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
- 格式:pptx
- 大小:34.82 MB
- 文档页数:29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的目标,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但同时,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如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的价值,认识到青春是人生中宝贵的阶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
3.培养学生自律自省的习惯,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律自省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用于模拟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青春的认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4.巩固(5分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1.3《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这一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的存在,以及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青春期的困惑和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明白在青春期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做到自律、自省、自尊。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法律在青春期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法律是保护自己权益的有力工具。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对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开始关注他人和社会。
然而,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正确的引导,学生在面对青春期的困惑时,可能会产生焦虑、迷茫的情绪。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明白青春有格的含义,知道法律在青春期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自律、自省、自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明白青春有格的含义,知道法律在青春期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困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引导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青春期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思考,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介绍青春期的特点,讲解青春有格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法律在青春期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困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研究方针: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XXX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XXX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说明: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克不及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3.2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第三课第二节青春有格【教材分析】本课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
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树立底线意识,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寻找榜样,做到自省和慎独。
本节课是对学生自律自省的教育,采用名人事例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
【学情分析】进入青春期,学生面临很多的不良诱惑,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抵抗能力,增强自律意识,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课对学生进行自律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意识,不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努力学习榜样,自我反省,做更好的自己。
修身为本,在学习中成长,是青春最好的证明。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行己有耻?什么是止于至善?增强自控能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学习榜样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有羞耻之心,反思之意,不断省查自己。
【教学重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榜样的作用?止于至善的要求?【教学难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青春有格一、行己有耻1、含义2、要求二、止于至善1、含义2、要求【作业布置】印成卷子下发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3.2 青春有格教案青春有格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行己有耻?什么是止于至善?增强自控能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学习榜样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有羞耻之心,反思之意,不断省查自己。
[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榜样的作用?止于至善的要求?难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