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导管吸氧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双侧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双侧鼻导管吸氧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它可以帮助患者在呼吸困难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氧供应。
下面将介绍这一操作的具体流程。
1.准备工作在进行双侧鼻导管吸氧操作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检查吸氧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氧气流量是否符合患者需要,吸氧面罩是否清洁卫生。
其次要确认患者的鼻孔是否有分泌物,需要清理干净。
2.操作步骤(1)让患者坐直或半卧位,保持舒适的姿势。
(2)取出双侧鼻导管,检查是否完好无损。
(3)将双侧鼻导管分别插入患者的鼻孔中,注意不要插得太深,以免损伤黏膜。
(4)调节氧气流量,推荐流量为 2-4L/min,视患者情况而定。
(5)让患者试呼吸,确认患者能正常呼吸并无不适感。
(6)当患者需要吸痰时,应先停止吸氧,待吸痰完成后再开启吸氧设备。
3.操作注意事项(1)双侧鼻导管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通畅,定期更换或清洗。
(2)不要将鼻导管插得太深,以免损伤黏膜。
(3)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正常呼吸,不要用力呼吸,以免影响吸氧效果。
(4)吸氧面罩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4.操作效果通过双侧鼻导管吸氧操作,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氧供应,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同时,这种操作简单易行,操作风险小,对患者的伤害较小。
因此,双侧鼻导管吸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双侧鼻导管吸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操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有益。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鼻导管吸氧注意事项
鼻导管吸氧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护理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时间吸氧的病人,如慢性肺部疾病、心衰竭等。
但是在使用鼻导管吸氧时,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使用鼻导管吸氧要确保安全。
在进行吸氧前,要认真检查吸氧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包括氧气瓶压力是否足够,吸氧机是否正常工作等。
另外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鼻孔是否有分泌物堵塞,以确保吸入的氧气能够充分进入肺部。
其次,使用鼻导管吸氧时要注意氧气流量和浓度。
一般来说,鼻导管吸氧的流量范围在1-6升/分钟之间,实际流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需要高浓度吸氧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面罩吸氧。
而对于老年人或慢性病人,应逐渐增加吸氧浓度,以免过度刺激呼吸中枢。
再次,鼻导管吸氧还需注意病人的舒适度。
由于长时间佩戴鼻导管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如鼻部瘙痒、鼻塞等。
因此,在佩戴鼻导管时,应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可以适当调整鼻导管的位置、角度和弯曲程度,使其更加贴合鼻腔,减少不适感。
此外,使用鼻导管吸氧还应注意防止感染。
鼻导管佩戴时间较长,容易形成湿氧气流,从而增加细菌滋生的机会。
因此,在使用鼻导管时,要保持鼻腔及导管的清洁,定期更换鼻套,避免细菌的交叉感染。
最后,使用鼻导管吸氧还需定期观察患者的吸氧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皮肤氧合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吸氧设备的设置,以确保患者得到合适的吸氧治疗。
综上所述,使用鼻导管吸氧要注意安全、流量和浓度的调节、患者的舒适度、防止感染以及定期观察患者的吸氧情况等。
只有做到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才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同给氧方式的优缺点
目前临床常用的给氧方式:鼻导管、普通面罩、储氧面罩、文丘里面罩、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1、鼻导管吸氧:l~5L∕min
优点:满足大部分轻症患者耐受性较好。
缺点:吸入氧浓度不稳定;易受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因素影响;不能提供高浓度氧;长时间或5L∕min流量以上时湿化不足,耐受性变差。
2、普通面罩:5~10L∕min不存在高碳酸血症风险
优点:适用缺氧严重但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能利用呼出的气体提供较好的湿化。
缺点:影响说话和进食;氧流量V5L∕min时会导致二氧化碳重复吸入。
3、储氧面罩:6~15L∕min不存在高碳酸血症风险
优点:提供更高浓度氧气,面罩上附加有体积600~1000ml储气囊。
缺点:会影响说话和进食;若氧流量不足,非重呼吸面罩会增加吸气负荷。
4、文丘里面罩:2~15L∕min存在高碳酸血症的风险
优点:精准给氧、基本无二氧化碳重复吸入。
缺点:费用高;湿化效果一般;氧流量与吸入氧浓度之间需匹配。
5、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8~80L∕min,PH>7.3
优点:精准给氧、良好湿化和温度;应用范围广、效果舒适度优于普通氧疗。
缺点:需要专门设备。
鼻导管吸氧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鼻导管吸氧是一种辅助呼吸的方法,适用于需要额外氧气的患者。
以下是鼻导管吸氧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 准备好氧气瓶和氧气流量计。
- 清洁并消毒鼻导管。
- 进行手部卫生,戴上手套。
2. 安装鼻导管:
- 将鼻导管的两端插入患者的鼻腔,一个端口插入左鼻孔,另一个端口插入右鼻孔。
- 确保鼻导管与患者的鼻腔贴合适合,不要造成不适。
3. 调整氧气流量:
- 通过流量计控制氧气的流量。
- 根据医生的嘱咐或患者的需要,将氧气流量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4. 观察患者情况:
-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
-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鼻塞、干燥或不适等。
5. 注意事项:
- 鼻导管应定期更换,以保证清洁和无菌。
- 确保氧气瓶充足,并定期检查氧气瓶的使用情况。
- 避免鼻导管过紧过松,以免引起不适或脱落。
- 患者应经常饮水以保持水分和湿润,避免鼻腔干燥。
- 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护人员。
请注意,以上流程和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吸氧法1.单侧鼻导管法:连接鼻导管于玻璃接头上,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气流量;将鼻导管插入冷开水药杯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测量导管插入长度(约为鼻尖到外耳道口长度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梁和面颊部,连接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观察吸氧情况。
2.双侧鼻导管法: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人双鼻孔吸氧的方法。
使用时将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氧流量,擦净鼻腔,将导管插入双侧鼻孔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
3.鼻塞法:将鼻塞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擦净鼻腔,将鼻塞塞于1只鼻孔,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勿深入鼻腔。
4.漏斗法:将漏斗与橡胶管连接,调节氧流量,置漏斗于病人口鼻上方约1~3cm处,固定。
5.面罩法:置氧气面罩于病人口鼻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管连接于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调节氧流量至6~8L/min.6.氧气帐法:用特制的氧气帐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为病床的一半,下面塞于床褥下,将帐幕封严。
使用时病人头胸部在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导管人帐,氧气流量10~20L/min,帐浓度可达60%~70%,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min,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原来浓度。
7.氧气枕法: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夹以调节流量,使用时将枕灌满氧气,橡胶管接上湿化瓶导管;调节氧流量。
(一)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
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
3、中毒,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者。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等。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或颅脑疾患病员、产程不定期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①氧气筒及氧气表,扳手、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鼻导管,橡胶管,清水一碗。
②检查鼻导管及氧气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环境是否安全。
③口述吸氧适应症。
PICU患儿中心管道鼻导管给氧机体没有储存氧气的能力,任何原因使身体组织缺氧而发生发绀、呼吸困难、脉搏加快时都可进行氧气疗法,它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心管道鼻导管给氧是氧气疗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一、适应证1.发绀。
2.呼吸异常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性质的异常。
3.心血管功能异常。
4.严重贫血。
5.高热。
6.PaO2<80mmHg。
7.SaO2<95%。
二、操作步骤(一)操作前准备1.患儿准备操作前向患儿或家属做好知情同意,说明吸氧的必要性和作用。
2.操作人员准备了解患儿的病情、诊断;着装规范,洗手。
3.用物准备氧气表、一次性吸氧装置一套、无菌纱布、50%的酒精、小药杯内盛凉开水、弯盘、胶布、棉签、输氧卡、安全别针、手表、笔、氧管标识。
另备停氧用物:弯盘、酒精、棉签、笔、治疗碗内盛纱布、止血钳。
4.环境准备病房内无火源及易燃品,设备带上有用氧“四防”标识。
(二)上氧1.用物带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腕带,解释,再次评估环境。
2.用湿棉签清洁并检查鼻孔有无异常、鼻腔有无异物。
3.上氧表,将氧气湿化器接于氧表上,连接一次性鼻氧管。
4.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管道有无漏气。
5.根据病情调节氧气流量,湿化和检查氧气管道是否通畅。
6.比量鼻导管插入长度,小儿采用鼻前庭给氧,轻轻插入鼻腔至所需长度,无呛咳固定,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安全别针将鼻导管固定于衣肩上。
7.记录上氧时间和流量,签名,将输氧卡挂于设备带挂钩上(贴湿化器上);贴氧管标识,整理床单位,洗手。
8.交代注意事项。
9.吸氧过程中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情。
(三)停氧1.对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腕带,与患儿及家长交流。
2.松开别针,松开面颊部胶布,手持纱布拔出鼻导管并擦净鼻部,分离鼻氧管,关流量开关,酒精棉签擦去胶布痕迹,纱布擦净,记录停氧时间。
3.进行健康教育。
4.取下流量表,分离湿化瓶。
5.整理用物,按规定处理,洗手。
吸氧(鼻导管、面罩)操作流程与指引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呼吸、缺氧程度;有无口、鼻、呼吸道畸形或者损伤;有无对胶布、塑胶制品的过敏史;心理状态与配合情况;对吸氧的认知能力:氧疗的目的及氧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教会患者环境、用物护理问题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操作者: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治疗车上层:氧气表装置一套、吸氧管或吸氧面罩、四防卡、棉签、胶布、温开水、纱布、手电筒(吸氧装置性能完好)治疗车下层:感染性垃圾、生活垃圾、弯盘查对:医嘱必要时协助其排空二便安全,符合四禁要求推车至患者床前,查对床号、姓名、手腕带:取合适、舒适的体位检查口鼻腔粘膜用棉签蘸温开水湿润清洁鼻腔实施→操作备胶布:备两条胶布装表:装氧气表,连接管芯,连接湿化瓶,(湿化液1/2-1/3冷开水),开流量开关,检查有无漏气,关开关鼻塞吸氧:连接鼻塞→调节氧流量→将鼻塞塞入鼻孔鼻导管给氧:连接鼻导管→调节氧流量→量长度(鼻尖至耳垂2/3或2~3cm)→鼻导管蘸水后自选择鼻孔轻轻插入、无呛咳→用胶布定位→插氧管→妥善固定氧管→记录给氧时间及氧流量面罩给氧:面罩置患者口鼻部,并妥善固定→确定氧气流出通畅后再调节氧流量(最小6L/min)→连接氧气于面罩的进气接口→记录给氧时间及氧流量头罩罩在婴幼儿头部→调节氧流量→连接氧气于头罩的进气孔上分离吸氧管→调节氧流量→连接吸氧管→观察、记录给停氧:分离吸氧管,关闭氧流量开关,取下吸氧装置,记录停氧: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用物妥善清理、归原;洗手观察记录氧疗起止时间、氧疗效果等宣教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宣教,交待注意事项效果评价患者:患者/家属对所做的解释及提供的护理满意,患者的缺氧症状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掌握宣教的内容操作:操作规范、熟练;选择的氧疗方法符合病情需要指引:一、操作要点:1、注意安全用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氧气筒内压力很高,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氧气筒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放于阴凉处,至少距火炉5m、距暖气1m,以防引起爆炸;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避免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鼻塞、鼻导管吸氧法问答[适应证]1.通气不足,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弥散功能障碍,如肺广泛纤维化、肺水肿等。
4.右向左分流,如先天性心脏病、大面积肺不张。
5.其他原因引起的缺氧,如心力衰竭、末梢循环衰竭、心肌梗死、一氧化碳中毒等。
[准备工作]1.器具准备:储氧筒、氧气流量表、湿化瓶、扳手、导氧管、鼻塞或鼻导管、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
2.环境准备:将火种及易燃物或引火物如油类等清离现场。
氧气筒上挂上“不准吸烟”标记。
3.将病人置于舒适位置,向病人及陪护人员说明氧气助燃的危险性和注意防火的措施。
4.了解病情,掌握缺氧的类型、程度和氧疗的目的,并决定给氧浓度及速度。
[操作方法]1.装表(1)先打开氧气筒上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冲掉气门上的灰尘后关上总开关。
(2)将湿化瓶装上适量的湿化液(消毒蒸馏水或25%-75%乙醇)。
(3)装好氧气流量表并旋紧,连接湿化瓶及导氧管,鼻导管或鼻塞。
(4)关好氧流量表上的开关,然后打开储氧筒总开关,观察氧气压力。
调节流量表上的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有无漏气,再关流量表上开关,待用。
2.输氧(1)用湿棉签擦净患者鼻孔。
打开流量表开关,将鼻塞或鼻导管放入水中,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按病情调节好氧流量,将鼻塞或鼻导管沾水打湿后,自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插入深度约为鼻尖到耳垂长度的2/3.(2)用胶布固定鼻导管。
记录用氧时间、流量并签名。
3.停氧停氧时,先拔出给氧导管或鼻塞。
按顺序先关流量表开关,再关储氧瓶开关,然后打开流量表开关,放出余氧,再关此开关。
记录停氧时间并签名。
[问答]1.何谓高浓度给氧?适用于哪些缺氧性疾病?高浓度给氧指吸入的氧浓度在50%~60%以上。
适用于以缺氧为主,而无CO2潴留的患者,如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右向左分流,严重心脏病、气体中毒、贫血或心搏出量不足等缺氧性疾病。
2.何谓控制性给氧?为什么要进行控制性给氧?24%~35%的低浓度给氧称为控制性给氧。
鼻导管吸氧浓度的计算方法
鼻导管吸氧是一种常见的吸氧方式,通过将吸氧管插入鼻孔,使氧气直接进入呼吸道,从而提高氧气分压,改善缺氧症状。
鼻导管吸氧的浓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其中,21 表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21%),4 表示每分钟吸氧流量增加 1L 时,吸氧浓度增加 4%。
例如,如果吸氧流量为 2L/min,则吸氧浓度为:
21+4×2=29%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计算方法,实际吸氧浓度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呼吸状态、吸氧管的位置和通畅程度等。
因此,在使用鼻导管吸氧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血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
此外,鼻导管吸氧只是一种临时的治疗措施,不能替代病因治疗。
在使用鼻导管吸氧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你对鼻导管吸氧浓度的计算方法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护理人员,以获得更准确和详细的指导。
鼻导管吸氧
1.服装整洁
素质要求 2.仪表端庄
3.动作轻柔
评估:(口述)病人意识状况、缺氧程度、鼻腔黏膜及有无分泌物堵塞、
鼻中膈有无弯曲;合作程度及心理反应
洗手
1.治疗车、治疗盘、氧气装置一套、
鼻导管、棉签、纱布、冷开水
2.污物桶备齐用物
3.用氧记录单
4.快速手消毒剂
核对、解释,取舒适体位
口述用氧安全(无漏气、病人安全与舒适
选择、清洁鼻孔
连接鼻导管
调节氧流量,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吸氧用冷开水湿润导管前端
测量鼻导管插入鼻腔长度
插鼻导管至鼻腔
妥善固定鼻导管绕耳后固定于颈前,松紧适宜
记录用氧开始时间
氧流量
记录、观察
观察鼻导管是否通畅
呼吸困难有无改善
安置病人,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清理用物,洗手
用纱布包裹鼻导管前端拔出
停止吸氧关流量表开关,分离鼻导管
安置病人,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清理用物,
停氧时间记录
卸表(用酒精棉球由内至外擦流量表)
清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项
A 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B 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降至5Kg/cm²(490kpa),不可再用。
C 使用及停用氧气时严格执行操作流程,使用氧气时先调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先拔出导
管后关氧气开关。
D 持续吸氧者每日清洁鼻腔2次,湿化瓶、内芯每日更换并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特殊消毒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冷开水每日更换,鼻导管用后毁形集中处理。
调节氧流量
轻度缺氧为1~2L/min,中度缺氧为2~4L/min,重度缺氧为4~6L/min,小儿为1~2L/min。
吸氧目的
1.提高血氧含量
2.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3.纠正缺氧
缺氧的表现
轻度低氧血症:无紫绀,血氧饱和度>80%,PAO2>50mmHg
中度低氧血症:紫绀明显,血氧饱和度在80%左右,PAO2在30mmHg
重度低氧血症:严重紫绀,血氧饱和度<60%,PAO2<30mmHg
氧气的换算
氧气的浓度=21+4ⅹ氧气流量
停止氧疗的指标
经过适当药物治疗,在呼吸室内空气静息状态下:PaO2>60mmHg,并咨询专科医师确定是否可停止氧疗。
急性左心衰时酒精湿化吸氧的目的
酒精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其破裂,消除泡沫,改善通气,改善缺氧。
氧气吸入操作
素质要求:服装整洁、仪表端庄、动作轻柔
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氧气装置一套、鼻氧管、纱布、棉签、盛水容器、冷开水、用氧记录单、快速消毒剂、污物桶。
操作流程:
1.自我介绍:老师好,我是***,我今天操作项目是氧气吸入,请问老师我可以开始了吗?
2.抄医嘱,请老师核对,到病房评估病人(口述病人意识状况、缺氧程度、鼻腔黏膜及有无分泌物堵塞、鼻中膈有无弯曲; 合作程度及心理反应)
3.三擦(治疗盘,治疗台,治疗车) 。
4.洗手,戴口罩。
5.检查用物:氧气管、棉签有效期和批号、湿化瓶内放1/2冷开水、检查氧气装置功能是否完好、合理放置于治疗盘内。
6.将治疗盘放于治疗车推至病人床尾。
7.核对床号,姓名。
治疗盘放于床头柜上,口述用氧安全(无漏气、无明火、无油污)
8.向病人解释,取得配合,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9.用蘸冷开水的棉签清洁鼻腔。
10.将氧气装置与墙上氧气出口衔接,打开氧气冲气门。
11.连接鼻导管; 调节氧流量,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12.湿润鼻导管头端,将导管插入鼻腔,长度适宜。
绕耳后固定于颈前。
13.记录(用氧的时间,氧流量)并观察(是否通畅,症状有无改善) 。
14.安置病人,协助病人合适体位。
15.清理用物,洗手。
16.停止用氧,用纱布包裹氧气管拔出,关流量表开关,分离氧气管,安置病人,协助病人合适体位,清理用物。
17.记录停氧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情况。
18.卸氧气装置,用酒精棉球由内至外擦流量表。
19.清理用物、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