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说课稿-精选教学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物中的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主要任务是让同学们了解周围我们不经常注意的生物,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这是初中第二次上生物课,是对上一节课《生物的特征》的延续,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求知欲,点燃学习生物的热情,本节课脱离课堂,让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然后让同学们填写调查表,进行整理分析,学会初步调查,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比较少,只有一个调查表和讨论题,填写调查表是是关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去讨论解决,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是学生在环境中自己成长。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小学对生物自是简单的学习,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贪,玩的心比较重,本节课主要是室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分组的方法使学生们相互督促学习相互进步,然学生们感受大自然无穷魅力,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去探究大自然冲动,让学生把实际生活和学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这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课后反思: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按照事先设计意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 本节课是否完成教学计划、学生是否掌握本节的重点难点、学生是否喜欢本节课的教学法这些都是要进行反思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普通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尝试对记录的生物进行分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尝试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5.关注周边生物的保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行。
三、教学难点组织先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生活环境。
四、教学预备1.教师:校园部分植物图片(宣扬册或PPT)或提早为校园植物挂牌。
2.先生:调查表、笔、放大镜、尺子、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第二节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一、调查的方法二、流程分组、制定方案、实行调查、展现分享七、评价(一)教师评价:小组学案上交后评价。
(二)先生评价:小组内互评。
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人的一生几乎有3分之1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
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届冬奥会的18岁天才少女谷爱凌在赛后回答夺冠秘诀时,她说:“从8 岁到14 岁,我一直都只有周末才滑雪。
而我能比那些年纪更大、更专业的运动员做的更好的秘密武器,就是每天睡十小时,真的每天睡十小时。
”可是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竟有27%的人存在着睡眠问题,而其中我国在30%以上,高达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而“世界睡眠日”的目的便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关注,提醒人们要重视睡眠健康。
如今,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已成为人们常见的健康问题。
失眠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留出更多的时间来保障睡眠呢?首先,要明确当天晚上学习的目标。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尊敬的各位面试官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板书和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本节是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内容的延续,同时为学习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打下基础。
学生在学习生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继续了解生物有哪些类型、这些生存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能力目标:
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态,从而加强保护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2教学难点: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四、说教法
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什么是调查
2、调查的方法步骤
3、生物的分类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做的较好的方面是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展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通过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不足之处是在学生活动这一环节中时间把握的不太理想,有点前松后紧的感觉。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尝试对记录的生物进行分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尝试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5.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
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生活环境。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校园部分植物图片(宣传册或PPT)或提前为校园植物挂牌。
2.学生:调查表、笔、放大镜、尺子、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
1 / 4
2 / 4。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题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型新授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学会合作,提高自己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1、调查法的一般步骤 2、对生物进行分类 难点: 制定调查计划,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有哪些?(同学们回答)看来我们的生活 并不寂寞,有那么多“伙伴”在陪伴我们,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少 种?分别叫什么名字?分为哪几类?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科学 家”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 (一)问题引导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7 页第 2 段红背景方框内的内容,尝试解决: 1、什么是调查?请举例说明哪些可以用调查方法? 2、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3、调查范围太大时,怎么办? 4、 若要调查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怎样调查既节省时间又比较准确? (二)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1、选两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提出你们的疑点?2、释疑解惑一:举例如:调查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人口、调查我 们班的视力、调查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 状况等等。
3、释疑解惑二:范围太大时,要设计好调查路线(如调查校园生物) 和选好样本(如调查种子的发芽率)很关键。
否则调查慢、不能反映整 体情况。
(三)视野拓展 感悟提升假如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如何开展调查? 教师总结: 1、选取样本要准确,能反映整体的情况。
2、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 事先设计好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自己按表行 事,避免盲目。
二、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 (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7、8、9 页,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2、调查步骤分哪几步? 3、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拿出课前布置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归类整理。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基于课改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的特征,一是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这一节是在前一节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我们身边的生物进行实地调查。
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周边环境中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三、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
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明确调查的目的后,小组进行实地调查,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调查课。
在调查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调查?怎样开展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针对调查的目的小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然后小组分头进行调查、记录,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学重点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教学方法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笔、本、放大镜、照相机等。
*导入:
一个好的导言是决定学生能否上好课这节课的关键。
所以,我通过媒体播放图片并配以解说:“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种生物,它们与人类朝夕相处。
有些是我们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鸡;看家护院的爱犬;阳台上五颜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
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调查。
”通过身边熟悉的生物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什么生物我还没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目标引领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分析出什么是调查?然后让小组讨论制定调查我们周边环境中生物的方案,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调查时应注意些什么?设计出调查表。
*自主学习
带着目标,小组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明确什么是调查。
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设计出调查表并与书上的方法步骤相比较,确定本组的调查目标和方法。
这种学生自己选择调查方案,并设计实施的做法,有利于扩大学
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实地调查
各小组根据本组制定的调查目标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
学生注意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
调查中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学生注意对生物资源的爱护。
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
学生注意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
遇到不会的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
4. 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5.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资料,对生物进行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展示、交流调查报告,进行反馈。
1、各组制作出PPT课件进行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
2、选择2—3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
3、有没有原本常见的生物现在不见了?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保护生物资源的教育。
*总结调查的意义
通过调查,学生学会了调查的一般方法,会做调查记录;对所知道的生物能够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了
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训练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
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马与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马与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一篇校园(或社区、农田)生物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