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半亩方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59 KB
- 文档页数:3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释】泰阶:星名。
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
“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
诗意凄凉,字字酸楚C.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这是诗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
D.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
语言生动辛辣,极具讽刺性。
(2)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上册五年级期末阅读专项检测卷(二)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吟诗园。
(33分)(一)观书有感(其一)(13分)---------------------,------------------------------------------,---------------------1.默写全诗。
(4分)2.这首诗的作者是_ (朝代)著名的理学家_ (2分)3.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4.诗人看到这种景象,联想到了什么?(3分)-----------------------------------------------------------5.这首诗将读书后的感想化为生动隽永的形象,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人需要不断地_ ,不断地汲取知识,这样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思维才能更加敏锐。
(2分)(二)示儿(20分)1.这首诗是时期_ (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的口吻,表达了对的无比渴望。
(8分)2.解释诗中词语的意思。
(8分) 乃∶元∶_ 无∶但∶。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作者的嘱咐是 。
(4分)二、课内阅读我最棒。
(42分)(一)桂花雨(6分)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是__ 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3分(二)珍珠鸟(13分) 1.《珍珠鸟》一课,作者运用了很多描写方法,按要求找出有关句子。
(9分)(1)环境描写∶。
(2)外形描写∶。
(3)活动描写∶。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分)------------------------------------------------------------(三)落花生(11分)1.按原文填空。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唐•岑参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练习。
观书有感(其一)观书有感(其二)半亩方塘一鉴开,昨夜江边春水生,天光云影共徘徊。
蒙冲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
这两首诗描绘其“______”的感受,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第一首诗借助_____________的现象,比喻_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______________,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2.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中“绿”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之:_______ 故人:______尽:_______ 唯:______[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故友人要去的目的地_______。
[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诗歌后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习题(十)(一)清塘荷韵(节选)季羡林①楼前有清塘数亩。
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
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
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
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亮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
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
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③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
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
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④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
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⑤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
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的快。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
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2020 年小升初综合模拟卷一 语文一、基础1. 看拼音写词语。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称.职 (ch èn ) 模.样 (m ò) 惩恶.扬善 (è)B . 鸟瞰. (ɡǎn )积攒.(z ǎn ) 满载.而归 ( z ài ) C . 修葺. (q ì) 屏.蔽(p ín ɡ) 杞.人忧天 (j ǐ) D.褴.褛(l án ) 赈.灾( zh èn ) 贻.笑大方( y í)3.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侥.幸(r ǎo ) 诤.友( zh èng ) 毗.邻(b ì) 好.高骛远(h ǎo) B. 谛.听(t ì) 修缮.(sh àn ) 偃.卧( y ǎn ) 提纲挈.领(q ì) C. 开拓.(tu ò)粗犷.( gu ǎng ) 扉.页(f ēi ) 不无裨.益 (b ì) D. 誊.写(t éng ) 畸.形(q ī)隽.妙(j ùn )茅塞.顿开(s āi )4. 读下面四组词语,注意字形及带粗字的音、义,其中全对的一组是( )A. 鸟 喙(hu ì) 汗流夹背 言简意 赅 (齐备、完备)B. 衣 冠(gu à n) 金碧辉煌 芳草如 茵 (草地)C. 惬 (qi è) 意 老生常谈 理直 (正确、充分)气壮D. 蜷 (qu á n)曲 桀骜不训要 (简要)言不烦5.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 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 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ch ō ngj ǐ ng chu ǎi m óy án j ùny ǎ zh ìzh à ngd ānch ìr è ān y ì ch én j ìn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综合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兴奋B.振兴C.高兴D.兴盛[2]解释下列字词。
耘田:_______ 绩麻:_______ 解:_______供:_______ 傍:_______ 阴:_______[3]“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子女B.指青年男女C.哥哥和姐姐D.儿子和女儿[4]“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朴素 D.勤俭节约2. 课内外对比阅读。
桑茶坑①道中[宋]杨万里晴明②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③,一牛吃过柳阴④西。
(注释)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
②晴明:晴朗,明澈。
③眠正着:正睡得酣甜。
④柳阴:柳下的阴影。
[1]选一选。
(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____)季节。
A.初春 B.初夏 C.初秋(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____)。
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______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
诗中描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画面。
[3]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草满花堤水满溪。
(____)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
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六年级语文积累运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按文字提示填写内容。
(10分)⑴有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们不能被失败打败,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的一句话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⑵很多人为了争权夺利,不惜用尽一切手段。
正如曹植的遭遇一样,受到了哥哥的迫害写出了“,”的句子。
后来就用“”这个词语来比喻手足相残。
⑶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指的是《》,其中“,”将他的喜悦描绘得活灵活现。
⑷人固有一死,或,或。
⑸,种德者必养其心。
【答案】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⑵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室操戈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⑷重于泰山轻于鸿毛⑸种树者必培其根【解析】思路分析: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和掌握,需要对学过的知识做到及时积累和完全掌握。
名师详解:⑴题中答案要结合《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结合前面所说的“我们不能被失败打败”可知答案为“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这句话;⑵这道题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文学积累,曹植受到曹丕迫害之后写下的正是《七步诗》,名句就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这引申出的成语就是“同室操戈”,意为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⑶根据积累可知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指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喜悦的句子就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句。
第⑷小题出自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第⑸小题出自《传习录》: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易错提示:不能对所学的文学常识做到及时积累,准确掌握。
2.根据要求,填写相关的古诗句。
(10分)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因此,古人常常要面临分别。
同样是送别,不同的时间、地点和送别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离别之情,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
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汪伦送李白则载歌载舞,“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_______”。
二〇二〇年秋语文统编版课外阅读强化训练多种文章体裁阅读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解题思维,开拓阅读领域,提升阅读品质。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祖妈祖是我国福建、广东、台湾一带以及东南亚和海外华人崇拜的航海女神。
相传,她是闽南地区一个姓林的姑娘,从小水性就很好。
按照当地的习惯,只有家里的男人才能出海,林姑娘的四个兄弟经常出海捕(pǔ bǔ)鱼。
一天,海上刮起了百年未遇的大风暴,海浪足有几百尺高。
岸上的人们胆(战站)心惊,牵挂着出海的亲人。
正在家中焦急地等待兄弟们的林姑娘突然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倒在床上不省(xǐng shěng)人事。
父母急坏了,又推又摇,终于把她弄醒了。
林姑娘睁开眼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又伤心又怨恨地望着父母。
不久,风暴停下来了。
几天后,林家兄弟回来了,但独独不见了老四。
他们一边哭,一边向父母诉说那个可怕的夜晚的遭遇:大风把他们的船刮进了大海深处,巨浪掀翻了他们的船,正当四兄弟陷入危急之时,一个姑娘踏浪而来,(涉陟)波涛如平地。
大哥、二哥、三哥都被救出来了,但在救四弟时,那姑娘却突然不见了。
四弟被海浪吞没了。
林家父母明白了,那天女儿不是发病,她的魂魄出体,去救援海上的亲人了。
他们悔恨极了,要是不叫醒女儿,最小的儿子就不会死了。
林姑娘一生未曾嫁人,她经常乘船渡海,来往于岛屿之间。
她凭着一颗菩萨心肠和一身好水性,多次在海上救护遇难的渔民和商人,被当地人称为神女、龙女、妈祖。
后来,林姑娘升天做了神仙,专门保佑航海人的平安。
人们为她修了庙,叫“妈祖庙”。
(1)选出文中括号内的正确读音和词语。
捕________(pǔbǔ)鱼胆________(战站)心惊不省________(xǐng shěng)人事(涉陟)________波涛(2)选词填空。
A.不省人事B.胆战心惊①面对着狂风暴雨,他似乎有些害怕,________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②那位老人得了重病以后,躺在床上________。
(3)林姑娘怎么会突然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倒在床上不省人事呢?(4)为什么林姑娘被人们推崇,为她修庙,称她为“妈祖”呢?二、课外阅读。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将《长相思》补充完整。
[2]《长相思》是一首__________,而不是诗。
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
[3]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看到的景物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二字,而重复使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下阕通过描写行军途中的风雪,以一句“故园无此声”收尾,更加突出了作者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做练习。
浣溪沙·游蕲水①·清泉寺[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释)①蕲(qí)水:县名,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②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号____居士。
他天资极高,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下兰芽短浸溪(泡在水中)B. 潇潇暮雨子规啼(杜鹃花)C. 人生无再少(少年时期)D. 休将白发唱黄鸡(老年)[3]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词句描绘的画面。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词的下阕,词人迸发出使人振奋的议论,借溪水西流指出人们应该__________,体现了词人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3. 《已亥杂诗》是组诗。
将下面这首诗与本课中的进行对比,分析其感情上的异同。
已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两首诗讲的都是关于( )的问题。
语文《半亩方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半亩方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
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香。
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
鸟从田
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
的模样。
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
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
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
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
草的牛去耕耘。
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
坝走过去了,。
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
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③正是这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庄稼。
春天到了,。
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
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
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尽自
己最后一滴水。
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
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
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
的藕。
⑤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
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
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
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阅读题:
1文中两处内依次选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①塘堤上是一处处踩跨的蹄痕
②一处处踩跨的蹄痕在塘堤上
③人们就会抽取她一年的积蓄
④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注意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简要分析每组两个句子
间的关系
(1)①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
②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2)①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②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夏天,
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100字左右,10分)
参考答案:
1C
2(1)要点:"一方方明镜"是"一面镜子"奉献的结果,是方塘由惠及自然而造福人类。
(2)要点:方塘是田野的"心",塘底里的最后一脉水便是她的"心血",为人类她确实做到了呕"心"沥"血",竭尽全力。
3要点: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
4理解要点:宽容,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