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及基本及基本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46
正激变换器磁性元件的设计正激变换器磁性元件除了变压器外,还有一个电感器,即扼流圈。
一般的资料上都是从变压器开始算起的,但本人认为应该从电感器开始算起比较好,这样比较明了,思维可以比较清楚。
因为正激变换器起源于BUCK变换器,而BUCK变换器,其功率的心脏是储能电感,因此,正激变换器的功率心脏是扼流圈,而不是变压器,变压器只有负责变电压,并没有其它的功能,功率传输靠得是电感。
当然一般书上从变压器算起,也未尝不可,但这样算,思路不是很明确,也不容易让读者理解。
下面我演示一下我的算法,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
电感器的设计首先,以滤波电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在一个周期中,开关管开通的时候,滤波电感两端被加上一个电压,其电流不是突变的,而是线性的上升的,有公式I=V*TON/L,这几项分别表示电感电流的增量,输入电压,开通时间,电感量。
而这个电压是变压器副边放出的。
在开关管关断的时候,电感器以一个恒定的电压放电,其电流即会线性的下降,同样遵守这个公式,即I=V o*TOFF/L,一个周期中,放电电流等于充电电流,所以上两式相等,再用1-D代替TOFF,D代替TON,于是从上两式中得到V o=V*D。
画出电感两端的电压电流波形如下图。
电感两端电压电流波形上有电流波形,下为电压波形。
所以,我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这个原边电流的波形。
第一步,确定电感充电电压值。
首先,确定开关管开通的时候,加在电感器两端的电压V,这个电压由设计者自己设定,选定这个电压后,最大占空比D即确定了。
第二步,设定电感电流的脉动值IR,不妨自己把电感电流的曲线图画出来,大概和上面的相似。
然后再选定一个脉动电流的值,即上升了的电流或是下降的电流的值。
因为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是已知的,那么平均电流值IO就是知道的。
第三步,根据上面的条件,确定这个电流的波形。
要确定这个波形,要知道其峰值IP吧,上面的条件已经足够求出这个峰值了,有方程式IR/2+(IP-IR)=IO,解出IP=IO+IR/2第四步,设定电感量。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变换器是一种将电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电气设备。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变换器主要由一个铁心和两个线圈组成,分别称为主线圈和副线圈。
主线圈通常由电源提供交流电源,而副线圈则连接到负载。
当交流电通过主线圈时,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会穿过铁心并诱导出副线圈中的电流。
这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即磁场变化会导致电场的变化。
由于线圈的绕组比例不同,主线圈和副线圈之间的电压和电流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输入电能等于输出电能。
因此,变换器可以将交流电的电压升高或降低,同时也能调整电流的大小。
通过控制主线圈的输入电压和频率,变换器可以实现不同的转换操作。
例如,当输入电压较高时,变换器可以将其降低到适合负载的水平。
相反,当输入电压较低时,变换器可以将其升高到符合负载要求的水平。
除了改变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外,变换器还可以实现直流电到交流电的转换,这种变换被称为逆变。
变换器还能实现交流电到直流电的转换,这种变换称为整流。
总之,变换器是通过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来将电
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电气设备。
它可以改变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实现不同形式的电能转换。
第2章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2.1 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拓扑的选择单端正激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输入输出电气隔离、易于多路输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功率变换场合。
但是它有一个固有缺点:在主开关管关断期间,必须附加一个复位电路,以实现高频变压器的磁复位,防止变压器磁芯饱和[36]。
传统的磁复位技术包括采用第三个复位绕组技术、无损的LCD箝位技术以及RCD箝位技术。
这三种复位技术虽然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37-39]。
(1)第三复位绕组技术采用第三个复位绕组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变压器能量能够回馈给电网。
它存在的缺点是:第三复位绕组使得变压器的设计和制作比较复杂;变压器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因而利用率较低;原边主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很大。
(2)RCD箝位技术采用RCD箝位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电路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廉。
它存在的缺点是:在磁复位过程中,磁化能量大部分都消耗在箝位网络中,因而效率较低;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磁芯利用率较低。
(3) LCD箝位技术采用无损的LCD箝位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磁场能量能够全部回馈给电网,效率较高。
它存在的缺点是:在磁复位过程中,箝位网络的谐振电流峰值较大,增加了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和通态损耗,因而效率较低;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磁芯利用率较低。
而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是在传统的正激式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由箝位电容和箝位开关管串联构成的有源箝位支路,虽然与传统的磁复位技术相比,有源箝位磁复位技术增加了一个箝位开关管,提高了变换器的成本,但.是有源箝位磁复位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1)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占空比可以大于0.5,使得变压器的原副边匝比变大,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原边的导通损耗;(2)在变压器磁复位过程中,寄生元件中存储的能量可以回馈到电网,有利于变换器效率的提高;(3)变压器磁芯双向对称磁化,工作在B-H回线的第一、三象限,因而有利于提高了磁芯的利用率;(4)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变压器原边上的电压是是有规律的方波,能够为副边同步整流管提供有效、简单的自驱动电压信号,因而大大降低了同步整流电路的复杂度。
谐振复位双开关正激变换器CATALOGUE目录•引言•谐振复位双开关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控制电路与驱动设计•变换器的性能评估•变换器的应用案例与比较•总结与展望引言CATALOGUE 01定义与特性类型与分类谐振复位双开关正激变换器概述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目的本报告旨在详细介绍谐振复位双开关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结构本报告首先介绍谐振复位双开关正激变换器的概述和工作原理,然后分析其特性、性能优势以及应用领域,最后总结报告内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报告的目的和结构谐振复位双开关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CATALOGUE02工作模式说明工作模式1在输入电压的正半周,开关管Q1导通,谐振电容Cr与主变压器Tr的原边绕组Lp1谐振,将能量传递到副边,同时给输出电容Co充电,为输出负载提供能量。
工作模式2在输入电压的负半周,开关管Q2导通,谐振电容Cr与主变压器Tr的原边绕组Lp2谐振,同样将能量传递到副边,维持输出电压稳定。
开关管Q1、Q2谐振电容Cr主变压器Tr输出整流二极管D1、D2关键元器件及其功能输入电压波形为正弦波,经过全桥整流后得到脉动的直流电压。
为具有一定死区的互补PWM波,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
在开关管导通期间,谐振电容电压近似为正弦波;在开关管关断期间,谐振电容通过主变压器原边绕组放电。
在开关管导通期间,原边绕组电流逐渐上升;在开关管关断期间,原边绕组电流通过谐振电容放电回路逐渐减小。
根据负载情况和输出电压要求,副边绕组电压电流波形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稳定的直流特性。
工作波形和电压电流特性开关管驱动波形原边绕组电流波形副边绕组电压电流波形谐振电容电压波形控制电路与驱动设计CATALOGUE03010203调制方式选择控制策略及实现方法软开关技术控制算法设计变换器的性能评估CATALOGUE04评估方法通过对变换器输出波形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判断其工作稳定性和效率。
第1章Flyback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1.1 引言有隔离变换器的DC/DC变换器按照铁芯磁化方式,可分为双端变换器(全桥、半桥、推挽等)和单端变换器(正激式、反激式等)。
和双端变换器比较,单端变换器线路简单、无功率管共导通问题、也不存在高频变换器单向偏磁和瞬间饱和问题,但由于高频变换器只工作在磁滞回线一侧,利用率低。
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小功率输出场合。
单端正激变换器是一个隔离开关变换器,隔离型变换器的一个根本特点是有一个用于隔离的高频变压器,所以可以用于高电压的场合。
由于引入了高频变压器极大的增加了变换器的种类,丰富了变换器的功能,也有效的扩大了变换器的使用范围。
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以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独立的离线式中小功率电源设计中。
在计算机、通讯、工业控制、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等领域,这类电源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当今,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全球对耗能设备的基本要求。
所以,供电单元的效率和电磁兼容性自然成为开关电源的两项重要指标。
而传统的单端正激拓扑,由于其磁特性工作在第一象限,并且是硬开关工作模式,决定了该电路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变压器体积大,损耗大;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开关损耗大;dv/dt和di/dt大等。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提出了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端正激变换器的运行特性,并且能够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从而大量地减少了开关器件和变压器的功耗,降低了dv /dt和di/dt,改善了电磁兼容性。
因此,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Flyback型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稳态工作原理与电路设计。
1.2 Flyback 型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稳态工作原理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由有源箝位支路和功率输出电路组成。
有源箝位支路由箝位开关和箝位电容串联组成,并联在主开关或变压器原边绕组两端。
利用箝位电容及开关管的输出电容与变压器绕组的激磁电感谐振,创造主开关和箝位开关的ZVS 工作条件,并在主开关关断期间,利用箝位电容的电压限制主开关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从而避免了主开关过大的电压应力;另一方面,在正激变换器中采用有源箝位技术还可实现变压器铁芯的自动磁复位,并可以使激磁电流沿正负两个方向流动,使其工作在双向对称磁化状态,提高了铁芯的利用率。
第2章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2.1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拓扑的选择单端正激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输入输出电气隔离、易于多路输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功率变换场合。
但是它有一个固有缺点:在主开关管关断期间,必须附加一个复位电路,以实现高频变压器的磁复位,防止变压器磁芯饱和[36]。
传统的磁复位技术包括采用第三个复位绕组技术、无损的LCD箝位技术以及RCD箝位技术。
这三种复位技术虽然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37-39]o(1)第三复位绕组技术采用第三个复位绕组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变压器能量能够回馈给电网。
它存在的缺点是:第三复位绕组使得变压器的设计和制作比较复杂;变压器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因而利用率较低;原边主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很大。
(2)RCD箝位技术采用RCD箝位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电路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廉。
它存在的缺点是:在磁复位过程中,磁化能量大部分都消耗在箝位网络中,因而效率较低;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磁芯利用率较低。
(3)LCD箝位技术采用无损的LCD箝位技术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是磁场能量能够全部回馈给电网,效率较高。
它存在的缺点是:在磁复位过程中,箝位网络的谐振电流峰值较大,增加了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和通态损耗,因而效率较低;磁芯不是双向对称磁化,磁芯利用率较低。
而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是在传统的正激式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由箝位电容和箝位开关管串联构成的有源箝位支路,虽然与传统的磁复位技术相比,有源箝位磁复位技术增加了一个箝位开关管,提高了变换器的成本,但是有源箝位磁复位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1)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占空比可以大于0.5,使得变压器的原副边匝比变大,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原边的导通损耗;(2) 在变压器磁复位过程中,寄生元件中存储的能量可以回馈到电网, 有利于变换器效率的提高;(3) 变压器磁芯双向对称磁化,工作在 B-H 回线的第一、三象限,因而 有利于提高了磁芯的利用率;(4)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变压器原边上的电压是是有规律的方波,能够为副边同步整流管提供有效、简单的自驱动电压信号,因而大大降低了同 步整流电路的复杂度图2-2高边有源箝位电路 Fig. 2-2 High-Side a ctive c lamp c ircuit图2-1和图2-2是两种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电路,这两种电路虽然看上去非常^C oOs3^rD3 F VT4D4,oos4CoRIfl VT3图2-1低边有源箝位电路 Fig. 2-1 Low-Side a ctive c lamp c ircuitVin VT2N1:N2■■'Lo'VT1 D1相似,但在工作细节的具体实现上还是存在着不少差别[40]。
正激变换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压等级变换、安全、系统串并联等原因,开DC-变关电源的输入输出往往需要电气隔离。
在基本的非隔离DCDC-变换换器中加入变压器,就可以派生出带隔离变压器的DC 器。
例如,单端正激变换器就是有BUCK变换器派生出来的。
一工作原理1 单管正激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是由BUCK变换器派生而来的。
图(a1)为BUCK 变换器的原理图,将开关管右边插入一个隔离变压器,就可以得到图(a2)的单端正激变换器图(a1)BUCK变换器图(a2)单端正激变换器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电路进入平恒以后,由电感单个周期内充放电量相等,由电感周期内充放电平恒可以得到:⎰==Tdt Lu T L U 001即:可得: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和BUCK 相似。
其工作状态如图如图(a3)所示:图(a3)单端正激变换器工作状态开关管Q 闭合。
如图所示,当开关管Q 闭合时的工作状态如图⎰⎰=--O NO Nt Tt o o i dt U dt U U 0)(ii ONo o o i OFFo ON o i DU U Tt U T D U DT U U t U t U U ==-=-=-)1()()(a4所示,图(a4)根据图中同名端所示,可以知道变压器副边也流过电流,D1导通,D2截止,电感电压为正,变压器副边的电流线性上升。
在此期间,电感电压为:O I L U U N N u -=12开关管Q 截止。
开关管截止时,变压器副边没有电流流过,副边电流经反并联二极管D2续流,在此期间,电感电压为负,电流线性下降:O L U U -=在稳定时,和BUCK 电路一样,电感电压在一个周期内积分为零,因此:()S O S I T D U DT U U N N ⨯-⨯=⨯⎪⎭⎫⎝⎛-1120 得:I O DU N N U 12=由此可见,单端正激变换器电压增益与开关导通占空比成正比,比BUCK电路只多了一个变压器的变化。
正激电路的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正激电路是一种电子设备中常见的电路结构,它通过控制电流的流动来实现对电路的正向激励。
正激电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正激电路的原理、优点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正激电路。
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构成和组织方式。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会进行概述正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体的认识和导向。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正激电路的原理、优点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正激电路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其工作机制;探讨其优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为何正激电路在实际应用中有所优势;分析其应用领域可以展示正激电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其现实意义。
最后是结论部分,对正激电路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展望其未来发展,强调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以及对正激电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整篇文章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正激电路在电子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深入分析正激电路的原理、优点和应用领域,可以更好地了解正激电路在电源系统、变换器、驱动器等方面的作用与重要性。
同时,通过对正激电路的研究和应用实例的介绍,有助于拓展我们在电子设计和应用方面的视野,提高电子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正激电路应用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激电路技术,进一步推动电子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2.正文2.1 正激电路的原理正激电路是一种电子电路,通过这种电路可以将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
其原理是利用一个谐振电路来控制开关器件(如晶闸管或MOSFET)的导通和截止,从而实现对输入电压的控制和调节。
在正激电路中,当输入电压为正半周时,开关器件导通,电源能量储存在电感中,此时电流增大,电荷存储在电容中;反之,当输入电压为负半周时,开关器件截止,储存在电感中的能量释放,给负载供电,同时电容中的电荷也被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