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培训讲稿打印
- 格式:doc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35
引言概述: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提高公众对于节能意识的认识,许多组织和机构开始举办节能培训活动。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版的节能培训资料,旨在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节能知识,以减少能源消耗并改善环境质量。
正文内容:
一、节能概述
1.节能的意义和背景
2.节能的基本原则
3.节能的优势和挑战
4.节能的相关政策和标准
5.节能的国际合作与发展趋势
二、建筑节能
1.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
2.建筑节能的设计原则
3.建筑节能的技术和方法
4.建筑节能的案例分析
5.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工业节能
1.工业节能的重要性和挑战
2.工业节能的评估和管理方法
3.工业节能的技术和措施
4.工业节能的案例研究
5.工业节能的创新与发展
四、交通节能
1.交通节能的紧迫性和挑战
2.交通节能的策略和政策
3.交通节能的技术和措施
4.交通节能的案例研究
5.交通节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家庭节能
1.家庭节能的重要性和挑战
2.家庭节能的行为和习惯养成
3.家庭节能的设备和技术选择
4.家庭节能的节水节电方法
5.家庭节能的实践和推广经验总结:
本文以节能培训为主题,从节能概述、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和家庭节能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深入探讨节能的背景、原则和相关政策,以及不同领域的节能技术、案例研究和未来发展方向,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节能意识的认识,并促使更多人参与到节能行动中来,共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环境。
建筑节能技术讲座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组织者给我这个机会在这次建筑节能技术讲座上发言。
我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有关建筑节能技术的观点和经验。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解决建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迫切,而建筑节能技术便应运而生。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节能建筑的定义。
节能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模式。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节能建筑成为了解决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节能技术。
首先是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技术。
通过增加外墙的保温隔热层,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损失,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其次是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
例如,利用高度耐热、隔音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损耗。
此外,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也是重要的节能技术。
通过设置大面积的窗户和高效的通风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室外自然资源,减少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使用。
此外,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节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准确监控与调控,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办公楼中,通过对照明和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可以根据人员的实时情况进行节能调控,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
此外,智能建筑还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实现建筑设备的协同运行,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在推广建筑节能技术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
首先,市场认知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环节。
许多人对节能建筑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节能建筑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技术的创新和转化也是关键。
在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多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
最后,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节能培训讲稿(安装)民用建筑节能的法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0号)《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2004年12月1日实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2007年10月1日实施)《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2011年2月1日实施)《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2003年10月1日实施)《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DGJ32/J08-2008)(2009年1月1日实施)《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建科[2004]174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建筑节能是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水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节能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政府机构节能和建筑节能的批示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的精神,监督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确保节能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全面深入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计交能[1997]2542号),现就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通知如下:一、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是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的重要保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建筑节能审查切实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重要内容,保证节能标准的强制性条文真正落到实处。
建筑节能培训讲稿(安装)民用建筑节能的法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0号)《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2004年12月1日实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2007年10月1日实施)《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2011年2月1日实施)《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2003年10月1日实施)《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08-2008)(2009年1月1日实施)《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建科[2004]174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与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建筑节能是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水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节能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政府机构节能和建筑节能的批示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的精神,监督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确保节能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全面深入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与《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与评估的规定》(计交能[1997]2542号),现就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通知如下:一、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是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的重要保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建筑节能审查切实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重要内容,保证节能标准的强制性条文真正落到实处。
二、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审查受审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和热工计算书是否满足与本地区气候区域对应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中的强制性条文和当地的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审查合格的工程项目,需在项目受管辖的建筑节能办公室进行告知性备案,并由其发给统一格式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附后)。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依照建设部《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做好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设计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管理工作。
四、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节能重要部位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含墙体、屋面、门窗等)供热采暖或制冷系统在主体完工、竣工验收两个阶段与时进行单项检查,以判定工程项目的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情况、屋面保温情况、门窗热工性能、供热采暖、制冷系统的热效率和管道保温情况等。
五、对施工图审查合格并在项目受管辖的建筑节能办公室进行备案的工程项目,根据“关于实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建科[2001]239号”和“关于实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建科[2003]237号”文件规定,建筑节能办公室对其减免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筑节能重要部位的专项检查过程中,对不符合墙改与建筑节能要求的工程项目要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工程项目要依照建设部《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的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罚。
六、为确保节能建筑工程的质量,各类轻质墙板、节能门窗、屋面保温材料等新产品、新技术应由主管部门会同建筑节能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评估或科技成果鉴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四年十月十二日《关于加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能耗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建函科〔2011〕257号)各省辖市建设局(委):为加快我省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动新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实现建筑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动态监测和远程传输,不断提高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为强化标准的执行和管理,切实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和约束引导作用,我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新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1年版)和《江苏省新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
为更好的做好相关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管理1、设计单位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机关办公建筑(5000m2与以上)和大型公共建筑(2万m2与以上)进行设计时,必须按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能耗监测系统设计,达到《江苏省新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1年版)的要求。
2、各施工图审查机构在进行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时,应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满足《江苏省新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的要求,没有设计或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得通过。
3、施工单位必须按照通过施工图审查的设计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同步安装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实现与省/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有效对接和连续传输,并将其作为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一部分进行验评。
各类能耗计量装置应当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编号、产品合格证,数据采集器应优先采用省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认定项目。
4、监理单位要将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作为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一部分予以同步监理和同步验收,并在审核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评资料时进行严格把关。
5、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并对其实施情况在《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予以说明。
6、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应加强建筑用能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能耗监测系统的作用,发现用能漏洞,挖掘节能潜力,加强行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益。
二、加强省级以上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中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管理按照有关要求,自2009年起省级以上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中,机关办公建筑(5000m2与以上)和大型公共建筑(2万m2与以上)均必须按照有关技术导则的要求安装建筑能耗分类、分项计量装置,并将监测数据远程传输至省/市建筑能耗监测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
各地要加强示范项目的管理,对应该安装分项计量装置的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必须要求建筑物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示范项目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同步设计、安装分项计量装置。
项目验收前,要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能耗监测系统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出具检测报告;要将建筑分类、分项能耗数据传输至省/市数据中心,检测不合格或能耗数据无法正常上传的,不能通过验收。
各类能耗计量装置应当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编号、产品合格证,数据采集器应通过省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认定。
各有关单位要主动与省数据中心或当地数据中心联系接洽,确保建筑分类、分项能耗数据与省、市(南京、无锡、常州)数据中心实现有效对接,目前暂无数据中心的地区可直接传输至省数据中心。
省/市数据中心出具的《建筑能耗数据传输核验表》应作为项目验收的依据之一。
三、加强建筑能耗监测中心管理服务工作各数据中心要加强日常管理,切实做好各项技术服务工作。
要明确专人负责建筑能耗数据校核工作,与时出具《建筑能耗数据传输核验表》;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发现数据传输异常时尽快与有关单位联系,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连续性。
联系人:省数据中心:丁欣之,联系电话:;南京市数据中心:花志伟,联系电话:;无锡市数据中心:钱保国,联系电话:0;常州市数据中心:杨宽荣,联系电话:5。
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主要对电、水、燃气等能源总量以与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等四个分项进行计量并将能耗数据远程传输,不仅能够对既有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与时发现问题、完善用能管理,同时可以通过对建筑实际用能状况的定量分析,以与同类建筑的能耗指标比较,评价和诊断建筑的能耗水平,充分挖掘节能潜力,从而提供有效的节能改造依据和方案。
建筑能效测评所需要提供的资料与测评程序建设单位或建筑所有权人申请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一)项目立项、审批等文件;(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三)工程施工图纸与相关技术文件;(四)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围护结构保温材料性能检测报告与外窗保温性能、气密性检测报告;建筑物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和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玻璃遮阳系数进场复验报告; 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证书和标签以与《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测评报告》;(五)冷热源设备与相应水泵等主要产品合格证或性能检测报告;(六)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报告;(七)外墙墙体、屋面、热桥部位和采暖空调管道的保温施工做法或施工方案,与与此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中间验收报告;(八)建筑节能设备运行调试报告与节能系统检测报告;(九)使用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时应提供当地相关部门出具的环评报告;(十)应用节能新技术的情况报告。
费用:建筑能效测评收费按总建筑面积1.5元/平方收取且单位工程(公共建筑)不低于3万,(民用建筑)不低于2万,如工程涉与重大节能变更或重建节能计算模型的另行加收相应费用。
建筑能效标识程序:1 申请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时,委托方应提供上述资料:2 建筑能效理论值的内容包括基础项、规定项和选择项(详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的计算和测评报告。
测评应符合以下规定:1)基础项测评应以竣工验收资料为依据,性能参数以施工过程中见证取样的检测报告为主,辅以现场抽查的检测数据。
2)规定项和选择项测评应以现场抽查为主,并辅以施工过程中的验收报告和检测报告。
3 建设主管部门依据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的申请材料核发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标识。
测评方法:1 测评方法包括软件评估、文件审查、现场检查与性能测试。
2 建筑能耗计算分析软件的功能和算法必须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3 文件审查主要针对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与时效性进行审查。
4 现场检查为设计符合性检查,对文件、检测报告等进行核对。
5 性能测试方法和抽样数量按节能建筑相关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进行。
性能测试内容如下,其中已有检测项目不再重复进行,但需提供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