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电解池全套(公开课)修改版
- 格式:ppt
- 大小:920.50 KB
- 文档页数:33
《电解池》教案最全版.doc教案章节:一、电解池的概念与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理解电解池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电解池的基本原理。
3. 了解电解池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1. 电解池的定义:电解池是一个能够进行电解的装置,通过外加电源提供电能,使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 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在电解池中,电流通过溶液时,阳极吸引阴离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吸引阳离子,发生还原反应。
3. 电解池的构成要素:电解池由电源、电解质溶液、电极(阳极、阴极)和导线等组成。
教学活动:1. 引入电解池的概念,通过示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解池的作用。
2. 讲解电解池的基本原理,通过示例或实验来展示电解过程。
3. 介绍电解池的构成要素,通过图示或模型来展示各个部分的作用。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电解池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电解池的基本原理。
3. 学生能够描述电解池的构成要素。
教案章节:二、电解质的导电性教学目标:1. 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电解质的导电性原理。
3. 了解不同类型电解质的导电性特点。
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
2. 电解质的分类: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 电解质的导电性原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能够导电,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
教学活动:1. 引入电解质的概念,通过示例或图片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定义。
2. 讲解电解质的分类,通过实验或演示来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 解释电解质的导电性原理,通过实验或图示来说明离子导电的过程。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解释电解质的导电性原理。
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电解质的导电性特点。
教案章节:三、电解池的类型与操作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电解池及其应用。
2. 掌握电解池的操作步骤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