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分与合1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7
《分与合》教学设计教师:张剑年级:一年级科目:数学时间:2020 年10 月日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
(用4个圆片代替向日葵)学生动手操作,教室巡视,指名演示。
(说明要有序摆放就不会乱或重叠。
)读4的分成与合成。
(同时用手势表示分与合)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放法。
(用5根小棒代替玉米棒)教室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学生齐读5的分成与合成。
学生小组内讨论,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有许多农作物和小动物。
今天我们再去李奶奶家看一看。
(课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框里。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你能帮帮她吗?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分是同样多?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带读4的分成与合成。
(同时用手势表示分与合)2、教学5的组成师:我们帮李奶奶收好了向日葵。
李奶奶又要收玉米棒了。
(课件)问题:5个玉米棒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放?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引导学生观察5的组成。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记住5的组成呢?(学生交流汇报)三、实践应用1、游戏:猜一猜。
2、小鸟回家。
5只小鸟要飞回我们刚刚搭好的房子,每个房子能飞进同样多的小鸟吗?3、班的小朋友在上体育课,他们在进行拔河比赛,一起去看看。
公平吗?怎样使比赛公平?四、本课小结课堂达标测评练习:四、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要求:1. 每2人有3个球,同桌同学互相玩猜球游戏。
2. 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
边玩边在黑板上板书3的组成。
21板书设计:分与合课后反思: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
出示情景图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
教案标题:分与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分与合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数的分与合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数的分与合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简单的数的分与合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数的分与合的例子,并简单解释其含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详细讲解数的分与合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数的分与合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数的分与合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的分与合的概念和练习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数的分与合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学生将完成的作业交给教师,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数的分与合的概念,并培养了学生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补充和说明: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组合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概念。
同时,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发现和探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组合。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概念,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组合。
2.难点: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组合的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与合的实物教具、卡片、课件等。
2.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分水果的游戏,引出分与合的概念。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水果分给我们的朋友,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分与合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卡片和课件,呈现一些分与合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把一篮子水果分成两份,或者把一些玩具分成几个小组。
引导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和组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分与合的知识。
例如,给出一组物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分类方式。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与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整理房间、分食物等。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与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物的分与合,二是数的分与合。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掌握分与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方法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分与合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教具、学具,如分与合的卡片、实物等,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引入分与合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分与合的意义。
2.新课导入:讲解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原理。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运用。
4.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实的分与合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5.数的学习:让学生进行数的分与合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概念:分的意义是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部分,合的意义是将若干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
方法:分的方法是将整体中的部分移除,合的方法是将整体中的部分加上。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和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掌握1-5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喜欢喝理解,最后能够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科的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本节课的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习打基础。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分一分,合一合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分与合的联系,从而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我们来欢迎一下?生:(齐)欢迎! 欢迎!热烈欢迎!(师生鼓掌)师:谢谢你们的掌声!师: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板书课题:分与合)二、新课学习1.教学4的组成师:(课件)大家看看这里有几个篮子几朵花啊?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操作:谁来帮我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
(叫学生上来动手操作)看一看与我们分的怎么样?(课件)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数的拆分和合并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分与合的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的拆分和合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拆分和合并。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分与合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拆分和合并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实物等。
2.准备教学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与合”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一个小猴子分水果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分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一些简单的数的拆分和合并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10个苹果,让学生想办法将这些苹果分成2组,或者将这些苹果合并成20个。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与合的过程。
例如,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尝试将一些物品分成2组,或者将这些物品合并成20个。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分与合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我有5个糖果,我想分成2个和3个,怎么办?”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尝试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