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yy陶瓷工艺实验设计报告要求解析

yy陶瓷工艺实验设计报告要求解析

yy陶瓷工艺实验设计报告要求解析
yy陶瓷工艺实验设计报告要求解析

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设计报告

题目:瓷质墙地砖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学号:201202020214

姓名:杨文静

指导老师:任强王莹何选盟

2015年10月

目录

1.实验目的........................................................ - 2 -

2.实验安排........................................................ - 2 -

2.1查资料 .................................................... - 2 -

2.2实验过程.................................................. - 2 -

2.2.1原料处理............................................ - 2 -

2.2.2配料、球磨、烘干、造粒.............................. - 2 -

2.2.3成型................................................ - 2 -

2.3完成实验总结报告.......................................... - 3 -

3.实验内容........................................................ - 3 -

3.1课题背景.................................................. - 3 -

3.2目的和意义................................................ - 3 -

3.3坯料配方设计与计算........................................ - 3 -

3.3.1坯料配方设计........................................ - 3 -

3.3.2坯料配方设计要点.................................... - 4 -

3.3.3坯料配方计算过程.................................... - 6 -

3.4坯料的制备............................................... - 10 -

3.5压制成型................................................. - 11 -

3.6烧成过程的变化及烧成温度的确定........................... - 13 -

3.6.1烧成过程的变化..................................... - 13 -

3.6.2烧成温度的确定..................................... - 13 -

3.7成品、半成品性能测定..................................... - 14 -

3.7.1泥浆流动性的测定................................... - 14 -

3.7.2瓷坯抗弯强度的测定................................. - 14 -

4预先设计实验流程............................................... - 15 -

4.1工艺流程图............................................... - 15 -

4.2预测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 - 15 -

5总结 ........................................................... - 15 -

参考文献......................................................... - 16 -

1.实验目的

1.1了解常用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1.2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

1.3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1.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验安排

2.1查资料

进行坯体配方设计和计算,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报告。

2.2实验过程

2.2.1原料处理

粉碎机或研钵(颗粒小于1mm或全部通过20目筛)

2.2.2配料、球磨、烘干、造粒

配料量300g

2.2.3成型

按模具尺寸、每个7g原料成型试样33个以上,测试烧结温度范围用20个,按烧成温度烧成10个。

2.3完成实验总结报告

3.实验内容

3.1课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住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瓷质砖材料的发展。同时瓷质砖以其气孔率低、机械性能好、抗化学腐蚀和抗冻性能好等优良特性,在建筑装饰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抛光砖多次布料技术、渗花技术、微粉布料技术等新的装饰技术的出现。更加完善了瓷砖的外观效果,开拓了更为广泛的使用领域,特别是等超大规格产品的出现,已逐渐取代天然石材在外墙、地面及家庭台面板等方面的装饰应用。

当瓷质砖在各个领域不断拓展应用范围的同时,人们对产品内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高强度超薄型瓷板用于外墙干挂、高强耐磨型用于大流量人行地面、高强度耐急冷急热型用于台面板等、这一切都促进我们对瓷质砖坯体的组成、生产工艺与显微结构和材料性能进行研究,以求能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性能、低成本和能大批量生产的高档瓷质砖产品。

3.2目的和意义

本人在这里仅就其坯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选择一种瓷质墙地砖陶瓷坯料配方,来完成实验,致力总结出较合适的坯料配方。

3.3坯料配方设计与计算

3.3.1坯料配方设计

表3-1实验原料的化学组成(wt%)

表3-2 初步设计的坯料的化学成分

[1] SiO 2

Al 2O 3 Fe 2O 3 TiO 2 CaO MgO K 2O Na 2O IL 64.80 21.42 0.35 0.13 0.45 1.56 4.24

2.65 4.72

3.3.2坯料配方设计要点

(1)原料

A 粘土

①软质:硬度低,可塑性、结合性好,杂质较多,成泥后干燥收缩率大,烧后白度低。苏州土、洪江土、碱矸(实验室提供)等。

原料 SiO 2 Al 2O 3 Fe 2O 3 TiO 2 CaO MgO K 2O Na 2O 烧失量 石英 98.5 0.7 0.1 0.1 - 0.3 - - 0.3 长石 64.3 18.9 0.1 - 0.6 0.2 13.7 2.1 0.5 生砂

44.2 39.5 0.2 0.1 0.2 - - - 15.8 碱矸 37.5 39.3 0.6 1.4 1.4 1.8 0.2 2.1 15.7 滑石

粉 62.0 0.4 0.1 - 1.5 30.5 - - 5.5

洪江

49.5 34.4 0.4 - 0.3 0.1 1.2 0.4 13.3 苏州

土 46.43 39.87 0.50 - 0.32 0.10 - - 12.30

②硬质:硬度较高,可塑性、结合性较差,杂质少,干燥收缩率小,烧后白度高。实验室提供大同土(生砂石)。

B长石

钾、钠长石,K2O(Na2O)?Al2O3?6SiO2硬度莫氏5~6级;无可塑性,瘠性原料。

①钾长石:肉红色透明感岩石;熔融温度1200~1220℃,高温黏度较大,对黏土和石英的溶解能力较低。

②钠长石:淡肉红色略白色透明感岩石;熔融温度1180~1200℃,高温黏度较小,对黏土和石英的溶解能力较高。

C石英

理论组成:SiO2;熔点:1713℃;硬度:莫氏7级;白色块状或砂状,瘠性原料。

晶型转变:β-石英?α-石英(573℃)ΔV=0.82%

实验室提供河南石英砂引入量20%~40%

(2)各种原料作用

A粘土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①赋予坯料以可塑性或结合性。保证成型性能及泥浆稳定性。强可塑性粘土一般小于15%。

②赋予以一定的干燥强度。保证后续工序顺利进行。

③构成坯体的主体,总量一般50%左右。

④烧成过程中转化为莫来石等铝硅化合物,构成坯体和材料的骨架。

B长石在坯料中的作用

①约1000℃长石开始熔融,液相填充于固相颗粒之间,提高坯体的致密度,冷却后转化为玻璃相与固相颗粒牢固结合,提高产品的强度、透明度等性能。

②溶解黏土和长石,在液相中析出晶须状莫来石晶体,提高产品的强度、热稳

定性等。

③降低干燥收缩,提高干燥速度。

④降低烧成温度。

实验室提供山西闻喜长石引入量20%~40%

C石英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①高温下部分溶解于液相,提高液相的高温黏度,未熔石英颗粒与黏土转化物一起构成坯体骨架,防止产品变形。

②对产品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合理的颗粒度能够提高强度,否则降低强度。

③降低干燥收缩,提高干燥速度。

④提高烧成温度。

D滑石类原料在陶瓷坯体中的作用

滑石类原料在陶瓷坯体中的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大而变化。

①在滑石类原料加入量较低的情况下(一般在日用瓷中加入1%~2%,在陶瓷墙地砖中加入3%~8%)可降低烧成温度,液相在低温下形成,加速了莫来石晶体的生成,同时提高了制品的白度、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②当加入较多的滑石(34%~40%)时,在高温阶段滑石中的硅酸镁与粘土中的硅酸铝反应生成堇青石(2MgO2·2Al2O3·5SiO2),其热膨胀系数仅为2×10-6/℃

~3×10-6/℃ ,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热稳定性。

③当滑石用量的比例达到50%或更多时,烧成在1200℃左右形成的斜顽辉石(MgO·SiO2)与堇青石可占30%~50%。这种产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与热稳定性,由于介电损耗较大,故可作为高频绝缘材料及需要高机械强度、高绝缘性的材料。当坯料中的滑石占70%~90%时,所得到的制品称为块滑石制品,主要由斜顽辉石晶体组成,可作为无线电仪器中的高频、高压绝缘材料。

④滑石用于陶瓷坯体时,在坯体中形成顽火辉石,使整个坯体具有较高的膨胀系数,导致釉层受压应力作用,可防止釉裂、坯体的吸湿膨胀及产品釉面的后期龟裂[2]。

3.3.3坯料配方计算过程

yy陶瓷工艺实验设计报告要求解析

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设计报告 题目:瓷质墙地砖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学号:201202020214 姓名:杨文静 指导老师:任强王莹何选盟 2015年10月

目录 1.实验目的........................................................ - 2 - 2.实验安排........................................................ - 2 - 2.1查资料 .................................................... - 2 - 2.2实验过程.................................................. - 2 - 2.2.1原料处理............................................ - 2 - 2.2.2配料、球磨、烘干、造粒.............................. - 2 - 2.2.3成型................................................ - 2 - 2.3完成实验总结报告.......................................... - 3 - 3.实验内容........................................................ - 3 - 3.1课题背景.................................................. - 3 - 3.2目的和意义................................................ - 3 - 3.3坯料配方设计与计算........................................ - 3 - 3.3.1坯料配方设计........................................ - 3 - 3.3.2坯料配方设计要点.................................... - 4 - 3.3.3坯料配方计算过程.................................... - 6 - 3.4坯料的制备............................................... - 10 - 3.5压制成型................................................. - 11 - 3.6烧成过程的变化及烧成温度的确定........................... - 13 - 3.6.1烧成过程的变化..................................... - 13 - 3.6.2烧成温度的确定..................................... - 13 - 3.7成品、半成品性能测定..................................... - 14 - 3.7.1泥浆流动性的测定................................... - 14 - 3.7.2瓷坯抗弯强度的测定................................. - 14 - 4预先设计实验流程............................................... - 15 - 4.1工艺流程图............................................... - 15 - 4.2预测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 - 15 - 5总结 ........................................................... - 15 - 参考文献......................................................... - 16 -

实验室心得体会

实验室心得体会 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在实验室工作要谨慎且细心。下 面是带来的实验室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经历了四周共八个学时的焊接学基础实验,我觉得自己学到 了很多东西,虽然大二的时候自己也在金工实习的时候学过电焊,但是那时候自己对焊接原理是完全不了解,到现在基本学习完了 焊接学基础的理论教学再来做实验的我感觉轻松了,因为我懂得 了很多焊接学的原理。也知道了焊接不只是电焊,另外还有气焊 等等。 这四周的焊接学实验我们总的来说学习了气焊和电焊,气焊 中也分了对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焊接,我们在焊接过程中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对于高中低碳钢的难易明显不同! 有一次课程我们学习的是铸铁的焊接,对于铸铁的流动性也 明显可以感受到比较差!每次体验实验之前老师总是给我们介绍 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实验内容!通过老师的介绍和之后亲身 的体验可以说我们对于每次实验的内容都有很好的理解和体会。 对于这次的电焊实验我的记忆尤其深刻,因为在试验过程中 我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总会给我详细解释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这 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比如有一次的试验内容是薄板钢的对接。 两块薄薄的钢板,我很认真的摆放在试验板上焊接,我本以为这 是最简单的焊接了,但是结果却不如意,当我用平焊的方式把这

两块钢板焊接完以后才发现焊接后的钢板出现了严重的变形,原 本平的钢板变得翘起来了!而且由于焊接技术不好使得焊缝很不 平整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焊穿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焊接产品我真 是无地自容!但是老师给我详细解释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比 如钢板翘起来了是因为焊接过程中的散热不均匀,这些现象可以 用经验解决。对于焊穿的那个窟窿老师握着我的手一点一点的把 它填上了,老师告诉我这是由于汉弧太短以及焊接速度太慢造成的!他还鼓励我别灰心,我特感动! 我十分懊恼自己有一身的理论知识却还是焊接处这么差的效果,所以我觉得这次的实验是很必要的,对于我们这些学了很多 理论知识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它使得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差 距和经验的不足,以后需要勤奋的学习的同时多注重实际的运用,这样才应该是全面实际的应用型人才! 透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正因这次实验个性是回转机构 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 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能够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 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资料,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 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 样记录数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 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CPU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中央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理解中央处理器的原理图设计方法。 2、能够设计实现典型MIPS的11条指令。 二、实验要求 1、使用Logisim完成数据通路、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2、完成整个处理器的集成与验证。 3、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电路源文件。 三、实验环境 VMware Workstations Pro + Windows XP + Logisim-win-2.7.1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数据通路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通路主要由NPC、指令存储器、32位寄存器文件、立即数扩展部件、ALU、数据存储器构成。其中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可直接调用软件库中的ROM和RAM元件直接完成,其余部件的设计如图所示: 图1.1 NPC

图1.2 32位寄存器

图1.3 立即数扩展部件 图1.4 ALU 2、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控制器的主要设计思想如图所示 图2.1 控制器设计思想 输入000000 001101 100011 101011 000100 000010

输出R-type ORI LW SW BEQ JUMP RegDst 1 0 0 x x x ALUSrc 0 1 1 1 0 x MemtoReg0 0 1 x x x RegWrite 1 1 1 0 0 0 MemWrite0 0 0 1 0 0 Branch 0 0 0 0 1 0 Jump 0 0 0 0 0 1 Extop x 0 1 1 1 x ALUop2 1 0 0 0 0 x ALUop1 x 1 0 0 x x ALUop0 x 0 0 0 1 x ALUop[2:0] Funct[3:0] 指令ALUctr[2:0] 111 0000 add 010 111 0010 sub 110 111 0100 and 000 111 0101 or 001 111 1010 slt 111 010 xxxx ori 001 000 xxxx Lw/sw 010 011 xxxx beq 110 表2.1 控制器设计真值表

陶瓷工艺学结课论文

高温长寿命功率型尖晶石锰酸锂的 设计和研究进展 学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学院:资源与材料学院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杨连威 日期:2015年01月06日 摘要:综述了尖晶石锰酸锂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高温长寿命功率型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工艺及其原材料的制备,性能的测试,并对此材料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锰酸锂;锂电池;研究现状;测试;发展 1 引言 在所有的元素中,金属锂具有最负的标准电极电位,而且是相对原子量最小的金属,因此锂电池在所有电池中的理论能量密度最高。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的化学电源相比,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工作温度范围宽、使用范围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特点。众多优点集于一身的锂离子电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理想能源,因此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发展十分迅速,但正极材料的研究相比于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来说有些滞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成本主要受限于正极材料。大多数锂电正极材料的容量都是一百几十毫安时/克,而负极材料的容量最高可达几千毫安时/克,商业化应用最广的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不菲,要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空间就必须突破正极材料这个瓶颈。目前研究较多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LiCoO2、层状LiNiO2、层状LiMnO2和它们的衍生产物镍锰钴三元材料,以及尖晶石型LiMn2O4和橄榄石型LiFePO4等。 层状钴酸锂是大规模商业化使用的正极材料,其放电电压高(3.7V),循环性

能及稳定性都较好,但是价格昂贵、钴资源匮乏且毒性较高;镍酸锂的比容量较高(理论为274mAh/g),但是稳定性不好,循环性能差,安全性也较差,合成条件比较苛刻;层状锰酸锂的比容量也较高(理论为285mAh/g),原料廉价易得,但是材料稳定性较差,循环性能较差;层状镍锰钴三元材料的比容量较高,造价较高,但是放电平台不平稳,倍率放电性能差,安全性也较差(三元材料的安全性视材料中镍、锰、钴配比不同而有差异);橄榄石型磷酸亚铁锂的原料廉价易得,循环性能优异,但是堆积密度太低,导致其电芯容量密度较低,难以达到行业要求,此外,磷酸亚铁锂的合成条件难以精确控制,生产批次稳定性差,实际生产中产率低,市场售价较高。 尖晶石锰酸锂的原料来源广且价格低廉,安全性能很好,无毒对环境友好,放电平台电压较高(准4V平台),常温循环性能较好,倍率放电性能较好,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锂电正极材料,但是高温循环性能较差,材料中的锰较容易溶解在电解液中。近年来,国内外对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研究范围和深入程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当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就目前情况来看,实验室中尖晶石锰酸锂的常温性能已经较好,初始放电比容量在120mAh/g左右,循环性能也比较平稳,但是高温下锰酸锂的容量损失严重,循环性能还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业生产原料的纯度低、生产规模大、工艺条件控制的精度相对较低,导致生产出来的锰酸锂性能较低,特别是在高温(55℃)下循环性能和储存性能较差,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尖晶石锰酸锂的工业化进程。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两篇】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两篇】 万能实验报告心得体会(1) 经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更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我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明白人世间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勇敢去应对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这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我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我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文秘工作应支持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多听别人的提议,不要太过急燥,要对自我所做事去负责,不要轻易的去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单位也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本事,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对实际的文秘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我明白工作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觉得重要的是在这段实习期间里,我第一次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并且在次期间,我注意观察了前辈是怎样与上级交往,怎样处理之间的关系。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期间,我从末出现无故缺勤。我勤奋好学.谦虚谨慎,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提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细

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学到把学样学到的明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尊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职责心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 为期2个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2个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收益非浅.此刻我对这2个月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回想自我在这期间的工作情景,不尽如意。对此我思考过,学习经验自然是一个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没有做到位。此刻发现了这个不足之处,应当还算是及时吧,因为我明白了何谓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自我能够把那些不该再存在的“特点”抹掉。感激教师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我从中受益非浅。 本次实习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生产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中,让我们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初步的认识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我会把这此实习作为我人生的起点,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要求自我,完善自我,让自我做的更好。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 课题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 掌握多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 正确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器材】 秒表、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米尺 【实验原理】 借用一道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转换,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可测定出重力加速度。在B点给木块一初速度让其沿 斜面匀减速上滑,记下到达最高点的时间t1,并测出BD长度s。将木块由D点静止释放让其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记下 到达B点的时间t2。由牛顿第二定律易知上滑、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

1a2t22 2 hsl11 解得g?(2?2) ,sin?? lht1t2s? a1?gsin??mgcos?、a2?gsin??mgcos?。由运动学公式,有s? 12a1t1,2 运用水滴法测重力加速度测出水滴间隔时间以及掉落高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可测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内容】 1.测出斜面的高 H、斜面的长L 2.给木块一初速度,记录到达最高点的时间 3.将木块静止释放,使其下滑,记录下滑到点B的时间 4.多次重复步骤2、3,记录多组数据。 5.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个盘子,使水一滴一滴连续地滴到盘子里,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到盘子里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 6.量出水龙头口离盘子的高度h,再用停表计时。 7.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盘子里的声音的同时,开启停表开始计 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按下停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t。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实 验 报 告 撰 写 要 求 实验操作是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报告的撰写又是知识系统化的吸收和升华过程,因此,实验报告应该体现完整性、规范性、正确性、有效性。现将实验报告撰写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 首页包含实验一般信息。主要有下面选项:系班级、姓名、学号、同组实验者、实验日期、实验名称、指导老师,这些选项请大家如实填写;续页不再需要包含首页中的实验一般信息。 实验报告正文部分,从七个方面(目的、内容、步骤等)反映本次实验的要点、要求以及完成过程等情况。 1、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2、实验仪器 实验所使用的主要器件、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请写上仪器编号。 3、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个步骤。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4、实验过程与分析(故障排除及数据记录分析)详细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问题,并进行故障分析,说明故障排除的过程及方法。根据具体实验,记录、整理相应数据表格、绘制曲线、波形图等。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计算的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5、实验结果总结 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完成思考题目,作出结论。 6、小结 对本次实验的体会、思考,并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7、附录 实验研究过程中收集积累的重要的原始资料、实验研究中引起的重要文献资料目录等。 注意: ?实验报告用学校统一的实验报告纸书写,附录用A4纸书写,字迹工整;曲线、波形图要用铅笔画在座标纸上;线路图要整齐、清楚(不得徒手画);图、表请注明图、表序号及其简单说明,图请在图下面注明,表请在表头注明。 ?实验报告将记入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 ?每次实验开始时,交上一次的实验报告,否则将扣除此次实验成绩。

试验三结构陶瓷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实验一陶瓷墙地砖的制备 陶瓷墙地砖的制备包括坯料和釉浆的制备、坯体成型、施釉、烧成等主要工序。陶瓷墙地砖产品质量的好坏与泥釉料配方、工艺参数及工艺控制密切相关。本实验目标是要求学生制备出陶瓷内外墙砖或地板砖的小件制品,从中体会陶瓷墙地砖的生产工艺技术,提高操作技能。可分组进行各阶段的实验,然后组合在一起,也可以上组为下一组制备泥浆、釉浆和坯体。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坯料、釉料制备方法。 2、掌握和运用粉体、釉浆及产品性能测试技术。 3、掌握陶瓷砖的成型方法。 4、了解陶瓷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了解影响陶瓷墙地砖产品质量的因素及改进方法。 二、实验内容 独立设计制作各类陶瓷墙地砖;了解和掌握制备陶瓷砖的工艺步骤(包括配方计算、配料、研磨、成型、施釉、烧成等过程);墙地砖抗弯强度、吸水率、热稳定性等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实验原理 制定坯料配方的方法通常是根据产品性能要求,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型方法。例如制造日用瓷则必须选用烧后呈白色的原料,包括粘土原料并要求产品有一定强度;制造化学瓷则要求有好的化学稳定性;制造地砖则必须有高的耐磨性和低的吸水性;制造电瓷则需有高的机电性能;制造热电偶保护管必须能耐高温、抗热震并有高的传热性,制造火花塞则要求有大的高温电阻、高的耐冲击强度及低的热膨胀系数。 选择原料确定配方时既要考虑产品性能,还要考虑工艺性能及经济指标。各地文献资料所载成功的经验配方固有参考价值,但无论如何,不能照搬。因粘土、瓷土、瓷石均为混合物;长石、石英常含不同的杂质,同时各地原有母岩的形成方法、风化程度不同,其理化工艺性能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所以选用原料制定配方只能通过实验来决定。坯料配方试验方法一般有三轴图法、孤立变量法、示性分析法和综合变量法。 三轴图法即三种原料组成图,图中共有66个交点和100个小三角形,其中由三种原料组成的交点有36个,由两种原料组成的交点有27个,由一种原料组成的交点有3个。如图所示。配料时先决定该种坯料所选用各种原料之适当范围,初步确定三轴图中几个配方点(配方点可以在交点上,也可以在小三角形内)。 孤立变量法即变动坯料中一种原料或一种成分,其余原料或成分均保持不变,例如A、月、C三种原料,固定A、B,变动C;或固定月、C,变动A;或固定A、C变动B,最后找出一个最佳配方。 示性分析法即着眼于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理论配合比。例如高岭土中常含有长石及石英之混合物,长石中常含有未化合的石英,瓷石中则常含有长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等。如配方中的高岭土是指纯净的高岭石,配方中的长石、石英是指极纯的长石及石英,则最好用示性分析法测定各种原料内之高岭石、长石,石英的含量,以便配料时统计计算。 综合变量法即正交试验法,也叫多因素筛选法、多因素优选法、大面积撒网法。试验前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006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融 日10 月5 年2013. 多功能助 力器实验题目: 绩成名姓孙翔 批阅教师实验日期 批阅日期同组成员 ****************************************************************************** 实验目的一、 1、发挥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将涉及内容和设计方法邮寄的融合到一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教2材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突破原有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束缚,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3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以及结合创新科学技术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所选课题的功能原理与工作原理分析;二、功能原理:多功能老人(残疾人)方便助力器,属于老人(残疾人)生活用建议坐便器结合起来的一款行动座椅、具。它是将老人方便助力器、多功能老年人(残疾人)用品,旨在协助老年人(残疾人)行动及上例如座板采用碳纤维,厕所,不仅如此,本项目还从材质上进行改革,整个产品易如拆装,并且满足产品设计轻量化原则;功能上透气舒适,方便在不用时将其拆卸,且便于更换损坏零件。工作原理: 行动不便的问通过支撑架的无力支撑作用解决老年人(残疾人)使得老年人行进题,将碳纤维材质做成坐板并使之安装在支撑架上,途中疲劳时可以坐下休息并且满座轻量化原则解决助力器笨重而不 便携带的问题;通过对坐板的改造,可以节省材料减轻产品重量,并且可以增加多功能助力器的另一功能——坐便器,通过提升坐便高度,帮助老年人解决起蹲不变的问题。本课题设计的创新点;三、、本课题将助力器、行动座椅、坐便器等功能综合一起;1 、产品结构简单易于拆装;2 3、产品材料新颖,牢固舒适; 4、产品设计采用轻量化原则;本课题设计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四、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20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1%2005年全国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而在我国,早在万人,占总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人口抽样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1490160%人口数的。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岁以上的人口是万人。占全国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是1041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可见在我国,老年群

陶瓷析晶釉的制备.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陶瓷析晶釉的制备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陶瓷材料制备的整个工艺过程; 2. 了解影响陶瓷析晶釉的制备工艺和主要影响因素,如:晶种加入量、烧 成制度、原材料粒度等; 3. 通过实验来提高实验能力、设计能力、钻研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行星磨、电阻干燥箱、1300℃加热炉、石英、石灰石、氧化锌、高岭土、甲基纤维素、钠长石 三、实验原理: 干压成型的原理:高纯度粉体属于瘠性材料,用传统工艺无法使之成型。首先,通过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改变粉体表面性质,包括改变颗粒表面吸附性能,改变粉体颗粒形状,从而减少超细粉的团聚效应,使之均匀分布;加入润滑剂减少颗粒之间及颗粒与模具表面的摩擦;加入黏合剂增强粉料的粘结强度。将粉体进行上述预处理后装入模具,用压机或专用干压成型机以一定压力和压制方式使粉料成为致密坯体。 结晶釉的析晶原理:影响结晶釉烧成的主要因素包括釉料的结晶特性、釉料的粘度、适当的结晶温度以及在此温度下的保温时间。釉料的结晶特性包括成晶物质形成晶核的机理、成晶物质的过饱和程度及成品物质在釉中的溶解度,这些因素主要由釉料成分决定。粘度对质点扩散的阻碍作用限制着结晶速度,合适的粘度为结晶过程中质点发育成点阵提供了有利条件。粘度取决于温度,因此结晶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合理的烧成温度,即在熔体降温冷却时,选择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并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保温以获得各种不同花形的结晶产物。 结晶釉的烧成制度必须符合结晶釉的结晶规律釉是一种玻璃质,当釉中的某种物质处于过饱和状态时,这种物质就有了结晶的自发倾向二但要从熔体或玻璃体中析出晶体,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形成晶核,然后是晶体长大。成核速度和晶体生长速度都是过冷度(熔点与系统所在温度的差值,T m-T)和粘度的函数,它们在冷却开始与冷却终结时均降至零,而在某一温度达到最大,这两个最大值并不重合,晶核形成的最大速度在较低温度区,而晶体生长的最大速度在较高温度区。因此,结晶的最佳温度应当位于与最大晶核形成速度及最大晶体生长速度相对应的温度之间,应该在这两个温度值之间去选择一个最适宜的结晶温度。 四、实验步骤: 1.坯体的制备,称量7.00g粘土,装进模具中,然后进行压坯。其中在10Mpa 保压30s,20Mpa保压30s。重复上述过程39次,共制得40块坯体。 2.将坯体放置在加热炉中,加热至1100℃,然后保温10mins,自然冷却至室温。 3.按配比称量釉料,放置在球磨罐中,用行星磨进行球磨,球磨12mins。(其中,料球水比为1:1.5:1)。 4.浸釉。将坯体一边浸入釉浆中,第一次浸入时间为5s,第二次为10s,然后将施好釉的坯体放入干燥箱内干燥。 5.将施好釉的坯体放进加热炉中进行不同温度制度的煅烧,并自然冷却至室

陶瓷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陶瓷 1.瓷砖的分类区别优缺点 按其制作工艺及特色可分为通体砖、玻化砖、釉面砖、仿古砖、抛光砖及陶瓷锦砖(既马赛克)。不同特色的瓷砖当然有各自的最佳用途。 通体砖:是将岩石碎屑经过高压压制而成。 *优点:表面抛光后坚硬度可与石材相比,耐磨性好。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通体砖普遍用于室内外墙面、地面的装饰,通体砖其表面粗糙,使得通体砖具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 *缺点:但是通体砖是经打磨后,毛气孔暴露在外,油污、灰尘等容易渗入。而且通体砖表面粗糙吸水性高容易吸纳污物和划痕,使得表面发黑、发黄、失去光泽。抗污性较差。

抛光砖:抛光砖属于通体砖的一种。该种类型的砖用粘土和石材的粉末经压机压制,然 后烧制而成,正面和反面色泽一致,不上釉料,烧好后,表面再经过抛光处理,这样正面就很光滑,很漂亮,背面是砖的本来面目。 *优点: 相对通体砖而言,抛光砖的表面要光滑得多。抛光砖坚硬耐磨,砖体白度高,防污力强、防静电,应用于各种高雅居室作装饰,效果高档。 *缺点: 抛光砖表面光滑也就是说一旦地上有水了,就非常滑,所以不适用于浴室和厨房等位置。同时抛光时会留下凹凸气孔,这些气孔会藏污纳垢,抗污性一般。 玻化砖:玻化砖其实就是全瓷砖。致密程度要比一般地砖更高,其表面光洁但又不需要 抛光,所以不存在抛光气孔的问题。属于是一种强化的抛光砖,质地比抛光砖更硬更耐磨。玻化砖是通体砖坯体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的砖,属通体砖的一种。玻化砖是由石英砂、泥按照一定比例烧制而成,然后经打磨光亮但不需要抛光,表面如玻璃镜面一样

光滑透亮,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其在吸水率、边直度、弯曲强度、耐酸碱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釉面砖、抛光砖及一般的大理石。 *优点:玻化砖不同于一般抛光砖色彩单一呆板无变化,它的色彩艳丽柔和,没有显著色差,不同色彩的粉料自由融合,自然显现丰富的色彩层次。 *缺点:打磨时,毛气孔暴露在外,油污、灰尘等容易渗入是玻化砖公认的缺陷。 釉面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就是表面用釉料一起烧制而成的,主体又分 陶土和瓷土两种,陶土烧制出来的背面呈红色,瓷土烧制的背面呈灰白色。釉面砖表面可以做各种图案和花纹,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因为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根据光泽的不同,釉面砖按照表面对光的反射强弱可以分为亮光的亚光两大类。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仿古砖即为亚光釉面砖。釉面砖是装修中最常见的砖种,由于色彩图案丰富,而且防污能力强,规格多、清洁方便、选择空间大、适用于厨房和卫生间。 -亮光釉面砖。适合于制造出"干净"的效果 -哑光釉面砖。适合于制造出"时尚"的效果 *优点:釉面砖的表面强度会大很多,可作为墙面和地面两用。相对于玻化砖,釉面砖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脏,防滑防渗,无缝拼接,任意造型,韧度非常好,基本上不会发生断裂等现象。花纹图案,风格多样。 *缺点: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在烧制的过程中经常能看到有针孔、裂纹、弯曲、色差釉面有水波纹斑点等。

电子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制作一台微型程控搅拌器 专业年级:2014级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谷健 设计人:张志诚 左修洋 设计日期:2017年8月23日 摘要 本设计是制作一台微型程控搅拌器,采用AT89S52单片机来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加速转、减速转,以及与红黄绿三种颜色的LED灯的交替变亮、闪烁相互配合。采用PWM进行调速,全部通过单片机控制,达到智能操控的效果。 关键字:AT89S52;PWM;单片机控制 目录 1.1任务................................................................. 1.2设计要求............................................................. 1.3说明................................................................. 1.4设计提示............................................................. 2系统方案选择............................................................. 2.1单片机选择........................................................... 2.2电机制动............................................................. 2.3电机正反转...........................................................

实验设计报告心得体会大全

实验设计报告心得 体会大全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可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

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经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而且用电脑显示输出。能够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据,可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

陶瓷工艺学

一、填空题 1、添加瘠性原料则降低塑性泥料的塑性变形,增加水含量则泥料的屈服值降低,延伸变形量增大。(降低或升高、增大或减少) 2、钾长石的矿物实验式为K2OAl3O26SiO2。 3、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同和坯体致密度的不同,把所有的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陶器和瓷器。 4、干燥过程主要排除坯料内部的自由水。 5、玻璃相在日用瓷胎显微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它的数量、化学组成与分布状态决定着瓷胎的性能。 6、绢云母质瓷采用还原焰烧成,具有白里泛青特色,成为中国瓷的传统风格和独有特点。 7、造粒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三种,即喷雾造粒、普通造粒法、加压造粒法。 8、乳浊釉根据产生乳浊方法不同可分为:气相乳浊、液相乳浊、固相乳浊。 9、滚压成形按模型的凹凸可分为阳模滚压和阴模滚压。 10、陶瓷颜料用的原料一般分为色基、载色母体和矿化剂。 11、压力制度是保证温度制度及气氛制度实现的条件。 二、判断题 1、远红外线干燥,是辐射干燥的一种。(√) 2、为保证匣钵在使用温度下体积的稳定性,匣钵必须在高于制品烧成温度下预先烧制。(√) 3、精陶质釉面砖一般采用二次烧成。(√) 4、热压铸成形的坯体,要预先进行排蜡。(√) 5、锂辉石是一种良好的助熔原料。(√) 6、釉粘度过大,易产生釉面不光滑和橘釉等缺陷,釉粘度过小,易产生流釉、堆釉和干釉 等缺陷。(√) 7、窑内气氛对釉面的表面张力有影响,在还原气氛下的表面张力比在氧化气氛下的表面张 力大。(√) 8、在制作裂纹艺术釉时,使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 9、由于釉面砖制品表面施乳浊釉遮盖坯体,因此对坯体质量没有什么要求。(×) 10、青釉,天目釉,铜红釉均属于低温釉。(×) 11、通常用热空气干燥,湿扩散和热扩散的方向一致,有利于干燥的进行。(×) 12、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时,釉面会产生龟裂和剥落。(×) 13、一般的红色颜料如锆铁红,锰桃红,镉硒红等都可以用于高温烧成制品的装饰。(×) 14、天然粘土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化学式来表示,同时它也无一定的熔点。(√) 15、钾长石和钙长石在任意情况下可以任意比例互溶。(×)

陶瓷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材料化学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指导老师:实验项目:陶瓷的制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陶瓷配料方案的确定方法,确定陶瓷的配料方案; 2.确定陶瓷坯料配方,并且掌握陶瓷坯料的计算方法; 3.掌握陶瓷坯料制备的步骤及成型方法; 4.掌握陶瓷釉料配方的确定和釉料配方的计算; 5.根据陶瓷制备的原理、工艺方法制备出陶瓷样品,并且根据陶瓷样品表现分析其原因。 二、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选择制备长石质瓷,长石质瓷属于长石-石英-高岭土为主的三组分配料。一般的烧成温度范围在1250℃-1350℃,满足实验室的熔炉要求(≦1400℃)。 一般长石质瓷的组成范围为:

通过上述工艺要求确定陶瓷坯料的配方,为了改善陶瓷的外观及性能,同时还会适当的加入其他陶瓷坯料的配料成分。 陶瓷坯体成型以后,往往还要在其表面制备一层釉层。一般的说,釉层基本上就是一种硅酸盐玻璃。釉的作用在于改善陶瓷制品的表面性能,使制品表面光滑,对液体和气体具有不透过性,不易沾污;其次,可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因此,釉的配方主要通过硅酸盐玻璃的配方确定,前面的玻璃实验中已经确定。 三、实验样品与器材 根据实验原理,由于实验室的熔炉的最高温度为1400摄氏度。而长石质瓷的一般烧成温度在1250-1350℃。因此符合实验室要求。而长石质瓷组成范围在直线ME附近的两侧。所以选取了如图所示的点SiO2-K2O-Al2O3(60%-15%-25%). 再对此点进行修正: 由于K2O、Na2O的含量过高会使陶瓷的热稳定性大大降低,因此其含量一般不高于5%。修正SiO2含量为68%、K2O、Na2O总的含量为5.5%。此外Al2O3含量过高会使烧成温度升高。因此其含量不可过高,将其改为20%。 少量加入其他氧化物如Fe2O3、BaO、CaO、MgO SiO2Fe2O3BaO MgO Al2O3K2O Na2O合计68% 0.20% 0.40% 0.20% 20% 4.0% 1.5% 94.3% 根据实验室具有的实验药品: 高岭土(Al2O3·2SiO2·2H20)Na2CO3 石英(SiO2)BaO 碱式Mg2O3(4MgCO3·Mg(OH)2·5H2O)Fe2O3 K2CO3 确定坯料中各矿物或化学原料的组成:

创新性实验研究报告

百度文库 2013-2014 学年_ 2 _学期 山东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创新性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多位BCD→B 码组转换方法研究 组长姓名孙双双学号0123 联系电话E-mail 成员姓名李蕊学号1711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班级2012级 指导教师及职称龚卫民高级实验师 2014 年06 月18 日

二进制码(Binary Code)及二—十进制码(binary-Coded Decimal Code)是目前各种数字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码制,许多系统中需要把8421BCD码快速转换为二进制码送给计算机处理。为了实现三位十进制数的8421BCD码到相应二进制数的转换,本实验采用移位的设计思路,最终通过5片74LS83芯片完成了电路设计、仿真测试及硬件连接。从而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将十进制数的8421BCD码转换为相应的二进制数。其转换范围分别是 (000000000000~) BCD 到(0000000000~11) B 。 场地:山东科技大学J11-413 设备材料: PC机一台数字电子实验箱2个 仿真软件Multisim 5片74LS83 导线若干 1、实验原理 8421BCD 码是最常用的一种描述十进制数的代码,它采用4 位二进制代码表达 0,1,2……8,9 十个数码。每一组代码中,不同的码位(k 3、k 2 、k 1 、k ) 都有其确定的权 值,即从左到右每一位ki=1 时,其恒权权值分别为8、4、2、1。所以,其数值展开式为 D=k 3×8+k 2 ×4+k 1 ×2+k ×10 设三位BCD 码数据为:(h8h4h2h1d8d4d2d1g8g4g2g1)BCD=(N)10 ,则有: (N) 10=h 8 h 4 h 2 h 1 ×(64+32+4 )+d 8 d 4 d 2 d 1 ×(8+2)+g 8 g 4 g 2 g 1 ×20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生物环境测试实验是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会解决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得到充实与提高。 一、教学目的 实验课程是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工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验教学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通过有关基础理论学习、实验设计、实验仪器及器械的使用、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报告书写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团结合作,达到如下目的。 (1)培养学生理论来自实践的科学观点。 (2)培养学生善思考、敏观察、会动手、准确表达及巧妙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测试技能和技术。 (3)培养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思维、团结合作及实事求是的作风。 (4)通过实验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的技术,包括如何收集实验数据,如何正确地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使之不但能运用一些实验成果来验证某些概念理论,而且还可通过一系列设计型的综合应用实验来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加深对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专业所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实践,要求掌握下面的基本内容: (1)科学实验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和熟悉实验常用的仪器和装置; (3)能熟练使用实验常用的仪器、工具及量具; (4)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测试技术、数据采集、误差分析与处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5)了解及熟悉实验研究、实验设计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为了保证实验的质量,顺利完成实验并作出合格的实验报告,故对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提出如下说明和要求。 (一)实验预习 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阅读教材中有关实验的内容及其他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进行实验预习,未预习者不得参加实验。预习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所作实验的目的、方法、要求、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充分理解所作实验的意义,写出简明的预习提纲。 (2)根据所作实验的具体任务,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的具体做法,分析应该测取哪些数据,并估计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确定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准备好实验记录表格及计算用具; (3)到实验室现场结合实验指导书仔细了解摸索实验流程、主要设备的构造、仪表的安装部位、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根据实验任务和现场勘察,拟定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是获得满足要求的实验结果的基本保障。在实验教学中,应反复讲解和训练,使学生确实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方法。 (三)实验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