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趋势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8
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制定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
“行动计划”中第23条强调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5000门左右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引导职业学校开展信息化全员培训,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1年9月长阳职业教育中心在线精品课程《图形图像处理》的建设和开发工作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宏彬老师主持,已于2022年3月在智慧职教成功上线,并于3月1日正式开课,目前选课已有400人。
《图形图像处理》精品课程建设历时6个月,做为精品建设团队的一员,通过参与建设工作,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一、精品课程的推广使用,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大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从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到翻转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再到如今在线精品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课前学生可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上,通过观看课程视频、浏览PPT课件等方式,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点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训练,按教师的统一要求进行课堂练习题的训练,课后学生可以在线上针对未弄懂不清楚的知识,反复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进行学习和课堂练习题的训练,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师一遍教完后,学生不懂的只能单独提问或课后找教师的弊端。
教师课前主要完成线上资源的准备,课中主要是把控课堂节奏,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练习,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对学生进行个性辅导。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生物化学》是相当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与每一个生命科学相关,而且与其他看似不同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它在西方世界是最广泛学习的学科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必修课程。
为了开设一门精品课程,必须作出一些认真的安排,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收益。
首先,应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做出完善的设计,使学生能充分地理解生物化学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其概念,并加以实践。
以有关概念的教学为基础,整合生物化学的当代发展趋势,使之成为学习的有用工具,以期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展示生物化学与实践有关的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深入理解生物化学的价值和应用,并熟悉生物化学的测试结果和分析方法。
尤其在实验操作方面,学校应该组织相关实习,设置模拟实验,将口语指导、实验技术、研究分析融入课程中。
最后,有必要用新型技术辅助教学,进行互动式课堂教学,使学生空中自主学习,提升自主思维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生物化学知识,能够运用生物化学原理研究生物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总之,建设精品课程既要严格限定教学目标,又要注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生物化学》从只有传统的理论教学变成一门有趣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益匪浅。
建设精品课程,提升课堂效果2023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建设精品课程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目标。
如何有效地提升课堂效果,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探索,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建设精品课程,提升课堂效果的相关措施。
建设精品课程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开始。
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需要积极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在受到知识的启发和引导的同时,也能够自主思考和独立探索。
建设精品课程还需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与之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建多彩多姿的课堂氛围;可以运用仿真实验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教育科技的普及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建设精品课程还需要注重课程的合理设计。
为了提高课堂效果,课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彰显学科的精髓和内涵。
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又要符合课程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并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及时调整课程设计。
建设精品课程还需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表现,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25卷第3期2011年6月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 urnal of Jilin Province E co no m icM anage m ent Cadre College Vo.l 25No .3June 2011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以山东经济学院为例梁秀梅,李军(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梁秀梅(),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摘要]国家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各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立项数量也逐年增多,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找到解决对策是关键所在,以期为下一步开展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不足;对策[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657(2011)03-0111-032010年是质量工程实施的最后一年,这就标志着自2007年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以来的质量工程一期已经接近尾声。
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上都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和财力,使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并带动了其他课程和学科的有效发展。
本文基于山东经济学院近几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现状和举措,分析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正视了现存的不足,并就今后高校更好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做了对策探讨,以期为高校下一步开展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经验通过几年的努力,各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不仅有校级精品课程立项,更有省级、甚至国家级精品课程立项。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促进了该课程本身的建设,更有效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发展,较好得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山东经济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关于精品课程的几点思考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
在这个理念中,始终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打造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成为贯彻教育理念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如何搞好专业建设?如果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和重要环节,不仅让专业建设内容进一步深化,而且使精品课程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的分析1.所谓“课程”即:(1)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2)特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3)某学科的教学进程;(4)广义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的范围、结构和进程安排,狭义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学科。
所谓“精品”,即最精美的物品,即优中之优的物品或事物。
2.“课”和“课程”其意义是不同的,“课”是指(1)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教授或学习;(2)在规定单位时间内,教师以限定分量的教材,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教学活动;(3)指一门或一类课程,如语文课和数学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也指教材组成的数量单位,如一学期语文教材分为若干课。
因此,所谓“课”应该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以限定分量的教材,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教学活动。
所谓“精品课程”应该是最精美的、最优秀的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计划、内容、结构、进程安排和教学实施过程。
“课”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课”也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体现。
资料:教育部计划在二〇〇三年到二〇〇七年建设一千五百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吴启迪表示,目前中国办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摘要: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剖析了精品课程的体系建设与内容建设,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以其为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发展1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不足精品课程建设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将其列为教育部的六项重点工程之一,目前我国教育科研网已经建成,各高校校园网具备一定规模,各专业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已逐步形成。
到目前为止国家级高校本科精品课程已近1700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局和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完整的系统的质量工程,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目前我国各级精品课程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共享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1师资队伍缺乏梯队感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是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梯队, 具有相同的工作目标和研究方向,有合理的年龄、学历、学源和职称结构,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来进行课程建设。
但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形成强而有力的师资队伍,而是硬凑队伍,盲目建设,致使后续队伍跟不上无法保持精品课程的水平。
1.2精品课程缺乏可持续发展性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才能保证精品课程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使其具有长期具有一流的示范作用。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精品课程的后期维护上较为欠缺,课程的相关资料维护更新不够及时。
1.3教学资源共享缺乏网络平台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很多课程仅仅按照申报条件要求,直接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演示文稿、部分教学录像等内容传到网上, 多数精品课程网站都是以静态网页为主,缺乏互动性,不利于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也无法通过网站来进行在线答疑辅导、即时交流师生交互活动,师生参与程度很低。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趋势的思考Meditation on Tendency to Develop Elite Courses林大钧By Lin Dajun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摘要: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把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趋势,对传统的课程作理念层面的调整,以人为本发掘精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出精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的关注重点。
Abstracts: Hold the tendency to develop elite courses b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quality project and make theoretic adjustment to conventional courses. Discover the inherent dr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xploring elite courses with people-oriented point and bring forward the key concern about persistent development of elite courses.一.引言I. Foreword2003年教育部开始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在“质量工程”中把建设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建设目标之一,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中明确提出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并形成中国高校精品课程网站。
(什么是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打造高教新质量”新闻发布会上讲话中指出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五个一流”是对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的基本定义,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是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使优质课程成果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国内同类课程和其他课程建设,使不同高校的学生从网上大面积受益,对全面提高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经过三年建设,教育部已经批准9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这批课程示范辐射,使各高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建设精品课程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距教育部五年中完成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规模还有二年时间的今天,既要抓住最后二次申报机会积极争取跨入国家级精品课程行列,赢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机,更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看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改变原有的高等教育课程的观念、内容、方法、评价等。
因为一方面课程集中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期待和要求,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国家对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等一系列问题的制定。
而这些较为宏观的战略层面的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蓝图,正是通过国家对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及其一系列的课程要素的规制和引导才得以具体化。
另一方面,课程及其教学也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直至成才的主要途径。
虽然当今社会的学习形式已经日益多样化,然而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学习者能够更加高效、系统地获得成才的绝大部分素质。
特别是要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时俱进,如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等都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看,精品课程建设要结合现今世界大学课程发展的普遍趋势,围绕增强课程适应性、更好满足变动不居的社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学习者自身对课程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对传统的课程作理念层面的调整。
In 2003, Ministry of Education started The Project of Reforming Teaching & Quality inHigher Education School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Quality Project). One of its aims is to build one group of state-level elite courses in this Quality Project. In the Notice on Launching the Project of Reforming Teaching &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School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3, it’s clearly proposed that network would be employed to teach and manage elite courses and establish relevant websites for elite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schools in China. What’s the state-level elite course? In the news conference titled Make A Thousand Elite Courses Available Online & Build New Quality for Higher Education, Mr. Wu Qidi, the vice presid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ed out state-level elite courses refer to those representative courses characterized by top-ranking teaching team,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features of Five Top-ranking i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elite courses, 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website for elite courses is aimed to share high grade resources by way of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o make top-ranking courses play a leading role and motivate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courses as well as other courses in China, thus to benefit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higher schools via network in a large scale, t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dvance teaching quality at every school in an all-around way.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a total of 923 state-level elite courses have been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ith the demonstrative radiation of this batch of courses, every higher-education school has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 signific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ite courses and how to build elite course as well. We still have two years to fulfill the target of building elites courses totaling 1500 within the 5-year plan se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e have to take the last two chances of declaration to actively access to the range of state-level elite courses and win the good opportunit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we must look in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ite courses with a view of system project to change the old things in terms of concept, contents, methods, evaluation for higher-education courses. On the one hand, courses highly embody expectation and demands for talents by our country, which represented by the formulation of a series of issues such as target and policy in education sector. While those guidelines and blueprint for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a more macroscopical and strategic sense could be exactly elaborated through the courses setting,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contents and a series of courses elements by the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it’s also a major channel for learners to acquire knowledge, develop competence, improve quality and obtain success through courses and teaching. Despite of the increasingly diversification with regard to learning forms in today’s world, the learners can attain most of elements required to be successful in a more efficient and systematic way through carefully designed courses. Particularly, it should be advanced with times in respect of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from the country’s point. For inst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nation needs talents with creative capabilities. All of these have raised higher demands for development tendency to build elite course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construction of elite courses should make theoretic adjustment to traditional cour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general trend of university courses build-up in the world today, and make more efforts on reinforcing adaptability of courses, fulfilling the growing new requirements arisen from the increasingly altering society and personalized demands for courses from the learner itselfas well.二.变革课程理念,创新课程内容II. Reform courses concept and innovate courses content(1)课程内容国际化(1)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ourses content精品课程的内容应该站在开放式的与国际接轨的层面上进行建设,课程应该培养学习者面向世界的胸怀,课程在理念、目标、开发、教材、实施方法、评价标准的制定等不能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而应积极跟踪国际先进课程的变革与发展,主动地吸纳其合理内核,在高层次的水准上进行课程的比较与鉴别,在符合国际课程改革趋势的前提下,建设具有特色的高水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