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38679
- 格式:ppt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3
手功能康复——肌力和肌张力的平衡手功能康复——肌力和肌张力的平衡脑卒中后的肌张力异常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其中上肢和手的肌张力障碍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成为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卒中后肌张力障碍发生率高达17%-38% ,而其中4%-9%的痉挛状态为致残性。
此外,从范围上来看,上肢的痉挛状态更为常见。
对于治疗师来说,让患者的肌张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
当肌张力太低时,患者将不能支持自己或对抗身体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
当肌张力太高时,肌肉的张力会掩盖其肌力的真实表现,患者只能以刻板的模式费力地运动,所以,在手功能训练中,是增加肌力还是控制肌张力,需要很好的评估来决定更需要的是什么。
一、重要概念区分【肌力】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测试也可作为评价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肌张力】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它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许多疾病与损伤常导致肌张力发生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降低或肌张力增高,而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痉挛】关于痉挛,一般公认的最清楚的定义是Lance(1980)所阐述的:“痉挛是与速度相关的紧张性牵张反射(肌张力)增高,伴过度的肌腱收缩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缘于牵张反射亢进,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种。
”肌力和肌张力相互抑制、相互促进。
脑卒中患者大多数病例大部分时间,这二者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紧密相连;只有少数病例或者小部分时间,这两者的问题会单独出现。
这幅图很生动得阐述了感觉,肌力和肌张力的相互关系。
肌力和肌张力以及感觉是共建我们人体运动模式的三个主要成分,缺一不可。
运动控制中的感觉的作用不可忽视,张力性问题很多都是感觉运动系统的问题。
如果患者在日常的活动中没有从微小的变化中感觉到关于其身体的充分信息,他将尝试提高他的感觉输入。
一种方式是增加肌肉的张力,很像我们在光滑的或不稳的表面行走时所表现的那样。
(一)肌力测定标准:(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II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III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IV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二)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6个级别)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屈伸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増加,关节活动后50%范国内出现突然卡住,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张力最严重的级别,受累部分被动屈伸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
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检查与评价1、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肌张力是指肌肉对抗性伸张或屈曲的抵抗能力,是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和强度的重要指标。
肌张力异常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以及肌肉功能障碍等疾病。
准确评定肌张力对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性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
1. 乔伊格测试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乔伊格测试法是一种常见的肌张力评定方法,用于评估肌肉痉挛或肌张力异常的程度。
该方法通过对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进行测量,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
具体操作时,医生用手或仪器对评定部位的肌肉进行伸直和屈曲,观察肌肉的抵抗能力和抵抗方式,并根据程度进行评分。
评分通常分为0-4级,0级表示没有肌肉紧张,4级表示严重肌肉紧张。
2. 修订托尼斯比例(Modified Tardieu Scale)修订托尼斯比例也是一种评定肌张力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肌肉痉挛的程度。
该方法通过观察肌肉在被动拉伸过程中的动作和反应,评估肌张力的轻重。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肌肉以不同的速度进行被动拉伸,并观察肌肉的反应特点。
根据肌肉在不同速度下的伸展情况,将肌张力分为不同级别,从而评定肌肉痉挛的严重程度。
3. 伸展反射法(H-reflex)伸展反射法是一种通过肌肉的伸展反射来评定肌张力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肌肉的拉伸反射机制,通过电刺激神经末梢,观察并记录肌肉的反应。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一对电极贴在测试肌肉上,然后通过电刺激来诱发肌肉的反射。
通过测量肌肉反射的延迟时间和幅度,可以评估肌肉的张力。
4. 全电压阻抗法(Vibromyography)全电压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的电压变化来评定肌张力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肌肉在伸展和收缩时电压的变化特性,观察并记录电压变化的幅度和频率。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一对电极贴在测试肌肉上,然后通过测量肌肉电压的变化,来评估肌肉的张力。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是指评估肌肉力量和肌张力的一种系统性标准,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肌力和肌张力是评估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其进行分级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一、肌力分级标准。
1级,完全无力,无法收缩肌肉。
2级,轻微收缩,但无法抵抗外力。
3级,能够抵抗外力,但无法完成完整的肌肉运动。
4级,能够完成部分肌肉运动,但无法抵抗外力。
5级,肌肉力量正常,能够完成完整的肌肉运动。
以上是肌力分级标准的一般分类,对于不同的肌肉群和不同的身体部位,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的肌力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
二、肌张力分级标准。
1级,完全松弛,没有肌张力。
1+级,轻微肌张力,但可以轻松被抑制。
2级,轻度肌张力,可以被抑制。
3级,中度肌张力,需要较大的外力才能抑制。
4级,重度肌张力,需要很大的外力才能抑制。
5级,极重度肌张力,无法被外力抑制。
肌张力分级标准是评估患者肌肉张力状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患者肌张力的分级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张力状态,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在进行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评估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
同时,患者在接受肌力和肌张力分级评估时,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检查,积极配合完成相应的动作和测试,以便医生能够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
总之,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对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有所了解,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
肌力与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肌力是受试者主动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
检查肌力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1)嘱病人随意活动各关节,观察活动的速度、幅度和耐久力,并施以阻力与其对抗。
(2)让病人维持某种姿势,检查者施力使其改变。
分为六级:0级肌力完全丧失
1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能活动关节)
2级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地心引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肢体能做抗阻力运动,但未达到正常
5级正常肌力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检查主要触摸肌肉的硬度和被动运动时有无阻力。
分为六级:0级被动活动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肌张力不增加1级被动活动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肌张力稍增加
1+级被动活动肢体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
“卡住”感觉到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肌张力稍增加2级被动活动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
但仍可活动肌张力轻度增加3级被动活动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活动比较困难肌张力中度增加4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是否困难肌张力重度增加。
肌张力的评定分级一、肌张力的定义和作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既包括肌肉的弹性,也包括肌肉的抵抗力。
肌张力的正常调节对于维持肌肉平衡和运动的顺畅进行至关重要。
肌张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二、肌张力的评定方法评定肌张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和检查两种方法。
常用的评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临床观察评定法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和运动情况来判断肌张力的高低。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直观,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疼痛反射评定法通过对特定肌群进行刺激,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反应来评定肌张力。
该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出肌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但对疼痛感受阈值的判断比较主观。
3.生物力学评定法通过运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和技术工具来评定肌张力的高低。
常用的方法包括肌电图、动作分析等。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加客观的数据,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业知识。
三、肌张力的评定分级标准针对肌张力的评定结果,常常采用分级的方式进行分类和描述,以便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病情的了解和比较。
1. Ashworth评定分级Ashworth评定分级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评定方法,依据患者的肌张力反应程度将肌张力分为五个等级:•0级:无肌张力增高,肌肉完全松弛;•1级:有轻度肌张力增高,肌肉能够顺利活动;•1+级:肌张力明显增高,但肌肉仍能被轻松刺激移动;•2级:中度肌张力增高,肌肉被刺激后获得剧烈反应;•3级:重度肌张力增高,肌肉获得反应但不能保持性的抑制。
2. Modified Ashworth评定分级Modified Ashworth评定法适用于对脑卒中患者肌张力评定,将肌张力分为六个等级:•0级:无肌张力增高;•1级:轻微肌张力增高,关节可灵活活动;• 1.5级:轻度肌张力增高,关节可轻松活动,但阻力感明显;•2级:中度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受阻,可通过主动和被动移动;•3级:重度肌张力增高,关节难以主动通过阻力进行活动;•4级:严重肌张力增高,关节无法活动。
肌力与肌张力判断
肌力判断
肌力分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无收缩。
Ⅰ级肌肉可主动收缩,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可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抬离床面)。
Ⅳ级能对抗较大阻力,但弱于正常(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肌张力判断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高。
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呈现最小阻力,或突然卡住或突然释放。
2级肌张力明显增高。
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均感肌张力强,但受累部分仍易被移动。
3级肌张力极度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肉完全僵直。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僵直状态,不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