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linux课程标准Linux课程标准。
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灵活性强等特点,因此备受广大IT从业者的青睐。
为了提高学习者对Linux系统的掌握能力,制定了一套Linux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习者系统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目标。
1. 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3. 理解Linux系统的文件系统和文件权限;4. 掌握Linux系统的网络配置和管理;5. 熟练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命令和脚本编程。
二、课程内容。
1. Linux基础知识。
1.1 Linux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特点;1.2 Linux系统的发行版本及其特点;1.3 Linux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2. Linux系统管理。
2.1 Linux系统的用户和用户组管理;2.2 Linux系统的进程管理;2.3 Linux系统的服务管理。
3. Linux文件系统。
3.1 Linux系统的文件系统类型;3.2 Linux系统的文件权限管理;3.3 Linux系统的文件和目录管理。
4. Linux网络管理。
4.1 Linux系统的网络配置;4.2 Linux系统的网络服务管理;4.3 Linux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
5. Linux基本命令和脚本编程。
5.1 Linux系统的基本命令使用;5.2 Linux系统的Shell编程;5.3 Linux系统的Shell脚本编程。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习者介绍Linux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习者加深对Linux系统的理解和掌握;3. 课程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要求。
1. 教学内容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注重实用性;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灵活运用讲解、演示、实践等手段;3. 要注重学习者的参与度,鼓励学习者积极思考和实践。
《I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课程名称:IinUX操作系统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 学时:64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1inux操作系统是主流操作系统之一,具有开源自由、开放源码、性能优越、安全性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世界范围内,运算速度较快的超级计算机大多使用1inUX操作系统,而国产主流的作系统也基于1inUX开源架构。
很多WEB开发也基于IinUX操作系统平台,1AMP 是Web应用软件经典组合,使用1AMP来运行动态网站或者服务器。
根据高职教育新目录新专标,计算机应用技术(510201)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网络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510202)专业核心课程开设《1inux操作系统管理》,软件技术(510203)专业基础课程开设《操作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510205)专业基础课程开设1inUX操作系统。
《1inux操作系统》也是我院专业群平台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目前,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和物联网技术专业以及大数据技术专业均开设1inUX操作系统课程。
二、设计思路课程建设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及“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根据职业岗位构建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并将这些知识、能力体系融汇在一个个任务中,以情境任务驱动教学实施。
每个任务有“任务情境”“任务目标”“任务准备”“任务流程”“任务分解”“任务总结”“任务评价”“知识巩固”“技能训练”等板块。
并灵活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训练,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构建“三维四层”思政教育模式。
具体思路如下: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位一体”,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之中。
将知识体系融汇在一个个项目任务中,(课内)项目一任务一知识一项目(课外)的编写模式,课内和课外项目“双项目并行”实施。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介绍1.1 课程目的1.2 课程背景1.3 课程目标1.4 课程要求二、基础知识2.1 操作系统概述2.2 LINUX操作系统历史与发展2.3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2.4 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架构2.5 LINUX操作系统与其他操作系统的比较三、安装与配置3.1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准备3.2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3.3 LINUX操作系统的硬件要求3.4 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3.5 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和权限管理四、文件系统和文件管理4.1 LINUX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4.2 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和组织4.3 文件和目录的基本操作4.4 文件的权限和属性4.5 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五、进程管理5.1 进程的概念和特点5.2 LINUX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管理5.3 进程的创建与终止5.4 进程的状态与控制5.5 进程的通信与同步六、系统管理与优化6.1 LINUX操作系统的系统资源管理6.2 系统性能监测与优化6.3 系统安全性管理6.4 系统备份与恢复6.5 系统日志与故障排查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LINUX操作系统安装指南附件2:LINUX操作系统命令速查表附件3:LINUX操作系统常见问题解答法律名词及注释:- 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基础软件。
- LINUX操作系统:一种开源、免费的类Unix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和灵活性等优势。
- 文件系统:操作系统用来管理和存储文件的一种组织结构,包括文件的存储、访问和管理等功能。
- 进程:正在执行的程序的实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 系统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网络等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 系统性能监测与优化:通过监测并调整系统的各种参数和设置,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方向课(限选)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配置与管理Linux服务器的能力以及基于Linux平台配置企业应用服务器并对之进行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如下所示。
1、安装、启动及实用Linux系统平台2、管理与维护文件系统及外围设备3、假设与维护企业局域网4、管理与维护NFS、SAMBA、FTP文件服务器5、管理与维护域名服务器6、管理与维护WEB服务器7、管理与维护邮件服务器8、配置实用远程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就业岗位群的职业技术能力如图2所示:包括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力、基于Linux或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平台管理与维护能力、基于Linux或Windows企业网络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能力以及用户终端管理与维护能力。
其中基于Linux或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平台的管理与维护能力、基于Linux或Windows企业网络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能力是该岗位的核心能力。
而本课程正是培养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维护能力以及利用Linux网络操作系统搭建企业应用服务器并对之进行维护与管理的能力。
所以本课程对本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中的核心能力有直接的支撑作用。
图1 课程对核心能力的支撑作用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4学时。
二、课程目标《Linux操作系统》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和要求《Linux操作系统》课程内容与要求 (总课时 64)四、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设计①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②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学习任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了解Linux系统启动流程、文件系统结构,理解网络服务特点、协议工作原理及应用环境,掌握功能及服务的配置实现方法。
《 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Internet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Linux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中有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熟练掌握和使用Linux系统已成为网络管理中的一种必须技能。
同时随着服务器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Windows系列的服务器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基于Linux的服务器在政府、银行、大型企事业等单位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成为企事业单位选择服务器的首选。
本课程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将全面介绍Linux 操作系统的安装、shell常用命令、网络配置和调试、基本系统管理、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及基本系统安全设置等内容,使学习者能够熟练使用Linux系统、应用操作系统和解决常见的Linux系统故障问题,以适应现代网络和信息社会的需要。
本课程在Linux操作系统平台上,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流程,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使用、各种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基本系统安全设置等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鉴于本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结合学生的身份与学习特点,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基于“行动导向”和“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系统化,而是追求和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流程化,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跟Linux有关典型任务的知识和技能。
2.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等训教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习情境设计根据本课程性质和特点,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或项目式教学法,真正按照具体的职业行动,要求学生按流程实际去做,在做的过程中,随时围绕任务根据需要解决理论知识和问题。
3.构建实用的“项目化”课程实践内容从行业调查中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之后,通过提炼设计出贯穿整门课程的大项目,运用到实训教学当中,该项目的完成过程实际上是模拟了企业中应用Linux系统的各种典型情景任务,实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L i n u 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总2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系(部)主任:教务处处长:教学副院长:审核批准日期:二○一七年五月《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基本信息)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适应专业:移动应用开发开设时间:学时数:56学时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Linux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有关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图形化界面的基本操作,文本界面的相关操作与配置,能使用Linux操作系统配置各种服务器,完成简单的网络安全配置,并对网络加以优化和维护。
(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主要围绕着一个叫“企业网络服务器规划”项目进行讲解,按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服务器设计、架构设计、网络安全设计、测试等工程步骤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完成本实训项目。
(三)课程的设置与设计思路学生通过实现本项目,可实践所学知识,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保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和部署基于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的网络服务和安全。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操作系统的学习以及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使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安全与管理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使用Linux操作系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方面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三、内容标准(一)学习目标:通过《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能够熟练地使用Linux操作系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活动安排: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先进行综合职业行动领域和情境分析,然后深入企业调研和行业专业研讨,最终分解和确定学习任务。
完整版)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1.前言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学生需要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原理等前置知识。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可以全面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以及如何利用LINUX提供的服务构建相关服务器,为将来的网站建设与开发提供必备知识。
本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为从事各种网络管理、维护及设计的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研究、顶岗实实施、就业等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分析及网络管理员岗位能力要求设置的,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LINUX操作系统》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课程内容的编排与组织是以岗位实际工作要求及过程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项目过程中学会完成实际岗位相应的工作任务,并将实际岗位职责及工作规范引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全面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本课程学时为72学时,4学分。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较深刻地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知识,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维护等技能,对Linux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奠定在Linux系统上作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达到初、中级职业标准的要求,形成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和富有爱心的思想品质,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能够了解目前网络操作系统管理标准;能够运用标准和规范完成网络操作系统运用的能力;能够完成用户接入管理体系的能力;会进行操作系统各部分的管理;能在命令行界面下完成操作的能力;能在图形界面下完成操作并进行故障排查;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及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自我推介的能力;具备研究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Linux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原理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
2.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方法。
3.熟练使用Linux命令行界面,进行日常操作和系统管理。
4.掌握Linux常用命令、 shell脚本编写和系统监控工具的使用。
5.了解Linux操作系统在服务器、嵌入式设备和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以及Linux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2.进程管理:讲解进程的基本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和互斥、死锁及其解决方法。
3.内存管理:介绍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内存保护、虚拟内存和分页分段机制。
4.文件系统:讲解文件和目录结构、文件访问控制、文件系统性能优化和磁盘空间分配策略。
5.输入/输出系统:介绍I/O设备管理、中断和DMA机制、设备驱动程序和I/O调度策略。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和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Linux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系统安装、配置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Linux操作系统教材,如《Linux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技术博客和在线文档,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和演示文稿,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实验设备:提供Linux服务器、虚拟机和实验室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Linux操作系统2、课程编码:3、适应对象:三年制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4、课程类别:必修4、总学时:32学时5、总学分:2学分6、教学条件:7、建设团队:8、审定机构:9、审定日期:二、课程理念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Linux 操作系统以及使用Shell编程的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为Linux操作系统基础操作以及Shell 编程实训。
本课程是本专业所有课程的前置课程,后期课程为《hadoop大数据基础》《hbase 数据库》、《hive数据仓库》、《数据处理工具》、《spark大数据技术》。
2、课程改革理念以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大纲、知识点、技能的构建,以大数据工程师真实工作内容作为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开发,将教学平台与实训平台结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载体,将项目设计为操作手册模式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训环节,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创新创业人格养成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更能学会住就自身的创新和创业人格,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整体开发与建设。
3、课程设计思路课程以Linux操作系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Linux系统基础操作能力、Shell编程能力。
课程引导学生以项目工程师角度处理项目,培养学生企业化思维,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Linux系统的背景知识,如何操作Linux系统的基本功能,使用Linux Vi编辑器编辑文件,使用Shell编程。
2、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Linux系统的背景知识②掌握Linux系统的文件系统命令③掌握Linux的链接、帮助、重定向命令④掌握Linux Vi编辑器的用法⑤掌握Linux Shell编程的方法(2)能力目标①具备操作Linux系统的能力②具备使用Vi编辑器编辑文件的能力③具备Shell编程的能力(3)素质目标①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课程,也是本专业网络方向的必修课程之一,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前修课是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原理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如何利用LINUX提供的服务构建相关服务器,为将来的网站建设与开发提供必备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LINUX操作系统的认识,并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是从事各种网络管理、维护及设计的基础。
并为后续课程学习、顶岗实习实施、就业等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本课程是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分析及网络管理员岗位能力要求设置的。
并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LINUX操作系统》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课程内容的编排与组织是以岗位实际工作要求及过程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项目过程中学会完成实际岗位相应的工作任务,并将实际岗位职责及工作规范引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全面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本课程学时为72学时,4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较深刻的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知识,使学生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维护等技能,对Linux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奠定在Linux系统上作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达到初、中级职业标准的要求,形成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和富有爱心的思想品质,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能够了解目前网络操作系统管理标准
●能够运用标准和规范完成网络操作系统运用的能力●能够完成用户接入管理体系的能力
●会进行操作系统各部分的管理
●能在命令行界面下完成操作的能力
●能在图形界面下完成操作并进行故障排查
●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及协作能力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自我推介的能力
●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学建议
1、情境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师教导;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
情境学习是其典型的特征:
①构建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如教室与机房合为一体,即网络实训基地。
②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如在校外实训基地参与项目实施。
2、因材施教,灵活教学
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采用适用的教学方法。
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学在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的同时,又承认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①“问题式”教学
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差且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案,使他们深刻理解该知识点的内容,避免今后配置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②“兴趣式”教学
针对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且爱学、想学的学生,教学中主要采用“兴趣式”教学措施,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结合教师提供的网络环境,自行配置和规划网络,调试设备,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想,加强了专业综合能力。
③“挖掘式”教学
对于专业核心技能掌握比较快的学生,主要采用“挖掘式”教学措施,根据学生各自能力水平,采用“台阶式”,一步一步加强难度,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同时各人难度要求不一,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自我完成的能力。
3、团队协作、小班授课
强化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育团队协作精神,采用小班授课。
为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取消学生因为该课程与理论课教学组织模式不一样而存在“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使学生得到有力的管制,教学采用小班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院网络设备的套数,每套网络设备3-4人,将全班成员按照能力强弱搭配,男女搭配;指派组长,阐明组长责任、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协作关系,使学生形成了互帮互学的风气,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4.2教学评价
课程按项目教学法实施,每个项目学习都以系统配置工作实际任务为载体设计进行。
学习评价采用理论考核和操作过程考核相结合,突出对操作过程考核的评价。
理论考核占40%,以笔试形式进行;操作过程考核占60%。
4.4资源利用
1、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学院配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网络实训室拥有思科网络设备3组,共6个路由器、3个交换机;锐捷网络设备10组,共14个路由器、10个交换机;4个三层交换机;2个防火墙等其他辅助设备,一个VPN设备,一个VIOP设备。
并采用最前沿的网络技术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操作环境,让学生通过针对性的实际操练,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领悟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的特点,增强网络管理的操作技能。
2、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LINUX操作系统》教材;
电子课件;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计划表;
评价表。
《LINUX 操作系统》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