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神经痛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16.37 KB
- 文档页数:2
偏头痛与丛集性头痛.属于血管性头痛.什么是丛集性头疼?丛集性头痛,以壮年男性为多。
这种头痛常常在春、秋季发作,而且每年发作的时间相当固定,如每年10月的第2周或3月的第3周等。
发作都在半夜,一侧痛为主,痛得用头撞墙、抱头下地乱走,但剧痛1~2个小时后会突然消失。
这样的发作当然使人无法入睡,幸亏每次发作只有10天左右,但也足以影响睡眠了。
丛集性头痛:成年男性多见,发作时颅内外血管均有扩张,搏动性剧痛以一侧眶上眶周为主,伴有头痛侧流涕、鼻阻、颜面充血等,持续约半小时至2小时缓解,常在每天同一时间以同一形式多次发作,夜间也可发生。
发作持续数周至2-3个月后,逐渐减少,减轻而停止。
但间隔数周或数年后再次出现类似的丛集样发作。
病因也未完全明了,有的可能和过敏反应、外伤、蝶腭神经节或岩大浅神经病变有关。
丛集性头痛:此型头痛虽然不像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常见,但是头痛颇具特点。
男性多见,春秋季易发,发作时间相对固定,如晚上8点钟发作,几乎每天晚上8点左右犯病,可连续发作数天到一个月,头痛密集成群,故称为丛集性头痛。
头痛初发症状为眼结合膜充血、流泪、鼻堵、流涕,同侧眼球后钻痛,继而扩展为一侧头痛,疼痛可持续15~180分钟。
发作时,吸氧和激素有效。
什么是偏头痛偏头痛是最重要和常见的为血管性头痛,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
低头、受热、用力、咳嗽等均可使头痛加重。
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
常在青春期发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劳累、情绪因素、经期等诱发。
什么原因引起偏头痛本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倾向于认为,诱发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后,经单胺能通路产生神经递质变化,继之激活血小板引起5-HT和血栓素A2(TX A2)的释放和耗竭,相继产生颅内外血管的收缩及扩张,扩张管壁由于吸附5-HT产生血管过敏,加之组织胺、缓激肽等参与,发生头痛及其神经性血管性反应。
偏头痛有什么症状典型者(眼型偏头痛)头痛发作前先有眼部先兆,如闪辉、黑朦、雾视、偏盲等,也可有面、舌、肢体麻木等,与颅内血管痉挛有关。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A.急性上领窦炎B.急性牙周炎C.鼻咽瘤D.三叉神经疤疹病毒感染E.尚不清楚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A.持续性钝痛B.持续性刺痛C.短暂的电击样、撕裂样剧痛D.发作性剧痛伴三叉神经破坏体征E.疼痛常见于前额部3.下列哪项表述不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A.多见于中老年人B.第2、3支较常见C.常有触发点或“扳击点”D.常伴疼痛侧角膜反射消失E.严重者伴面肌痛性抽搐4.三叉神经痛的哪支发生率为最高?A.第2支B.第2、3支C.第1、2支D.第1、3支E.第3支的运动支5.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的体征:A.患侧面部感觉减退B.患侧咀嚼肌萎缩C.患侧角膜反射消失D.患侧面部可有触发点E.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6.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包括:A.药物治疗B.封闭治疗C.神经阻滞疗法D.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E.以上全部疗法7.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首选:A.卡马西平等药物8.维生素B族药物C.封闭治疗D.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E.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8.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是:A.上颌支纯酒精注射B.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C.抗癫痫药物抬疗D.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E.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9.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A.多为慢性起病B.双侧受累多见C.多数病例伴舌前2/3味觉丧失D. Bell 征(+ )E.多数患者不能恢复10.左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A.左侧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B.张口时下颌偏向左侧C.伸舌左偏,左侧舌肌萎缩D.左眼脸下垂E.左服闭合不全11.左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主要表现是:A,左眼脸闭合不严,示齿时口角歪向左侧B.左眼睑闭合不严,示齿时口角歪向右侧C.左眼睑闭合不严,示齿时口角不歪D.眼睑闭合正常,示齿时口角歪向左侧E.眼睑闭合正常,示齿时口角歪向右侧12.下列哪项症状不符合面神经管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A.味觉障碍B.听觉过敏C.外耳道疱疹D.周围性面瘫E.面部疼痛1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症状、体征的哪项表述不正确:A. Bell 征(+ )B.多为单侧病变C.可伴耳后疼痛D,可伴患侧咀嚼肌无力E.可伴患侧舌前2/3味觉障碍14.坐骨神经痛下列哪项表述可能是不正确的:A.坐骨神经由L4-S3神经根组成B.根性者主要由于椎管内和脊椎病变C.干性者主要是椎管外病变D,双侧膝反射、踝反射对称E.直腿抬高试验(十)15.根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是:A.马尾肿瘤B.腰间盘脱出C.腰椎肥大性脊椎炎D.椎管肿瘤E.脊髓蛛网膜炎16.坐骨神经痛最易受影响的反射:A.膝反射B.踝反射C.病理反射D.提睾反射E.腹壁反射17.Guillain-Barre综合征起病一周内最常见的症状、体征是:A.四肢弛缓性瘫B.肌萎缩C.尿潴留D.四肢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E.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18.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中最具特征性的改变是:A.末梢型感觉障碍B.四肢弛缓性瘫C.脑神经损害D.神经根性疼痛或不适感E.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19.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首发症状通常为四肢对称性肌无力B.脑神经损害以双侧面瘫常见C.主要危险是呼吸肌麻痹D.大多数病例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E.多数病例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20.Guillain-Barre综合征最严重的危险症状是:A.吞咽困难B.呼吸肌麻痹C.肺部感染D.心力衰竭E.心肌炎21.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下述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运动障碍重于感觉障碍B.可伴脑神经麻痹C.瘫痪由下肢开始向上肢蔓延,但不波及躯干肌D.尿便障碍少见E.多数病例可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1.什么是三叉神经痛?2.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依据?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4.治疗三叉神经痛较有效的药物有哪些?5.何谓三叉神经痛神经阻滞疗法?6.哪些动作可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7.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前常有什么病史?8.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角膜暴露者需采取哪些措施?9.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病理特点?10.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瘫痪特点?11.哪些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12.急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与慢性GBS的治疗有何差异?1.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特点?如何治疗?2.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如何与脑卒中的面瘫鉴别?4.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特点?5. 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如何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鉴别?1-5 ECDBD6-10 EACDE11-15 BEDDB16-21 BAEEBC1.什么是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及症状发病机制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
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病前如何确诊:①疼痛在身体的一侧;②疼痛是跳动性的刺痛;③疼痛部位不固定;④疼痛部位有发热感;⑤疼痛在夜间12点至零晨3点加剧者,因疱疹病毒有“认时性”。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典型表现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带状疱疹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需要强调的是:引起带状疱疹的起因是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和锻炼,不是说老年人容易生这个病,是老年人更会坐着不锻炼,所以以老者居多。
特殊表现⑴眼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⑵耳带状疱疹(herpez zoster oticus):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神经病学重点1.神经病学的定义是什么?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2.神经系统检查法包括哪几个主要部分?精神状态、脑神经、运动、共济运动、反射、感觉、步态和姿势3.维持意识的解剖学结构是什么?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双侧大脑皮质4.根据意识水平障碍程度,简述意识障碍的分级。
⑴以觉醒度为主的意识障碍:①嗜睡;②昏睡;③昏迷(浅、中、深)。
⑵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①意识模糊;②谵妄。
5.何谓认知障碍?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或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障碍是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
6.简述认知障碍的主要临床症状?记忆障碍、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计算力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
7.简述遗忘综合征及其常见临床类型?遗忘综合征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记忆障碍,或急性意识模糊状态或痴呆的一种临床表现。
类型:急性遗忘综合征(临床多伴有急性意识模糊状态)、慢性遗忘综合征(临床多伴有痴呆)8.简述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的主要病变部位和临床特点。
⑴Broca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
临床表现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谈话为非流利型、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找词困难,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词,且用词不当,或仅能发出个别的语音。
口语理解相对保留,对单词和简单陈述句的理解正常,句式结构复杂时则出现困难。
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⑵Wernicke失语:又称听觉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由优势侧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
临床特点为严重听理解障碍,表现为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
口语表达为流利型,语量增多,发音和语调正常,但言语混乱而割裂,缺乏实质词或有意义的词语,难以理解,答非所问。
带状疱疹后遗症的表现症状
带状疱疹后遗症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它会感觉都全
身都有烧焦感,并且我们会发现皮肤出现红斑以及长水泡的症状,这时候我们建议患者最好是去医院接受治疗。
因为带状疱疹后遗症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我们皮肤过敏以及皮肤腐烂等症状,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皮肤的健康,希望你们可以引起重视。
发病前局部皮肤先有灼痛,伴轻度发热、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
但也可以无前驱症状,经1~3天后,皮肤陆续出现散在红斑。
继而在红斑上发生多数成簇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并迅速变为水疱。
水疱壁紧张,光亮,疱水澄清,水疱表面大部有小凹陷。
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最后干燥结痂,痂脱落后留下暂时性红斑。
疱疹分布多位于一侧,非列成带状,有时偶可超过躯干中线,这是由于神经末梢横过中线所致。
胸、颈及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为好发部位。
通常三叉神经只累及一根分支。
局部淋巴结常肿大疼痛。
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是由于神经节的炎症反应,晚期神经痛是由于神经节以及感觉神经的炎症后纤维化引起的。
疱疹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者,可以发生结膜及角膜疱疹,导致角膜溃疡而引起失明,是为严重的并发症。
当病毒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出现耳壳及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耳及有乳突深部疼痛、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以及舌前1/3年味觉消失,称为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
相信你们看完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后,你们应该都知道这种疾病的表现症状有哪些了,对于这些发病症状,我们建议大家最好是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治疗它,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影响,希望你们可以理解。
耳鼻喉大题☑利特尔区(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从,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
☑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两口角连线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鼻肺反射:是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出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咽淋巴环(Waldeger淋巴环),为黏膜下丰富的淋巴组织所形成,呈环形排列,主要有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等构成内环,同时这些淋巴流向颈外淋巴环,即外环,有咽后壁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构成,内外环之间互相沟通。
☑咽隐窝(pharyngeal recess)是位于咽鼓管园枕后方的凹陷区,鼻咽癌常好发与此部位,并可通过此侵入到颅内,上方邻近破裂孔。
☑腺样体面容(adenoid face)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特征。
☑环甲膜(cricothyroid)是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中间部分增厚,称为环甲中韧带。
☑会厌前间隙(preepiglottic space)是会厌、舌骨会厌韧带和甲状舌骨肌膜中间部分围成的区域,其内充满脂肪组织。
思考题:1.颅神经及颅神经纤维的分类。
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按照功能不同分为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感觉神经(Ⅰ,Ⅱ,Ⅷ)、混合神经(Ⅴ,Ⅶ,Ⅸ,Ⅹ)。
有些脑神经(Ⅲ,Ⅶ,Ⅸ,Ⅹ)中还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2.12对颅神经损伤症状有哪些?Ⅰ、嗅神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敏等。
Ⅱ、视神经损害视力障碍为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初期常有眶后部疼痛与胀感、视物模糊,继之症状加重,表现视力明显降低或丧失。
视野缺损可分为两种:①双颞侧偏盲②同向偏盲。
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Ⅵ外展神经:1.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向上外、上内、下内、同侧方向运动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头向健侧歪斜。
完全性瘫痪多为周围性,而不完全性多为核性。
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不能向下外方向运动,伴有复视,下楼时复视明显,致使下楼动作十分困难。
头呈特殊位,呈下颏向下头面向健侧的姿势。
3、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内斜视,不能外展,并有复视。
Ⅴ、三叉神经痛:特别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放射性疼痛,性质剧烈,呈针刺、刀割、烧灼、撕裂样,持续数秒至1~2分钟,突发突停,每次疼痛情况相同。
疼痛发作时伴有同侧眼或双眼流泪及流涎。
偶有面部表情出现不能控制的抽搐,称为“痛性抽搐”。
起初每次疼痛发作时间较短,发作间隔时间较长,以后疼痛时间渐加长面间隔时间缩短,以致终日不止。
2、三叉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咀嚼肌瘫痪,受累的肌肉可萎缩。
咀嚼肌力弱,患者常述咬食无力,咀嚼困难,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有时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及同侧角膜反射的减弱与消失。
Ⅶ、面神经损害: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或表浅,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
神经内科出科理论考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总分20分,每空1分)1、一般感觉包括、、。
2、头不能向左侧偏以对杭检查者的阻力是侧肌瘫痪。
3、左眼不能闭合,示齿时口角向左歪是侧性瘫。
4、脊髓胸7节段对应的椎体为,胸12节段对应的椎体为。
5、病员说话吐词不清,吞咽困难,伸舌受限,舌肌萎缩,是由于, , 等神经损害。
6、右侧胸4至胸12痛觉消失,触觉存在是由于脊髓侧损害。
7、舌前2/3及舌后1/3的味觉分别由_________ 、 ______ 神经支配。
8、巴彬斯基(Babinski)氏征是由损害引起。
9、右耳传导性聋时,韦伯(Weber)试验偏向侧。
10、剪刀步态见于病人。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 0分)1、三偏综合征2、交叉性瘫痪3、脊髓休克4、癫痫持续状态5、放射性疼痛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一般脑脊液化验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写出各项正常值。
2、癫痫发作有哪些类型,治疗大发作及小发作的药物有哪些?3、分别说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
4、试述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病因,主要的症状及体征,以及主要的保守治疗方法。
5、试述左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浅支)闭塞时的临床表现。
6、病员男4 0岁,因左肋缘疼痛6十月,左下肢无力1月入院。
查体:左肋缘区痛觉减退,右脐以下痛觉减退,左趾部位觉减退,左下肢肌力H°,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抗进,左侧 Babinski's 征(+)。
请讨论定位诊断及进一步检查的方法。
标准答案一、填空:1、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2、右胸锁乳突肌3、右周围性面神经4、左视神经5、舌咽迷走舌下6、右后角7、面神经舌咽神经8、锥体束9、右10、脊髓或脑性瘫痪二、名词解释1、内囊损害时,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双眼同向偏盲,简称三偏综合征,常见于脑血管病时。
2、即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是脑干损害的特征性表现。
3、急性脊髓横贯损害时,病人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引不出,小便潴留,称为脊髓休克。
耳鼻喉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四炎一聋---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中耳炎;耳聋三大肿瘤:鼻腔、鼻窦肿瘤;鼻咽癌;喉癌四个急症:鼻出血、喉阻塞、气管与食管异物、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名词解释:1、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29):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孔、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
此区域若发生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将直接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导致鼻窦炎。
2、鼻中隔偏曲(81)3、咽峡(138)4、腺样体(141)5、咽淋巴环(141)6、 OSAS(177):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睡眠时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
7、声带息肉(209)8、corti器(螺旋器290)9、气导(空气传导299)10、主观测听法(312)11、眩晕(378)12、变位性眼震(326)填空:1、检查戴镜时哪三个要成一条线52、鼻子分哪三部分233、Little区部位(利特尔区)254、鼻腔外侧壁两个隆起,后上方为_,前下方为_,两者间为_ 265、鼻炎由_引起646、慢性鼻炎的病理分类2个?677、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症状718、鼻出血好发于_ 849、中老年或严重鼻出血的部位8410、上颌窦穿刺进针点_9311、咽的分为三部分?13712、咽淋巴环组成14113、鼻咽镜一手持镜另一手持_145,间接喉镜一手持镜另一手_18914、急性扁桃体炎致病菌_15215、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容易侵犯压迫并出现相应体征的神经17016、喉内肌组成和相应功能18417、中耳包括_ _ _ _ 27618、椭圆囊及球囊感受什么刺激287(静平衡--直线加减速度)19、壶腹嵴对什么敏感306(正负角加速-旋转)20、分泌型中耳炎主要特征34721、耳源性颅内感染的并发症4个?36222、梅尼艾四大主征37523、耳聋包括_ _ _38024、最容易受炎症侵袭变成瘘管的半规管是_鼻科学1、鼻窦(accessory nasal sinuses) 34围绕鼻腔,藏于面颅骨和脑颅骨内的含气骨腔。
带状疱疹(别名:缠腰火丹,缠腰龙,蛇盘疮,蛇串疮)诊治带状疱疹样外观带状疱疹症状根据单侧沿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水疱性损害伴有神经痛,诊断不难。
本病应与单纯疱疹区别,后者常分布于皮肤粘膜交界处,与外周围神经的分布无关,易复发,痛不明显。
在带状疱疹前驱期及无疹性带状疱疹,有时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或急腹症等,应予注意。
本病的病原属脱氧核糖核酸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一致,又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皮肤的病变主要在表皮,水疱位于表皮的深层,在疱内及边缘处可见明显肿胀的气球状表皮细胞。
在变性的细胞核中可见嗜酸性核内包含体。
与皮疹相应的神经节内也有病变,表现为脊髓后柱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炎,神经节和神经后根有剧烈炎症反应。
真皮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在皮疹出现后不久也出现明显变性。
常先有轻度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痛以及患处皮肤灼热、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等。
典型的皮损为在炎症基础上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围以红晕。
皮损沿外周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很有特征性,有诊断价值。
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若无继发感染。
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疤痕。
由于机体免疫状态的不同,表现常不典型,而有不同名称。
对有神经痛而无皮疹者称无疹性带状疱疹;仅有红斑、丘疹而不发展为水疱的称无疹性带状疱疹;仅有红斑、丘疹而不发展为水疱的称顿挫性;发生大疱的为大疱性;出血的为出血性;坏死明显的为坏疽性;皮损因病毒血源播散的称泛发性;累及内脏如肺、肝或脑部时称带状疱疹肺炎、肝炎或脑炎。
极少数可累及两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双侧性或同侧有数支不同神经分布的损害。
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具诊断价值,常出现在发疹前或出疹时,并可逐渐加居。
儿童患者痛较轻或不痛,老年患者则常明显,呈阵发性加剧,难以忍受,且在皮损消退后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带状疱疹1.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2.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
3.此病毒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体内,初次或原发感染后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见于儿童;以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脊髓后根向神经纤维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在脊神经后根或神经节内。
4.某些诱因如劳累、感染、外伤、恶性肿瘤等刺激下,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多见于成人。
5.疱疹痊愈后获得终身免疫。
带状疱疹的处理流程病历摘要男性,67岁。
左侧胸、背部疼痛5天,起疹1天。
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侧胸、背部疼痛,呈针刺样,阵发性、放射性疼痛。
自行外贴止痛膏,疼痛无明显减轻。
1天前患部皮肤出现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很快发生集簇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互不融合,皮疹迅速发展为水疱。
皮损呈带状分布,未超过体表正中线。
并伴阵发性疼痛,尤以晚间为甚,遂来就诊。
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肺腹无特殊。
皮肤科情况:左侧胸背部皮肤可见两片约3cm×4cm大小红斑,其上可见粟粒大小丘疱疹、水疱。
部分疱壁紧张发亮,内容清晰透明。
疹间皮肤正常。
皮损呈带状分布,未超过体表正中线。
【问题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思路1:男性,67岁;成簇水疱,基底红晕;皮疹单侧分布,未超过体中线;自觉疼痛。
思路2:表现为疼痛和水疱的皮肤病可有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非带状或单侧分布,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过程中,且有反复发作史。
故诊断考虑为带状疱疹,本病前驱期或无疹型应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阑尾炎、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等鉴别。
知识点带状疱疹好发生在成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者。
好发部位依次是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损害常为一个神经节段。
神经病学试题多套含答案神经病学考试题库(一)一、填空(总分20分,每空1分)1、一般感觉包括_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2、头不能向左侧偏以对杭检查者的阻力是_右侧__胸锁乳突肌__肌瘫痪。
3、左眼不能闭合,示齿时口角向左歪是__右__侧___周围性_性__面神经_瘫。
4、视野检查发现,左眼视野图为○,右眼为○,其视通路病变部位在__左___侧视神经____。
5、病员说话吐词不清,吞咽困难,伸舌受限,舌肌萎缩,是由于_舌咽___,__迷走,_舌下__等神经损害。
6、右侧胸4至胸12痛觉消失,触觉存在是由于脊髓_右____侧__后脚______损害。
7、舌前2/3及舌后1/3的味觉分别由________、________神经支配。
8、巴彬斯基(Babinski)氏征是由_锥体束_______损害引起。
9、右耳传导性聋时,韦伯(Weber)试验偏向__右______侧。
10、剪刀步态见于_脊髓或脑性瘫痪____病人。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三偏综合征:、内囊损害时,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双眼同向偏盲,简称三偏综合征,常见于脑血管病时。
2、交叉性瘫痪:即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是脑干损害的特征性表现。
3、脊髓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损害时,病人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引不出,小便潴留,称为脊髓休克。
4、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强直一阵挛发作(GTCS)若在短期内频聚发生,以致发作间隙中意识持续昏迷者。
5、放射性疼痛:、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病变刺激时,疼痛不仅发生于刺激局部,且可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称为放射性疼痛。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一般脑脊液化验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写出各项正常值。
包括脑脊液压力,Queckenstedt试验,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等。
腰穿正常脑脊液压力为80~180mm水柱(0.78~1.76KPa),白细胞0~5×106/L,红血球为0,蛋白0.15~0.45g /L,糖2.5~4.4mmol/L,氯化物120~130mmol/L。
眼部带状疱疹会有的表现你知道吗
文章导读
很多人一听到疱疹这个病都会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引起的会有什么样的症状,所以等到自己患有这种疾病的时候也会不注意,等到严重才会发现。
今天我来很大家分享一下眼部带状疱疹的具体变天有哪些。
一、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二、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耳神经痛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耳神经痛这不仅仅是一种症状,而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这个状况,这还是和平常人们经常带耳机听歌,长时间的熬夜有一定的关系,在发作的期间患者不光是会感觉到耳朵后面的神经疼痛,还会发现自己的皮肤也变得发红,这都是由于耳神经痛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尤其是在摄入食物的时候疼痛得更加厉害,这是由于上下咀嚼的过程中会牵引到耳朵部位的神经,从而使得患者会感觉到剧烈的刺痛,而且一般都是阵发性的疼痛,会反反复复出现。
★症状表现:
典型表现为一侧耳颞部发作性疼痛伴有皮肤潮红、多汗,且发作常与进食有关。
疼痛为发作性灼痛,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前壁及深部、耳前、下颌关节及颞部,严重时可向该侧下颌及颈部放射痛。
疼痛常由进食活动引起,尤其是在进用刺激性或坚硬食物时易发生,但亦可在夜间、空气闷热、情绪过度激动时发生。
发作期间常伴有耳颞神经分布区内皮肤潮红、多汗,该侧唾液分
泌增多及颞浅动脉搏动增强。
在外耳道与下颌关节突之间常有显著压痛,偶尔触压该处可引起疼痛发作。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容易患病。
疼痛多为一侧,亦可两侧,位于枕部和后颈部,疼痛程度轻重不等,多为中等度疼痛,少数病人疼痛剧烈,多为锥样或电击样串痛,也可为刀割样阵发性疼痛或跳痛,钝痛也较常见,并向头顶和前额部放散.
耳后疼痛是一种常见发病于面部神经的神经科疾病。
耳后疼痛一般是由病毒侵袭、面部神经受到物理性压迫或损伤造成的,没有传染性。
耳部感觉神经很丰富,而且和邻近器官的神经也有联系,所以耳痛除了是耳本身疾病的症状之外,也可能为邻近器官的疾病发生的反射性耳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