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7.76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化学是一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验操作的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体验乃至帮助其提升实验操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在我国的初中教学中,化学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试等四个方面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课程设置方面1.化学内容繁杂,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内容十分繁杂,且不同年级侧重点不同,这使得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化学知识点。
同时,复杂的知识点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重观念轻实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太多的时间都花在了知识点的讲解上,缺乏实验操作,导致学生对实际操作的了解不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能同时提升。
解决策略:1.设置课程导学,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通过开设充实生动的实践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结合实验操作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强化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观念。
3.挑选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有关的知识点,扩宽教学内容的范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方面1.讲解过于机械,缺乏互动性。
教学方法单一、讲解方式机械,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出现困乏、心不在焉等现象,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2.讲解顺序布局不合理。
部分老师在讲解化学知识点的顺序与布局上,可能存在缺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从整体上进行认知,从而导致学习的不连贯性。
解决策略:1.积极采取分组讨论和互动讲解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的;2.认真观察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讲解顺序,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3.对于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点,可以多讲几次,增加学生对于该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方面化学教学需要各种实验设备、化学试剂、讲解图表等辅助工具,这种设备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一定压力,而且队于学生而言,缺乏实验操作和不全面的规范化管理,会影响他们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影响进一步的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解不深刻、实验操作能力不足、化学知识与生活脱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乏趣味性教学活动等方面。
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概念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注重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增加化学知识应用案例,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丰富化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只有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学生理解概念不深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理解概念不深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缺乏深入理解,导致他们在解题和应用化学知识时出现困难。
学生可能只是死记硬背化学知识,而缺乏对概念本身的深刻理解。
他们可能知道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水,但不清楚其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和平衡原理。
这导致他们在解释化学现象和预测化学反应时缺乏逻辑思维和深入分析能力。
学生可能对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不够清晰。
他们可能知道原子是化合物的基本单位,但不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如何影响化合物的性质。
这导致他们在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探究化学规律时感到困惑和迷茫。
解决学生理解概念不深刻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概念的引入和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化学现象之间的关系。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2.2 实验操作能力不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常常存在不足的情况。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解决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
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教师应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化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确保教学方向正确。
增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互动: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生活实际: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解决教学中的困惑。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问题分析初中化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许多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 知识内容关联性不强。
化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性不够明确,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整体的化学概念框架。
3. 实验教学受限。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条件和设备限制,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4. 学生学习压力大。
化学知识体系庞大,学生往往感到学习压力较大,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解决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1. 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是化学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
2. 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化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起整体的化学知识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化学知识。
3.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积极争取和利用资源,改善实验条件和设备,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 提供学习辅导和支持。
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学科辅导班和提供学习资料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5.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以上几点策略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化学学科素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验条件受限、课程内容过于抽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案例分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争取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简化课程内容并增加生动案例、丰富教学方法增加趣味性,以及加强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案例教学。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对策分析、学习兴趣、实验条件、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方法、趣味性、案例分析、激发、参与度、生动案例、互动、生活实际、关键词1. 引言1.1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生对化学知识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他们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
实验条件受限影响实践教学效果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由于学校设备和资源有限,很多实验无法在学生中展开,导致他们对化学实践理解不深刻。
课程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以及缺乏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案例分析也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影响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争取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简化课程内容并增加生动案例,丰富教学方法,增加互动趣味性,加强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案例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对化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 正文2.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许多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缺乏兴趣,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化学知识晦涩难懂,与生活实际脱离太远,无法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一些学生可能觉得化学实验繁琐而枯燥,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导致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新课程研究2020.32摘要:化学在中考中占据很大的分数比,因此,分析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很有必要,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
文章以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为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做有必要的课外拓展,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实验课程,完善学校实验设备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教学问题;改进策略作者简介:张党刚,甘肃省临潭县回民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教学。
(甘肃临潭747500)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32-0076-02九年级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张党刚一、九年级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材知识碎片化,学生不能系统性学习。
现阶段的化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不具备连贯性,每一章节间不能形成较强的关联,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
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大量公式需要学生记忆,但很多公式只是“凭空”给出,而没有很好地推导进行,导致学生记忆困难,难以真正掌握。
总之,教师需注意,教材知识碎片化极其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同时缺乏系统性学习,也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2.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
由于个别教师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课上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积极地学习知识,在课下也很少花时间主动地进行化学知识学习,以致学习成绩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九年级的化学知识较难记忆,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同时,在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环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3.学校缺乏教学材料,化学实验课程较少。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明显地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较少让学生动手进行充分的实验操作。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其一,九年级正面临中考,因此教师通常会压缩实验时间;其二,由于教育经费短缺,部分学校不能给学生提供较全面的实验材料,且缺乏一定的硬件设备;其三,教师本身不能做到专业性指导,也不能顾及每一位学生,导致实验频频失误,甚至出现安全问题,只好减少实验操作教学的次数。
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策略(4篇)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摘要: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引发了教育体制的改变。
其中,初中的化学课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与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尝试,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但是,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教学观念陈旧老套、弱化实验教学、度的把握不准、束缚学生思维、讲练脱节、过于依赖媒体等,本文就此类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策略与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策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变,初中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并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学模式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本文对教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顺应发展的潮流,也在发生着改变。
通过对实际教学的分析,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还不够,对日常生活的化学信息了解还不深入,当下,化学教育工作陷入了困境,经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不注重化学实验化学教学需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多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把实验当做教学重点。
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学校认为教学任务认为过于繁重,做实验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愿意安排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甚至有的学校也剥夺了教师化学演示权利,学校的实验室名存实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化学教学的开展。
2、教师考评观念陈旧在以往的教师工作评价中,学生的成绩可以说是起到决定性因素的评价标准,这直接影响初中化学教学工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初中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的思维能力。
但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问题、设备和材料配备不足等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应对和解决,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应对策略的提出。
问题一:安全问题化学实验涉及到许多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正确操作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
在实验前,应该向学生讲解化学事故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充分了解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执行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规程,注意实验室通风,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宽敞,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应对策略:1.加强实验安全规范教育:开学前,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守则教育,在实验过程中要提醒和普及实验安全知识。
2.保障充足的实验安全物品:如安全镜,防护手套、衣服、口罩等。
确保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救助。
3.严格执行实验教学安全规定:实验前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模拟操作,吸收必要的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步骤,注意物品的清理及处理。
问题二:实验相关设备和材料配备不足化学实验所需材料及设备可能存在不足的情况,这就限制了实验的进行,而且如果存在设备及材料的质量问题也不利于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相关实验设备和材料的有无和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认识。
1.提前了解实验材料和设备需求及质量: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向学校的相关部门了解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需求情况,并掌握其质量标准。
可与学校物资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沟通更好的解决。
2.积极倡导学生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的保护意识:我们要告诉学生们材料及设备对化学实验意义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诚信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
问题三: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1.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思考、提问,自主设计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理论知识脱离生活:许多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
2. 缺乏实验环节: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但很多学校的化学教学中缺乏实验环节,学生无法亲自实践,难以理解化学原理。
3. 理论重于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4. 缺乏趣味性:化学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晦涩难懂,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化学产生厌倦情绪。
5. 教学资源不足:一些学校缺乏教学资源,如实验室设备、化学试剂等,并且教材也缺乏多样性和更新性。
解决策略:1. 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真实案例和实践案例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难度。
2. 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学校应增加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开展更多的化学实验。
3.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中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4. 提高趣味性:改变单调的教学方式,增加化学故事、游戏、视频等趣味性的教学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 创新教学资源:学校应注重投入教学资源,提供最新的教材、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设备,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丰富化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更新性。
6. 培养实践意识:加大化学课程中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解决策略的扎实实施,可以逐步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初三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06T14:04:07.55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作者:张小斌[导读] 本文通过对当下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教研室713299 摘要:化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其中很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初中化学老师就要充分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时时反思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关键词:化学教学认知特点策略分析化学作为初三阶段才开始开设的一项基础科目,在中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依然形成了共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
这就需要化学老师关注和重视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
生学习的实效性。
本文通过对当下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浓。
由于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生刚开始对化学这一学科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想长期保持这份兴趣却是比较难的。
主要原因就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有些老师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长期以来,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失去了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导致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沉闷,学生只知道记忆和大量做题,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不注重化学实验的探究。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讲解一下课本上的化学实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做实验,还是留着时间多做一些题,更有利于提高化学成绩。
另外也有种原因是有的学校的化学实验设备不够完善,没有更多的实验器材和足够大的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很多时候只是老师做一些演示实验,学生观察一下即可。
有的老师做实验也是完全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进行试验,不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其他实验方法。
3.不注重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初中化学知识中的很多的概念和实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比如锅炉的爆炸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有的学生就很难理解,但是只要稍微联系一下实际生活就会知道这个变化其实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就不难判断它是物理变化了。
实际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学到的知识仅限于课堂上,在生活中不能学以致用,那么学习化学有什么意义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老师和学生反思的。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
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兴趣的因素。
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点就是老师必须改变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而且通过实验来学习学生的印象更深,更容易记忆。
(2)老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些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看。
还有就是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多鼓励、多交流,提高他们学习信心。
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思维。
所以说“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家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加强化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有这样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在学习氢氧化钙时,我的教案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这首诗是明朝著名的英雄于谦写的诗《石灰吟》,从化学角度上看,它生动准确地概括了石灰石的来历,制取和用途。
其中,“千锤万凿出深山”道出了石灰石的来源。
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下能分解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这就是“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生石灰烧制过程。
使用生石灰时,多数将它与水反应,反应十分剧烈,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结果,石灰“粉身碎骨”变成粉末。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它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又重新生成碳酸钙。
用熟石灰拌的石灰浆来砌墙,坚固耐久,涂刷墙壁,既洁白又经济。
这正是“要留清白在人间”对石灰石的赞美。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的材料,而且生活中很多现象也可以用化学反应来解释。
例如在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到。
汽油的挥发属于什么变化?木材制作成桌椅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防止铁的生锈等等。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之外,化学与能源开发的关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都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说初中化学的学习与实践有很大的联系。
总之,我们应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