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14
土壤定义及功能土壤定义土壤功能土壤组成要素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类型土壤分布石英长石云母030201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矿物质对土壤性质影响物理性质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影响土壤的结构、质地、孔隙度和透水性等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矿物质表面的电荷和离子交换能力影响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和保肥性等化学性质。
生物性质矿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土壤的生物化学过程。
植物残体来源与分解过程植物残体来源分解过程微生物残体来源主要是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等组成部分。
动物残体来源包括死亡的动物尸体、粪便等。
分解过程动物和微生物残体在土壤中的分解主要通过生物降解作用,由特定的微生物群体将残体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质。
动物和微生物残体来源与分解过程有机质对土壤性质影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水分在土壤中存在形式毛管水吸附水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受毛管力作用,可上下移动。
重力水水分运移过程及影响因素水分运移过程包括入渗、再分布和蒸发三个阶段。
影响因素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温度、湿度等。
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影响适宜的水分含量01水分过多或过少02不同植物对水分需求不同03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等,对土壤性质影响较小。
H2O )调节土壤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植物吸水。
氮气(N2)植物生长所需氮素来源之一,参与土壤氮循环。
氧气(O2)植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必需,二氧化碳(CO2)空气组成要素及功能土壤中空气运移规律土壤通气性土壤水分含量温度变化植物根系和土壤生物活动空气对植物生长影响植物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植物吸收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素,合成蛋白质等生命物质。
气体交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素吸收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特征01020304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1 2 3有机质分解养分转化土壤结构形成微生物在土壤中活动规律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影响促进植物生长有益微生物能够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和酶类物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