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干预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高血压危险因素干预的原则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加以干预和治疗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因此,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成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从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三个方面,介绍高血压危险因素干预的原则。
一、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是影响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改善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下面是一些生活方式干预的原则:1.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可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来达到理想的体重。
2.合理膳食:限制盐的摄入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建议每天的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此外,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3.适量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增强心血管功能。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4.限制饮酒和戒烟:过量饮酒和吸烟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因此,要限制饮酒量,不吸烟或戒烟。
二、药物干预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此时需要药物干预。
以下是一些药物干预的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组合来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
2.定期监测和调整: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3.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不同的降压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副作用,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观察和及时咨询医生。
4.坚持长期用药: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来保持血压的稳定。
患者应坚持按医嘱定时用药,不可随意停药。
三、心理干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焦虑,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以下是一些心理干预的原则:1.提供心理支持:医生和家人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高血压的信心。
举例说明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项目中的思路
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项目中,健康教育干预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1. 发现社区高血压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健康体检、高血压筛查等方式,筛查出社区内的患有高血压的居民。
2. 提供相关知识:针对高血压患者,制定科学、系统的健康知识讲座,解释高血压疾病的成因、表现、治疗方案等,帮助患者明确疾病危害,学会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3. 生活方式干预:借助生活方式干预,引导患者逐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
4. 药物干预: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内,防止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
5. 持续防治:定期复查患者,及时调整和完善健康策略,防止患者反复出现高血压或者合并症。
总之,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中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需要多方面的思路,从发现、预防、干预、持续防治等多个环节入手,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干预方案策划方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一个慢性病。
为了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恶化,可以制定以下干预方案:1. 宣传教育:- 制作宣传资料,介绍高血压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管理措施。
- 举办健康讲座,向公众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 在社区、学校、单位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展板,提醒人们注意高血压的危害和管理方法。
2. 健康检测:- 鼓励人们定期进行高血压筛查,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和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
- 在社区和医疗机构设立高血压筛查点,为人们提供免费或低价的筛查服务。
- 建立高血压筛查记录,帮助医生进行个体化管理和干预。
3. 饮食调理:- 提倡低盐饮食,鼓励人们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 推广健康饮食习惯,如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
- 鼓励人们选择清淡、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吃油腻和辛辣食物。
4. 运动健身:- 鼓励人们积极参与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 组织健康俱乐部或社团,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和培训课程。
- 增加运动场地和设施,方便人们进行运动锻炼。
5. 心理调适:- 设置心理咨询服务,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情绪管理和心理支持。
- 组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 鼓励人们参与社交活动,增加社交支持和情感交流。
6. 定期随访:- 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档案,定期进行随访。
- 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提供个体化的管理和治疗建议。
- 加强高血压患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形成相互监督和支持的氛围。
通过以上干预方案,可以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使人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医疗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进展。
同时,需要加强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个人的合作,形成多方共同努力的局面。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为了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的健康生活方式,并探讨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一、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高血压患者应该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加工食品、咸菜、油炸食品等。
饮食应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为主,适量摄入低脂肪的牛奶、鱼类以及富含维生素C和钾的食物。
此外,限制饮酒和咖啡因摄入也是必要的。
二、适度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对高血压患者很有益处。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帮助降低血压。
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和太极等。
在开始锻炼之前,患者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并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三、减轻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高血压的加重和不良的健康结果。
高血压患者应该学会放松自己,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应对压力。
常见的放松技巧包括深呼吸、瑜伽、冥想和听音乐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和寻求心理咨询也有助于减轻压力。
四、戒烟和限制咖啡因摄入吸烟和过量摄入咖啡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戒烟并限制咖啡因的摄入。
戒烟不仅可以改善血压,还有助于减少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同样地,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两杯咖啡。
五、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该定期检测血压,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自行购买一台血压计在家进行监测,每天记录血压数据,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六、心理支持的重要性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这些情绪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参加支持小组,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来获得支持。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对于控制血压、减轻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减轻压力、戒烟限咖啡因摄入、定期监测血压以及接受心理支持等措施,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高血压,保持身体健康。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咨询:为患者提供关于高血压病情、治疗、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和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高血压。
2. 健康评估: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心率测量等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治疗方案。
3. 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以有效控制和管理高血压。
4. 药物管理:监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疗效,提供用药指导和咨询,帮助患者正确按时服药,避免药物副作用和交叉反应。
5. 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健康饮食指导,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体重、控制血压,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高血压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7. 定期随访:通过电话、网络或面对面等方式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干预
中医健康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和辅助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
医健康干预方法: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血压与肝火旺盛有关,因此应调理肝火。
患者应避免
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2. 中药治疗:中医常使用一些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如天麻、丹参、山楂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
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内关、太冲等。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血压升高的症状。
常用的按摩穴位有风池、内关、涌泉等。
5. 气功练习: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体内能量的方法,可以帮
助患者放松身心,平衡体内的阴阳,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常用的气功练习有四正气功、五禽戏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健康干预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不同的患者可能
会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接受中医健康干预之前,建议患者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健康干预不能替代西医的治疗方法,患者仍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症,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希望对患者及其家人有所帮助。
一、健康饮食1. 控制盐的摄入: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每日摄盐量不宜超过6克。
2. 低脂饮食:患者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选择低脂食品,如蔬菜、水果等。
3. 增加纤维: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血压。
4. 控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应适量饮酒或者戒酒。
二、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患者可以选择以下运动方式进行锻炼:1. 散步: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散步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2.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心血管系统,有助于降低血压。
3. 瑜伽:瑜伽可以帮助患者释放压力,放松身心,降低血压。
三、生活习惯1. 合理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血压。
2. 戒烟限酒:戒烟和限酒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烟草和酒精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减压放松:学会减压放松,通过阅读、听音乐、做按摩等方式,有效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降低血压。
四、定期检测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压,以监控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定期体检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及时处理。
五、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按医嘱规范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避免自行增减药量,以免引起药物副作用或者血压波动。
六、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建立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健康管理师的高血压干预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
作为一名健康管理师,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相关的预防干预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高血压干预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控制和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调整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高血压患者重要的干预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饮食干预建议:1. 低盐饮食:控制摄入盐的量对于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
建议限制盐的摄入量在每天不超过 5 克,避免食用高盐食品和加工食品。
2. 多摄入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建议多食用水果、蔬菜和全谷食品。
3. 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加剧高血压。
建议减少红肉、奶酪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二、规律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控制和预防高血压起到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锻炼干预的建议: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加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 阻力训练:通过进行肌肉阻力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代谢率,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
建议每周进行两次肌肉阻力训练。
三、心理调适心理健康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干预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心理调适的建议:1. 压力管理:高强度的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放松练习、冥想、艺术创作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2. 支持群体:加入高血压患者的支持群体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交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生活压力。
四、药物治疗一些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降低血压。
然而,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持续定期监测血压和调整用药剂量。
总结:健康管理师在高血压干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规律锻炼、心理调适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管理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并指导患者逐步改变生活方式,以获得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干预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
本文将从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的内容(1)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2)药物治疗教育:告知患者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3)生活方式教育:强调戒烟、限酒、低盐饮食、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等方面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4)自我监测教育:教授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健康教育的形式(1)个别教育: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一对一的教育。
(2)集体教育:组织患者参加健康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可视化教育:利用宣传册、视频、动画等载体,形象生动地传授疾病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4)家庭访视:医护人员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二、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1. 社区护理干预的内容(1)病情监测:定期监测患者血压,评估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紧急情况。
(2)药物管理:协助患者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药物,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
(3)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等。
(4)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5)健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6)并发症预防:指导患者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如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
作者:向燕萍,袁红,张丽华,李俊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湖北荆州434020【摘要】目的评价健康促进在社区控制高血压中的效果。
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荆州市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选择社区中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重点目标人群,未患高血压的社区居民为一般目标人群,设计并开展以社区、家庭、患者为中心的系统的健康促进活动。
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91.4%,控制率达69.9%,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率达94.5%;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为296.22/10万,较2004年下降7.86%。
结论:将健康促进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高血压的控制切实有效。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健康促进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危险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病正在不断影响社区群众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关资料报告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8%,高血压患者约1.6亿。
在第二届“21世纪心血管病防治论坛”上,专家一致认为,高血压仅仅依靠医院门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和对患者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高血压的蔓延[1]。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荆州市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以健康促进为切入点,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工作,尤其是在社区控制高血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干预对象①重点目标人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35岁的常住高血压患者875人,其中男493人,女382人;②一般目标人群:辖区内常住居民91526人,其中男45885人,女45641人。
1.2 干预策略和方法1.2.1 干预目标①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②提高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改变率。
③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④充分调动患者主动治疗的积极性,坚定长期治疗的信心,合理用药。
1.2.2 政策与制度保障①中心在辖区内每2~4个居委会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与各站每年签定目标责任书,将社区健康促进纳入社区日常工作。
②2004年起荆州市卫生局将社区控制高血压(简称控高)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控制中心综合管理目标考核中。
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实施“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
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每年至少进行2次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培训。
⑤向社会公布无烟社区、无烟家庭评定标准,督促全区人群进行监督。
1.2.3 干预方法①一、二、三级预防措施。
组织经过培训的调查宣传员,入户进行高血压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并定期向社区居民逐户发放宣传品,内容包括:高血压流行现况、主要危险因素、高危人群、主要症状预防措施等,实行35岁以上患者首诊免费测血压制,定期对社区的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体检、咨询、健康指导[2 3];②建立社区与专科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从而使社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有良好的信息沟通。
社区确定专门人员建立高血压门诊,不定期请三甲医院心血管专家对社区医生进行心血管疾病专业指导,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及进行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和义诊。
每月组织一次专科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座谈会,解决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信任;③药物治疗指导。
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指导并督促患者正确用药,及时在健康档案中记载患者用药情况,以便系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④改变生活方式。
为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包括戒烟、减轻体重、减少酒精及盐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减少食物中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含量、适量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
⑤建立高血压俱乐部,制订详细的章程,规定病友的权利和义务,活动一切自主,形式多样活泼,具有参与性与亲和力。
如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有奖知识竟猜活动,乒乓球比赛、卡拉OK大赛、环湖集体步行锻炼等。
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在病友活动中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彼此了解,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改变高血压患者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提高治疗的顺从性;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23个居委会主任、血压测量员、84个居民小组长、健康志愿者开展多层次健康促进理论教育和项目干预操作技能培训;⑦利用每年的“世界高血压日”、“世界卫生日”、“计划免疫日”、“世界无烟日”和“心、脑血管防治宣传周”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开展高血压咨询、测量、治疗。
⑧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健康教育资料免费取阅处,居委会黑板报每月1期,地方电视台专门设立健康频道,晚报设立卫生园地专栏[4]等。
1.2.4 质量控制与评估①每年进行工作评价,内容包括对社区血压免费测量,无烟社区、无烟家庭及烟草销售量的评定;②开展社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时点调查,高血压患者控高KAP(知识、态度、行为)时点调查;③开展社区高血压三级控制管理评估[5]; ④开展社区居民食用盐量“三日盐调法”调查;⑤每季度召开1次社区控高干预工作例会,请专家指导,每年举办1次社区控高干预工作交流会。
1.3 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建立了社区控高工作模式荆州市卫生局2004年起将社区控高工作纳入医院疾控综合管理目标,社区控高与社区卫生服务及慢性病控制结合,进入常规业务范围,已纳入疾控中心、慢性病科总体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指导,社区居委会执行的社区控高模式,达到预期目标。
2.2 实施控高模式在一般人群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广泛的宣传,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2004年至2008年新发现高血压患者分别为1219、826、507和491人,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复诊患者数分别为816、1584、2121和2704人,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
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爱自己和防治慢性病日益受到辖区居民的重视。
2.3 延伸与扩展了社区控高工作荆州市卫生局于2006年将社区控高工作由8个试点社区扩展到全市22个非试点社区。
2006年9月起开始了社区高血压三级管理工作,促进了本市控高管理工作的进展。
2.4 高血压患者控高KAP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各项危险因素知晓率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高行为的形成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高血压患者875例危险因素知晓率表2 高血压患者875例干预前、后生活行为变化比较2.5 高血压的控制与管理经过5年的高血压干预,高血压患者875例的管理率达91.4%,控制率达69.9%,定期测量率达88.6%,其中94.5%为主动测量。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见表3。
2008年辖区内心、脑血管病病死率为296.22/10万,较2004年的心、脑血管病病死率(320.86/10万)下降了7.68%。
表3 高血压患者875例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例(%)3 讨论2004年由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以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探索融入健康促进的办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选择了辖区内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875例为重点目标人群,普通常住居民91526例为一般目标人群,针对他们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发病率高等问题,开展了以社区、家庭和患者为中心的系统的健康促进活动,包括建立多部门合作,建立高血压日常管理模式,在社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营造支持性环境,对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健康公共信息等。
经过5年干预,试点区高血压患者控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缺乏运动,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患者施行社区干预治疗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另外,我们在干预行动中发现,通过学习高血压医疗知识,能转变患者的不良态度和不良行为。
因此,卫生知识水平对行为态度产生了积极作用,能让其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良性发展。
国外把社区高血压的防治计划和初级保健结合起来,由家庭医生和护士有针对性地指导居民,从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6 7],这种管理干预的工作量大,但医患关系较好,从而使高血压患病率下降,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0年3月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在这5年控高的健康促进工作中,我们深刻感受到:①高血压的干预和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及居民的大力配合外,政府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应该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重视以高血压等为代表的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制定并出台相应的卫生支持性政策和干预策略,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社区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网络,降低患病率,切实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②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高血压群体防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积极运用健康档案、健康调查、健康教育干预管理规范治疗等手段改变居民的不健康行为,进行慢性病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应发挥社区各部门如卫生、教育、居委会、妇联、新闻媒体等协调与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性环境。
③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应该功能分明,各司其职,互相补充,通力协作是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
④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提高[8]。
【参考文献】[1]吴锡桂. 中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及发展趋势[J]. 中国高血压病杂志,1995,3(增刊):7 13.[2] 孔灵芝.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与社区卫生服务[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1):35 38.[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高血压杂志,2000,8(1):94 102.[4] 刘力生,实用高血压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 17.[5] 钟文玲,薛长镐,陈铁晖,等. 三明市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干预对策[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1):35 36.[6] 刘明春.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9):28.[7] 滕世助,何关松,许茂林.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做法和建议[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4):68 69.[8] 刘继红,田秀珍,孙力光,等. 北京市石景山八角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