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报业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18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和轨迹一、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一)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应付大自然的威胁能力增强和共同劳动2、人类思维能力加强3、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二)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1、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2、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3、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三)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阔公众进行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止的潮流。
二、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即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
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创设目的:争取舆论的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意义: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发挥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三、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官方的新闻信——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记述重大事件和人物、生活、民俗等。
四、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P6〕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史一、《牛津公报》•1665年11月16日创刊,是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第一种单页纸式的,刊载新闻的,定期出版的印刷品。
•意义:为世界报纸奠定了标准的出版模式,也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
二、《每日新闻》•是英国第一家日报,于1702年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
•意义:新闻的连续发布,编辑部的组织和工作效率也都必须发生较大变化。
•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三、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P22〕•核心主张: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猛烈抨击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第一章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专门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研究对象:外国新闻传播业(起源、发展)新闻传播业:人类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新闻传播活动。
有专门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新闻传播业分四个阶级:前、后资本主义新闻业、近代新闻(报业)传播业、现代新闻传播业——>报业、电子传媒、互联网。
传媒形态:官办传媒政党传媒私人传媒(商业传媒)公共传媒(经济来源于政府或非盈利性组织、机构)无产阶级政党传媒(1.苏联模式:政党全方位控制传媒;2.非苏联模式:政党领导传媒,重视传媒、经济、中国、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传媒资本主义传播:法、美、英(由下至上的改革)德、日、意(由上至下的改革)德国地方传播十分发达日本呈现雅俗共赏新闻传播业研究学习的几个层面:1)技术层面2)社会层面:社会背景与社会需求3)物质层面4)实践层面5)制度层面6)精神层面(思想)学习什么?1)立等可取知识2)历史品德3)历史见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人物)第一节向新闻传播业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岁月时钟”——由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提出从人类产生到现在有一百万年1)9:33分语言产生(10万年前)进入口语传播2)11:35分文字产生3)11:57分印刷术产生(石棉印刷)4)23:59:14印刷术(1450年,金属活字印刷术——>与报业的产生和发展联系紧密)5)23:59:47广播、电视产生(视听媒介诞生、被用于娱乐、娱乐日趋重要)6)23:59:57电脑、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一、语言产生之前的信息传播:类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触觉、嗅觉、视觉二、语言产生之后的信息传播:口头传播非语言传播(结绳记事、实物表意)语言:交流工具、思维工具印欧语系是最广泛的语素、汉藏语系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荷马史诗由行吟诗人传播、记录下来孔子游说古希腊的“雄辨术”古希腊与古波斯之间的马拉松战役,希腊胜利,其胜利消息由菲迪皮茨经过长途跋涉传回国家,后倒是而亡,为纪念他,有了马拉松比赛——>反映了口头传播的局限性:不能保存,稍纵即逝;空间限制)第二节新闻传播业的萌芽与过渡时期一、文字的产生语言、文字、印刷术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文字的产生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文明社会*会元前3500年左右,由是中海的腓尼基人创立了一种象形与拼音的混合文字*古代苏美尔文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创造了一种圆通文字*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创造了一种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拼音文字*古中国文明得以流传的原因:1)最原有的并流至今的古文明2)中国文明是内陆文明,西方文明是一种海洋文明,内陆文明是稳定的,而海洋文明是变动的3)世界上存在多种文字体系:拉丁文字体系(英法)、汉文字体系(中)、阿拉伯文字体系、梵文字体系【壮族的文字属拉丁文字体系,汉语拼音属拉丁文字体系,维吾尔的文字恪地阿拉伯文字体系】书写材料:苏美尔写在黏土制成的泥板埃及人的莎草纸(广泛使用的书写工具)中国的兽骨、青铜器、竹——>后改进为羊皮纸、多用于一个人河流域——>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和渔网造纸——>在唐朝传入阿拉伯——>14世纪传入欧洲二、古罗马帝国的手书传播(一)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由恺撒创立,在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张帖于议事厅外与城内一些显著的地方,内容多是元老院的议事记录、官方通告还有其它一些政府希望人民知道的事情。
德国新闻史笔记一、简单的德国史公元843-919年,路易之后的加洛林王朝919-1024年,萨克森王朝962年起获得“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号此后这个国号下德国经历三四个王朝的更迭,并不是一个实在的“国家”。
最后退位的皇帝来自哈布斯堡王朝。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只是名义上的“国家”,由3000多个邦国组成(16世纪骑士起义失败后减少到300多个,拿破仑占领后减少到30多个),没有统一的军队、没有预算,皇帝由7个选帝侯国选举产生。
因而“德国”实际上是个极为松散的以语言和邦国间政治依附为纽带的“国家”。
1806-1871年,德意志联邦(一种松散的“国家”政体,只有象征政体的联邦议会,后期实际上被普鲁士王国掌握)联邦的主要两个邦国:1701-1871年,普鲁士王国1254-1918年,奥匈帝国,1866年退出德联邦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1919-1933年,德意志魏玛共和国1933-1945年,法西斯德国(所谓“第三帝国”)1946-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90年-今,统一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二、德国新闻史的特点1,落后的政治体制、分散而发达的地方新闻传播。
现在德国的新闻业仍然呈现分散的特点。
2,普鲁士新闻政策的特点:专制政体与形式上的新闻自由相结合,造成畸形的新闻业发展:从1840年起,在经济上逐步放宽新闻出版的限制,非政治类新闻传播基本不加限制,但是对政治异见的报刊和报人迫害不断。
3,魏玛共和国时期开始真正自由的政党报刊时期,政党报刊蓬勃发展之时,突然被赤裸裸的法西斯专制替代。
4,1945年以后,德国的新闻业几乎完全被摧毁。
西德在战争的废墟上,依照西方民主体制重建新闻业。
东德则按照苏联模式重建新闻业。
1990年德国统一后,东德依西德模式重组新闻业。
三、简单的德国新闻史1,可提及的历史上的传媒1457年,世界上第一张印刷新闻纸1615年,世界上第一张“真正的”报纸1650年,世界上第一张日报以下是勉强可以提及的历史上有影响的报纸:1704年,普鲁士的民营报纸《福斯报》创刊1740年,普鲁士的民营报纸《施本纳报》创刊德意志联邦时期,最大的报纸《总汇报》(1798创办,巴伐利亚)《莱茵报》(1842-1843年)德国第一家民主主义报纸,马克思是后期的主编。
第四节德国新闻传播史一、早期现代报刊1)1615年,艾莫尔创办《法兰克福新闻》(Frankfurter Jouranl,周报),被视为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的报纸”2)1650年书商里兹在莱比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是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1682年,奥·门克在莱比锡创办了德国第一家科学杂志《学术纪事》二、德国实现新闻出版自由漫长而曲折的历程1、神圣罗马帝国时期:除了教会的审查制度之外,从1524年起,德国各邦国政权陆续建立书报检查制度。
2、1815—1918年,霍亨索伦王王朝被迫缓慢地放宽新闻出版政策3、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新闻出版自由政策1)1919年在魏玛城通过宪法,规定:每个德国人在一般法律的范围内,都有权通过言论、印刷品、图画以及其他方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2)共和国时期新闻出版自由基本得到了保障,德国的新闻传播业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全面发展的机会。
4、1933-1945年,法西斯主义的专制主义新闻政策5、1949年,联邦德国最终确立新闻出版自由体制1949年5月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限制公民订阅外国报刊的权利、禁止收听电台和其他广播、制定违禁文学作品的官方名单以及政府根据政治观点分配新闻纸限额、停止提供新闻来加以控制等等,都是宪法所不允许的。
三、从神圣罗马帝国到第三帝国,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1、神圣罗马帝国后期,新闻传播业缓慢发展1)1704年,一位姓福斯的出版商创办了他的的小报,1772年改为日报,即《福斯报》,出版到1934年2)一位姓施本纳的出版商传播《施本纳报》,出版至1874年。
3)民营小报中,有德国姓科塔的出版家族于1798年创办的《总汇报》2、1815-1871年间的新闻传播业1)1842-143年在科隆出版的《莱茵政治、工业和商业日报》,简称《莱茵报》(政治性报纸),恩格斯称它是“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马克思参与了该报的创办并是该报后期实际上的主编,但出版不久便被当局查封。
第五章 德国新闻传播史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虽然刺激了新闻的传播,但也使德国的印刷新闻纸难以发展为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定期出版的报纸,单页、单条、不定期的状况持续了太长时间。
(1)地方性媒介众多而弱小,长期缺乏较大的全国性媒介,这是德国新闻业的传统。
即使在德国统一之后,仍然可以看到这一数百年传统的痕迹。
(2)1594年,在科隆创刊了拉丁文的《传言者报》。
(3)1597年,在当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布拉格出现最早的定期刊物《时装报》。
(4)1609年,在斯特拉斯堡(当时属于德国)和奥格斯堡出现每周定期出版的单条印刷新闻纸。
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1524—1949年:实现新闻出版自由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神圣罗马帝国后期的报刊从神圣罗马帝国到 1815—1871年的德国新闻传播业,沃尔夫通讯社的诞生 第三帝国,德国新 德意志帝国时期的新闻业,大众报纸的兴起,报团的出现 闻传播业的发展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新闻传播业 法西斯“第三帝国”的新闻传播业 1945—1990年:东、西德新闻传播业的不同体制 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新闻传播业的统一 报纸杂志德国统一后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 通讯社广播电视台媒介集团德国新闻传播史(5)1615年,艾莫尔(E.Emmel)创办《法兰克福新闻》(周报),因为该报每期刊登数条而不是一条新闻,于是被视为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的报纸”。
(6)随着邮路的改进,出版日报成为可能。
1650年书商里兹(T.Ritzsch)在莱比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
这在世界新闻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由于政治制度落后,经济不发展,德国的报业很长时间处于小型化、分散和停滞的境地。
(7)1682年,奥·门克在莱比锡创办了德国第一家科学杂志《学术纪事》;接着1688年克·托马斯在汉堡创办文学与哲学杂志《每月论坛》,其思辨色彩比其他国家的杂志要浓厚。
第八章德国的新闻传播事业1.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日报出现于德国?答: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日报出现于德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德国是最早发明和采用活字印刷技术的国家。
1450年前后,古登堡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发明了欧式印刷术。
新的印刷手段的运用,使信息的大量复制成为可能,这就为定期报刊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2)德意志地区的邮政系统比其他国家发达,许多城市可以每日递送邮件,这就为报刊的定期发行提供了保障。
(3)由于国家的分裂、长期的战争和黑暗的专制统制,到16世纪末期,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封建统治势力最薄弱的国家。
而“报纸首先是在那些中央权力薄弱或统治者比较宽容的地方兴盛起来的”。
2.拿破仑发动的战争对德国出版业带来了些什么影响?答:19世纪初,拿破仑的法国大军消灭了德国西南部的112个封建邦国。
1806年,莱茵地区的16个邦国在法国的控制下组成莱茵联邦,给德国出版业带来巨大影响:(1)拿破仑发动的侵略战争催生了德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报刊拿破仑发动的侵略战争使黑暗的德国各邦接受了一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报刊也相继出现。
1798年,德国人科塔创办了一份商业性报纸《总汇报》,该报冲破帝国禁令,大量报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显示了一定的民主主义倾向。
科塔之子继任后,进一步扩大报道面,聘请名家撰稿。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革命风暴中,该报以消息及时、内容丰富著称。
恩格斯称它为德国的《泰晤士报》。
(2)在拿破仑占领过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些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报纸如《科伦日报》、《知识界晨报》、《莱比锡日报和公报》。
1814年在莱茵地区创办的《莱茵信使》周报,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
创办人约瑟夫·冯·格雷斯认为,报纸必须成为“人民之口,君主之耳”。
该报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反对德意志各邦的反动政策。
(3)拿破仑溃败后,德国报业迎来书报检查制和印花税1814年拿破仑溃败,1819年,德意志联邦议会制定了书报检查令,一度使德国报刊上的政治声音完全沉寂,只有作为政府机关报的《普鲁士国家通报》。
论德国报业发展史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启示摘要:德国是一个历史复杂、发展奇特的国家,自公元843年由凡尔登公约形成国家以来,长期处于分裂割据、诸侯战乱的封建局面。
这种局面使德国人民对新闻传播事业有了较大的需求,所以现代印刷术和新闻传播史上最早的定期刊物都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德意志新闻传播事业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
但政治上的黑暗统治影响了德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使它长期落后于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本文通过对德国报业发展特点的分析总结出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报业发展史新闻事业的发展启示一、德国报业的发展1、封建王权时期——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报业德国早期经济的发展,以及长期分裂,战乱频繁使德国人民对新闻传播事业有了较大的需求,所以现代印刷术和新闻传播史上最早的定期刊物都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德意志新闻传播事业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
1609年,在德国境内出现了最早的定期刊物:《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报道》。
这两份周报的内容都很简单,通常只有一条新闻。
1615年,哀莫尔在法兰克福创办了另外一份周报《法兰克福新闻》,每周刊登数条新闻,是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报纸。
随着邮政事业的繁荣,印刷品的发行周期大大缩短。
在1650年,莱比锡的书商蒂莫修·里兹赫创办了德国第一份,也是世界第一份日报——《新到新闻》。
但是由于封建势力对报纸的压制,在封建王权统治下的德国新闻事业停滞不前。
2、邦国林立中举步为艰的德国报业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曾经为德意志民族的国家统一带来希望,但最终在三十年(1618—1648)的战争中破灭。
德意志兰依旧是个四分五裂、残破不堪的国家,依旧生活在古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中,政治经济远远落后于欧美。
18世纪,德意志索亨霍仑家族统治下的普鲁士王国迅速崛起,与另一大邦国奥地利展开了数年的争霸,最终形成了“二元制”的统治局面。
德国报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极大的约束,尽管曾经遥遥领先,但此刻却举步为艰,发展缓慢。
第三章:德国新闻史德国历史掠影一、德国简史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
德意志(Deutsch)一词来源于古德语“diot”一词,意为“人民” 最早史见于公元8世纪,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方言。
德意志这个词的含义由语言扩展到说此语言的人,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国(Deutschland)。
只有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Deutschland这个词才包含了同一的国土和国家政权的含义,因此,准确地说,只有这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德意志立国时期(920或919――962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加冕查理为查理曼大帝,(“罗马人的皇帝”),独立的西罗马帝国诞生。
历史经过几百年后,又有了“西罗马”帝国。
843年查理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帝国三分。
大帝的第三个孙子路易,他统治的日耳曼加洛林王朝是德国的雏形。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919-1024),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
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
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就此开始。
人们习惯上以公元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德意志帝国转变的开始,在这一年,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
加洛林王朝(843-911),嗣后皇帝由选举产生。
神圣罗马帝国时期(962-1806):后期普鲁士帝国崛起962年,萨克森王朝的国王奥托一世,被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1075(1087)年教皇格雷戈利七世与亨利四世的斗争30年战争以后,在德意志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共由1789个独立政权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废除法兰克尼亚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空位时期(1254-1273)卢森堡王朝七选侯选侯制(1257-1356――1648):初三教会四世俗哈布斯堡王朝(15世纪初)(霍亨索伦王朝1417-1918):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正式形成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确认皇帝须由波希米亚(捷克)国王、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地侯、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和科隆大主教等“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这使得“神圣罗马帝国”中央皇权名存实亡,帝国开始走向封建割据,当时在这片土地上分割出了几百个小国或政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