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家庭教育讲座(1)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56
家庭教育培训讲座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提高家庭教育观念;2. 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提高与孩子的沟通效果;3. 学会处理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亲子沟通技巧的掌握与运用,家庭教育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亲子沟通的重要性,问题处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3. 家庭教育案例;4. 亲子沟通练习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家庭教育的实践情景,引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2. 家庭教育基本原则讲解(15分钟)介绍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亲子沟通技巧讲解(20分钟)讲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介绍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通过视频案例进行展示。
4. 随堂练习(15分钟)家长分组讨论,进行亲子沟通练习,教师指导与反馈。
5. 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处理方法讲解(20分钟)介绍家庭教育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6. 互动环节(10分钟)家长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与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尊重与理解爱与关心正确引导以身作则2. 亲子沟通技巧:倾听表达确认共情3. 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与调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次讲座内容,思考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尝试分析原因;制定一个亲子沟通的实践计划,为期一周,记录实践过程和效果。
2. 答案:作业一:家长需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本次讲座中寻找解决方法;作业二:亲子沟通实践计划模板如下:时间: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实践内容:_______实践效果:___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讲座的教学效果,针对家长的反馈进行改进;2. 提供更多家庭教育资源,如书籍、文章、线上课程等,供家长学习;3. 建立家庭教育交流群,定期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和案例,促进家长间的交流与学习。
道德讲堂之家长讲堂高明实验学校家庭教育系列活动报道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人之间如此,更何况是家庭中产生一生羁绊的父母和子女。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成长。
每个家庭中的成员都在互相陪伴,在相处的过程当中更少不了彼此沟通,家庭教育中的陪伴和沟通也有技巧。
本学期,我校贾广海书记在校内外进行多场家庭教育讲座,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指点迷津。
(一)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家庭教育讲座——《好好陪伴共同成长》2016年3月25日下午,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我校贾广海书记面向全市各校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代表,以《好好陪伴,共同成长——亲子沟通实践举隅》为题做了一次亲切、中肯的家庭教育讲座。
贾书记在讲座中谈,善意是最好的语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应该深入陪伴,内心交流。
更重要的是教养有道,则天无往生之才。
父母的教养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教养不是技艺,而是情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亲子教育中,父母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在与孩子陪伴和交流沟通中做到终身成长。
贾书记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实例向我们阐释了陪伴、沟通的重要性,真正做到陪伴沟通的前提就是无条件地爱孩子。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无条件的爱是不求索于孩子,顺应孩子自身发展规律让其顺其自然地生长。
大多数父母就像园艺师在不断地修剪自己孩子身上的所谓歪枝斜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生活成长。
他们没有看到那奇枝怪叶最后长成的模样,就武断地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在这种“帮助”下最后又会产生多少病梅、怪柳。
父母应该适当地放手,让孩子亲身去探索、去体验、去享受其中的乐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也是孩子的权利,越淘气的孩子往往越安全。
他们探索过更广阔的天地,实践过更多更有趣的实验,对于未知事物他们的应对能力就相对强些。
最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贾书记结束了本次讲座。
会后,有许多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朋友与贾书记进行交流,探讨家庭教育问题。
本次市教育研究院家庭教育讲座活动,还请到朗堃老师和李颖老师做了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
家庭教育讲座主要内容家庭教育讲座主要内容(通用11篇)家庭教育讲座的开展是为了加强家庭教育的质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讲座主要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家庭教育讲座主要内容篇1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
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
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
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
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我们注意到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
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东西,自我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
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拿过家中东西,但我们让他知道犯这种错误受到的处罚远远胜过考试学习知识的失败,让他知道了爸爸、妈妈不是很看重分数,而很重视品德,使他成为了一个谦和的人。
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
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丢三落四,今天买的尺子明天丢,到三年级骑车上学,钥匙也常丢,常要我们送。
怎么行!后来我们决定:钥匙再丢得自己跑回来拿备用钥匙。
四年级还这样,他自己把车扛回了家。
那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呀!但换来的是钥匙再也不丢了。
所以,父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2、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
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
”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
实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
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跳楼自杀,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状元,应当说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可又怎么样呢?父母白养了他,还不如考上大学留在身边的子女,对社会也没有贡献可言。
朱阳关中心小学家庭教育系列讲座——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一、定义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一、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二、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
家庭教育简称家教。
但是,反过来,家教既可以指家庭教育的简称,也可以指家庭教师的简称。
家庭教师属于家庭教育这个大范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社会离不开家庭。
孩子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因此,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可以教孩子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人。
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个自私的人,也可以教他做一个善良无私的人。
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心里种下暴力的幼苗,也可以在他的心里撒上爱的种子。
一位早期教育专家认为,一个人6岁之前所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二、目前的社会状况:当今社会上有句很流行的话语,叫做“当学生真累,当家长真烦,当老师真难”。
孩子们成长的环境比以往复杂丰富而严峻,家长们对孩子成才的期望空前强烈。
然而多数家长都缺少教育孩子的专业训练,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的种种问题。
一旦孩子出现了情绪逆反、行为失范、习惯不良、学习障碍、自信缺失等问题时,便心情急切、惶惑失措、焦虑不安。
渴求获得指导的家长愈来愈多。
有的家长甚至因失望而对孩子放任自流,陷入种种误区之中。
家长们的苦楚的确是令人同情的。
如今应试竞争激烈,人口过多,就业机会严重不足,独生子女已成中国社会的主流人群,单亲家庭亦呈上升趋势。
如果不能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突破性的加强和改善,单靠学校教育独木支撑、悉数承包教育全责,是根本无法完成全面当今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家庭教育讲座讲稿家庭教育讲座讲稿(一)全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
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XXX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完全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研究、研究、再研究,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走出教育的一些“误区”,促进孩子有更大的进步。
1、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
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XXX 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
(有“教养”的解释)在我国的现行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
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
从“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只有正确理解并认真推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并教诲好自己的孩子。
2、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现在初中的孩子的大部分研究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重要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尤其要注意的是:切忌在家不尊重老师,这样绝对不会有好的教育。
(举例)3、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
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庭教育的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
讲座稿(精选5篇)第一篇:讲座稿家庭教育讲座内容摘要: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能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来到解放北路第一小学和大家一道交流和分享教育的话题,首先要感谢《家校周刊》报在我们家长和学校架之间架设了这样一座和谐联系的彩桥,更要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为拓展教育领域、创新教育模式,创建和谐家校共育环境所做的努力,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和谐交流的平台;还要感谢家长朋友们在百忙当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座谈会。
这一切付出的背后是我们大家都有共同的愿望和理想,那就是-----为了下一代的明天,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我想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构建和谐家庭教育环境,和孩子一起成长!一、缘起1、创建和谐社会环境是国家和人民共同的理想;2、构建和谐家校共育环境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愿望;3、成长在和谐的家庭和学校里是孩子们共同的幸福;4、我作为一名家长,一个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遗憾,有切身的体会,那就是: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每一个家长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权利和幸福!5、每年一度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又开始了,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老师、家长、学生,大家的心情都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喜的是孩子可以有更加宽广的学习领域,更加自由的活动空间,更加快乐的假期生活,忧的是,我们拿什么奉献给孩子?我们可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度过一个又一个自由而规范,愉快又充实的假期?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我们的媒体一直在努力宣传和报道教育的经验,我们的学校一直在创新家校共育的模式,我们的家长一直在探讨家庭教育的方法。
我相信,在座的家长朋友中就有不少已经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和分享。
互动小测验:请家长交流自己爱孩子的实例;或者说说孩子作的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了解爱的方式;交流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或者说出孩子最与众不同的优点;分析家长的人才观说说自己有没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值得骄傲和后悔的事;了解大家的教育观说说暑假为孩子的安排;说说自己一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了解亲子交流情况说说孩子犯错的时候和表现好的时候,自己最爱说的话或者词语,了解语言技巧在家里孩子喜欢和谁说话?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做?分析为什么?说说家庭里的不等式,了解家庭关系。
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讲座稿(精选范文)刚刚过去的周日下午对于我这样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来说真是获益匪浅。
沙河口区教育局联合新东方学校为广大家长提供关于家庭教育的大型公益讲座,与会专家有国务院儿童教育工作智库专家--来自吉林大学心理学博士李兆良教授以及新东方大连校长范亚飞先生,他们带来的关于积极家庭教育理念引发我强烈的思考和共鸣。
专家们的分享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来自李教授的分享:- 教育过程不可逆,不能推倒重来。
- 家庭教育中,关系先于教育。
- 家庭教育的现状:(焦虑的妈妈,缺位的爸爸,疲惫的孩子)- 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o 家长们的教育意识觉醒,承担教育的责任。
(家庭教育主体是孩子的父母;要尊重儿童心理规律;要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强调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 o 注重家校合作,尊师重教。
(尊重老师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o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孩子不是问题;孩子的问题也不是问题;是父母自身问题或者是父母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 决定孩子一生的是什么? 是健全的人格。
- 做父母的四个层次:o 肯为孩子花钱——物质满足o 肯为孩子花时间——情感满足o 肯为孩子积极学习——共同成长o 肯为孩子积极改变——知行合一来自范校长的分享:- 优秀是种习惯,不优秀也是种习惯。
- 人天生是分类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认识到自己的天性,顺势而为。
o 自悟型–天才,生而知之o 他悟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o 执迷不悟型–困而不学之- “高关爱适当控制”的敬爱型父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听过两个专家的分享,作为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的体会颇深。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我们作为父母自己一生中第二次的成长机会。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过程,积极的投入、学习、改变。
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1. 发现孩子的本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
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中,我的女儿和儿子从小体现出语言发育很早,两个孩子说话早,都愿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