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载体吴小兵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14
腺病毒载体介导密码子优化型HPV 16L1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装配周玉柏,周玲,吴小兵,曾毅(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00052)摘要:为研究重组腺病毒载体作为HPV 16预防性疫苗的可行性,构建了含密码子优化型HPV 16L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对优化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进行研究。
首先按照哺乳动物密码子偏好对野生型HPV 16L1基因进行改造并合成优化基因,命名为mod 1HPV 16L1。
将mod 1H PV16L 1基因克隆到穿梭质粒PDC316上,与骨架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在细胞内包装重组腺病毒rA d -mod 1HP V16L1。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病毒感染的293T 细胞中HPV 16L1蛋白的表达。
通过Optipr ep 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纯化HPV 16L1病毒样颗粒(V LPs)。
用磷钨酸负染,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HP V16L 1蛋白自我装配形成的V L Ps 。
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载体可介导mod 1H PV16L1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高效表达,L 1蛋白可自我装配形成V LPs 。
关键词:腺病毒;人乳头瘤病毒16型;密码子优化;病毒样颗粒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21(2006)02-0101-06收稿日期:2005-09-13;修回日期:2005-10-31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8630计划资助项目(2001AA215221)国家/9730资助项目(2004C9818806)作者简介:周玉柏(1976-),男,湖北武汉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肿瘤病毒学研究。
通讯作者:周玲,研究员,E -mai l:zhouli ng@doctor 1com 1cn人乳头瘤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是无包膜的闭环双链DNA 病毒,具有上皮细胞嗜性,迄今已分离到超过100种基因型[1,2]。
病毒载体概述引言基因导入系统(gene delivery system)是基因治疗的核心技术,可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
本章主要论述用于人类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系统。
用于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携带外源基因并能包装成病毒颗粒;2、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和表达;3、对机体不致病。
然而,大多数野生型病毒对机体都具有致病性。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后才能用于人体。
原则上,各种类型的病毒都能被改造成病毒载体。
但是由于病毒的多样性及与机体复杂的依存关系,人们至今对许多病毒的生活周期、分子生物学、与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关系等的认识还很不全面,从而限制了许多病毒发展成为具有实用性的载体。
近20年来,只有少数几种病毒如反转录病毒(包括HIV病毒)、腺病毒、腺病毒伴随病毒、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及EB病毒)、甲病毒等被成功地改造成为基因转移载体并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第一节病毒载体产生的原理病毒载体的产生建立在对病毒的生活周期和分子生物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研究病毒载体首先要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了解,最好能获得病毒基因组全序列信息。
病毒基因组可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基因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根据其对病毒感染性复制的影响,又可分为必需基因和非必需基因。
非编码区中含有病毒进行复制和包装等功能所必需的顺式作用元件。
各种野生型病毒颗粒都具有一定的包装容量,即对所包装的病毒基因组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制。
一般来说,病毒包装容量不超过自身基因组大小的105~110%。
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病毒载体的产生成为可能。
最简单的做法是,将适当长度的外源DNA插入病毒基因组的非必需区,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
比如,本实验室曾将4.5kb的lacZ基因表达盒(CMV-lacZ-polyA)插入HSV1病毒的UL44(糖蛋白C)基因的XbaI位点中,病毒基因组的其余部分不改变,构建成重组病毒HSV1-lacZ100(吴小兵等,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