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最穷的一个王朝 东周天子竟然穷到没钱办葬礼
- 格式:docx
- 大小:5.39 KB
- 文档页数:3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东周赧王:中国古代历史上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
导语:周天子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方的统治者,从立国便开始将土地分封诸侯,封到东周末年,周王自己都只余下王畿周围一小块地方。
跟战国七雄自是
周天子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方的统治者,从立国便开始将土地分封诸侯,封到东周末年,周王自己都只余下王畿周围一小块地方。
跟战国七雄自是不能比,就算小诸侯的国君,都比周天子牛气。
名不符实的共主之名,也只能作为自我安慰之辞。
最后的天子,周赧王,姬延,在位五十九年,不可谓不长,然,从他谥号“赧”字,就能看得出来,他确实是很该羞赧的,完全没有面目见列祖列宗啊。
周朝七百九十一年基业,在他手里,终是雨打风吹去。
本来周天子只余了最后一点地,看尽诸侯脸色,空有天子这名却过着悲催的生活,到了赧王那里,最后一块地都分成东西两半——由东周公和西周公统治——需要辩证一下的是,此东周与西周,与我们平日所称的西周东周不同,后者是朝代,后人为研究方便而划分的;而前者,真的就是当时两个小国——赧王就寄人篱下生活在西周国。
东西周两小国本是兄弟之国,却是相互攻伐,打来打去……这也正常,当下诸侯,若论来源,有几个不是姬家或开国功臣们的子孙呢……不都要拼个你死我活么?
赧王就在这种时势之下,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对于那些理论上要听自己话的国君们,谁也不敢得罪,只好都陪着笑脸。
靠几个还能办事的大臣,在那乱世之中,今天忽悠一下这个公、明天忽悠一下那个候,苟延残喘——甚至连个平民都不如……平民尚且能凭军功而耀祖,再不济,也平平淡淡过着生活。
而他,顶着那高的头衔,想维系最后一点荣耀而难成,凄苦之心,谁能理解呢?
生活常识分享。
上古野史周王室曾穷得连先王都葬不起?话说周王室国祚百载,也是富有四海,但曾有段时间闹经济危机连先王崩逝,风光下葬的钱都没有,这毕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皇帝就是东周第七代君主周顷王姬壬臣,周襄王的儿子,在位五年没什么政绩,却在父亲死后闹了个很大的笑话,让人们把周王室狠狠地鄙视了一次。
闹这个笑话的缘由很简洁:没钱。
公元前618年,周顷王上位。
周室东迁以后,王畿也就两百多公里,领地原来就很小,收不了多少赋税,原先还有诸侯献贡,可王室衰微以后,天下诸侯越来越不把他们当回事儿,自己的钱都不够花,还哪有闲钱养这么个废物,这时候王室开销主要就靠王畿内的赋税了,原来钱就不多,但周顷王的父亲周襄王大方的可以,子带之乱平定以后,为报答晋文公正乱的恩情,竟然一下子把原地、温地、阳樊、欑茅四块地方赏给晋文公,王畿更是缩水一半儿,收上来的赋税就更少了,不到两百公里的地方,不但要供奉天子及其亲眷,还要供给那些吃饱了饭没事儿干的大臣。
周襄王又很爱面子,凡事都不愿马虎,真正的虎死威不倒,可钱就那么一点,哪儿经得起一再折腾,自然是越花越少,在位三十来年,家底折腾个洁净,导致儿子周顷王上位后,都恨不得一个子儿掰成两半儿花。
由于没钱,在位五年什么事儿都不敢干,只关着家门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间或嫁个闺女,还能猛捞一笔,可是闺女究竟有数,诸侯们能有资格娶王姬的也就那么几个,这样下来,周顷王的手头就更加紧急了。
公元前614年春天,周顷王死了,儿子周匡王姬班上位,大王死掉必定是要隆重安葬的,可是办白事要用钱,周室这会儿是穷的连点丧葬费都拿不出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低下名贵的头颅,准备向诸侯们借点钱,可跟谁借呢,虽说天下姬姓诸侯有那么几家,但天子向下臣借钱,总有点不大好张口,关系太远的说出去实在很没面子,就这么想来想去,想来想去,最终想起个人来。
姬姓世袭族长,天下最懂礼仪的鲁国。
鲁国关系还比较近,亲戚间相互帮帮忙应当没什么,于是抓紧派大臣向鲁文公借钱。
中国历史五大抠门皇帝最后一个令人吃惊中国历史五大抠门皇帝最后一个令人吃惊中国历朝历代出过几百位皇帝,他们是全天下最有钱的人,按道理可以随便花。
但恰恰相反,还真有这么五位皇帝特别抠门,今天钝刀君为大家揭秘中国历史五大抠门皇帝,最后一个令人吃惊。
汉文帝,做为缔造了文景之治盛世的汉文帝,还算是极好的明君,一件龙袍能够穿着一年多,衣服到处就是补丁,经常穿草鞋上殿,不舍不得所造阳台,可以说道倒霉至极,但同时也算是一个简朴的明君。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他以节俭著称,也可以说抠门。
据历史记载,杨坚的乘舆与日用之物,破损后修补再用,轻易的不换新,还将自己的旧衣服送给太子穿,可以说特别抠门,却也不失明君的典范。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存有一次公主穿着了件崭新外衣,上面都就是色彩艳丽的孔雀毛,他就严苛斥责公主,叫做公主以后严禁穿这样华丽的衣服,这就是对身边人的倒霉建议,对于自己更是如此。
存有一次他半夜醒过来,想喝羊肝,迟疑半天不敢命令,身边侍卫反问他想要喝什么,现在马上去办。
结果他说道“我若就是说道,每天必存有一只羊被杀死”,还是没喝。
宋仁宗赵祯,每天他都加班很晚,又累又饿,想吃婉羊肉汤。
皇帝想吃羊肉汤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但他忍着不说,皇后知道了,就劝他喝羊肉汤,结果他摇摇头还是说不吃。
又有一次考虑皇宫太小了,想要扩建皇宫,就跟臣民们商量,结果臣民们拒绝了他的要求,最后还是他让步了,没有继续强制扩建。
清朝道光皇帝,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
存有一年因为皇后过生日,他招待群臣,却想不到大臣们只喝了一碗打卤面,身上的龙袍溃了踢几十个补丁,看到大臣穿新衣服,心里就很不高兴。
但实际他与上面四位皇帝较之,并没明君简朴的典范。
周赧王:周朝末代君王,亦是最穷天子皇帝贵为天子、一国之君,按理说是衣食无忧,贵不可言。
即便是末代帝王,在位期间至少也可混个衣食无忧的。
但凡事都有个例外,而周赧王就是这个例外。
他在位时,周朝早已光辉不再,甚至穷困到连军队都组建不起,还为此欠下巨额债务。
最后,还被人最债,真的悲剧到极点了。
大家都知道“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这位倒霉的周赧王。
事情是这样子的,战国时期,周天子就是个摆设而已,战国七雄都没人把他放在眼里。
后来,秦国崛起了,东方六国才又打出周天子的旗号,联手对抗强秦。
公元前256年,秦国大举伐韩,相继夺取阳城和负黍,逼近周赧王蜗居的王城。
周朝君臣一片慌乱,不知如何是好,生怕秦国一个顺便,把自己也给灭了。
就在此时,楚国派使者向周赧王献计,以天子之名义,召集六国联军共击秦军,才可自救。
于是,周赧王居然真的下诏约定时间,联合六国,集中兵力攻秦。
真不知道周赧王当时从哪来的自信,认为自己的诏命还管用,各国都会为此来和他一起去摸强秦的屁股。
姬延起兵抗秦的决心定下之后,就与西周国文公姬咎一起行动,好不容易通过战争动员,把西周国的兵力集合起来,总共只有五六千人。
这么一点人马,当然不能单独攻打秦军。
四年前,白起一个晚上坑杀的赵国降卒就有四十多万!这且不说,姬延虽然招募了五六千人,但国家太穷,既无战马,也无粮响,只好想出一个借贷的法子,由姬延以天子的名义向国中的地主富商立下字据,借取钱粮,权充军晌,约定打了胜仗回来,用战利品连本带息,一并偿还。
这样,算是多少筹到了“王师”必需的军费,人吃马嚼有了保障。
于是,姬延下令这支队伍开赴伊闽(洛阳市龙门一带),等待诸侯军队到来之后,企图切断秦军退路和粮道,让正在东部攻打赵国的赢缪大军,既得不到补给,也无法撤回秦国。
然而,韩赵两国当时正受赢摆大军的攻击,自顾不暇;魏国去年为救赵国而惨败,不敢出师;齐国一直作为秦国“远交近攻”战略中的“远交”友邦,当然不愿出兵。
唯有楚燕两国各派一支军队,前来赴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作为帝王却穷到爆连6000人的军队都养不起导语:王姬延是周朝最后一任君王,于公元前314至公元前256年在位,统治周朝58年。
周赧王作为周朝在位时间最长(史上第三,仅次于乾隆、康熙)的君王王姬延是周朝最后一任君王,于公元前314至公元前256年在位,统治周朝58年。
周赧王作为周朝在位时间最长(史上第三,仅次于乾隆、康熙)的君王,本有大好时光治理国家,但奈何生不逢时,当时的周朝已经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周赧王死后,东周政府宣告倒台,几年后秦军又消灭了东周公国,于是周王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周赧王继位的时候,东周政府已经没有了当初那般强大,中原诸侯各自为政,战争连年,即使是最弱的韩国,其实力也远远大于周王室。
而周赧王能统治的只不过是几十座城池,几万人口罢了,空有国家总统的名号,实际上还不如个省长。
当时秦国居西,连年东征,因为实力强大,不曾把其他诸侯放在眼里,其君主秦昭王又有吞灭天下的雄图大志,故周赧王很是忌惮。
周王室不具备任何进攻或者防守的实力,一直是以赵、韩、魏三个国家作为屏障,只求自保。
随着战国战争拉开最后的序幕,诸侯再也无法抵抗秦国,尤其是长平之战后,唯一的东方大国赵国也倒了台,眼看着秦军越打越近,周赧王很是慌张。
后来楚国为了抵抗秦国,企图借助周天子的旗号打响战争,于是楚王派遣使者去洛阳,告诉周赧王自己的想法,周赧王大喜过望,满口答应,等楚国使者离开后,他就开始组织军队。
因为周王室并不强大,周赧王凑来凑去也只找了6000人,人虽有了,但军队的开支又成了问题。
周赧王连自己都养不起,又怎么可能拿钱去供养军队?好在当地的土豪慷慨解囊,资助周赧王,这才使军队有了武器、铠甲、粮食,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史上最低成本的王朝灭亡一条绳子和一床被子
导语:在中国所有帝王中,宋武帝刘裕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狠角色”,他曾命人用一根绳子活活勒死了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然后谎称皇帝暴毙而亡。
三年后
在中国所有帝王中,宋武帝刘裕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狠角色”,他曾命人用一根绳子活活勒死了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然后谎称皇帝暴毙而亡。
三年后,他又命人用一床棉被活活捂死了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刘裕自幼家境贫寒,没正经读过两天书,但对骑马射箭、舞强弄棒极为喜爱。
后因机缘巧合,跑去参了军。
而军队,成为了他事业的起点。
在军队里,刘裕作战勇猛、机智勇敢,多次打败劲敌,屡立战功,因此迅速成为了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的一员悍将。
当他将起兵闹事的桓玄彻底打败后,晋安帝司马德宗对刘裕更加器重,封他为宋王,地位上升到接近顶峰的位置。
此后,刘裕一鼓作气,先后灭掉了南燕、后秦、使东晋帝国的边防得到了巩固。
可以说刘裕为东晋的社稷安危立下了汗马之功,而朝中亦没有了能与他分庭抗礼的人,所以刘裕动起了“做皇帝”的念头。
刘裕本想等安帝死后再扶立一个傀儡皇帝,然后逼迫新皇帝“禅位”,进而夺取皇权。
但是安帝身体十分健康,精力也很旺盛,在刘裕看来,大有“长命百岁”的迹象,这让刘裕甚为焦急。
于是,他在时机成熟、一切准备就绪后,派杀手用绳子活活勒死了晋安帝,并谎称皇帝暴毙而亡。
安帝死后,其弟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晋恭帝。
恭帝即位之初,就非常明白他只不过是刘裕所拥立的傀儡,同时也深知刘裕那宛若虎狼蛇蝎的本性,所以恭帝一直小心翼翼,以求保全性命。
生活常识分享。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十一集:周王室衰落周穆王是西周的第五位商王,经过数代的经营,西周王朝在周穆王时期达到了鼎盛,东到大海、北到辽宁,西到甘肃、南到江汉流域,都处在西周的控制之下,国家的各项礼仪制度已然定型,整个社会秩序稳定、国力强大,作为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周穆王四处征讨、巡游,肆意炫耀着王朝的武功与实力,然而王朝的危机正是在这强盛繁华之下渐渐生成,其起源显然与周穆王征讨西北部落戎狄有重要的关联。
在商周时期,中国西北地区,尤其在贺兰山这个地方也基本上是西戎,各个民族都在这繁衍生息过,他们最主要的一个生活的一个场景就是狩猎,在西方的戎部落与北方的狄部落一样都被西周王朝视为最落后的民族,在古文献的一些记载中,戎狄部落世代居住在周朝九州之外的荒远地区。
西周时期见诸史籍的蛮、夷、戎、狄诸族有不下数十种,这些中原地区的周边族群与华夏族群的关系简称为夷夏关系。
西周国力强大、威震四裔,许多周边族群臣服周朝,他们按照周王朝的规定需要定期向周王室上贡,然而,这种关系在周穆王时正面临着巨大的破坏,周穆王好大喜功,打算进一步控制戎狄,他以犬戎首领不按时朝见上贡为名征讨犬戎、炫耀兵威,这种事不仅引起戎狄部落的普通抵抗,也引起周朝内部有识之士的担忧。
结果破坏了周德,后来远方就不再来了,觉得他没有德了,这实际是周人一直宣传的一个德治思想,就认为周穆王的这种彰显武功的行为破坏了他们这种德治的思想。
周穆王死后,依次即位了是共王、懿王、孝王、夷王,他们被称为中期四王,中期四王仅能守成,然而,周穆王西征后,戎狄部落反而更加强大,反过来不断侵扰周朝,出现了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以为苦,更要命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外部祸患更具杀伤力的隐患正在不断加强,周朝的内部出现了危机。
通分封制和宗法制度,西周王朝建立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格局,依靠着地方诸侯的辅助,周王室实现了对一个领土广大的王朝的掌控,然而,西周分封制度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赋予诸侯高度自治权力,诸侯在诸侯国内有其独立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很容易发展自己的实力,诸侯实力的增强,一方面能够给西周王室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它们的离心力也日益加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上最穷的君王竟是他居然欠了一屁股的债导语:中国的规模性借贷起于何时,不清楚,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肯定已很普遍。
而且古代中国第一次发行债券,就在战国末期。
有个跟“债”字有关的成语...中国的规模性借贷起于何时,不清楚,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肯定已很普遍。
而且古代中国第一次发行债券,就在战国末期。
有个跟“债”字有关的成语,叫“债台高筑”。
这就是战国时候的事儿。
事情发生在东周最后一个王——周赧王的身上。
周赧王那时候还顶着个“周天子”的虚名,实际上只是个小国的国君,忽然被六国诸侯说动了心,拼凑了5000多兵马,要和诸侯联合去打秦国。
可是他太穷,就连这5000人的粮饷、武器都凑不齐,只好向境内的富户借钱,给了他们出具了借券,答应在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后来,他们这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和秦军交手,无功而返。
富户们见周军回来,都手持债券跑来向周赧王讨债。
周赧王哪有钱还?于是富户就闹起了群体事件,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
周赧王给吵得死的心都有,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去避债。
周人就把这高台叫做“逃责台”(古汉语“债”“责”相通)。
所以说,中国第一个发行债券的,是周赧王。
“赧”(nǎn)字有个“赤”字旁,是因羞愧而面红耳赤的意思——看来,周赧王毕竟还是有羞耻心的,还不上钱,脸红了好几千年!周赧王发的债券,其实叫“别券”,是古代的借款协议,形状可能和古代调兵用的“虎符”差不多。
一块竹片上面刻有借贷双方姓名、借款数额、还款日期,然后一分为二,各执一半。
还款时双方要拿出来“合券”,还完了钱,要销毁,整个程序是很讲信用的。
估计那时候的古人,还很淳朴,故意欠账不还的不多,所以借钱都是信用借贷,几乎没有抵生活常识分享。
相传“悬棺落,周朝亡”为何姜子牙悬棺摔落后,周朝便会走向灭亡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或牧野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时被封半生寒微的姜子牙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所以又称吕尚。
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有人说,姜子牙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
商纣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
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姬昌。
有人说,姜子牙乃一处士,隐居海滨。
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时,姬昌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姜子牙之名而召请他。
姜子牙也认为'听说姬昌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姬昌,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姬昌。
姬昌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虽然姜子牙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姬昌、姬发之师。
关于姜子牙兴周八百年的传说,有两个。
第一个传说,就是周文王为姜子牙拉车,共拉了八百零八步,所以姜子牙便说:“我可保你周朝八百零八年的江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最穷的一个王朝东周天子竟然穷到没钱办葬礼
导语:西周的时候,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宗主”的权威,列国虽然不敢在表面上违抗王命,但是私下互相吞并的事情却越来越多。
周幽王姬宫湦战败身亡,
西周的时候,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宗主”的权威,列国虽然不敢在表面上违抗王命,但是私下互相吞并的事情却越来越多。
周幽王姬宫湦战败身亡,儿子周平王接任。
日子更不好过了。
这不,公元前770年,当时周朝的首都镐京发生了地震,加上戎、狄等外患时时都在威胁,周平王只能东迁,但时这个时候面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钱。
经济窘迫的周王室只能派人去鲁国"求赙"、"告饥"、"求金"。
据《左传》记载,周平王姬宜臼死后因为没钱办理丧事,曾派人到鲁国,求鲁国能给予资助。
而周桓王姬林死的时候,因为一直没有钱来办理丧事,结果葬礼竟拖了七年。
周襄王姬郑死的时候,也派人去鲁国求鲁国给予金钱资助来办葬礼。
这原本是诸侯国对王室的"贡礼",现在却要王室反过来去求了。
周襄王即位后连乘坐的车子都没有了,只好又派人去鲁国索取。
其实,这时候的老大就像现在的联合国一样,看上去好像是老大,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权力,做啥事都得看下面的眼色,而人家还可以随便拒绝交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周平王东迁后,王室拥有现在河南西北部地区,只有大约600里方圆。
其后王室又将北部地区赐予晋国,虎牢以东地区赐予郑国,陕西赐予虢国,而允姓的戎族又占领了南部地区,东周王室直接掌握的地区也就在一二百里左右,略相当于一个中等的诸侯国。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