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物态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底,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以下温度最接近22℃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C.人的正常体温D.无锡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答案】B【详解】A.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不符合题意;BC.人体正常体温为36至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无锡盛夏室外最高温度超过3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7℃和40℃B.40℃和40℃C.39℃和40℃D.39℃和39℃【答案】C【详解】由于体温计有缩口,在不甩的情况下体温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显示39℃和4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答案】D【详解】AB.由于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知道,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故A、B错误;CD.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答案】C【详解】A.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物质在15~20min内为熔化过程,要持续吸热,故A错误;B.该物质是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为10min~25min,持续时间15min,故C正确;D.本实验是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有计时工具和测温工具,不需要天平,故D错误。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2011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及使用条件速度公式: 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t =G = mg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V m=ρ 浮力公式: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F浮=ρ水gV排F浮=Gp=SFp=ρgh帕斯卡原理:∵p1=p2 ∴2211SFSF=或21FF F1L1=F2L2或写成:1221LFF=滑轮组:F = n1G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21G s =2 h 机械功公式:W =F sP =t W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00% 热量计算公式:Q = c m △t(保证 △t >0Q 放= mqt QI = R U I =W = U I tW= U I t 结合U =I RI 2W = U I t 结合I =U /R →→W= R U 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P = W /P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2121R R P P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21R R I I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221R R P P =基础知识归纳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关于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由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学好物理这门课程!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案知识梳理一、温度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4.温度计的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5.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这时它下面玻璃泡的温度通常会降低。
为了使读数不降,仍能代表体温,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熔点和凝固点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这类固体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
反过来,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放热,但是温度不变。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常见必考生活案例全归纳!物理来源于生活,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高中物理以及大学物理而言,与生活的联系显得更为紧密,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物理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可闻、可见的各种生活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用生活现象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是我们学好物理的不二法宝。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中考物理常考的“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常见生活案例!1.把一碗水放在大锅内水中,碗底与锅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的水(不会沸腾)!物理解释:此生活案例考查的知识点是“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本案例中的碗里面的水虽然可以达到沸点,但是由于内外水温一致,碗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
2.水沸腾前后的上升的气泡是变大还是变小?物理解释:水沸腾前,下层水温高于上层水温,下层的水“汽化”形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上方低温水“液化”形成水,从而变小(注意,虽然不同深度的水压强不同,但是此因素对气泡的影响比水温更小,因此忽略不计)!水沸腾后,上下层水温相同,此时温度对气泡的影响忽略不计,对气泡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压强,下层液体压强大,使气泡体积很小,上升后水压变低,气泡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水压,从而膨胀变大!3.生活中常见的“白气、白烟(非燃烧形成)、白雾、热气、冷气”本质都是相同的:液化!(比如:戴眼镜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室内,镜片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寒冷天气室内玻璃上的水雾;傍晚沙漠中甲壳虫身上的水珠;雪糕下方流动的冷气;开水上方蒸腾的白雾;冬夏开空调的汽车窗内外的水雾等等)物理解释:以上所有的烟、气、雾,都是可以看见的,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请永远记住“水蒸气是看不见的”!4.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炎热夏天狗伸出舌头降温;寒冷冬季人们洗脸后往脸上抹油脂类护肤品护肤;炎热夏天往地上泼水降温;往手上或者温度计上涂抹酒精降温等案例本质都是相同的:蒸发!物理解释:以上内容都可以用六个字解答“蒸发吸热致冷”。
2011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四讲:物态变化一、考点分析主要考查的内容有:①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分析;②运用物态变化概念、产生条件和特性,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③熔化、凝固和沸腾等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④熔化(凝固)和沸腾曲线的理解。
考查重点和热点归纳为:物态变化的判断、解释和应用。
也就是运用物态变化知识去分折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自然现象。
二、知识网络三、复习要点1.物体的叫温度。
在物理实验中常用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的舰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②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3读数时,玻璃泡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后再读数。
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
3.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
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甩下去。
4.物体的三年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注意:(1)每种物态变化有其特定含义,也有其变化的条件。
例如熔化是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②还要继续。
(2)六种物态之间的变化每两种互逆。
例如物质经汽化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反物质也可经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
5.固体分为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确定的,非晶体则没有。
6.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点跟液面的气压关 (选填“有”或“无”) 。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吸热.有作用。
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先是温度要达到;②要继续。
9.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②。
1O.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叫升华。
升华要热。
物质从气态叫凝华。
凝华要热。
霜的形成属现象。
四、经典题解【例1】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剥开冰棒纸后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各是如何形成的?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
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
考点12 物态变化
二、知识整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测量工具——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
1℃1℃0.1℃
所用液体
水银
煤油(红)
酒精(红)水银
特殊
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
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①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熔化时温度__不变_,这个温度叫做___熔点_;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一些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石英、明矾、各种金属等.
②非晶体熔化时__没有_一定的熔化温度(填“有”或“没有”).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一些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沥青、石蜡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水的凝固点为0℃,冰的熔点为0℃ .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①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②沸腾:液体在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