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45
肌张力的评估方法
肌张力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病史检查:详细询问痉挛发生的频率、受累的肌肉及数目、痉挛的利弊、引发痉挛程度改变的原因等。
2. 视诊检查:仔细观察患者有无肢体或躯体的异常姿态、刻板样运动模式、自发性运动缺失等。
3. 触诊检查:以触摸肌肉的硬度来判断肌张力。
4. 反射检查:应特别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腱反射亢进等现象。
5. 被动运动检查:被动运动检查可观察肌肉对牵张刺激的反应,通过检查者的手来感觉肌肉的抵抗,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通过被动运动检查可发现是否存在肌张力增高或减低,是否有阵挛,并与缩进行比较和鉴别。
6. 摆动检查:是以一个关节为中心,使远端肢体快速摆动,摆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交互快速收缩,观察其摆动幅度的大小。
肌张力减低时,摆动幅度增大肌张力增高时,摆动幅度减小。
7. 让患者平躺,被动活动其上肢和下肢,正常肌张力可以感受到抵抗,也可以自己调节来协同。
肌张力高的活动肢体阻力明显,肌张力低的活动肢体阻力明显减小。
8. 通过站立及行走了解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高或者低时站立不稳,行走不稳。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肌张力情况,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原始反射评定与自动反应的评定原始反射评定与自动反应的评定这一评定非常重要,通过检查可判断神经发育与动作发育水平,是指导训练的依据。
①原始反射评定a紧张性迷路反射:头取正中位,上、下肢伸展,仰卧位时头后仰,全身伸肌张力增高,呈“伸展模式”,俯卧位时头前屈,四肢屈曲,全身屈肌张力增高呈“屈曲模式”则为阳性,3-4月消失,持续阳性可阻碍小儿正常的运动发育b紧张性颈反射(TNR)ATNR:仰卧,头居中,四肢伸直,将小儿头转向一侧。
阳性表现为面朝向侧肢体伸展,枕向侧屈曲。
3-4月消失STNR:俯卧,头颈尽量前屈和背伸,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背伸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则为阳阴性。
5个月左右转阴。
若TNR持续存在则可影响小儿四肢运动发育,平衡能力及抬头。
c握持反应:刺激患儿手掌侧,引起小儿手指迅速屈曲,握紧,该反射2-3个月消失。
d交互伸展反射:仰卧,头居中,让一侧下肢屈曲,后伸展,阳性表现为另一侧下肢与之相反,该反射1-2个月消失。
②自动反应评定自动反应评定包括翻正反应、平衡反应及保护性伸展反应。
翻正反应又称调正反应是小儿头与身体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小儿头颈,躯干和肢体立即恢复到正常姿势和体位的反应,它包括颈旋转翻正反应,迷路,立直反应及躯干翻正反应等。
平衡反应包括倾斜反应,坐位反应,立位平衡反应。
可通过fugl-meyer评定法了解患者的平衡反应能力。
保持性伸展反应:抱住小儿腋下,使他向高处向下接近桌面,小儿出现双下肢支撑床面反应,该反应与6个月出现。
8.2.5肌力评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肌力评定的要求不尽相同,发育前期,患者主动运动较少,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其治疗意义不大,但患者会坐爬,甚至会站,走路对其进行肌力评定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8.2.6步态分析对有行走能力但步态异常者必须进行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的揭示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进行行走功能评估和矫正提供必要的依据。
脑瘫病人的异常步态最常见有由于痉挛引起的剪刀步态,垂足(划圈)步态,及各种肌无力步态如臀中肌、臀大肌步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