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评定
- 格式:ppt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4
(一)肌力测定标准:(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II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III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IV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二)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6个级别)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屈伸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増加,关节活动后50%范国内出现突然卡住,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张力最严重的级别,受累部分被动屈伸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第一章:肌张力的概述1.1 肌张力的定义解释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
强调肌张力对于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的重要性。
1.2 肌张力的类型介绍主动肌张力和被动肌张力两种类型。
解释主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自主运动时的紧张程度,而被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被动拉伸时的紧张程度。
1.3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介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包括目测评估、量角器评估和肌电图评估等。
强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第二章:目测评估法2.1 目测评估法的原理解释目测评估法是通过观察和描述肌肉的外观和行为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观察肌肉的紧张程度、形状和运动范围的重要性。
2.2 目测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目测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观察肌肉的外观、观察肌肉的运动和记录观察结果等。
强调观察时的细节和准确性。
2.3 目测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目测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注意肌肉的协调性和避免主观臆断等。
强调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量角器评估法3.1 量角器评估法的原理解释量角器评估法是通过测量肌肉的运动范围和角度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测量肌肉运动范围和角度的重要性。
3.2 量角器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量角器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量角器、测量肌肉运动范围和记录测量结果等。
强调正确使用量角器和准确性。
3.3 量角器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量角器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量角器、注意肌肉的协调性和避免主观臆断等。
强调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肌电图评估法4.1 肌电图评估法的原理解释肌电图评估法是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肌电图对于了解肌肉活动的详细信息的重要性。
4.2 肌电图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肌电图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肌电图设备、记录肌肉电活动和分析记录结果等。
强调正确使用肌电图设备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3 肌电图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肌电图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肌电图设备、注意肌肉的刺激和避免干扰等。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分级标准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在临床多分为5级即0-4级,分级越高肌张力越高。
1.0级:肌张力正常,肢体随意运动、姿势正常。
2.1级:肌张力稍微增高,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关节和肌肉活动至正常范围最后阶段会有微小阻力,或者出现运动卡顿、突然释放,没有明显的姿态异常。
3.1+级:肌张力有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的50%时出现最小阻力。
4.2级:肌张力显著增高,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肉张力都明显增强。
用力的运动受累部分尚可运动,可能出现轻度的姿态异常。
5.3级:肌张力更加明显增高,被动运动困难,受累部位的关节、肌肉比较僵硬,能活动的范围小,姿态出现较明显的异常。
6.4级:肌肉完全性僵直,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候呈现僵直,不能活动。
肌张力增高,可能跟神经肌肉损伤、锥体外系异常等有关。
出现肌张力增高,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肌张力评定一、肌张力分类1、正常张力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2、高张力肌肉张力增高,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3、低张力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下的肌肉张力4、张力障碍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的交替出现二、关节活动范围通过检查各关节部位的活动能够范围来了解肌张力,也是临床上的常用方法.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能够范围加大,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1、内收肌角检查时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膝关节,使其下肢保持伸直位,然后缓缓地将下肢向两侧展开到最大程度,观察测量两大腿之间的角度。
2、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呈膝胸位,然后展开小腿使其尽量伸直,注意臀部不要离开床面,册来那个小腿与大腿之间的夹角。
3、足背屈曲小儿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检查者以拇指抵小儿足底,其他手指握住小腿与足跟,将足向小腿方向背屈,测量足背与小腿前面的角度。
正常时1岁内小儿在60—70之间,大于此角度表明肌张力增高。
4、足跟耳征小儿仰卧位,扶小儿足部向同侧耳的方向尽量牵拉,臀部不离开桌面,测量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
5、围巾征检查观察上肢肌张力可作围巾征检查,检查者手托住小儿颈背部使呈半卧位,另一手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绕颈部观察小儿肘部位置,正常新生儿肘不过躯体中线,4—6个月小儿可越过中线,肌张力增高时则达不到中线位置,肌张力降低时小儿手臂可围绕颈部,向围巾围住颈部一样。
不同月龄小儿关节活动度正常范围检查项目1—3月4-6月7-9月10—12月内收肌角40-80 80—100 100—140 130-150腘窝角80—100 90--—120 110—160 150—170足跟耳征80—100 90-130 120-——150 140--—170足背屈角60—--70 60-——70 60—-—70 60—--70以上所列数字单位为“度”三、拉起抬头检查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其手腕部慢慢拉起小儿至45度时稍停片刻,观察头与躯干位置,再拉至座位观察竖头情况。
肌张力评定0-5级分级
肌张力评定0-5级分级如下:
0级:肌肉没有任何收缩力,没有任何运动能力,表现为完全瘫痪。
1级:肌肉有轻微萎缩,可以收缩,但不能带动肢体活动维持肢体的正常动作。
2级:肢体可带动关节在床面上平行挪移,但不能够支撑自身重力,不可抬离床面,离开床面不能自主移动。
3级:肢体能抵抗自身重力,也可抬离床面自主移动,但不能对抗摩擦阻力,稍加外力便会掉下来。
4级:肢体可做轻微的抗阻力动作,但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相对于正常人稍弱。
5级:肌张力完全正常,可支撑身体进行正常活动。
肌张力评定分级
肌张力评定分级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肌肉紧张程度的方法。
根据肌张力的程度和表现,医生可以将患者的肌张力分为几个等级。
常见的肌张力评定分级包括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肌张力。
正常肌张力表现为肌肉松弛,没有明显的抵抗感。
轻度肌张力表现为肌肉稍微有些紧绷,但能够自如地活动。
中度肌张力表现为肌肉紧绷明显,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重度肌张力表现为肌肉极度紧绷,几乎不能自如活动。
对于患有肌肉紧张症状的患者,肌张力评定分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1 -。
肌张力级别标准
肌张力级别标准是根据肌肉紧张度和关节活动度的不同表现来划分的。
在临床中,肌张力一般分为0级到4级。
具体标准如下:
1. 0级:肌肉紧张度正常,没有异常表现。
2. 1级:肌张力稍有增高,但仍然在正常范围内,仅表现为关节活动度在50%以内出现突然卡住的现象。
3.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关节活动度在50%以上时出现最小阻力,部分肌肉僵硬。
4.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肌肉僵硬明显。
5.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请注意,这只是肌张力级别的一般标准,具体评定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自己或他人肌张力的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简述肌张力评定的目的及临床意义肌张力评定是指通过对人体肌肉进行触诊、拉伸或其他测试方法,来评估肌肉的张力水平。
肌张力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肌肉的紧张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肌张力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一些病理性改变。
肌张力评定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肌张力评定可以用来了解肌肉功能。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肌张力水平能够反映肌肉的功能状态。
正常肌张力意味着肌肉能够完成正常的收缩和放松,能够维持稳定的姿势和运动。
如果肌肉过松或过紧,就会影响正常的运动和姿势控制,从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通过肌张力评定可以及早发现肌肉功能异常,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提高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
其次,肌张力评定可以用于判断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肌张力异常往往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脑卒中、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肌肉的张力失调,出现肌肉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通过肌张力评定可以发现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同时,肌张力评定还能够评估神经系统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为治疗方案的调整和康复训练的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肌张力评定在骨科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肌张力评定可以用于评估肌肉劳损的程度。
在骨折或关节置换术后,肌肉通常会出现功能减退、张力不足等问题。
通过肌张力评定可以监测肌肉的恢复情况,判断康复进展和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
此外,肌张力评定还可以用于评估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对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提高患者的日常功能水平。
最后,肌张力评定对于运动员的康复和训练也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员的肌肉功能和张力水平对于他们的体能水平和运动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肌张力评定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肌肉功能状态、张力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个性化训练和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适当调整训练方法和强化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的功能改善和力量增长,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综上所述,肌张力评定在临床上的意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