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17
基础护理学(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50102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基础护理学(一)/Fundamental Nursing(Ⅰ)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88/4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人文护理、心理护理适用专业:护理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6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熟悉各项基本操作的要求,掌握操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注意事项,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病人需要为原则,有较强的无菌观念和隔离概念,操作熟练、轻稳、快捷、节力、省时。
毕业后能很快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辩、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竞赛等)等全过程的考核;成绩评定加大过程考核及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原则上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护理学基础教学时数分配章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八环境 6 15 21九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1 4十舒适与安全 3 2 5十一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9 18十二病人的清洁卫生9 12 21十三休息与活动 6 6十四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9 9 18十五冷、热疗法 3 3 6十六饮食与营养 3 3 6十七排泄9 12 21十八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12 12 24十九静脉输液与输血 6 6 12二十标本采集 3 3二十一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 3 3 6抢救和护理二十二临终护理 3 3二十三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3 3 6机动 1 1 2合计90 90 180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章医院和住院环境【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在护理操作中运用人体力学的原则。
2.掌握正确的铺床方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3.熟悉医疗环境所包括的范围(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4.了解病人单位的构成要求及所需设备。
5.了解环境与健康、环境与护理的相互关系。
1.环境与健康(1)环境的意义和范围(2)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3)环境与护理的关系2.医疗环境(1)医院的物理环境(2)医院的社会环境3.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1)病人单位及设备(2)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3)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教学方式】讲授、示教、回示教、练习、录像。
【复习思考题】1.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2.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3.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4.为什么室内要保持通风?5.请问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哪些?6.试比较三种铺床法的不同点。
7.举例说明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8.如何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第二章病人入院和出院护理【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运送病人的方法: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
2.熟悉病人入院和出院的程序及方式。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Fundamental Nursing总学时:160讲授学时:80 实训学时:80学分:7.5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舒适与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是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法及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理解:(1)护理学的发展(2)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工作方式(3)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4)意义及教学要求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环境(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环境”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环境的含义和分类,环境与健康、环境与护理的相互关系以及病人单位的构成教学要求及所需设备。
明确医院环境的特点、分类以及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
教学要求:识记:(1)环境的分类(2)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及其分类(4)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理解:(1)环境的含义。
(2)为满足患者的需要医院环境的调控应用:(1)论述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2)评价医院环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担架运送患者的方法;明确患者入院和出院的程序及方式以及住院患者的分级护理内容。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康复保健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对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各种注射术、病情观察、抢救技术等,使学生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要求,实施整体护理,以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具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构成。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130~14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在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知道得更加清楚。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前言《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学基础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
本课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新变化,介绍了以人的需要为主干,提供身体的保护与身体的支持、安全及治疗性环境、以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和理论基础、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抢救和护理记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护理对象的护理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2.了解《护理学基础教程》的教学目的及内容3.熟悉护理学基础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4.熟悉《护理学基础教程》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2.护理学基础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3.《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和范畴4.学习《护理学基础教程》的方法及要求第二章医院[目的要求]1.了解医院的组织结构2.熟悉医院的任务3.熟悉门诊、急诊的特点4.熟悉门诊部、急诊科〔室〕的设置和布局5.掌握门诊和急诊的护理工作6.掌握铺床法7.了解病区的护理工作[教学内容]1.医院的组织结构和任务2.门诊部3.急诊科4.病区5.患者床单位的准备第三章患者入院及出院的护理[目的要求]1.熟悉患者入院护理程序2.掌握一般患者及急诊危重患者入病室的初步护理工作3.掌握分级护理适用对象及护理内容4.熟悉患者出院的护理[教学内容]1.入院护理2.出院护理第四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有关生命体征的医学术语2.了解体温的形成、产热与散热、体温调节3.熟悉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的评估4.掌握体温过高与过低的护理措施5.掌握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的测量及记录方法6.了解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的生理变化[教学内容]1.体温的评估与护理2.脉搏的评估与护理3.呼吸的评估与护理4.血压的评估与护理第五章满足舒适的需要[目的要求]1.掌握医院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及实施2.了解满足患者清洁卫生需要的意义3.掌握口腔护理漱口液的选择4.掌握特殊口腔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熟悉床上洗头操作方法和头虱、虮的灭除法6.熟悉卧床患者床上擦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掌握卧有患者更换床单操作方法8.熟悉晨晚间护理的内容9.掌握压疮发生的原因及好发部位10.掌握压疮的临床分期和各期的主要护理措施11.掌握疼痛的定义和特性12.了解疼痛发生的机制、原因13.熟悉疼痛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14.掌握促进疼痛解除的方法15.掌握休息和睡眠的概念,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16.了解休息的形式和意义17.熟悉休息的条件、睡眠的分期和各期的特点、睡眠周期的特点、睡眠失调的形式[教学内容]1.舒适的概述2.环境与舒适3.卧位与舒适4.清洁与舒适5.压疮的预防与护理6.疼痛护理7.休息与睡眠第六章满足活动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活动的重要性、影响活动的因素2.熟悉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3.熟悉患者活动的评估内容4.熟悉协助患者活动的方法5.掌握人体力学的概念、人体力学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6.掌握全范围关节活动[教学内容]1.活动的基本知识2.患者活动的评估3.协助患者活动第七章提供生理的保护与身体的支持[目的要求]1.熟悉活动辅助器的使用方法2.熟悉搬运辅助器的使用方法3.熟悉制动辅助器的使用4.了解预防关节挛缩、血栓性静脉炎的辅助器的使用5.熟悉预防压疮的保护性器材6.掌握约束带的使用[教学内容]1.活动辅助器2.搬运辅助器3.制动辅助器4.预防关节挛缩的定位辅助器5.预防压疮的保护性器材6.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弹性袜7.保护具第八章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目的要求]1.掌握医院内感染的概念、类型2.熟悉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及管理3.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4.掌握物理、化学消毒灭菌的适用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5.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的名称、浓度及使用注意事项6.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原则、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掌握隔离的概念,传染病区区域的划分8.掌握隔离原则、隔离的种类[教学内容]1.医院内感染2.清洁、消毒、灭菌3.无菌技术4.隔离技术第九章满足营养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人体对热能的需要2.掌握医院各类饮食的使用范围、饮食原则及用法3.掌握胆囊试验饮食、忌碘饮食、大便隐血试验饮食要求及方法4.熟悉患者的饮食护理5.掌握鼻饲法的目的、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6.掌握要素饮食的目的、适应证、方法、并发症及注意事项7.熟悉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教学内容]1.营养的基本要求2.患者的饮食护理3.特殊饮食护理第十章冷热疗法的护理[目的要求]1.熟悉冷热疗法的作用2.了解冷热疗法的效应及影响因素3.掌握冷热疗法的禁忌和常用方法[教学内容]1.冷热疗法的基本知识2.常用冷疗法3.常用热疗方法第十一章药物疗法[目的要求]1.了解药物种类和领取的方法2.熟悉药物保管原则3.掌握给药的原则及常用的给药方法4.熟悉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5.熟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6.掌握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7.掌握各种皮试液的浓度、配制方法及试验结果的判断方法8.掌握TAT脱敏疗法9.了解其他给药方法[教学内容]1.给药基础知识2.口服给药法3.注射给药法4.雾化吸入法5.其他给药法6.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第十二章满足液体平衡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液体平衡的基本知识2.熟悉静脉输液的基本知识3.熟悉颈外静脉输液法、深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4.掌握输液微粒的定义及其对人体的危害5.熟悉血型的种类及分型依据、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制品种类6.掌握静脉输液术7.掌握输液故障的排除、输液反应及护理8.掌握常用输血法、输血反应及防治[教学内容]1.液体平衡的基本知识2.静脉输液3.静脉输血第十三章满足排尿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与排尿有关的解剖及生理2.熟悉影响正常排尿的因素以及尿液的评估3.掌握多尿、少尿、无尿、膀胱刺激征、尿潴留、尿失禁的概念及原因4.掌握排尿异常的护理5.掌握导尿术、留置导尿术、膀胱冲洗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排尿的基本知识2.排尿异常的护理3.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第十四章满足肠道排泄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与排便有关的解剖及生理2.熟悉影响正常排便的因素以及对排便活动的评估3.掌握便秘、粪便嵌顿、腹泻、排便失禁、肠胀气的概念及原因4.掌握异常排便的护理5.掌握各种灌肠法和肛管排气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排便的基本知识2.排便异常的护理3.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第十五章标本的采集[目的要求]1.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意义2.掌握标本采集的原则3.掌握正确收集和送检各种标本的方法[教学内容]1.标本采集的意义及原则2.常用标本的采集方法第十六章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目的要求]1.熟悉病情观察的方法、内容2.了解抢救工作的基本知识3.熟悉吸痰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熟悉缺氧的种类及常用给氧方法5.掌握鼻塞给氧法、用氧注意事项及氧疗监护内容6.掌握洗胃术、CPR的A、B、C步骤7.掌握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一般护理[教学内容]1.病情观察的基本知识2.抢救工作的基本知识3.常用抢救技术4.危重患者的护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临终的有关概念和对丧亲者的健康教育2.熟悉现代死亡的标准,死亡的分期3.掌握临终患者的身心变化及其护理4.掌握对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5.熟悉尸体护理的操作方法[教学内容]1.临终护理的基本知识2.临终患者和家属的护理3.死亡后的护理第十八章护理文件记录[目的要求]1.了解护理文件的意义及书写要求2.掌握各种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3.熟悉护理病历的记录内容及书写要求4.熟悉病案排列的顺序[教学内容]1.概述2.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方法3.护理病历4.护理文件的保管使用说明1.本大纲提供护理专业本科生使用。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Fundamentals of Nursing )2012年9月护理学基础研究室山东大学护理学院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中/英文):护理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Nursing2.课程号:25100617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4.学分:6.55.理论学时:726.实践学时:647.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8.使用教材: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课程目标护理学基础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及主要课程之一,是所有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阐述基础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病人健康指导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2.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3.热爱护理事业,具有刻苦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两个环节。
讲授要求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专业素质以及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
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与学时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丁与理论学时实验学时1绪论12医院环境23病人入院和出院护理3患者单位84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6无困技术、隔离技术85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6生命体征测量/氧气8吸入6患者的缶适与女全67患者的清洁卫生6活洁卫生48休息与活动39冷热疗法3冷热疗法410饮食与营养3胃插管术及应用411排泄护理6导尿术、灌肠术812给药护理9药物疗法、药物过敏8试验13静脉输液与输血9静脉输液与输血术814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3急救技术4护理15临终护理316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3四、教学模块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熟悉:护理的概念及含义、熟悉护士素质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基础护理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基础护理学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课程教学改革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章节内容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直观化、立体化,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术等课题,可以选用图片、模型、科技、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合理缩减理论课程首先,在明确大纲的基础上,将现有教材进行合理整编,突出重点难点,简单内容可以改为自学。
不同内容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讲授,例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等课题采用列表比较法,有助于加强理解和记忆各自的异同点,做到举一反三。
另外,还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师授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开展自由讨论,根据所学知识积极思考。
最后,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这样既能巩固基础基本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引言: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安全、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本教学大纲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通过系统地介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概述:《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生命过程与异常、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护理沟通与教育、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
每个大点下分5-9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学生全面地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人体结构与功能1. 细胞结构与功能a. 细胞的组成与特点b.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c. 细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 组织结构与功能a. 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功能b. 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c. 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d. 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 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a.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e.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生命过程与异常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正常生理过程a. 呼吸过程与生理性呼吸形式b. 循环过程与心血管功能c. 消化过程与消化功能d. 泌尿过程与排泄功能3. 生理改变与生活适应a. 正常老化过程和常见老年疾病b. 妊娠与分娩的生理变化c. 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问题三、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1. 基础护理概述a. 基础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b. 基础护理的技术要求和流程c. 基础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2. 常见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a. 体温测量与记录b. 血压测量与监测c. 心电图技术与解读d. 注射技术与注意事项3. 基础护理中的病情观察与评估a. 体征观察与监测b. 病情评估工具的使用与应用c.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四、护理沟通与教育1. 护理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2. 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方法a. 倾听与表达技巧b. 非暴力沟通方法c. 情感沟通与支持3. 护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a. 预教与课堂教学b. 实践指导与技能训练c. 患者健康教育与促进五、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1. 护理研究的重要性与目的2. 护理研究方法与设计a. 定量研究方法与设计b. 定性研究方法与设计c. 混合研究方法与设计3. 护理实践的质量评价与提升a.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b. 护理质量提升策略与实施c. 护理实践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总结:《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的设置涵盖了护理学基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护理学基础1》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课程编号:N2070063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96 讲课学时:48 实训学时:48学分:6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护理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Nursing)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要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
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所有护理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是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教学采用实物、示教、角色扮演和技能操作训练等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灵活、熟练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健康的最佳状态。
并能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和素质。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掌握课程的基本任务。
2.掌握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3.熟悉课程的地位、学习内容和目的。
【教学内容】1.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2.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3.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第二章医院及医疗环境【教学要求】1.掌握医院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控要素及方法。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基础临床护理能力,为未来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下面是一份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旨在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进行学习。
一、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二、课程代码:NURS101三、课程性质:必修课四、课程介绍:五、授课目标:1.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2.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输液管理等;3.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4.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1.护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护理学的定义和范畴-护理学的历史演变2.护理伦理学与法律-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护理伦理的决策模型-护理的法律责任和义务3.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人体生理调节和功能4.基本护理技能-体温测量与评估-血压测量和判断-心肺复苏技术-注射技术和静脉输液管理5.感染控制与隔离-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隔离措施和个人防护6.皮肤护理与伤口处理-皮肤解剖与生理-皮肤护理的原则和方法-伤口处理的原则和技术七、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2.实践教学:进行护理技能实操训练和临床实习;3.翻转课堂: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八、考核要求: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考试成绩:闭卷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考核;3.实习成绩:根据实习单位的评价进行综合考核。
九、参考教材:1.《护理学导论》2.《护理学基础》3.《基础护理技能与操作》十、教学团队:由医学院护理学系的专业教师担任,其中包括副教授、讲师和临床教师。
以上是一份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投入学习,掌握基础护理学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护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和意义1.2 教学目标和要求1.3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二章护理学基础知识2.1 护理学的发展历程2.1.1 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2.1.2 护理学的国际发展动态2.2 护理伦理与职业道德2.2.1 护理伦理的本质和特点2.2.2 护理伦理决策模型2.2.3 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2.3 护理学研究方法2.3.1 护理学研究的基本概念2.3.2 护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与应用2.4 护理学的相关学科和理论基础2.4.1 身心健康学2.4.2 病理学2.4.3 生物医学基础学科第三章护理学实践技术与技能3.1 基本护理技能3.1.1 体格检查与评估3.1.2 注射与输液技术3.1.3 管道护理与导管管理3.2 专科护理技能3.2.1 手术护理技术3.2.2 重症护理技术3.2.3 康复护理技术第四章护理学教育与管理4.1 护理学教育理论与方法4.1.1 护理教育的理论基础4.1.2 护理教育的教学法与评价 4.2 护理学实验教学4.2.1 实验教学设计与管理4.2.2 护理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4.3 护理学团队管理与领导力培养4.3.1 团队建设与沟通技巧4.3.2 领导力发展与管理能力培养第五章护理学研究与科学论文写作5.1 护理学研究方法与设计5.1.1 护理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5.1.2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比较 5.2 科学论文写作与发表5.2.1 科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和要求5.2.2 科学论文发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第六章护理学教材与教学资源6.1 护理学教材的编写与选择6.1.1 教材体系结构与内容安排6.1.2 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技巧6.2 护理学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6.2.1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6.2.2 信息技术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七章护理学教学质量评价与提升7.1 护理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7.1.1 护理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7.1.2 护理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与工具7.2 护理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7.2.1 学生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立7.2.2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计划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能全面理解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术,掌握护理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论文写作技巧,培养团队管理与领导力,以提升护理学教育质量和护理实践水平。
引言概述:《护理学》教学大纲是指规定大纲的一个教学文件,用于指导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护理学》教学大纲的完整版资料进行详细的阐述。
正文:一、教学目标1.1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具有指导性、具体性和可测性的特点。
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1.2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护理学的教学目标要与护理实践的要求相一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还应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1.3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护理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知识目标包括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
技能目标包括护理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态度目标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自我发展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2.1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护理学的定义、范畴、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等内容的学习。
重点介绍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和护理模式的应用。
2.2护理学的专业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内容的学习。
强调护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2.3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护理操作技能、护理评估和护理计划的制定等内容的学习。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
2.4护理病例分析和决策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护理病例分析,培养其诊断和决策能力。
加强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2.5护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介绍护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指导学生进行护理研究课题的选取和开展。
三、教学方法3.1探讨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以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掌握。
3.2实践教学法通过临床实习、实验操作和模拟训练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供真实的护理环境和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2017s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护理学专业,三年级开课学期:秋季学期总学时:84学时(理论:42学时,实习:42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导论平行课程: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其包括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既是护理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求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习本课程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教材:《基础护理学》ISBN978-7-117-07785-9.李小寒主编..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出版参考书目:1.《新编护理学基础》ISBN978-7-117-07473-5.姜安丽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2.《基础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ISBN978-7-117-08052-1.李小寒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实验内容实验一:鼻饲【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规范的进行鼻饲操作要求:1.护生衣帽整洁,洗手、戴口革;态度认真、严肃。
2.能正确进行鼻饲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食管黏膜。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常见病症护理和护理操作,具备初级护理师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护理学基础理论1.1护理学的发展与概述1.2护理伦理学与职业素养1.3内科护理学1.4外科护理学1.5妇产科护理学1.6儿科护理学1.7社区护理学1.8康复护理学2.护理技术与操作2.1基本护理操作技术2.2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测量2.3注射与静脉输液技术2.4常见病症的护理操作技术2.5器械与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示范等教学方法,注重护理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2.实践教学:采用实验室和临床实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技能和培养护理意识。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主讲教材:1.《护理学基础教程》李友朋,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年。
2.《实用护理学》章鹏等,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年。
参考书目:1.《护理学导论》刘祥香,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年。
2.《护理学基础教育教材》盛丽萍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
五、考核方式:1.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40%。
2.实践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60%。
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学期1.1第1周:护理学基础概述1.2第2周:护理伦理学与职业素养1.3第3周:内科护理学1.4第4周:外科护理学1.5第5周: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测量1.6第6周:注射与静脉输液技术2.第二学期2.1第7周:妇产科护理学2.2第8周:儿科护理学2.3第9周:社区护理学2.4第10周:康复护理学2.5第11周:基本护理操作技术2.6第12周:常见病症的护理操作技术备注:以上为大致教学进度,具体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同时,与实验室和临床实习的安排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考核。
引言概述: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它为学生提供了护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大纲和提纲,并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每个大点中的关键内容。
正文内容:1.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1.1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的基本理解1.2培养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1.3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1.4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1.5提高学生对医学伦理和法律的认识2.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2.1护理学基础理论2.1.1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2.1.2护理模型和理论框架2.1.3护理过程和护理计划2.1.4护理研究方法2.2人体结构与功能2.2.1人体解剖学2.2.2生理学基础知识2.2.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2.3社会和行为科学2.3.1心理学和心理健康2.3.2社会学和文化多样性2.3.3人类发展与行为2.4护理技术与实践2.4.1护理技术的基本原则2.4.2常见护理操作与技巧2.4.3危重护理和急救措施2.5医学伦理与法律2.5.1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2.5.2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2.5.3护理伦理决策的伦理分析3.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3.1理论授课3.1.1讲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3.1.2展示和解析实际案例3.1.3探讨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3.2实践教学3.2.1实践技能演示3.2.2实际操练和模拟训练3.2.3病例分析和问题解决3.3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3.3.1分组讨论案例和病例3.3.2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3.3.3撰写和演讲小组作业4.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评价4.1课堂表现评价4.1.1平时出勤和主动参与4.1.2课堂讨论和互动表现4.1.3个人展示和演示技能4.2实践能力评价4.2.1模拟实验和实战练习4.2.2护理技能操作和实践能力4.2.3病例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4.3学术作业和考试评价4.3.1个人学术作业和项目4.3.2考试和期末论文分析4.3.3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评价5.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发展趋势5.1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5.2实践训练创新和临床实习5.3护理教育的国际化与国际交流5.4护理学基础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更新5.5教学法和评价体系的改进与优化总结: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提纲是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石,通过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他们成为优秀的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基础教材,它包括了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与法律、护理程序、以及基础护理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总体要求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病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社会需求,用护理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学基础》主要教授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时数分配总学时:81 (理论:60 操作:21)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及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
熟悉护理工作方式及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课程内容一、护理学的形成,现代护理学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素质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三、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一、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护理的任务和范畴、发展方向考核要求一、掌握现代护理学发展的特点,护理学的主要任务二、熟悉护理学实践的范畴三、了解我国卫生保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方向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基本需要的特性及意义,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熟悉护理的发展历程,成长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了解护理的特征,整体护理为护理领域带来的变革课程内容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人的基本需要三、人的成长与发展四、人的自我发展五、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六、人的内外环境、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七、护理的概念及演变进程八、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九、专业与护理专业十、学习护理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考核知识点一、健康的定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二、护理专业的特征、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和功能考核要求一、掌握护理专业的特征,健康的定义及与疾病的关系,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
整体护理的含义。
二、熟悉护理的内涵,护理概念的发展过程,整体护理为护理领域带来的变革。
人的外环境中与护理专业有关的治疗性环境。
三、了解成长发展的定义、内容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护理理论及与护理学相关的理论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护理的意义。
熟悉压力与疾病之间的联系;熟悉各种护理理论的异同点。
了解系统的基本属性,压力的定义及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源,压力反应与疾病的关系。
课程内容一、一般系统论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三、压力理论四、成长与发展理论五、奥伦的自理理论六、罗伊的适应模式七、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考核知识点一.各种护理理论的特征及在护理中的应用考核要求一、掌握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及对护理工作的意义,奥伦三个护理系统的适用范围及护士在各系统中所承担的职责。
奥伦、罗伊及纽曼理论的内容及与护理的关系。
二、熟悉一般系统论观点对护理领域产生的影响。
三、了解系统的分类及基本属性,压力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四章卫生服务体系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设置及工作特点,健康新视野的实施内容。
熟悉卫生事业组织机构的分类,医院的等级划分及主要任务。
了解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及根据“阿拉木图宣言”初级卫生保健可分的内容,课程内容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组织结构、组织功能二、医院的种类、任务、组织结构三、社区卫生服务四、卫生服务策略考核知识点一、卫生事业组织机构及医院的主要任务。
全球主要的卫生目标,健康新视野实施的内容。
二、社区卫生服务原则及工作特点考核要求一、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四个方面、八项内容。
我国社区服务工作内容及特点。
二、熟悉全球主要的卫生目标,健康新视野实施的内容。
三、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医院的种类和分级、主要任务和组织结构。
第五章护士与病人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沟通的层次和类型,常用的沟通交流技巧及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
熟悉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病人角色的特征及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
了解沟通过程的基本要素,角色的特征,护士角色的功能课程内容一、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二、护患关系三、沟通过程的基本要素四、沟通的层次和类型五、常用的沟通技巧考核知识点一、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二、病人与病人角色的特征三、沟通交流的方式与影响沟通交流的因素四、促进有效沟通交流的技巧考核要求一、掌握护患关系的三种模式,常用的沟通技巧及运用时的注意点。
二、熟悉病人角色的特征及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
三、了解角色的特征及护士角色的功能,沟通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第六章护理专业与法律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中国护理立法的意义及概况,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及潜在的法律问题,导致护理过失的常见原因熟悉医疗卫生法的基本原则,医疗事故的分级、处理条例及防范措施。
了解法律的定义、分类、本质和特征课程内容一、法律的概念二、护理立法的意义及概况三、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四、医疗事故的处理考核知识点一、法律的定义及我国护理立法的概况。
二、医疗事故分级、处理条例、防范措施。
考核要求一、掌握法律的本质,中国护理立法的意义及概况;法律与道德的主要区别。
二、熟悉中国护理立法的概况,医疗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医疗事故的分级。
三、了解护理工作中一些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外置。
第七章护理程序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护理诊断的资料收集、书写标准,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的关系。
熟悉护理诊断的排序原则,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的要求。
评判性思维的定义、特点及决策的原则和步骤。
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特性及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及各步骤间的关系。
课程内容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护理评估中护理资料的分类和来源,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步骤。
三、护理诊断的定义、分类及组成部分,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形成诊断的过程及书写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四、护理计划的种类及制定计划的过程。
五、护理计划的实施过程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六、护理评价的步骤及写护理程序中其他步骤的关系。
七、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考核知识点一、护理程序所引用的理论及相互间的关系二、护理诊断的定义、种类、组成三、病人目标的描述方法考核要求一、掌握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排列顺序,书写注意事项二、熟悉护理资料来源的收集,制定护理目标的原则,制定护理措施时注意点。
评判性思维的特点及基本原则。
三、了解护理诊断中需要与医疗协同处理的问题。
病人健康状态与护理计划中的目标的比较与判断。
第八章环境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各种铺床法。
人的外环境中与护理专业有关的治疗性环境。
熟悉病人床单位的设施要求,护理工作中运用人体力学的原则。
了解医院的物理环境要求,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
课程内容一、环境的意义和范围二、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三、环境与护理的关系四、医院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五、病人床单位及设备六、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七、各种铺床法考核知识点一、病人的物理、社会环境及床单位设施,人的外环境中与护理专业有关的治疗性环境。
二、舒适环境的要求考核要求一、掌握环境的范围,环境与护理的关系。
舒适的环境需要的客观条件。
二、熟悉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因素。
三、了解重心、支撑面和重力线三者间的关系。
第九章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一般病人、急症病人的入院护理。
熟悉使用平车、轮椅等运送病人的正确方法。
了解病人入院的程序。
分级护理的要求课程内容一、病人入院程序,病人入病房后的初步护理,病人的分级护理二、病人出院前、出院当日、出院后的护理。
三、运送病人的方法;轮椅、平车、担架运送法。
考核知识点一、在护送急诊病人入院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二、分级护理的适用对象及护理内容。
三、用平车或轮椅护送病人过程中的注意点。
考核要求一、掌握病人出、入院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二、熟悉用平车、轮椅护送病人的正确方法。
三、了解分级护理的内容及要求。
第十章舒适与安全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各种保护具的应用,各种常用的卧位。
熟悉影响病人安全的常见因素及导致不舒适的常见原因和护理原则。
了解疼痛的概念和原因。
课程内容一、舒适与不舒适的的概念二、不舒适的原因和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三、增进舒适的方法四、疼痛的概念及发生机制五、疼痛的原因和影响疼痛的因素六、影响安全的因素七、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考核知识点一、日常护理中各种卧位对病人的意义及的要求。
二、对使用保护具的病人日常要注意的事项。
三、不舒适与疼痛的区别,WHO建议的三级药物止痛的具体应用方法。
考核要求一、掌握卧位的性质和各种卧位的方法及对病人的意义,保护病人安全的护理措施。
WHO建议的三级药物止痛方法。
二、熟悉对疼痛病人的评估和主要资料的收集方法。
三、了解活动受限病人保持正常生理功能位的方法。
第十一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常用的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熟悉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原理、适用范围,隔离病种、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
了解医院感染的形成、类型和管理。
课程内容一、医院感染的形成、类型和管理体制。
二、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和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三、洗手技术与手的消毒。
四、隔离病区的管理。
五、隔离的原则、种类、措施。
六、隔离技术操作方法。
考核知识点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常用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
二、各种常用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三、隔离病区的管理和隔离原则。
四、各种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考核要求一、掌握院内感染的特征,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常用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
高效、中效、低效化学消毒剂的区分。
二、熟悉湿热与干热消毒灭菌法的比较。
三、了解各种隔离种类的病种及特点。
第十二章病人的清洁卫生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特殊口腔护理的目的、实施方法和评估内容。
常用漱口液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压疮的定义和发生的原因,压疮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熟悉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易患部位,晨、晚间护理的主要内容。
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会阴部护理的原则课程内容一、口腔的评估和口腔的护理措施二、头发的评估和头发的清洁护理三、皮肤的评估和皮肤的清洁护理四、压疮的发生原因和压疮的评估五、压疮的预防、治疗、护理。
六、会阴部护理七、晨、晚间护理及评价考核知识点一、特殊口腔护理的适应症及安全措施。
常用漱口液的名称、药物浓度、主要用途。
二、皮肤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三、压疮的定义、好发部位、分期、临床表现、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