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mon等〔1973 〕提出关节软骨的厚度与关节 的适合性之间有联系,最适合的关节其软骨也 最薄,以更好的平衡各种应力
〔二〕 关节接触面积
在负荷下踝关节的接触面积〔contact area )比髋、 膝关节要小,在500 N负荷下, 踝接触面积为 350m㎡
髋 1100m㎡
膝 1120m㎡
• 距骨处于中立位或背屈位踝接触面积最大,即 在步态之负重期,距骨在跖屈位接触面积减少 13—18%
踝关节炎
Rhys H. Thomas and Timothy R. Daniels
• 创伤是踝关节炎最常见的原因
• 踝与髋、膝不同,老年人原发性关节炎也较少 见
• 踝关节融合术因方法进步,愈合率高,并发症 少
• 步态分析和临床研究说明:踝融合时后足有5° 外翻,足轻微外旋,距骨相对于胫骨应向后平 移
• 清创后外固定器牵引: 可用于严重并已终止 的关节炎,每日1mm速度,牵至5mm, 踝绞链 应用6—12周,可以踝关节屈伸活动和负重, 平均15周去除外固定器〔多用环形〕
• Marijnissen 等〔2002〕报告46例,平均随诊 2.8±0.3年,13例作了融合术,其余患者明显疼 痛减轻〔p<0.0001) 、功能改善(p<0.0001) ,踝 关节活动有改进但不显著
〔四〕 踝关节炎的发生率: 确定踝关节炎的发生率有一定困难 膝关节炎占总人口6%,>65岁人群占10% 门诊有病症的膝关节炎高出有病症的踝关节炎
8—9倍 膝关节置换=踝关节融合+踝置换总合的24倍
二 非手术治疗: 服药〔非甾体抗炎药〕,勿长期用 矫形鞋或支具 关节内注射可地松类药物,一般用8周 改变或停顿体育活动,改变为坐姿工作 减肥、降低体重 行走石膏固定可产生踝融合感觉,也可减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