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 第二单元 专题四 酶与atp(全国通用)
- 格式:doc
- 大小:238.50 KB
- 文档页数:5
2018高考生物备考百日闯关专题04酶和ATP附解析●考试大纲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考情概要考纲要求三年高考2016上海、海南、江苏、新课标Ⅱ卷20151.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年江苏、海南2014天津2016海南、新课标Ⅰ卷2015年海南20142.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海南、江苏、新课标Ⅱ卷●名师综述从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看,酶和ATP的知识点主要侧重于考查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设计和曲线分析、ATP的形成与利用等方面,且所占分值比重较大。
命题的角度往往是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且多以图表、曲线及实验信息题的形式呈现,着重考查学生的识图及分析、判断能力。
命题的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但往往以简答题为主。
简答题常将三者联系在一起综合考查。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各种生命活动的供能均通过ATP,因而ATP不仅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而且可串联多个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切入命题。
如与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相联系,与ATP与ADP相互转化相联系,与细胞内各种供应相联系等。
呈现方式可以是纯文字题,生理图形题,组合式选择题等。
易错点为:ATP的结构中所含的糖是核糖,不是脱氧核糖;含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根细胞中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只要是活细胞,都可以产生ATP,同时也都可以利用ATP。
复习策略:对酶的相关知识的复习:要结合蛋白质的有关知识理解酶的化学本质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结合分泌蛋白的有关知识理解酶的合成及分泌机制。
借鉴教材实验,设计探究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的方案。
同时要注意知识形式的转换,如将温度、pH等对酶活性的影响转换为坐标曲线图,并对各区段进行分析总结。
专题四酶与ATP专题检测题组A组1.研究发现,枯草杆菌蛋白酶既能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也能在有机溶剂中催化蛋白质的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枯草杆菌蛋白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溶液呈蓝色B.升温处理和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或合成蛋白质后,其自身空间结构可保持原状D.枯草杆菌蛋白酶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又能催化其合成,故不具有专一性答案 C 根据题意可知,枯草杆菌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溶液呈紫色,A错误;枯草杆菌蛋白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升温处理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酶催化化学反应前后其数量和性质不变,C正确;酶的专一性指的是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因此枯草杆菌蛋白酶具有专一性,D错误。
2.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成熟红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人体细胞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C.ATP可用于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D.ATP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答案 B 人体细胞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是由有机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提供的,B错误。
3.过氧化氢酶(CAT)是植物体内主要的抗氧化酶之一,可以催化细胞内过氧化氢的分解,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用不同种保鲜袋包装对菠菜CAT活性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取储藏8 d的菠菜研磨液放入试管中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B.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用保鲜袋包装的菠菜的CAT活性逐渐增强C.与保鲜袋①相比,用保鲜袋②包装更适用于储藏保鲜D.低温条件有利于储藏菠菜,与低温可减弱菠菜的呼吸作用有关答案 B 分析曲线可知,储藏8 d的菠菜研磨液中含有CAT,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A 正确;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用保鲜袋包装的菠菜的CAT活性先减弱后增强,B错误;用保鲜袋②包装的菠菜的CAT的活性更高,因此更能保护细胞,利于储藏保鲜,C正确;低温可减弱酶的活性,从而使菠菜的呼吸作用减弱,降低对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储藏菠菜,D正确。
2018·高考仿真练(时间:40分钟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1.(2017·福建漳州八校联考)科学家在四膜虫体内发现一种基本组成单位为核苷酸的核酶。
下列有关核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彻底水解可产生CO2和H2OB.作用条件比较温和C.能降低相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不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合成解析核酶的化学本质为RNA,其彻底水解产物为核糖、磷酸及A、U、C、G 四种含N碱基。
答案 A2.(2017·甘肃二诊)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分子的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和三个磷酸基团B.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C.酵母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在细胞质基质中消耗ATP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解析根据ATP的分子结构简式:A—P~P~P,一分子的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和三个磷酸基团,A正确;ATP中的“A”表示腺苷,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二者不是同一物质,B正确;酵母菌在线粒体内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合成ATP,C错误;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D正确。
答案 C3.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后,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若①②③表示温度,则一定是①>②>③B.若①②③表示酶浓度,则一定是①>②>③C.若①②③表示pH,则一定是①>②>③D.若①②③表示底物浓度,则一定是①>②>③解析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酶活性都降低,因此无法推断①②③对应温度的高低,A错误;在底物一定的情况下,酶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生成物的量越多,B正确;pH对酶活性的影响也存在最适pH,低于或高于最适pH,酶活性都降低,因此无法推断①②③对应pH的大小,C 错误;若①②③表示底物浓度,则生成物的量会不同,和图示不符,D错误。
高三生物酶与ATP试题答案及解析1.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酶1与产物B结合后,酶的结构改变,不能与底物结合,说明酶的功能由空间结构决定,故A正确;蛋白质的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故B正确;酶1有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底物只能与活性位点结合,变构位点只能与产物B结合,具有专一性,故C错误;酶1与产物B结合后,结构改变后不能与底物反应,产物A合成减少,故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答案】C【解析】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生成大量ATP;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活跃化学能;在蓝藻光合片层的薄膜上,能合成ATP;内质网无法生成ATP。
3.下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 )A.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B.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C.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答案】B【解析】图示酶促反应表明,A在反应前后形态结构未改变,是酶分子,B是底物,C是产物。
在A的作用下,大分子B分解为含2个单体的小分子,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对照四个选项,淀粉是多糖,麦芽糖是二糖,符合图示现象,B项正确。
4.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产生③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④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⑤夜间,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可以来自线粒体⑥白天,叶肉细胞基因表达所需ATP来自叶绿体和线粒体A.③④⑤⑥B.①④⑤⑥C.①②④D.①②④⑤⑥【答案】C【解析】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说明细胞正在进行有氧呼吸,故①正确;叶绿体中产生大量ATP时,说明光合作用旺盛,伴随氧气的产生,故②正确;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一定多,ATP和ADP相互转化迅速,故③错误;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越旺盛,耗能越多,故④正确;夜间,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故⑤错误;白天叶肉细胞基因表达所需要的能量不能来自叶绿体,因为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阶段,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故⑥错误。
2018版高考生物 3-2-1精品系列专题【专题知识框架】【考纲解读】【三年高考命题分析与命题趋势】命题的角度往往是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联系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知识综合考查ATP的形成与利用且多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着重考查学生的识图及分析判断能力。
命题趋势:预计2018年本专题酶的知识将继续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实验分析或图表曲线的形式考查,ATP的知识与细胞内稳定的供能系统相结合考查,分值稳定,试题难度系数维持在0.62左右。
【核心考点要点归纳】考点一、与酶有关的实验的设计思路总结与拓展高考侧重通过对“酶的特性的相关分析和酶活性影响因素”的考查,提升同学们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本文就相关实验进行总结,期望提高同学们的应试能力。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自变量外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验研究要做到科学和严谨。
(一)相关实验设计思路分析(二)实验注意问题与拓展1.酶的催化特性和高效性②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③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不能共用一支滴管,因为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少量酶带入FeCl3溶液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使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
2.酶的专一性(1)方案一:用同一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物质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本实验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底物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
(2)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是干扰条件。
(3)本实验步骤一定不能颠倒顺序,否则会使实验失败,即先控制条件再混合。
考点二、与酶有关的曲线解读酶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多以考查酶的曲线的题型出现,现将有关酶的曲线解读如下,便于同学们系统掌握。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①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度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催化底物参与反应。
【大高考】(一年创新导向)2016届高考生物第二单元专题四酶与ATP (全国通用)
考点一ATP的结构和功能
【考查角度】
角度一ATP的结构及合成场所(2012·北京卷,1)
角度二以实际生理过程为依托,考查ATP的利用(2013·海南卷,4)
角度三借助细胞呼吸,考查ATP的形成(2014·全国卷,1)
角度延伸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ATP与核酸的关系
1.(原创题)下图1表示三磷酸核苷的结构,图2表示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据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N表示含氮碱基,若N为鸟嘌呤,则可表示G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UTP、GT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是直接由物质氧化获能产生的
D.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产生ATP
解析图1中N表示含氮碱基,若N为A,则表示ATP,若N表示G,则表示GTP,若N为U,则表示UTP。
由图2可知,UTP和GT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是由ATP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UDP、GDP,进而生成UTP、GTP。
答案 C
考点二酶的本质及作用
【考查角度】
角度一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酶的化学本质(2011·新课标卷,2)
角度二酶的作用及其原理(2013·课标卷Ⅱ,6)
角度延伸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酶的作用原理
2.(原创题)科学研究发现,某些免疫球蛋白具有催化作用,称之为抗体酶。
下图表示某新型抗体酶的结构,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酶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抗体酶能与各种抗原结合
C.抗体酶与底物结合后,能降低反应活化能
D.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靶向治疗癌症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抗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功能上既有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答案 B
考点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考查角度】
角度一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2013·海南卷,3)
角度二通过信息考查酶的化学本质(2014·福建卷,1)
角度延伸结合模式图和曲线考查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3.(原创题)下图是以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为例表示酶促反应的作用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与底物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B.酶在催化过程中结构不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