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线上测试(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19
泉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线上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泉州市2020届高中语文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6题;共70分)1. (9分) (2017高三下·武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态学和美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交叉部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美学研究人与现实(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
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点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包括人与其环境、与其他物种关系的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美学不仅研究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
从学科性质上,生态美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美学,而美学的最终依据在哲学,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为生态美学找到其哲学依据。
中国《周易》及道家思想、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印度《奥义书》等人类早期的哲学、宗教典籍里蕴涵了万物生成的思想。
老子认为人和万物拥有同一个来源,那就是“道”,庄子也主张物我合一的自然哲学。
人与万物同构、同源、同具有道性或神性,这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首先,人与万物交换能量。
人需要阳光、水、空气、食物,如果这些被污染被破坏,必然殃及人类自身。
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时刻离不开自然界,所以人类应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其次,人与万物交换信息。
人情感反映都是在与万物共在中发生、发展的,而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
再次,人与万物的关系不可能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在于我与你的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
万物的欣欣向荣必然使人感觉愉快,万物的肃杀衰败必然使人心生哀戚。
从人和万物的生成角度,我们不仅能够找到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也能够找到生态伦理学的学科依据。
西方现代美学所探讨的人与万物之间的审美关系与现代生态学关于人和万物相互依赖关系的观点具有一致性。
首先,认识论美学把人和审美对象的关系理解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现代美学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对象有了知觉和情感,与人心灵得以沟通,因此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关系。
泉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线上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绝密★启用前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线上测试语文试题2020年3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3分)D2.(3分)D3.(3分)C4.(4分)①有助于信息的传递与获取。
②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共鸣。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4分)①舍米湖村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哪些举措对摆手舞加以利用。
②舍米湖村的村民在对摆手舞的有效利用中获得哪些好处。
答对一方面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3分)B7.(3分)A8.(6分)①可以使历史背景的切入更自然,故事更真实;②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具时代感;③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变化的历史原因,深刻理解主题。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相似的心态)对不好的生活境遇都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外来欺压都有畏惧逃避的心态(不同的思想根源)①李先生有狭隘自私的思想,他只想保全自己的小家庭,也难以割舍相对安稳的生活;②汉子有封建落后的思想,他把人生不幸归结为命不好,也找不到生活出路。
答对“相似的心态”给2分;答对“不同的思想根源”给4分,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D11.(3分)B13.(8分)(1)(4分)如果回纥入侵,不应马上就来侵犯边境,只须设防,不必担忧。
译对大意给3分,"但"译对给1分。
(2)(4分)李绛则多次陈述古今之事,并阐明事理,这才是忧心国事的表现。
译对大意给3分,“是”译对给1分。
14.(3分)出处和选材不同,文本一为正史相对全面公允,文本二为个人著作可能片面偏颇。
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文本一:李吉甫,字弘宪,赵郡人。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语文卷(二)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旧唐书》中曾记载: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
《新唐书》也载宣州宣城郡土贡有“纸、笔”等物。
“宣纸”二字连用,作为一个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出现,始于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
其卷二中云:“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这种所谓“宣纸”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好事家”“用法蜡之”以后才可用的其他种类的皮纸。
这说明: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这是以产地而称的“宣纸”。
唐代宣州虽有“纸、笔”之贡,但不能将这种当时的优质纸张与后来的“宣纸”视为等同,因为原料不同;唐代起已有“宣纸” 之名,但其时是取地名命名,泛指宣城所产之纸;从造纸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唐代尚未见有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
但不可否认,当时宣州已经产出名纸,以地名命名的“宣纸”就此产生了。
据《泾县小岭曹氏宗谱》记载,元代至元 26 年,曹大三因避乱率族人迁居小岭。
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为谋求生计,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宣纸”的试制和生产。
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皖南山区一带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小岭虽为偏远山区,但盛产优质青檀皮,加上水质、温湿度皆有利于造纸。
这一时期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主要用于书画装裱托纸等,还不宜于书画。
此时,曹氏族人根据社会需求,已开始不断试用多种复合材料制作纸张,其中就包括稻草。
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单一原料,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
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它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写意性不能得到充分展现。
泉州市2020 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线上测试卷24、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卫国人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要职;齐国人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
这种现象A.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B. 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C.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D. 反映君主专制体制弊端严重25、西汉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只注重产量,质量差,价格高,生产的农具多而不适用;同时还存在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等问题。
这反映了西汉A.私营手工业成为市场主体B.政府支配市场的弊端C.官营手工业技术相对落后D.家庭手工业发展缓慢26、有学者认为,玄武门事变是两个不同社会阶层的斗争,即以李建成为首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和以李世民为首的下层士兵及各地农民武装的斗争。
据此推知,玄武门之变A.削弱世家大族势力B.延续隋朝末年农民起义C.促使皇权不断加强D.导致下层民众控制政权27、明清时期,我国戏曲总类丰富多彩,除“国粹”京剧外,还有流行于江浙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等,这表明当时A.统治思想兼容并蓄B.农耕经济高度发展C.市民阶层生活需要D.君主专制走向衰落28、表3 近代早期苏州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据此可知,表3 的现象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B.折射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性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29.1912 年2 月12 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据此可知,清帝退位A.宣告了清末新政的结束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D.导致了革命果实被窃取30.1925 年,国民党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各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本材料仅限我市内部交流,不得上传网络。
泉州市2020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B2.(3分)C3.(3分)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C5.(3分)D6.(6分)①利用举办国际活动的契机,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提升社会服务与管理水平奠定物质基础。
②依托城市数据大脑,构建各种智能平台,提高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效率、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③利用北斗—羲和系统,推进室内外定位、物联网新发展,提高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精度。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C8.(6分)(第一问)①多为短句,简洁明快;②常化用熟语,通俗生动;③语带情感,富有生活气息。
(第二问)①为人坦诚,个性爽直;②阅历丰富,善于交谈;③坚强乐观,热爱生活。
每一问3分,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文章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紧凑;②可以更大限度地坦露养蜂人的心灵,使贺福平的个性得以更真实的表现,赞美养蜂人勤劳进取的主题更明晰;③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场亲切感,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C11.(3分)D12.(3分)B13.(10分)(1)(5分)那些曾被弹劾的大官,全部命令他们自己陈述后选择剔除他们,用以警戒在位官吏。
译对大意给3分;“简去”“儆”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见朝廷政事大变,敢于进言的人都被贬斥,而刘瑾更加肆虐,许天锡特别愤怒。
译对大意给3分;“加甚”“大”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到技术的起源时,人们往往会强调技术是人类肢体能力的延伸。
时至今日,在看到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们作为一种力量,介入到人类社会之后所带来的秩序改变甚至重组。
正是在此意义上,恩格斯在强调劳动在人诞生过程中的重要性时,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技术对人自身以及人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这种重要性在当下更是体现为人类本身的技术化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表现为人类身体的技术化;另一方面,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也表现为人类生存的技术化,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都被技术深刻影响。
正是看到了技术对人类身体乃至人类社会的这种重大影响,自古以来思想家们就非常强调人类伦理秩序与技术的和谐发展。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还是在前沿的科技领域,科学技术都参与到了伦理秩序的维持或建构之中。
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通常会将某种伦理秩序内嵌到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人工制品形式呈现的技术物之中,于是,技术物就成了伦理秩序的一种制度化呈现方式。
相较于传统强调以道德约束作为主要手段维持伦理秩序,这种制度化的优势在于其强制性程度更刚性、执行效率更高,就如同与纯粹的道德呼吁相比,红绿灯和交通监控设施更能维持交通秩序一样。
然而,科学技术对伦理秩序的建构方式并不是决定论式的,具有偶然性。
偶然性是指科学技术及其人工制品具有多样实现性的特征,例如核技术既可以用于制造武器,亦可用于增加能源。
这种偶然性给科技管控带来了很大困难,进而也就给伦理秩序的维持带来了较大风险。
泉州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线上测试试卷英语试题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 by language barriers while travelling? Have you ever thought how awesome those language co urses would be if they didn’t cost so much money and require so much time?Translaty is created to serve this purpose—without wasting your money and time on language courses, you can instantly become “fluent” in more than 40 languages with this genius device!What is Translaty?Translaty is a simple yet life-changing invention that helps you to overcome any obstacles caused by foreign languages, whether you’re in a business meeting with an international client or sunbathing somewhere on a Spanish beach. This small but ingenious device is able to instantly recognize and translate over 40 different languages, mak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letely effortless!What languages can I actually communicate in?Translaty has more than 40 languages pre-installed, so you’re able to use it the minute you get it! It provides fast and accurate two-way communication and allows you to install some other languages that you might be missing.What makes Translaty so special?* Makes travelling easier—forget language barriers and become “fluent” in 40+ languages.* Helps in business—strengthening your intern ational business relationships. It’s easy when you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Assists in daily life—allowing you to overcome language differences with your foreign friends.* Convenient and easy to use—lightweight and simple design ensures it’s there when you need it the most.* Offers 100% accurate, two-way translations.* High sound and recording quality ensure there are no misunderstandings.To sum up—get it while you can!21. Translaty can help users__________________.A. better understand foreignersB.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wellC. spend less in learning a languageD. build relationships with colleagues22. What is special about Translaty?A. It’s reliable.B. It’s enormous.C. It’s secure.D. It’s influential.23.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A. To declare.B. To advertise.C. To demonstrateD. To criticize.BMy school appeared on the news last week because we had made an important change in our local area. Our class had planted a large garden in what was once only a vacant lot. It was a lot of work but it was all worth it. I got blisters (水泡) from digging, and we all got insect bites, too.I learned a lot about gardening and collaboration (合作), and then I learned about the media. Our teacher telephoned the TV station and informed them of what we had accomplished. She spoke with the producer. The producer checked with the directors, but they said there were plenty of stories similar to ours. They wanted to know what was special about ourparticular garden, since many schools plant them.The teacher explained that, after going on the Internet to learn about the prairie (大草原), we had made a prairie garden. We had gone to a prairie and gotten seeds from the plants, and then we planted them. We did not water the garden, but we did weed it. We decided to let nature water it with rain, since that was how prairies grew in the past. We sent a picture of the garden to the news station. In the picture, the grass was so high that it stood taller than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As a result, the producer sent a reporter to our school. He interviewed the headmaster and asked him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 garden. After that, they interviewed us, and we explained to them what we had learned through this project.That night, we watched the news, and there we were. The news reporter told our story. It was only two minutes long, but it was us. We were famous. All that work, all those blisters, it was worth it. We knew that when we saw the garden every day, but now we knew that the whole city thought so, too.24. What seemed to be the TV directors’ initial reaction to the garden?A. They were excited.B. They were surprised.C. They were worried.D. They were uninterested.25. What is special about the garden?A. Weeds were allowed to spread naturally.B. The grass grew faster than common grass.C. The seeds came from the plants of a prairie.D. Underground water was used for the plants.2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that” refer to in the last paragraph?A. We got blisters on our hands.B. Our hard work was worthwhile.C. The garden would be famous.D. The project would be finished.27. How did the author feel about the project?A. Annoyed.B. Curious.C. Proud.D. Regretful.CThe kakapo, a bird that lives in New Zealand, is not designed for survival. Weighing up to 4 kilograms, it is the world’s fattest parrot. It mates(交配)only when the rimu tree is in fruit, which happens every few years. It developed gradually in the absence of land-based natural enemies, so instead of flying above the trees it walks like a duck across the dry forest floor. When it moves unsteadily across something that might kill it, it will stand still.Such unusual characteristics turned it into fast food for human settlers, and for the cats and rats they brought with them. It seemed to have disappeared by the 1970s, until scientists came across two undiscovered populations in the country’s south. These survivors were eventually moved to small enemy-free islands, where researchers have spent decades trying to get them to breed(繁殖).The scientists’ patience is fi nally rewarded. The rimu was in fruit this year, and more than 80 chicks hatched, making this the best breeding season on record. Many have survived into adolescenc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adult kakapos by a third, to 200 birds.Another danger to the kakapo is a lack of genetic diversity. This is one reason why fewer than half of kakapo eggs hatch. By arranging the genome(基因组)of every living bird, scientists can identify closely-related individuals and put them on different islands. Every bird is fitted with something to track its slightest movement. If a female mates with an “unsuitable” male, the process can be stopped.All these efforts cost almost New Zealand $1.3 million this bree ding season. Yet the kakapo’s future still looks unsafe. Earlier this year a severe disease tore through the population. And tiny as the number of kakapos is, space is running out on the two islands where most of them live. New enemy-free settlements must soon be found.2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danger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kakapo?A. It is the smallest bird in the world.B. It lacks exercise and usually stands still.C. It adapts slowly in genetic development.D. It can’t respond actively when facing danger.29. In what way was the scientists’ patience rewarded?A. Adequate food supply for kakapos was guaranteed.B. New settlements for kakapos were eventually found.C. Kakapos we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ggressive.D. Kakapos’ birth rate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30. Why did the scientists put kakapos in different islands?A. To stop closely-related kakapos mating.B. To help kakapo families live together.C. To maintain the production of rimu fruit.D. To protect kakapos from natural enemies.31.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the efforts to protect the kakapo in New Zealand?A. They are successful.B. They are inadequate.C. They are doubtful.D. They are unsafe.DHeads up! Across the country, sports injuries are a safety concern for young athletes. Now,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 has a new set of guidelines aimed at protecting players from the danger of concussions—serious injuries caused by a blow to the head.“By raising awareness of the serious risks associated with concussions and ensuring that the appropriate guidelines are in place, we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young athletes who may return to the game too soon, which can put their health at further risk,” said AMA Board Member Jack Resneck Jr, M.D., in a statement.The policy recommends that young athletes who may have a concussion be taken off the fiel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n, they are only to return to their sport with a doctor’s written approval. The policy also sets age-specific rules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athletic organizations in evaluating and caring for concussions.According to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a concussion is a type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外伤性脑损伤)caused by a bump, or jolt to the head or hit to the body that causes the head and brain to move rapidly back and forth. This type of movement can cause the brain to bounce around or twist inside the skull (颅骨). It can damage brain cells and create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brain.The CDC says that between 1.6 million and 3.8 mill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caused by sports and recreation-related activities occur in the U.S. every year. A study from the Center for Injury Research and Policy showed that as many as 40% of high school athletes return to playing before they should. The AMA’S new guidelines should help to bring those numbers down.32. What should young athletes who may have a concussion do?A. Avoid using the head.B. Leave the field forever.C. Get treatment in time.D. Switch to another sport.3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jolt” in Paragraph 4 proba bly mean?A. A sudden impact.B. A strict limit.C. A concrete barrier.D. A permanent damage.34. What is paragraph 4 mainly about?A. How the CDC works.B. What causes damage to brain cells.C. What a concussion is.D. How a concussion can be prevented.3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A. Sports Injuries in the USB. Rules for Safer PlayC. Advice to AthletesD. New Policies for Doctors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泉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线上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
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
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
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
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
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
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
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
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
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
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
但纸浆补书机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
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的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睛,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
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的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
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
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
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