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37.04 MB
- 文档页数:185
第十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市场基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市场,也就是说我们假定,当一个市场的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变化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价格,这是局部均衡分析,这种分析是研究一个单独市场的变化。
但是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与市场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比如,中国南方的一场大洪水,将使得国内的粮食价格上升,而相应的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产品价格,就会相应的上涨,这可能带动的是一连串的价格变化。
一、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1. 局部均衡分析只考察某一个市场的供求均衡,而把其他市场、其他主体排除在外,这种分析方法我们称作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pproach )。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分析时,只以一种商品为研究对象,而假定“其他事物不变”,即这种商品价格只取决于这种商品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的作用,而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这种分析方法是马歇尔最先于1890年,在他的代表著作《经济学原理》中使用的,同时也成了马歇尔经济学说在方法论上的一个主要特点。
2. 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分经济问题时假定各种商品的价格、供求、需求等等都是相互作用的、彼此影响的。
因此,一种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的状况,而且也要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因而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均衡,只有在一切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达到均衡时才能决定。
通常认为,一般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创立的。
瓦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
他还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消费者认为苹果和葡萄是可替代物品。
这样,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就会对两个市场的总量产生影响。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2020-07-07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1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
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
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1)特别通俗易懂。
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
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
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
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
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二、成本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
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
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
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
第一章导言主要内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需求和供给;关键概念:实证分析;规范分析;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资源配置二、微观经济学三、市场经济(一)个人所有(二)私人利益(三)小型经济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方法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方法二、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四、经济模型第三节需求和供给一、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二、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三、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需求的价格弹性图1.7 需求曲线的极端情况(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三)需求的收入弹性(四)供给的价格弹性图1.8 三种时期供给曲线的典型情况四、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本章小结本章是全书的导言。
在本章中,从经济学的定义开始,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预备知识和基本方法。
简单地说,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
掌握这点,对了解微观经济学大有帮助。
在经济学分析中,均衡分析是一个基本的分析方法。
所谓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
在均衡状诚下,当事人的决策对个人来说,已使私人利益极大化,或已达到最优,这种最优结果是通过边际分析达到的。
寻求利益极大化的个人总是遵循这样的边际原则:当某项经济活动(如生产、消费)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人们会扩大这种活动;反之,则减少这种活动;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此时的这种经济活动处于最优状态,也就是达到了均衡。
在本章最后一节里,讨论了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供给——需求模型,这一模型为本学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概括。
在接触了后几章后,大家会发现,将来的分析在很多方面只是这一模型的深化和扩展。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主要内容: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均衡;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主要概念: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恩格尔系数;消费者剩余;本章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第一节消费者偏好•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二、边际产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14.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或者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根源。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3.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4.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
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
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1)特别通俗易懂。
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
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
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
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
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二、成本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
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
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
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
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三、供给、需求和价格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
1、需要---一种商品的需要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4、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5、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6、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7、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0、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1、预算线---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真题笔记总结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大管理学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真题,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2007年微观经济学(一)政府决定改征养路费为汽油税。
这样会对出租车行业带来不利。
以前一辆车每年的养路费是2000 元,假设出租车每年开3000 小时,花费10,000 升汽油;现在政府决定征收1 元/升的汽油税。
为了减少征收汽油税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政府决定对每辆出租车每年补贴x 元。
1.假设没有其他变化影响,请直观说明,政府愿意支付的x 的最大值2.假设你认为必要的条件(如收益函数、成本函数等),求出租车所能接受的最小x。
(二)Ua =xy,Ub=2ln x+ln y ,初始禀赋为a(10,20),b(20,10)。
纯交换经济,双方完全自愿交易。
请用图形表示该经济中所有可能达到的帕累托最优的配置和完全竞争均衡的配置,并说明理由。
(三)一个线型城市,商品都在市中心买卖,市中心东西各有两个街区。
从市中心向东分别是街区1,2;从市中心向西也分别是街区1,2。
现有四个厂商,每个街区仅允许一个厂商存在,每个厂商只允许生产一种产品,但是四个厂商的产品各不相同。
市场对于每个厂商每月的需求函数是p=1000-q,厂商的边际成本为10,每单位产品的运输成本为10 每街区。
1.求东2 区厂商每月的最优产量2.求长期均衡下各街区的地租3.如果政府能够实行一个项目使得运输成本降低到每单位产品为5 每街区,那么这个项目每月的成本最大为多少,政府才会执行(政府最大化自身净收入)。
(四)一个产业,1已经进入产业,2看1 的产量来决定自己是否进入产业以及相应的生产规模。
市场需求为p=56-2Q ,成本函数为c(q1 ) =20q1+ f ,c(q2 )=20q2+f ,f 为固定成本。
1.给定q1 ,求2 的q2 ,22.如果2 要求2严格大于零才会进入市场,那么1 是预计到2 对q1 的反映并允许2 进入还是采取遏制措施阻止2进入?设f=183.如果f=2情况又如何?(五)、两个市场,需求函数分别是Q1 =10-p1 ,Q2=A-p2,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是C =5Q,其中10A201.如果只允许制定一个价格,求均衡价格。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真题笔记整理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某某学校,某某专业,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真题,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2006年微观经济学本部分共6题,总分75分。
(一)一项生产技术为q={min(2l,2k)}1/2,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均为1。
某厂商若购买此项专利技术,则在专利的有效期内可垄断该产品市场,有效期过后,任何厂商都可以生产该产品。
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0-1.5q。
1.求该产品的要素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
2.该厂商最多愿意出多少钱购买此项技术?3.若该政府对该产品征收50%的从价税,该厂商愿意出多少钱购买此项技术?(二)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成本函数为c(q)=1000+q2,(q>0) q=0是,c=0。
市场需求函数为p=1200-2q。
1.求厂商长期供给函数。
2.长期均衡时行业中有多少厂商?3.求长期均衡时消费者剩余。
(三)某人的效用函数形式为U=lnw。
他有1000元钱,如果存银行,一年后他可获存款的1.1倍,若他买彩票,经过同样时间后他面临两种可能:有50%的机会他获得买彩票款的0.9倍,50%的可能获得彩票款的1.4倍。
请问:他该将多少钱存银行,多少钱买彩票?(四)某产品市场有两生产厂商,市场需求函数为p=1-(q1+q2),生产该产品的单位成本为c。
1.求两厂商在古诺竞争条件下各自的最优反映函数,均衡产量和利润。
并用图示解释该均衡。
2.若两厂商合谋,则各自的均衡产量和利润是多少?该合谋策略是否是一个纳什均衡?3.若该博弈会持续100期,求两厂商的均衡策略。
(五)渔民在太湖用网箱养鱼,一个网箱的成本是1000元,鱼的价格为10元/kg,每网箱鱼的产量为Q=500-,n为湖中网箱总数,试求:1.若所有渔民都可以自由地在太湖用网箱养鱼,求湖中网箱个数。
2.若由一个公司经营太湖网箱养鱼业,求湖中网箱个数。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在接触微观经济学这门学科后,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经济世界运行规律的神秘大门。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市场的相互关系。
它试图解释这些个体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探讨了消费者的偏好、预算约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选择商品和服务来达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这就是所谓的需求规律。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其的需求量会增加。
这是因为消费者在面对价格下降时,会感到自己的购买能力提高,从而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并非仅仅取决于价格,还受到收入、偏好、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可能会倾向于购买更高质量、更昂贵的商品,从而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
而消费者的偏好也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比如,在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健康食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生产者方面,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企业的生产决策、成本结构以及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在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生产函数描述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而成本函数则反映了企业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结果也各不相同。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信息完全,企业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均衡时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者,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提高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