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班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的艺术才能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活动既可以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美的冲动,又能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
”因此教师应重视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开启幼儿美术创作的大门。
作为幼儿教师该如何充分挖掘幼儿绘画的潜能,拓展幼儿的创造力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总结,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美术的首要前提,因此调动幼儿的兴趣是美术活动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学会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因势利导。
我国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
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童心本性,幼儿虽然喜欢画画,但对美术的兴趣却是不持久的和易转移的,因此,把游戏活动和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例如在画“梯子”一课中,幼儿兴趣不大,即使是教师手把手的教也不容易画好,但是利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可以让幼儿先了解梯子的形状结构,然后教师可在地上设计先画出一颗大树,树上贴满了桃子图片,去摘桃子需要画上梯子,让幼儿排好队,依次跟着老师在地上画出接在一起的长梯,最后大家踩着画好的梯子摘到了桃子。
这节活动,每个幼儿都画的很投入,生怕自己画的线断了或歪了,而使梯子接不下去,大家都是主动热情的学习。
即使是在地上而不是纸上画,也让幼儿较快较好的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
同样可以画铁路开火车等等游戏活动,使呆板的课堂变成尽情发挥的地方,让幼儿快乐的学到知识。
除了游戏的形式之外,还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引进故事和音乐,我非常重视美术活动中的音乐选材。
比如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有模拟动物叫声的歌曲,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应用在美术课堂设计中,来吸引住幼儿。
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更应该注重这一点,如,故事配画课堂中《小苹果树请医生》为例,故事和音乐《啄木鸟》贯穿整节活动,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引起幼儿学习兴趣,接着提出问题让幼儿们去思考“小苹果树长虫子了,病了,树叶变成什么颜色的了?”然后出示的图片让他们观察,了解它的特征,接着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啄木鸟把小树的病治好了,后来长出新的叶子,结出了大大的苹果”,“它要请我们小朋友去吃苹果。
136学习版孩子的创造力是天生的。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的生长发育,改善大脑功能,挖掘儿童大脑的智力潜能。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强调美术对培养幼儿创新学习能力的价值。
他们认为,幼儿美术活动是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为幼儿创造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
对幼儿来说,美术活动不仅仅是学习,更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
一、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大自然,它就似一座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无时无刻不为孩子们提供着丰富的活动资源,让孩子们有广阔的空间进行玩耍、探索。
在幼儿认知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刻,教师不能只将教室作为主要的活动场地,应该带孩子们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与大自然有切实的体会接触,通过自己主动在未知的世界中探索,认识自然,发现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创造热情。
幼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用眼睛看、多用耳朵听、多用手去触摸、多去做各种尝试,来丰富孩子们的认知。
只有让幼儿亲身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通过多个角度真实地与大自然交朋友,才能让孩子们对生活有更切实的体会和感悟,才能够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美而后进一步去创造美的能力。
这一切是仅凭语言或者图片远远不能够实现的。
如果只是让幼儿坐在教室里,机械的模仿老师示范画,缺乏亲身体验,就严重束缚了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将大自然赋予幼儿最天真的快乐束之高阁。
二、创设适合的环境。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中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自由的创作环境,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他们所知所学,将他们所想的展现出来。
在一次“画一画你心中的春天”绘画活动中,我先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舒缓和煦的音乐,营造出春天的氛围,随后对孩子们说道:“大家听,这段音乐是不是很有春天的感觉呀,你们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一起伴随着这段音乐画一画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吧。
”随后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纷纷开动画笔画了起来。
幼儿绘画活动创造力培养的实践报告在当今这个创新时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绘画作为一种直观、生动且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探讨如何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通过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一、创造力的内涵及价值创造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观点等方面的能力。
在幼儿阶段,创造力的发展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绘画活动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策略1.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勇于尝试。
不限制孩子们的绘画题材、工具和材料,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
同时,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在绘画过程中犯错,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2.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1)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
(2)讲述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设置有趣的绘画主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创造力的关键。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孩子们关注事物的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1)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写生,观察大自然的美。
(2)提供丰富的绘画素材,让孩子们在观察中寻找灵感。
(3)开展绘画比赛,鼓励孩子们在观察中寻找创新点。
4.提高孩子们的绘画技能绘画技能是创造力的保障。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孩子们的技能培养:(1)教授基本的绘画技巧,让孩子们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
(2)开展绘画交流活动,让孩子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定期举办绘画展览,展示孩子们的成果,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实践案例及分析案例一:某幼儿园开展“我的梦想”主题绘画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绘制出自己心中的梦想。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时期是拓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美术活动作为一种造型和色彩艺术,其创造力的表现是美术活动本身的一个表现。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想象之大胆是成人所不及的,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看我们成人怎样去启发和引导。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的。
一、创设环境氛围,激发创作的欲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给他们创设一种能激起创作欲望的艺术空间,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情绪和认识,美术活动恰恰能把幼儿带到一个美妙的情感世界中,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美、感受美、陶冶性情。
继而产生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
幼儿夸张、稚嫩甚至滑稽的作品就跃然纸上了。
因而鉴于幼儿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活动室内外的装饰、美化,一定要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制做立体感较强,色彩鲜艳的墙面,如“动物世界”“宇宙星空”等孩子感兴趣,能够引起幼儿兴趣与共鸣的。
并且要根据幼儿的情感需求经常更新。
此外,班级里的美术角对幼儿美术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美术角的创设和布置能激起幼儿参与创作的热情,如:在美术角中放置一些颜色鲜艳的卡纸、蜡光纸、皱纹纸、即时贴、毛线、纽扣等,启发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加以运用、剪贴、添画,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其次,要投放多种绘画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在绘画中体现出多样化.二、积累感性经验,丰富创作源泉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美术创造的源泉,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主要依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树林、小鸟、人们的生活劳动场景”等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创作离不开生活,幼儿最乐于、最善于表现的就是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即使是“想象创作”,也同样依赖于对生活的体验和表象的积累。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绘画艺术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活动背景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我园特举办了一次绘画艺术教研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绘画艺术,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并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本文将详细记录活动过程和成效。
活动内容步骤1: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开始前,我们播放了一段有关绘画的动画片,引导幼儿们思考绘画的作用和意义。
随后,我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出一些与绘画相关的问题,例如:如果你可以画一只会说话的恐龙,你会画什么样的恐龙呢?步骤2:示范与引导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我们示范了几种简单的绘画技巧,并详细解释每种技巧的运用方法。
同时,我们还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图片展示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和颜色运用。
通过这些示范和引导,幼儿们对绘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步骤3:自由创作在示范与引导之后,我们安排了自由创作的时间。
每个幼儿都拿到了一张白纸和一盒彩色铅笔,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画面。
同时,教师们也在一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步骤4:集体展示和点评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集体展示和点评。
每个幼儿都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向其他幼儿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教师们在点评时,重点关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活动成效培养审美情趣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对绘画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
他们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对颜色运用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幼儿们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提升创造力在自由创作环节中,幼儿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他们画出了各种奇幻的形象和场景,展示了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意。
这次活动激发了幼儿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兴趣,为他们的创造力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结语通过这次绘画艺术教研活动,我们成功地培养了幼儿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幼儿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发展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一、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1.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如水粉、蜡笔、彩笔、油画棒等,让他们自由选择和尝试。
2.创设轻松的氛围:在绘画活动中,老师要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能够放松心情,大胆创作。
3.鼓励表达: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要限制他们的思维,也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作品。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1.观察幼儿的绘画兴趣:每个幼儿的兴趣和特长都不尽相同,老师要善于观察,发现他们在绘画方面的兴趣和潜力。
2.个性化指导: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老师要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
3.鼓励创新: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不要拘泥于传统,勇于创新。
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发现生活中的色彩和线条,为绘画创作提供素材。
2.教授观察方法:教授幼儿一些观察方法,如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事物。
3.激发观察兴趣:通过举办绘画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幼儿观察生活的兴趣。
四、注重情感交流1.老师与幼儿的互动:在绘画活动中,老师要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创作过程中,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2.鼓励同伴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五、适时进行评价与反馈1.肯定幼儿的进步:在绘画活动中,老师要关注幼儿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提出建议: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3.避免过度批评:避免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过度批评,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记得有一次,小明的画作让我印象深刻。
他用油画棒在画纸上涂抹出一片五彩斑斓的海洋,虽然颜色有些杂乱无章,但你能感受到他那份对色彩的热爱和对海洋的向往。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内心都住着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他们去探索、去表达。
一、激发好奇心孩子们天生好奇,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绘画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也是最易激发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
那么在绘画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呢?一、引导观察。
积累表象。
丰富创造素材《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
基于这一点,我在绘画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为创造积累素材。
如画《热闹的菜市场》前,我先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对门的菜市场,引导他们观察市场的布局、及市场中的气氛等。
回班后我组织幼儿画菜市场,幼儿的创作激情都很高,画出的农贸市场人多菜多,琳琅满目,一派热闹景象。
有的把自己想象成了卖蔬菜的,有的把自己和妈妈买菜的情景画出来……总之,小朋友的作品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童趣,充满了创造力。
这说明幼儿在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后,脑子里有了大量的形象、生动的感观印象,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充分,可谓“画之有物”。
二、传授方法,掌握规律。
拥有创造蓝本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
”一次,幼儿园的王老师在中班上课题研讨课《美丽的蝴蝶》,活动中老师主要指导幼儿学习用对称的方法对蝴蝶进行装饰。
课后研讨时有的老师认为,用统一的方法阻碍了幼儿的创造。
但我认为,不管是多么新奇的创造,其中都蕴涵着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对绘画方法、技能知之甚少,使幼儿的创造受到限制。
在教学中,我总是不断地向幼儿介绍各种构图、用色的技巧等,如各种线条、如何调色、如何运用不同色调、和基本形状基本图形的排列规律、用均衡或对称形式绘匦等,使幼儿在创造时有法可用。
在我教幼儿装饰蝴蝶时,虽然幼儿都用了对称的方法,但幼儿对选用基本素村、色彩方面形态万千,在单侧的画面中也用到了均衡等方法,表现出幼儿各自的想象与创造。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摘要】美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表达情感,提升幼儿的观察力,以及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创作,美术教育为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和可能性。
幼儿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还促进了综合发展。
美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更好地发展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创造力、审美能力、想象力、表达情感、观察力、自主探索、重要性、作用、培养1. 引言1.1 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美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学习观察和感知世界,发展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美术教育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将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通过学习和探索艺术,幼儿可以变得更加有创造力和自信,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艺术作品,学习欣赏和理解美的含义。
通过学习绘画、雕塑、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幼儿可以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幼儿经常会参观画廊、美术展览等活动,这样的体验可以帮助他们扩展视野,认识更多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艺术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比如通过比较、对比等方式,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点和品位。
除了学习欣赏他人的作品,幼儿还应该有机会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的创作,幼儿可以将自己的审美理念和情感表达出来,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养成
文章摘要:
绘画活动是发展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最有效的活动之一。
教师做好绘画活动的指导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过程
(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形成的环境。
1、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2、提供能满足幼儿创作需要的、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3、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活动。
(二)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
1、好奇心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源泉。
2、质疑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动力。
3、坚持性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养成的必备能力。
4、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新要素。
(三)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
1、,教师鼓励幼儿在自评中说出自己的绘画思路,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得以二次升华。
2、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的正强化行为有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
3、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以保护和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研究结果
实验证明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养成是很有效果的希望我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逐渐形成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
也希望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陪伴幼儿终身!
绘画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一种美术活动形式,是发展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最有效果的活动之一。
教师做好绘画活动的指导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大班的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呢?在平时的工作研究中,我总结了以下的经验。
一、研究背景
我国已经进入了21世纪,会学、乐学、主动学习是一切人材追求的目标,是孩子未来必须具备的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于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最具有可塑性。
这就使幼儿期成为了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
所以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也就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研究过程
(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环境
1、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和时间,激发幼儿主动地探索,质疑的兴趣。
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
要想培养幼儿的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就必须要有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安全感、自由感和自信心。
如:在活动中,如果有个别幼儿对主题不感兴趣,教师就应该酌情鼓励幼儿在其他感兴趣的主题上进行表现。
这样就使孩子们有了选择的自由。
而且创作自己比较有信心的作品,也能够使孩子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得以表现。
其次,当幼儿的选择得到了老师的理解与尊重的同时,孩子们的安全感也会油然而生。
2、提供能满足幼儿创作需要的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
在为幼儿提供美术活动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玩具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变换以及美术活动的进程,为幼儿提供递进性的玩具材料;玩具材料要全面,照顾到个别幼儿的需要。
这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
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表现需要,有利于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与方法。
3、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要结合幼儿的兴趣,选择幼儿喜欢主动探索的活动。
教师要用一颗有创造力的心和充满童心的眼睛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
幼儿活动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教师要想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首先得细心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然后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去选择教育内容,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动手动脑探索、质疑和对活动的兴趣,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
所以结合幼儿的兴趣选择教育内容,就成为了教师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如:有一次,我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在观察一只被捉住的蝴蝶。
他们很喜欢蝴蝶美丽的翅膀。
于是我就因此而设计了活动:《美丽的蝴蝶翅膀》。
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主动观察蝴蝶,细心的为心爱的蝴蝶设计了各种美丽的“衣裳”。
(二)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
1、好奇心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源泉
“这朵花真好看,我想看看他是怎么长的?”“那个小朋友的衣服真好看,我要仔细瞧瞧。
”“这幅画中的小女孩为什么哭呢?找不到家了吗?”鼓励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多问为什么,并把得出的结论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使其养成爱问为什么、喜欢用绘画形式记录好奇心及其答案的习惯。
2、质疑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途径。
“我觉得我画的不对,小宇画的对,我要改一下”“我觉得侧面人的眼睛不是老师画的那个样子的,应该是……”鼓励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否定以往错误的经验。
有助于幼儿养成质疑的习惯。
3、坚持性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养成的必备能力。
“我要画一幅最棒的画,再辛苦我也不怕!”“一条线还能画出什么画来?让我再好好想想。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有毅力,才能把事情有始有终地做好。
4、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新要素。
未来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
有时候,光靠自己一个人努力是
不行的,这就需要人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
而这一点的重要性也应该使孩子们认识到。
作为教师应该在绘画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多合作、多互相帮助、讲出自己的新发现、及时告诉别的小朋友自己犯的错误以免别的小朋友们多走弯路。
逐渐养成好问、好些别人的经验、喜欢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习惯。
(三)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
1、教师鼓励幼儿绘画完毕后,自评自画,有助于别人对其画的理解。
同时也使幼儿对自己的话有了进一步的质疑的空间,使幼儿的主动学习、探索得以二次升华。
如:在一次绘画《我要上月球》中,小洁在画画之前,对我说:她要画月亮上的小白兔。
可是在她画完后,画面上又多了很多东西。
于是他给我讲起了故事:“小白兔找不到嫦娥了,我帮他去找嫦娥姐姐……”我问他:“那你想一想,在月亮上人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于是小洁的创作又开始了……
2、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的正强化行为有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孩子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形成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之间,需要老师不断地给予鼓励、诱导,用一种正强化手段帮助其体会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久而久之,有助于幼儿养成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习惯。
如:大班幼儿娇娇特别喜欢画漂亮的花纹。
这是源于在一次绘画评价中,老师对她说:“你画的花纹好看又独特,我们大家都很喜欢。
你画这些花纹的时候,一定也特别高兴吧?因为这些花纹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是属于你自己的,对吗?”从此以后,娇娇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为画面创造一些不同的花纹。
有的画在人物的衣服上,有的当花边……
3、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以保护和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研究结果
在大班的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我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及收获。
在研究的过程中,参与研究的大班幼儿在主动学习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学年初和学年末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实验班幼儿的进步是很明显的。
(调查问卷见附表,附表分A、B、C、D四项。
从A到D难度依次加深。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国家迫切的需要能够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人才。
而我也希望我的研究能够为更多的教师服务,能够让更多的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逐渐形成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
也希望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陪伴幼儿终身!。