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表格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6
《东南亚》教案(样例5)第一篇:《东南亚》教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③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③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增加科学探究的意识。
②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活动一东南亚的范围1、(出示多媒体图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那么它的位置是? 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出示多媒体图2)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其中临海国、岛国、内陆国分别有哪些?11个,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是临海国,其中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是岛国,老挝是内陆国。
东南亚教学设计东南亚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东南亚》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地理分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习亚洲的深入,是帮助学生走进国家的基础。
这一区域的学习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域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
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本区域及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有关系到地理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的养成,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刚刚起步,已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归纳整合资料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尚不够准确。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说出该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2)运用图表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论辩和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运交通上的地理意义。
难点: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015年3月初,“一带一路”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一带一路”呢?“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那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有何相同之处呢?——都经过了一个重要的海峡——马六甲海峡。
那么,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中的哪一个区域呢——东南亚。
教师引导:今天咱们大家进行一次穿越时空隧道的旅行,好不好?学生回答:好接下来有请我们的主角上场,大家欢迎!独白:历史的车轮瞬间回到了大明王朝,朝堂之上,明成祖朱棣正在跟大太监郑和商议国事。
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3)了解东南亚的山河分布特点。
(4)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
2.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重点、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山河分布特点。
2、难点: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东南亚 1一设情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
看完后教师提问:谁知道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
二自主探究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去东南亚旅游,你会准备些什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有关衣、食、住、行、玩、语等多方面的问题。
1、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太平洋的西南部,亚洲东南部、印度洋的东部、大洋洲的西北部,赤道横穿中部,东经 110 度经线从中穿过,东半球。
1、2 东南亚的重要组成读图 2-1 回答下列问题中南半岛中国以南,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区,重要的水稻产区。
河流伊洛瓦底江:自萨尔温江:自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自自向向向向向流,注入流,注入流,注入流,注入流,注入洋;洋;洋;洋;洋;湄公河上游在(国名)境内,在我国称为(相同或不同),因此形成,资源这些大河的流向与中南半岛的高山的走向是了丰富,下游水流、。
的地表形态。
这些河流的上游水流马来群岛,地势崎岖,河流湍急,赤道从中穿过,热带雨林气候区,最大群岛。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知识点: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 —20°N 海陆位置:中南半岛东临南海,西临孟加拉湾;(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交通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就是因在中国南部而得名) 3、东南亚国家位置特点: 内陆国:老挝临海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
岛国: 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4、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原因: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而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①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半岛北部,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②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难点突破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是影响农业的重要条件)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因此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东南亚国家中: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②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东南亚是世 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泰国是最大的橡胶产地,马来西亚是最大 的棕油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 椰子生产国。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2、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怒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澜沧江)红河 (元江)注入南海(太平洋)3、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
区域地理——东南亚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②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④运用相关资料,探索东南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活动
1.教学设计
五、课后作业
通过东南亚的题目,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要点。
《东南亚》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一)课标解读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形图,归纳东南亚地形地势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体验热爱和平、珍惜友谊的爱国情感。
◆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运交通上的地理意义,著名农产品及其最大生产国。
难点: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 教学准备教材、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去东南亚旅游,要准备些什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有关衣、食、住、行、玩、语言等多方面的问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这片诱人的乐土吧。
明确问题学生交流后表达提高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十字路口活动一:火眼金睛看东南亚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观察地图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提问:找出穿过东南亚的几条重要纬线,东南亚主要在哪个温度带呢?活动二:看了又看东南亚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地图,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和印度,说出它们位学生先观察,根据资料回答,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学生尝试自学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归纳掌握学习一个地区位置的学习方法。
附近大河名称河内所在国家名称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我要下南洋”片段,提问学生,东南亚地区城市这样分布的主要原因,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自然环境与城市分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6-29,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勾画关键词句。
1)、读图7.28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山脉,并描绘。
2)、找出主要河流,并描绘。
3)、在图中找到依河而建的城市。
4)、中南半岛的河流和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
5)、东南亚有哪些著名旅游景点?
1、找出主要山脉,及分析地势特征
若开山脉、长山山脉
地势特征:山脉多数由北向南延伸,北高南低
2、课件展示: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说出它们流向的共同特征,指出其中发源于我国的河流。
受地势影响,由于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因此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
除湄南河外,其余河流都发源于我国:
①湄公河,在中国的一段叫“澜沧江”
②萨尔温江,在中国的一段叫“怒江”
③红河,在中国的一段叫“元江”
④伊洛瓦底江,在中国的一段叫
“独龙江”
总结东南亚河流的共同特征
上游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进入下游,河谷展宽,水流平缓,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城市、人口集中。
3、城市分布
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条河流沿岸,分别属于哪个国家?并总结出中南半岛的大城市的分布主要有何特点?为什么?
分布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读图7.28完成表格
城市名称
金边
万象。
《东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形图,归纳东南亚地形地势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体验热爱和平、珍惜友谊的爱国情感。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运交通上的地理意义,著名农产品及其最大生产国。
难点:
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 教学准备
教材、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 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去东南亚
旅游,要准备些什么?可能会遇
到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想到:有关衣、食、
住、行、玩、语言等多方面的问
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
南亚这片诱人的乐土吧。
明确问题
学生交流后表达
提高学生兴
趣,激发探究
欲望。
十字路口活动一:火眼金睛看东南亚
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观察地图描述
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提
问:找出穿过东南亚的几条重要纬
线,东南亚主要在哪个温度带呢?
活动二:看了又看东南亚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地图,完成以下问
题:
(1)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
洋洲、中国和印度,说出它们位
学生先观察,根据资料回答,东
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学生尝试自学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归纳
掌握学习一
个地区位置
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
地理素养。
引导学生进
行自主探究
和小组交流,
的位
置
于东南亚的方位。
(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马六甲
海峡。
(3)找出东南亚和中国陆上相
邻的国家和濒临南海的国家。
(4)找出位于马来半岛上的国
家、位于马来群岛上的国家。
活动三:我看海上生命线
多媒体展示马六甲海峡繁忙的
运输景观视频,东南亚交通图,
学生自读课文。
回答:马六甲海
峡为什么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
命线?总结出小组内最好的学习方法。
3.各组说出自己总结的好的方
法,班内评比并推广。
学生分组讨论,在老师的点拨下,
得出结论。
师补充:一旦马六甲海峡关闭,
全球近一半的海上运输将受到影
响。
培养自主学
习能力、读图
分析能力和
协同合作能
力。
培养学生根
据给出的材
料分析提炼
问题的能力。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合作探究:
1.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东南亚有哪两种气候类型及分
布地区。
2.读图7.25和图7.26,分析曼谷
和新加坡的气候特征。
3.为什么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
食作物?
4.东南亚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哪
些,分布在哪些国家?
拓展:从“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
事”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尝试对照课件或课本自学本部分
内容。
读东南亚气候图,分析、归纳东
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分布。
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结合政区图,小组合作解决这个
问题。
通过材料补充,培养根据材料分
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讨论如何从
我做起,保护热带原始森林。
采用学生自
学的形式,培
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
力。
培养学生正
确的世界观
和环境观。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活动一:诗词解析一
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
不老
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
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选择合适的地图,试总结分析中
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
活动二:诗词解析二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川流
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条条南流水。
探究中南半岛的地形对河流的
影响。
思考:中南半岛上的河流水力资
源是否丰富?上游和下游有什
么不同?
活动三:诗词解析三
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
团结
而互助,和平力量伟。
分析河流对城市和人口分布的
影响,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小组合作,翻阅地图册或者课本
插图,利用东南亚地形图和地形
剖面图,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
点。
组内质疑交流,提出未解决的问
题。
小组合作,利用地形图或者课本
上的插图,找出中南半岛的河流,
分析河流流向及原因。
学生也可借助于网络,完成这个
题目。
小组合作,选择东南亚地形图或
者政区图,在图上找出河流沿岸
的大城市,合作探究原因。
通过合作探
究学习,培养
学生的合作
意识。
本部分内容
做了适当的
延伸和拓展,
上网搜索也
让学生开阔
了视野,增加
知识面,培养
学习地理的
兴趣。
热带旅游胜地体会东南亚之美
1.东南亚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哪
些?
2.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
目的地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拓展提升,学以致用
学生自己看课本,找答案。
教师补充优美的视频资料,给学
生以视觉的冲击,对优美的旅游
胜地以直观的视觉体验。
结合本节内容,你认为我们家乡
可以发展旅游业吗?有哪些有利
加强对学生
学习方法的
指导,培养学
生归纳总结
学习方法的
能力。
条件?
课堂小结东南亚的愉快之旅结束了,同学
们有哪些收获呢?
在知识上,我收获了……
在学习方法上,我收获了……
在与同学们的合作中,我收获
了……
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畅谈自己的收获。
培养学生归
纳总结能力
和语言表达
能力,掌握学
习区域地理
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