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特选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5
氧气吸入器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范本操作流程
1. 确认患者的医嘱和需要吸氧的时间。
2. 核对医嘱和吸氧设备的正确性。
3. 将氧气吸入器连接到氧气供应源。
4. 调整氧气流量至医嘱要求的数值。
5. 准备好合适的氧气面罩或导管。
6. 向患者说明吸氧的目的和使用方法。
7. 帮助患者正确佩戴面罩或插入导管。
8. 监测患者的吸氧情况和舒适度,做记录。
9. 定期检查氧气供应源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保持清洁卫生。
10. 吸氧结束后,及时关闭氧气供应源,并拆除吸入器。
考核标准
1. 准确核对医嘱和吸氧设备。
2. 正确调整氧气流量至医嘱要求的数值。
3. 准备合适的氧气面罩或导管。
4. 清楚向患者解释吸氧的目的和使用方法。
5. 帮助患者正确佩戴面罩或插入导管。
6. 监测患者的吸氧情况和舒适度,并做记录。
7. 定期检查氧气供应源和设备的工作状态。
8. 结束吸氧时及时关闭氧气供应源,并拆除吸入器。
以上是氧气吸入器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的范本,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吸氧操作流程1.患者评估: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质量以及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确定吸氧方式与浓度:根据患者的状况以及医嘱,护士需要确定吸氧方式。
常见的吸氧方式包括鼻导管、面罩、气雾剂吸入器和氧气头盔等。
根据患者的需要,需要确定吸氧的氧浓度,通常为24%至100%不等。
3.准备吸氧设备:根据吸氧方式的不同,护士需要准备相应的吸氧设备。
如果是鼻导管,需要准备好鼻导管、氧气气瓶以及氧气调节器;如果是面罩,需要准备好面罩、氧气气瓶以及氧气调节器等。
4.卫生操作:在开始吸氧操作前,护士需要进行手部卫生,并佩戴好口罩和手套。
同时,还需确保吸氧设备的清洁与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吸氧操作:根据选择的吸氧方式,护士需要将氧气设备连接至患者,确保氧气流量的正确调节。
在吸氧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呼吸以及氧饱和度,并及时调整吸氧设备的参数。
6.监测与记录:在吸氧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以及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在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7.吸氧结束:当患者的氧饱和度达到医嘱的要求或者病情好转后,可以结束吸氧操作。
护士需要及时关闭吸氧设备,给予患者必要的呼吸训练以及康复指导。
二、评分标准1.氧饱和度评分: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情况给予评分。
一般来说,正常成人的氧饱和度应在95%以上,如果低于该值,则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吸氧效果。
2.呼吸评分: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以及质量等指标给予评分。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应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如果呼吸异常增快或减慢,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评分。
3.患者舒适度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呼吸困难程度以及身体姿势等来评估患者的舒适度。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有明显呼吸困难,应及时调整吸氧方式或者浓度。
4.吸氧设备使用评估:评估吸氧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设备的质量、氧气流量的准确性以及是否有漏氧等情况。
吸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一、考核目的本评分标准旨在对吸氧技术操作进行考核,以确保操作人员具备正确的吸氧技能,提高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考核内容1. 吸氧设备的准备和检查- 检查吸氧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检查氧气瓶的气压和剩余量- 确保吸氧面罩或导管的清洁和完好2. 吸氧操作流程- 正确佩戴吸氧面罩或导管- 根据患者需求调整氧气流量- 监测患者吸氧情况,并及时调整氧气流量或换气瓶3. 应急处理能力- 针对吸氧设备故障或意外情况,能够快速采取应急措施- 熟悉吸氧设备操作偏差或故障的常见处理方法4. 患者安全和舒适- 注意患者吸氧过程中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气需求,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三、评分标准根据考核内容对操作人员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吸氧技术,并在吸氧操作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无明显错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吸氧操作流程。
(满分:100分)- 良好:操作人员能够基本掌握吸氧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小错误或迟疑,需要他人提醒或帮助纠正。
(分数范围:80-99分)- 合格:操作人员对吸氧技术掌握较为基础,但可能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操作错误或不熟悉应急处理措施,需要加强技能训练。
(分数范围:60-79分)- 不合格:操作人员对吸氧技术掌握不够,存在较多的操作错误,无法独立完成吸氧操作流程,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
(分数范围:0-59分)四、评分记录与反馈操作人员的吸氧技术考核成绩应当记录在个人档案中,并及时向操作人员进行反馈和指导,以帮助其改进和提高吸氧技术操作水平。
请注意,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实际应根据吸氧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确认。
吸氧技术操作流程一、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氧气表),治疗盘内铺治疗巾内放:氧气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1/2满)、氧气表、通气管、治疗碗2个(一个盛温开水,一个放通气管及纱块),一次性鼻塞吸氧管、棉签、电筒、剪刀、扳手、笔、记录单等。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二、操作要点:操作者准备:衣帽整洁,指甲已修剪,已完成规范洗手。
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吸氧技术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评委说:开始!1、核对医嘱无误,用物准备齐全。
推车至床尾,核对床尾卡。
2、推车至床旁,评估操作环境(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适合操作)。
问候病人,自我介绍,核对病人身份(腕带)。
讲明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取舒适卧位。
3、洗手、戴口罩。
4、吹尘,上氧气表,打开总开关(听有无漏气、检查氧气压力),上通气管、湿化瓶、开流量表开关;关上流量表开关。
5、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鼻中隔有无偏曲,鼻前庭粘膜有无破损,选择鼻孔并清洁(用湿棉签);连接氧气管,检查管道是否,有气泡溢出即畅将鼻套管末端插入盛有温开水的治疗碗内,(通畅.反之不畅)后轻轻插入鼻孔约1cm。
6、妥善固定(询问病人松紧是否合适)。
7、洗手、摘口罩并讲解吸氧后注意事项(请您多做深呼吸,请勿自行摘除管道,请勿随意调节氧流量,注意防火、防震、防热、防油,如有不适请用呼叫器呼叫我们,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望您的,谢谢您的配合)。
8、记录吸氧时间、流量。
9、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血氧饱和度及缺氧状况等。
10、核对医嘱、患者身份,并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停氧原因)。
11、洗手,戴口罩。
停用氧气:拔除鼻塞管,用纱布清洁鼻翼,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气—关流量表—取下湿化瓶—取下通气管—取下氧气表。
2、洗手,脱口罩;解释,将患者置舒适卧位。
记录停氧时间。
3、整理用物,注明棉签开启时间,有效期4小时。
4、终末处置(一次性物品按垃圾分类处置,需反复使用的物品,按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处置)。
吸氧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吸氧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科室:未知姓名:未知得分:项目素质要求评估操作程序服装衣帽整洁、仪表端庄、动作规范、举止文雅 5用物准备墙壁氧气管道、氧气流量表、湿化瓶、治疗车、治疗盘、医嘱单、吸氧记录单、抹布一块、医用/生活垃圾桶2操作步骤检查一次性吸氧管在有效期、无漏气;检查吸氧装置,关闭流量表开关;擦去无菌水瓶上灰尘,检查;核对医嘱,无菌敷布在有效期内,取湿化瓶,打开无菌水瓶盖,无菌水冲洗瓶口后,向瓶内加入1/3-1/2的灭菌水,拧紧湿化瓶,写明使用时间,放入治疗盘内;用2个湿棉签分别清洁患者两侧鼻孔;取下墙壁氧气上活塞,湿棉签擦氧气接头上的灰尘;安装氧气装置及连接吸氧管,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是否通畅,将鼻塞置于患者鼻腔内;按医嘱要求调节氧流量,记录用氧时间 14停止吸氧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1以上是吸氧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保持仪表端庄、动作规范、举止文雅,同时穿戴整洁的服装衣帽。
在准备用物时,需要准备墙壁氧气管道、氧气流量表、湿化瓶、治疗车、治疗盘、医嘱单、吸氧记录单、抹布一块、医用/生活垃圾桶。
在操作步骤中,需要检查一次性吸氧管在有效期、无漏气,检查吸氧装置,关闭流量表开关,擦去无菌水瓶上灰尘,检查医嘱,无菌敷布在有效期内,取湿化瓶,打开无菌水瓶盖,无菌水冲洗瓶口后,向瓶内加入1/3-1/2的灭菌水,拧紧湿化瓶,写明使用时间,放入治疗盘内,用2个湿棉签分别清洁患者两侧鼻孔,取下墙壁氧气上活塞,湿棉签擦氧气接头上的灰尘,安装氧气装置及连接吸氧管,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是否通畅,将鼻塞置于患者鼻腔内,按医嘱要求调节氧流量,记录用氧时间。
在停止吸氧时,需要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201-1床的患者XXX,由于血氧水平超过90%,根据医嘱需要停止吸氧,取下鼻导管,并关闭氧气流量表。
随后,使用纱布为患者擦净口鼻,并记录停止吸氧的时间。
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按呼叫器。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 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确保用氧安全。
(二)用物准备
治疗车、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医嘱本、吸氧装置一套、纱布、治疗盘
湿化瓶及灭菌蒸馏水、棉签、治疗碗(盛温开水38。
C~40。
C)、吸氧管、洗手液、护理记录单
(三)操作流程
(四)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 对服务满意。
2.确保吸氧过程安全。
(五)注意事项
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目的及注意事项, 强调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 做好四防,
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3.遵医嘱, 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5.使用氧气时, 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 应先拔出导管或面罩, 再
关闭氧气开关。
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用氧安全。
氧气吸入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考评人考评日期。
氧气吸入技术评分标准标准分姓名评估患者评估病人病情、缺氧程度,及心理状态(患者对给氧的认识及合作程度)并核对患者,解释操作目的3评估患者鼻腔情况(检查患者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有无鼻中隔偏曲)4操作准备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戴口罩 5 用物准备:中心吸氧装置一套、无菌湿化瓶、无菌棉签、一次性吸氧管、治疗碗一个(内盛少量清水)、连接管、纱布2张、洗手液3操作流程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询问有无其他需要(如上卫生间)5 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 5 洗手,清洁鼻腔,清洁中心管道接口,打开中心管道旋钮,上流量表,开流量表(试流量表),关流量表,上湿化瓶10连接一次性吸氧管于流量表上,开流量表,调节流量,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开始吸氧。
(鼻塞法:将鼻塞塞入一侧鼻孔鼻前庭内,妥善固定,松紧适宜。
用鼻导管或鼻塞时,轻度缺氧者氧流量为1—2L/分,中度缺氧者为2—4L/分,重度缺氧者为4—6L/分,小儿氧流量为1—2L/分,面罩法一般需6—8L/分)8询问患者,再次核对,告知注意事项及呼叫器 6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5 洗手,记录吸氧时间、流量、患者目前的状态,致谢 5 整理用物,终末处理 5 停止吸氧:洗手、戴口罩 6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告知患者遵医嘱停止吸氧5 取下鼻导管,关闭流量表开关,卸下湿化瓶及吸氧装置,用纱布擦拭鼻部7 整理床单元,取舒适体位 5 洗手,记录停氧时间及用氧效果,交代呼叫器,致谢 5 整理用物,终末处理 5理论提问 3 总分100附录知识1 氧气疗法的目的: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2、氧气疗法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距火炉5米、暖气1米。
3、(1)用氧时先调节好流量后插管,停氧时先分离鼻导管再关闭总开关。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评委:成绩:①氧气筒给氧项目操作程序标准分扣分1.着装齐整。
243212.查对医嘱,抄输氧卡。
2213.评估:44321(1)酌情咨询认识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说,获得配合。
准备( 2)评估患者鼻腔状况。
20 分 4.洗手,酌情戴口罩。
2 2 15.备物:治疗盘、治疗碗内盛无菌蒸馏水、纱布、胶布、10每少一件用别针、棉签、治疗碗、氧气装置 1 套、“四防“牌、氧卡、物扣一分氧气筒及满牌、扳手、氧管或鼻塞、连结收。
1.吸尘,挂四防牌。
2212.装表,上内芯管,装湿化瓶,接连结收。
66423.关流量表小开关,先开“总”,后开“小”,能否畅达,6642关小待用。
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查对,辅助患者取舒坦体。
443215.检查、洁净鼻腔。
443216.连结鼻导管或鼻塞。
2217.开流量表调理流量,试氧。
66428.丈量插入长度,插入鼻导管或鼻塞。
6642实行9.胶布固定于鼻翼与脸颊部。
44321 70 分10.别针固定连结收。
22111.记录给氧时间等,将氧卡挂上,察看病情及给氧成效,6642交代注意事项。
12.停氧:取下别针和胶布,拔出鼻导管或鼻塞,擦净鼻部44321。
13.关总开关,放尽余氧后关流量表,记录停氧时间664214.整理床单位,辅助患者取舒坦体位。
4432116.洗手,记录。
443211.举止庄重,态度谨慎。
221质量 2.关注患者舒坦。
221评论 3.与患者沟通用语规范、自然、针对性强。
22110 分 4.操作流程娴熟,动作规范、快速。
443215.达成时间: 8 分钟。
②中心给氧项目操作程序标准分扣分准备 1.着装齐整。
210 86 4 2 20 分 2.查对医嘱,抄输氧卡。
2213.评估:4432 1(1)酌情咨询认识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说,获得配合。
(2)评估患者鼻腔状况。
4.洗手,酌情戴口罩。
2215.备物:治疗盘、治疗碗内盛无菌蒸馏水、纱布、胶布、10每少一件用别针、棉签、氧卡、氧管或鼻塞管、中心给氧装置 1 套及物扣一分连结收。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吸氧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帮助患者补充氧气,改善身体机能。
正确的吸氧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吸氧操作流程。
1. 检查吸氧设备,首先需要检查吸氧设备是否完好,包括氧气瓶、流量计、面罩或鼻导管等。
确保吸氧设备无损坏,氧气流量调节正常。
2. 准备患者,在进行吸氧操作前,需要先告知患者吸氧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配合并配戴好面罩或鼻导管。
3. 调节氧气流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氧气流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使用氧气流量在2-4升/分钟,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节。
4. 监测吸氧情况,在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吸氧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吸氧效果良好。
5. 结束吸氧,当患者吸氧时间到达预定时间或者症状得到缓解时,需要逐渐减小氧气流量,然后将吸氧设备拆除。
二、评分标准。
1. 吸氧设备完好,吸氧设备包括氧气瓶、流量计、面罩或鼻导管等,需要保证设备完好,无损坏,氧气流量调节正常。
2. 患者配合度,患者是否配合吸氧操作,如佩戴面罩或鼻导管,是否能够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3. 氧气流量调节,医务人员是否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氧气流量,并进行正确的调节。
4. 吸氧监测情况,在吸氧过程中,医务人员是否及时监测患者的吸氧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5. 吸氧结束操作,当吸氧时间到达预定时间或者症状得到缓解时,医务人员是否按照操作流程逐渐减小氧气流量,然后将吸氧设备拆除。
以上就是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正确的吸氧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吸氧操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吸氧治疗。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
1、使用前检查:检查氧箱内有无清洁剂,检查氧箱有无明显破损,并
且正确连接氧压表,检查氧箱内有无游离氧,确定氧压表是否正常显
示余氧;检查呼气阀、过滤阀、安全阀有无损坏。
2、启动操作:将氧箱安全连接,开启气源,调整氧箱内压力至在用前
检查处所设定的压力;开启电源,电子泵吸起气封,推动呼气阀,当
机械式计时器工作后推开气封,泵波状启动,没0.5秒状态周期性变化,气体被从氧箱中抽出;操作员确认设备送氧五秒无停滞现象,检
查氧压表是否正常,发出报警或启动安全阀,调整治疗空气比以达到
规定的治疗气流;垂头30度,检查氧嘴、接口是否安全,确认开机后
注射器发出抖动声;前叉垂直四肢,检查贴衣物是否正常,确认送氧
开启。
3、操作中的安全处理:脱氧的过程中要求病人定时翻身,不可久卧;
操作人员经常检查氧压表状态,当治疗空气比有所改变时应及时调整;在使用过程中要求经常给患者定量的开水,注意防止患者口干和失水。
4、结束操作:正常关机前,将氧箱关阀,安全阀打开以预先释放压力,按关机按钮断开电源;断定泵停转,关闭设备,查看剩余氧量,将剩
余氧写入用氧台帐;断开氧箱,将设备外壳及管路清洗干净,关闭电源,检查氧箱是否完整,将备用氧箱放回原处;完成本次使用。
二、评分标准
1.以上操作是否正确执行,若操作出错或缺乏安全措施得0分;正确
操作得10分;
2.操作是否贴心严谨,漏洞百出得0分;贴心严谨得3分;
3.操作时间,操作耗时长,超过时间限度5分钟得0分;符合时间限
度得2分;
4.熟悉程度,熟练操作,掌握技术得2分;未掌握技术得0分;
5.未能及时处。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氧气吸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患者输送纯氧以改善其血氧饱和度。
正确的氧气吸入操作流程不仅能有效提供给患者所需的氧气,还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氧气吸入操作的流程,并给出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氧气吸入操作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准备工作包括:1. 检查氧气供应:确保氧气供应器的氧气储量充足,氧气流速调节器正常工作,连接管道没有堵塞或漏气情况。
2. 准备氧气输送设备:确定使用的吸氧面罩或鼻导管等设备干净、完好无损。
3.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氧饱和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氧气吸入操作。
二、操作流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氧气吸入操作可以采用不同的设备和方式。
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操作的目的和步骤,获得患者的配合并确保其舒适。
2.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应先洗手,并进行合适的手部消毒。
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 连接氧气供应装置:将氧气输送设备与氧气供应器连接,确保连接紧固、无漏气。
5. 选择适合的氧气吸入设备:根据患者年龄、需要和状况,选择合适的吸氧面罩或鼻导管等设备。
6. 调节氧气流速:根据医生的嘱托或患者的需要,调节氧气流速,一般为2-6升/分钟。
7. 戴上吸氧设备:将吸氧面罩或鼻导管正确地放置到患者的口鼻部位,确保舒适度并有效封闭,避免氧气泄漏。
8. 监测患者情况:在氧气吸入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和氧饱和度等指标。
9. 结束氧气吸入:根据医生的嘱托或患者的需要,逐渐减少氧气流量至零,然后将吸氧设备从患者移除。
三、评分标准为了确保氧气吸入操作的质量,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进行操作的评估:1. 操作流程:根据上述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和严谨性评分,10分制。
2. 设备选择和使用:根据选择适合的氧气吸入设备和正确使用评分,10分制。
3. 患者评估和配合:根据对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的准确评估以及获得患者的合作程度评分,10分制。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吸氧操作是一种常见的应急医疗措施,用于补充人体缺氧、增加血液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吸氧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评估、设备准备、操作、观察和记录等环节。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意识状态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来确定。
1.评估患者状况: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包括是否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氧需求等。
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皮肤颜色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氧合情况。
2.设备准备:准备好吸氧设备,包括氧气瓶、吸氧面罩或鼻导管等。
确保设备完好无损,连接稳定可靠。
3.操作吸氧设备: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
对于意识清醒、能够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选择鼻导管,通过将鼻导管插入患者的鼻腔,让患者吸入纯氧。
对于较严重缺氧的患者,可以使用高浓度氧气面罩,通过面罩覆盖患者的口鼻,使其吸入高浓度氧气。
4.稳定设备连接:确保设备连接稳定,并通过氧气流量计调整氧流量,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氧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开始时氧流量不超过6升/分钟。
5.观察和记录:在吸氧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意识状态、皮肤颜色等指标的变化。
特别注意观察氧气吸入后患者呼吸频率、深浅的变化,以及血氧饱和度是否提高。
同时进行记录,包括吸氧开始时间、吸氧设备类型、氧流量等信息。
评分标准如下:1.呼吸状况: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力量等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
正常呼吸的频率一般在12-20次/分钟,深度适中,力量充沛。
评分标准可根据患者呼吸状态变化的程度进行评估,一般评分越高代表呼吸状况越差。
2.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
一般情况下,意识清醒,能够与他人正常交流。
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的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越高代表意识状态越差。
3.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设备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正常血氧饱和度应大于95%。
评分标准可根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越高代表血氧饱和度越低。
吸氧技术操作流程一、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氧气表),治疗盘内铺治疗巾内放:氧气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1/2满)、氧气表、通气管、治疗碗2个(一个盛温开水,一个放通气管及纱块),一次性鼻塞吸氧管、棉签、电筒、剪刀、扳手、笔、记录单等。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二、操作要点:操作者准备:衣帽整洁,指甲已修剪,已完成规范洗手。
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吸氧技术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评委说:开始!1、核对医嘱无误,用物准备齐全。
推车至床尾,核对床尾卡。
2、推车至床旁,评估操作环境(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适合操作)。
问候病人,自我介绍,核对病人身份(腕带)。
讲明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取舒适卧位。
3、洗手、戴口罩。
4、吹尘,上氧气表,打开总开关(听有无漏气、检查氧气压力),上通气管、湿化瓶、开流量表开关;关上流量表开关。
5、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鼻中隔有无偏曲,鼻前庭粘膜有无破损,选择鼻孔并清洁(用湿棉签);连接氧气管,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将鼻套管末端插入盛有温开水的治疗碗内,有气泡溢出即畅,反之不畅)后轻轻插入鼻孔约1cm。
6、妥善固定(询问病人松紧是否合适)。
7、洗手、摘口罩并讲解吸氧后注意事项(请您多做深呼吸,请勿自行摘除管道,请勿随意调节氧流量,注意防火、防震、防热、防油,如有不适请用呼叫器呼叫我们,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望您的,谢谢您的配合)。
8、记录吸氧时间、流量。
9、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血氧饱和度及缺氧状况等。
10、核对医嘱、患者身份,并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停氧原因)。
11、洗手,戴口罩。
停用氧气:拔除鼻塞管,用纱布清洁鼻翼,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气—关流量表—取下湿化瓶—取下通气管—取下氧气表。
2、洗手,脱口罩;解释,将患者置舒适卧位。
记录停氧时间。
3、整理用物,注明棉签开启时间,有效期4小时。
4、终末处置(一次性物品按垃圾分类处置,需反复使用的物品,按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处置)。
吸氧技术操作流程
一、操作准备:
1、用物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氧气表),治疗盘内铺治疗巾内放:氧气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1/2满)、氧气表、通气管、治疗碗2个(一个盛温开水,一个放通气管及纱块),一次性鼻塞吸氧管、棉签、电筒、剪刀、扳手、笔、记录单等。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二、操作要点:
操作者准备:衣帽整洁,指甲已修剪,已完成规范洗手。
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吸氧技术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评委说:开始!
1、核对医嘱无误,用物准备齐全。
推车至床尾,核对床尾卡。
2、推车至床旁,评估操作环境(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适合操作)。
问候病人,自我介绍,核对病人身份(腕带)。
讲明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取舒适卧位。
3、洗手、戴口罩。
4、吹尘,上氧气表,打开总开关(听有无漏气、检查氧气压力),上通气管、湿化瓶、开流量表开关;关上流量表开关。
5、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鼻中隔有无偏曲,鼻前庭粘膜有无破损,选择鼻孔并清洁(用湿棉签);连接氧气管,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将鼻套管末端插入盛有温开水的治疗碗内,有气泡溢出即畅,
反之不畅)后轻轻插入鼻孔约1cm。
6、妥善固定(询问病人松紧是否合适)。
7、洗手、摘口罩并讲解吸氧后注意事项(请您多做深呼吸,请勿自行摘除管道,请勿随意调节氧流量,注意防火、防震、防热、防油,如有不适请用呼叫器呼叫我们,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望您的,谢谢您的配合)。
8、记录吸氧时间、流量。
9、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血氧饱和度及缺氧状况等。
10、核对医嘱、患者身份,并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停氧原因)。
11、洗手,戴口罩。
停用氧气:拔除鼻塞管,用纱布清洁鼻翼,
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气—关流量表—取下湿化瓶—取下通气管—取下氧气表。
2、洗手,脱口罩;解释,将患者置舒适卧位。
记录停氧时间。
3、整理用物,注明棉签开启时间,有效期4小时。
4、终末处置(一次性物品按垃圾分类处置,需反复使用的物品,按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处置)。
总时间5分钟。
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吸氧技术操作完毕,请指示!
评委说:归队!
二、氧气吸入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日期评分老师考核者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