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作品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38.85 KB
- 文档页数:4
韩愈的简介及主要作品有哪些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汉族,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其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是唐代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韩愈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代表之一,对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主要作品有哪些?韩愈作为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其创作的作品涵盖了多个方面:诗歌、散文、经学、史学等。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唯一一首与外交有关的诗歌。
这首诗歌是为唐代大臣杜黄裳送行的作品,诗歌中表达了韩愈对于杜黄裳的敬重之情。
2. 《师说》《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开宗明义,直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全文内容丰富,清晰明了,从思想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师德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3. 《伯克等山十二峰记》韩愈的另一篇代表性散文作品是《伯克等山十二峰记》。
全文通过讲述游山趣事来探讨宇宙的本质问题,从而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生与宇宙的关系。
4. 《论语别录》《论语别录》是韩愈对于孔子学说的重要著作之一。
这本书是韩愈自己编纂的,主要是对《论语》的补充和注释。
虽然这本书在当时并不受到重视,但是在后来逐渐成为中国儒家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狂草五篇》《狂草五篇》是韩愈的一些散文作品,它是韩愈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全书清新爽朗,语言简练有力,是韩愈以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表现的另一方面。
韩愈的主要作品并不止这些,但这些作品代表了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对于文学、教育和思想的伟大贡献。
韩愈生平和经历韩愈是唐朝末年、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早期在国子监学习,曾经就读于袁恕己的学堂。
后来他参加了进士考试并且成功地通过了考试。
他曾担任过文职和武职,然而在唐朝的末期时期,他因为支持唐朝的新法政策而遭到了被贬谪的厄运,并且在不同的地方流放了多次。
韩愈对于学术研究十分热心,尤其是对于儒家学说的研究。
他在《师说》这篇文章中提到:“我每见先生必以询讯为宗,言必畅通,事必稔识。
韩愈的主要文学作品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主要文学作品有:
1. 《师说》:这是韩愈的一篇议论文,表达了他对教师的尊重和
对教育的重视。
2. 《进学解》:这是韩愈的一篇散文,表达了他对学习的看法和
对学生的期望。
3. 《祭十二郎文》:这是韩愈的一篇祭文,表达了他对逝去的侄
子的思念和悲痛。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是韩愈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
了早春的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是韩愈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
他被贬谪的悲愤和对亲人的思念。
6. 《山石》:这是韩愈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山石的壮美和自
然的神奇。
7. 《原毁》:这是韩愈的一篇议论文,表达了他对道德的看法和
对人性的反思。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韩愈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的诗词作品被誉为具有高度人道和文化内涵的杰作,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以下是对韩愈简介资料及其代表作的详细介绍。
一、韩愈的生平简介韩愈,原名韩退之,字退之。
生于唐朝贞元十一年(公元817年),卒于宣宗天复二年(公元873年)。
其家族为汉朝时期的三公之一韩信后裔,而韩愈后来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韩愈幼年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
自幼好学,学有所成,十八岁时便通过了科举考试。
在任国子监博士期间,他积极倡导新学说,主张典礼主义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并在唐代文坛上崭露头角。
但随着唐代政治动荡的加剧,韩愈身陷朝政斗争中。
曾被监禁、贬谪多次,直到晚年才得以重归政治舞台,担任太子少傅的职务,为官方提供“新儒家”思想与文化建设的倡导。
二、韩愈的诗词作品韩愈以其绝世的诗词作品著称于世。
他的诗词作品注重表现人类情感,崇尚自然,极具人文主义的色彩。
以下是韩愈的三首著名的诗词作品:1、《竹石赋》《竹石赋》是韩愈的代表作。
该文描写了一组竹石的形象和特征,并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整篇文章以“竹石”为载体,表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深刻揭示了人类思想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庐山谣》《庐山谣》又称《庐山谣辞》,是韩愈创作于太和元年(公元827年)的一首赞美名山美景的诗词。
该作品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反映了韩愈的自然观和审美情趣。
其中“芳林新叶催陈叶,残峰浅翠闭苍烟”一句,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3、《秋雨行》《秋雨行》是韩愈在贬谪途中创作的一首诗。
该诗通过描述秋雨的形象和特征,与自己的境遇相对比,表达出愁苦与孤独。
诗中那悲壮豪放的气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韩愈的个性和情感体验。
三、韩愈的思想贡献韩愈的思想和文化建设对唐代社会发展和中国文化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倡导新学说,强调了中心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典章制度和文化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韩愈的简介资料作品及名称韩愈(768年-824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文化名人,也是唐代文坛上的领袖人物之一。
韩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文学风格严谨、清新、富有感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韩愈的生平简介韩愈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是一个普通的书香世家。
年轻时他刻苦用功,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先后担任过太学博士、秘书郎等职务。
在唐玄宗时期,他历任兵部郎中、东园直学士等职,累积了丰富的政治和文化经验。
但是,后来他因为反对谏官制度被贬到边疆,直至死去。
二、韩愈的主要作品及名称1、《昌黎先生集》:这是韩愈最为著名的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包括诗、文、书信等多种文体,其中《师说》、《进学解》等文章被历代所推崇。
2、《论语别录》:这是韩愈对《论语》的注解和评价,其中他对孔子和《论语》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探讨,阐明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
3、《废除信口雌黄谱》:这是韩愈对“信口雌黄”行为的批判,强调了言论自由的重要性,提出了媒体应该如何“以实为据”的问题。
4、父母之礼:这是韩愈对儒家思想的深入探讨,强调了父母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认为孝敬父母就是孝敬儒家思想中提出的“天”和“地”。
5、《雪梅馆中题七首》:这是韩愈的诗集,其中《雪梅》、《北征》等诗歌素以雄健清新、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三、韩愈对文学的贡献韩愈的文学风格严谨、清新、富有感情,具有戏剧性和艺术性,受到了大量读者的关注。
他在文学领域里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坚信“小学为官之本”:韩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小学为官之本”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并注重基础,才能做好各种工作。
2、继承和发扬“古文运动”:韩愈坚持复古精神,反对唐代文学中的脂粉气,倡导使用古文体。
他的一些著作,如《进学解》、《讲学堂记》等,逐渐成为当时的范文。
3、探索“人性”的内涵:韩愈强调人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人性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的思想。
韩愈的简介和作品韩愈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散文家、文学家、思想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他的作品不仅凝聚了唐代文化,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对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品进行介绍。
一、韩愈的生平韩愈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出生在北魏的河南省河南郡洛阳。
他从小聪明好学,年少便执著于读书和诗词,对古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后来,在成为名士的道路上,他先后担任过大理寺少卿、礼部员外郎、骆州刺史等职务,但是都不久就辞职了。
韩愈在唐代文学中属于思想派人物,提倡文化自强和质疑前人从而形成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思想,如“圣人观天下,化乱为治,治民如君子”,“王者定策立事,以稳定天下”,“圣人之治也,必令人民怨不在身”。
尽管他在唐代的文学界声名很高,但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他的名声开始受到一些损失。
例如在玄宗天宝中,他因为对朝廷的不满而离开官场不久后被贬为九江县尉,但是过了两年后才被太和殿士舍选为招词臣,成为文坛风云人物。
韩愈的思想在唐朝尊崇佛法的时期,是一种古代儒家思想的再现,他在文学上力促“文人”复兴,推崇贵族文献,弘扬儒学正道。
他在诗歌作品中抨击官吏的不当行为,倡导社会公正;在散文中反对形式的虚华,倡导返回本心,革新语言;同时又批评佛教较多,要求建设一种承续传统、丰满的文化体系。
他的思想为唐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文化影响打下了新的基础和高峰。
韩愈去世的时间是唐宪宗永贞元年(823年),享年88岁,现埋葬于河南省长葛市的长葛县园梓陵中。
二、韩愈的代表作品1.《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韩愈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唐代极富价值和影响力的著作。
这部书是韩愈回顾自己参加唐明皇“开元盛世”的经历、记录唐朝贤达及时事的一部笔记。
《东京梦华录》不仅是一部艺术历史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史著作。
2.《师说》《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温馨、感人的人际关系,又有批评和谴责不成器的学生或教育者。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是文言文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出身官宦世家,但却待清苦一生,他是继魏征、房玄龄之后新唐书编修之一,也是唐代文学“韩、柳、梁、欧”四大家之一,因其文言文华丽矫健而有“韩文立业”之联称。
作品介绍韩愈的作品种类丰富,涉及到诗、文、词等领域,他的诗歌多以写景、抒情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湖州过七里濑》和《逢入京使》。
此外,韩愈的一些散文还具有较为宽广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
韩愈的散文以《师说》、《原道》、《进学解》、《讲学堂文集》为代表作品。
其中,《师说》是一篇富有内涵和文化智慧的散文,强调名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与人为师,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名言。
这篇散文在中国的教育领域被广泛传颂和借鉴。
另外,韩愈的小品文以《苏门四学士》为代表,为唐代小品文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生动而有趣的笔触让人耳目一新。
韩愈的《唐诗三百首注》是对唐代三百首名诗的评注,其注释精细、对古诗的注释解释恰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史专著。
此外,韩愈的《集王断案注》也体现了其长于文献学的才能,对《周易》、《易经》等文献进行了详细而精准的解释和评注。
思想贡献韩愈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用严谨的逻辑建构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提倡“经学派”,认为唯有通过经典的研究和探究,才能得到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二,强调人文主义和人类价值,提出了“修身养性”、“存心养性”等人文思想;其三,倡导“正言”和“史学重要”,强调言语的准确和史学的重要性。
韩愈的思想也被应用在教育领域,他提出了“教化一体”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以陶冶人心、启发人智为最高目标。
同时,他高度赞扬教师的职责和责任,称之位“与人为师,传道授业解惑也”。
总结韩愈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为文学和思想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以其华丽而矫健的文言风格,以及与时代相辉映的思想内涵而备受推崇。
韩愈的作品介绍韩愈的优秀作品介绍韩愈其代表作品是《师说》。
其优秀的文章有:《杂说》、《原毁》、《进学解》、《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祭十二郎文》、《送李原归盘谷序》、《张中丞传后续》等。
此外,他还写有《柳子厚墓志铭》、《寄柳子厚文》、《画记》、《答李翔书》、《原道》、《原毁》、《原性》、《论天旱人饥状》、《论佛骨表》、《送穷文》、《平淮西碑》等。
其诗主要有:《山石》、《汴州乱》、《南山》、《石鼓歌》、《陆浑山火》、《日食》、《题汴梁》、《题驿梁》、《题楚王庙》、《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饮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等。
韩诗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为一代大家,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
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
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但是,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那么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
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颖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进步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韩愈一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观念极强,性格木讷刚直,昂然不肯少屈,这一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场后的一次次政治旋涡中屡受打击,另一方面也导致其审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
韩愈诗风向怪奇一路开展,大致始于贞元中后期,至元和中期已经定型。
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一方面是宏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将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诗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件。
韩愈简介_韩愈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唐代的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着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代表作品:《早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翻译】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湿润得松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晚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春雪》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翻译】新年到了,还没有见到盛开的鲜花,二月初时才能惊讶地见到初生的草芽。
白雪嫌春光来得太晚,便故意像落花一样在庭中飞舞。
《马说》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韩愈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其诗歌具有高度的批判性和思想性,尤以政治批判和自贬自愧的作品最为有名。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韩愈的简介和他的作品有哪些。
一、韩愈的简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郡河阳县(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思想家。
他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操劳支撑着家庭。
韩愈少年时爱读书,喜欢写作。
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见解都十分出众,早受到了当时社会人士的关注。
在政治上,韩愈曾担任过朝廷要职,做官期间他曾积极报道民意,力图为民众谋福利,尽力维护了南北人民的关系。
在文学上,韩愈是当时文学界的一位领袖,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见解被后人称之为“韩文体”,代表了当时文学深层次的风格。
他个人审美及文学时尚观念对晚唐废坛、文学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韩愈致力文化的改革革新,经常批评当时文人的崇尚空虚的诗歌风格,强调诗歌的现实意义,并创作了许多思想深刻的作品。
二、韩愈的主要作品1.《北山诗社文集》:这是韩愈领导的北山诗社成员合集,包含了当时唐代文坛中各种新兴文艺形式,如诗文、歌谣、剧本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韩愈自己的《洛阳乐府序》。
2.《大观楼序》:是韩愈在唐玄宗时代写就的一篇散文,它是一篇观赏、评论、评说诗文的文章。
其中韩愈提出了他的文学观,强调文学必须与现实联系,不能离开现实而自我陶醉。
3.《进学解》:这是韩愈写给自己子弟那代对唐代求学制度的一种系统的介绍和阐述,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献。
这篇作品强调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批判了当时尚行的科场习惯。
4.《师说》:这也是一篇教育性的文章,其中韩愈强调老师的重要性,提出了老师应该做的职责。
在《师说》中,韩愈提出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不少借鉴意义和价值。
5.《讽刺杂锦》:这是韩愈所写的一篇讽刺、批判性质的作品,曾经引起了波澜,是主张改革的作品之一。
在这篇作品中,韩愈讽刺了当时的官僚体制和弊端,给士人以不少启示。
韩愈的简介和名句有哪些作品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诗歌家和政治家。
他早年为参加科举考试而苦心孤诣,但后在进士及第后辞官,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政治批评。
韩愈在文学方面多才多艺,涉及诗、词、散文、传奇等多个领域,并以其“诗人气质”赢得了后人的喜爱。
韩愈创作的名篇不仅写实性强,也具有感性和哲理思考的深度。
他以“辞”为文的散文,为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代表作《师说》、《进学解》等汇聚了作者对教育的思考与体验,提出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名言,成为中国古代经典的文化遗产。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回顾了贺知章向他请教读书的经历,阐述了教育与修养之间的重要关系。
其中的“苟不教,性乃迁”、“师之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等名言铿锵有力,直抵人心。
此外,韩愈还是唐代文化复兴的重要推手之一。
他提倡以本土文化为主导,反抗以来自西域的佛教和其他外来文化。
他编辑《文选》、《太原诗》、《进学解》等著述的出版,进行了十分积极和有益的文化工作,于唐代文化的复兴与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韩愈甚至还主张废除贵族、采用科举制改革官员选拔制度,推动谷学扫除佛教的理论和实践思想。
在韩愈的文化成就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一些经典名句。
其中位于《师说》中的“群书之读书如参商,见善如探汤”,以及《进学解》中的“海外逋客,天涯孤旅,赤松子”等,为后人所传颂,并对后期的文学创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韩愈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里一颗耀眼的明珠。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思想广阔,深谋远虑的批判家和创作家。
他的文学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土壤,并呈现了时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令人感到亲切的魅力和内涵。
正是因为韩愈所呈现的广博思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与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瑰宝。
韩愈作品简介
文学创作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诗歌
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
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与论说文相比,
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
如《进学解》通过设问
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
杂文中最可
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
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
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
此外,
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
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
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
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
韩愈也
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
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
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散文作品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论说文,可分为两类,一是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另一类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明道倾向,但重在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而且不少文章
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
②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
其用。
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
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③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
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④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古诗作品
北极赠李观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建封
汴州乱二首
别盈上人
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
病鸱
病中赠张十八
病中赠张十八
剥啄行
叉鱼招张功曹署
朝归
嘲鼾睡
嘲鲁连子
嘲鲁连子
郴口又赠二首
郴州祈雨
城南联句
池上絮
酬别留后侍郎蔡平,命马总为留后
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酬马侍郎寄酒马总也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出门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李程也
春雪
春雪
春雪
春雪间早梅
龊龊
辞唱歌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愈时在徐籍往谒之辞去作是诗以送
次邓州界
次石头驿寄江西王十中丞阁老
次同冠峡赴阳山作
次潼关上都统相公韩弘也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拓展阅读: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
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
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
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
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
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