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立教育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4
昂立教育八年级期中复习一、选择题1、 一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边长为25B 、三角形的周长为25C 、斜边长为5D 、三角形的面积为202、已知,三角形边长为6、8、10、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 )A 、10B 、8C 、2.4D 、4.83化简的结果( )A 、2±B 、2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是25的算术平方根B 、±4是16的算术平方根C 、-6是()26-的算术平方根D 、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77=--=B 112=C 332244=+= D 0.5=± 6、已知一次函数y=kx+b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且kb<0,则在直角坐标系内它的大致图像是( )A B C D7、如果点M 在直线y=x-1上,则M 点的坐标可以是( )A 、(-1,0)B 、(0,1)C 、(1,0)D 、(1,-1)8、将右图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的主要变化是( )A 、 形状不变,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B 、关于x 轴对称C 、关于y 轴对称D 、关于原点对称9、下列一次函数中,y 随着x 增大而增大的是( )A 、3y x =-B 、32y x =--C 、32y x =+D 、32y x =-+10、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一边BC 上,一点P 从B 点运动到C 点,设BP=x ,四边形APCD 的面积为y ,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是( )A 、2y x =-+B 、4y x =-+C 、2y x =+D 、4y x =+二、填空题;11的相反数是 。
12、已知下列实数227,0,π,0.701,3.464664666 …(相邻两个4之间6的个数逐次加1),则无理数分别是 。
13、(1)()23-的平方根是 。
八年级数学试题 共 2 页 第 1 页昂立培训中心八年级数学期中试题 姓名(试题共27小题 卷面分数:120分)考生注意:请将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解答结果填写在第二页上指定的表格中。
一、选择题:(在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符合要求的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第二页上指定的位置. 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1. 和数轴上的点成一一对应关系的数是A.自然数B.有理数C.无理数D. 实数 2. 在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有( ) -0.333…,4,5, π-, 3.1415, 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 76.0123456…(小数部分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A .3个B . 4个 C. 5个 D. 6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64.0-的立方根是0.4B.9-的平方根是3±C. 16的立方根是316 D. 0.01的立方根是0.0000014.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数轴的原点为旋转中心,将过原点的对角线顺时针旋转,使对角线的另一端点落在数轴正半轴的点A 处,则点A 表示的数( ) A 、211 B 、2C 、3D 、1.45.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8、15、7 B . 8、10、6 C. 5、8、10 D. 8、39、40 6. 如图6:Rt △ABC 中,∠ACB=900,CD 是高,AC=4cm ,BC=3cm ,则CD=( ) A. 5cmB.512cm C.125cm D.34cm7.下列四个图形中,不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8.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7)7(2-=- B .39±= C. 4)2(2=-D.33348=-9. 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AB=BC CD=DA (B ) A D ∥BCAB=CD (C )AB ∥CD AB=CD (D )A D ∥BC ∠B=∠C10.如图,等边ΔABC 中,D 为BC 上一点, Δ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ΔACE 的位置,如果∠BAD=18°,则旋转角等于 ( )A 、18°B 、 32°C 、60°D 、7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11. 在Rt △ABC 中,∠C=90o ,其中a=6,b=8,则c= 。
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精选试卷模拟训练(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1.(1)如图1,在Rt△ABC 中,AB AC=,D、E是斜边BC上两动点,且∠DAE=45°,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连接DF.(1)试说明:△AED≌△AFD;(2)当BE=3,CE=9时,求∠BCF的度数和DE的长;(3)如图2,△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是斜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2的长.【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解析】试题分析:()1由ABE AFC≌,得到AE AF=,BAE CAF∠=∠,45,EAD∠=45,BAE CAD∴∠+∠=45,CAF CAD∴∠+∠=即45.DAF∠=EAD DAF∠=∠,从而得到.AED AFD≌()2由△AED AFD≌得到ED FD=,再证明90DCF∠=︒,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3过点A作AH BC⊥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14.2AH BH BC===1DH BH BD=-=或7,DH BH BD=+=求出AD的长,即可求得2DE.试题解析:()1ABE AFC≌,AE AF=,BAE CAF∠=∠,45,EAD∠=90,BAC∠=45,BAE CAD∴∠+∠=45,CAF CAD∴∠+∠=即45.DAF∠=在AED和AFD中,{AF AEEAF DAEAD AD,=∠=∠=.AED AFD∴≌()2AED AFD≌,ED FD∴=,,90.AB AC BAC =∠=︒45B ACB ∴∠=∠=︒,45ACF ,∠=︒ 90.BCF ∴∠=︒设.DE x =,9.DF DE x CD x ===- 3.FC BE ==222,FC DC DF +=()22239.x x ∴+-=解得: 5.x =故 5.DE = ()3过点A 作AH B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1 4.2AH BH BC === 1DH BH BD =-=或7,DH BH BD =+= 22217AD AH DH =+=或65.22234DE AD ==或130.点睛:D 是斜边BC 所在直线上一点,注意分类讨论.2.如图,∠BAD=∠CAE=90°,AB=AD ,AE=AC ,AF ⊥CB ,垂足为F .(1)求证:△ABC ≌△ADE ;(2)求∠FAE 的度数;(3)求证:CD=2BF+DE .【答案】(1)证明见解析;(2)∠FAE=135°;(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易证∠BAC=∠DAE ,再由AB=AD ,AE=AC ,根据SAS 即可证得△ABC ≌△ADE ;(2)已知∠CAE=90°,AC=AE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E=45°,由(1)知△BAC ≌△D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A=∠E=45°,再求得∠CAF=45°,由∠FAE=∠FAC+∠CAE 即可得∠FAE 的度数;(3)延长BF 到G ,使得FG=FB ,易证△AFB ≌△AFG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G ,∠ABF=∠G ,再由△BAC ≌△DAE ,可得AB=AD ,∠CBA=∠EDA ,CB=ED ,所以AG=AD ,∠ABF=∠CDA ,即可得∠G=∠CDA ,利用AAS 证得△CGA ≌△CDA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G=CD ,所以CG=CB+BF+FG=CB+2BF=DE+2BF .【详解】(1)∵∠BAD=∠CAE=90°,∴∠BAC+∠CAD=90°,∠CAD+∠DAE=90°,∴∠BAC=∠DAE ,在△BAC 和△DA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 ∴△BAC ≌△DAE (SAS );(2)∵∠CAE=90°,AC=AE ,∴∠E=45°,由(1)知△BAC ≌△DAE ,∴∠BCA=∠E=45°,∵AF ⊥BC ,∴∠CFA=90°,∴∠CAF=45°,∴∠FAE=∠FAC+∠CAE=45°+90°=135°;(3)延长BF 到G ,使得FG=FB ,∵AF ⊥BG ,∴∠AFG=∠AFB=90°,在△AFB和△AFG中,BF FAFB AFGAF AFG=⎧⎪∠=∠⎨⎪=⎩,∴△AFB≌△AFG(SAS),∴AB=AG,∠ABF=∠G,∵△BAC≌△DAE,∴AB=AD,∠CBA=∠EDA,CB=ED,∴AG=AD,∠ABF=∠CDA,∴∠G=∠CDA,在△CGA和△CDA中,GCA DCACGA CDAAG AD∠=∠⎧⎪∠=∠⎨⎪=⎩,∴△CGA≌△CDA,∴CG=CD,∵CG=CB+BF+FG=CB+2BF=DE+2BF,∴CD=2BF+DE.【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第3问需作辅助线,延长BF到G,使得FG=FB,证得△CGA≌△CDA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1,Rt△ABC中,∠A=90°,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连接AD,则易证AD=BD=CD,即AD=12BC;如图2,若将题中AB=AC这个条件删去,此时AD仍然等于12BC.理由如下:延长AD到H,使得AH=2AD,连接CH,先证得△ABD≌△CHD,此时若能证得△ABC≌△CHA,即可证得AH=BC,此时AD=12BC,由此可见倍长过中点的线段是我们三角形证明中常用的方法.(1)请你先证明△ABC≌△CHA,并用一句话总结题中的结论;(2)现将图1中△ABC折叠(如图3),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此时不难看出△BDE和△CD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DE,CF=DF.由勾股定理可知DE2+DF2=EF2,因此BE2+CF2=EF2,若图2中△ABC也进行这样的折叠(如图4),此时线段BE、CF、EF还有这样的关系式吗?若有,请证明;若没有,请举反例.(3)在(2)的条件下,将图3中的△DEF绕着点D旋转(如图5),射线DE、DF分别交AB、AC于点E、F,此时(2)中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图4中的△DEF也这样旋转(如图6),直接写出上面的关系式是否成立.【答案】(1)详见解析;(2)有这样分关系式;(3)EF2=BE2+CF2.【解析】【分析】(1)想办法证明AB∥CH,推出∠BAC=∠ACH,再利用SAS证明△ABC≌△CHA即可.(2)有这样分关系式.如图4中,延长ED到H山顶DH=DE.证明△EDB≌△HD (SAS),推出∠B=∠HCD,BE=CH,∠FCH=90°,利用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3)图5,图6中,上面的关系式仍然成立.【详解】(1)证明:如图2中,∵BD=DC,∠ADB=∠HDC,AD=HD,∴△ADB≌△HDC(SAS),∴∠B=∠HCD,AB=CH,∴AB∥CH,∴∠BAC+∠ACH=180°,∵∠BAC=90°,∴∠ACH=∠BAC=90°,∵AC=CA,∴△BAC≌△HCA(SAS),∴AH=BC,∴AD=DH=BD=DC,∴AD=12 BC.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解:有这样分关系式.理由:如图4中,延长ED到H山顶DH=DE.∵ED=DH,∠EDB=∠HDC,DB=DC,∴△EDB≌△HDC(SAS),∴∠B=∠HCD,BE=CH,∵∠B+∠ACB=90°,∴∠ACB+∠HCD=90°,∴∠FCH=90°,∴FH2=CF2+CH2,∵DF⊥EH,ED=DH,∴EF=FH,∴EF2=BE2+CF2.(3)图5,图6中,上面的关系式仍然成立.结论:EF2=BE2+CF2.证明方法类似(2).【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变换,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4.(1)如图(a)所示点D是等边ABC边BA上一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作等边DCF,连接AF.你能发现线段AF与B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2)如图(b)所示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边BA的延长线上时,其他作法与(1)相同,猜想AF与BD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结论)(3)①如图(c )所示,当动点D 在等边ABC 边BA 上运动时(点D 与点B 不重合),连接DC ,以DC 为边在BC 上方、下方分别作等边DCF 和等边DCF ',连接AF 、BF ',探究AF 、BF '与AB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②如图(d )所示,当动点D 在等边ABC 边BA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其他作法与(3)①相同,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是否有新的结论?并证明.【答案】(1)AF=BD ,理由见解析;(2)AF=BD ,成立;(3)①AF BF AB '+=,证明见解析;②①中的结论不成立新的结论是AF AB BF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内角都相等的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可证得BCD ACF △≌△,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知AF BD = .(2)通过证明BCD ACF △≌△,即可证明AF BD =.(3)①'AF BF AB += ,利用全等三角形BCD ACF △≌△的对应边BD AF = ,同理'BCF ACD △≌△ ,则'BF AD = ,所以'AF BF AB +=;②①中的结论不成立,新的结论是'AF AB BF =+ ,通过证明BCF ACD △≌△,则'BF 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再结合(2)中的结论即可证得'AF AB BF =+ .【详解】(1)AF BD =证明如下: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AC ∴=,60BCA ︒∠=.同理可得:DC CF =,60DCF ︒∠=.BCA DCA DCF DCA ∴∠-∠=∠-∠.即BCD ACF ∠=∠.BCD ACF ∴△≌△.AF BD ∴=.(2)证明过程同(1),证得BCD ACF △≌△,则AF B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当动点D 运动至等边△ABC 边BA 的延长线上时,其他作法与(1)相同,AF BD =依然成立.(3)①AF BF AB '+=证明:由(1)知,BCD ACF △≌△.BD AF ∴=.同理BCF ACD '△≌△.BF AD '∴=.AF BF BD AD AB '∴+=+=.②①中的结论不成立新的结论是AF AB BF '=+;BC AC =,BCF ACD '∠=∠,F C DC '=,BCF ACD '∴△≌△.BF AD '∴=.又由(2)知,AF BD =.AF BD AB AD AB BF '∴==+=+.即AF AB B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掌握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内角都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边AC 上( “点D 不与,A C 重合),点E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点E 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DE ,以DE 为边作作等边三角形DEF ∆,连接CF .(1)如图1,当D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且,C F 在直线DE 的同侧时,过点D 作//DG AB ,DG 交BC 于点G ,求证:CF EG =;(2)如图2,当DE 反向延长线与AB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且,C F 在直线DE 的同侧时,求证:CD CE CF =+;(3)如图3, 当DE 反向延长线与线段AB 相交,且,C F 在直线DE 的异侧时,猜想CD 、CE 、CF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详解;(2)证明见详解;(3)CF =CD +CE ,理由见详解.【解析】【分析】(1)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DG AB ,得∠CDG=∠A=60°,∠ACB=60°,CDG ∆是等边三角形,易证∆ GDE ≅ ∆ CDF(SAS),即可得到结论;(2)过点D 作DG ∥AB 交BC 于点G ,易证∆ GDE ≅ ∆ CDF(SAS),即可得到结论;(3)过点D 作DG ∥AB 交BC 于点G ,易证∆ GDE ≅ ∆ CDF(SAS),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DG AB ,∴∠CDG=∠A=60°,∠ACB=60°,∴CDG ∆是等边三角形,∴DG=DC.∵DEF ∆是等边三角形,∴DE=DF ,∠EDF=60°,∴∠CDG-∠GDF=∠EDF-∠GDF ,即:∠GDE=∠CDF ,在∆ GDE 和∆ CDF 中,∵DE DF GDE CDF DG DC =⎧⎪∠=∠⎨⎪=⎩,∴∆ GDE ≅ ∆ CDF(SAS),∴CF EG =;(2)过点D 作DG ∥AB 交BC 于点G ,如图2,∵ABC ∆是等边三角形,//DG AB ,∴∠CDG=∠A=60°,∠ACB=60°,∴CDG ∆是等边三角形,∴DG=DC.∵DEF ∆是等边三角形,∴DE=DF ,∠EDF=60°,∴∠CDG-∠CDE=∠EDF-∠CDE ,即:∠GDE=∠CDF ,在∆ GDE 和∆ CDF 中,∵DE DF GDE CDF DG DC =⎧⎪∠=∠⎨⎪=⎩,∴∆ GDE ≅ ∆ CDF(SAS),∴CF GE =,∴CD CG CE GE CE CF ==+=+(3)CF =CD +CE ,理由如下:过点D 作DG ∥AB 交BC 于点G ,如图3,∵ABC ∆是等边三角形,//DG AB ,∴∠CDG=∠A=60°,∠ACB=60°,∴CDG ∆是等边三角形,∴DG=DC=GC.∵DEF ∆是等边三角形,∴DE=DF,∠EDF=60°,∴∠CDG+∠CDE=∠EDF+∠CDE,即:∠GDE=∠CDF,在∆ GDE和∆ CDF中,∵DE DFGDE CDFDG DC=⎧⎪∠=∠⎨⎪=⎩,∴∆ GDE≅∆ CDF(SAS),∴CF GE==GC+CE=CD+C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点B(﹣2,1).(1)请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构造图形求出AB的长;(2)若Rt△ABC中,点C在坐标轴上,请在备用图1中画出图形,找出所有的点C后不用计算写出你能写出的点C的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且PA+PB最小?若存在,就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在备用图2中画出示意图).【答案】(1)AB=52)C2(0,7),C4(0,-4),C5(-1,0)、C6(1,0);(3)不存在这样的点P.【解析】【分析】(1)如图,连结AB,作B关于y轴的对称点D,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B;(2)分别以A,B,C为直角顶点作图,然后直接得出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即可;(3)作AB的垂直平分线l3,则l3上的点满足PA=PB,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结AB′,即x轴上使得PA+PB最小的点,观察作图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连结AB,作B关于y轴的对称点D,由已知可得,BD=4,AD=2.∴在Rt△ABD中,AB=5(2)如图,①以A为直角顶点,过A作l1⊥AB交x轴于C1,交y轴于C2.②以B为直角顶点,过B作l2⊥AB交x轴于C3,交y轴于C4.③以C为直角顶点,以AB为直径作圆交坐标轴于C5、C6、C7.(用三角板画找出也可)由图可知,C2(0,7),C4(0,-4),C5(-1,0)、C6(1,0).(3)不存在这样的点P.作AB的垂直平分线l3,则l3上的点满足PA=PB,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结AB′,由图可以看出两线交于第一象限.∴不存在这样的点P.【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中垂线和轴对称--路径最短问题的综合作图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类讨论,学会画好图形解决问题.7.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DE.点G是线段BC的中点,连结AG,交BD于点F,过点D作DH⊥BC,垂足为H.(1)求证:△DCE为等腰三角形;(2)若∠CDE=22.5°,DC=2,求GH的长;(3)探究线段CE,GH的数量关系并用等式表示,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CE=2GH,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CBD=12∠ABC=12∠ACB,,由BD=DE,可得∠DBC=∠E=1 2∠ACB,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CDE=12∠ACB=∠E,可证△DCE为等腰三角形;(2)根据题意可得CH=DH=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G=GC,BH=HE=2+1,即可求GH的值;(3)CE=2GH,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可得BG=GC,BH=HE,可得GH=GC﹣HC=GC﹣(HE﹣CE)=12BC﹣12BE+CE=12CE,即CE=2GH【详解】证明:(1)∵AB=AC,∴∠ABC=∠ACB,∵BD平分∠ABC,∴∠CBD=12∠ABC=12∠ACB,∵BD=DE,∴∠DBC=∠E=12∠ACB,∵∠ACB=∠E+∠CDE,∴∠CDE=12∠ACB=∠E,∴CD=CE,∴△DCE是等腰三角形(2)∵∠CDE=22.5°,CD=CE2,∴∠DCH=45°,且DH⊥BC,∴∠HDC=∠DCH=45°∴DH=CH,∵DH2+CH2=DC2=2,∴DH=CH=1,∵∠ABC=∠DCH=45°∴△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点G是BC中点∴AG⊥BC,AG=GC=BG,∵BD=DE,DH⊥BC∴BH=HE=2+1∵BH=BG+GH=CG+GH=CH+GH+GH=2+1∴1+2GH=2+1∴GH=2 2(3)CE=2GH理由如下:∵AB=CA,点G是BC的中点,∴BG=GC,∵BD=DE,DH⊥BC,∴BH=HE,∵GH=GC﹣HC=GC﹣(HE﹣CE)=12BC﹣12BE+CE=12CE,∴CE=2GH【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问题情境)学习《探索全等三角形条件》后,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①,△ABC 中,若AB=12,AC=8,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根据SAS可证得到△ADC≌△EDB,从而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解后反思:题目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直接运用)如图②,AB⊥AC,AD⊥AE,AB=AC,AD=AE,AF是ACD的边CD上中线.求证:BE=2AF.(灵活运用)如图③,在△ABC中,∠C=90°,D为AB的中点,DE⊥DF,DE交AC于点E,DF交AB于点F,连接EF,试判断以线段AE、BF、EF为边的三角形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2<AD<10;(2)见解析(3)为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ADC≌△EDB,得到BE=AC=8,再根据三角形的构成三角形得到AE的取值,再根据D为AE中点得到AD的取值;(2)延长AF到H,使AF=HF,故△ADF≌△HCF,AH=2AF,由AB⊥AC,AD⊥AE,得到∠BAE+∠CAD=180°,又∠ACH+∠CAH+∠AHC=180°,根据∠D=∠FCH,∠DAF=∠CHF,得到∠ACH+∠CAD=180°,故∠BAE= ACH,再根据AB=AC,AD=AE即可利用SAS证明△BAE≌△ACH,故BE=AH,故可证明BE=2AF.(3)延长FD到点G,使DG=FD,连结GA,GE,证明△DBF≌△DAG,故得到FD=GD,BF=AG,由DE⊥DF,得到EF=EG,再求出∠EAG=90°,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ADC≌△EDB,∴BE=AC=8,∵AB=12,∴12-8<AE<12+8,即4<AE<20,∵D为AE中点∴2<AD<10;(2)延长AF到H,使AF=HF,由题意得△ADF≌△HCF,故AH=2AF,∵AB⊥AC,AD⊥AE,∴∠BAE+∠CAD=180°,又∠ACH+∠CAH+∠AHC=180°,∵∠D=∠FCH,∠DAF=∠CHF,∴∠ACH+∠CAD=180°,故∠BAE= ACH,又AB=AC,AD=AE∴△BAE≌△ACH(SAS),故BE=AH,又AH=2AF∴BE= 2AF.(3)以线段AE、BF、EF为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延长FD到点G,使DG=FD,连结GA,GE,由题意得△DBF≌△ADG,∴FD=GD,BF=AG,∵DE⊥DF,∴DE 垂直平分GF,∴EF=EG,∵∠C=90°,∴∠B+∠CAB=90°,又∠B=∠DAG ,∴∠DAG +∠CAB=90°∴∠EAG=90°,故EG 2=AE 2+AG 2,∵EF=EG, BF=AG∴EF 2=AE 2+BF 2,则以线段AE 、BF 、EF 为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根据垂直平分线与勾股定理进行求解.9.已知:等边ABC ∆中.(1)如图1,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在AB 边上,满足60AMN ∠=︒,求AN BN的值. (2)如图2,点M 在AB 边上(M 为非中点,不与A 、B 重合),点N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MNB MCB ∠=∠,求证:AM BN =.(3)如图3,点P 为AC 边的中点,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满足AEP PFC ∠=∠,求BF BE BC-的值. 【答案】(1)3;(2)见解析;(3)32.【解析】【分析】(1)先证明AMB ∆,MBN ∆与MAN ∆均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BM=2BN ,AB=2BM ,最后转化结论可得出BN 与AN 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得;(2)过点M 作ME ∥BC 交AC 于E ,先证明AM=ME ,再证明MEC ∆与NBM ∆全等,最后转化边即得;(3)过点P 作PM ∥BC 交AB 于M ,先证明M 是AB 的中点,再证明EMP ∆与FCP ∆全等,最后转化边即得.【详解】(1)∵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M 是BC 的中点∴AM 平分∠BAC ,AM BC ⊥,60B BAC ∠=∠=︒∴30BAM ∠=︒,90AMB ∠=︒∵60AMN ∠=︒∴90AMN BAM ∠+=︒∠,30∠=︒BMN∴90ANM ∠=︒∴18090BNM ANM =︒-=︒∠∠∴在Rt BNM ∆中,2BM BN =在Rt ABM ∆中,2AB BM =∴24AB AN BN BM BN =+==∴3AN BN =即3AN BN=. (2)如下图:过点M 作ME ∥BC 交AC 于E∴∠CME=∠MCB ,∠AEM=∠ACB∵ABC ∆是等边三角形∴∠A=∠ABC=∠ACB=60︒∴60AEM ACB ∠=∠=︒,120MBN =︒∠∴120CEM MBN ∠==︒∠,60AEM A ∠=∠=︒∴AM=ME∵MNB MCB ∠=∠∴∠CME=∠MNB ,MN=MC∴在MEC ∆与NBM ∆中CME MNBCEM MBNMC MN∠=∠⎧⎪∠=∠⎨⎪=⎩∴()MEC NBM AAS∆∆≌∴ME BN=∴AM BN=(3)如下图:过点P作PM∥BC交AB于M∴AMP ABC=∠∠∵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ACB=60︒,AB AC BC==∴60AMP A==︒∠∠∴AP MP=,180120EMP AMP=︒-=︒∠∠,180120FCP ACB=︒-=︒∠∠∴AMP∆是等边三角形,120EMP FCP==︒∠∠∴AP MP AM==∵P点是AC的中点∴111222AP PC MP AM AC AB BC======∴12AM MB AB==在EMP∆与FCP∆中EMP FCPAEP PFCMP PC∠=∠⎧⎪∠=∠⎨⎪=⎩∴()EMP FCP AAS∆∆≌∴ME FC=∴1322 BF BE FC BC BE ME BC BE MB BC BC BC BC -=+-=+-=+=+=∴3322BCBF BEBC B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通过作等边三角形第三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将多个量转化为同一个量是求比值的常用方法.10.小明在学习了“等边三角形”后,激发了他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就想考考他的朋友小崔,小明作了一个等边ABC∆,如图1,并在边AC上任意取了一点F(点F不与点A、点C重合),过点F作FH AB⊥交AB于点H,延长CB到G,使得BG AF=,连接FG交AB于点l.(1)若10AC=,求HI的长度;(2)如图2,延长BC到D,再延长BA到E,使得AE BD=,连接ED,EC,求证:ECD EDC∠=∠.【答案】(1)HI =5;(2)见解析.【解析】【分析】(1)作FP∥BC交AB于点P,证明APF∆是等边三角形得到AH=PH,再证明PFI BGI∆≅∆得到PI=BI,于是可得HI =12AB,即可求解;(2)延长BD至Q,使DQ=AB,连结EQ,就可以得出BE=BQ,得出△BEQ是等边三角形,就可以得出BE=QE,得出△BCE≌△QDE就可以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1,作FP∥BC交AB于点P,∵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60°,∵FP ∥BC,∴∠APF=∠ABC=60°, ∠PFI=∠BGI,∴∠APF=∠A=60°,∴APF ∆是等边三角形,∴PF=AF,∵FH AB ⊥,∴AH=PH,∵AF=BG,∴PF=BG,∴在PFI ∆和BGI ∆中,PIF BIG PFI BGI PF BG ∠=∠⎧⎪∠=∠⎨⎪=⎩, ∴PFI BGI ∆≅∆,∴PI=BI,∴PI+PH=BI+AH=12AB, ∴HI=PI+PH =12AB= 1102⨯=5; (2)如图2,延长BD 至Q ,使DQ=AB ,连结EQ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AC ,∠B=60°.∵AE=BD ,DQ=AB ,∴AE+AB=BD+DQ ,∴BE=BQ .∵∠B=60°,∴△BEQ 为等边三角形,∴∠B=∠Q=60°,BE=QE .∵DQ=AB ,∴BC=DQ .∴在△BCE 和△QDE 中,BC DQ B Q BE QE =⎧⎪∠=∠⎨⎪=⎩,∴△BCE ≌△QDE (SAS ),∴EC=ED .∴∠ECD=∠ED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作出相应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关键.本题难度较大,需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三、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解答题压轴题(难)11.阅读材料:若m 2﹣2mn+2n 2﹣8n+16=0,求m 、n 的值.解:∵m 2﹣2mn+2n 2﹣8n+16=0,∴(m 2﹣2mn+n 2)+(n 2﹣8n+16)=0∴(m ﹣n )2+(n ﹣4)2=0,∴(m ﹣n )2=0,(n ﹣4)2=0,∴n=4,m=4.根据你的观察,探究下面的问题:(1)已知x 2+2xy+2y 2+2y+1=0,求2x+y 的值;(2)已知a ﹣b=4,ab+c 2﹣6c+13=0,求a+b+c 的值.【答案】(1)1;(2)3.【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将题目中的式子化为材料中的形式,从而可以得到x 、y 的值,从而可以得到2x+y 的值;(2)根据a-b=4,ab+c 2-6c+13=0,可以得到a 、b 、c 的值,从而可以得到a+b+c 的值.【详解】解:(1)∵x 2+2xy+2y 2+2y+1=0,∴(x 2+2xy+y 2)+(y 2+2y+1)=0,∴(x+y)2+(y+1)2=0,∴x+y=0,y+1=0,解得,x=1,y=−1,∴2x+y=2×1+(−1)=1;(2)∵a−b=4,∴a=b+4,∴将a=b+4代入ab+c 2−6c+13=0,得b 2+4b+c 2−6c+13=0,∴(b 2+4b+4)+(c 2−6c+9)=0,∴(b+2)2+(c−3)2=0,∴b+2=0,c−3=0,解得,b=−2,c=3,∴a=b+4=−2+4=2,∴a+b+c=2−2+3=3.【点睛】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方法的应用:利用因式分解解决求值问题;利用因式分解解决证明问题;利用因式分解简化计算问题.此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明确: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将式子变形时,根据已知条件,变形的可以是整个代数式,也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12.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准备了若干个如图1的三种纸片,A 种纸片边长为a 的正方形,B 中纸片是边长为b 的正方形,C 种纸片是长为a 、宽为b 的长方形.并用A 种纸片一张,B 种纸片一张,C 种纸片两张拼成如图2的大正方形.(1)请问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2大正方形的面积.方法1:s =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2: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图2,请你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222,,a b a b ab ++之间的等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2)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①已知:225,11a b a b +=+=,求ab 的值;②已知()()22202020195a a -+-=,则()()20202019a a --的值是____. 【答案】(1)()2a b +,222a ab b ++;(2)()2222a b a ab b +=++;(3)①7ab =,②2-【解析】【分析】(1)依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结论;(2)依据(1)中的代数式,即可得出(a+b )2,a 2+b 2,ab 之间的等量关系;(3)①依据a+b=5,可得(a+b )2=25,进而得出a 2+b 2+2ab=25,再根据a 2+b 2=11,即可得到ab=7;②设2020-a=x ,a-2019=y ,即可得到x+y=1,x 2+y 2=5,依据(x+y )2=x 2+2xy+y 2,即可得出xy=()222()2x y x y +-+=2-,进而得到()()20202019a a --=2-. 【详解】 解:(1)图2大正方形的面积=()2a b +,图2大正方形的面积=222a ab b ++故答案为:()2a b +,222a ab b ++;(2)由题可得()2a b +,22a b +,ab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2222a b a ab b +=++故答案为:()2222a b a ab b +=++;(3)①()()2222a b a b ab +-+=2251114ab ∴=-=7ab ∴=②设2020-a=x ,a-2019=y ,则x+y=1,∵()()22202020195a a -+-=,∴x 2+y 2=5,∵(x+y )2=x 2+2xy+y 2, ∴xy=()222()2x y x y +-+=-2, 即()()202020192a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3.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个三位自然数abc (百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b ,个位数字为c ),若满足a+c=b ,则称这个三位数为“欢喜数”,并规定F (abc )=ac .如374,因为它的百位上数字3与个位数字4之和等于十位上的数字7,所以374是“欢喜数”,∴F (374)=3×4=12. (1)对于“欢喜数abc ”,若满足b 能被9整除,求证:“欢喜数abc ”能被99整除; (2)已知有两个十位数字相同的“欢喜数”m ,n (m >n ),若F (m )﹣F (n )=3,求m ﹣n 的值.【答案】(1)详见解析;(2)99或297.【解析】【分析】(1)首先由题意可得a +c =b ,将欢喜数展开,因为要证明“欢喜数abc ”能被99整除,所以将展开式中100a 拆成99a +a ,这样展开式中出现了a +c ,将a +c 用b 替代,整理出最终结果即可;(2)首先设出两个欢喜数m 、n ,表示出F (m )、F (n )代入F (m )﹣F (n )=3中,将式子变形分析得出最终结果即可.【详解】(1)证明:∵abc 为欢喜数,∴a +c =b . ∵abc =100a +10b +c =99a +10b +a +c =99a +11b ,b 能被9整除,∴11b 能被99整除,99a 能被99整除,∴“欢喜数abc ”能被99整除;(2)设m =11a bc ,n =22a bc (且a 1>a 2),∵F (m )﹣F (n )=a 1•c 1﹣a 2•c 2=a 1•(b ﹣a 1)﹣a 2(b ﹣a 2)=(a 1﹣a 2)(b ﹣a 1﹣a 2)=3,a 1、a 2、b 均为整数,∴a 1﹣a 2=1或a 1﹣a 2=3.∵m ﹣n =100(a 1﹣a 2)﹣(a 1﹣a 2)=99(a 1﹣a 2),∴m ﹣n =99或m ﹣n =297.∴若F (m )﹣F (n )=3,则m ﹣n 的值为99或297.【点睛】做此类阅读理解类题目首先要充分理解题目,会运用因式分解将式子变形.14.对于任意两个数a 、b 的大小比较,有下面的方法:当0a b ->时,一定有a b >;当0a b -=时,一定有a b =;当0a b -<时,一定有a b <.反过来也成立.因此,我们把这种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叫做“求差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1)已知:228A x y y =+,8B xy =,且A B >,试判断y 的符号;(2)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比较222a c b +-和2ac 的大小.【答案】(1)y >0;(2)222a c b +-<2ac【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22880x y y xy +->,因式分解得到22(2)0y x ->,进而得到y 的符号即可;(2)将222a c b +-和2ac 作差,结合已知及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求.【详解】解:(1)因为A >B ,所以A-B >0,即22880x y y xy +->,∴222(44)2(2)0y x x y x +-=->,因为2(2)0x -≥,∴y >0(2)因为a 2−b 2+c 2−2ac =a 2+c 2−2ac−b 2=(a−c )2−b 2=(a−c−b )(a−c +b ), ∵a +b >c ,a <b +c ,所以(a−c−b )(a−c +b )<0,所以a 2−b 2+c 2−2ac 的符号为负.∴222a c b +-<2ac【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差法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以及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的“求差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15.材料阅读:若一个整数能表示成a 2+b 2(a 、b 是正整数)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完美数”.例如:因为13=32+22,所以13是“完美数”;再如:因为a 2+2ab +2b 2=(a +b)2+b 2(a 、b 是正整数),所以a 2+2ab +2b 2也是“完美数”.(1)请你写出一个大于20小于30的“完美数”,并判断53是否为“完美数”;(2)试判断(x 2+9y 2)·(4y 2+x 2)(x 、y 是正整数)是否为“完美数”,并说明理由.【答案】(1)25,53是完美数; (2)是,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完美数”的定义判断即可;(2)根据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出结果后,根据“完美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1)25=4²+3²,∵53=49+4=7²+2²,∴53是“完美数”;(2)(x²+9y²)⋅(4y²+x²)是“完美数”,(x²+9y²)⋅(4y²+x²)=4x 2y²+364y +4x +9x²y²=13x²y²+364y +4x =(6y²+x²) ²+x²y²,∴(x²+9y²)⋅(4y²+x²)是“完美数”.【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正确的理解新概念“完美数”是解题的关键.四、八年级数学分式解答题压轴题(难)16.小明和小强两名运动爱好者周末相约到滨江大道进行跑步锻炼.(1)周六早上6点,小明和小强同时从家出发,分别骑自行车和步行到离家距离分别为4500米和1200米的滨江大道入口汇合,结果同时到达.若小明每分钟比小强多行220米,求小明和小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米/分?(2)两人到达滨江大道后约定先跑1000米再休息.小强的跑步速度是小明跑步速度的m 倍,两人在同起点,同时出发,结果小强先到目的地n 分钟.①当3m =,6n =时,求小强跑了多少分钟?②小明的跑步速度为_______米/分(直接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答案】(1)小强的速度为80米/分,小明的速度为300米/分;(2)①小强跑的时间为3分;②1000(1)m mn-. 【解析】【分析】 (1)设小强的速度为x 米/分,则小明的速度为(x+220)米/分,根据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得到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2)①设小明的速度为y 米/分,由m =3,n =6,根据小明的时间-小强的时间=6列方程②根据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可求小强的时间进而求出小明的时间,再根据速度=路程除以时间得到答案.【详解】(1)设小强的速度为x 米/分,则小明的速度为(x+220)米/分, 根据题意得:1200x =4500220x +. 解得:x =80. 经检验,x =80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x+220=300.答:小强的速度为80米/分,小明的速度为300米/分.(2)①设小明的速度为y 米/分,∵m =3,n =6, ∴1000100063y y -=,解之得10009y =. 经检验,10009y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小强跑的时间为:10001000(3)39÷⨯=(分) ②小强跑的时间:1n m -分钟,小明跑的时间:11n mn n m m +=--分钟, 小明的跑步速度为: 1000(1)10001mn m m mn -÷=-分. 故答案为:1000(1)m mn-. 【点睛】 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是解题的关键.17.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小王上班由自驾车改为乘坐公交车.已知小王家距离上班地点27km ,他乘坐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他自驾车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2倍还多9km .他从家出发到上班地点,乘公交车所用的时间是自驾车所用时间的37. (1)小王用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上周五,小王上班时先步行了6km ,然后乘公交车前往,共用43小时到达.求他步行【答案】(1)小王用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27km ;(2)小王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6km .【解析】【分析】(1))设小王用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xkm ,则他乘坐公交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29x km +.再利用乘公交车的方式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他自用驾SS 式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2倍还多9千米和乘公交车所用时间是自驾车方式所用时间的37,列方程求解即可;(2)设小王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ykm ,然后根据“步行时间+乘公交时间=小时”列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1)设小王用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xkm ,则他乘坐公交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29x km +.根据题意得:27327297x x=⋅+ 解得:27x =经检验,27x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所以小王用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27km ;(2)由(1)知:小王乘坐公交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29227963x +=⨯+=(km ); 设小王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ykm ,根据题意得:62764633y -+= 解得:6y =.经检验:6y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所以小王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6km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的关键在于弄清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并解答.18.已知11x a b c ⎛⎫=+ ⎪⎝⎭,11y b a c ⎛⎫=+ ⎪⎝⎭,11z c a b ⎛⎫=+ ⎪⎝⎭. (1)当1a =,1b =,2c =时,求1111x y +--的值; (2)当0ab bc ac ++≠时,求111111x y z +++++的值.【答案】(1)4;(2)1【解析】【分析】(1)分别对x 、y 进行化简,然后求值即可;(2)分别求出1x +、1y +、和z 1+值,然后代入化简即可.【详解】(1),,ac ab bc ab bc ac x y z bc ac ab+++===, 当1,1,2a b c ===时, 1211111=;122x ⨯+⨯∴-=-⨯ 1211111=122y ⨯+⨯∴-=-⨯ 1111=4111122x y ∴+=+-- (2)11ac ab ac ab bc x bc bc ++++=+=, 11bc ab bc ab ac y ac ac++++=+=, 11bc ac bc ac ab z ab ab++++=+=, ∵+0ab bc ac +≠,∴111111;+++x y z bc ac ab ab bc ac ab bc ac ab bc ac+++++=+++++ ++ab bc ac ab bc ac+=+ =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求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认真的进行整式的化简.19.阅读后解决问题:在“15.3分式方程”一课的学习中,老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关于x 的分式方程3111a x x+=--的解为正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经过交流后,形成下面两种不同的答案:小明说:解这个关于x 的分式方程,得到方程的解为x=a ﹣2.因为解是正数,可得a ﹣2>0,所以a >2.小强说:本题还要必须a≠3,所以a 取值范围是a >2且a≠3.(1)小明与小强谁说的对,为什么?(2)关于x 的方程11222mx x x-+=--有整数解,求整数m 的值. 【答案】(1)小强的说法对,理由见解析;(2)m=3,4,0.【解析】【分析】 (1)先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和解法解分式方程可得x =a ﹣2,根据分式方程有解和解是正数可得:x >0且x ≠1, 即a ﹣2>0, a ﹣2≠1,即可求解,(2) 先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和解法解分式方程可得(m ﹣2)x =﹣2, 当m ≠2时,解得:x =﹣22m -,根据分式方程有整数解可得: m ﹣2=±1,m ﹣2=±2,继而求m 的值. 【详解】解:(1)小强的说法对,理由如下:解这个关于x 的分式方程,得到方程的解为x =a ﹣2,因为解是正数,可得a ﹣2>0,即a >2,同时a ﹣2≠1,即a ≠3,则a 的范围是a >2且a≠3,(2)去分母得:mx ﹣1﹣1=2x ﹣4,整理得:(m ﹣2)x =﹣2,当m ≠2时,解得: x =﹣22m -,由方程有整数解,得到m ﹣2=±1,m ﹣2=±2,解得:m =3,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方程解是正数和解是整数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解法.20.某商场计划销售A ,B 两种型号的商品,经调查,用1500元采购A 型商品的件数是用600元采购B 型商品的件数的2倍,一件A 型商品的进价比一件B 型商品的进价多30元. (1)求一件A ,B 型商品的进价分别为多少元?(2)若该商场购进A ,B 型商品共100件进行试销,其中A 型商品的件数不大于B 型的件数,已知A 型商品的售价为200元/件,B 型商品的售价为180元/件,且全部能售出,求该商品能获得的利润最小是多少?【答案】(1) B 型商品的进价为120元, A 型商品的进价为150元;(2) 5500元.【解析】分析:(1)设一件B 型商品的进价为x 元,则一件A 型商品的进价为(x+30)元,根据。
一、选择题1.点(3, 2)P t t ++在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A .()0,2-B .()2,0-C .()1,2D .()1,0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0)在( )A .第二象限B .x 轴上C .第四象限D .y 轴上 3.如图,△ABC 中,AD 垂直BC 于点D ,且AD=BC ,BC 上方有一动点P 满足12PBC ABC S S ∆∆=,则点P 到B 、C 两点距离之和最小时,∠PBC 的度数为( )A .30°B .45°C .60°D .90° 4.已知(4,2)P a +在第一象限内,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 的值为( ) A .2 B .3 C .-6 D .2或-6 5.下列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6B .4C .15D .36.下列各数中,介于6和7之间的数是( )A .72+B .45C .472-D .35 7.如x 为实数,在“(31)-□x ”的“□”中添上一种运算符号(在“+”、“-”、“×”、“÷”中选择),其运算结果是有理数,则x 不可能是( )A .31-B .31+C .33D .13-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81的平方根是9B .16的算术平方根是4C .3a -与3a -相等D .64的立方根是4± 9.如图,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移动到BC 的中点S ,若8BC =,点P 移动的最短距离为5,则圆柱的底面周长为( )A .6B .4πC .8D .1010.已知点P 是△ABC 内一点,且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则P 点叫△ABC 的费马点(Fermat point ).已经证明:在三个内角均小于120°的△ABC 中,当∠APB =∠APC =∠BPC =120°时,P 就是△ABC 的费马点.若点P 是腰长为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DEF 的费马点,则PD +PE +PF =( )A .6B .()326+C .63D .911.如图,在Rt ABC ∆中,90,45,2B BCA AC ︒︒∠=∠==,点D 在BC 边上,将ABD ∆沿直线AD 翻折,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 处,若点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连接,PE PC ,则PEC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A .22-B .2C .21+D .112.如图,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6厘米,底面周长16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1.5厘米的A 处有一滴蜜糖,在玻璃杯的外壁,A 的相对方向有一小虫P ,小虫离杯底的垂直距离为1.5厘米,小虫爬到蜜糖A 处的最短距离是( )A .73厘米B .10厘米C .82厘米D .8厘米二、填空题13.点M(a ,5)与点N(-3,b)关于Y 轴对称,则a + b =______.14.如图,点A 的坐标(-2,3)点B 的坐标是(3,-2),则图中点C 的坐标是______.15.对于实数a 、b 作新定义:@a b ab =,b a b a =※,在此定义下,计算:431232-7543)2=※________.16.计算1248⨯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17.若2(1)10a b -++=,则20132014a b +=___________.18.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则两个较小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19.在Rt △ABC 中,∠C =90°,如果AB =15,AC =12,那么Rt △ABC 的面积是_____. 20.如图,90AOB ∠=︒,9OA m =,3OB m =,一机器人在点B 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 出发沿着AO 方向匀速滚向点O ,机器人立即从点B 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 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则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A 、B 均为格点.(1)在图中建立直角坐标系,使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3,3)和(﹣1,0);(2)在(1)中x 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其中AB 为腰)?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C 的坐标.22.如图,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2,3),(3,1),(1,2)---(1)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111A B C △.(2)直接写出1A 点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3)在x 轴上有一点P ,使得PA PB +最短,求最短距离是多少?23.计算:(1)(π﹣2020)0﹣233+-84+|1﹣3|. (2)12273+﹣()()3-232+.24.计算:38|12|8+---.25.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A 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B 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 点.已知∠BAC=60°,∠DAE=45°,点D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DE=32米.求点B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 .26.如图,在ABC 中,D 是BC 上一点,若AB=10,BD=6,AD=8,AC=17.(1)求DC 的长;(2)求ABC 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x 轴上点的纵坐标是0,由此列得t+2=0,求出t 代回即可得到点P 的坐标.【详解】∵点(3, 2)P t t ++在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t+2=0,解得t=-2,∴点P 的坐标为(1,0),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x 轴上点的纵坐标是0,y 轴上点的横坐标是0. 2.B解析:B【分析】根据点的坐标特点判断即可.【详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5,0)在x 轴上,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 根据12PBC ABC S S ∆∆=得出点P 到BC 的距离等于AD 的一半,即点P 在过AD 的中点且平行于BC 的直线l 上,则此问题转化成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 ,使得点P 到B 、C 两点距离之和最小,作出点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 ’,连接BC ’,然后根据条件证明△BC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PBC 的度数.【详解】解:∵12PBC ABC S S ∆∆=, ∴点P 到BC 的距离=12AD , ∴点P 在过AD 的中点E 且平行于BC 的直线l 上,作C 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 ’,连接BC ’,交直线l 于点P ,则点P 即为到B 、C 两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AD⊥BC,E为AD的中点,l∥BC,点C和点C’关于直线l对称,∴CC’=AD=BC,CC’⊥BC,∴三角形BC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C=4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最短距离问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得出点P在过AD的中点E且平行于BC的直线l上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A解析:A【分析】本题可通过横坐标为4确定点P到纵轴距离,继而根据点P到坐标轴距离相等列方程求解.【详解】由已知得:24a+=,因为点P在第一象限,故:24a+=,解得:2a=.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的化简,易错点在于若坐标含有未知数,考查距离问题时需要加绝对值或者分类讨论,确保结果不重不漏.5.A解析:A【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逐项分析即可.【详解】6,是最简二次根式;4=2,故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155=,故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D.2333=,故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识别,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式中都不含分母,并且也都不含有能开的尽方的因式,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6.B解析:B【分析】根据夹逼法逐项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A 、47<<425∴<<,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67∴<<,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 、36<425∴<<,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25<<56∴<<,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属于常考题型,掌握夹逼法解答的方法是关键.7.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添上一种运算符号后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 、1)1)0-=,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B 、1)1)2⨯=,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C 1与C 符合题意;D 、1)(10+-=,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记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以及平方差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C解析:C【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A .81的平方根为9±,故选项错误;B.16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项错误;C.33-=-a a,故选项正确;D.64的立方根是4,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熟练掌握是解题关键.9.A解析:A【分析】根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求解.【详解】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点P移动的最短距离为AS=5,根据题意,BS=12BC=4,∠ABS=90°,∴AB=22AS BS-=2254-=3,∴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AB=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得出点P移动的最短距离是AS是解答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F,由过点D作DM⊥EF于点M,过E、F分别作∠MEP=∠MFP=30°就可以得到满足条件的点P,易得EM=DM=MF=32方程求出PM、PE、PF,继而求出PD的长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等腰Rt△DEF中,DE=DF=6,∴22226662EF DE DF=++=过点D作DM⊥EF于点M,过E、F分别作∠MEP=∠MFP=30°,则∠EPF=∠FPD=∠DPE=120°,点P就是马费点,∴EM=DM=MF=32设PM=x,PE=PF=2x,在Rt △EMP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22PM EM PE +=,即()22182x x +=, 解得:16x =,26x=-(负数舍去),即PM =6,∴PE =PF =26故DP =DM -PM =326-,则PD +PE +PF =32646-+=3236+=()326+.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画出做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出PM 的长是解题关键.11.B解析:B【分析】连接BP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B=BC=1,由翻折得:BD=DE ,∠BDA=∠EDA ,AE=AB=1,21,证明△BDP ≌△EDP ,推出BP=EP ,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即可求出PEC ∆的周长的最小值.【详解】连接BP ,在Rt ABC ∆中,90,45B BCA ︒∠=∠=︒,∴∠BAC=45BCA ∠=︒,AB=BC ,∴2222(2)2AB AC ===,∴AB=BC=1,由翻折得:BD=DE ,∠BDA=∠EDA ,AE=AB=1,∴21,在△BDP 和△EDP 中, BD ED BDP EDP DP DP =⎧⎪∠=∠⎨⎪=⎩,∴△BDP ≌△EDP ,∴BP=EP ,∆的周长最小,∴当点P与点D重合时,PE+PC=PB+PC=BC的值最小,此时PEC∆的周长的最小值为BC+CE=1+21PEC-=2,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的性∆的周长最小,合情推理科学质证得△BDP≌△EDP,由此推出当点P与点D重合时PEC论证.12.B解析:B【分析】把圆柱沿着点A所在母线展开,把圆柱上最短距离转化为将军饮马河型最短问题求解即可.【详解】把圆柱沿着点A所在母线展开,如图所示,作点A的对称点B,连接PB,则PB为所求,根据题意,得PC=8,BC=6,根据勾股定理,得PB=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上的最短问题,利用圆柱展开,把问题转化为将军饮马河问题,灵活使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8【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得a=3b=5即可求解【详解】解:∵点M(a5)和点N(-3b)关于y轴对称∴a=3b=5∴a+b=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析:8【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得a =3,b=5,即可求解.【详解】解:∵点M(a,5)和点N(-3,b)关于y轴对称,∴a =3,b=5,∴a + b =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1(a,-b);点P(a,b)关于y轴的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2(-a,b).14.(12)【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建立坐标系即可确定C点的坐标【详解】解:∵点A的坐标(-23)点B的坐标是(3-2)故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解析:(1,2)【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建立坐标系,即可确定C点的坐标.【详解】解:∵点A的坐标(-2,3)点B的坐标是(3,-2),故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两个已知点,确定直角坐标系.15.【分析】先将新定义的运算化为一般运算再计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的实数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能根据题意将新定义运算化为一般运算是解题关键解析:1-【分析】先将新定义的运算化为一般运算,再计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即可.【详解】-※解:2=2-=2=2=43-=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的实数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能根据题意将新定义运算化为一般运算是解题关键.16.【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乘法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是解答的关键【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乘法,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是解答的关键.17.2【分析】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ab的值再代入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即可得【详解】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得:解得则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解析:2【分析】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a、b的值,再代入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即可得.【详解】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得:10a -=,10b +=,解得1a =,1b =-,则()201420132014201311112a b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有理数的乘方,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是解题关键. 18.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大正方形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面积和再利用面积和差可以得出阴影部分面积等于重叠部分面积【详解】解:由图可知阴影部分面积=大正方形面积-两个小正方形面积+重叠部分面积根据勾股定 解析: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大正方形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面积和,再利用面积和差可以得出阴影部分面积等于重叠部分面积.【详解】解: 由图可知,阴影部分面积=大正方形面积-两个小正方形面积+重叠部分面积,根据勾股定理可知,大正方形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面积和,所以阴影部分面积=重叠部分面积,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树立数形结合思想,知道大正方形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面积和,通过面积和差得出阴影部分面积等于重叠部分面积.19.54【分析】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C 的长度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在Rt △ABC 中∠C =90°AB =15AC =12∴BC ===9∴S △ABC =×9×12=54故答案为:54【点睛】本解析:54【分析】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C 的长度,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在Rt △ABC 中,∠C =90°,AB =15,AC =12,∴BC=9.∴S △ABC =12×9×12=54 故答案为:54.【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形式.20.5m【分析】由题意根据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得到BC=AC设BC=AC=x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即可【详解】解:∵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BC=AC设BC=AC=xm则解析:5m【分析】由题意根据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得到BC=AC,设BC=AC=x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即可.【详解】解:∵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BC=AC,设BC=AC=xm,则OC=(9-x)m,在Rt△BOC中,∵OB2+OC2=BC2,∴32+(9-x)2=x2,解得x=5.故答案为:5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知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三、解答题21.(1)答案见解析;(2)存在,点C的坐标(-6,0)或(4,0)或(7,0).【分析】(1)根据点B(-1,0),判断x轴经过点B,且B右侧的点就是原点,建立坐标系即可;(2)分情形求解即可.【详解】(1)∵点B(-1,0),∴x轴经过点B,且B右侧的点就是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1所示;(2)存在,点C 的坐标(-6,0)或(4,0)或(7,0).理由如下:∵A (3,3),B (-1,0),∴AB=22(3(1))(30)--+-=5,当AB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1)以B 为圆心,以BA=5为半径画弧,角x 轴于两点,原点左边的1C ,右边为2C , ∵AB=5,点B (-1,0),∴1C (-6,0),2C (4,0);(2)以A 为圆心,以AB=5为半径画弧,角x 轴于一点,原点的右边为3C ,∵AB=5,点A 到x 轴的距离为3,(-1,0),∴等腰三角形AB 3C 的底边长为22253-=8,∴3C (7,0);综上所述,存在,点C 的坐标(-6,0)或(4,0)或(7,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坐标系的特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科学分类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2.(1)图见解析;(2)(2,-3);(3)17.【分析】(1)分别作出点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再首尾顺次连接即可;(2)先根据1A 的位置得出1A 的坐标,再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求解即可;(3)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连接A′B ,与x 轴的交点即为所求,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可得答案.【详解】解:(1)如图所示,△A 1B 1C 1即为所求.(2)A 1点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3)如图所示,点P 22141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并据此得出变换后的对应点.23.(1)-2;(2)4【分析】(1)根据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立方根、绝对值的计算法则来化简,之后按照二次根式的加减计算法则来计算即可;(2)先计算二次根式的乘除,再计算二次根式的加减即可.【详解】解:(1)原式=()12212-⨯+-+=121+=2-;(2)原式()32-=231+-=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混合计算,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4.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立方根的性质依次化简再计算加减法.【详解】解:原式12=+1=. 【点睛】此题考查实数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立方根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分析】在Rt △ADE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梯子的总长度,在Rt △ABC 中,根据已知条件再次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C 的长.【详解】解:在Rt △DAE 中,∵∠DAE=45°,∴∠ADE=∠DAE=45°,.∴AD2=AE 2+DE 2=()2+()2=36,∴AD=6,即梯子的总长为6米.∴AB=AD=6.在Rt △ABC 中,∵∠BAC=60°,∴∠ABC=30°,∴AC=12AB=3, ∴BC 2=AB 2-AC 2=62-32=27,∴m ,∴点B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26.(1)15;(2)84.【分析】(1)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D BC ⊥,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2)先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C 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详解】(1)在ABD △中,222268100BD AD +=+=,2210100AB ==,∴222BD AD AB +=,∴90ADB ∠=︒,即AD BC ⊥,∴90ADC ∠=︒,在Rt ACD △中,15DC ===;(2)由(1)得:61521BC BD DC =+=+=,AD BC ⊥, 则112188422ABC BC AD S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点,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D BC ⊥是解题关键.。
一、选择题1.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四个格点A ,B ,C ,D ,以其中一个点为原点,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余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则原点可能是( )A .点AB .点BC .点CD .点D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A (1,0) ,点A 第一次跳动至()11,1A -,第二次点1A 跳动至()22,1A ,第三次点2A 跳动至()32,2A -,第四次点3A 跳动至()43,2A …,依次规律跳动下去,则点2019A 与点2020A 之间的距离是( )A .2019B .2020C .2021D .2022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A B C D A →→→→循环爬行,其中A 点的坐标为()2,2-,B 点的坐标为()2,2--,C 点的坐标为()2,6-,D 点的坐标为()2,6,当蚂蚁爬了2020个单位时,蚂蚁所处位置的坐标为( )A .()2,2--B .()2,2-C .()2,6-D .()0,2-4.如图,已知点1(1,0)A ,2(1,1)A ,3(1,1)A -,4(1,1)A --,5(2,1)A -,,则点2020A 的坐标为( )A .(505,505)B .(506,505)-C .(505,505)--D .(505,505)- 5.计算132252⨯+⨯的结果估计在( ) A .10到11之间 B .9到10之间C .8到9之间D .7到8之间 6.估算193+的值应在( )A .5和6之间B .6和7之间C .7和8之间D .8和9之间 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a b a b b a +-=-B .224x y xy +=C .()235a a -=-D .8111191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的平方根是2B .16的平方根是±4C .-36的算术平方根是6D .25的平方根是±5 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和为800,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A .20B .40C .80D .100 10.如图,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移动到BC 的中点S ,若8BC =,点P 移动的最短距离为5,则圆柱的底面周长为( )A .6B .4πC .8D .101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2,BC =1,在BA 上截取BD =BC ,再在AC 上截取AE =AD ,则AE AC 的值为( )A .352 B .512- C .5﹣1 D .512+ 12.如图,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6厘米,底面周长16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1.5厘米的A 处有一滴蜜糖,在玻璃杯的外壁,A 的相对方向有一小虫P ,小虫离杯底的垂直距离为1.5厘米,小虫爬到蜜糖A 处的最短距离是( )A .73厘米B .10厘米C .82厘米D .8厘米二、填空题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A (2,0),B (0,1)为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其中∠ABC =90°,且点C 落在第一象限),则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为______.14.已知点P 的坐标为()2,6a -,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 的值为_________.1583=______. 16.定义:如果将一个正整数a 写在每一个正整数的右边,所得到的新的正整数能被a 整除,则这个正整数a 称为“魔术数”.例如:将2写在1的右边得到12,写在2的右边得到22,……,所得到的新的正整数的个位数字均为2,即为偶数,由于偶数能被2整除,所以2是“魔术数”.根据定义,在正整数3,4,5中,“魔术数”为____________;若“魔术数”是一个两位数,我们可设这个两位数的“魔术数”为x ,将这个数写在正整数n 的右边,得到的新的正整数可表示为()100n x +,请你找出所有的两位数中的“魔术数”是_____________.17.实数37-的整数部分a=_____,小数部分b=__________. 18.如图,在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米,一棵树高14米,另一棵树高9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______米.19.小明学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方法后,进行了练习:首先画数轴,原点为O ,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数2的点A ,然后过点A 作AB OA ⊥,使3AB =(如图);再以O 为圆心,OB 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P ,则点P 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20.如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4,高为7π,蚂蚁在圆柱表面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程是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长方形OABC 中,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坐标为(a ,0),点C 的坐标为(0,b ),且a 、b 4a -﹣6|=0,点B 在第一象限内,点P 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C ﹣B ﹣A ﹣O 的线路移动.(1)a= ,b= ,点B 的坐标为 ;(2)当点P 移动4秒时,请指出点P 的位置,并求出点P 的坐标;(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 移动的时间.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A -,直线//AB y 轴,且4AB =,将点A 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C .请根据所学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B 、C 两点的坐标;(2)求出三角形ABC 的面积;(3)连接OA ,若在坐标轴...上有一点D ,使三角形ABC 的面积与三角形ADO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23.已知23a =23b =-a 2+b 2﹣3ab 的值.24.已知某正数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是3a ﹣14和a +2;b +11的立方根为﹣3;c 6的整数部分;(1)求a +b +c 的值;(2)求3a ﹣b +c 的平方根.25.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在正方形网格中分别画出下列图形:(1)10PQ ,其中P 、Q 都在格点上;(2)面积为13的正方形ABCD ,其中A 、B 、C 、D 都在格点上.26.如图,将一个2×2的正方形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用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在图①、图②的网格中,拼出两个不全等且含有正方形的图形.要求拼图时,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四个直角三角形不能有重叠部分.【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直接利用已知网格结合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可得出原点位置.【详解】如图所示:原点可能是D点.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建立坐标系是解题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图形观察发现,第偶数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横坐标是次数的一半加上1,纵坐标是次数的一半,奇数次跳动与该偶数次跳动的横坐标的相反数加上1,纵坐标相同,可分别求出点2019A 与点2020A 的坐标,进而可求出点2019A 与点2020A 之间的距离;【详解】观察发现,第2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2,1,第4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3,2,第6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4,3,第8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5,4,⋯第2n 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1,+n n ,则第2020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1011,1010,第2019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1010,1010-,∵点2019A 与点2020A 的纵坐标相等,∴点2019A 与点2020A 之间的距离()101110102021=--=;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应用,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A解析:A【分析】根据蚂蚁的爬行规律找到蚂蚁爬行一循环的长度是24,∵2020=84×24+4,∴当蚂蚁爬了2020个单位时,它所处位置在点A 左边4个单位长度处,即可解题.【详解】解:∵A 点坐标为(2,﹣2),B 点坐标为(﹣2,﹣2),C 点坐标为(﹣2,6), ∴AB =2﹣(﹣2)=4,BC =6﹣(﹣2)=8,∴从A→B→C→D→A 一圈的长度为2(AB+BC )=24.∵2020=84×24+4,∴当蚂蚁爬了2020个单位时,它所处位置在点A 左边4个单位长度处,即(-2,﹣2).【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运动规律问题,属于简单题,确定蚂蚁爬行的循环规律是解题关键. 4.C解析:C【分析】由2020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经观察分析所有点,除1A 外,其他所有点按一定的规律分布在四个象限,且每个象限的点满足:角÷4=循环次数+余数,余数0,1,2,3确定相应的象限,由此确定点2020A 在第三象限,根据推导可得出结论;【详解】由题可知,第一象限的点:2A ,6A …角标除以4余数为2;第二象限的点:3A ,7A ,…角标除以4余数为3;第三象限的点:4A ,8A ,…角标除以4余数为0;第四象限的点:5A ,9A ,…角标除以4余数为1;由上规律可知:20204=505÷,∴点2020A 在第三象限,又∵4(1,1)A --,8(2,2)--A ,∴()2020-505,-505A .即点2020A 的坐标为()-505,-505.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规律,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5.D解析:D【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计算得到原式为4的范围,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原式4=== ∵34<<,∴748<<,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6.C解析:C【分析】先根据19位于两个相邻平方数16和25【详解】解:由于16<19<25,<<,所以45<<,因此738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经常需要估算,估算应是我们具备的数学能力,“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7.D解析:D【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原式=a2−b2,故A错误;B.2x与2y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B错误;C.原式=a6,故C错误;D.原式=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8.D解析:D【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A. 4的平方根是±2,故错误,不符合题意;±2,故错误,不符合题意;C. -36没有算术平方根,故错误,不符合题意;D. 25的平方根是±5,故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解题关键是熟悉相关概念,准确进行判断.9.A解析:A【分析】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已知三边的平方和可以求出斜边的平方,根据斜边的平方可以求出斜边长.【详解】解:∵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又∵已知三边的平方和为800,则斜边的平方为三边平方和的一半,即斜边的平方为,800÷2=400,∴斜边长=400=2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应用,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定义,本题中正确计算斜边长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10.A解析:A【分析】根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求解.【详解】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点P移动的最短距离为AS=5,根据题意,BS=12BC=4,∠ABS=90°,∴AB=22AS BS-=2254-=3,∴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AB=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得出点P移动的最短距离是AS是解答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5BD=BC=1,得51,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90°,AC=2,BC=1,∴AB=2222215AC BC +=+=,∵BD=BC=1,∴AE=AD=AB-BD=51-,∴51AE AC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黄金分割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2.B解析:B【分析】把圆柱沿着点A 所在母线展开,把圆柱上最短距离转化为将军饮马河型最短问题求解即可.【详解】把圆柱沿着点A 所在母线展开,如图所示,作点A 的对称点B ,连接PB ,则PB 为所求,根据题意,得PC=8,BC=6,根据勾股定理,得PB=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上的最短问题,利用圆柱展开,把问题转化为将军饮马河问题,灵活使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过点C 向y 轴引垂线CD 利用△OAB ≌△DBC 确定DCDO 的长度即可确定点C 的坐标对称坐标自然确定【详解】如图过点C 作CD ⊥y 轴垂足为D ∵∠ABC=90°∴∠DBC+∠OBA=90°∵∠OAB解析:()1,3-【分析】过点C 向y 轴,引垂线CD ,利用△OAB ≌△DBC ,确定DC ,DO 的长度,即可确定点C 的坐标,对称坐标自然确定.【详解】如图,过点C 作CD ⊥y 轴,垂足为D ,∵∠ABC=90°,∴∠DBC+∠OBA=90°,∵∠OAB+∠OBA=90°,∴∠DBC=∠OAB ,∵AB=BC ,∠BDC=∠AOB=90°∴△OAB ≌△DBC ,∴DC=OB ,DB=OA ,∵A (2,0),B (0,1)∴DC=OB=1,DB=OA=2,∴OD=3,∴点C (1,3),∴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1,3),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及其对称点坐标的确定,熟练分解点的坐标,利用三角形全等,把坐标转化为线段的长度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4.或8【分析】根据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得到计算即可【详解】∵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2-a=6或2-a=-6解得a=-4或a=8故答案为:-4或8【点睛】此题考查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到x 轴距离解析:4-或8【分析】根据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得到26a -=,计算即可.【详解】∵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a-=,∴26∴2-a=6或2-a=-6,解得a=-4或a=8,故答案为:-4或8.【点睛】此题考查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到x轴距离是点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轴的距离是点横坐标的绝对值.15.【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母有理化解析:3【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母有理化.16.10202550【分析】①由魔术数的定义分别对345三个数进行判断即可得到5为魔术数;②由题意根据魔术数的定义通过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①把3写在1的右边得13由于13不能被3整除故3解析:10、20、25、50.【分析】①由“魔术数”的定义,分别对3、4、5三个数进行判断,即可得到5为“魔术数”;②由题意,根据“魔术数”的定义通过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①把3写在1的右边,得13,由于13不能被3整除,故3不是魔术数;把4写在1的右边,得14,由于14不能被4整除,故4不是魔术数;把5写在1的右边,得15,写在2的右边得25,……由于个位上是5的数都能被5整除,故5是魔术数;故答案为:5;②根据题意,这个两位数的“魔术数”为x,则1001001n x n x x+=+, ∴100n x为整数, ∵n 为整数, ∴100x为整数, ∴x 的可能值为:10、20、25、50; 故答案为:10、20、25、50.【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的应用和整数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定义进行解题. 17.【分析】将已知式子分母有理数后先估算出的大小即可得到已知式子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详解】解:∵4<7<9∴2<<3即2+3<<3+3∴即实数的整数部分是则小数部分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母有解析:2 【分析】的大小即可得到已知式子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详解】==, ∵4<7<9,∴2<3,即2+3<3+<3+3,∴532<<的整数部分是2a =,则小数部分为31222b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以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估算无理数大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8.13【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顶端进行直线飞行所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详解】如图所示ABCD 为树且AB =14米CD =9米BD 为两树距离12米过C 作C解析:13【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顶端进行直线飞行,所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详解】如图所示,AB,CD为树,且AB=14米,CD=9米,BD为两树距离12米,过C作CE⊥AB于E,则CE=BD=12,AE=AB−CD=5,在直角三角形AEC中,AC22512+=13.AE CE+=22答:小鸟至少要飞13米.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构建出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知识,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19.【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B的长度即点P在数轴正半轴表示的数【详解】解:在Rt△OAB中∵OA=2OB=3;∴OB=;∴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与正半轴交点P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勾13【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B的长度,即点P在数轴正半轴表示的数.【详解】解:在Rt△OAB中∵OA=2,OB=3;∴2222+=+=;OA OB2313∴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与正半轴交点P1313【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数轴上点的坐标的表示,根据题意先计算OB的长度,注意以点O131313交点即可得解.20.25π【分析】沿过A点和过B点的母线剪开展成平面连接AB则AB的长是蚂蚁在圆柱表面从A 点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求出AC 和BC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 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沿过A 点和过B 点的母线剪 解析:25π【分析】沿过A 点和过B 点的母线剪开,展成平面,连接AB ,则AB 的长是蚂蚁在圆柱表面从A 点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求出AC 和BC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 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沿过A 点和过B 点的母线剪开,展成平面,连接AB ,则AB 的长是蚂蚁在圆柱表面从A 点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AC =12×2π×24=24π,∠C =90°,BC =7π, 由勾股定理得:AB =()()2222274AC BC ππ+=+=25π.故答案为:25π.【点睛】考核知识点:勾股定理.把问题转化为求线段长度是关键.三、解答题21.(1)4,6,(4,6);(2)点P 在线段CB 上,点P 的坐标是(2,6);(3)点P 移动的时间是2.5秒或5.5秒.【解析】试题分析:(1460.a b --=可以求得,a b 的值,根据长方形的性质,可以求得点B 的坐标;(2)根据题意点P 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CB A O 的线路移动,可以得到当点P 移动4秒时,点P 的位置和点P 的坐标;(3)由题意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有两种情况,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点P 移动的时间即可.试题(1)∵a 、b 460.a b --=∴a −4=0,b −6=0,解得a =4,b =6,∴点B 的坐标是(4,6),故答案是:4,6,(4,6);(2)∵点P 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C −B −A −O 的线路移动, ∴2×4=8,∵OA =4,OC =6,∴当点P 移动4秒时,在线段CB 上,离点C 的距离是:8−6=2,即当点P 移动4秒时,此时点P 在线段CB 上,离点C 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点P 的坐标是(2,6);(3)由题意可得,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点P 在OC 上时,点P 移动的时间是:5÷2=2.5秒,第二种情况,当点P 在BA 上时,点P 移动的时间是:(6+4+1)÷2=5.5秒,故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点P 移动的时间是2.5秒或5.5秒.22.(1)(2,1)B --或(2,7)-,(1,3)C ;(2)6;(3)(4,0)D -、(4,0)D 、(6,0)D 、(6,0)D -【分析】(1)根据AB//y 轴且AB=4,写出B 的两种情况的坐标,再根据点的平移写出C 点坐标; (2)以AB 为高,AC 为底求ABC 的面积;(3)分情况讨论,D 在x 轴或y 轴上,根据条件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出底,从而得到D 的坐标.【详解】解:(1)如图,∵AB//y 轴,()2,3A -,∴B 的横坐标也是-2,∵AB=4,∴(2,1)B --或(2,7)-∵C 点是A 点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1,3)C ;(2)如图,两种情况下的ABC 的面积是一样的,1143622ABC AB A S C =⋅=⨯⨯=△, 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6;(3)①D 在x 轴上,ADO △的面积可以以DO 为底,A 到x 轴的距离为高去算, ∵ADO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等于6,且A 到x 轴的距离为3,∴底DO 的长=6234⨯÷=,则(4,0)D -、(4,0)D ,②D 在y 轴上,ADO △的面积可以以DO 为底,A 到y 轴的距离为高去算, ∵ADO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等于6,且A 到y 轴的距离为2,∴底DO 的长=6226⨯÷=,则(6,0)D 、(6,0)D -.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点的平移,以及三角形面积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的性质,由点坐标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需要注意在写点坐标的时候要考虑多种情况.23.11【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首先计算出a+b ,ab 的值,然后利用配方法对多项式进行变形整理,再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23a =+23b =-∴a +b =4,(23)(23)431ab =+=-=,∴a 2+b 2﹣3ab =(a +b )2﹣5ab =42﹣5×1=1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并能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24.(1)-33;(2)7±【分析】(1)由平方根的性质知3a-14和a+2互为相反数,可列式,解之可得a=3,根据立方根定义可得b 的值,根据263<<可得c 的值;(2)分别将a,b,c的值代入3a-b+c,可解答.【详解】解:(1)∵某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3a-14和a+2,∴(3a-14)+(a+2)=0,∴a=3,又∵b+11的立方根为-3,∴b+11=(-3)3=-27,∴b=-38,<<,又∵469∴263<<,又∵c是6的整数部分,∴c=2;∴a+b+c=3+(-38)+2=-33;(2)当a=3,b=-38,c=2时,3a-b+c=3×3-(-38)+2=49,∴3a-b+c的平方根是±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平方根及无理数的估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25.(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勾股定理可知当直角边为1和3时,则斜边为10,由此可得线段PQ;(2)由勾股定理可知当直角边为2和3时,则斜边为13,把斜边作为正方形的边长即可得到面积为13的正方形ABCD.【详解】(1)(2)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本题需仔细分析题意,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6.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在图①、图②的网格中,拼出两个不全等且含有正方形的图形.要求拼图时,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四个直角三角形不能有重叠部分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剪拼,抓住所要求图形的特点,找到相应的边的长度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1.点()2,3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2,3-B .()2,3-C .()2,3--D .()3,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m 为实数,则点()21, 2m --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我们把点(1,1)P y x '-++叫做点P 伴随点.已知点1A 的伴随点为2A ,点2A 的伴随点为3A ,点3A 的伴随点为4A ,,这样依次得到点1A ,2A ,3A ,,n A ,.若点1A 的坐标为(2,4),点2020A 的坐标为( ) A .(-3,3) B .(-2,-2) C .(3,-1)D .(2,4)4.如图,弹性小球从点P (0,1)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小球碰到正方形OABC 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第1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 1(﹣2,0),第2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 2,…,第n 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 n ,则点P 2020的坐标是( )A .(0,1)B .(﹣2,4)C .(﹣2,0)D .(0,3)5.若制作的一个长方体底面积为24,长、宽、高的比为4:2:1,则此长方体的体积为( ) A .216 B .123C .243D .4836.计算))202020203232⨯的结果为( )A .-1B .0C .1D .±1 7.已知x 5,则代数式x 2﹣x ﹣2的值为( ) A .5B .5C .5D .5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81的平方根是9B 164C 3a -3aD .64的立方根是4±9.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10,AC =8,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DE 的长为( )A .103B .256C .203D .15410.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 A .0.3,0.4,0.5B .7,8,9C .6,8,10D .3,4,511.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 .21cmB .22cmC .42cmD .23cm12.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 .514B .8C .16D .64二、填空题13.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的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应该是________.14.已知点(,)P m n 在y 轴的左侧,(,)P m n 到x 轴的距离是5,到y 轴的距离是3,则Р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15.计算:12466-的结果是_____.16.计算:23-=______ 364=______.17.一个正方体的木块的体积是3343cm ,现将它锯成8块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木块,则每个小正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________.18.如图,长方体的长5BE cm =,宽3AB cm =,高6BC cm =,一只小蚂蚁从长方体表面由A 点爬到D 点去吃食物,则小蚂蚁走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cm .19.如图所示,BDC '是将长方形纸牌ABCD 沿着BD 折叠得到的,若AB =4,BC =6,则OD 的长为_____.20.如图,阴影部分是两个正方形,其它部分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若右边的直角三角形ABC 中,34AC =,30BC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0,12),点B (m ,12),且B 到原点O 的距离OB =20,动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路线O →A →B 运动到点B 停止,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沿路线B →A →O 运动到原点O 停止,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 .(1)求出P 、Q 相遇时点P 的坐标.(2)当P 运动到AB 边上时,连接OP 、OQ ,若△OPQ 的面积为6,求t 的值. 22.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2,3A -,()3,1B -,()1,2C -.(1)直接写出点A、B、C关于y轴对称的点A'、B'、C';坐标:A'(,)、B'(,)、C'(,)(2)在x轴上求作一点P,使PA PB+最短.(保留痕迹)(3)求ABC的面积.23.定义:若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差等于第三边上高的平方,则称这个三角形为勾股高三角形,这两边的交点称为勾股顶点.(1)如图①,已知△ABC 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A为勾股顶点,AD是BC边上的高.若BD=1,CD=2,求高AD的长;(2)如图②,△ABC 中,AB=AC=3,BC=333-,求证:△ABC 是勾股高三角形.24.本学期第四章《实数》中,我们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下表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部分内容:平方根立方根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2x 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3x 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运算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平方和平方互为逆运算.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和立方互为逆运算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表示为“a±”一个数a的立方根可以表示为“3a”(类比探索)(1)探索定义:填写下表4x11681x.(2)探究性质:①1的四次方根是;②16的四次方根是;③8116的四次方根是;④12的四次方根是;⑤0的四次方根是;⑥625-(填“有"或"“没有”)四次方根.类比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归纳四次方根的性质:;(3)在探索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请写出两个:.(拓展应用)(1)4256±=;(2)4425⎛⎫-=⎪⎝⎭;(3)比较大小:348.25.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若AB=10,BD=6,AD=8,AC=17.(1)求DC的长;(2)求ABC的面积.26.如图,在△ABC中,∠C=90°,将△ACE沿着AE折叠以后C点正好落在AB边上的点D处.(1)当∠B=28°时,求∠CAE的度数;(2)当AC=6,AB=10时,求线段DE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点关于x轴对称的计算方法确定即可.【详解】P关于x轴的对称,∵点()2,3∴对称点的坐标为(2,-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系内点的坐标对称,熟练掌握对称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分析】根据平方数非负数判断出纵坐标为负数,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解答.【详解】∵m2≥0,∴−m2−1<0,∴点P(−m2−1,2)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判断出纵坐标是负数是解题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需熟练掌握.3.C解析:C【分析】根据“伴随点”的定义依次求出各点,不难发现,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0除以4,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点A2020的坐标即可.【详解】∵A1的坐标为(2,4),∴A2(-3,3),A3(-2,-2),A4(3,-1),A5(2,4),…,依此类推,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0÷4=505,∴点A2020的坐标与A4的坐标相同,为(3,-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坐标规律,读懂题目信息,理解“伴随点”的定义并求出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按照反弹规律依次画图即可.【详解】解:解:如图,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图,可知光线从P2反射后到P3(0,3),再反射到P4(-2,4),再反射到P5(-4,3),再反射到P点(0,1)之后,再循环反射,每6次一循环,2020÷6=336……4,即点P2020的坐标是(-2,4),故选:B.【点睛】本题是规律探究题,解答时要注意找到循环数值,从而得到规律.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5.C解析:C【分析】设出长宽高,利用底面积,求出高,最后再求出体积【详解】设长方体的高为x,则长为4x,宽为2x,由题意得:4x ×2x =24解得x x =(舍去)长方体的体积为 故答案选:C 【点睛】主要考查的是平方根的定义及算术平方根意义,,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 【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2020202022⨯202022)⎡⎤⎦⎣=2020222⎡⎤=-⎣⎦2020(1)=-1=.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并能结合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运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D解析:D 【分析】把已知条件变形得到x 2=4x+1,利用降次的方法得到原式=3x-1,然后把 x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x,∴x ﹣2∴(x ﹣2)2=5,即x 2﹣4x +4=5, ∴x 2=4x +1,∴x 2﹣x ﹣2=4x +1﹣x ﹣2=3x ﹣1,当x 时,原式=3)﹣1=.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运用整体代入的方法可简化计算.8.C解析:C 【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A .81的平方根为9±,故选项错误;B .16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项错误;C .33-=-a a ,故选项正确;D .64的立方根是4,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熟练掌握是解题关键.9.C解析:C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BC 的长度,连接AE ,然后设BE=AE=x ,结合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详解】解:如图,∵Rt △ABC 中,∠ACB=90°, ∴22221086BC AB AC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BD=12AB=5,∠EDB=90°,AE=BE 连接AE ,设AE=BE=x ,则CE=x-6在Rt △ACE 中,222(6)8x x -+=,解得:253x = ∴BE=AE=253在Rt △BDE 中,ED=22222520()533BE BD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10.C解析:C 【分析】三个正整数,其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的数的平方,则这三个数就是勾股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解:A 、不是勾股数,因为0.3,0.4,0.5不是正整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不是勾股数,因为72+82≠9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是勾股数,因为62+82=102,此选项符合题意;D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数的概念,勾股数是指:①三个数均为正整数;②其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的数的平方.11.C解析:C 【分析】结合题意,得小正方形的边长=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长-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长;结合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即可得到小正方形的边长及其面积. 【详解】结合题意,可知:小正方形的边长=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长-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长∵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小正方形的边长=5cm-3cm=2cm ∴小正方形的面积=222=4cm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2.D解析:D 【分析】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由题意得222+=a b c ,代入得到2225289a +=,计算求出答案即可.【详解】如图,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由题意得222a b c,+=∴2225289a+=,∴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264a=,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以弦图为背景的证明,熟记勾股定理的计算公式、理解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21:05【分析】根据镜子中的成像与实际物体是相反的原理可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图像向左或向右的对称【详解】因为镜子中的成像与实际物体是相反的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图像向右的对称图故填:21:05【点睛】本解析:21:05【分析】根据镜子中的成像与实际物体是相反的原理,可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图像向左或向右的对称.【详解】因为镜子中的成像与实际物体是相反的,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图像向右的对称图故填:21:0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在镜子中的像与现实中的像恰好是左右颠倒.14.(-35)或(-3-5)【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解答【详解】∵点P(mn)在y轴的左侧∴m<0∵到x轴的距离是5∴点P的纵坐标为±5∵到y轴的距离是3∴解析:(-3,5)或(-3,-5)【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解答.【详解】∵点P(m,n)在y轴的左侧,∴m<0,∵到x轴的距离是5,∴点P的纵坐标为±5,∵到y轴的距离是3,∴点P的横坐标是-3,∴点P的坐标为:(-3,5)或(-3,-5),故答案为:(-3,5)或(-3,-5).【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熟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也很重要.15.【分析】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熟练进行最简二次根式的化简是解题的关键.【分析】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6⨯6,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熟练进行最简二次根式的化简是解题的关键.16.-94【分析】分别根据乘方和开方的意义即可求解【详解】解::-9故答案为:-9;4【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方和开方的意义理解乘方和开方的意义是解题关键注意在计算-32时底数为3解析:-9 4【分析】分别根据乘方和开方的意义即可求解.【详解】=.解::23-=-94故答案为:-9;4.【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方和开方的意义,理解乘方和开方的意义是解题关键,注意在计算-32时,底数为3.17.5cm3【分析】先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求出正方体的边长要使它锯成8块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木块只需要将正方体的每条棱长平均分为两份即可得到小正方体的棱长即可求出表面积【详解】解:∵一个正方体的木块的体积是∴解析:5cm3.【分析】先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求出正方体的边长,要使它锯成8块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木块,只需要将正方体的每条棱长平均分为两份即可,得到小正方体的棱长,即可求出表面积.【详解】343cm,解:∵一个正方体的木块的体积是3∴正方体的棱长为3343=7(cm3),要将它锯成8块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木块,则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为7÷2=3.5(cm3),∴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3.52=73.5(cm3).故答案为73.5cm3.【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解题的关键是能够通过空间想象得出如何将正方体分成8块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木块.18.10【分析】将长方体展开可分三种情况求出其值最小者即为最短路程【详解】如图①:AD=;如图②:AD=;如图③:AD=;∴AD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考查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解析:10【分析】将长方体展开,可分三种情况,求出其值最小者,即为最短路程.【详解】如图①:AD=22+=;311130如图②:22+=;8610010如图③:22+=95106∴AD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考查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解答时利用勾股定理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设AO=x则BO=DO=6﹣x在直角△ABO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列方程求得x的值则可求出OD的长【详解】解:∵△BDC′是将长方形纸牌ABCD 沿着BD折叠得到的∴∠CBD=∠CBD∵长方形AB解析:13 3【分析】设AO=x,则BO=DO=6﹣x,在直角△ABO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列方程求得x的值,则可求出OD的长.【详解】解:∵△BDC′是将长方形纸牌ABCD沿着BD折叠得到的,∴∠C'BD=∠CBD,∵长方形ABCD中,AD∥BC,∴∠ODB=∠CBD,∴∠ODB=∠C'BD,∴BO=DO,设AO=x,则BO=DO=6﹣x,在直角△ABO中,AB2+AO2=BO2,即42+x2=(6﹣x)2,解得:x=53,则AO=53,∴OD=6﹣53=133,故答案为:133.【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轴对称变换及勾股定理和方程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及方程思想方法的应用是解题关键.20.256【分析】两个阴影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直角三角形另一未知边的平方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详解】解:两个阴影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42-302=256故答案为:256【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解析:256【分析】两个阴影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直角三角形另一未知边的平方.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详解】解:两个阴影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42-302=256.故答案为:256.【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考查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本题中根据勾股定理求阴影部分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P (8,12);(2)满足条件的值为277或297或1098. 【分析】(1)由勾股定理得AB=16,当P 、Q 相遇,P 和Q 走过的路程之和是AB+OA ,即可求得; (2)分类讨论, P 、Q 都在AB 边上和点Q 在OA 上,即可求得.【详解】(1)设t 秒后P ,Q 相遇.在Rt △AOB 中,∵∠BAO =90°,OA =12,OB =20, ∴16AB ==,由题意:5t +2t =12+16,解得t =4,此时BQ =8.AQ =AB ﹣BQ =16﹣8=8,∴P (8,12).(2)当P ,Q 都在AB 边上时,()11216512262t t ⨯⨯---=, 解得t =277或297当点Q 在OA 上时,12×16(28﹣2t )=6, 解得t =1098,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值为277或297或1098. 【点睛】 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勾股定理和动点类型习题,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1)2,3,3,1,-1,-2;(2)见解析;(3)5.5【分析】(1)根据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改变符号得出答案即可;(2)作A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A1,连接A1B,与x轴交点即为P;(3)利用割补法求解可得.【详解】解:(1)A′(2,3),B′(3,1),C′(-1,-2);故答案为:2,3,3,1,-1,-2;(2)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作;(3)三角形ABC得面积为11145433521 5.5 222⨯-⨯⨯-⨯⨯-⨯⨯=.【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找到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是解本题的关键.23.(132)见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和勾股高三角形的定义解答;(2)根据勾股定理和勾股高三角形的定义计算证明即可.【详解】解:(1)解:∵AD是BC边上的高,BD=1,CD=2,∴AB2=AD2+1,AC2=AD2+4,∵△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A为勾股顶点,∴ AC2-AB2=AD2,即(AD2+4)-(AD2+1)=AD2,∴ AD3(2)证明:∵AB=AC=3 ,∴点A不可能为勾股顶点作BH垂直AC于D点H ,如图,设HC =x ,由题意,得BC 2-CH 2=BH 2=AB 2-AH 2, ∴()()222233333x x -=--, x =633-,∴BH 2=BC 2-CH 2=()(2233363318327--=∵AB 2-BC 2=()22333318327-=∴BH 2=AB 2-BC 2 ∴△ABC 是勾股高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勾股高三角形的定义,正确理解勾股高三角形的定义、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类比探索】(1)依次为:±1,±2,±3;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四次方等于a ,即4x 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四次方根;(2)①±1;②2±;③32±;④412⑤0;⑥没有;一个正数有两个四次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四次方根是0;负数没有四次方根;(3)类比、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等.【拓展应用】(1)4±;(2)25;(3)>. 【分析】(1)先计算填表,在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即可给四次方根下定义;(2)根据四次方根的定义求解,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的的性质即可得到四次方根的性质特征;(3)探索四次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时,运用了类比,分类讨论的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利用四次方根的定义求解,再计算并比较两个数的四次方,进而得出答案.【详解】(1)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当41x =时1x =±,当416x =时2x =±,当481x =时3x =±,所以填表如下: 4x 1 16 81四次方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四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4x a =,那么x 叫做 a 的四次方根.(2)根据四次方根的定义计算:①1的四次方根是±1;②16的四次方根是2±;③8116的四次方根是32±;④12的四次方根是;⑤0的四次方根是0;⑥625-没有四次方根; 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可得四次方根的性质为:一个正数由两个四次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0的四次方根是0;负数没有四次方根.(3)探索四次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时,运用了类比,分类讨论的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拓展应用】根据四次方根的定义计算得:(1)4=±;(225=(3)49=,48=,98>,>【点睛】本题考查了方根的定义,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学习四次方根,解题关键是在求四次方根时,注意正数的四次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25.(1)15;(2)84.【分析】(1)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D BC ⊥,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2)先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C 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详解】(1)在ABD △中,222268100BD AD +=+=,2210100AB ==,∴222BD AD AB +=,∴90ADB ∠=︒,即AD BC ⊥,∴90ADC ∠=︒,在Rt ACD △中,15DC ===;(2)由(1)得:61521BC BD DC =+=+=,AD BC ⊥,则112188422ABC BC AD S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点,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D BC⊥是解题关键.26.(1)31°;(2)3.【分析】(1)在Rt△ABC中,利用互余得到∠BAC=62°,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CAE=12∠CAB=31°,然后根据互余可计算出∠AEC=59°;(2)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BC的长;设DE=x,则EB=BC﹣CE=8﹣x,依据勾股定理可得,Rt△BDE中DE2+BD2=BE2,再解方程即可得到DE的长.【详解】解:(1)在Rt△ABC中,∠ABC=90°,∠B=28°,∴∠BAC=90°﹣28°=62°,∵△ACE沿着AE折叠以后C点正好落在点D处,∴∠CAE=12∠CAB=12×62°=31°;(2)在Rt△ABC中,AC=6,AB=10,∴BC8,∵△ACE沿着AE折叠以后C点正好落在点D处,∴AD=AC=6,CE=DE,∴BD=AB﹣AD=4,设DE=x,则EB=BC﹣CE=8﹣x,∵Rt△BDE中,DE2+BD2=BE2,∴x2+42=(8﹣x)2,解得x=3.即DE的长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解题时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m ,2)与点B (3,n )关于y 轴对称,则( ) A .m =3,n =2B .m =﹣3,n =2C .m =2,n =3D .m =﹣2,n =﹣3 2.已知A ,B 两点关于x 轴对称,若点A 坐标为(2,-3),则点B 的坐标是( ) A .(2,-3)B .(-2,3)C .(-2,-3)D .(2,3) 3.点P (1,﹣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1,2) B .(﹣1,2) C .(﹣1,﹣2) D .(﹣2,1) 4.如图是小刚画的一张脸,如果用(0,2)表示A 点所在的眼睛,用(2,2)表示B 点所在的眼睛,那么C 点表示的嘴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A .(1,0)B .(-1,0)C .( -1,1)D .(1,-1) 5.已知数据:3,4,5-,2π,0.其中无理数出现的频率为( )A .0.2B .0.4C .0.6D .0.8 6.若制作的一个长方体底面积为24,长、宽、高的比为4:2:1,则此长方体的体积为( )A .216B .123C .243D .483 7.式子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0x ≥B .1x ≤C .1x ≥-D .1≥x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是有理数B .5的平方根是5C .2<5<3D .数轴上不存在表示5的点 9.如图,为了测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小明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并在与旗杆等长的地方打了一个结,然后将绳子底端拉到离旗杆底端5米的地面某处,发现此时绳子底端距离打结处约1米,则旗杆的高度是( )A .12B .13C .15D .2410.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分别是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E 的面积是( )A .10B .8C .6D .1511.已知点P 是△ABC 内一点,且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则P 点叫△ABC 的费马点(Fermat point ).已经证明:在三个内角均小于120°的△ABC 中,当∠APB =∠APC =∠BPC =120°时,P 就是△ABC 的费马点.若点P 是腰长为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DEF 的费马点,则PD +PE +PF =( )A .6B .()326+C .63D .912.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4,高是5,一只在A 点的蚂蚁想吃到B 点的食物,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A .9B .13C .14D .25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点1,0A 、B(-1,1)、()2,2C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14.已知点A(3a ﹣6,a+4),B(﹣3,2),AB ∥y 轴,点P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PA =2PB ,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15.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 ,b ,定义运算“※”如下:“a b ※”a b ab-=,则12233420202021++++※※※※的值为__________.16.计算:22)=___________.17.若[)x 表示大于x 的最小整数,如[)56=,[)1.8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01=;②33055⎡⎫-=⎪⎢⎣⎭;③[)0x x -<;④[)1x x x <≤+;⑤存在有理数x 使[)0.2x x -=成立.18.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斜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19.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7 cm ,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2.20.如图,一个蚂蚁要在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3、1分米的长方体的表面从A 点爬到B 点,那么最短的路径是_______________分米.(结果保留根号)三、解答题21.作图题,如图,△ABC 为格点三角形(不要求写作法)(1)请在坐标系内用直尺画出△111A B C ,使△111A B C 与△ABC 关于y 轴对称; (2)请在坐标系内用直尺画出△222A B C ,使△222A B C 与△ABC 关于x 轴对称;22.已知,△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将△ABC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所得的△A 1B 1C 1,并写出C 1的坐标;(2)画出△A 1B 1C 1关于x 轴对称的△A 2B 2C 2,并写出点B 2坐标;23.已知某正数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是3a ﹣14和a +2;b +11的立方根为﹣3;c 是6的整数部分; (1)求a +b +c 的值;(2)求3a ﹣b +c 的平方根.24.计算(1)21850+-.(2)()()()2323331244272⎛⎫-⨯-+-⨯-- ⎪⎝⎭. 25.如图1,在ABC 中,17AB =,25AC =,AD 是ABC 的高,且1BD =.(1)求BC 的长;(2)E 是边AC 上的一点,作射线BE ,分别过点A ,C 作AF BE ⊥于点F ,CG BE ⊥于点G ,如图2,若22BE =,求AF 与CG 的和.26.现代电视屏幕尺寸的设计,主要追求以下目标:一是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宽与长的比接近与0.618);二是设计适当的长宽比使屏幕的面积尽可能大现行的电视机屏幕有“宽屏”和“普屏”两种制式,宽屏的长宽比为16:9;普屏的长宽比为4:3.(1)哪种屏幕更适合人体工程学要求?请说明理由.(2)一般地,电视屏幕的“几寸”指的是这个屏幕的长方形的对角线长有多少英寸,1英寸2.54cm=,小明家想买80寸的宽屏..电视机(边框宽都为1cm),并嵌入到墙中.则需要≈,预留的长方形位置的长、宽各多少cm33718.4≈)33.7 5.8(3)在相同尺寸的电视机屏幕中,宽屏的屏幕面积大还是普屏的屏幕面积大?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直接利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解:∵点A(m,2)与点B(3,n)关于y轴对称,∴m=-3,n=2.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2.D解析:D【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得答案.【详解】∵A,B两点关于x轴对称,点A坐标为(2,-3),∴点B坐标为(2,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3.C解析:C【解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由此可得P(1,﹣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正确地记住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关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4.A解析:A【分析】根据左右的眼睛的坐标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C的位置对应的点的坐标.【详解】解:如图,C的位置可以表示为(1,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记住平面内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5.C解析:C【分析】根据无理数的意义和频率意义求解.【详解】=,,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解:∵4235,,4,是有理数,∴35π∴由30.6=可得无理数出现的频率为0.6,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无理数和频率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无理数和频率的意义是解题关键.6.C解析:C【分析】设出长宽高,利用底面积,求出高,最后再求出体积【详解】设长方体的高为x,则长为4x,宽为2x,由题意得:4x×2x=24解得x x=(舍去)长方体的体积为故答案选:C【点睛】主要考查的是平方根的定义及算术平方根意义,,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分析】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1≥0,再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8.C解析:C【分析】根据无理数的意义,开平方,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可得答案.【详解】解:A A错误;B、5的平方根是B错误;C∴23,故C正确;D 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意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是解题关键.9.A解析:A【分析】设旗杆的高度为x m ,则AC x =m ,AB=()1x +m ,BC=5,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详解】设旗杆的高度为x m ,则AC x =m ,AB=()1x +m ,BC=5m ,在Rt ABC 中,222AC BC AB +=()22251x x ∴+=+解得:12x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利用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10.A解析:A【分析】设正方形A 的边长为a ,正方形B 的边长为b ,正方形F 的边长为c ,如图,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22+=a b c 及正方形面积公式可得正方形F 的面积为7,同理可求解问题.【详解】解:设正方形A 的边长为a ,正方形B 的边长为b ,正方形F 的边长为c ,如图,由勾股定理可得222+=a b c ,∴由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正方形F 的面积为2+5=7,同理可得正方形H 的面积为1+2=3,正方形E 的面积为7+3=1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F ,由过点D 作DM ⊥EF 于点M ,过E 、F 分别作∠MEP =∠MFP =30°就可以得到满足条件的点P ,易得EM =DM =MF =32,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PM 、PE 、PF ,继而求出PD 的长即可求解. 【详解】 解:如图:等腰Rt △DEF 中,DE =DF =6,∴22226662EF DE DF =+=+=,过点D 作DM ⊥EF 于点M ,过E 、F 分别作∠MEP =∠MFP =30°,则∠EPF=∠FPD=∠DPE=120°,点P 就是马费点,∴EM =DM =MF =32,设PM =x ,PE =PF=2x ,在Rt △EMP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22PM EM PE +=,即()22182x x +=, 解得:16x =,26x =-(负数舍去),即PM =6,∴PE =PF =26故DP =DM -PM =326-,则PD +PE +PF =32646-+=3236+=()326+.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画出做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出PM 的长是解题关键.12.B解析:B【分析】画出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即为AB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即为ABAB 恰为一个矩形的对角线,该矩形的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即长为24÷2=12 宽为5∴AB=22512+=13即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13.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与最短路径问题,掌握勾股定理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5【分析】作BD ⊥x 轴于DCE ⊥x 轴于E 则∠ADB=∠AEC=根据点B(-11)得到BD=1CE=2OA=1OD=1OE=2求得AD=2AE=1根据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详解】作BD ⊥x 轴于DCE ⊥x 轴解析:5【分析】作BD ⊥x 轴于D ,CE ⊥x 轴于E ,则∠ADB=∠AEC=90︒,根据点1,0A 、B(-1,1)、()2,2C ,得到BD=1,CE=2,OA=1,OD=1,OE=2,求得AD=2,AE=1,根据BDEC ABD A ABC CE SS S S =--△梯形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详解】 作BD ⊥x 轴于D ,CE ⊥x 轴于E ,则∠ADB=∠AEC=90︒,∵点1,0A 、B(-1,1)、()2,2C ,∴BD=1,CE=2,OA=1,OD=1,OE=2,∴AD=2,AE=1,∴BDEC ABD A ABC CE S S S S =--△梯形 =11()2212B AD DC B ED CE D AE E -⋅-⋅+⋅ 11(12)321221122=--+⨯⨯⨯⨯⨯ =2.5,故答案为:2.5..【点睛】此题考查直角坐标系中图形面积计算,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理解点到坐标轴的距离得到线段长度由此利用公式计算面积是解题的关键.14.(﹣33)或(﹣3﹣1)【分析】由轴可知的横坐标相等故即可求出得根据已知分在线段上和在线段延长线两种情况求出即可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坐标【详解】解:∵AB ∥y 轴∴3a ﹣6=﹣3解得a =1∴A (﹣35)∵解析:(﹣3,3) 或(﹣3,﹣1)【分析】由//AB y 轴可知AB 的横坐标相等,故363a -=-,即可求出1a =,得3AB =,根据已知2PA PB =,分P 在线段AB 上和在线段AB 延长线两种情况求出PA ,即可得到两种情况下P 的坐标.【详解】解:∵AB ∥y 轴,∴3a ﹣6=﹣3,解得a =1,∴A (﹣3,5),∵B 点坐标为(﹣3,2),∴AB =3,B 在A 的下方,①当P 在线段AB 上时,∵PA =2PB∴PA =23AB =2, ∴此时P 坐标为(﹣3,3),②当P 在AB 延长线时,∵PA =2PB ,即AB =PB ,∴PA =2AB ,∴此时P 坐标为(﹣3,﹣1);故答案为(﹣3,3)或(﹣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掌握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所有点横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并根据A 、B 两点的距离及相对位置,分类求解.15.【分析】根据已知将原式变形进而计算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 解析:20202021-【分析】根据已知将原式变形进而计算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a b ※”a b ab-=, ∴12※121(1)122-==--⨯,231123()2323-==--⨯※,……, ∴12233420202021++++※※※※ =122320202021122320202021---+++⨯⨯⨯ =11111(1)()()22320202021------- =111111(1)223320202021--+-+-+- =1(1)2021-- =20202021-. 故答案为:2020202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 16.2【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2【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2=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2a a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①④⑤【分析】根据题意表示大于x 的最小整数结合各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①根据表示大于x 的最小整数故正确;②应该等于故错误;③当x=05时故错误;④根据定义可知但不会超过x+1所以成立故正 解析:①④⑤【分析】根据题意[)x 表示大于x 的最小整数,结合各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①[)01=,根据[)x 表示大于x 的最小整数,故正确;②33055⎡⎫-=⎪⎢⎣⎭,应该等于333215555⎡⎫-=-=⎪⎢⎣⎭,故错误; ③[)0x x -<,当x=0.5时,[)10.5=0.50x x -=->,故错误;④[)1x x x <≤+,根据定义可知[)x x <,但[)x 不会超过x+1,所以[)1x x x <≤+成立,故正确;⑤当x=0.8时,[)1-0.8=0.2x x -=,故正确.故答案为:①④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题意的理解,准确的理解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8.或【分析】分为两种情况:①3和4都是直角边;②斜边是4有一条直角边是3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第三边再利用等面积法即可得出斜边上的高【详解】解:分为两种情况:①3和4都是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斜边上解析:125 【分析】分为两种情况:①3和4都是直角边;②斜边是4有一条直角边是3.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第三边,再利用等面积法即可得出斜边上的高.【详解】解:分为两种情况:①3和4都是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5==∴斜边上的高为341255⨯=; ②斜边是4有一条直角边是3,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故答案为:125或4.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注意分类讨论和等面积法(在本题中主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也等于斜边与斜边高的乘积的一半)的运用. 19.49【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连续运用勾股定理发现: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面积【详解】解:如图∵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 的面积=a2正方形B 的面积= 解析:49【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连续运用勾股定理,发现: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面积.【详解】解:如图,∵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 的面积=a 2,正方形B 的面积=b 2,正方形C 的面积=c 2,正方形D 的面积=d 2,又∵a 2+b 2=x 2,c 2+d 2=y 2,∴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和=(a 2+b 2)+(c 2+d 2)=x 2+y 2=72=49cm 2.故答案为:49.【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注意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分析】有三种展开方式一种是正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1)一种是正面和上面展开如图(2)另外一种是底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3)分别根据勾股定理求AB 的长度即可判断【详解】正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1)根据勾股 解析:32【分析】有三种展开方式,一种是正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1),一种是正面和上面展开如图(2),另外一种是底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3),分别根据勾股定理求AB 的长度即可判断.【详解】正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1)根据勾股定理()2223126AB =++=正面和上面展开如图(2)根据勾股定理()2213225AB =++=;底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3)根据勾股定理()2212332AB =++= ∵322526<<∴最短的路径是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察了几何图形的展开图形,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容易漏掉正面和上面的展开图是本题的易错点,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全面.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利用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写出点A 1和点B 1、点C 1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 (2)利用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写出点A 2和点B 2、点C 2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A 1B 1C 1和△A 2B 2C 2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2.(1)图见解析,()12,1C - ;(2)图见解析,()24,2B --.【分析】(1)根据平移的规律分别确定点A 1、B 1、C 1的位置,即可做出△A 1B 1C 1,进而写出C 1的坐标;(2)根据轴对称的规律分别确定点A 2、B 2、C 2的位置,即可做出△A 1B 1C 1,进而写出B 2的坐标;【详解】解:(1)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C 1的坐标为()2,1-;(2)如图,三角形△A 2B2C 2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B2的坐标为()24,2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和轴对称的规律,理解平移和轴对称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3.(1)-33;(2)7±【分析】(1)由平方根的性质知3a-14和a+2互为相反数,可列式,解之可得a=3,根据立方根定义可得b 的值,根据23<<可得c 的值; (2)分别将a ,b ,c 的值代入3a-b+c ,可解答. 【详解】解:(1)∵某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3a-14和a+2,∴(3a-14)+(a+2)=0,∴a=3,又∵b+11的立方根为-3,∴b+11=(-3)3=-27,∴b=-38,又∵469<<, ∴23<<,又∵c 的整数部分,∴c=2;∴a+b+c=3+(-38)+2=-33;(2)当a=3,b=-38,c=2时,3a-b+c=3×3-(-38)+2=49,∴3a-b+c 的平方根是±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平方根及无理数的估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24.(1);(2)-36【分析】(1)由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再计算加减运算即可;(2)先由乘方、二次根式的性质、立方根进行化简,然后计算乘法,再计算加减即可.【详解】(1)解:原式=(135=+-=(2)原式()()184434=-⨯+-⨯-3213=---36=-.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实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正确的进行化简.25.(1)3;(2)【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D ,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CD ,根据BC=BD+CD 即可求解;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AF 与CG 的和.【详解】(1)在Rt △ABD 中,∠ADB=90︒,由勾股定理得:AD=()22221174AB BD -=-=,在Rt △ACD 中,∠ADC=90︒,由勾股定理得:CD=()22222542AC AD -=-=,∴BC=BD+CD=1+2=3,∴BC 的长为3;(2)∵AF ⊥BE ,CG ⊥BE ,BE=22,∴1122∆∆∆=+=⋅+⋅ABC ABE BCE S S S BE AF BE CG , =1()2⋅+BE AF CG , =2()AF CG +, 而12∆=⋅ABC S BC AD =134=62⨯⨯, ∴AF CG +==322, 即AF 与 CG 的和为32.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法的应用,正确运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6.(1)宽屏更适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理由见解析;(2)需要预留的长方形位置的长为178cm ,宽为101cm ;(3)普屏的屏幕面积大,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人体工程学要求求出宽与长的比与0.618比较大小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80寸的宽屏..电视机的长和宽,再分别加2即可 (3)分别求出宽屏的屏幕面积和普屏的屏幕面积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1)宽屏更适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理由如下:∵宽屏的长宽比为16:9;∴宽屏的宽与长的比为9:16=0.5625;∴0.5625-0.618=-0.0555∵普屏的长宽比为4:3.∴普屏的宽与长的比为3:4=0.75∴0.75-0.618=0.132∴宽屏更适合人体工程学要求(2)∵宽屏的长宽比为16:9;∴设长为16xcm ,则宽为9xcm(x>0),∵电视机屏幕为80寸,∴(16x )2+(9x )2=(80 2.54)⨯2, ∴18.4x=80 2.54≈⨯∴x 11≈,∴长为16x=1611=176cm ⨯,宽为9x=911=99cm ⨯∴需要预留的长方形位置的长为:176+2=178cm,宽为:99+2=101cm(3)普屏的屏幕面积大,理由如下:设相同尺寸为a 寸,宽屏电视的长宽分别为16m 和9m ,普屏电视的长宽分别为4n 和3n∴222(16m)(9m)(2.54a)+=,222(4n)(3n)(2.54a)+= ∴2222.54a m 337=,222 2.54a n =25 ∴宽屏的屏幕面积=22214416m 9m 144m =2.54a 337⨯=⨯ 普屏的屏幕面积=222124n 3n 12n =2.54a 25⨯=⨯ ∵1441233725< ∴普屏的屏幕面积大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读懂题意,根据已知条件得出所需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1.点()2,3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2,3-B .()2,3-C .()2,3--D .()3,22.如果a 是任意实数,则点(1,1)P a a -+,一定不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已知(4,2)P a +在第一象限内,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 的值为( ) A .2B .3C .-6D .2或-6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1,2B .()1,2-C .()2,1D .()1,2--5.对任意两个正实数a ,b ,定义新运算a ★b 为:若a b ≥,则a ★abb;若a b <,则a ★bb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a b b a ★★;②()()1a b b a =★★;③a ★b 12a b+<★ A .①B .②C .①②D .①②③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6=-D 1-=7.下列实数227,3π,3.14159,-0.1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中无理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8.下列叙述中,①1的立方根为±1;②4的平方根为±2;③-8立方根是-2;④116的算术平方根为14.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A .0.3,0.4,0.5B .7,8,9C .6,8,10D 10.如图,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6厘米,底面周长16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1.5厘米的A 处有一滴蜜糖,在玻璃杯的外壁,A 的相对方向有一小虫P ,小虫离杯底的垂直距离为1.5厘米,小虫爬到蜜糖A 处的最短距离是( )A .73厘米B .10厘米C .82厘米D .8厘米11.如图,有一长方体容器,3,2,'4AB BC AA ===,一只蚂蚁沿长方体的表面,从点C 爬到点'A 的最短爬行距离是( )A .29B .41C .7D .5312.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长直角边为a ,较短直角边为b ,则2()a b +的值为( )A .25B .19C .13D .169二、填空题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A (2,0),B (0,1)为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其中∠ABC =90°,且点C 落在第一象限),则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为______.14.点M 在第四象限,距离x 轴5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则M 点的坐标为_____.15.比较大小:221(填“>”、“=”或“<”).16.已知52a =+,52b =-,则227a b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17.若2(1)10a b -++=,则20132014a b +=___________.18.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为10cm ,高AB 为12cm ,BC 是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沿着圆柱侧面爬行觅食从点C 爬到点A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为________cm .19.如图,一架长2.5m 的梯子斜靠在垂直的墙AO 上,这时AO 为2m .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0.5m ,那么梯子的底端B 向外移动_________m .2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4cm ._____(判断对错)三、解答题21.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在方格纸内将ABC ∆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后得到'''A B C ∆,图中标出了点C 的对应点'C()1在给定方格纸中画出变换后的'''A B C ∆;()2画出AC 边上的中线BD 和BC 边上的高线AE ; ()3求'''A B C ∆的面积.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l )分别写出△ABC 各个顶点的坐标.(2)请在图中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A'B'C'. (3)计算出△ABC 的面积. 23.计算:(1)0316272021+--; (2)求x 值:2425x =. 24.(概念学习)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 例如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3次方”;再例如(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n aa a a a ÷÷÷⋅⋅⋅÷个(0a ≠,n 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记作,读作“a 的圈n 次方”.(初步探究)(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7=③_______________,14⎛⎫-= ⎪⎝⎭⑤__________; (2)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 .任何非零数的圈2次方都等于1; B .对于任何大于等于2的整数c ,;C .89=⑨⑧;D .负数的圈奇数次方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圈偶数次方结果是正数; (深入思考)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除方211112222222222⎛⎫→=÷÷÷=⨯⨯⨯=→ ⎪⎝⎭④乘方幂的形式(1)仿照上面的算式,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幂的形式:(5)-=⑥___________;12⎛⎫= ⎪⎝⎭⑨___________; (2)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 的圈n 次方写成幂的形式为____________; (3)将(m 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写成幂的形式为_________.25.如图,一棵小树在大风中被吹歪,用一根棍子把小树扶直,已知支撑点到地面的距离是10米,棍子的长度为5.5米,求棍子和地面接触点C 到小树底部B 的距离是多少?26.某校校门口有一个底面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棱柱(如图),学校计划在三棱柱的侧面上,从顶点A 绕三棱柱侧面一周到顶点A '安装灯带,已知此三棱柱的高为4m ,底面边长为1m ,求灯带最短的长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根据点关于x 轴对称的计算方法确定即可. 【详解】∵点()2,3P 关于x 轴的对称, ∴对称点的坐标为(2,-3),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系内点的坐标对称,熟练掌握对称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 【分析】根据点P 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和各象限的点的坐标进行解答. 【详解】解:∵11a a +>-,即点P 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 又∵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 ∴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一定大于纵坐标, ∴点P 一定不在第四象限.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3.A解析:A 【分析】本题可通过横坐标为4确定点P 到纵轴距离,继而根据点P 到坐标轴距离相等列方程求解. 【详解】由已知得:24a +=,因为点P 在第一象限,故:24a +=, 解得:2a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的化简,易错点在于若坐标含有未知数,考查距离问题时需要加绝对值或者分类讨论,确保结果不重不漏.4.A解析:A 【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其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点A (1,-2)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关于x 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5.A解析:A 【分析】①根据新运算a b ★的运算方法,分类讨论:a b ≥,a b <,判断出a b ★是否等于b a ★即可;②由①,推得=a b b a ★★,所以()()1a b b a =★★不一定成立; ③应用放缩法,判断出1a b a b+★★与2的关系即可. 【详解】 解:①a b ≥时, a a b b ★, b a ab★, ∴=a b b a ★★;a b <时,a b b a ★, b b aa★, ∴=a b b a ★★; ∴①符合题意.②由①,可得:=a b b a ★★, 当a b ≥时,∴()()()()22a b b a a b a a a bb b ba b ====★★★★, ∴()()a b b a ★★不一定等于1,当a b <时,∴()()()()22a b b a a b b b b a a a aa b ====★★★★, ∴()()a b b a ★★不一定等于1, ∴()()1a b b a =★★不一定成立, ∴②不符合题意.③当a b ≥时,0a >,0b >,∴1ab≥,∴(12a b a b a b b a ab ab ++===+=≥≥★★,当a b <时,∴(12a b a b a b a b ab ab ++===+=≥≥★★,∴12a b a b+<★★不成立, ∴③不符合题意,∴说法中正确的有1个:①.故选:A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定义新运算,以及实数的运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6.B解析:B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性质逐项排除即可. 【详解】与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321=-=,所以C 选项错误;与D 选项错误;故选答案为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根据无理数的概念即可判断. 【详解】解:,无理数有:3π,-0.1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共有3个.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无理数的概念.8.D解析:D 【分析】分别求出每个数的立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再判断即可. 【详解】∵1的立方根为1,∴①错误; ∵4的平方根为±2,∴②正确; ∵−8的立方根是−2,∴③正确;∵116的算术平方根是14,∴④正确; 正确的是②③④,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9.C解析:C 【分析】三个正整数,其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的数的平方,则这三个数就是勾股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解:A 、不是勾股数,因为0.3,0.4,0.5不是正整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不是勾股数,因为72+82≠9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是勾股数,因为62+82=102,此选项符合题意;D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数的概念,勾股数是指:①三个数均为正整数;②其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的数的平方.10.B解析:B 【分析】把圆柱沿着点A 所在母线展开,把圆柱上最短距离转化为将军饮马河型最短问题求解即可. 【详解】把圆柱沿着点A 所在母线展开,如图所示, 作点A 的对称点B , 连接PB , 则PB 为所求,根据题意,得PC=8,BC=6, 根据勾股定理,得PB=10,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上的最短问题,利用圆柱展开,把问题转化为将军饮马河问题,灵活使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 【分析】画出展开图,从点C 爬到点'A 的最短爬行距离为'CA 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当从正面和右侧面爬行时,从点C 爬到点'A 的最短爬行距离为'CA 的长度,,在Rt 'CAA 中,5AC AB BC =+=,'4AA =,∴22''41CA AC AA =+=;如图,当从上面和右侧面爬行时,从点C 爬到点'A 的最短爬行距离为'CA 的长度,,在Rt ''A BD 中,''''7A B A B BB =+=,''2A D =,∴22''53CA A B BC =+=;如图,当从后面和上面爬行时,从点C 爬到点'A 的最短爬行距离为'CA 的长度,,在Rt ''A B C 中,''''6B C B C CC =+=,''3A B =,∴22''''35CA B C A B =+=∵41355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画出展开图找到最短路径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及直角边的关系,列出方程组,然后求解.【详解】解:由条件可得:22131131240a b ab a b ⎧+=⎪-⎪=⎨⎪>>⎪⎩, 解之得:32a b =⎧⎨=⎩. 所以2()25a b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分析问题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二、填空题13.【分析】过点C 向y 轴引垂线CD 利用△OAB ≌△DBC 确定DCDO 的长度即可确定点C 的坐标对称坐标自然确定【详解】如图过点C 作CD ⊥y 轴垂足为D ∵∠ABC=90°∴∠DBC+∠OBA=90°∵∠OAB解析:()1,3-【分析】过点C 向y 轴,引垂线CD ,利用△OAB ≌△DBC ,确定DC ,DO 的长度,即可确定点C 的坐标,对称坐标自然确定.【详解】如图,过点C 作CD ⊥y 轴,垂足为D ,∵∠ABC=90°,∴∠DBC+∠OBA=90°,∵∠OAB+∠OBA=90°,∴∠DBC=∠OAB ,∵AB=BC ,∠BDC=∠AOB=90°∴△OAB ≌△DBC ,∴DC=OB ,DB=OA ,∵A (2,0),B (0,1)∴DC=OB=1,DB=OA=2,∴OD=3,∴点C (1,3),∴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1,3),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及其对称点坐标的确定,熟练分解点的坐标,利用三角形全等,把坐标转化为线段的长度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4.(3﹣5)【分析】首先根据点到xy 轴的距离求出M 点的横纵坐标 然后根据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可确定M 点的坐标【详解】∵点M 在第四象限距离x 轴5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点M 的纵坐标为﹣5横坐解析:(3,﹣5).【分析】首先根据点到x,y 轴的距离求出M 点的横纵坐标 ,然后根据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可确定M 点的坐标.【详解】∵点M 在第四象限,距离x 轴5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点M 的纵坐标为﹣5,横坐标为3,即点P 的坐标为(3,﹣5),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到x,y 轴的距离及每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掌握每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先估算出无理数的大小再进行比较即可【详解】解:∵1<2<4∴1<<2∴0<<1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实数的大小比较关键是估算出无理数的大小解析:<【分析】的大小,再进行比较即可.【详解】解:∵1<2<4,∴1<2,∴0<21,故答案为:<【点睛】的大小.16.5【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算术平方根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所以=(+2)2+(-2)2+7=9+2+9-2+7=25所以a2+b2+7的算术平方根是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算解析:5【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算术平方根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2a =,2b =,,所以227a b ++=)2+)2+7=25.所以a 2+b 2+7的算术平方根是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算术平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算术平方根.17.2【分析】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ab 的值再代入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即可得【详解】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得:解得则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 解析:2【分析】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即可得.【详解】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得:10a -=,10b +=,解得1a =,1b =-,则()201420132014201311112a b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有理数的乘方,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是解题关键. 18.13【分析】把圆柱沿母线AB 剪开后展开点C 展开后的对应点为C′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即可【详解】把圆柱沿母线AB 剪开后展开点C 展开后的对应点解析:13【分析】把圆柱沿母线AB 剪开后展开,点C 展开后的对应点为C′,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即可.【详解】把圆柱沿母线AB 剪开后展开,点C 展开后的对应点为C′,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C′,如图,∵AB =12, BC′=5,在Rt △ABC′,AC′2251213+=∴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13cm.故答案是:1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9.5【分析】由题意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的长再根据梯子的长度不变求出OD的长根据BD=OD-OB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Rt△OAB中AB=25mAO=2m∴;同理Rt△OCD中∵CD=25mOC=解析:5【分析】由题意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的长,再根据梯子的长度不变求出OD的长,根据BD=OD-OB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Rt△OAB中,AB=2.5m,AO=2m,∴ 1.5OB m;同理,Rt△OCD中,∵CD=2.5m,OC=2-0.5=1.5m,∴OD m,2∴BD=OD-OB=2-1.5=0.5(m).答:梯子底端B向外移了0.5米.故答案为:0.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20.错【分析】分为两种情况并由勾股定理得出解:第一种情况:当斜边长为5cm时;第二种情况:当两直角边为3cm和5cm时【详解】解:当斜边长为5cm时由勾股定理可知:第三边长为;当两直角边为3cm和5cm解析:错【分析】分为两种情况并由勾股定理得出解:第一种情况:当斜边长为5cm时;第二种情况:当两直角边为3cm和5cm时.【详解】解:当斜边长为5cm时,=;4()cm当两直角边为3cm和5cm时,由勾股定理可知:第三边长为223534()cm +=.故答案为:错.【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熟记并灵活运用该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见解析;(3)152【分析】(1)连接CC′,作CC′的垂直平分线l ,然后分别找A 、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B′,连接A′、B′、C′,即可得到A B C ''';(2)作AC 的垂直平分线找到中点D ,连接BD ,BD 就是所求的中线;从A 点向BC 的延长线作垂线,垂足为点E ,AE 即为BC 边上的高;(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A B C '''的面积.【详解】解:(1)如图,A B C '''即为所求;(2)如图,线段BD 和线段AE 即为所求;(3)111553222A B C ABC S S BC AE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几何变换作图,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1)找:在原图形上找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线与线的交点等);(2)作:作各个特殊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3)连:按原图对应连接各对称点.熟练掌握作图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22.(1)A (−1,6),B (−2,0),C (−4,3);(2)见解析;(3)7.5.【分析】(1)根据A ,B ,C 的位置写出坐标即可;(2)分别作出A ,B ,C 关于y 轴对称的对应点A′,B′,C′,依次连接各点即可; (3)利用割补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详解】解:(1)A (−1,6),B (−2,0),C (−4,3).(2)如图,△A'B'C'即为所求.(3)S △ABC =3×6−12×3×3−12×2×3−12×1×6=7.5. 【点睛】 本题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变换的性质.23.(1)0;(2)52x =±. 【分析】(1)先求算术平方根、立方根、0指数,再计算;(2)方程两边除以4,再开方即可.【详解】解:(10316272021-=4-3-1=0(2)2425x =,系数化为1得,2254x =, 开方得,52x =±. 【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0指数,解题关键是熟练的运用相关知识求值,并准确计算,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24.【初步探究】(1)17,64-;(2)C ;【深入思考】(1)415⎛⎫- ⎪⎝⎭,72;(2)21n a -⎛⎫ ⎪⎝⎭;(3)4m n a +-初步探究:(1)根据新定义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新定义的运算法则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深入思考:(1)由题目中的运算法则转换成幂的形式,即可得到答案;(2)把幂的形式转换为一般形式即可;(3)先把代数式进行化简,然后写成幂的形式即可.【详解】解:【初步探究】(1)177777=÷÷=③; 111111()()()()()44444464⎛⎫-=-÷-÷-÷-÷-= ⎪⎭-⎝⑤; 故答案为:17;64-; (2)由题意: A 、任何非零数的圈2次方都等于1;正确;B 、对于任何大于等于2的整数c ,;正确; C 、7188888888888=÷÷÷÷÷÷÷÷=⑨, 619999999999=÷÷÷÷÷÷÷=⑧, ∴89≠⑨⑧,则C 错误;D 、负数的圈奇数次方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圈偶数次方结果是正数;正确;故选:C .【深入思考】(1)4111111(5)(5)()()()()()()555555-=-⨯-⨯-⨯-⨯-⨯-=-⑥; 71122222222222⎛⎫=⨯⨯⨯⨯⨯⨯⨯⨯= ⎪⎝⎭⑨; 故答案为:41()5-;72;(2)由(1)可知,根据乘方的运算法则,则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 的圈n 次方写成幂的形式为:21n a -⎛⎫= ⎪⎝⎭; 故答案为:21n a -⎛⎫ ⎪⎝⎭;(3)=224m n m n a a a --+-•=; 故答案为:4m n a +-.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的运算法则,幂的乘方,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定义的运算法则、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解题.25.5米【分析】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知:AB=10米,AC=5.5米,∵∠ABC=90°,∴2222BC AC AB=-=-=4.5米,(5.5)(10)答:棍子和地面接触点C到小树底部B的距离是4.5米.【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根据实际问题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26.5m【分析】先画出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详解】将三棱柱展开如图,连接A’A,则A’A的长度就是彩带的最短长度,如图,在Rt△AA'B中AB=底面等边三角形的周长=3×1=3(m)∵AA'=4(m)由勾股定理得:22AA'=+=(m).435答:灯带的最短长度为5m.【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1.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一次从原点O 运动到点1(1,1)P ,第二次运动到点2(2,0)P ,第三次运动到3(3,2)P -,…,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第2021次运动后,动点2021P 的纵坐标是( )A .1B .2C .2-D .0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智能机器人接到如下指令:从原点O 出发,按向右,向上,向右,向下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m .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第1次移动到1A ,第2次移动到2A ,...,第n 次移动到n A .则22020OA A ∆的面积是( )A .210112mB .2505mC .220092mD .2504m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且规定:正方形内不包含边界上的点,观察如图所示的中心在原点,一边平行于x 轴的正方形,边长为1的正方形内部有一个整点,边长为3的正方形内部有9个整点,…,则边长为10的正方形内部的整点个数为( )A .100B .81C .64D .494.如图,已知点1(1,0)A ,2(1,1)A ,3(1,1)A -,4(1,1)A --,5(2,1)A -,,则点2020A 的坐标为( )A .(505,505)B .(506,505)-C .(505,505)--D .(505,505)- 5.如图,长方形的长为3,宽为2,对角线为OB ,且OA OB =,则下列各数中与点A 表示的数最接近的是( )A .-3.5B .-3.6C .-3.7D .-3.8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a b a b b a +-=-B .224x y xy +=C .()235a a -=-D .81111911=7.3 )A .﹣5B .0C .3D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的平方根是2B 16±4C .-36的算术平方根是6D .25的平方根是±59.如图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1个小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大正方形面积为48,小正方形面积为6,若用x ,y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x>y ),则()2x y +的值为( )A .60B .79C .84D .9010.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的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则这个水池的深度是( )尺.A .26B .24C .13D .12 11.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681050a b c a b c ++=++-,那么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12.如图,原来从A 村到B 村,需要沿路A →C →B (90C ∠=︒)绕过两地间的一片湖,在A ,B 间建好桥后,就可直接从A 村到B 村.已知5km AC =, 12km BC =,那么,建好桥后从A 村到B 村比原来减少的路程为( )A .2kmB .4kmC .10 kmD .14 km二、填空题13.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1000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经过第2019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14.下图是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老北京一些地点的示意图,这个坐标系分别以正东和正北方向为x 轴和y 轴的正方向,如果表示右安门的点的坐标为(-2,-3),表示朝阳门的点的坐标为(3,2),那么表示西便门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15.已知|a +1|+2b -=0,则ab =_____.16.最简二次根式2b +与152a b --是同类最简二次根式,则a b -=________. 17.已知a 、b 满足2|3|0a b -++=,则(a +b )2021的值为________.18.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为10cm ,高AB 为12cm ,BC 是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沿着圆柱侧面爬行觅食从点C 爬到点A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为________cm .19.如图在Rt △ABC 中,∠ACB=90°,BC=3,AC=4,点D 是AB 的中点,过点D 作DE 垂直AB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CE 的长是_______.20.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4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__________米.三、解答题21.某部队在大西北戈壁滩上进行军事演习,部队司令部把部队分为“蓝军”、“黄军”两方.蓝军的指挥所在A 地,黄军的指挥所地B 地,A 地在B 地的正西边(如图).部队司令部在C 地.C 在A 的北偏东60︒方向上、在B 的北偏东30方向上.(1)BAC ∠=______°;(2)请在图中确定(画出)C 的位置,标出字母C ;(3)演习前,司令部要蓝军、黄军派人到C 地汇报各自的准备情况.黄军一辆吉普车从B 地出发、蓝军一部越野车在吉普车出发3分钟后从A 地出发,它们同时到达C 地.已知吉普车行驶了18分钟.A 到C 的距离是B 到C 的距离的1.7倍.越野车速度比吉普车速度的2倍多4千米.求越野车、吉普车的速度及B 地到C 地的距离(速度单位用:千米/时).22.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BC AC =.直角顶点C 在x 轴上,锐角顶点B 在y 轴上,过点A 作AD x ⊥轴,垂足为点D .当点B 不动,点C 在x 轴上滑动的过程中.(1)如图1,当点C 的坐标是()1,0-,点A 的坐标是()3,1-时,请求出点B 的坐标; (2)如图2,当点C 的坐标是()1,0时,请写出点A 的坐标;(3)如图3,过点A 作直线AE y ⊥轴,交y 轴于点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AC 与y 轴交于点G .当y 轴恰好平分ABC ∠时,请写出AE 与BG 的数量关系.23.(1)计算:23)(23)123+;(2)解方程组:1327x y x y +=-⎧⎨-=⎩. 24.(1)计算:23(3)|21|8--+-;(2)计算:0119(3)()|13|3π-+----;(3)求下列x 的值:22516x =. 25.如图,是一块四边形绿地的示意图,其中AB 长为24米,BC 长15米,CD 长为20米,DA 长7米,∠C=90°,求绿地ABCD 的面积.26.现代电视屏幕尺寸的设计,主要追求以下目标:一是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宽与长的比接近与0.618);二是设计适当的长宽比使屏幕的面积尽可能大现行的电视机屏幕有“宽屏”和“普屏”两种制式,宽屏的长宽比为16:9;普屏的长宽比为4:3.(1)哪种屏幕更适合人体工程学要求?请说明理由.(2)一般地,电视屏幕的“几寸”指的是这个屏幕的长方形的对角线长有多少英寸,1英寸2.54cm =,小明家想买80寸的宽屏..电视机(边框宽都为1cm ),并嵌入到墙中.则需要预留的长方形位置的长、宽各多少cm 33718.4≈,33.7 5.8≈)(3)在相同尺寸的电视机屏幕中,宽屏的屏幕面积大还是普屏的屏幕面积大?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观察点的坐标变化发现每个点的横坐标与次数相等,纵坐标是1,0,-2,0,2,0,六个数一个循环,进而可得经过第2021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详解】观察点的坐标变化可知: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第4次接着运动到点(4,0),第5次接着运动到点(5,2),第6次接着运动到点(6,0),第7次接着运动到点(7,1),…,按这样的运动规律,发现每个点的横坐标与次数相等,纵坐标是1,0,-2,0,2,0,六个数一个循环,所以2021÷6=336…5,所以经过第2021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202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观察点的坐标变化寻找规律.2.B解析:B【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OA4n=2n知OA2020=2×505,据此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得.【详解】解:A1(1,0),A2(1,1),A3(2,1),A4(2,0),A5(3,0),A6(3,1),…,由题意知OA4n=2n,∵2020÷4=505,∴OA2020=2×505,则△OA2A2020的面积是12×1×2×505=505m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得出下标为4的倍数时对应长度即为下标的一半,据此可得.3.B解析:B【分析】设边长为10的正方形内部的整点的坐标为(x ,y ),x ,y 都为整数,根据题意可得规律求解.【详解】解:设边长为10的正方形内部的整点的坐标为(x ,y ),x ,y 都为整数.则﹣5<x <5,﹣5<y <5,故x 只可取﹣4,﹣3,﹣2,﹣1,0,1,2,3,4共9个,y 只可取﹣4,﹣3,﹣2,﹣1,0,1,2,3,4共9个,它们共可组成点(x ,y )的数目为9×9=81(个).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规律,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到点的坐标特点规律,然后进行求解即可.4.C解析:C【分析】由2020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经观察分析所有点,除1A 外,其他所有点按一定的规律分布在四个象限,且每个象限的点满足:角÷4=循环次数+余数,余数0,1,2,3确定相应的象限,由此确定点2020A 在第三象限,根据推导可得出结论;【详解】由题可知,第一象限的点:2A ,6A …角标除以4余数为2;第二象限的点:3A ,7A ,…角标除以4余数为3;第三象限的点:4A ,8A ,…角标除以4余数为0;第四象限的点:5A ,9A ,…角标除以4余数为1;由上规律可知:20204=505÷,∴点2020A 在第三象限,又∵4(1,1)A --,8(2,2)--A ,∴()2020-505,-505A .即点2020A 的坐标为()-505,-505.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规律,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5.B解析:B【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点坐标,再利用二分法估算即可得出比较接近-3.6.【详解】解:∵长方形的长为3,宽为2,∴OA OB==∴A所表示的数为∵23.713.6913=>,=<,23.612.9613∴-3.6和-3.7之间,∵2=>,3.6513.322513∴-3.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算术平方根的估算.掌握二分法估算是解题关键.6.D解析:D【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原式=a2−b2,故A错误;B.2x与2y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B错误;C.原式=a6,故C错误;D.原式=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7.C解析:C【详解】≈,A,B,D选项都比1.732小,只有1.732故选C.8.D解析:D【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A. 4的平方根是±2,故错误,不符合题意;±2,故错误,不符合题意;C. -36没有算术平方根,故错误,不符合题意;D. 25的平方根是±5,故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解题关键是熟悉相关概念,准确进行判断. 9.D解析: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流出方程,进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大正方形的边长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48x y +=,根据小正方形面积可得()26x y -=,∴2xy +6=48,∴2xy =42,则()222290x y x y xy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学会整体恒等变形的思想. 10.D解析:D【分析】找到题中的直角三角形,设水深为x 尺,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可解答.【详解】解:由题意可知:BC=12×10=5(尺) 设水深x 尺,则芦苇长(x+1)尺, 由勾股定理得:2225(1),x x +=+解得:x=12,∴这个水池的深度是12尺.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11.B解析:B【分析】先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求出a 、b 、c 的值,再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即可.【详解】解:222681050a b c a b c ++=++-,移项得,2226810500a b c a b c ++---+=,2226981610250a a b b c c +++++--=-,222(3)4)(0(5)a b c -+-+-=,30,40,50a b c -=-=-=,3,4,5a b c ===,2229,16,25a b c ===,222+=a b c , 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非负数的性质,解题关键是通过等式的变形,恰当的拆数配成完全平方,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边长.12.B解析:B【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B 的长,进而得出答案.【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222251213ABAC BC km 则打通隧道后从A 村到B 村比原来减少的路程为:512134(km ).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AB 的长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13.【分析】分析点P 的运动规律找到循环次数即可【详解】分析图象可以发现点P 的运动每4次位置循环一次每循环一次向右移动四个单位∵1000=4×250∴当第250循环结束时点P 位置在(10000)∵2019解析:()1000,0 ()2019,2【分析】分析点P 的运动规律,找到循环次数即可.【详解】分析图象可以发现,点P 的运动每4次位置循环一次.每循环一次向右移动四个单位.∵1000=4×250,∴当第250循环结束时,点P位置在(1000,0),∵2019=4×504+3,∴当第504循环结束时,点P位置在(2016,0),在此基础之上运动三次到(2019,2),故答案为(1000,0);(2019,2).【点睛】本题是规律探究题,解题关键是找到动点运动过程中,每运动多少次形成一个循环.14.(-31)【分析】根据右安门的点的坐标可以确定直角坐标系中原点在正阳门建立直角坐标系即可求解【详解】根据右安门的点的坐标为(−2−3)可以确定直角坐标系中原点在正阳门∴西便门的坐标为(−31)故答案解析:(-3,1)【分析】根据右安门的点的坐标可以确定直角坐标系中原点在正阳门,建立直角坐标系即可求解.【详解】根据右安门的点的坐标为(−2,−3),可以确定直角坐标系中原点在正阳门,∴西便门的坐标为(−3,1),故答案为(−3,1);【点睛】此题考查坐标确定位置,解题关键在于建立直角坐标系.15.-2【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由题意得a+1=0b﹣2=0解得a=﹣1b=2所以ab=﹣1×2=﹣2故答案为:﹣2【解答】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解析:-2【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由题意得,a+1=0,b﹣2=0,解得a=﹣1,b=2,所以,ab=﹣1×2=﹣2.故答案为:﹣2.【解答】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6.2【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a 和b 的值;再将a 和b 的值代入到代数式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最简二次根式∴∴∴故答案为:2【点睛】本 解析:2【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a 和b 的值;再将a 和b 的值代入到代数式,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12a -=∴3a =∵与∴252b b +=-∴1b =∴312a b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代数式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7.-1【分析】要使只有当和时成立即此时解出a 和b 代入中求出结果即可【详解】由题意可知∴∴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那么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解析:-1【分析】30b +=0=和30b +=时成立.即此时20a -=,30b +=,解出a 和b ,代入2021()a b +中求出结果即可.【详解】由题意可知20a -=,30b +=,∴23a b ==-,.∴20212021()(23)1a b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那么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8.13【分析】把圆柱沿母线AB 剪开后展开点C 展开后的对应点为C′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即可【详解】把圆柱沿母线AB剪开后展开点C展开后的对应点解析:13【分析】把圆柱沿母线AB剪开后展开,点C展开后的对应点为C′,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即可.【详解】把圆柱沿母线AB剪开后展开,点C展开后的对应点为C′,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C′,如图,∵AB=12,BC′=5,在Rt△ABC′,AC′=2251213+=∴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13cm.故答案是:1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9.【分析】连接AE设CE=x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E=BE=BC+CE 在Rt△A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E的长度【详解】解:如图连接AE设∵点D是线段AB的中点且∴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解析:7 6【分析】连接AE,设CE=x,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E=BE=BC+CE,在Rt△A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E的长度.【详解】解:如图,连接AE,设CE x =,∵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DE AB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3AE BE BC CE x ==+=+,∴在Rt ACE 中,222AE AC CE =+,即()22234x x +=+, 解得76x =. 故答案为:7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如图由于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所以∠BAC=30°由此得到AB=2CB 而离地面米处折断倒下即BC=4米所以得到AB=8米然后即可求出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详解】如图∵∠BAC=30°∠解析:【分析】如图,由于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所以∠BAC=30°,由此得到AB=2CB ,而离地面米处折断倒下,即BC=4米,所以得到AB=8米,然后即可求出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详解】如图,∵∠BAC=30°,∠BCA=90°,∴AB=2CB ,而BC=4米,∴AB=8米,∴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AB+BC=12米.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性质,牢牢掌握该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30;(2)画图见解析;(3)越野车为204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100千米/时,B 地到C 地的距离为30千米.【分析】(1)由方位角的知识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画出方位角,交点即为C 点位置;(3)设吉普车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越野车的速度为(2x+4)千米/时,B 到C 距离为1860x 千米,A 到C 的距离为181.760x ⨯千米,根据“越野车在吉普车出发3分钟后从A 地出发,它们同时到达C 地”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1)由题意可知:906030BAC ∠=︒-︒=︒,故答案为:30;(2)如图所示,点C 即为所求.(3)设吉普车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越野车的速度为(2x+4)千米/时,B 到C 距离为1860x 千米,A 到C 的距离为181.760x ⨯千米, 由题意,得181.760x ⨯=(2x+4)18360-⨯, 解得x=100,2x+4=204,1860x =30, 答:越野车为204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100千米/时,B 地到C 地的距离为30千米.【点睛】此题考查了方位角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设出合适的未知数,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1)(0,2);(2)(-1,-1);(3)BG=2AE ,理由见详解【分析】(1)先证明Rt∆ADC ≅Rt∆COB ,结合条件,即可得到答案; (2)先证明∆ADC ≅∆COB ,结合点B ,C 的坐标,求出AD ,OD 的长,即可得到答案; (3)先证明∆BGC ≅∆AFC ,再证明∆ABE ≅∆FBE ,进而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点C 的坐标是()1,0-,点A 的坐标是()3,1-,∴AD=OC ,又∵AC=BC ,∴Rt∆ADC ≅ Rt∆COB (HL ),∴OB=CD=2,∴点B 的坐标是(0,2);(2)∵AD ⊥x 轴,∴∠DAC+∠ACD=90°,又∵∠OCB+∠ACD=90°,∴∠DAC=∠OCB ,又∵∠ADC=∠COB=90°,AC=BC ,∴∆ADC ≅ ∆COB (AAS ),∵点C 的坐标是()1,0∴AD=OC=1,∵点B 的坐标是(0,2),∴CD=OB=2,∴OD=2-1=1,∴点A 的坐标是(-1,-1);(3)BG=2AE ,理由如下:∵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BC AC =,AE y ⊥轴,∴∠BCA=∠ACF=90°,∠AEG=90°,∴∠GBC+∠BGC=90°,∠GAE+∠AGE=90°,又∵∠BGC=∠AGE ,∴∠GBC=∠FAC ,在∆BGC 和 ∆AFC 中,∵∠GBC=∠FAC ,BC AC =, ∠GBC=∠FAC ,∴∆BGC ≅∆AFC (ASA ),∴BG=AF ,∵BE ⊥AF ,y 轴恰好平分ABC ∠,∴∠ABE=∠FBE ,∠AEB=∠FEB=90°,BE=BE ,∴∆ABE ≅∆FBE ,∴AE=FE ,∴AF=2AE∴BG=2A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一线三垂直”模型,是解题的关键.23.(1)1,(2)12x y =⎧⎨=-⎩【分析】(1)按照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解:(1)=222-+=232-+=1(2)1327x y x y +=-⎧⎨-=⎩①②①×2+②得,55=x ,1x =,把1x =代入①得,1+y=-1,y=-2,∴方程组的解为:12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计算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运算法则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24.(1)2-2)2;(3)45x =±【分析】(1)本题涉及二次根式化简、绝对值、立方根3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2)本题涉及算术平方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4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3)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求解即可.【详解】解:(1)21|-=)()31+2--=32-=2-(2011)()|13π---3131=+-+-2=-(3)系数化为1得:21625x =, 解得:45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立方根等知识点,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立方根等考点的运算.25.绿地ABCD 的面积为234平方米.【分析】连接BD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 的长,再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ABD 为直角三角形,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直角△BCD 的面积+直角△ABD 的面积.【详解】连接BD .如图所示:∵∠C=90°,BC=15米,CD=20米,∴22BC CD +221520+(米);在△ABD 中,∵BD=25米,AB=24米,DA=7米,242+72=252,即AB 2+BD 2=AD 2,∴△ABD 是直角三角形.∴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12AB•AD+12BC•CD =12×24×7+12×15×20 =84+150=234(平方米);即绿地ABCD 的面积为234平方米.26.(1)宽屏更适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理由见解析;(2)需要预留的长方形位置的长为178cm ,宽为101cm ;(3)普屏的屏幕面积大,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人体工程学要求求出宽与长的比与0.618比较大小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80寸的宽屏..电视机的长和宽,再分别加2即可 (3)分别求出宽屏的屏幕面积和普屏的屏幕面积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1)宽屏更适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理由如下:∵宽屏的长宽比为16:9;∴宽屏的宽与长的比为9:16=0.5625;∴0.5625-0.618=-0.0555∵普屏的长宽比为4:3.∴普屏的宽与长的比为3:4=0.75∴0.75-0.618=0.132∴宽屏更适合人体工程学要求(2)∵宽屏的长宽比为16:9;∴设长为16xcm ,则宽为9xcm(x>0),∵电视机屏幕为80寸,∴(16x )2+(9x )2=(80 2.54)⨯2, ∴18.4x=80 2.54≈⨯∴x 11≈,∴长为16x=1611=176cm ⨯,宽为9x=911=99cm ⨯∴需要预留的长方形位置的长为:176+2=178cm,宽为:99+2=101cm(3)普屏的屏幕面积大,理由如下:设相同尺寸为a 寸,宽屏电视的长宽分别为16m 和9m ,普屏电视的长宽分别为4n 和3n∴222(16m)(9m)(2.54a)+=,222(4n)(3n)(2.54a)+= ∴2222.54a m 337=,222 2.54a n =25 ∴宽屏的屏幕面积=22214416m 9m 144m =2.54a 337⨯=⨯ 普屏的屏幕面积=222124n 3n 12n =2.54a 25⨯=⨯ ∵1441233725< ∴普屏的屏幕面积大【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读懂题意,根据已知条件得出所需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且规定:正方形内不包含边界上的点,观察如图所示的中心在原点,一边平行于x 轴的正方形,边长为1的正方形内部有一个整点,边长为3的正方形内部有9个整点,…,则边长为10的正方形内部的整点个数为( )A .100B .81C .64D .492.如图,将点A 0(-2,1)作如下变换:作A 0关于x 轴对称点,再往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A 1,作A 1关于x 轴对称点,再往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 2,…,作A n -1关于x 轴对称点,再往右平移n 个单位得到点A n (n 为正整数),则点A 64的坐标为( )A .(2078,-1)B .(2014 ,-1)C .(2078 ,1)D .(2014 ,1)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1,0A -,点A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11,1A -,紧接着第2次向右跳动2个单位至点()21,1,A ,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左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右跳动4个单位,…,依次规律跳动下去,点A 第2019次跳动至点2019A 的坐标是( )A .()505,1009-B .()505,1010C .()504,1009-D .()504,1010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0a <,则点(﹣2,﹣a )的位置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5.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31-=-1 B .38= ±2 C .4= ±2 D .±9=3 6.若方程2(1)5x -=的解分别为,a b ,且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是5的平方根B .b 是5的平方根C .1a -是5的算术平方根D .1b -是5的算术平方根 7.在数227,7,0,18,2(2),316,112π-,3.2020020002…(相邻的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0)中,无理数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8.在实数3.14,227-,-9,1.7,5,0,-π中,无理数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9.以下列各组数为长度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3,4B .3,4,5C .1,1,2D .6,8,10 10.下列四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 .5,12,13 B .4,5,6 C .2,3,4 D .1,2,5 11.在Rt ABC 中,90C ∠=︒,且4c =,若3a =,那么b 的值是( )A .1B .5C .7D .512.如图,是一种饮料的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4cm 、3cm 、12cm ,现有一长为16cm 的吸管插入到盒的底部,则吸管漏在盒外面的部分()h cm 的取值范围为( )A .34h <<B .34h ≤≤C .24h ≤≤D .4h =二、填空题13.下列四个命题中:①对顶角相等;②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也相等;④当0m ≠时,点()2,P m m -在第四象限内.其中真命题有________(填序号).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三点A、B、C的“矩面积”,给出如下定义:水平底a 为任意两点的横坐标差的最大值,铅垂高h为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差的最大值,则“矩面积”S=ah.若A(1,2),B(﹣2,1),C(0,t)三点的“矩面积”是18,则t的值为_____.15.如图,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1-,2,其中1a<-,且=,则a=_______.AB BC16.分母有理化后得__________.23-17.比较大小:23_____32(填“>”、“<”或“=”).18.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BC=6,AB=10,如果在AC边上取一点E,以BE为折痕,使AB的一部分与BC重合,A与BC延长线上的点D重合,那么CE的长为________.19.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1m,底面周长为4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4m处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6m与蚊子相对的点A 处,则壁虎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______m(容器厚度忽略不计).20.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4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__________米.三、解答题21.如图,直线l1∥l2,直线l3交直线l1于点B,交直线l2于点D,O是线段BD的中点.过点B 作BA ⊥l 2于点A ,过点D 作DC ⊥l 1于点C ,E 是线段BD 上一动点(不与点B ,D 重合),点E 关于直线AB ,AD 的对称点分别为P ,Q ,射线PO 与射线QD 相交于点N ,连接PQ .(1)求证:点A 是PQ 的中点;(2)请判断线段QN 与线段BD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A -,直线//AB y 轴,且4AB =,将点A 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C .请根据所学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B 、C 两点的坐标;(2)求出三角形ABC 的面积;(3)连接OA ,若在坐标轴...上有一点D ,使三角形ABC 的面积与三角形ADO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23.计算.(1503288⨯(2)1123273-+.24.(1)计算:(23)(23)123+-+÷;(2)解方程组:1 327 x yx y+=-⎧⎨-=⎩.25.(背景)在△ABC中,分别以边AB、AC为底,向△ABC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E,∠ADB=∠AEC=90°.(研究)点M为BC的中点,连接DM,EM,研究线段DM与EM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1)如图(1),当∠BAC=90°时,延长EM到点F,使得MF=ME,连接BF.此时易证△EMC≌△FMB,D、B、F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得到线段DM与EM的位置关系是,数量关系是;(2)如图(2),当∠BAC≠90°时,请继续探究线段DM与EM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应用)如图(3),当点C,B,D在同一直线上时,连接DE,若AB=22,AC=4,求DE的长.26.如图,在△ABC中,∠ABC的角平分线与外角∠AC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1)设∠A=α,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E的度数;(2)若EC∥AB,AC=4,求线段CE的长;(3)在(2)的条件下,过点C作∠ACB的角平分线交BE于点F,若CF=3,求边AB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设边长为10的正方形内部的整点的坐标为(x ,y ),x ,y 都为整数,根据题意可得规律求解.【详解】解:设边长为10的正方形内部的整点的坐标为(x ,y ),x ,y 都为整数.则﹣5<x <5,﹣5<y <5,故x 只可取﹣4,﹣3,﹣2,﹣1,0,1,2,3,4共9个,y 只可取﹣4,﹣3,﹣2,﹣1,0,1,2,3,4共9个,它们共可组成点(x ,y )的数目为9×9=81(个).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规律,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到点的坐标特点规律,然后进行求解即可.2.C解析:C【分析】观察不难发现,角码为奇数时点的纵坐标为-1,为偶数时点的纵坐标为1,然后再根据向右平移的规律列式求出点的横坐标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123451,1,1,1,4,1,8,1,13,1A A A A A ----……由此可得角码为奇数时点的纵坐标为-1,为偶数时点的纵坐标为1,故64A 的纵坐标为1,则点64A 的横坐标为()16464212345 (64220782)+⨯-+++++++=-+=,所以()642078,1A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规律,关键是根据题目所给的方式得到点的坐标规律,然后求解即可.3.B解析:B【分析】设第n 次跳动至点A n ,根据部分点A n 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 4n (-n-1,2n ),A 4n+1(-n-1,2n+1),A 4n+2(n+1,2n+1),A 4n+3(n+1,2n+2)(n 为自然数)”,依此规律结合2019=504×4+3即可得出点A 2019的坐标.【详解】解:设第n次跳动至点A n,观察,发现:A(-1,0),A1(-1,1),A2(1,1),A3(1,2),A4(-2,2),A5(-2,3),A6(2,3),A7(2,4),A8(-3,4),A9(-3,5),…,∴A4n(-n-1,2n),A4n+1(-n-1,2n+1),A4n+2(n+1,2n+1),A4n+3(n+1,2n+2)(n为自然数).∵2019=504×4+3∴A2019(504+1,504×2+2),即()505,10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根据部分点A n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4n(-n-1,2n),A4n+1(-n-1,2n+1),A4n+2(n+1,2n+1),A4n+3(n+1,2n+2)(n为自然数)”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根据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详解】解:∵a<0,∴-a>0,∴点(-2,-a)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5.A解析:A【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分别对四个选项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 2= 2,,故只有A计算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审题是求平方根还是算术平方根.6.C解析:C【分析】根据方程解的定义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判断即可.【详解】∵方程2(1)5x -=的解分别为,a b ,∴2(1)5a -=,2(1)5b -=,∴a-1,b-1是5的平方根,∵a b >,∴11a b ->-,∴a-1是5的算术平方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方程解的定义,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熟记定义,灵活运用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7.C解析:C【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详解】227,0,22=,这些数都是有理数;,=112π-,3.2020020002…(相邻的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0),是无理数,无理数共有5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定义和各种类型.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 8.A解析:A【分析】由于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利用无理数的定义即可判断得出答案.【详解】3=-,∴3.14,227-,- 1.7,0都是有理数,-π是无理数,共2个,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9.A解析:A【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一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222349134,+=+=≠∴以 2,3,4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A 符合题意,2223491625=5,+=+=∴以 3,4,5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B 不符合题意,222112,+==∴以1,1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C 不符合题意,222683664100=10,+=+=∴以6,8,10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0.A解析:A【分析】欲判断是否为勾股数,必须根据勾股数是正整数,同时还需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详解】解:A. ∵5,12,13是正整数,且52+122=132,∴5,12,13是勾股数;B. ∵42+52≠62,∴4,5,6不是勾股数;C. ∵22+32≠42,∴2,3,4不是勾股数;D. ∵∴1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数,解答此题要用到勾股数组的定义,如果a ,b ,c 为正整数,且满足a 2+b 2=c 2,那么,a 、b 、c 叫做一组勾股数.11.C解析: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在Rt △ABC 中,∠C =90°,由勾股定理得,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关键是掌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12.B解析:B【分析】根据题中已知条件,首先要考虑吸管放进杯里垂直于底面时露在杯口外的最长长度;最短时与底面对角线和高正好组成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解答,进而求出露在杯口外的最短长度.【详解】①当吸管放进杯里垂直于底面时露在杯口外的长度最长,最长为16−12=4(cm ); ②露出部分最短时与底面对角线和高正好组成直角三角形,底面对角线长,高为12cm ,由勾股定理可得:杯里面管长=13cm ,则露在杯口外的长度最短为16−13=3(cm ),∴34h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找出露在杯外面吸管最长和最短时,吸管在杯中所处的位置.二、填空题13.①【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实数的平方不同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进行判断【详解】解:①对顶角相等故①是真命题;②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故②是假命题;③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解析:①【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实数的平方、不同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进行判断.【详解】解:①对顶角相等,故①是真命题;②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故②是假命题;③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故③是假命题; ④当m ≠0时,点P (m 2,﹣m )在第四象限内或第一象限内,故④是假命题; 故答案为:①.【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14.7或﹣4【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a 的值然后再对t 进行讨论即可求得t 的值【详解】由题意可得水平底a=1﹣(﹣2)=3当t >2时h=t ﹣1则3(t ﹣1)=18解得t=7;当1≤t≤2时h=2﹣1=1≠6解析:7或﹣4.【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a 的值,然后再对t 进行讨论,即可求得t 的值.【详解】由题意可得,“水平底”a =1﹣(﹣2)=3,当t >2时,h =t ﹣1,则3(t ﹣1)=18,解得,t =7;当1≤t ≤2时,h =2﹣1=1≠6,故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当t <1时,h =2﹣t ,则3(2﹣t )=18,解得t =﹣4,故答案为:7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目中的新定义,利用新定义解答问题.15.【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BC 的长度然后求出a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绝对值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的定义正确的求出a 的值解析:2+【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BC 的长度,然后求出a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1)1BC =-=, ∴1AB BC ==,∵1AB a =--,∴11a --=,∴2a =-∴22a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绝对值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的定义,正确的求出a 的值.16.【分析】根据分数的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以计算求出结果【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性质分母有理化的计算方法根据分母得到分子分母都乘以使分母有理化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分析】根据分数的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详解】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性质,分母有理化的计算方法,根据分母得到分子、分母都乘以2+分母有理化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先把根号的外的因式移入根号内再比较大小即可【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是解此题的关键解析:<【分析】先把根号的外的因式移入根号内,再比较大小即可.【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是解此题的关键.18.3【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8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D=ABDE=AE 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CD 的长设CE=x 则DE=8-x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 的值即可得答案【详解】∵∠ACB=90°BC=解析:3【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8,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D=AB,DE=AE,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CD的长,设CE=x,则DE=8-x,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答案.【详解】∵∠ACB=90°,BC=6,AB=10,∴AC=22AB BC-=22106-=8,∵BE为折痕,使AB的一部分与BC重合,A与BC延长线上的点D重合,∴BD=AB=10,DE=AE,∠DCE=90°,∴CD=BD-BC=10-6=4,设CE=x,则DE=AE=AC-CE=8-x,∴在Rt△DCE中,DE2=CE2+CD2,即(8-x)2=x2+42,解得:x=3,∴CE=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翻折前后的两个图形能够重合得到相等的线段并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19.【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C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如图将容器侧面展开作A关于EC的对称点A′连接A′B交EC于F则A′B即为最短距离∵高为1m底面周解析:234 5【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C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如图,将容器侧面展开,作A关于EC的对称点A′,连接A′B交EC于F,则A′B即为最短距离.∵高为1m,底面周长为4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4m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6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A′D=42=2(m),BD=1+0.6-0.4=1.2(m),∴在直角△A′DB中,A′B=2222234A'D BD2 1.2+=+=(m),故答案是:234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0.【分析】如图由于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所以∠BAC=30°由此得到AB=2CB而离地面米处折断倒下即BC=4米所以得到AB=8米然后即可求出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详解】如图∵∠BAC=30°∠解析:【分析】如图,由于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所以∠BAC=30°,由此得到AB=2CB,而离地面米处折断倒下,即BC=4米,所以得到AB=8米,然后即可求出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详解】如图,∵∠BAC=30°,∠BCA=90°,∴AB=2CB,而BC=4米,∴AB=8米,∴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AB+BC=12米.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性质,牢牢掌握该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相等,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点E关于直线AB,AD的对称点分别为P,Q,连接AE,PE,QE,根据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对应的边和对应的角相等,即AP=AE,AQ=AE,∠1=∠2,∠3=∠4,再根据垂直的性质得出∠2+∠3=90°,∠1+∠2+∠3+∠4=180°,即P,A,Q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出结论.(2)连接PB,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BP=BE,DQ=DE,∠5=∠6,∠7=∠8,根据垂直的性质∠7+∠9=90°,∠8+∠10=90°,得∠9=∠10,由平行的性质得∠6=∠9从而得到∠OBP=∠ODN,易证明△BOP≌△DON得到B P=DN,BE=DN,等量转换得到QN=BD.【详解】解:(1)连接AE,PE,QE,如图∵点E关于直线AB,AD的对称点分别为P,Q∴AP=AE,AQ=AE,∠1=∠2,∠3=∠4,∴AP=AQ∵AB⊥l2,∴∠2+∠3=90°∴∠1+∠2+∠3+∠4=180°∴P,A,Q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是PQ的中点.(2)QN=BD,理由如下:连接PB∵点E关于直线AB,AD的对称点分别为P,Q∴BP=BE,DQ=DE,∠5=∠6,∠7=∠8∵l1//l2,DC⊥l1,∴DC⊥l2,∴∠7+∠9=90°,∴∠8+∠10=90°,∴∠9=∠10又∵AB⊥l2,DC⊥l2,∴AB //CD∴∠6=∠9,∴∠5+∠6=∠9+∠10即∠OBP =∠ODN∵O 是线段BD 的中点,∴OB =OD在△BOP 和△DON 中ODN PBO BO ODPOB DON ∠=∠⎧⎪=⎨⎪∠=∠⎩∴△BOP ≌△DON∴BP =DN ,∴BE =DN∴QN =DQ +DN =DE +BE =BD【点睛】本题考查了对称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2.(1)(2,1)B --或(2,7)-,(1,3)C ;(2)6;(3)(4,0)D -、(4,0)D 、(6,0)D 、(6,0)D -【分析】(1)根据AB//y 轴且AB=4,写出B 的两种情况的坐标,再根据点的平移写出C 点坐标; (2)以AB 为高,AC 为底求ABC 的面积;(3)分情况讨论,D 在x 轴或y 轴上,根据条件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出底,从而得到D 的坐标.【详解】解:(1)如图,∵AB//y 轴,()2,3A -,∴B 的横坐标也是-2,∵AB=4,∴(2,1)B --或(2,7)-∵C 点是A 点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1,3)C ;(2)如图,两种情况下的ABC 的面积是一样的, 1143622ABC AB A S C =⋅=⨯⨯=△, 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6;(3)①D 在x 轴上,ADO △的面积可以以DO 为底,A 到x 轴的距离为高去算, ∵ADO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等于6,且A 到x 轴的距离为3,∴底DO 的长=6234⨯÷=,则(4,0)D -、(4,0)D ,②D 在y 轴上,ADO △的面积可以以DO 为底,A 到y 轴的距离为高去算, ∵ADO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等于6,且A 到y 轴的距离为2,∴底DO 的长=6226⨯÷=,则(6,0)D 、(6,0)D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点的平移,以及三角形面积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的性质,由点坐标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需要注意在写点坐标的时候要考虑多种情况.23.(1)22)3【分析】(1)先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然后化简后合并;(2)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详解】解:(1=﹣=(2)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24.(1)1,(2)12x y =⎧⎨=-⎩【分析】(1)按照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解:(1)=222-+=232-+=1(2)1327x y x y +=-⎧⎨-=⎩①② ①×2+②得,55=x ,1x =,把1x =代入①得,1+y=-1,y=-2,∴方程组的解为:12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计算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运算法则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25.(1)DM ⊥EM ,DM =EM ;(2)DM ⊥EM ,DM =EM ;见解析;(3)DE【分析】(1)由“SAS”可证△ECM ≌△FBM ,可得BF =CE ,∠FBM =∠ECM ,通过证明△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2)由“SAS”可证△EMC ≌△FMB ,△DAE ≌△DBF ,可得BF =CE ,FM =ME ,DF =DE ,∠BDF =∠ADE ,通过证明△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分别求出DN ,NE 的长,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1,延长EM 到点F ,使得MF =ME ,∵点M 为BC 的中点,∴BM =CM ,又∵∠BMF =∠CME ,∴△ECM ≌△FBM (SAS ),∴BF =CE ,∠FBM =∠ECM ,∵∠ADB =∠AEC =90°,∴DF ∥EC ,∴∠DBC +∠ECM =180°,∴∠DBC +∠FBM =180°,∴点D ,点B ,点F 共线,∵AE =CE ,∴BF =AE ,∵AD =DB ,∴DF =DE ,∴△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EM =FM ,∴DM ⊥EM ,DM =EM ;(2)如图2,延长EM 到F ,使FM =EM ,连接BF ,DF ,∵点 M 为 BC 的中点,∴BM =CM ,在△EMC 和△FMB 中,MC BM EMC FMB EM FM =⎧⎪∠=∠⎨⎪=⎩,∴△EMC ≌△FMB (SAS ),∴BF =CE ,FM =ME ,∵△ABD 和△A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 =∠AEC =90°,∴DA =DB ,EA =EC ,∠ABD =∠BAD =∠ACE =∠CAE =45°,∴FB =EA .∴∠DAE =∠BAD +∠CAE +∠BAC =90°+∠BAC ,又∠FBM =∠ECM ,∴∠DBF =360°﹣∠ABD ﹣∠ABC ﹣∠FBM =360°﹣∠ABD ﹣∠ABC ﹣(∠ACB +∠ACE )=90°+∠BAC ,∴∠DAE =∠DBF ,在△DAE 和△DBF 中,DA DB DAE DBF AE BF =⎧⎪∠=∠⎨⎪=⎩,∴△DAE ≌△DBF (SAS ),∴DF =DE ,∠BDF =∠ADE ,∵∠ADE +∠BDE =90°,∴∠BDF +∠BDE =90°,∴△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EM =FM ,∴DM ⊥EM ,DM =EM ;(3)如图3,取BC 中点M ,连EM ,BE ,设AB 与ED 交于点N ,∵△ABD 和△A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2,AC =4,∴AB 2AD ,AC 2AE ,∴AB =2,AE =CE =2,在(2)的结论可得,BM =CM ,EM ⊥BC ,∴BE =CE =AE =2,∴DE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DN =12AB 2, ∴NE 22BE BN -82-6,∴DE 26.【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26.(1)12α;(2)4;(3)5625【分析】(1)设∠ABE=∠CBE=x,∠ACE=∠ECD=y,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构建方程组求解即可.(2)证明CA=CB=CE,可得结论.(3)如图,连接AF,过点C作CT⊥BE于T.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F,BE,BF,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设∠ABE=∠CBE=x,∠ACE=∠ECD=y,则有22y x Ay x E=+∠⎧⎨=+∠⎩,可得∠E=12∠A=12α.(2)∵EC∥AB,∴∠ABE=∠E,∵∠ABC=2∠ABE,∠A=2∠E,∴∠A=∠ABC,∠E=∠CBE,∴CA=CB=4,CE=CB=4.(3)如图,连接AF,过点C作CT⊥BE于T,延长CF交AB于R.∵CF平分∠ACB,CE平分∠ACD,∴∠FCE=12(∠ACB+∠ACD)=90°,∵CF=3,CE=4,∴EF5,∵S△CEF=12•EC•CF=12•EF•CT,∴CT=125,在Rt△BCT中,BT=165,∵CB=CE,CT⊥BE,∴BT=TE,∴BE=2BT=325,∴BF=BE﹣EF=325﹣5=75,∵CA=CB,CF平分∠ACB,∴CR⊥AB,BR=AR,设BR=x,RF=y,则有2222227()5(3)4x y x y ⎧+=⎪⎨⎪++=⎩, 解得2825215x y ⎧=⎪⎪⎨⎪=⎪⎩(不符合题意的解已经舍弃). ∴AB =2BR =562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P (3,2)到x 轴的距离是3 B .若ab =0,则点P (a ,b )表示原点C .若A (2,﹣2)、B (2,2),则直线AB ∥x 轴D .第三象限内点的坐标,横纵坐标同号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智能机器人接到如下指令:从原点O 出发,按向右,向上,向右,向下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m 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第1次移动到1A ,第2次移动到2A ,…第n 次移动到n A .则32020OA A △的面积是( )A .2504.5mB .2505mC .2505.5mD .21010m3.如图,若象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将”位于点(1,-2),“象”位于点(3,-2),则“炮”位于点( )A .(1,-1)B .(-1,1)C .(-1,2)D .(1,-2) 4.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2,5)M --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5.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A .235+= B .236⨯=C .822÷=D .2 (3)3-=6.在数227,7,0,18,2(2),316,112π-,3.2020020002…(相邻的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0)中,无理数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7.如图,点A 表示的数可能是( )A 21B 6C 11D 178.已知:a=123-,b=123+,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为相反数 C .互为倒数 D .平方相等 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和为800,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A .20B .40C .80D .10010.如图所示,数轴上的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是( )A .51+B .51-+C .51-D .5 11.下列数组是勾股数的是( )A .2,3,4B .0.3,0.4,0.5C .5,12,13D .8,12,1512.若实数m 、n 满足340m n -+-=,且m 、n 恰好是Rt ABC △的两条边长,则第三条边长为( ). A .5B .7C .5或7D .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单位长度为1 ,点 B 的坐标为(1,3) ,四边形ABCD 的各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点P 也在格点上,ADP △ 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相等,写出所有点P 的坐标 _____________.(不超出格子的范围)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1,1,1,1,2,1,2A B C D ----,把一条长为2021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 处, 并按A B C D A ----⋯的规律绕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____.15.若202120212a b -++=,其中a ,b 均为整数,则符合题意的有序数对(),a b 的组数是______. 16.计算:12466-的结果是_____.17.如图,已知OA OB =,若点A 对应的数是a ,则a 与52-的大小关系是a ____52-.18.将五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放置,若A ,B ,C ,D 四点恰好在圆上,则这个圆的面积为________.(结果保留π)19.如图,ACB △和D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90ACB DCE ∠=∠=︒,2AC =,3CE =,则22AD BE +=______.20.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24,且AB :BC=5:3,则AC= 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是我国南沙群岛中某个小岛的平面示意图,小明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营房的坐标为(2,5)-,哨所2的坐标为(2,2)-.(1)请将小明所做的坐标系在图上画出,并写出雷达,码头,停机坪,哨所1的坐标. (2)如果平移直角坐标系,使营房为坐标原点,值班士兵从营房出发,沿着(3,3),(1,6),(4,8),(4,7),(5,2),(1,10)---的路线巡逻,请依次写出他所经过的地方.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4)A ,(3,1)B ,(2,1)C --.(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并直接写出点1C 的坐标:________;(2)求ABC 的面积:(3)点(),2P a a -与点Q 关于x 轴对称,若6PQ =,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23.计算:﹣8÷2+327-+113-⎛⎫ ⎪⎝⎭. 24.计算:()23313348-+⨯--+-.25.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是3,4,5; (2)在图2中,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为5;(3)在图3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22,4,22.2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45,ABC ADC ∠=∠=︒将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 的对应点恰好与点A 重合,得到ACE △.(1)求证:AE BD ⊥;(2)若1,2AD CD ==,试求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根据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答案. 【详解】A.点P (3,2)到x 轴的距离是2,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若ab =0,则点P (a ,b )表示原点或坐标轴上的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若A (2,﹣2)、B (2,2),则直线AB ∥y 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第三象限内点的坐标,横纵坐标都是负号,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由坐标平面内的一点P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M,N 在x 轴,y 轴上的坐标分别为x 和y ,我们则说P 点的横坐标为x,纵坐标是y ,记作P(x ,y);熟练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2.B解析:B 【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42n OA n =,20201010OA =,据此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得.由题意得:12345(1,0)(1,1)(2,1)(2,0)(3,0),A A A A A 、、、、 ∴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 ∴42n OA n =,20201010OA =3202034202011==11010=50522OA A S A A OA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得出下标为4的倍数时对应长度即为下标的一半,据此可得.3.B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先利用“象”所在点的坐标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炮”所在点的坐标即可. 解:如图,“炮”位于点(﹣1,1). 故选B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4.C解析:C 【分析】由于点M 的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负数,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即可求解. 【详解】解:∵-2<0,-5<0, ∴点M (-2,-5)在第三象限.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5.A解析:A根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对A 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B 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对C 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D 进行判断. 【详解】==2÷,故此项正确,不符合要求;D. 2 (3=,故此项正确,不符合要求;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6.C解析:C 【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 【详解】227,0,22=,这些数都是有理数;,=112π-,3.2020020002…(相邻的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0),是无理数,无理数共有5个.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定义和各种类型.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7.C解析:C 【分析】先确定点A 表示的数在3、4之间,再根据夹逼法逐项判断即得答案. 【详解】解:点A 表示的数在3、4之间,A 、因为12<<,所以213<<,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23<<,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所以34<<,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因为161725<<,所以4175<<,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以及无理数的估算,属于常见题型,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 【解析】 因为12323a b ⨯=⨯=-+,故选C. 9.A解析:A 【分析】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已知三边的平方和可以求出斜边的平方,根据斜边的平方可以求出斜边长. 【详解】解:∵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又∵已知三边的平方和为800,则斜边的平方为三边平方和的一半, 即斜边的平方为,800÷2=400, ∴斜边长=400=20,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应用,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定义,本题中正确计算斜边长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可得出选项. 【详解】解:BC =BA =22125+=, ∵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 ∴a =5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实数,勾股定理的应用,能读懂图象是解此题的关键.11.C解析:C 【分析】勾股数就是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一组正整数,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一判断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22223134,+=≠ 故A 不符合题意;0.3,0.4,0.5首先不是正整数,故B 不符合题意;22251216913,+== 故C 符合题意;2228126414420815,+=+=≠ 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数的含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及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m=3,n=4,再分两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 【详解】∵30m -=,30m -≥≥, ∴m-3=0,n-4=0, 解得m=3,n=4,当3、4都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时,第三边长;当3是直角边长,4是斜边长时,第三边长=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绝对值的非负性及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勾股定理,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及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m=3,n=4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没有明确给出的是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还是斜边长时,应分情况求解第三边长.二、填空题13.(04)(12)(20)(44)【分析】算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与△ACD 面积之和即为2同时矩形AEDC 面积也为2且E 为AP1的中点由中线平分所在三角形面积即为所求【详解】解:∵又∴解析:(0,4),(1,2),(2,0),(4,4)【分析】算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与△ACD 面积之和即为2,同时矩形AEDC 面积也为2,且E 为AP 1的中点,由中线平分所在三角形面积即为所求.【详解】解:∵11+2112222ABC ACD ABCDS S S 四边形, 又122ACDES 长方形, ∴=2ADP ACDE S S 长方形,又E 为AP 1的中点,∴DE 平分△ADP 1的面积,且△AED 面积为1, ∴△ADP 1面积为2,故P 1点即为所求,且P 1(4,4),同理C 为DP 3的中点,AC 平分△ADP 3面积,且△ACD 面积为1,故△ADP 3面积为2,故P 3点即为所求,且P 3(1,2),由两平行线之间同底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知,过P 3作AD 的平行线与网格的交点P 2和P 4也为所求,故P 2(0,4),P 4(2,0),故答案为:P(0,4),(1,2),(2,0),(4,4).【点睛】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坐标与图形性质,关键是熟练掌握中线平分所在三角形的面积,两平行线之间同底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些知识点.14.【分析】先根据点的坐标求出四边形ABCD 的周长然后求出另一端是绕第几圈后的第几个单位长度从而确定答案【详解】解:∵A (11)B (﹣11)C (﹣1﹣2)D (1﹣2)∴AB =1﹣(﹣1)=2BC =1﹣(解析:()0,1【分析】先根据点的坐标求出四边形ABCD 的周长,然后求出另一端是绕第几圈后的第几个单位长度,从而确定答案.【详解】解:∵A (1,1),B (﹣1,1),C (﹣1,﹣2),D (1,﹣2),∴AB =1﹣(﹣1)=2,BC =1﹣(﹣2)=3,CD =1﹣(﹣1)=2,DA =1﹣(﹣2)=3,∴绕四边形ABCD 一周的细线长度为2+3+2+3=10,2021÷10=202…1,∴细线另一端在绕四边形第203圈的第1个单位长度的位置,即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0,1).故答案为:(0,1).【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规律探求,根据点的坐标求出四边形ABCD 一周的长度,从而确定2021个单位长度的细线的另一端落在第几圈第几个单位长度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15.5【分析】由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ab 所有的可能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且均为整数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解得:;②解得:或;③解得:或;∴符合题意的有序数对共由5组;故答案为:5【 解析:5【分析】由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a 、b 所有的可能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0212a -=,且a ,b 均为整数,又∵20210a -≥0≥,∴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20210a -=2=,解得:2021a =,2017b =-;②20211a -=1=,解得:2020a =或2022a =,2020b =-;③20212a -=0=解得:2019a =或2023a =,2021b =-;∴符合题意的有序数对(),a b 共由5组;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非负的性质进行解题.16.【分析】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熟练进行最简二次根式的化简是解题的关键.【分析】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6,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熟练进行最简二次根式的化简是解题的关键. 17.>【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 长确定点A 表示的数再用估算法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则点A 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实数大小的比较熟练的运用勾 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 长,确定点A 表示的数,再用估算法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OB = ∴OA OB ==A 表示的数为∵225()2<,∴52<,∴52>-, 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实数大小的比较,熟练的运用勾股定理求出OB 长,确定A 点表示的数,能够利用算术平方根与被开方数大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8.【分析】根据题意得到圆心O 的位置设MO=x 根据AO2=DO2得到方程求出x 得到圆O 的半径从而求出面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多个小正方形排成轴对称图形∴圆心O 落在对称轴MN 上设MO=x ∵AO=DO ∴ 解析:1309π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圆心O 的位置,设MO=x ,根据AO 2=DO 2,得到方程,求出x ,得到圆O 的半径,从而求出面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多个小正方形排成轴对称图形,∴圆心O 落在对称轴MN 上,设MO=x ,∵AO=DO ,∴AO 2=DO 2,即()2222163x x +=-+,解得:x=113, ∴圆O 的半径为21x +=1303, ∴圆O 的面积为2130π⎛⎫ ⎪ ⎪⎝⎭=1309π, 故答案为:1309π.【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圆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半径相等得到方程. 19.26【分析】利用手拉手模型证明根据八字形证明角相等进而可证明再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和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和中在中在中在中在中在中在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 解析:26【分析】利用手拉手模型证明ACE BCD △≌△,根据八字形证明角相等,进而可证明AE BD ⊥,再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ACB △和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 BC CD CE ACB DCE ==∠=∠=︒ACB ACD DCE ACD ∴∠+∠=∠+∠BCD ACE ∴∠=∠∴在ACE △和BCD △中AC BC ACE BCD CD CE =⎧⎪∠=∠⎨⎪=⎩ACE BCD ∴≌CEA CDB ∴∠=∠CDB EOD CEA DCE ∠+=∠+∠90EOD DCE ∴∠=∠=︒AE BD ∴⊥∴在Rt AOD △中,222AD OA OD =+,在Rt OBE 中,222BE OB OE =+, 222222AD BE OA OB OD OE ∴+=+++在Rt AOB 中,222AB OA OB =+,在Rt DOE 中,222DE OD OE =+222222AB DE OA OB OD OE ∴+=+++2222AD BE AB DE ∴+=+在Rt ACB 中,222AB AC BC =+,在Rt DCE 中,222CD E DE C =+2,3,AC BC CD CE ====∴222228,218AB AC DE CE ====2281826AD BE ∴+=+=故答案为:26.【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证ACE BCD △≌△,AE BD ⊥得到直角三角形,再结合勾股定理的运用是解题关键. 20.8【分析】设AB=5x 则BC=3x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C=4x 由周长为24列方程求出x 的值即可求出AC 的长【详解】设AB=5x ∵AB :BC=5:3∴BC=3x ∴AC=4x ∵直角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2解析:8【分析】设AB=5x ,则BC=3x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C=4x ,由周长为24列方程求出x 的值,即可求出AC 的长.【详解】设AB=5x ,∵AB :BC=5:3,∴BC=3x ,∴AC=4x ,∵直角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24,∴3x+4x+5x=24,解得:x=2,∴AC=4x=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用含有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三边的值,代入周长公式求解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他所经过的地方依次为:停机坪,小广场,雷达,哨所2,码头,哨所1【分析】(1)根据营房的坐标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根据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写出雷达,码头,停机坪,哨所1的坐标;(2)利用营房为坐标原点,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根据点的坐标找出对应的点即可.【详解】解:(1)如图,雷达的坐标为(6,3),码头的坐标为(-3,-3),停机坪的坐标为(5,-2),哨所1的坐标为(3,5);(2)他所经过的地方依次为:停机坪,小广场,雷达,哨所2,码头,哨所1.【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记住直角坐标系中特殊位置点的坐标特征.22.(1)作图见详解,(−2,1);(2)8.5;(3)(5,3)或(−1,−3)【分析】(1)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1,B1,C1即可.(2)利用分割法求解即可.(3)先根据P,Q关于x轴对称,得到Q的坐标,再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点C 1的坐标(−2,1).故答案为:(−2,1);(2)S △ABC =5×5−12×1×3−12×4×5−12×2×5=8.5. (3)∵点(),2P a a -与点Q 关于x 轴对称,∴Q (),2a a -,∵6PQ =,∴|(a-2)-(2-a)|=6,解得:a=5或a=-1,∴P (5,3)或(−1,−3).故答案为:(5,3)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特征,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4.【分析】先计算立方根及负指数幂,再根据实数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答案.【详解】﹣8÷2+327-+113-⎛⎫ ⎪⎝⎭=-4+(-3)+3=-4.【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包括立方根、负整数指数幂的计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4.-4【分析】利用立方根的定义、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及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再合并化简结果即可.【详解】解:()23313348-+⨯--+-1342=-+--4=-.【点睛】此题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掌握立方根的定义、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1)图见解析;(2)图见解析;(3)图见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知:以3,4,5为三边所构成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以3和4为两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即可;(2)由正方形的面积为5,可知:正方形的边长为5,12⨯的长方形方格的对角线长是5,从而作出面积为5的正方形;(3)根据22⨯的对角线为22,由此即可作出变长为22,4,22的三角形.【详解】解:(1)如图1;图中直角三角形为所求,两直角边分别为3,4,斜边为5; (2)如图2,作边长为5的正方形;图中正方形面积为5;(3)如图3,图中直角等腰三角形为所求,两直角边分别为22,22,斜边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在作图中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利用网格准确画图.26.(1)见解析;(2)3BD =.【分析】()1证明:由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到ACE △,利用旋转性质得BC=AC ,12∠=∠,由∠ABC =45º,可知∠ACB=90º,由1390∠+∠=︒,可证2490∠+∠=︒ 即可, ()2解:连DE ,由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到ACE ∆,得BCD ACE ∠=∠,CD=CE=2,BD=AE ,利用等式性质得90DCE ACB ∠=∠=︒,∠CDE=45º,利用勾股定理DE=22,由∠ADC=45º可得∠ADE=90º,由勾股定理可求AE 即可.【详解】()1证明: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 的对应点恰好与点A 重合,得到ACE △, ,12BC AC ∴=∠=∠,45,ABC BAC ∴∠=∠=︒18090,ACB ABC BAC ∴∠=︒∠∠=︒--1390,∴∠+∠=︒又34,∠=∠241390,∴∠+∠=∠+∠=︒1802490,ANM ∴∠=︒-∠-∠=︒即AE BD ⊥,()2解:连DE ,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 的对应点恰好与点A 重合,得到,ACEBCD ACE ∴∠=∠,即,2,ACB ACD DCE ACD CD CE BD AE ∠+∠=∠+∠===,90,DCE ACB ∴∠=∠=︒DE ∴===又90,2,DCE CD CE ∠=︒==45,CDE ∴∠=︒90,ADE ADC CDE ∴∠=∠+∠=︒3AE ∴===,3BD ∴=.【点睛】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和勾股定理问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旋转的性质与勾股定理知识,会利用三角形旋转性质结合∠ABC=45º证∠ACB=90º,利用余角证AE ⊥BD ,利用等式性质证∠DCE=90º,利用勾股定理求DE ,结合∠ADC=45º证Rt △ADE,会用勾股定理求AE 使问题得以解决.。
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智能机器人接到如下指令:从原点O 出发,按向右,向上,向右,向下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m .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第1次移动到1A ,第2次移动到2A ,...,第n 次移动到n A .则22020OA A ∆的面积是( )A .210112mB .2505mC .220092mD .2504m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1,2B .()1,2-C .()2,1D .()1,2--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A -,()2,1B -,经过点A 的直线//a x 轴,点C 是直线a 上的一个动点,当线段BC 的长度最短时,点C 的坐标为( )A .()0,1-B .()1,2--C .()2,1--D .()2,3 4.如图是小刚画的一张脸,如果用(0,2)表示A 点所在的眼睛,用(2,2)表示B 点所在的眼睛,那么C 点表示的嘴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A .(1,0)B .(-1,0)C .( -1,1)D .(1,-1) 5.下列算式中,运算错误的是( ) A 632=B 3515=C 7310=D .2(3)=36.估算65 ) A .2B .3C .4D .5 7.58) A .58 B .104 C .54D 5228.已知|a+b ﹣1|+220a b +-=,则(a ﹣b )2017的值为( )A .1B .﹣1C .2015D .﹣2015 9.一根竹竿插到水池中离岸边1.5m 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 ,若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则竿顶刚好接触到岸边,并且和水面一样高,问水池的深度为( )A .2mB .2.5cmC .2.25mD .3m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其面积标记为S 1,以AB 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再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 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 7的值为( )A .61()2 B .71()2 C .62() D .72() 11.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A .4,5, 6B .1.5,2, 2.5C .11,60, 61D .1,3,2 12.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 =2,BC =3,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3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一个如图所示“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A .13B .10C .1312D .81012二、填空题13.已知点P 的坐标为()2,6a -,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 的值为_________.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A (﹣3,4),则它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_____.15.若x 2﹣1,则x 3+x 2﹣3x +2035的值为_____.16.定义:如果将一个正整数a 写在每一个正整数的右边,所得到的新的正整数能被a 整除,则这个正整数a 称为“魔术数”.例如:将2写在1的右边得到12,写在2的右边得到22,……,所得到的新的正整数的个位数字均为2,即为偶数,由于偶数能被2整除,所以2是“魔术数”.根据定义,在正整数3,4,5中,“魔术数”为____________;若“魔术数”是一个两位数,我们可设这个两位数的“魔术数”为x ,将这个数写在正整数n 的右边,得到的新的正整数可表示为()100n x +,请你找出所有的两位数中的“魔术数”是_____________.17.若()22120x y ++-=,则xy =_________.18.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18cm AC =,24cm BC =,点D 在边BC 上,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BD 的长是______cm .19.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 =90°,BC =6,AB =10,如果在AC 边上取一点E ,以BE 为折痕,使AB 的一部分与BC 重合,A 与BC 延长线上的点D 重合,那么CE 的长为________.20.如图,它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长为a ,较长的直角边为b ,那么+a b 的值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长方形ABCD 的长AB 为a ,宽BC 为b ,点A 的坐标为(1,1).(1)若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求22a b +的值;(2)若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b b a -,求()23122b a a b a b --÷⋅的值. 22.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在方格纸内将ABC ∆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后得到'''A B C ∆,图中标出了点C 的对应点'C()1在给定方格纸中画出变换后的'''A B C ∆;()2画出AC 边上的中线BD 和BC 边上的高线AE ;()3求'''A B C ∆的面积.23.计算:()316215362272-⨯--⨯-24.先阅读,后回答问题:x 为何值时,()x x 3-有意义?解:要使该二次根式有意义,需x(x-3)≥0,由乘法法则得030? x x ≥⎧⎨-≥⎩或0 30x x ≤⎧⎨-≤⎩, 解得x 3≥或x 0≤,即当x 3≥或()x 0x x 3≤-时,有意义.体会解题思想后,解答:x 为何值时,x 23x 1-+有意义? 25.如图,Rt △ABC 中,∠ACB =90°.(1)作AB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D (要求: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若AB =10cm ,BC =8cm ,求BD 的长.2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45,ABC ADC ∠=∠=︒将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 的对应点恰好与点A 重合,得到ACE △.(1)求证:AE BD ⊥;(2)若1,2AD CD ==,试求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OA 4n =2n 知OA 2020=2×505,据此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得.【详解】解:A 1(1,0),A 2(1,1),A 3(2,1),A 4(2,0),A 5(3,0),A 6(3,1),…, 由题意知OA 4n =2n ,∵2020÷4=505,∴OA 2020=2×505,则△OA 2A 2020的面积是12×1×2×505=505m 2,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得出下标为4的倍数时对应长度即为下标的一半,据此可得. 2.A解析:A【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其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点A(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3.D解析:D【分析】由经过点A的直线a∥x轴,可知点C的纵坐标与点A的纵坐标相等,可设点C的坐标(x,3),根据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当BC⊥a时,点C的横坐标与点B的横坐标相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右图所示,∵a∥x轴,点C是直线a上的一个动点,点A(-2,3),∴设点C(x,3),∵当BC⊥a时,BC的长度最短,点B(2,-1),∴x=2,∴点C的坐标为(2,3).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和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解答时注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4.A解析:A【分析】根据左右的眼睛的坐标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C的位置对应的点的坐标.【详解】解:如图,C的位置可以表示为(1,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记住平面内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5.C解析: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乘法,除法,乘方法则计算判断即可.【详解】=解:∵632∴A选项不合题意;∵3515=∴B选项不合题意;∵73∵C选项符合题意;∵﹣2(3)-=3,正确,∴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记二次根式运算的基本法则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5-1,最后两边都加上6,即可求出它的整数部分.【详解】解:253<<,∴-<--,352∴<<,3564∴653和4之间,它的整数部分是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能够确定带根号无理数的范围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分析】根据分数的性质,在分子分母同乘以2,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4===,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化简二次根式,掌握分数的性质确定分子分母同乘以最小的数值,使分母化为一个数的平方,由此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的关键.8.A解析:A【详解】解:由题意得122a b a b +=⎧⎨+=⎩解得:10a b =⎧⎨=⎩()()20172017101a b ∴-=-=故选A . 9.A解析:A【分析】设水池的深度BC =xm ,则AB =(0.5+x )m ,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在直角△ABC 中,AC =1.5m .AB ﹣BC =0.5m .设水池的深度BC =xm ,则AB =(0.5+x )m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 2+BC 2=AB 2,∴1.52+x 2=(x +0.5)2,解得:x =2.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0.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求出面积标记为S 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得到S 2,同理求出S 3,根据规律解答.【详解】解:∵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面积标记为S 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22, 则22121122S ===, 面积标记为S 32212=, 则232111()242S ===, …..则S 7的值为:61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能通过计算找出一般性规律是解题关键. 11.C解析:C【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A 、42+52≠62,不是勾股数,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 、1.5, 2.5不是正整数,不是勾股数,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 、112+602=612,三个数都是正整数,是勾股数,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3不是正整数,不是勾股数,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数,关键是掌握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12.D解析:D【分析】将CB 延长至点D ,使CB BD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 的长,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如图,将CB 延长至点D ,使CB BD =,∵2AC =,26CD BC ==, ∴22436210AD AC CD =+=+=,2103AD BD +=+,一共有4个这样的长度,∴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4210381012⨯+=+.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边长.二、填空题13.或8【分析】根据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得到计算即可【详解】∵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2-a=6或2-a=-6解得a=-4或a=8故答案为:-4或8【点睛】此题考查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到x 轴距离解析:4-或8【分析】根据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得到26a -=,计算即可. 【详解】∵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26a -=,∴2-a=6或2-a=-6,解得a=-4或a=8,故答案为:-4或8.【点睛】此题考查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到x轴距离是点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轴的距离是点横坐标的绝对值.14.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点A(﹣34)∴它到坐标原点的距离==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解析: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点A(﹣3,4),∴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2034【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x3+x2﹣3x+2035=x2(x+1)﹣3x+2035∵x=﹣1∴原式=(﹣1)2(﹣1+1)﹣3(﹣1)+2035=(3﹣解析:2034【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x3+x2﹣3x+2035,=x2(x+1)﹣3x+2035,∵x﹣1,∴1)2﹣1+1)﹣3﹣1)+2035,=(3﹣)3+2035,=4﹣+3+2035,=2034.故答案为:203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6.10202550【分析】①由魔术数的定义分别对345三个数进行判断即可得到5为魔术数;②由题意根据魔术数的定义通过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①把3写在1的右边得13由于13不能被3整除故3解析:10、20、25、50.【分析】①由“魔术数”的定义,分别对3、4、5三个数进行判断,即可得到5为“魔术数”; ②由题意,根据“魔术数”的定义通过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①把3写在1的右边,得13,由于13不能被3整除,故3不是魔术数;把4写在1的右边,得14,由于14不能被4整除,故4不是魔术数;把5写在1的右边,得15,写在2的右边得25,……由于个位上是5的数都能被5整除,故5是魔术数;故答案为:5;②根据题意,这个两位数的“魔术数”为x ,则1001001n x n x x+=+, ∴100n x为整数, ∵n 为整数, ∴100x为整数, ∴x 的可能值为:10、20、25、50; 故答案为:10、20、25、50.【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的应用和整数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定义进行解题. 17.-1【分析】由非负数的性质可知x=-y=2然后求得xy 的值即可【详解】解:∵|+(y-2)2=0∴2x+1=0y-2=0∴x=-y=2∴xy=-×2=-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解析:-1【分析】由非负数的性质可知x=-12,y=2,然后求得xy 的值即可. 【详解】解:∵(y-2)2=0,∴2x+1=0,y-2=0,∴x=-12,y=2. ∴xy=-12×2=-1.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掌握非负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1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AB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分析得cm 从而得到BE ;设cm 则cm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并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cm ∵点在边上现将直角边沿直线折叠使它落在斜边上且与重合∴cm 解析:1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AB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分析,得18AE AC ==cm ,DE DC =,DEA C 90∠=∠=,从而得到BE ;设BD x =cm ,则()24DE DC x ==-cm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并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8cm AC =,24cm BC =, ∴30AB ==cm , ∵点D 在边BC 上,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18AE AC ==cm ,DE DC =,DEA C 90∠=∠= ,∴12BE AB AE =-=cm ,∴设BD x =cm ,则()24DE DC x ==-cm , ∴12BE ==cm ,∴212x x +22(24-)=∴15x =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折叠问题、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完成求解.19.3【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8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D=ABDE=AE 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CD 的长设CE=x 则DE=8-x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 的值即可得答案【详解】∵∠ACB =90°BC =解析:3【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8,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D=AB ,DE=AE ,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CD 的长,设CE=x ,则DE=8-x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 的值即可得答案.【详解】∵∠ACB =90°,BC =6,AB =10,∴,∵BE 为折痕,使AB 的一部分与BC 重合,A 与BC 延长线上的点D 重合,∴BD=AB=10,DE=AE ,∠DCE=90°,∴CD=BD-BC=10-6=4,设CE=x ,则DE=AE=AC-CE=8-x ,∴在Rt △DCE 中,DE 2=CE 2+CD 2,即(8-x )2=x 2+42,解得:x=3,∴CE=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翻折前后的两个图形能够重合得到相等的线段并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20.5【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求出ab 与a2+b2的值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c2=a2+b2=134×ab=13-1=12即2ab=12则(a+b )2=a2解析:5【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求出ab 与a 2+b 2的值,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c 2=a 2+b 2=13,4×12ab=13-1=12,即2ab=12, 则(a+b )2=a 2+2ab+b 2=13+12=25,则a+b=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29;(2)45-【分析】(1)根据题干可得7a b +=,10ab =,根据222()2a b a b ab +=+-,即可求解; (2)根据题干可得C 点坐标(1,1)a b ++,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3,)b b a -,根据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7a b +=,10ab =, 2222()272029a b a b ab ∴+=+-=-=.(2)由题意,得点C 的坐标为(1,1)a b ++.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b b a -,13(1)()0a b b b a +=⎧∴⎨++-=⎩,解得52a b =⎧⎨=⎩, ()263122322b a b a a a b a b a b b -∴-÷⋅=-⋅⋅222455b a =-=-=-. 【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混合运算、图形与坐标,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运算法则. 22.(1)见解析;(2)见解析;(3)152【分析】(1)连接CC′,作CC′的垂直平分线l ,然后分别找A 、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B′,连接A′、B′、C′,即可得到A B C ''';(2)作AC 的垂直平分线找到中点D ,连接BD ,BD 就是所求的中线;从A 点向BC 的延长线作垂线,垂足为点E ,AE 即为BC 边上的高;(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A B C '''的面积.【详解】解:(1)如图,A B C '''即为所求;(2)如图,线段BD 和线段AE 即为所求;(3)111553222A B C ABC S S BC AE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几何变换作图,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1)找:在原图形上找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线与线的交点等);(2)作:作各个特殊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3)连:按原图对应连接各对称点.熟练掌握作图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23.5【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值计算即可;【详解】原式23265662=--⨯+,= 32-65-32+6,= -65+ 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4.x 2≥或1x 3<-.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得到x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要使该二次根式有意义,需x 23x 1-≥+0, 由乘法法则得20310x x -≥⎧⎨+>⎩或20310x x -≤⎧⎨+<⎩, 解得x 2≥或1x 3<-, 即当x 2≥或1x 2x 33x 1-<-+时,有意义.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1)见解析;(2)254. 【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作AB 的垂直平分线得到D 点;(2)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 =6,再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 =DB ,设BD=x ,则AD =x ,CD =8﹣x ,利用勾股定理得到2(8)x -+26=2x ,然后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1)如图,点D 为所作;(2)在Rt △ABC 中,∵∠ACB =90°,AB =10,BC =8,∴AC 22108-6,∵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DA =DB ,设BD =x ,则AD =x ,CD =8﹣x ,在Rt △ACD 中,2(8)x -+26=2x ,解得x =254, 即BD 的长为254.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基本作图,灵活运用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1)见解析;(2)3BD =.【分析】()1证明:由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到ACE △,利用旋转性质得BC=AC ,12∠=∠,由∠ABC =45º,可知∠ACB=90º,由1390∠+∠=︒,可证2490∠+∠=︒ 即可, ()2解:连DE ,由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到ACE ∆,得BCD ACE ∠=∠,CD=CE=2,BD=AE ,利用等式性质得90DCE ACB ∠=∠=︒,∠CDE=45º,利用勾股定理,由∠ADC=45º可得∠ADE=90º,由勾股定理可求AE 即可.【详解】()1证明: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 的对应点恰好与点A 重合,得到ACE △, ,12BC AC ∴=∠=∠,45,ABC BAC ∴∠=∠=︒18090,ACB ABC BAC ∴∠=︒∠∠=︒--1390,∴∠+∠=︒又34,∠=∠241390,∴∠+∠=∠+∠=︒1802490,ANM ∴∠=︒-∠-∠=︒即AE BD ⊥,()2解:连DE ,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 的对应点恰好与点A 重合,得到,ACEBCD ACE ∴∠=∠,即,2,ACB ACD DCE ACD CD CE BD AE ∠+∠=∠+∠===,90,DCE ACB ∴∠=∠=︒2222228,DE CD CE ∴=+=+=又90,2,DCE CD CE ∠=︒==45,CDE ∴∠=︒90,ADE ADC CDE ∴∠=∠+∠=︒ ()2222183AE AD DE ∴=+=+=,3BD ∴=.【点睛】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和勾股定理问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旋转的性质与勾股定理知识,会利用三角形旋转性质结合∠ABC=45º证∠ACB=90º,利用余角证AE ⊥BD ,利用等式性质证∠DCE=90º,利用勾股定理求DE ,结合∠ADC=45º证Rt △ADE,会用勾股定理求AE 使问题得以解决.。
一、选择题1.若点P (﹣m ,﹣3)在第四象限,则m 满足( )A .m >3B .0<m≤3C .m <0D .m <0或m >32.点()4,0P -位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 A .第二象限 B .第三象限 C .x 轴上D .y 轴上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A -,()2,1B -,经过点A 的直线//a x 轴,点C 是直线a 上的一个动点,当线段BC 的长度最短时,点C 的坐标为( )A .()0,1-B .()1,2--C .()2,1--D .()2,3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3-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3,1-B .()1,3C .()1,3-D .()1,3-- 5) A .3 B .﹣3 C .±3 D .66.a 的值不可以是( )A .12B .8C .18D .287. )A B C D8. )AB .面积为2C 是2的算术平方根D9.一根竹竿插到水池中离岸边1.5m 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 ,若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则竿顶刚好接触到岸边,并且和水面一样高,问水池的深度为( ) A .2m B .2.5cm C .2.25m D .3m10.如图,用64个边长为1cm 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网格中,点A ,B ,C ,D ,E ,都在格点(小正方形顶点)上,对于线段AB ,AC ,AD ,AE ,长度为无理数的有( ).A .4条B .3条C .2条D .1条11.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1cm ,底面周长为30cm ,在杯内壁离杯底5cm 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从外壁A 处到内壁B 处的爬行最短路线长为(杯壁厚度不计( )A .12cmB .17cmC .20cmD .25cm12.如图,原来从A 村到B 村,需要沿路A →C →B (90C ∠=︒)绕过两地间的一片湖,在A ,B 间建好桥后,就可直接从A 村到B 村.已知5km AC =, 12km BC =,那么,建好桥后从A 村到B 村比原来减少的路程为( )A .2kmB .4kmC .10 kmD .14 km二、填空题13.已知点A (0,1),B (0 ,2),点C 在x 轴上,且2ABC S ∆=,则点C 的坐标________.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 平行于x 轴,且AB=4,若点A 坐标为(-1,2),点B 的坐标为(a ,b ),则a+b=_______15.如图,已知OA OB =,若点A 对应的数是a ,则a 与52-的大小关系是a ____52-.16.已知M 是满足不等式27a -<<的所有整数的和,N 是52的整数部分,则M N +的平方根为__________. 17.已知4a ,化简:2(3)|2|a a +--=_____.18.一个直角三角形,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4cm ,则该直角三角形面积为____ 19.如图,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2,高是5的长方体纸盒的A 点沿纸盒面爬到B 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20.如图,阴影部分是两个正方形,其它部分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若右边的直角三角形ABC 中,34AC =,30BC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2,3)、B (﹣6,0)、C (﹣1,0).(1)请直接写出点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在这个坐标系内画出△1A1B1C,使△1A1B1C,与△ABC关于y轴对称.22.已知:A(0,1),B(2,0),C(4,3)(1)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画出△ABC;(2)求△ABC的面积;(3)设点P在y轴上,且△APB与△ABC的面积相等,求P的坐标.23.(1)计算:2712;33232).(2)解方程:①4(x-1)2-9 =0;②8x3+125=0.24.已知某正数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是3a﹣14和a+2;b+11的立方根为﹣3;c6的整数部分;(1)求a+b+c的值;(2)求3a﹣b+c的平方根.25.问题背景:在ABC中,AB、BC、AC51013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①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求出ABC的面积;思维拓展:(2)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5a、a ),请利用图②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画出22a、17a(0相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26.如图所示,在一棵树的1?0?米高的B?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的A?处.另一只猴子爬到树顶D?处后顺绳子滑到A?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第四象限内点的特点,横坐标是正数,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可得﹣m>0,解得m<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关键是掌握四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2.C解析:C【分析】根据点的横纵坐标特点,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 轴纵坐标为0;y 轴横坐标为0.【详解】解:点()4,0P -的纵坐标为0,∴点()4,0P -位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符号,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3.D解析:D【分析】由经过点A 的直线a ∥x 轴,可知点C 的纵坐标与点A 的纵坐标相等,可设点C 的坐标(x ,3),根据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当BC ⊥a 时,点C 的横坐标与点B 的横坐标相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右图所示,∵a ∥x 轴,点C 是直线a 上的一个动点,点A (-2,3),∴设点C (x ,3),∵当BC ⊥a 时,BC 的长度最短,点B (2,-1),∴x=2,∴点C 的坐标为(2,3).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和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解答时注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4.D解析:D【分析】将点(-1,3)的纵坐标变为相反数,而其横坐标不变就可以得到.【详解】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只要将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而其横坐标保持不变,就可以得到;∴点(-1,3)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轴对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只要将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而其横坐标保持不变,就可以得到.5.A解析:A【分析】9,再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答案.【详解】 ∵9,∴3,故选:A .【点睛】. 6.D解析:D【分析】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是同类二次根式,当a=122=是同类二次根式,故该项不符合题意;当a=8=是同类二次根式,故该项不符合题意;当a=18=是同类二次根式,故该项不符合题意;当a=28=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该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化简二次根式,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分析】根据分数的性质,在分子分母同乘以2,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4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化简二次根式,掌握分数的性质确定分子分母同乘以最小的数值,使分母化为一个数的平方,由此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倒数的定义依次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是无理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面积为2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C是2的算术平方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的倒数是,原来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2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无理数的定义,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倒数的定义,熟记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设水池的深度BC=xm,则AB=(0.5+x)m,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在直角△ABC中,AC=1.5m.AB﹣BC=0.5m.设水池的深度BC=xm,则AB=(0.5+x)m.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2+BC2=AB2,∴1.52+x2=(x+0.5)2,解得:x=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AC,AD,AE这4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得出结果.【详解】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22+275322345+=,22+=555222+=,8610长度为无理数的有2条,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及无理数.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11.B解析:B【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解:如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 关于EF 的对称点A′,由题意可得:A′D 的长度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即A′D=15cm由对称的性质可得A′M=AM=DE=2,BE=11-5=6∴BD=DE+BE=8连接A′B ,则A′B 即为最短距离,2222'15817A D BD +=+=(c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2.B解析:B【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B 的长,进而得出答案.【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222251213ABAC BC km 则打通隧道后从A 村到B 村比原来减少的路程为:512134(km ).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AB 的长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13.(40)或(﹣40)【解析】试题解析:(4,0)或(﹣4,0)【解析】试题 设C 点坐标为(|x |,0)∴1=(21)22ABC S x ∆⨯⨯-= 解得:x =±4所以,点C 的坐标为(4,0)或(-4,0).14.5或-3【分析】根据题意求出ab 的值计算即可;【详解】∵AB 平行于x 轴且AB=4点A 坐标为(-12)∴或∴或;故答案是5或-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明确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纵坐标相等解析:5或-3【分析】根据题意求出a ,b 的值计算即可;【详解】∵AB 平行于x 轴,且AB=4,点A 坐标为(-1,2),∴2b =,145a =--=-或413a =-=,∴()253a b +=+-=-或235a b +=+=;故答案是5或-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明确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纵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 长确定点A 表示的数再用估算法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则点A 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实数大小的比较熟练的运用勾 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 长,确定点A 表示的数,再用估算法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OB = ∴OA OB ==A 表示的数为∵225()2<,∴52<,∴52>-, 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实数大小的比较,熟练的运用勾股定理求出OB 长,确定A 点表示的数,能够利用算术平方根与被开方数大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6.±3【分析】先通过估算确定MN 的值再求M+N 的平方根【详解】解:∵∴∵∴∵∴∴a 的整数值为:-1012M=-1+0+1+2=2∵∴N=7M+N=99的平方根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算解析:±3【分析】先通过估算确定M 、N 的值,再求M+N 的平方根.【详解】解:∵<< ∴221, ∵< ∴23<<,∵a <<∴23a -<<,∴a 的整数值为:-1,0,1,2,M=-1+0+1+2=2, ∵<∴78<<,N=7, M+N=9,9的平方根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估算,用“夹逼法”估算算术平方根是解题关键.17.-5【分析】根据a 的取值范围化简二次根式及绝对值再根据整式的加减法计算法则计算得到答案【详解】∵∴a+3<02-a>0∴-a-3-2+a=-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绝对值的化简解析:-5【分析】根据a 的取值范围化简二次根式及绝对值,再根据整式的加减法计算法则计算得到答案.【详解】∵4a, ∴a+3<0,2-a>0,∴|2|a -=-a-3-2+a=-5, 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绝对值的化简,整式的加减法计算法则,正确化简代数式是解题的关键.18.10或6【分析】分5为直角边和5为斜边两种情况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详解】解:当5为直角边时4也为直角边则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5×4÷2=10;当5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另一直角边为=3则该直角三角形解析:10或6【分析】分5为直角边和5为斜边两种情况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详解】解:当5为直角边时,4也为直角边,则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5×4÷2=10;当5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另一直角边为2254-=3,则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3×4÷2=6,综上,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0或6,故答案为:10或6.【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是解答的关键.19.【解析】如图(1)所示:AB=;如图(2)所示:AB=∵>∴最短路径为答: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长方体展开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解析:41【解析】如图(1)所示:22++2(25)=53如图(2)所示:22+,45=41∵5341∴41414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长方体展开,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解答.20.256【分析】两个阴影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直角三角形另一未知边的平方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详解】解:两个阴影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42-302=256故答案为:256【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解析:256【分析】两个阴影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直角三角形另一未知边的平方.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详解】解:两个阴影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42-302=256.故答案为:256.【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考查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本题中根据勾股定理求阴影部分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2,3);(2)见解析.【分析】(1)根据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相反数计算即可;(2)先逐一确定三角形的顶点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然后顺次连接即可.【详解】解:(1)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2)如图,△1A1B1C即为所求作.【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两点关于y轴对称的问题,熟记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坐标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2.(1)图详见解析;(2)4;(3)点P的坐标(0,5)或(0,3)【分析】(1)确定出点A、B、C的位置,连接AC、CB、AB即可;(2)过点C 向x 、y 轴作垂线,垂足为D 、E ,△ABC 的面积=四边形DOEC 的面积-△ACE 的面积-△BCD 的面积-△AOB 的面积;(3)当点P 在y 轴上时,根据△ABP 的面积4=可求4AP =,即可得出点P 的坐标.【详解】解:(1)如图所示:(2)过点C 向x 、y 轴作垂线,垂足为D 、E .∴四边形DOEC 的面积3412=⨯=,△BCD 的面积12332=⨯⨯=, △ACE 的面积12442=⨯⨯=, △AOB 的面积12112=⨯⨯=. △ABC 的面积=四边形DOEC 的面积-△ACE 的面积-△BCD 的面积-△AOB 的面积; ∴123414ABC S =---=.(3)当点P 在y 轴上时,△ABP 的面积142BO AP ==,即1242AP ⨯⨯=,解得:4AP =.所以点P 的坐标为(0,5)或(0,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点的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明确△ABC 的面积=四边形DOEC 的面积-△ACE 的面积-△BCD 的面积-△AOB 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23.(1)①5;②6-;(2)52x =或12x =-; ②52x =-. 【分析】(1)①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②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2)①将方程移项,再整理为2x a =的的形式,再根据平方根定义求解即可; ②将方程移项,再整理为3x a =根据立方根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1)解:①原式== 5=.②原式1218=-6=-.(2)解:①原方程可化为29(1)4x -=则312x -=或312x -=-, 解得,52x =或12x =-. ②原方程可化为31258x =-, 解得,52x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及实数的运算,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题目比较好,解题关键是理解平方根、立方根的意义.24.(1)-33;(2)7±【分析】(1)由平方根的性质知3a-14和a+2互为相反数,可列式,解之可得a=3,根据立方根定义可得b 的值,根据23<<可得c 的值; (2)分别将a ,b ,c 的值代入3a-b+c ,可解答. 【详解】解:(1)∵某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3a-14和a+2,∴(3a-14)+(a+2)=0,∴a=3,又∵b+11的立方根为-3,∴b+11=(-3)3=-27,∴b=-38,又∵469<<, ∴23<<,又∵c 是6的整数部分, ∴c=2; ∴a+b+c=3+(-38)+2=-33; (2)当a=3,b=-38,c=2时,3a-b+c=3×3-(-38)+2=49,∴3a-b+c 的平方根是±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平方根及无理数的估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25.(1) 3.5ABC S =△;(2)作图见解析;23ABC S a =△.【分析】(1)利用网格图及割补法求解图形面积;(2)结合勾股定理作图,然后利用割补法求图形面积【详解】解:(1)11133123132 3.5222ABC S ⎛⎫=⨯-⨯⨯+⨯⨯+⨯⨯= ⎪⎝⎭△ (2)22512AB a a ==+;2222211BC a a ==+;221714AC a a ==+. 所做ABC 如图所示21112422243222ABC S a a a a a a a a a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作图的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仔细理解问题背景,构图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是经常用到的,同学们注意仔细掌握.26.这棵树的高为15?米【分析】设树高为x 米,则可用x 分别表示出CD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关于x 的方程,可求得x 的值.【详解】解:设树高为x 米,由题意得,BC 10=米,CD x =米,()BD 10x =-米,AC 20=米,在Rt ADC中,AD==+=+,∵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BC CA BD DAx=,即树高15米.即102010x+=-15答:这棵树的高为15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用树的高度表示出CD,利用勾股定理得到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2,0),点B (0,3),点C 在坐标轴上,若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6,则符合题意的点C 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已知点A 的坐标为()1,3,点B 的坐标为()2,1,将线段AB 沿坐标轴翻折180°后,若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1,3-,则点B 的对应点B '的坐标为( )A .()2,2B .(2,1)-C .()2,1-D .(2,1)--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1,0A -,点A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11,1A -,紧接着第2次向右跳动2个单位至点()21,1,A ,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左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右跳动4个单位,…,依次规律跳动下去,点A 第2019次跳动至点2019A 的坐标是( )A .()505,1009-B .()505,1010C .()504,1009-D .()504,10104.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四个格点A ,B ,C ,D ,以其中一个点为原点,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余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则原点可能是( )A .点AB .点BC .点CD .点D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2221=B 1025=C 325=D (4)(2)22-⨯-6.下列各数中,介于6和7之间的数是( )A 72+B 45C 472D 357.计算()()202020203232-⨯+的结果为( ) A .-1 B .0 C .1 D .±18.13的值在( ) A .1与2之间 B .2与3之间 C .3与4之间D .5与6之间 9.如图,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6,5AC BC ==,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A .24B .52C .61D .76 10.以下列各组数为长度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3,4 B .3,4,5 C .1,1,2 D .6,8,10 11.如图,在ABC ∆中,90C ∠=︒,4AC =,2BC =.以AB 为一条边向三角形外部作正方形,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A .8B .12C .18D .2012.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点D ,E 为BC 上两点.DAE 45∠=︒,F 为ABC 外一点,且FB BC ⊥,FA AE ⊥,则下列结论: ①CE BF =;②222BD CE DE +=;③ADE 1S AD EF 4=⋅△;④222CE BE 2AE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二、填空题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那么点A 2020的坐标是________.14.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单位长度为1 ,点 B 的坐标为(1,3) ,四边形ABCD 的各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点P 也在格点上,ADP △ 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相等,写出所有点P 的坐标 _____________.(不超出格子的范围)1583=______. 16.()22120x y +-=,则xy =_________.1723-分母有理化后得__________. 18.如图,把一张宽为4(即4AB =)的矩形纸片ABCD 沿,EF GH 折叠(点,E H 在AD 边上,点,F G 在BC 边上),使点B 和点C 落在AD 边上同一点P 处,A 点的对称点为A '点,D 点对称点为D '点.当PFG △为等腰三角形时,发现此时PFG △的面积为10,则矩形ABCD 的长BC =_____.19.如图,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2,高是5的长方体纸盒的A 点沿纸盒面爬到B 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20.我国古代数学善作《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分有池方一文,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闻水深、度长各几何.”译文:“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分别是多少?”这根芦苇的长度为__________尺.三、解答题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1,5)A -,(2,1)B -,(4,3)C -.(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2)写出点1A ,1B ,1C 的坐标;(3)求111A B C △的面积.2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OC △的顶点坐标分别是(2,2)A -,(3,3)C .(1)作出AOC △关于x 轴对称的DOE △,其中点A 的对应点是D ,点C 的对应点是E ,并直接写出D 和E 的坐标;(2)若点P 为x 轴上的一点,若OP OA =,求点P 的坐标.23222121212121(21)(21)21-====-++-- 3232(32)(32)=++-223232323232===-- (123+ ;用含有n (n 是正整)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 ;(2)利用上述变化规律计算: (21324310099)+++++++的值. 24.计算题:(112273; (220105025; (3))()2533531⨯- 25.小锤和豆花要测量校园里的一块四边形场地ABCD (如图所示)的周长,其中边BC 上有水池及建筑遮挡,没有办法直接测量其长度.小锤经测量得知AB =AD =5m ,∠A =60°,DC =13m ,∠ABC =150°.豆花说根据小锤所得的数据可以求出CB 的长度.你同意豆花的说法吗?若同意,请求出CB 的长度;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26.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摆放时,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如图所示摆放,其中∠DAB = 90°,求证:a2+b2=c2.【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分类讨论:当C点在y轴上,设C(0,t),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2|t﹣3|•2=6,当C点在x轴上,设C(m,0),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2|m+2|•3=6,然后分别解绝对值方程求出t和m即可得到C点坐标.【详解】解:分两种情况:①当C点在y轴上,设C(0,t),∵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12•|t﹣3|•2=6,解得t=9或﹣3.∴C点坐标为(0,﹣3),(0,9),②当C点在x轴上,设C(m,0),∵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1•|m+2|•3=6,2解得m=2或﹣6.∴C点坐标为(2,0),(﹣6,0),综上所述,C点有4个,故选:D.【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的应用,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点A,点A'坐标可得点A,点A'关于y轴对称,即可求点B'坐标.【详解】解:∵将线段AB沿坐标轴翻折后,点A(1,3)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1,3),∴线段AB沿y轴翻折,∴点B关于y轴对称点B'坐标为(-2,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坐标与图形变化,熟练掌握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是关键.3.B解析:B【分析】设第n次跳动至点A n,根据部分点A n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4n(-n-1,2n),A4n+1(-n-1,2n+1),A4n+2(n+1,2n+1),A4n+3(n+1,2n+2)(n为自然数)”,依此规律结合2019=504×4+3即可得出点A2019的坐标.【详解】解:设第n次跳动至点A n,观察,发现:A(-1,0),A1(-1,1),A2(1,1),A3(1,2),A4(-2,2),A5(-2,3),A6(2,3),A7(2,4),A8(-3,4),A9(-3,5),…,∴A4n(-n-1,2n),A4n+1(-n-1,2n+1),A4n+2(n+1,2n+1),A4n+3(n+1,2n+2)(n为自然数).∵2019=504×4+3∴A2019(504+1,504×2+2),即()505,10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根据部分点A n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4n(-n-1,2n),A4n+1(-n-1,2n+1),A4n+2(n+1,2n+1),A4n+3(n+1,2n+2)(n为自然数)”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直接利用已知网格结合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可得出原点位置.【详解】如图所示:原点可能是D点.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建立坐标系是解题关键.5.D解析:D【分析】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加减法的基础是同类二次根式;除法运算按照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先乘后化简即可.【详解】∵32222=∴选项A错误;∵10102=∴选项B错误;∵32与∴选项C错误;-⨯-⨯∵(4)(2)42=42=22∴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记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基本法则,特别是同类二次根式是加减运算的基础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根据夹逼法逐项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A 、47<<425∴<<,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67∴<<,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 、36<425∴<<,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25<<56∴<<,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属于常考题型,掌握夹逼法解答的方法是关键.7.C解析:C【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2020202022⨯ 202022)⎡⎤⎦⎣=2020222⎡⎤=-⎣⎦ 2020(1)=-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并能结合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运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详解】解:<3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无理数的估算,掌握几个非负整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比较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D解析:D【分析】由题意∠ACB 为直角,AD=6,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D 的长,进一步求得风车的外围周长.【详解】解:依题意∠ACB 为直角,AD=6,∴CD=6+6=12,由勾股定理得,BD 2=BC 2+CD 2,∴BD 2=122+52=169,所以BD=13,所以“数学风车”的周长是:(13+6)×4=76.故选:D .【点睛】本题是勾股定理在实际情况中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和b ,斜边为c ,那么a 2+b 2=c 2.10.A解析:A【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一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222349134,+=+=≠∴以 2,3,4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A 符合题意,2223491625=5,+=+=∴以 3,4,5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B 不符合题意,2221122,+== ∴以1,12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C 不符合题意,222683664100=10,+=+=∴以6,8,10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1.D解析: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解得2AB 的值,再结合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题即可.【详解】在ABC ∆中,90C ∠=︒,4AC =,2BC =,222224220AB AC BC ∴=+=+=∴以AB 为一条边向三角形外部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20AB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2.A解析:A【分析】①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AFB ≌AEC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结论;②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FD DE =,再利用勾股定理得结论;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D EF EF 2EG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结论;④利用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得结论.【详解】解:如图:对于①,因为BAC 90FA AE DAE 45∠∠=︒⊥=︒,,,所以CAE 90DAE BAD 45BAD ∠∠∠∠=︒--=︒-,FAB 90DAE BAD 45BAD ∠∠∠∠=︒--=︒-,因此CAE FAB ∠∠=.又因为BAC 90AB AC ∠=︒=,,所以ABC ACB 45∠∠==︒.又因为FB BC ⊥,所以FBA ACB 45∠∠==︒.因此AFB ≌()AEC ASA △,所以CE BF =.故①正确.对于②,由①知AFB ≌AEC ,所以AF AE =.又因为DAE 45FA AE ∠=︒⊥,,所以FAD DAE 45∠∠==︒,连接FD , 因此AFD ≌()AED SAS △.所以FD DE =.在Rt FBD △中,因为CE BF =,所以222222BD CE BD BF FD DE +=+==.故②正确.对于③,设EF 与AD 交于G .因为FAD DAE 45AF AE ∠∠==︒=,,所以AD EF EF 2EG ⊥=,. 因此ΔADE 11S AD EG AD EF 24=⨯⨯=⨯⨯. 故③正确.对于④,因为CE BF =, 又在Rt FBE △中,22222CE BE BF BE FE +=+= 又AEF △是以EF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2EF 2AE =因此,222CE BE 2AE +=.故④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 二、填空题13.(10100)【分析】这是一个关于坐标点的周期问题先找到蚂蚁运动的周期蚂蚁每运动4次为一个周期题目问点的坐标即相当于蚂蚁运动了505个周期再从前4个点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点即可求出点的坐标【详解】通过观解析:(1010,0)【分析】这是一个关于坐标点的周期问题,先找到蚂蚁运动的周期,蚂蚁每运动4次为一个周期,题目问点2020A 的坐标,即20204=505÷,相当于蚂蚁运动了505个周期,再从前4个点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点即可求出点2020A 的坐标.通过观察蚂蚁运动的轨迹可以发现蚂蚁的运动是有周期性的,蚂蚁每运动4次为一个周期,可得:20204=505 ,即点2020A 是蚂蚁运动了505个周期,此时与之对应的点是4A ,点4A 的坐标为(2,0),则点2020A 的坐标为(1010,0)【点睛】本题是一道关于坐标点的规律题型,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观察得到其中的周期,再结合所求点与第一个周期中与之对应点,即可得到答案.14.(04)(12)(20)(44)【分析】算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与△ACD 面积之和即为2同时矩形AEDC 面积也为2且E 为AP1的中点由中线平分所在三角形面积即为所求【详解】解:∵又∴解析:(0,4),(1,2),(2,0),(4,4)【分析】算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与△ACD 面积之和即为2,同时矩形AEDC 面积也为2,且E 为AP 1的中点,由中线平分所在三角形面积即为所求.【详解】解:∵11+2112222ABC ACD ABCDS S S 四边形, 又122ACDES 长方形, ∴=2ADP ACDE S S 长方形,又E 为AP 1的中点,∴DE 平分△ADP 1的面积,且△AED 面积为1, ∴△ADP 1面积为2,故P 1点即为所求,且P 1(4,4),同理C 为DP 3的中点,AC 平分△ADP 3面积,且△ACD 面积为1,故△ADP 3面积为2,故P 3点即为所求,且P 3(1,2),由两平行线之间同底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知,过P 3作AD 的平行线与网格的交点P 2和P 4也为所求,故P 2(0,4),P 4(2,0),故答案为:P(0,4),(1,2),(2,0),(4,4).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坐标与图形性质,关键是熟练掌握中线平分所在三角形的面积,两平行线之间同底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些知识点.15.【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母有理化【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详解】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母有理化.16.-1【分析】由非负数的性质可知x=-y=2然后求得xy的值即可【详解】解:∵|+(y-2)2=0∴2x+1=0y-2=0∴x=-y=2∴xy=-×2=-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解析:-1【分析】由非负数的性质可知x=-12,y=2,然后求得xy的值即可.【详解】解:∵(y-2)2=0,∴2x+1=0,y-2=0,∴x=-12,y=2.∴xy=-12×2=-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掌握非负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分数的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以计算求出结果【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性质分母有理化的计算方法根据分母得到分子分母都乘以使分母有理化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3+【分析】根据分数的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3+,计算求出结果.【详解】232323(23)(23)+==+--+,故答案为:23+.【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性质,分母有理化的计算方法,根据分母得到分子、分母都乘以23+使分母有理化是解题的关键.18.【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由题可知∴作∵是等腰三角形∴∴由翻折可知∴∴;故答案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准确结合翻折的性质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解析:589+【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由题可知△14102PFGS FG=⨯⨯=,∴5FG=,作PM FG⊥,∵PFG△是等腰三角形,∴52FM GM==,∴25891622PF PG⎛⎫==+=⎪⎝⎭,由翻折可知,BF PF PG CG===,∴892BF CG==,∴589BC BF FG CF=++=+;+.故答案是58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准确结合翻折的性质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9.【解析】如图(1)所示:AB=;如图(2)所示:AB=∵>∴最短路径为答: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长方体展开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解析:41【解析】如图(1)所示:22++2(25)=53如图(2)所示:22+,45=41∵5341∴41414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长方体展开,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解答.20.13【分析】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学几何图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EB的长为10尺则BC=5尺设出芦苇长度AB=AB=x尺表示出水深AC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详解】依题意画出图形设芦苇长AB=AB′=x解析:13【分析】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学几何图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EB'的长为10尺,则B'C=5尺,设出芦苇长度AB=AB'=x尺,表示出水深AC,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详解】依题意画出图形,设芦苇长AB =AB′=x 尺,则水深AC =(x ﹣1)尺,因为B'E =10尺,所以B'C =5尺, 在Rt △AB'C 中,∵CB′2+AC 2=AB′2,∴52+(x ﹣1)2=x 2,解得:x=13,故答案为: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1(1,5)A ,1(2,1)B ,1(4,3)C ;(3)1115A B C S =【分析】(1)做出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连接即可;(2)根据(1)写出即可;(3)构造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边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解;【详解】(1)(1,5)A -,(2,1)B -,(4,3)C -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1(1,5)A ,1(2,1)B ,1(4,3)C ,如图所示;(2)由(1)可知1(1,5)A ,1(2,1)B ,1(4,3)C ;(3)111111=34232214123225222△S ⨯-⨯⨯-⨯⨯-⨯⨯=---=A B 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2.(1)作图见解析,D ()2,2--,E ()3,3-;(2) ()()1222,022,0P P -,.【分析】(1)根据已知三角形AOC △,得到点A 和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分别为点D 和点E ,再首位顺次连接,即可作出DOE ;(2)先根据点A 和点O 的坐标,求出OA 的长度,因为OP OA =,即可求出P 点坐标.【详解】(1)如图所示:∵AOC △和DOE △关于 x 轴对称,()2,2A -,()3,3C -,∴D ()2,2--,E ()3,3-,连接OD ,DE ,EO ,即为所作DOE .(2)∵()2,2A -,()0,0O ,∴[]220(2)(02)22OA =--+-=∵P 在x 轴上,OP OA =,∴()122,0P -,()222,0P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轴对称,点的坐标,线段长度等知识,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作法是解题的关键.23.(1)2311n n ++1=n n +2)9【分析】(1)按照题中给出的形式直接求解即可;(2)结合(1)中总结出的规律,逐项化简,再求和即可.【详解】解:(12===,==--故答案为:21-(2)原式1)...=++++1101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能够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方法进行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是解题关键.24.(1)2)8+;(3)【分析】(1)先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再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先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再利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3)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再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1====(2=102=-+8=(3)23)(31)+--2(31)=--22223211⎡⎤=---+⎣⎦95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化简二次根式,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25.同意豆花的说法.BC=12m【分析】直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ABD 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答案.【详解】解:同意豆花的说法.理由:连接BD ,∵AB =AD =5m ,∠A =60°,∴△ABD 是等边三角形,∴BD =5m ,∠ABD =60°,∵∠ABC =150°,∴∠DBC =90°,∵DC =13m ,BD =5m ,∴CB =2213-5=12(m ).答:CB 的长度为12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正确得出△ABD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26.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ACD ABC ABD BCD ABCD S SS S S =+=+四边形即可得证.【详解】如图,过点D 作DF BC ⊥,交BC 延长线于点F ,连接BD ,则DF CE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C DE b ==,DF CE AC AE b a ∴==-=-,ACD ABC ABD BCD ABCD S S S S S =+=+四边形, 11112222AC DE AC BC AD AB BC DF ∴⋅+⋅=⋅+⋅, 即221111()2222b bac a b a +=+⋅-, 整理得:222+=a 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掌握“面积法”是解题关键.。
一、选择题1.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1.2 m ,底面周长为1m ,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 m 的点B 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 m 与蚊子相对的点A 处,则壁虎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 )m(容器厚度忽略不计).A .1.8B .1.5C .1.2D .1.3 2.若点A (a ,-l ),与点B (4,b )关于y 轴对称,则( ) A .4,1a b ==- B .4,1a b =-= C .4,1a b =-=- D .4,1a b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4-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4.如果a 是任意实数,则点(1,1)P a a -+,一定不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5.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这个数的平方根是( )A .1-B .1C .±1D .0 6.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A .πB .227-C .4D .0 7.关于12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2是12的算术平方根B .3124<<C .12不能化简D .12是无理数 8.下列各计算正确的是( )A .382-=B .84=C .235+=D .236⨯= 9.下列各组数据,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 .5、6、7B .6、8、10C .1.5、2、2.5D .3、2、7 1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均在网格的格点上,则△ABC 的三条边中边长是无理数的有( )A .0条B .1条C .2条D .3条 11.如图,在Rt △ABC 中,∠BCA =90°,点D 是BC 上一点,AD =BD ,若AB =8,BD =5,则CD =( )A .2.1B .1.4C .3.2D .2.412.如图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按如图②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CB 重合,折痕为DE ,则BCE 与ADE 的面积之比为( )A .2:3B .4:9C .9:25D .14:25二、填空题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和()6,0,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14.为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老师带领学生去 参观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如图是张老师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天安门附近的部分建筑分布图,若这个坐标系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 x 轴、 y 轴的正方向,表示金水桥的点的坐标为(1,﹣2),表示本仁殿的点的坐标为(3,﹣1),则表示乾清门的点的坐标是______.15.计算((2323⨯+的结果是_____.16.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m +和215m -,n 的立方根是2-,则2n m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17.若530x y -+-=,则x y +=________.18.《九章算术》是古代东方数学代表作,书中记载:今有开门去阃(读kǔn ,门槛的意思)一尺,不合二寸,问门广几何?题目大意是:如图1、2(图2为图1的平面示意图),推开双门,双门间隙CD 的距离为2寸,点C 和点D 距离门槛AB 都为1尺(1尺=10寸),则AB 的长是_____寸.19.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作法为:从正方形①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向外作两个正方形,计为②.依此类推…若正方形①的面积为16,则正方形③的面积是_____.20.一架5米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离墙脚3m ,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m ,则梯足将滑动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3,2)A -,(4,3)B --,(1,1)C --.(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111A B C △;(2)求111A B C △的面积;(3)在y 轴上确定点P ,使PBC 周长最小.22.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 的顶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3)写出点B 1的坐标;(4)求△ABC 的面积.23.计算.(1)21483230(223)5÷+⨯--; (2)22021021(1)(2)(4)362π-⎛⎫---⨯---- ⎪⎝⎭. 24.计算.(1)503288⨯-; (2)1123273-+. 25.如图,一艘渔船正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赶鱼群,在A 处看风小岛C 在船的北偏东60°.40分钟后,渔船行至B 处,此时看见小岛C 在船的北偏东30°.已知以小岛C 为中心周围10海里以内为我军导弹部队军事演习的着弹危险区,问这艘渔船继续向东追赶鱼群,是否有进入危险区的可能.26.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赵爽,早在公元3世纪,就把一个矩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关的正方形(如图1),这个矩形称为赵爽弦图,验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 、b 与斜边c 满足关系式222+=a b c .称为勾股定理.(1)爱动脑筋的小明把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另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2),也能验证这个结论,请你帮助小明完成验证的过程;(2)如图3所示,90ABC ACE ∠=∠=︒,请你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证明结论222+=a b c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找出A 关于EF 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 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解:如图:∵高为1.2m ,底面周长为1m ,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m 的点B 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m 与蚊子相对的点A 处,∴A′D =0.5m ,BD =1.2−0.3+0.3=1.2m ,∴将容器侧面展开,作A 关于EF 的对称点A′,连接A′B ,则A′B 即为最短距离,A′B = 1.3(m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C解析:C【分析】根据y 轴对称的坐标特点求解确定即可.【详解】∵A (a ,-l ),与点B (4,b )关于y 轴对称,∴4,1a 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对称性,熟记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根据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特点解答即可.【详解】∵点()3,4-,∴点()3,4-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第一象限为(+,+),第二象限为(-,+),第三象限为(-,-),第四象限为(+,-).4.D解析:D【分析】根据点P 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和各象限的点的坐标进行解答.【详解】解:∵11a a +>-,即点P 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又∵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一定大于纵坐标,∴点P 一定不在第四象限.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5.C解析:C【分析】由于最大的负整数是-1,本题即求-1的相反数,进而求其平方根.【详解】解:最大的负整数是-1,根据概念,(-1的相反数)+(-1)=0,则-1的相反数是1,则这个数是1,1的平方根是±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负整数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分析】根据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可得答案.【详解】解:A.π是无理数; B.227-是分数,属于有理数;是整数,属于有理数;D.0是整数,属于有理数.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 7.C解析:C【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无理数的定义及估值,二次根式的化简依次判断.【详解】A 12的算术平方根,故该项正确;B 、34<<,故该项正确;C =D 、∵=∴是无理数,故该项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无理数的定义及估值,二次根式的化简,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并运用解题是关键.8.D解析:D【分析】分别计算即可.【详解】解:2=-,原式错误,不符合题意;B. 2=≠D.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和立方根的运算,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和立方根的运算法则,准确进行计算.9.A解析:A【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计算判断即可.【详解】∵2256253661+=+=≠2749=,∴5、6、7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选项A 错误;∵22866436100+=+==210100=,∴6、8、10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选项B 正确;∵221.52 2.254 6.25+=+==22.5 6.25=,∴1.5、2、2.5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选项C 正确; ∵222347+=+==27=, ∴2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选项D 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练掌握逆定理并进行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0.C解析: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边的长度,再判断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5AC ==,是有理数,不是无理数;BC ==AB ==即网格上的△ABC 三边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有2条,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和勾股定理,能正确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边的长度是解此题的关键. 11.B解析:B【分析】设CD=x ,在Rt △ACD 和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表示出AC 2,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CD=x ,则BC=5+x ,在Rt △ACD 中,AC 2=AD 2-CD 2=25-x 2,在Rt △ABC 中,AC 2=AB 2-BC 2=64-(5+x )2,所以,25-x 2=64-(5+x )2,解得x=1.4,即CD=1.4.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记定理并在两个三角形列出等式表示出AC 2,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由折叠可得5AD BD ==,AE BE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E ,AE ,DE 的长度,即可求面积比.【详解】解:6BC =,8AC =,10AB ∴=,折叠,5AD BD ∴==,AE BE =,22BC CE BE +=2,2236(8)CE CE ∴+=-, 74CE ∴=, 725844AE ∴=-=, 22154DE AE AD ∴=-=, 11::14:2522BCE ADE S S BC CE AD DE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二、填空题13.【分析】过点A 作AD ⊥BC 于D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CD 再求出点D 的横坐标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D 的长度再写出点A 的坐标即可【详解】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于D ∵BC 两点的坐标分别 解析:()2,43【分析】过点A 作AD ⊥BC 于D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CD ,再求出点D 的横坐标,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D 的长度,再写出点A 的坐标即可.【详解】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于D ,∵B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和(6,0),∴BC=6-(-2)=8,∵△ABC 为等边三角形∴AB=AC=BC=8,BD=CD=4,∴点D 的横坐标为6-4=2,在Rt △ABD 中,22228434AB BD --==所以,点A的坐标为(2,43),故答案为:(2,43).【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主要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勾股定理,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13)【详解】分析:根据金水桥的点的坐标(1-2)确定坐标原点的位置然后建立坐标系进而可确定乾清门的点的坐标位置详解:如图所示:乾清门的点的坐标是(13)故答案为(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解析:(1,3)【详解】分析:根据金水桥的点的坐标(1,-2)确定坐标原点的位置,然后建立坐标系,进而可确定乾清门的点的坐标位置.详解:如图所示:乾清门的点的坐标是(1,3),故答案为(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关键是正确建立坐标系.15.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原式=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原式=2223431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6.4【分析】首先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出m值再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出n代入-n+2m求出这个值的算术平方根即可【详解】解:∵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m+3和2m-15∴m+3+2m-15=0解得:m=4∵解析:4【分析】首先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出m 值,再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出n ,代入-n+2m ,求出这个值的算术平方根即可.【详解】解:∵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m+3和2m-15,∴m+3+2m-15=0,解得:m=4,∵n 的立方根是-2,∴n=-8,把m=4,n=-8代入-n+2m=8+8=16,所以-n+2m 的算术平方根是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能够利用定义求出m 、n 值,然后再求-n+2m 的算术平方根.17.8【分析】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及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得到x=5y=3再计算代数式即可【详解】∵∴x-5=0y-3=0∴x=5y=3∴x+y=5+3=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考查代数式的代入求值正确掌握解析:8【分析】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及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得到x=5,y=3,再计算代数式即可.【详解】∵50x -+=,50x -≥≥,∴x-5=0,y-3=0,∴x=5,y=3,∴x+y=5+3=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考查代数式的代入求值,正确掌握绝对值的非负性及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得x=5,y=3是解题的关键.18.101【分析】取AB 的中点O 过D 作DE ⊥AB 于E 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取AB 的中点O 过D 作DE ⊥AB 于E 如图2所示:由题意得:OA =OB =AD =BC 设OA =OB =AD =BC =r 寸则解析:101【分析】取AB 的中点O ,过D 作DE ⊥AB 于E ,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取AB的中点O,过D作DE⊥AB于E,如图2所示:由题意得:OA=OB=AD=BC,设OA=OB=AD=BC=r寸,则AB=2r(寸),DE=10寸,OE=12CD=1寸,∴AE=(r﹣1)寸,在Rt△ADE中,AE2+DE2=AD2,即(r﹣1)2+102=r2,解得:r=50.5,∴2r=101(寸),∴AB=101寸,故答案为:101【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弄懂题意,构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第①个正方形的面积=第②个正方形面积的两倍;同理第③个正方形面积是第②个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依此类推即可解答【详解】解:第①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 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第①个正方形的面积=第②个正方形面积的两倍;同理,第③个正方形面积是第②个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依此类推即可解答.【详解】解:第①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由分析可知:第②个正方形的面积为8,第③个正方形的面积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是图形类的变化规律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面积的关系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分析】根据条件作出示意图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画图如下:在直角三角形ABO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如果梯子的顶度端下滑1米则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则梯子滑动的距离就是故答案为解析:1m【分析】根据条件作出示意图,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画图如下:在直角三角形ABO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534OA =-=,如果梯子的顶度端下滑1米,则'413OA m =-=.在直角三角形''A B O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4OB m =,则梯子滑动的距离就是'431OB OB m -=-=.故答案为:1m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目画出示意图是解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答案见解析;(2)6.5;(3)答案见解析.【分析】(1)根据轴对称性质即可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2)运用割补法求解即可;(3)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在y 轴上画出点P ,使PBC 最小.【详解】解:(1)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2)111A B C △的面积为:11135231523 6.5222⨯-⨯⨯-⨯⨯-⨯⨯=;(3)如图所示:P点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性质.22.(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3)B1(2,1);(4)4【分析】(1)根据点C的坐标,向右一个单位,向下3个单位,确定出坐标原点,然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2)根据轴对称得到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3)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B1的坐标,(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3)由(2)可得点B1的坐标为B1(2,1);(4)△ABC的面积=111 341223244 222.【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作图问题,用到的知识点:图象的变换轴对称,看关键点的变换即可. 23.(1)6-7;(2)-5【分析】(1)先算二次根式的乘方,乘除,再算加减法,即可求解;(2)先算乘方,算术平方根,再算加减法,即可求解.【详解】(1)原式-3-7;(2)原式=4(164)1--⨯--=4416+--=-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实数的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以及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4.(1)2)【分析】(1)先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然后化简后合并;(2)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详解】解:(1=﹣=(2)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25.不可能.【分析】根据题意实质是比较C 点到AB 的距离与10的大小.因此作CD ⊥AB 于D 点,求CD 的长.【详解】解:作CD ⊥AB 于D ,根据题意,AB=30×23=20,∠CAD=30°,∠CBD=60°,在Rt △ACD 中,AD=CD tan 30︒CD ,在Rt △BCD 中,BD=CD 3=tan 603︒CD , ∵AB=AD ﹣BD ,∴3CD ﹣3CD=20, CD=103>10,所以不可能.【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26.(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 (1)由图1可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化简即可证明;(2)如图,过A 作AF AB ⊥交BC 线于D ,先证明ABC CED △≌△可得ED BC a ==,CD AB b ==,然后根据梯形EDBA 的面积列式化简即可证明.【详解】(1)证明:大正方形面积为:214()()2ab c a b a b ⨯⨯+=++ 整理得22222ab c a b ab +=++∴222+=a b c ;(2)过A 作AF AB ⊥交BC 线于D∵AC CE =,90B D ∠=∠=︒,90ECD ACB ∠+∠=︒,90ACB BAC ∠+∠=︒ ∴BAC ECD ∠=∠,∴ABC CED △≌△,∴ED BC a ==,CD AB b ==∴()2EDBA a b S a b +=⋅+梯形211222ab c =⨯+ ∴()22211222a b ab ab c ++=+ ∴222+=a b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运用几何图形来证明勾股定理,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锻炼了同学们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4A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是点A ',则OA '=( ) A .3 B .4 C .5 D .52.如图,在一单位长度为1cm 的方格纸上,依如所示的规律,设定点1A 、2A 、3A 、4A 、5A 、6A 、7A 、n A ,连接点O 、1A 、2A 组成三角形,记为1∆,连接O 、2A 、3A 组成三角形,记为2∆,连O 、n A 、1n A +组成三角形,记为n ∆(n 为正整数),请你推断,当n 为50时,n ∆的面积=( )2cmA .1275B .2500C .1225D .1250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智能机器人接到如下指令:从原点O 出发,按向右,向上,向右,向下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m .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第1次移动到1A ,第2次移动到2A ,...,第n 次移动到n A .则22020OA A ∆的面积是( )A .210112mB .2505mC .220092m D .2504m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m 为实数,则点()21, 2m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5.下列式子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2B .4C .12D .126.下面是一个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表,那么第7行的第2个数是:( )第1行1 第2行2 3 2 第3行5 6 7 22 3 第4行10 11 23 13 14 15 4 … …A .37B .38C .39D .210 7.与数轴上的点一—对应的数是( )A .分数或整数B .无理数C .有理数D .有理数或无理数 8.如x 为实数,在“(31)-□x ”的“□”中添上一种运算符号(在“+”、“-”、“×”、“÷”中选择),其运算结果是有理数,则x 不可能是( )A .31-B .31+C .33D .13- 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和为800,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A .20B .40C .80D .100 10.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分别是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E 的面积是( )A .10B .8C .6D .15 11.在下列四组数中,属于勾股数的是( ) A .0.3,0.4,0.5 B .9,40,41 C .2,3,4 D .123 12.如图,在Rt ABC ∆中,90,45,2B BCA AC ︒︒∠=∠==D 在BC 边上,将ABD ∆沿直线AD 翻折,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 处,若点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连接,PE PC ,则PEC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A .22-B .2C .21+D .1二、填空题13.点P 的坐标是(1,4),它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第1个点为()1,0,后面依次为()2,0,()1,2,()1,3,()2,2,()3,0,根据这个规律,第110个点的坐标为______.15.比较大小:5______3.(填“>”、“=”或“<”号)16.若()22120x y ++-=,则xy =_________.17.已知2443y x x x =-+-+,当x 分别取1,2,3,,2020⋯时,所对应的y 值的总和是_________.18.一个直角三角形,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4cm ,则该直角三角形面积为____ 19.如图,一个蚂蚁要在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3、1分米的长方体的表面从A 点爬到B 点,那么最短的路径是_______________分米.(结果保留根号)20.如图所示,BDC '是将长方形纸牌ABCD 沿着BD 折叠得到的,若AB =4,BC =6,则OD 的长为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4×4的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标有A ,B 两点(A ,B 在格点上),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点B 相对点A 的位置.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3,21M m m +-(1)若点M 在x 轴上,求m 的值.(2)若点M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求m 的值.23.在日历上,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某些数满足一定规律,如图是2020年12月份的日历,我们选择其中被框起的部分,将每个框中三个位置上的数作如下计算: 281156415497-⨯=-==2241731576527497-⨯=-==不难发现,结果都是7.(1)请你再在图中框出一个类似的部分并加以验证;(2)请你利用代数式的运算对以上规律加以证明.24.在数轴上点A 为原点,点B 表示的数为b ,点C 表示的数c ,且已知b 、c 满足b 1+7c -=0,(1)直接写出b 、c 的值:b=______,c=_______;(2)若BC 的中点为D ,则点D 表示的数为________;(3)若B 、C 两点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则运动几秒时,恰好有AB=AC ?25.如图,在△ABC 中,CD ⊥AB 于D ,AC =20,BC =15,AD =16,求AB 的长.26.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再回答问题.已知平面内两点P 1(x 1,y 1),P 2(x 2,y 2),这两点的距离P 1P 2222121))((x x y y =-+-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 2﹣x 1|或|y 2﹣y 1|.(1)已知点A (2,4),B (﹣3,﹣8),试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点A ,B 所在的直线平行于y 轴,点B 的纵坐标为﹣1,A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6.试求点A 的纵坐标;(3)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3,﹣2),B (3,6),C (7,﹣2),你能判断三角形ABC 的形状吗?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对称性知道,OA=OA ',计算OA 的长度即可.【详解】∵()3,4A ,∴2234+,∵点()3,4A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是点A ',∴OA=OA '=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点到原点的距离计算,熟练掌握原点对称的性质,点到原点的距离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A【分析】 根据图形计算发现:第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1212⨯⨯=,第二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332⨯⨯=,第三个图形的面积是13462⨯⨯=,即第n 个图形的面积是1(1)2n n +,即可求得,△n 的面积.【详解】由题意可得规律:第n 个图形的面积是1(1)2n n +, 所以当n 为50时, n 的面积()150********=⨯⨯+=.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前面几个具体图形的面积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3.B解析:B【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OA 4n =2n 知OA 2020=2×505,据此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得.【详解】解:A 1(1,0),A 2(1,1),A 3(2,1),A 4(2,0),A 5(3,0),A 6(3,1),…, 由题意知OA 4n =2n ,∵2020÷4=505,∴OA 2020=2×505,则△OA 2A 2020的面积是12×1×2×505=505m 2,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得出下标为4的倍数时对应长度即为下标的一半,据此可得. 4.B解析:B【分析】根据平方数非负数判断出纵坐标为负数,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解答.【详解】∵m2≥0,∴−m2−1<0,∴点P(−m2−1,2)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判断出纵坐标是负数是解题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需熟练掌握.5.A解析:A【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A是最简二次根式,A正确,故符合题意;B=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B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C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D错误,故不符合题意;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6.B解析:B【分析】根据观察,可得规律(n-1)最后一个数是(n-1),可得第n行的第二个数的算术平方根【详解】……第n第7行的第2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是通过算术平方根的变化探究数字变化规律,观察得出规律是解题关键.7.D解析:D【分析】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详解】A. 分数或整数,只是有理数,不是数轴上所有点,故此项不正确;B. 只是无理数,不是数轴上所有点,故此项不正确;C. 只是有理数,不是数轴上所有点,故此项不正确;D. 有理数和无理数是实数的组成,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故此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实数的意义,能掌握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添上一种运算符号后逐一判断即可.【详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解:A、1)1)0⨯=,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B、1)1)2C1与C符合题意;+-=,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D、1)(1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记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以及平方差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已知三边的平方和可以求出斜边的平方,根据斜边的平方可以求出斜边长.【详解】解:∵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又∵已知三边的平方和为800,则斜边的平方为三边平方和的一半,即斜边的平方为,800÷2=400,∴斜边长,【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应用,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定义,本题中正确计算斜边长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10.A解析:A【分析】设正方形A 的边长为a ,正方形B 的边长为b ,正方形F 的边长为c ,如图,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22+=a b c 及正方形面积公式可得正方形F 的面积为7,同理可求解问题.【详解】解:设正方形A 的边长为a ,正方形B 的边长为b ,正方形F 的边长为c ,如图,由勾股定理可得222+=a b c ,∴由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正方形F 的面积为2+5=7,同理可得正方形H 的面积为1+2=3,正方形E 的面积为7+3=1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满足222+=a b c 的三个正整数,成为勾股数,据此可判断.【详解】A .0.3、0.4、0.5,不是正整数,所以不是勾股数,选项错误;B .9、40、41,是正整数,且满足22294041+=,是勾股数,选项正确;C .2、3、4,是正整数,但222234+≠,所以不是勾股数,选项正确;D .12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数的判定方法,解题关键是要看这组数是否为正整数,且满足最小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数的平法.12.B解析:B连接BP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B=BC=1,由翻折得:BD=DE ,∠BDA=∠EDA ,AE=AB=1,CE=21-,证明△BDP ≌△EDP ,推出BP=EP ,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即可求出PEC ∆的周长的最小值.【详解】连接BP ,在Rt ABC ∆中,90,45B BCA ︒∠=∠=︒,∴∠BAC=45BCA ∠=︒,AB=BC ,∴2222(2)2AB AC ===,∴AB=BC=1,由翻折得:BD=DE ,∠BDA=∠EDA ,AE=AB=1,∴CE=21-,在△BDP 和△EDP 中,BD ED BDP EDP DP DP =⎧⎪∠=∠⎨⎪=⎩,∴△BDP ≌△EDP ,∴BP=EP ,∴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PE+PC=PB+PC=BC 的值最小,此时PEC ∆的周长最小, PEC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BC+CE=1+21-=2,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的性质证得△BDP ≌△EDP ,由此推出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PEC ∆的周长最小,合情推理科学论证.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特征即可得解;【详解】∵点的坐标是∴点P 关于y 轴的点是;故答案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对称轴对称点的应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4-【分析】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特征即可得解;【详解】∵点P 的坐标是(1,4),∴点P 关于y 轴的点是()1,4-;故答案是()1,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对称轴对称点的应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根据方向按照三角形斜边方向上的点的个数为连续自然数求出总个数的表达式并且第奇数排从横坐标为1开始第偶数排到最后一个点的横坐标为1结束然后求出与第110个点最接近的点然后确定答案即可【详解】解 解析:(5,10)【分析】根据“→”方向,按照三角形斜边方向上的点的个数为连续自然数求出总个数的表达式,并且第奇数排从横坐标为1开始,第偶数排到最后一个点的横坐标为1结束,然后求出与第110个点最接近的点,然后确定答案即可.【详解】解:从直角三角形斜边考虑,斜边上的点的个数分别为1、2、3、4、⋯,所以点的总个数为:(1)12342n n n +++++⋯+=, 当14n =时,14(141)1052⨯+=, 所以第110个点是当15n =时的第5个点,即第15个斜边上点为:(1,14),(2,13),(3,12),(4,11),(5,10)⋯所以第110个点的坐标为(5,10).故答案为(5,10).【点睛】本题是对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的考查,从“→”方向考虑斜边上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解答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估算的大小与3比较即可【详解】解:∵4<5<9∴2<<3则<3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析:<【分析】3比较即可.【详解】解:∵4<5<9,∴23,,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6.-1【分析】由非负数的性质可知x=-y=2然后求得xy 的值即可【详解】解:∵|+(y-2)2=0∴2x+1=0y-2=0∴x=-y=2∴xy=-×2=-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解析:-1【分析】由非负数的性质可知x=-12,y=2,然后求得xy 的值即可. 【详解】解:∵(y-2)2=0,∴2x+1=0,y-2=0, ∴x=-12,y=2. ∴xy=-12×2=-1.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掌握非负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2022【分析】将原式化简为然后根据x 的不同取值求出y 的值最后把所有的y 值加起来即可【详解】解:当时当时当时∴当分别取时所有值的总和是:故答案是:2022【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掌解析:2022【分析】 将原式化简为23y x x =--+,然后根据x 的不同取值,求出y 的值,最后把所有的y 值加起来即可.【详解】解:3323y x x x x =+=+=--+,当2x ≥时,231y x x =--+=,当2x <时,2352y x x x =--+=-,当1x =时,523y =-=,∴当x 分别取1,2,3,,2020⋯时,所有y 值的总和是:312019320192022+⨯=+=. 故答案是:2022.【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18.10或6【分析】分5为直角边和5为斜边两种情况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详解】解:当5为直角边时4也为直角边则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5×4÷2=10;当5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另一直角边为=3则该直角三角形 解析:10或6【分析】分5为直角边和5为斜边两种情况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详解】解:当5为直角边时,4也为直角边,则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5×4÷2=10;当5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另一直角边为2254-=3,则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3×4÷2=6,综上,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0或6,故答案为:10或6.【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是解答的关键. 19.【分析】有三种展开方式一种是正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1)一种是正面和上面展开如图(2)另外一种是底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3)分别根据勾股定理求AB 的长度即可判断【详解】正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1)根据勾股 解析:32【分析】有三种展开方式,一种是正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1),一种是正面和上面展开如图(2),另外一种是底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3),分别根据勾股定理求AB 的长度即可判断.【详解】正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1)根据勾股定理()2223126AB =++=正面和上面展开如图(2)根据勾股定理()2213225AB =++=;底面和右侧面展开如图(3)根据勾股定理()2212332AB =++= ∵322526<<∴最短的路径是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察了几何图形的展开图形,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容易漏掉正面和上面的展开图是本题的易错点,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全面.20.【分析】设AO =x 则BO =DO =6﹣x 在直角△ABO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列方程求得x 的值则可求出OD 的长【详解】解:∵△BDC′是将长方形纸牌ABCD 沿着BD 折叠得到的∴∠CBD =∠CBD ∵长方形AB解析:133【分析】设AO =x ,则BO =DO =6﹣x ,在直角△ABO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列方程求得x 的值,则可求出OD 的长.【详解】解:∵△BDC′是将长方形纸牌ABCD 沿着BD 折叠得到的,∴∠C'BD =∠CBD ,∵长方形ABCD 中,AD ∥BC ,∴∠ODB =∠CBD ,∴∠ODB =∠C'BD ,∴BO =DO ,设AO =x ,则BO =DO =6﹣x ,在直角△ABO 中,AB 2+AO 2=BO 2,即42+x 2=(6﹣x )2,解得:x =53, 则AO =53, ∴OD =6﹣53=133, 故答案为:133. 【点睛】 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轴对称变换及勾股定理和方程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及方程思想方法的应用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见解析【分析】方法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方法2:用有序实数对(a ,b )表示.【详解】解:方法一:点B 位于点A 的北偏东45°方向,距离A 点方法二:以点A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B 坐标为(3,3).【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物体位置的两种方法.无论运用哪种方法表示一个点在平面中的位置,都要用两个数据才能表示.22.(1)0.5;(2)4【分析】(1)根据点在x 轴上纵坐标为0求解;(2)根据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横坐标,纵坐标相等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得:210m -=,解得0.5m =;(2)由题意得:321m m +=- ,解得4m =.【点睛】此题考查了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特征.23.(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答案不唯一,如选择6,13,20这三个数,按照已知等式方法计算即可; (2)设中间那个数为n ,列得2(7)(7)n n n --+,根据平方差公式及合并同类项法则计算即可.【详解】解:(1)答案不唯一,如:在图中框出如图,213620169120497-⨯=-==;(2)证明:设中间那个数为n ,则:2(7)(7)497n n n --+==∴2(7)(7)7n n n --+=..【点睛】此题考查数字计算规律探究,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整式的混合运算法则以及化简算术平方根是解题的关键.24.(1)-1;7;(2)3;(3)运动3秒时,恰好有AB=AC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零,可知绝对值和根号下的式子同时为零,可得答案; (2)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可得答案;(3)设第x 秒时,AB=AC ,可得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解:(1)b 1+7c -=0,∴b+1=0,c−7=0,∴b=−1,c=7,故答案为:−1,7.(2)由中点坐标公式,得1732-+=, ∴D 点表示的数为3,故答案为:3.(3)设第x 秒时,AB=AC ,由题意,得x+1=7−x ,解得x=3,∴第3秒时,恰好有AB=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数与数轴,难度一般,熟练掌握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非负性以及数轴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5.25【分析】在直角△A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出CD 的长,再利用在直角△BCD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D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得AB 的长.【详解】解:(1)∵CD ⊥AB 于D ,∴∠ADC=∠BDC=90°.∵在直角△ACD 中,AC=20,AD=16,∴=12;∵在直角△BCD 中,BC=15,CD=12,∴,∴AB=AD+BD=2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正确求出CD 的长是解题的关键.26.(1)13;(2)﹣7或5;(3)△ABC 为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即可.(2)根据与y 轴平行的线段的特点以及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即可.(3)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该三角形的各边长,从而进行判断即可.【详解】(1)∵点()2,4A ,()3,8B --,∴13AB ==;(2)∵点A ,B 所在的直线平行于y 轴,点B 的纵坐标为﹣1,A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6,∴点A 的纵坐标为﹣1﹣6=﹣7或﹣1+6=5;(3)∵10AB ==,10AC ==,B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问题,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1.如图,若象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将”位于点(1,-2),“象”位于点(3,-2),则“炮”位于点( )A .(1,-1)B .(-1,1)C .(-1,2)D .(1,-2)2.如下图,直角坐标平面xOy 内,动点P 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依次运动,第1次从点()1,0-运动到点()0,1,第2次运动到点()1,0,第3次运动到点()2,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动点P 第2020次运动到点( )A .()2020,2-B .()2020,0C .()2019,1D .()2019,0 3.点P (1,﹣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1,2)B .(﹣1,2)C .(﹣1,﹣2)D .(﹣2,1)4.我们规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任意不重合的两点()11,M x y ,()22,N x y 之间的折线距离为()1212, d M N x x y y =-+-,例如图①中,点()2,3M -与点()1,1N -之间的折线距离为()(),2131347d M N =----++==.如图②,已知点()3,4P -若点Q 的坐标为(),2t ,且(),10d P Q =,则t 的值为( )A .1-B .5C .5或13-D .1-或7 5.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31-B 38= ±2C 4= ±2D .96.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A .235+=B .236⨯=C .822÷=D .2 (3)3-=7.设12211112a =++,22211123a =++,32211134a =++,……,22111(1)n a n n =+++,其中n 为正整数,则1232020a a a a ++++的值是( ) A .201920202020B .202020202021C .202020212021D .2021202120228.下列对于二次根式的计算正确的是( ) A .5510+= B .2552=-C .2552÷=D .25550⨯=9.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以Rt △ABC 各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DB 、等腰Rt △AFC 、等腰Rt △BEC ,然后将等腰Rt △ADB 和等腰Rt △AFC 按如图方式叠放到等腰Rt △BEC 中,其中BH =BA ,CI =CA ,已知,S 四边形GKJE =1,S 四边形KHCJ =8,则AC 的长为( )A .2B .52C .4D .610.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所有线段的端点都在格点处,则这些线段的长度是无理数的有( )A .1 条B .2条C .3条D .4条11.如图所示的图案是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其中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直角边长分别是13,1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25B .16C .50D .4112.满足下列条件时,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1AB =,4BC =,5AC =B .::3:4:5AB BC AC = C .::3:4:5A B C ∠∠∠=D .40A ∠=︒,50B ∠=︒二、填空题13.已知两点A(-2,m),B(n ,-4),若AB//y 轴,且AB=5,则m=_______;n=_______________.14.已知点A 在x 轴上方,y 轴左侧,到x 轴的距离是3,到y 轴的距离是4,那么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15.方程()2116x +=的根是__________.16.已知10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则2a b -=______. 17.若236A ⨯=,则A =_____________.18.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斜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19.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7 cm ,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2.20.在Rt ABC ∆中,斜边10BC =,则222BC AB AC ++=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长方形ABCD 的长AB 为a ,宽BC 为b ,点A 的坐标为(1,1).(1)若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求22a b +的值; (2)若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b b a -,求()23122b aa ba b--÷⋅的值.22.如图①,∠BAD=90°,AB=AD ,过点B 作BC ⊥AC 于点C ,过点D 作DE ⊥CA 的延长线点E ,由∠1+∠2=∠D+∠2=90°,得∠1=∠D ,又∠ACB=∠AED=90°,AB=AD ,得△ABC ≌△DAE 进而得到AC=DE ,BC=AE , 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K 字”模型或“一线三等角”模型.请应用上述“一线三等角”模型,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②,∠BAD=∠CAE=90°,AB=AD ,AC=AE ,连接BC 、DE ,且BC ⊥AH 于点H ,DE 与直线AH 交于点G ,求证:点G 是DE 的中点.(2)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为平面内任意一点,点B 的坐标为(4,1),若△AOB 是以OB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23.(1)计算:23)(23)123+;(2)解方程组:1327x y x y +=-⎧⎨-=⎩.24.阅读材料:我们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作21i =-,那么这个i 就叫做虚数单位.虚数与我们学过的实数合在一起叫做复数.一个复数可以表示为a bi +(a ,b 均为实数)的形式,其中a 叫做它的实部,b 叫做它的虚部.复数的加、减、乘的运算与我们学过的整式加、减、乘的运算类似. 例如计算:()()()()62362382i i i i i ++-=++-=-.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1)填空:3i ______,6i =_________;(2)计算:2(32)i +;(3)将32ii+-化为a bi +(a ,b 均为实数)的形式(即化为分母中不含i 的形式). 25.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是3,4,5; (2)在图2中,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为5;(3)在图3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224,226.《九章算术》中有一道“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夹,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池塘,其底面是边长是10尺的正方形,一根芦苇AB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为1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恰好碰到岸边的B'(如图).水深和芦苇长各多少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先利用“象”所在点的坐标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炮”所在点的坐标即可.解:如图,“炮”位于点(﹣1,1).故选B.考点:坐标确定位置.2.D【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每4次运动为一个循环组循环,并且每一个循环组向右运动4个单位,用2020除以4,然后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运动后点的坐标即可. 【详解】 解:20204505÷=,∴动点P 第2020次运动为第505个循环组的第4次运动,横坐标505412019⨯-=,纵坐标为0,∴点P 此时坐标为(2019,0).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本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规律探究题,解答时注意探究动点的运动规律,又要注意动点的坐标的象限符号.3.C解析:C 【解析】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由此可得P (1,﹣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正确地记住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关键.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4.D解析:D 【分析】根据折线距离的定义可得关于t 的绝对值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t 的值,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3,4P -,点Q 的坐标为(),2t ,(),10d P Q =, ∴34210t -+--=, 解得:1t =-或7t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正确理解折线距离、掌握绝对值方程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 【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分别对四个选项进行计算即可.解:∵-1= 2= 2,,故只有A 计算正确;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审题是求平方根还是算术平方根.6.A解析:A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对A 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B 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对C 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D 进行判断. 【详解】==2÷,故此项正确,不符合要求;D. 2 (3=,故此项正确,不符合要求;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7.B解析:B 【分析】11(1)n n =++,然后把代数式进行化简,再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n 为正整数,∴==21(1)n n n n +++ =11(1)n n ++;∴2020a +=(1+112⨯)+(1+123⨯)+(1+134⨯)+…+(1+120202021⨯) =2020+1﹣11111112233420202021+-+-++- =2020+1﹣12021=202020202021.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用裂项法将分数1n(n 1)+代成111n n -+,,寻找抵消规律求和.8.C解析:C 【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和乘除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B.=C.2=,故原题计算正确;D.10=,故原题计算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D解析:D 【分析】设AD =DB =a ,AF =CF =b ,BE =CE =c ,由勾股定理可求a 2+b 2=c 2,由S 四边形GHCE =S 四边形GKJE +S四边形KHCJ=9,可求b =,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D =DB =a ,AF =CF =b ,BE =CE =c , ∴AB=,AC =,BC =,∵∠BAC =90°, ∴AB 2+AC 2=BC 2, ∴2a 2+2b 2=2c 2, ∴a 2+b 2=c 2,∵将等腰Rt △ADB 和等腰Rt △AFC 按如图方式叠放到等腰Rt △BEC , ∴BG =GH =a ,∵S 四边形GHCE =S 四边形GKJE +S 四边形KHCJ =9,∴12(a +c )(c ﹣a )=9, ∴c 2﹣a 2=18, ∴b 2=18,∴b =∴AC==6,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利用整体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10.B解析:B 【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a 、b 、c 、d ,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5=,=d=2, ∴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有2条,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无理数,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C解析:C 【分析】由勾股定理解得2AB 、22CD BD +,再根据正方形边长相等的性质得到222225CD BD BC AB +===,据此解题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222131225AB =-=222BC CD BD=+222225CD BD BC AB∴+===∴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22252550CD BD B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2.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详解】A、2224145=+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A选项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32+4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B选项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各角分别为45°,60°,75°,故C选项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各角分别为90°,40°,50°,故D选项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二、填空题13.或-2【分析】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同求出n的值然后根据直线的定义求出m的值【详解】∵A(-2m)B(n-4)AB∥y轴且AB=5∴∴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以及解析:9-或1 -2【分析】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同求出n的值,然后根据直线的定义求出m的值.【详解】∵A(-2,m),B(n,-4),AB∥y轴,且AB=5,∴2n =-,()45m --=,∴9m =-或1,故答案为:9-或1;2-.【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主要利用了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同的性质.14.(-43)【分析】到x 轴的距离表示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 轴的距离表示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点在第二象限第二象限中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所以点A 的坐标为(-43)故答案为:解析:(-4,3) .【分析】到x 轴的距离表示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 轴的距离表示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点在第二象限,第二象限中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 所以点A 的坐标为(-4,3)故答案为:(-4,3) .【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坐标,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关键.15.或【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两边开方得或解得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平方根的意义准确进行计算解析:3x =或5x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2116x +=,两边开方得,14x +=或14x +=-,解得,3x =或5x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平方根的意义,准确进行计算. 16.6-16【分析】先估算确定ab 的值进而即可求解【详解】∵<<∴3<<4又∵a 是的整数部分b 是的小数部分∴a =3b =−3∴3-(−3)2=3-(10-6+9)=3-10+6-9=6-16故答案是:6-解析:-16【分析】,确定a ,b 的值,进而即可求解.【详解】 ∵∴3<4,又∵a b 的小数部分,∴a =3,b−3,∴2a b -=−3)2-16.故答案是:-16.【点睛】本题考查无理数的估算、完全平方公式,确定a 、b 的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分析】利用实数的除法法则计算即可【详解】解:∵∴A=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实数的除法法则是解题关键解析:【分析】利用实数的除法法则计算即可.【详解】解:∵A =∴A==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实数的除法法则是解题关键. 18.或【分析】分为两种情况:①3和4都是直角边;②斜边是4有一条直角边是3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第三边再利用等面积法即可得出斜边上的高【详解】解:分为两种情况:①3和4都是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斜边上解析:125 【分析】分为两种情况:①3和4都是直角边;②斜边是4有一条直角边是3.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第三边,再利用等面积法即可得出斜边上的高.【详解】解:分为两种情况:①3和4都是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5==∴斜边上的高为341255⨯=; ②斜边是4有一条直角边是3,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22437=-=,∴斜边上的高为3737⨯=; 故答案为:125或374.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注意分类讨论和等面积法(在本题中主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也等于斜边与斜边高的乘积的一半)的运用. 19.49【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连续运用勾股定理发现: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面积【详解】解:如图∵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 的面积=a2正方形B 的面积= 解析:49【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连续运用勾股定理,发现: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面积.【详解】解:如图,∵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 的面积=a 2,正方形B 的面积=b 2,正方形C 的面积=c 2,正方形D 的面积=d 2,又∵a 2+b 2=x 2,c 2+d 2=y 2,∴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和=(a 2+b 2)+(c 2+d 2)=x 2+y 2=72=49cm 2.故答案为:49.【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注意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20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与斜边平方相同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在中斜边∴∴200故答案为:200【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发现题干中解析:20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与斜边平方相同,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在Rt ABC ∆中,斜边10BC =∴2222=100=10BC AB AC +=∴222BC AB AC ++=200故答案为:200.【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发现题干中222=BC AB AC +.三、解答题21.(1)29;(2)45-【分析】(1)根据题干可得7a b +=,10ab =,根据222()2a b a b ab +=+-,即可求解; (2)根据题干可得C 点坐标(1,1)a b ++,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3,)b b a -,根据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7a b +=,10ab =, 2222()272029a b a b ab ∴+=+-=-=.(2)由题意,得点C 的坐标为(1,1)a b ++.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b b a -,13(1)()0a b b b a +=⎧∴⎨++-=⎩, 解得52a b =⎧⎨=⎩, ()263122322b a b a a a b a b a b b -∴-÷⋅=-⋅⋅222455b a =-=-=-. 【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混合运算、图形与坐标,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运算法则. 22.(1)见解析;(2)A(32,52)或(52,-32). 【分析】(1)过点D 作DM ⊥AM 交AG 于点M ,过点E 作EN ⊥AG 于点N .根据“K 字模型”即可证明AH=DM 和AH=EN ,即EN=DM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证明DG=EG ,即点G 是DE 的中点.(2)分情况讨论①当A 点在OB 的上方时,作AC 垂直于y 轴,BE 垂直于x 轴,CA 和E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根据“K 字模型”即可证明AC BD OC AD DE ===,,再利用B 点坐标即可求出A 点坐标.②当A 点在OB 的下方时,作AP 垂直于y 轴,BM 垂直于x 轴,PA和BM 的延长线交于点Q .同理即能求出A 点坐标.【详解】(1)如图,过点D 作DM ⊥AM 交AG 于点M ,过点E 作EN ⊥AG 于点N ,则∠DMA=90°,∠ENG=90°.∵∠BHA=90 ,∴∠2+∠B=90°.∵∠BAD=90°,∴∠1+∠2=90°.∴∠B=∠1 .在△ABH 和△DAM 中1BHA AMD B AB DA ∠=∠⎧⎪∠=∠⎨⎪=⎩,∴△ABH ≅△DAM (AAS ),∴AH=DM .同理 △ACH ≅△EAN (AAS ),∴ AH=EN .∴EN=DM .在△DMG 和△ENG 中MGD NGE DMG ENG DM EN ∠=∠⎧⎪∠=∠⎨⎪=⎩, ∴△DMG ≅△ENG (AAS ).∴DG=EG .∴点G 是DE 的中点.(2)根据题意可知有两种情况,A 点分别在OB 的上方和下方.①当A 点在OB 的上方时,如图,作AC 垂直于y 轴,BE 垂直于x 轴,CA 和E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利用“K 字模型”可知ACO BDA ≅,∴AC BD OC AD DE ===,,设AC x =,则BD x =,∵1DE BD BE x =+=+,∴1OC AD DE x ===+,又∵4CD AD AC =+=,即14x x ++=,解得32x =, ∴32AC =,35122DE =+=. 即点A 坐标为(32,52).②当A 点在OB 的下方时,如图,作AP 垂直于y 轴,BM 垂直于x 轴,PA 和BM 的延长线交于点Q .根据①同理可得:52AP =,32MQ =. 即点A 坐标为(52,3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熟练利用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1)1,(2)12x y =⎧⎨=-⎩【分析】(1)按照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解:(1)23)(23)123=222)3)2-+=232-+=1(2)1327x y x y +=-⎧⎨-=⎩①② ①×2+②得,55=x ,1x =,把1x =代入①得,1+y=-1,y=-2,∴方程组的解为:12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计算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运算法则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24.(1)i -,1-;(2)512i +;(3)1i +【分析】(1)根据21i =-,则i 3=i 2•i ,i 4=i 2•i 2,然后计算;(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出现i 2,化简为-1计算;(3)分子分母同乘以(2)i +后,把分母化为不含i 的数后计算.【详解】解:(1)∵21i =-,∴321i i i i i =⋅=-⋅=-,6222i i i i 1(1)(1)1=⋅⋅=-⋅-⋅-=-.故答案为:,1i --;(2)222(32)31249124512i i i i i +=++=+-=+;(3)223(3)(2)655512(2)(2)45i i i i i i i i i i i ++++++====+--+-.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能读懂题意是解此题的关键,解题步骤为:阅读理解,发现信息;提炼信息,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联想迁移;类比推理,解答问题.25.(1)图见解析;(2)图见解析;(3)图见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知:以3,4,5为三边所构成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以3和4为两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即可;(2)由正方形的面积为512⨯的长方形方格的对角线长是5的正方形;(3)根据22⨯的对角线为4,【详解】解:(1)如图1;图中直角三角形为所求,两直角边分别为3,4,斜边为5; (2)如图25;(3)如图3,图中直角等腰三角形为所求,两直角边分别为22,22,斜边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在作图中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利用网格准确画图.26.水深12尺,芦苇长13尺【分析】依题意画出图形,设芦苇长AB=AB'=x尺,则水深AC=(x-1)尺,因为B'E=10尺,所以B'C=5尺,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依题意画出图形,如下图,设芦苇长AB=AB'=x尺,则水深AC=(x-1)尺,因为B'E=10尺,所以B'C=5尺,在Rt△ACB'中,52+(x-1)2=x2,解得:x=13,即水深12尺,芦苇长13尺.【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昂立教育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t R ABC ∆中,∠C=90°,AB=15cm,
则图1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 )
A 、1502cm
B 、2002cm
C 、2252cm
D 、无法计算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斜边长为5
B 、三角形的周长为12
C 、斜边长为25
D 、三角形面积为6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的立方根-1
B 、-1的平方是1
C 、-1的平方根是-1
D 、1的平方根是±1
4、
5,3.1425926,3112π-(相邻两个2之间1的个数逐次加1)中,无理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4= B
、5=± C
5=- D
3=
6、下列各试中正确的是( )
A
= B
、2= C
5=- D 、D
7、下列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是( )
A 、1,1
B 、1
2 C 、3,4,5 D 、4,5,6
8、已知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图象过第二、四象限,则( )
A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B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当x<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当x>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9、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23y x =-+的图像上( )
A 、(-5,13)
B 、(0.5,2)
C 、(3,0)
D 、(1,1)
10、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h (厘米)与燃烧时间t (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11、已知点1,1()x y 和点22(,)x y 在一次函数y x b =-+的图象上,若12x x <,则,12,y y 的大小关系是( )
A 、12y y > C 、12y y <
B 、12y y = D 、无法确定
12、直线(1)y k x =-与y kx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计算)22= ;
14、若点()3,a 在一次函数31y x =+的图象上,则a = 。
15、长方形纸片ABCD 中AD=4cm ,AB=10cm ,按如图5方
式折叠,使点B 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DE= 。
16、如图6是个长方体,底面长3cm ,宽4cm,高12cm,则上
下两底面的对角线MN 的长是 。
二、解答题
17、计算
(1 (21+⨯((
(3) (40
1320132⎛⎫-++ ⎪⎝⎭
A B C D 'C E F 5图
18、解方程
(1)2375x = (2)()3
2127x +=-
19、如图,D 为△ABC 的边BC 上一点,AB=13,AD=12,BD=5.
(1)△ABD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2)若AD=15,求BC 的长。
(3)求△ABC 的面积。
20.根据如图所示的条件,求直线的表达式。
21、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看图填空: (1)由图中可得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 ;
(2)根据图中条件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求当x=5时,的y 值。
22、一农民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方便,他带了
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出售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出售土豆
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
结合图像回答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 元。
(2)试求降价前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3)由表达式可知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 是元。
(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下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 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土豆?
A B C
23、如图,直线L:
1
2
2
y x
=-+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在y轴上有一点C(0,4),
动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1各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移动。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COM的面积S与M移动的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t为何值是△COM≌△AOB,并求出此时M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