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1.51 KB
- 文档页数:2
毕业综合作业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选题类型:论文学生姓名:***学号: ***********系部:通信工程系专业:移动通信技术班级: 102指导老师:***浙江·绍兴提交时间:2013年4月摘要本文论述了移动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平时的实地考察,切实地提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思想。
由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天线设置大多安装在建筑物的房顶上,还有一部分安装在铁塔上,相对周围环境而言,形成十分突出的目标,从而导致雷击概率增多。
通信设备损坏,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
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雷害,确保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呢?必须根据每个基站的实际情况设计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系统,实施基站针对性防雷。
关键词:防雷;接地;反击电压;分级防雷目录第一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简介 (1)1.1 防雷与接地系统 (1)第二章移动基站雷害的主要原因 (2)2.1 雷击的主要原因 (2)2.2 反击电压 (3)2.3 移动基站防雷措施 (5)第三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整改案例 (8)5.1 案例1——大陈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8)5.2 案例2——大港头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9)5.3 案例分析3——皇家地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2)5.4 案例分析4——长坑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5)5.5 案例分析5——石铺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8)总结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第一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简介1.1 防雷与接地原理1.2 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1.防雷与接地系统的组成(1)雷电接受装置:直接或间接接受雷电的金属杆(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网)、架空地线及避雷器等;(2)接地线(引下线):雷电接受装置与接地装置连接用的金属导体。
它的作用是把雷电接受装置上的雷电流传递到接地装置上,接地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组成;(3)接地体:包括接地装置和装置周围的土壤或混凝土,作用是把雷击电流有效地泄入大地,现在常用的接地装置有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延长接地极和基础接地极。
浅谈通信机房接地装置的设计与施工摘要:文章介绍了通信机房接地装置的设计原则与施工方法关键词:通信机房,接地装置,防雷现代通信设备的电子化、集成化、智能化,特别是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通信设备对雷电特别敏感,因雷电冲击而损坏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并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损失,通信机房雷电防护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因此,机房中的接地非常重要,良好的接地是设备免遭电磁干扰、雷电干扰和其他干扰的保证。
1 通信机房接地装置的设计原则1.1 通信线路和通信机械接地,是为防雷、防强电、防电磁感应,防电腐蚀,防通信干扰,以及作为通信正常工作和保护人身安全而设。
1.2 通信机械室的各种接地系统(包括联合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各种自然接地体等)有两种设置方式(即分设方式与合设方式),但每处只允许一种设置方式。
1.3 引入电源室的交流电源线,在室外应装置相应的低压避雷器及防护横向电压的设备。
1.4 接地体(包括防雷、交流零线的重复接地,保护接地、联合接地、电缆金属外护套,以及各种自然接地体等),地下引接线及地上裸导体的连接等,应采取以下减少电化学腐蚀的措施:①接地体(包括地下的引接线)应采用镀锌钢材、铸钢材、铜材或石墨电极;②减少联合接地系统的直流工作电流;③保护接地系统应没有直流或交流电流;④引入电缆应采用有绝缘外护套的电缆或将电缆金属外护套与室内接地系统加绝缘措施;⑤两种不同的金属线(或金属排)连接时,应尽量采用熔接,保证无假焊、虚焊,当采用紧固件连接时,其连接处应镀锡。
1.5 接地体的引线不允许采用钢管保护,应采取绝缘措施。
1.6 采用分设接地方式时应作到:①各种地下接地体、地下裸引线之间的距离应>20m,接地装置埋设地点应设地线桩。
②在电源室内应分别装设保护接地排和联合接地排。
③接地系统的室外引接导线与房屋避雷泄流线的空间距离:当房屋高度在30m及以下时,一般应>2m。
1.7 联合接地系统应按机械室分类接入联合接地排,连接处所如下:①各种直流电源母线需接地的一极;②引入架,试验架,引入试验架,测量台、试验台的测试用地,以及测试仪表的接地;③各机械室不接入交流电源的金属机架(电源室的直流配电屏机架不应接地);④电报机械和自动电话中继器的工作接地;⑤引入电缆的绝缘金属护套,配线电缆的金属屏蔽层;⑥各通信机械室的保安避雷器(包括放电间隙,避雷器等);⑦容易产生噪声干扰的盘架单独接地。
保护地网安装工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一、设计依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 5098-20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二、简况根据用户需求,拟在指挥办公楼做保护地网系统。
因通信机房、师蓝军指挥所、自动化机房、信息中心机房核心设备比较集中,所有同时做等电位均压带和法拉第笼保护;法拉第笼为600*600mm的网格。
因三楼设备间、五楼设备间、配电房、师指挥所主室、雷达营指挥所以电脑及交换机为主,故只做等电位均压带,并使每个设备都可以直接得到有效的保护,详见《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98-20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在信息中心机房后面约22M处做大地地栅网,每个房间内地网通过一条50平方的连接线串联汇集到大地地栅网,地网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三、方案说明1、强电防雷及防过电压系统强电防雷主要是防感应雷,防止雷击过程中,通过电源线缆感应的大电流,穿入机房,损坏设备,由于本工程所在地属于强雷区,所以必须要好防雷工作,以确保设备、人身安全。
在《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中,对机房防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由于机房属于LPZII防雷区。
机房防雷主要是防感应雷,防止雷击过程中,通过电源线缆感应的大电流,穿入机房,损坏设备。
因此在各个机房采用三级防雷措施。
针对本次工程,第一级防雷器为A 级防雷器(100KA ),防雷器安装在配电柜进线处;第二级防雷器为B 级防雷器(40KA ),自制防雷箱,安装在机柜外,总开出线引入到第二级防雷箱,再引入UPS 防雷开关上,能将大能量的浪涌电流限制在后续保护系统可允许的范围;第三级防雷器为C 级防雷器(20KA ),防雷器安装在UPS 输出端。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设置防雷接地技术规范指导意见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第二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和条例第三条: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YD 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 过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第四条: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五条: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
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
机房如何做防雷接地一、为什么要做防雷接地?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同时也预示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这些微电子网络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防雷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
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随地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二、机房防雷的必要性雷击可以产生不同的破坏形式,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将雷电灾害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感应雷击、电源尖波等瞬间过电压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
从大量的通信设备雷击事例中分析,专家们认为: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机房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
为此采取的防范原则是“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
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三、机房防雷接地系统设计防雷接地系统是弱电精密设备及机房保护的重要子系统,主要保障设备的高可靠性,防止雷电的危害。
中心机房是一个设备价值非常高的场所,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根据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IEC61024-1-1标准的有关规定,中心机房的防雷等级应定为二类标准设计。
目前大楼总配电室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提供了第一级防雷,因此,在本工程网络中心机房市电配电柜前配置第二、三级复合防雷器。
防雷器采用独立模块,并应具有失效告警指示,当某个模块被雷击失效时可单独更换该模块,而不需要更换整个防雷器。
二三级复合防雷器的主要参数指标:单相通流量为:≥40KA(8/20μs),响应时间:≤25ns国家标准GB50174《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计算机机房应具有以下四种地:计算机系统的直流地、交流工作地、交流保护地和防雷保护地。
各接地系统电阻如下:Ø 计算机系统设备直流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Ø 交流保护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Ø 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Ø 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1、机房室内等电位连接在机房内设立一环形接地汇流排,机房内的设备及机壳采用S型的等电位连接形式,连接到接地汇流排上,用50*0.5铜铂带敷设在活动地板支架下,纵横组成1200*1200网格状,在机房一周敷设30*3(40*4)的铜带,铜带配有专用接地端子,用编织软铜线机房内所有金属材质的材料都做接地,接入大楼的保护地上。
目录一、现代雷电防护原理--------------------------------3 (一)雷电灾害概述----------------------------------3 (二)雷电袭击途径分析------------------------------3 (三)雷电及过电压的基本防护方法--------------------8 (四)防雷分区的划分--------------------------------11 二、现场勘测报告------------------------------------13 (一)外部防雷环境----------------------------------13 (二)现场勘测情况----------------------------------13三、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15四、设计依据----------------------------------------15五、雷击风险评估------------------------------------16六、防雷工程设计方案--------------------------------19 (一)总体解决方案----------------------------------20 (二)直击雷防护设计--------------------------------20 (三)供电系统防护设计------------------------------22 (四)信号系统防护设计------------------------------26(五)接地系统防护设计------------------------------29七、施工组织方案------------------------------------30(一)、施工准则--------------------------------------------------30(二)、施工方案流程:-----------------------------------------30八、工程验收------------------------------------31九、工程预算------------------------------------34一、现代雷电防护原理(一)雷电灾害概述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机房防雷实施方案机房是电子设备的重要部分,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
雷电是机房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可能会导致机房设备损坏、数据丢失以及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因此,为了保障机房的安全运行,制定一套完善的机房防雷实施方案十分必要。
1.预测与监测系统雷电发生前一般会有预兆,通过预测与监测系统可以提早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预测系统可采用雷电探测仪,监测系统可采用高频雷电电磁波检测仪。
这些设备可以监测雷电云团的移动和变化,及时预警。
2.外部防护措施(1)针对大型雷电云的情况,应该在机房外层建筑物的场地布置避雷针,将雷电引向避雷针,保护机房。
(2)在机房周围设置避雷网,将机房与周围空间隔离,引导与机房相连的雷击通往其他地方。
(3)在机房外围埋设接地网,加强与土壤的接触,提高避雷效果。
3.内部防护措施(1)对机房的电源线进行保护,要求电源线设置过流保护器和过压保护器,以避免雷击过电流和过电压导致设备损坏。
(2)安装合适的防静电设备,预防静电对设备的损伤。
(3)机房内部的信号线、数据线采用可靠的屏蔽设计和接地措施,防止雷电电磁波对信号传输的干扰和损失。
(4)在机房内部设置避雷装置,如避雷带、避雷才、避雷器等,将雷击引向避雷设施,进一步保护机房设备。
4.员工防护培训对机房人员进行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雷电的基本知识、如何安全撤离机房等,并进行定期演练,使员工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此外,员工还应定期检查防雷设施的工作状态,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5.应急预案综上所述,机房防雷实施方案应从预测与监测、外部防护、内部防护、员工培训和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机房的防雷能力,减少雷电灾害对机房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损害,确保机房的安全运行。
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前言本规范依据有关雷电防护的国家标准和信息产业部标准,结合通信基站实际情况,提出了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的技术规定,同时对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建设、验收,及防雷设施的维护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是通信基站进行防雷与接地设计、施工、维护的技术规范。
目录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5)5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 (5)5.1地网的组成 (5)5.2接地体 (10)5.3接地线与接地引入线 (10)5.4接地汇集线与接地汇流排 (11)5.5接地电阻 (11)5.6非自建机房的接地系统 (12)6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15)6.1直击雷防护 (15)6.2供电线路的防护 (15)6.3馈线的接地保护 (16)6.4通信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17)6.5监控系统的防护 (18)6.6其它设施的防雷与接地 (18)6.7方仓(彩钢板)机房的防雷与接地 (18)6.8浪涌保护器的使用 (19)7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施工 (20)7.1室外工程 (20)7.2室内工程 (22)8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验收 (24)8.1隐蔽工程验收 (24)8.2初验 (24)8.3终验 (25)9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26)9.1防雷接地设施的日常维护 (26)9.2浪涌保护器的维护 (26)附录A 关于浪涌保护器的使用规定 (28)附录B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C 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区划图 (35)附录D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36)附录E土壤电阻率参考值 (38)附录F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 (39)附录G本规范用词说明 (40)条文说明 (41)1 范围本标准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信息产业部标准,参考ITU-T建议等有关资料,结合通信基站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工程建设、维护管理。
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研究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通信机房作为通信设备的重要存放和运行场所,亦
是雷电对通信设备造成损害的高危区域。
规范的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通信机房的特点,对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的意义
通信机房是承载着通信设备的重要场所,一旦遭受雷击,将会导致通信设备损坏甚至
损失,给通信运营商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通信机房内部电气设备、数据设备等精密设备对
静电、电磁干扰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雷击可能会对这些设备造成损害。
通信机房作为人
员聚集场所,闪电对人员造成伤害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落实科学、合理的防雷接地保
护技术对通信机房的安全运行、设备稳定性保障和人员生命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三、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的应用
1. 防雷技术
通信机房防雷技术的主要目标是防止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
为了减少雷电对建筑物造
成的危害,通信机房的屋顶需要安装避雷针或接地网,利用避雷针或接地网将雷电引向地下,从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
通信机房的外部设备、通信塔等也需要进行防雷处理,以减少雷击的危害。
2. 接地保护技术
通信机房接地保护技术是保障通信设备、电气设备等在雷电袭击下的安全运行的重要
手段。
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应当设计合理、科学,保证接地电阻小且稳定,从而能够及时
排除雷电对通信设备、电气设备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四、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目前,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防雷技术方面,有关
部门陆续颁布了《建筑物避雷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了通信机房的防雷技术。
接地保护
技术方面,国内外学者积极开展通信机房接地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接地系
统设计方案,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机房规模不断扩大,
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研究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五、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 技术创新
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防雷技术和接地保护技术水平。
需要在防雷针材料、接地系统设计、雷电信号监测预警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提高通信机房的防雷水平和接地保护水平。
2. 多学科交叉
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需要结合电气工程、电磁场理论、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未来,可以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共同推动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的进步。
3. 标准规范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的标准和规范。
制定科学合理的防雷技术标准和接地保护技术标准,规范通信机房的防雷接地保护技术设计和施工,推动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