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9
视听语言网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视听语言中,“视觉叙事”主要指的是什么?A. 声音的运用B. 光线的运用C. 色彩的运用D. 画面的运用答案:D2. 在电影中,以下哪个元素不属于视听语言?A. 镜头B. 音乐C. 剧本D. 剪辑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视听语言中“蒙太奇”的类型?A. 叙事蒙太奇B. 表现蒙太奇C. 抽象蒙太奇D. 长镜头答案:D4. 在视听语言中,“景深”是指什么?A. 画面的亮度B. 画面的清晰度C. 画面的深度D. 画面的色彩答案:C5. 以下哪个术语不是描述镜头运动的?A. 推镜B. 拉镜C. 摇镜D. 变焦答案:D6. 在电影中,以下哪个元素是视听语言中“声音”的组成部分?A. 对白B. 旁白C. 音乐D. 所有以上答案:D7. 在视听语言中,“色彩”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表达情绪B. 突出主题C. 创造氛围D. 增加剧情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视听语言中“剪辑”的技巧?A. 跳剪B. 交叉剪辑C. 匹配剪辑D. 长镜头剪辑答案:D9. 在视听语言中,“光线”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塑造人物形象B. 营造空间感C. 表达时间D. 增加剧情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视听语言中“镜头”的类型?A. 远景镜头B. 中景镜头C. 特写镜头D. 背景音乐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视听语言中,“________”是指通过画面的连续变化来讲述故事。
答案:视觉叙事2. “________”是指通过剪辑手段,将不同时间、地点拍摄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或情感。
答案:蒙太奇3. 在视听语言中,“________”是指通过光线的明暗、方向、色彩等来表达情感或创造氛围。
答案:光线4. “________”是指通过色彩的对比、搭配来表达情感或突出主题。
答案:色彩5. 在视听语言中,“________”是指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来表现画面的变化。
视听语言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视听语言中,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画面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A. 构图B. 色彩C. 光线D. 运动2. 在电影中,导演通过使用哪种技巧来增强观众对场景的情感体验?A. 剪辑B. 音效C. 色彩对比D. 镜头运动3. 下列哪项不是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A. 声音B. 光线C. 剪辑D. 剧本4. 在视听语言中,长镜头通常用来表达什么?A. 紧张感B. 连续性C. 快速切换D. 强调细节5. 以下哪个不是视听语言中的色彩理论?A. 色彩对比B. 色彩和谐C. 色彩饱和度D. 色彩节奏6. 在视听语言中,声音的空间感是如何实现的?A. 通过视觉元素B. 通过声音的音量和方向C. 通过剪辑节奏D. 通过光线变化7. 电影中使用“跳切”技巧通常是为了:A. 强调时间的流逝B. 创造悬念C. 表达角色的心理状态D. 展示场景的全貌8. 在电影中,使用“深焦距”镜头的目的是为了:A. 强调主体B. 展示场景的深度C. 创造紧张感D. 突出背景9. 下列哪项不是视听语言中的声音设计?A. 对白B. 环境声C. 音乐D. 剧本10. 在视听语言中,镜头的“推拉”运动通常用来表达:A. 角色之间的距离感B. 角色的心理变化C. 场景的空间感D. 时间的流逝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视听语言中“蒙太奇”的概念及其在电影中的应用。
2. 解释“长镜头”与“短镜头”在视听语言中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电影中的不同作用。
3. 描述视听语言中“声音设计”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其在电影中的运用。
4. 阐述“色彩理论”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情感。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在电影中如何通过视听语言的运用来增强叙事的连贯性和观众的沉浸感。
2. 分析一部你熟悉的电影,讨论其视听语言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帮助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视听语言》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是影视艺术中特有的叙事和表达方式,通过镜头、声音、剪辑、色彩、构图等元素,将视觉和听觉信号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情感、思想及信息传递功能的综合表现形式。
2. 镜头:在电影或电视制作中,镜头是指摄影机从一个特定视角捕捉到的连续画面,它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
根据拍摄方法和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长镜头、短镜头、特写镜头等多种类型。
3. 剪辑:剪辑是影视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组织、排列和组合,构建新的时空关系和叙事结构,以实现故事讲述、情绪渲染和主题传达等功能。
4. 蒙太奇:蒙太奇是一种电影与电视的艺术手法,通过不同镜头的组合与并置,产生超越单个镜头本身含义的效果,包括叙事蒙太奇(如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如对比蒙太奇、象征蒙太奇)等多种形式。
5. 音画对位:音画对位是指在电影或电视作品中,声音(包括音乐、对话、音响效果等)与画面并非完全同步对应,而是通过刻意错位或非直接相关联的方式,达到强化情感表达、深化主题内涵或引发观众思考的目的。
二、填空题1. 在视听语言中,______是用于描述镜头景别大小的一种分类,其中包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答案:景别2. 按照运动方式划分,摄影机运动主要包括推、拉、摇、移、跟拍和______等。
答案:升降3. 在声音设计中,______常用来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烘托气氛或者转场过渡。
答案:主观音响/内心独白/背景音乐4. 纪录片常用的剪辑方式之一是______,强调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保留事件发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答案:长镜头剪辑5. 电影《教父》开场的经典段落运用了______手法,用一段没有言语的婚礼场景展示出科莱昂家族的人物关系和社会地位。
答案:隐喻蒙太奇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镜头节奏的主要因素?A. 镜头长度B. 镜头切换速度C. 音乐风格D. 摄影机运动速度答案:C2. 在以下哪种剪辑手法中,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被交替呈现,以增加剧情紧张感?A. 平行蒙太奇B. 交叉蒙太奇C. 重复蒙太奇D. 对比蒙太奇3. 下列关于声音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可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现场感B. 只能配合画面内容,不能独立存在C. 可以塑造角色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D. 可以创造独特的观影氛围答案:B4. 以下哪个镜头运动方式主要用于展现环境全貌或物体整体?A. 推镜头B. 拉镜头C. 摇镜头D. 移镜头答案:B5.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红色小女孩形象的运用属于哪种蒙太奇手法?A. 对比蒙太奇B. 象征蒙太奇C. 平行蒙太奇D. 交叉蒙太奇答案:B四、多项选择题1. 视听语言中,构成画面空间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A. 光线B. 色彩C. 构图E. 运动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是声音在视听语言中的功能?A. 表现空间感B. 描绘动作细节C. 创造心理空间D. 强化时间观念E. 承担叙事任务答案:ABCDE3. 下列哪些剪辑技巧有助于加快影片节奏?A. 使用快速切换的短镜头B. 采用平行蒙太奇手法C. 运用重复和积累的剪辑手法D. 减少静止镜头的数量E. 加大镜头内部的动作强度答案:ABDE4. 关于视听语言中的色彩运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冷色调往往用于营造冷静、悲伤或恐怖的氛围B. 热色调常用于表现欢快、热烈或激动的情绪C. 色彩可以作为区分不同角色或故事线索的标识D. 影片色调需统一和谐,不能出现色彩冲突E. 色彩可以通过对比和渐变等方式来表达主题和情感变化答案:ABCE四、多项选择题5. 视听语言中,以下哪些元素是构成视听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A. 镜头B. 剪辑C. 蒙太奇D. 声音E. 色彩F. 构图G. 运动答案:ABCDEFG五、判断题1. 长镜头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减少观众的认知负担。
视听语言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镜头景别能够展现人物的全身形象和所处环境?()A 特写B 近景C 中景D 全景2、在电影中,常常用来表现紧张、悬疑氛围的音乐类型是?()A 交响乐B 摇滚乐C 爵士乐D 悬疑音乐3、色彩在视听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表意作用,以下哪种色彩通常给人以温暖、活力的感觉?()A 蓝色B 红色C 绿色D 黑色4、以下哪个是剪辑中的“淡入淡出”效果的作用?()A 加快节奏B 引起注意C 表示时间的过渡D 增强紧张感5、画面构图中,“三分法”原则是指将画面分为()等份。
A 两份B 三份C 四份D 五份6、声音的“混响”效果主要影响声音的()A 音量B 音色C 空间感D 音调二、填空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视听语言中的“视”主要包括画面的_____、_____、色彩等元素。
2、镜头运动方式有推、拉、摇、_____、_____等。
3、蒙太奇的基本类型包括叙事蒙太奇和_____蒙太奇。
4、电影中的对白、旁白、_____统称为人声。
5、画面的影调分为高调、低调和_____。
6、轴线原则是指在拍摄时要保证被拍摄主体在_____上的一致性。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请简要说明长镜头的特点和作用。
长镜头是指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和空间内不间断地拍摄一段相对较长的画面。
其特点包括:真实性强,能够展现事件的完整过程和真实的时空关系;节奏较为缓慢,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思考;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长镜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现场;能够深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与短镜头的快速切换形成对比,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影体验。
2、举例说明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例如,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主题曲《我心永恒》旋律优美动人,它不仅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强化了男女主角之间浪漫的爱情主题,还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标志性符号,让观众在听到音乐时就能立刻联想到电影中的情节和情感。
影视视听语⾔-试题影视视听语⾔试题考试形式填空题(1分×15=15分)单选题(1分×10=10分)多选题(2分×10=20分)【多选、错选、少选不给分】名词解释(5分×3=15分)【主要意思正确,表述有差别的给分,否则,酌情给分】简单题(10分×2=20分)【主要意思正确,表述有差别的给分,否则,酌情给分】论述题(20分×1=20分)【如题⽬需要例证分析,仅给出答案要点的得⼀半分,举例但未对例证分析的,酌情给分,例证分析详细清楚的,给满分】主观题备选题⽬名词解释视听语⾔视觉暂留原理似动现象⼼理补偿机制九宫格构图法⾊调运动镜头连贯性剪辑平⾏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蒙太奇长镜头声画同步声画对位简答电影画⾯的的画外空间构成⽅法有哪些?景别的组接规则包括哪些?如何进⾏“三点布光”?并画出光位图变焦形成的推镜头与移动机位形成的推镜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推镜头、前移镜头与跟镜头有什么异同之处?摇镜头的表现功能有哪些?升降镜头的表现功能有哪些什么是轴线原则?如何实现合理越轴什么是“三镜头”法?并画出⼀个简单的机位图。
论述远景与特写是两种⽐较特殊的景别,请举例论述它们的表现特点。
线条是构图的重要原素,请举例论述不同线条形式在影视构图中的表现与作⽤。
⾊彩在电影中具有举⾜轻重的地位,请举例论述⾊彩在电影中的表现出的情绪功能不同位置的光源会对电影画⾯产⽣不同的造型效果,亦有不同的⽤途,请举例说明。
推拉镜头具有哪些表现功能,请举例说明,并回答在拍摄推拉镜头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第⼀章1,视听语⾔的定义视听语⾔就是利⽤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种感性语⾔。
它以⼈类的视听经验为基础,以视听为特征,是影视艺术⽤以表达思想、完成叙事的艺术⼿段,是创作者的⼀种思维⽅式。
2,视听语⾔的基本特性:纪录性、幻觉性3,视觉暂留原理视觉暂留原理指的是⼈眼在观察动态景物时,光信号使视⽹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后,视⽹膜上的物体影像并不⽴即消失,⽽是暂留⼀段时间,这⼀现象就被称为“视觉暂留”。
期末视听语言考试一.1.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
____埃米尔。
雷诺___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
该片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相匹敌。
2.镜头主要分为三种:短焦距镜头(又称为_广角镜头__)、___标准镜头__、_长焦距镜头__。
具有多重焦距的镜头则称为__变焦镜头_。
3.景深主要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
一般而言,光圈开口_越窄_,景深越短。
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__较深的景深__;长焦距镜头的___景深较短_。
4.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___制约视角变化的___的界线。
轴线又包括_关系轴线__和_运动轴线_。
5.运动分切依赖于____分切点__的选择和分切的____数量__。
6.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__摄影机_随心所欲地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_剧情_以美学形式。
7.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__演员调度__与__镜头调度_。
9.分剪是将一个镜头__剪成几段__,分别__在几个地方使用_。
10.视听语言是画面和__声音__的综合艺术。
二.1.在录制对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D )。
A.声音的空间感B.距离感C.声音感和距离感D.声音的空间感和距离感2. 轴线是(C)。
A.在镜头中的界线B.制约视角变化的界线C.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的界线D.制约在镜头中视线转变的界线3.对景深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A)。
A.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B.光孔越小,景深越小C.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小D.物距越近,景深越大4. 在35mm影片规格之下,下列哪一项镜头焦距长为标准镜头?(B)。
A.14mm~35mmB.35mm~50mmC.50mm~75mmD.200mm~1200mm5.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广角镜头能够在较近的距离,拍摄较小[大]的范围B. 长焦距镜头能够在较近[远]的距离,拍摄较大的范围C.短焦距镜头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D.长焦距镜头焦距越长,获得的影像范围越大[小],视角越小6. 电影电视的空间不仅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即(D)。
一·选择题1·世界第一部动画电影是1937 年的【《白雪公主》】2·【特写】镜头俨如向人们敞开了通向心灵世界的窗户。
有强烈的放大性,指向性,强调性和暗示性,指引观赏者于细微之处见本质。
3·【全景】镜头给观众一种冷静客观的感觉。
4·【中景】既可以表现人物的动作,也能够表现出人物的表情。
所以,中景的适用范围很广泛。
5·【大特写】与其他所有景别画面相比较,视觉上更有强制性、专一性,表现力较强。
6·【平拍角度】的镜头相对来说代表一种客观、中立的叙事观点,因此是影片大部分采用的摄影机角度。
一般是指成年人的视点。
7·【仰角镜头】常被用于暗示崇高、庄严、伟大等意义,从负面意义上来讲,又可以表现暗示个体的权势威吓。
8·【俯拍镜头】用来制造压抑、低沉、紧张的气氛。
在处理群众场面时可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9·【主观视角】更进一步涉及人物的感觉,更能够突出人物的主观感受。
10·【分镜头】是将文字转换为可视画面的第一步,其中包括人物的移动、镜头的移动、视角的转换等,并配上相关文字阐释。
11·【运动摄影】是电影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是视听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12·在运用镜头的不同摄法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努力把各种不同的摄法同内容结合起来】13·【音画对位】概念是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1928 年在《未来的有声影片》(创作宣言)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14·【音画对立】是导演合作曲有意使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互相对立,从而深化影片主题。
15·【音画并行】声音形象不是具体的追随或解释画面内容,也不是与画面处于对立状态,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从整体上揭示影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听觉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和潜台词,从而扩大影片在单位时间的容量。
视听语言试题库构图的基本原则包括平衡、对称、比例、节奏、重点和层次等。
平衡指画面各部分的分布均衡,对称指画面左右或上下对称,比例指画面各部分的大小比例适宜,节奏指画面元素的排列有规律,重点指画面中的主体突出,层次指画面中的前景、中景和后景分明。
2、剪辑的基本原则包括节奏、连续性、对比、平衡、重点和转场等。
节奏指剪辑的速度和节奏感,连续性指画面之间的连贯性,对比指画面之间的对比形式,平衡指剪辑各部分的分配均衡,重点指剪辑中的主题突出,转场指画面之间的过渡方式。
3、镜头运动可以改变画面的视角和视觉效果,包括移动、旋转、抖动、推进和拉远等。
移动可以改变画面的位置,旋转可以改变画面的角度,抖动可以表现紧张情绪,推进和拉远可以改变画面的距离和焦距。
4、拍摄角度包括高角度、低角度、俯视角度、仰视角度和中视角度等。
高角度可以表现人物的弱小和卑微感,低角度可以表现人物的威严和力量感,俯视角度可以表现人物的局限和被动,仰视角度可以表现人物的英雄和神圣感,XXX角度可以表现人物的平凡和真实感。
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情感效果。
三、论述题1、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在于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鲜明度。
非连贯性剪辑常常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但是声音却可以保持连续性,通过声音的延续和衔接,可以使得画面之间的断裂感减弱,同时也可以强化画面中的情感和主题。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和抽象结构。
线性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故事,如《肖申克的救赎》;非线性结构是按照非时间顺序展开的故事,如《盗梦空间》;抽象结构则是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表达主题,如《大鱼》。
不同的时空结构可以营造不同的叙事效果和观影体验。
声画同步是指影像中的声音与图像的动作、画面切换等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完整的视听体验。
在非连贯性剪辑中,声画同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非连贯性剪辑常常采用跳跃式的画面切换,这种剪辑方式容易让观众感到迷惑和不适应。
视听语言网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视听语言中,“蒙太奇”是指什么?A. 剪辑技术B. 摄影技术C. 声音处理D. 特效制作答案:A2. 在电影中,长镜头通常用于表达什么效果?A. 紧张感B. 舒缓感C. 快节奏D. 慢节奏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视听语言的元素?A. 光线B. 色彩C. 音乐D. 剧本答案:D4. 电影中使用“跳剪”技术的目的是什么?A. 创造时间跳跃B. 增加紧张感C. 强调情感变化D. 连接不同场景答案:A5. 在视听语言中,“景深”是指什么?A. 镜头的清晰度B. 镜头的焦距C. 场景的深度D. 场景的宽度答案:C6. 电影中使用“画外音”的作用是什么?A. 增加神秘感B. 增强现实感C. 创造空间感D. 引导观众思考答案:D7. 在视听语言中,“色彩对比”的作用是什么?A. 增强视觉冲击力B. 突出主题C. 创造氛围D. 以上都是答案:D8. 电影中使用“慢动作”镜头的目的是什么?A. 强调细节B. 增加戏剧性C. 创造紧张感D. 延长时间感答案:A9. 在视听语言中,“镜头运动”可以表现什么?A. 角色的心理状态B. 场景的空间关系C. 故事的进程D. 以上都是答案:D10. 电影中使用“逆光”拍摄的效果是什么?A. 创造轮廓光B. 增加神秘感C. 突出主体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视听语言中,________是指通过镜头的移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答案:镜头运动2. 电影中使用________可以创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答案:特效3. 视听语言中的________是指通过声音和视觉元素的结合来表达故事。
答案:叙事4. 在电影中,________是指通过镜头的切换来表现故事的进展。
答案:剪辑5. 视听语言中的________是指通过画面的构图来传达信息。
答案:构图6. 电影中使用________可以增加场景的紧张感。
4月自考《视听语言》真题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电影镜头语言?A.推镜头B.拉镜头C.摇镜头D.晃镜头2、在电影中,通过镜头语言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下列哪一选项不能表明故事发生在过去?A.黑白片B.斜坡拍摄C.照片D.彩色片3、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长镜头理论的内容?A.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B.画面和声音的统一性C.连续性和完整性D.真实性和还原性4、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视听语言的特征?A.直观性B.抽象性C.连续性D.随意性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电影的声音类型?A.对白B.音乐C.效果声D.旁白6、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现代电影的叙事结构类型?A.线性叙事B.网状叙事C.开放式叙事D.封闭式叙事7、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电影的表意语言?A.镜头语言B.对话语言C.画面语言D.音乐语言8、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电影艺术的特性?A.逼真性B.再现性C.假定性D.创造性9、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电影的声音元素?A.人声B.音响C.无声源音乐D.有声源音乐10、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蒙太奇的表现手法?A.对比蒙太奇B.平行蒙太奇C.交叉蒙太奇D.重复蒙太奇4月自考《经济学》真题完整试卷文章正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特定个人或家庭B.特定企业或组织C.社会整体的经济行为和现象D.特定区域的经济活动2、下列哪一项不是经济学分类中的“公共物品”()A.大气环境B.法律制度C.贫富差距D.基础科学研究3、下列哪一项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消费者行为B.生产者行为C.宏观经济政策D.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4、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通货膨胀B.失业率C.特定企业的管理决策D.国民收入的计算和核算5、现代经济学之父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卡尔·马克思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A.随着消费的增加,效用逐渐减少B.随着消费的增加,效用逐渐增加C.随着消费的增加,效用先增加后减少D.随着消费的增加,效用先减少后增加7、下列哪一项不是货币政策的手段()A.调整贴现率B.调整税收政策C.调整再贴现率D.调整法定准备金率8、下列哪一项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A.资本积累B.技术进步C.劳动力增加D.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高9、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A.比较优势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规模经济理论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真题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一、名词解释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二、简答题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
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
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
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
“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
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
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
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
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
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
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
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
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①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
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关键在于保证动作的流畅性,保持动作的流畅性要做到1、机械的保持动作的连续性。
2、运用观众心理补偿实现时间的省略。
②保证空间上的完整性。
在表现一段相对连续的时空的时候,空间往往被要求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空间,这是在我们构筑一个连续时空的时候在空间问题上需要创造的幻觉。
保持空间的完整性要遵循:1、轴线原则2、用全景表明空间关系3、创造上下镜头在空间商明晰的因果关系。
3.镜头运动的作用。
镜头运动也就是运动镜头。
①叙事的作用。
②塑造三维空间的作用③抒情的作用④运动镜头在叙事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可以引领着观众去看,让观众的眼睛与镜头的视点合一,积极介入叙事的情境。
⑤可以形成自己的拍摄风格。
4.拍摄的角度有哪些,拍摄角度的作用。
①正面拍摄角度②侧面拍摄角度③背面拍摄角度④平视的拍摄角度⑤仰视的拍摄角度⑥俯视的拍摄角度作用:①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②特定的拍摄角度,用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③有着自己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所以不同的角度可以表达不同的叙事态度和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三、论述题一、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声音的出现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声音加强了画面的现实感。
无声的画面无论如何重现现实,看上去总有一种非现实的意味,而一旦画面配上了声音,在现实感上,几乎就是无所缺憾了。
但充满现实感的画面和画面组合显然并不适合非连贯剪辑的尝试,非连贯性剪辑不是创造一个现实的幻境,而是致力于对这个幻境的打破,而画面一旦加之以声音,观众就会倾向于关注它的现实意义而不是象征意义,象征意义的被忽略,非连贯剪辑特别是理性蒙太奇主张的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冲突就变得很难实现。
2、声音加强了画面之间的连贯性。
在多重声音相互交织的有声片中,常见的形式是一个画面伴随多重声音,一种声音持续多个画面。
这给画面带去的必然结果就是画面与画面的联系紧密了,连贯性加强了,当一种或者几种声音在前一个画面出现,切到下一个画面它们依然在持续时,观众易于认为这些画面属于一个整体而会倾向于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时空去解释。
因此声音的运用加强了画面之间的连贯性而减弱了它们的冲突性。
3、剧情声钉死了画面的时间和空间。
声音加强了画面之间的连贯性,事实上这种连贯性的增强不仅仅是观众心理上的,也是在画面选择上的。
声音中的剧情声钉死了画面的时间和空间,声音是连续的,因此伴有剧情声的画面必然是处在连续时间和同一空间中的,在这样的段落中,非连贯性剪辑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声音特别是剧情声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非连贯性剪辑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当运用非连贯性剪辑时,剧情声往往是要被回避的,而连贯的剧情声也会反过来削弱画面之间非连贯的意味。
二、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电影时空结构大体分为三大类:线性时间结构、时间关系淡化、时空交错结构)(一)、线性时间结构:线性时间结构或可称为“大情节电影”,即电影开始于时间中的某一点,在基本连贯的时间中不省略地运行,并终结于某个晚些的时刻。
这种结构的电影各个段落由中心线索以因果逻辑关系串联而成。
具有人物、行动动力、目标、帮手、敌手的生成要素,在开端、发展、高潮的几大叙事段落,在电影结束前故事有明确的结局。
主流商业电影多采用线性时间结构来完成故事。
(举例说明之:例如《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变形金刚》都是典型的线性时间结构的电影。
)(二)、时间关系淡化:区别于中心线索叙事的电影,不以因果关系为动力和表现内容,而是以场景情境的魅力为主表现的影片。
非常像散文或诗的结构,时间感不明显。
(举例说明之:例如侯孝贤的电影很多采用这种结构,刻意把故事的因果关系冲淡在日常时间感受中,带有纪实性和个人记忆的色彩。
再如费里尼的《大路》,虽然的顺序结构,但时间感不明显,旅程中的各个事件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因果联系,而影片所表达的在那样的年代,人生就是一段不明方向的旅程,人的命运轻若浮萍的意味在看似散漫的片段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时空交错结构:时空交错结构以复杂的结构“反结构”,用颠覆经典电影结构“三一律”的方法结构作品,突出的特点是时间和场景的次序并不按照因果、闪回、闪前这样观众可以理解的方式组织。
这在很多先锋实验电影中常见。
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和人类探索用电影表达更深刻的哲学命题相关,从这个角度说,叙事结构的革新不应是技术上的实验,而应是创作者讲述故事、表达思想的自然选择,否则就会以文害意,成为花哨的噱头。
(举例说明之:如《重庆森林》中用人物接力、多视点叙事的方式分段讲述了两个爱情故事。
《暴雨将至》和《低俗小说》是几组人物交叉,分头展开故事,再重合到一个时间点的圆形叙事的时空组织法。
再如《罗拉快跑》,《红》《蓝》《白》,《神秘列车》等。
展开说明理由即可。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B一、名词解释1.三点布光法2.纵深调度3.旁白4.音响5.后期录音6.声画分立二、简答题1.简要概括景别的作用。
2.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3.焦距的作用。
4.色彩的电影中的运用。
三、论述题1.用具体实例说明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有哪些。
2.试论述视听语言系统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B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点布光法: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制作,每个镜头内至少有三个光源——主光、补光及逆光,这样的布光系统就是“三点布光”。
主光,首先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与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补光,在主光源造成的阴影一侧位置布置补光,部分地清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
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体看起来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
2.纵深调度: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
3.旁白:是指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旁白的发出者比较自由,可以是影片中的某一个人物,也可以是跟剧情完全没有关系或影片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局外人。
4.音响:音响是指电影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电影时空关系中所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5.后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
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采用此方法。
6.声画分立:又称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互相剥离,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内,声音通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声画分立意味着声音和形象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过分离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二、简答题1.简要概括景别的作用。
最基本的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①远景用来变现环境、空间、景观、气势、场景等的宏大,属于超常规视点的景别,展现观众本人难以看到的新视点,从而拓展影像的表现力。
有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效果,常常应用于影片或者某个独立的叙事段落的开篇和结尾。
②全景通常是指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的景别。
全景具有叙事、描写的功能,侧重交代说明。
③中景是一种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位的景别。
中景在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的展现人物的动作、姿态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④近景指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主要用于通过面部表情刻画人物性格,在近景中,人物周围的环境变得次要,演员的面部表情则相当重要。
⑤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
特写也是一种超常规的视点,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特殊的视点。
2.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声音和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两大元素,这两大元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能交融相处,又存在一定矛盾。
1、声画同步2、声画分立3、声画对位3.焦距的作用。
变焦摄影的出现,丰富了影像的表现力,具体作用如下:①有助于叙事②有助于抒情③本质上说,摄影机的对焦与变焦的过程,是仿造人眼的生理本能,加深了人眼与镜头的合一④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与风格4.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不同的色彩可以构成不同的叙事内涵,不同的导演有着自己的色彩偏好,可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情绪,渲染气氛,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奠定影片整体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