审核医嘱无误。
(二)打印或转抄治疗单、执行单:双人核对,用医嘱护士和另一护士将执行单与医嘱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单双人签字。
(三)预备药品:查对药品的相关内容:如药名、剂量、浓度、性质、批号、有效期、药物使用方法、用药时刻等。
(四)配制药品:1、三查:分不在抽吸药品前、中、后查对药品的相关内容:如药名、剂量、浓度等。
2、双人核对:确认药品无误。
(五)执行注射治疗:1、持执行单核对患者腕带或床头卡信息〔姓名、年龄〕。
2、如患者有疑咨询应核对无误前方可执行。
3、三查:1注射前查对执行单与患者姓名、药品的名称、剂量、浓度等是否相符。
询咨询患者姓名。
2马上注射时,查对药品与患者是否相符。
3注射后确认注射药品是否与执行单各项内容相符。
(六)医嘱处理:注射完毕应在执行单或临时医嘱单签字。
三、静脉输液给药查对流程〔一〕执行完毕应该在执行单或临时医嘱单签字。
〔二〕打印或转抄治疗单、执行单:双人核对,用医嘱护士和另一护士将执行单与医嘱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单双人签字。
〔三〕预备液体及药品:1、执行单上医嘱内容预备液体及药品,查对液体及药品的相关内容:如药名、剂量、浓度、性质、批号、有效期、药物使用方法、用药时刻等。
护理查对制度最新版本一、总则为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护理活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护理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查对内容(一)患者信息查对1. 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 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3. 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 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 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二)手术室查对1. 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2. 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 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4. 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三)药房查对1. 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 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三、查对流程(一)医嘱查对1. 执行医嘱须严格三查”、七对”,做到班班查对。
2. 医嘱处理、打印、执行前后,医嘱班护士和执行护士认真查对,若有疑问必须核实后再执行。
3. 医嘱班护士每天上午上班后,检查前一日医嘱未执行”项,查对是否有未执行的医嘱。
4. 医嘱班护士每天上午查对前一日夜班所出现的新医嘱及费用录入情况。
5. 责任护士和责任组长(或医嘱班、治疗班、辅助护士)每天负责查对分管病人的所有医嘱。
查对制度一、医嘱核对制度(一)医嘱经双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核对医嘱二次,护士长每周组织总核对医嘱一次,并记录。
(二)办公护士负责通过电脑打印医嘱执行单,并交由责任护士核对执行;责任护士执行医嘱后,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
需要转抄医嘱时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需签名。
(三)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四)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附:医嘱查对与处理流程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制度(一)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查对原则,“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三)摆药后需经另一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易致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
需做皮试的药物,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五)使用毒、麻、限剧药品前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使用后保留空安瓿,以便核对,并做好记录。
(六)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七)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八)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并在药袋或药瓶上签名后方可使用。
(九)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
(十)、标本采集时,护士必须携带化验单、标有患者床号、姓名的采血管到患者床边查对无误后,将采血管上的标识贴于化验单上,三者一致后,方可采血。
三、输血查对制度(一)取血时的查对:取血与发血者双方交接“三查八对”内容。
1.“三查”内容:一查交叉配血报告单。
包括: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液种类、有无凝集反应;二查血袋标签。
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引言概述: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它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安全以及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查对制度作为护理核心制度的一部分,旨在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准确无误地执行,以避免患者因为错误或疏忽而遭受损害。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护理核心制度中的查对制度。
正文内容:1. 护理计划的查对制度1.1 确保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需求有清晰的了解1.2 确保护理计划的制定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1.3 确保护理计划的执行能够得到全面的监督和评估2. 药物管理的查对制度2.1 确保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用药之前对药物进行准确的核对2.2 确保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用药时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2.3 确保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用药后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及时观察和记录3. 手术准备和操作的查对制度3.1 确保手术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的确认3.2 确保手术前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的确认3.3 确保手术操作中医护人员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查对4. 输血操作的查对制度4.1 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前对患者身份的确认4.2 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前对输血血液的核对4.3 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对患者的观察和监测5. 护理交接的查对制度5.1 确保交接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和护理措施的准确传递5.2 确保交接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的核对5.3 确保交接时医护人员对患者重要信息的查对总结:护理核心制度中的查对制度在医疗机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护理计划、药物管理、手术准备和操作、输血操作以及护理交接等环节的查对,可以有效地减少错误和疏忽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重视护理核心制度中的查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的查对制度流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护理工作的查对制度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同时,部要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
3、手术病人查对制度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
护理查对制度和执行医嘱制度护理查对制度是指在给予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按照一定的规范、程序和方法,通过查对、核对、对照等方式,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以确保护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一种制度。
执行医嘱制度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嘱托,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医嘱的执行,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一种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护理工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减少差错的发生。
通过查对的方式,可以避免由于操作不当或遗漏等因素引起的患者的意外伤害。
护理查对制度应包括对患者身份、病人信息、治疗护理措施等多个方面的查对,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全程性。
执行医嘱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生的医嘱能够有效地传达给护理人员,从而保证医嘱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执行。
执行医嘱制度应明确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并且要求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医嘱的内容,如有疑问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沟通和确认。
1.护理查对制度的内容:-身份查对: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等身份信息,确保认错患者的几率。
-信息查对:核对患者的病历、医嘱、检查结果等信息,确保护理操作的正确性。
-护理操作查对:核对护理操作的步骤、时间、频率等,确保护理操作按照规范进行。
-记录查对:核对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记录的真实可靠。
2.执行医嘱制度的内容:-医嘱传达与理解:护理人员应确保医嘱能够准确传达给执行者,并理解医嘱的具体要求和目的。
-医嘱执行前的准备:护理人员应仔细阅读医嘱,熟悉医嘱的执行操作,如有疑问要及时沟通和确认。
-医嘱执行的规范和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执行医嘱,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医嘱执行后的评估和记录:护理人员应对医嘱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护理查对制度和执行医嘱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查对制度,可以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执行医嘱制度能够确保医生的医嘱得到及时、准确地执行,保证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护理查对制度pdca
护理中的PDCA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PDCA代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在护理环境中,PDCA循环通常用于改进护理服务的质量、安全性和效率。
1.计划(Plan):
-确定目标:明确需要改进的护理服务方面,例如患者安全、治疗效果、工作流程等。
-收集信息:收集相关数据,了解当前护理实践的状况,可能包括患者反馈、护理记录等。
-设定指标:设定具体的改进目标和衡量指标,以便能够度量改进的效果。
2.执行(Do):
-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改进计划,执行具体的护理实践变更或改进措施。
-培训和沟通:对护理团队进行培训,确保团队成员理解并能够有效执行新的护理标准或流程。
-监测过程:在执行过程中收集数据,以便后续检查和评估使用。
3.检查(Check):
-评估效果:比较实施后的护理实践与预期目标,评估改进的效果。
-收集反馈:向护理团队和患者收集反馈,了解他们对改进的看法和体验。
-调整计划: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计划,如果需要,进一步优化护理实践。
4.行动(Act):
-标准化:如果改进效果良好,将改进后的护理实践标准化为新的工作流程或标准操作程序。
-继续改进:如果存在其他潜在改进点,继续进行PDCA循环,实现不断持续的护理服务质量改进。
PDCA循环是一种迭代循环过程,通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护理团队可以逐步优化护理实践,提高患者安全和满意度,以及提升工作效率。
这个循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次迭代,以不断适应和改进护理服务。
查对制度的执行流程制度流程的查对首先,对于输液瓶,需要进行以下查对流程:清洁瓶身,检查瓶盖是否松动,查瓶身是否有裂缝或破损,查看标签上的药品、浓度、剂量、批号和有效期,对光查看溶液的透明度、变色、杂质和混浊等。
其次,对于小安瓿,需要进行以下查对流程:检查安瓿的完整性,对光或将安瓿紧贴白色的工作服,查看药品名称、浓度、剂量、批号、有效期、混浊、变色、杂质等。
对于大型输液,需要进行多道查对关:小夜班、大夜班和加药者在加药前。
具体流程包括:查对输液溶液瓶身标签名称、浓度、剂量与所贴输液卡上是否一致,查对输液溶液的质量,查看所放药液的药名、浓度、剂量、剂型是否与输液卡一致,查看药物的质量。
对于换接输液溶液者,需要进行以下查对流程:查看加药者的签名,确认加药与否,倒转瓶体对光查看溶液是否澄清、变色、或有杂质等,查看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是否有裂缝,到病人床头核对床号、姓名,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可询问病人叫什么,再对照输液卡复述一遍病人姓名,核对巡视单上药物相符后签名,对昏迷的病人查看腕带和床头卡或与家属确认,查看输液卡药敏试验结果和床头有无过敏阳性标志,有疑问时需查清,核对无误后方可接上补液,在输液卡、巡视单上签名,再次核对并签名。
对于输血,需要进行以下查对流程:第一个接受血的人需查对原始医嘱,确认输血的种类和血量,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血的种号和签名。
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三查”“八对”,并在复核空栏处签名。
接血前,需要到病人床头再次询问病人的床号、姓名、血型,或查对腕带、核对床头卡,确认“三查”“八对”无误后方可接血并观察5-10分钟左右方可离开。
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医嘱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医生下达医嘱后,主班按照先临时、后长期,先执行后抄写的原则处理医嘱。
将医嘱治疗部分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打印执行卡给治疗班,治疗班必须与电脑医嘱查对后备药,护理班再次核对后方可执行。
将护理部分如停吸氧、导尿、心电监护等,写到护理执行本上,护理班与电脑医嘱查对后方可执行。
一、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及流程1、执行医嘱时,执行人必须记录已执行病人的床号、姓名、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以作为查对医嘱依据。
2、科室医嘱实行每周大查对两次,每天小查对一次,每班查对。
3、每周大查对由科室护士长、办公护士及另一名护士一起查对。
每日小查对由办公护士和另两名护士查对。
每班查对由当班护士自已查对。
4、每周大查对和每天小查对时间为每日下午4点至5点。
每班查对时间为执行完医嘱后立即查对。
5、每周大查对内容为全病房病人长期医嘱。
每天小查对内容为当天执行的所有病人的长期、临时医嘱。
每班查对内容为当班护士执行的病人长期、临时医嘱。
6、每周大查对由一人查读长期医嘱单,另两人核对长期输液单、口服药单等。
每天小查对由一人查读当天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另两人核对长期输液单、口服药单等。
每班查对由当班护士执行完医嘱后立即核对医嘱单、长期输液单、口服药单等。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凡服药、注射、输液必须严格执行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制度。
2、首次核对时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时应从开放式询问“您叫什么名字?”开始,禁止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如患者不能回答,有近亲属在场者,让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3、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4、摆药后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5、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需作皮试的药物,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配药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使用毒、麻药品时,要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6、发药、注射、输液、加液时再次查对,如患者提出凝问,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①护士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必须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门急诊、诊断和输血治疗同意书。
护士护理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所有医嘱(长期、临时、重整、术后、转抄等医嘱)、各类执行单及标签必须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2、每日上午必须对病区所有患者的医嘱进行查对;下午、中夜班护士对本班新入院、转入、转床、术后患者等医嘱进行双人查对,查对时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及时纠正,并在《医嘱查对登记本》上签全名。
3、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大声复述一遍,待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两人核对后再弃去,抢救结束 6小时内督促医生据实补齐医嘱并签字。
4、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不少于二次。
(二)医嘱执行制度
1、执行医嘱必须双人核对,严格落实“三查七对”(“三查”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即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护士应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
3、医嘱澄清
(1)如发现医嘱中有疑问或不明确处,应及时向医师反馈,核实后方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