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1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89 KB
- 文档页数:3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的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 猜一猜
师:老师带来一件神秘的东西,大家来猜一猜,这是什么?
(一张张出示图片,让学生猜)
生:球、兔子、存钱罐
理解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2.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再次强调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可能不同,并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古时候也有一些人因为观察不全面而产生过误会,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通过图片讲述故事,其他学生听故事。
教师:同学们,他们观察到的大象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
教师:虽然是同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和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要想看到事物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渗透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是片面的,自然揭示课题。)
二、新授课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中描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
生:小亮,小芳、小明,小红四人在观察一只熊猫玩具。
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生:他们分别站在熊猫的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师:他们都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生1:小明看到了熊猫的前面。
生2;小芳看到了熊猫的后面。 生3;小亮看到了熊猫的右面。
生4:小红看到了熊猫的左面。
师;他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一只熊猫,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站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
(板书: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物体。
(1)请学生观察教材第68页例I情境图后回答问题: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熊猫的正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是谁看到的?
(3)熊猫的侧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是谁看到的?
(4)熊猫的背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是谁看到的?
(学生讨论交流, 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表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认识从前面观察到的是物体的正面,从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是物体的侧面,而从后面观察到的是物体的背面,使学生学会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师: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都不一样?
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大熊猫的。
师: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全面地观察大熊猫,该怎么办?
生:可以把熊猫娃娃转一转。也可以我们围着大熊猫转一转。
教师准备一只熊猫或玩偶,让学生演示一下。
三、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想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最后完成如下板书。
(观察角度不同 看到的形状也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物体的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猜一猜”
请四位同学依次上台描述看到的面,其他同学猜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2. 动物观察货车 三只小动物看到的分别是哪一面?
学生回答。
3. 填一填,小动物观察房子
四只小动物观察到的分别是房子的哪一面?学生依次分析。
4. 播放名胜古迹、从不同角度欣赏的图片。
引导学生知道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不同的面发现不同的美。
5. 依托白居易的《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与观察物体的联系和欣赏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会不同。
五、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通过观察三种风景知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